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2)

合集下载

2012年战略性新兴产业类型及行业代码

2012年战略性新兴产业类型及行业代码
41
4110
新能源产业
41
4112
节能环保产业
43
4330
节能环保产业
43
4340
新能源产业
44
4419
信息产业
60
6012
信息产业
60
6019
信息产业
60
6020
文化创意产业
60
6031
文化创意产业
62
6212
信息产业
75
7520
生物产业
75
7530
节能环保产业
77
7710
文化创意产业
89
8920
文化创意产业
89
8932
3699
先进装备制造业
37
3714
先进装备制造业
37
3725
新能源产业
39
3923
先进装备制造业
39
3924
新能源产业
39
3931
新能源产业
39
3969
节能环保产业
39
3972
信息产业
40
4014
信息产业
40
4032
信息产业
40
4059
信息产业
40
4061
信息产业
40
4071
信息产业
40
4090
信息产业
33
3353
新材料产业
34
3499
新能源产业
35
3511
先进装备制造业
35
3525
先进装备制造业
35
3529
先进装备制造业
35
3530

国务院确定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门类

国务院确定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门类

国务院确定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门类
国务院确定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门类
一、节能环保产业。

高效节能技术装备及产品,资源循环利用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先进环保技术装备及产品,以先进技术为支撑的废旧商品回收利用体系,煤炭清洁利用、海水综合利用。

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核心设备和智能终端的研发及产业化,物联网、云计算的研发和示范应用。

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高端软件、高端服务器等核心基础产业。

数字虚拟等技术,文化创意产业。

三、生物产业。

用于重大疾病防治的生物技术药物、新型疫苗和诊断试剂、化学药物、现代中药等创新药物大品种。

先进医疗设备、医用材料等生物医学工程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

培育生物育种产业,绿色农用生物产品。

生物制造关键技术开发、示范与应用。

海洋生物技术及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

四、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以干支线飞机和通用飞机为主的航空装备产业。

卫星及其应用产业发展。

用于客运专线和城市轨道交通的轨道交通装备。

面向海洋资源开发的海洋工程装备。

以数字化、柔性化及系统集成技术为核心的智能制造装备。

五、新能源产业。

以新一代核能技术和先进反应堆为重点的核能产业。

以太阳能和风力利用为主的光伏产业和风电技术装备产业。

适应新能源发展的智能电网。

开发利用生物质能。

六、新材料产业。

大力发展稀土功能材料、高性能膜材料、特种玻璃、功能陶瓷、半导体照明材料等新型功能材料。

积极发。

(精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目录

(精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目录

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目录《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目录》课题组二〇一一年十二月编制说明一、编制背景2010年10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发布,确定重点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求有关部门抓紧制定实施方案和具体落实措施,加大支持力度。

由于目前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念界定和分类标准模糊,产业分类目录尚未建立,缺乏统一规范的统计口径,无法准确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不利于把战略性新兴产业每一个领域和方向均细化落实到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上,不利于相关部门有针对性的出台配套财税政策。

2010年底,按照部领导批示,决定组织研究编制《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目录》,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运行监测、信息发布与分析评价体系,为国家制定有关政策提供基础支撑。

二、编制原则《目录》编制紧紧围绕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的精神,结合我部重点工作,以“全局性、前瞻性、动态性、先导性、成长性和带动性”为总体原则,力求厘清战略性新兴产业内涵、规模及发展重点。

《目录》与国家统计局现行的工业统计目录成并列关系,亦可回归还原于国家统计局工业统计目录,不影响工业及国民经济的核算。

三、编制框架《目录》采取五级目录分类,共包括721类产品。

在产业重点领域和技术参数选择上,紧扣国发32号文件精神和发展改革委《产业结构调整目录》(2011)、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各行业相关的“十二五”发展规划及行业技术标准。

一级目录的选取与32号文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保持一致;二级、三级目录主要依据32号文确定的24个重点方向和各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并在此基础上有所补充和扩展;四级以下目录为具体产品,其划分依据主要参考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目录》(2006)、《统计用产品分类目录》和行业统计制度。

另外,考虑到物联网产业的特殊性,将物联网目录单列,未汇总到总目录中。

《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2)》

《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2)》

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征求意见稿)国家统计局2012年6月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目录《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Ⅰ)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征求意见稿) (1)一、分类目的和范围 (1)二、分类的原则 (1)三、分类的主要内容 (2)四、分类编码方法 (2)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表 (2)1 节能环保产业 (3)2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5)3 生物产业 (6)4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8)5 新能源产业 (9)6 新材料产业 (10)7 新能源汽车产业 (12)六、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注释 (13)1 节能环保产业(注释) (13)2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注释) (26)3 生物产业(注释) (36)4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注释) (46)5 新能源产业(注释) (57)6 新材料产业(注释) (61)7 新能源汽车产业(注释) (81)《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一、编制背景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决定重点工作分工方案的通知》(国办函〔2011〕58号)两个文件的精神,国家统计局拟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监测调查。

为了尽快开展这项工作,我们配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开展了《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以下简称《指导目录》)编制工作,并以此为基础制定统计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为统计监测提供科学的调查范围和分类依据。

2012年4月27日,我们召开了国务院有关部门参加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分类研讨会,就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工信部提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目录草案稿进行了讨论。

根据与会代表的意见,我们以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录草案稿框架为基础,参考发展改革委编制的《指导目录》,充分吸纳、借鉴工信部草案稿的相关内容,完成了统计用《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征求意见稿)。

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2

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2

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2)(试行)国家统计局2012 年 12 月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2 )(试行)编制说明一、目的和范围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 2010 〕32 号)的要求,为推动“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顺利实施,满足统计上测算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模、结构和速度的需要,特制定本分类。

本分类适用于对“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进行宏观监测和管理;适用于各地区、各部门依据本分类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监测。

二、主要原则(一 ) 同质性原则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的每一个类别所包括内容是具有相同性质的活动,即所有性质相同(或相似)的活动归入同一个类别。

(二)唯一性原则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每一项产品(服务)原则上只能归入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某一个类别,不得重复。

(三)经济活动原则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是按照经济活动进行划分,是从事战略性新兴产业活动的集合,是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基础上,对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活动的再分类。

(四)统计单位的原则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原则上以从事战略性新兴产业活动的法人单位为统计单位。

由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涉及到更细的活动和产品,因此在统计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按照产业活动单位分类和统计更为准确。

三、主要内容《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 2012 )》(试行)包括两部分内容 , 第一部分为编制说明,第二部分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表” 。

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共包括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等七大产业。

本分类共分为三层,第一层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 2010 〕32 号)中的七大产业,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划分为七个大类;第二层和第三层依据《“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国发〔2012 〕28 号)以及发改委编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公开征求意见稿)将七大类进一步细分,第二层为 30 个类别,第三层为 100 个类别;在第三层建立与行业和产品(服务)的对应关系,对应《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行业类别 359 个,对应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及服务 2410 项,其中对应《统计用产品分类目录》中的产品(服务) 700 多项。

新兴产业分类标准

新兴产业分类标准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煤炭企业废气综合利用 矿井水综合利用
调味品、发酵制品制造 食品发酵企业废气、废水综合利用 发酵糟渣综合利用
酒的制造 酿酒企业废水综合利用 酒糟及其他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
纺织业 印染、漂白企业废水综合利用
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 制革加工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 制革加工废水综合利用
.
.
代码
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名称
行业代码 产品代码
1011
1013
1019
1020
1200
1.3.2
工业固体废物、废气、废液回收 和资源化利用
06
146
151
17 19
22
2511
2520 2914
2908020000 30 31
行业名称 产品名称 其他稀有金属矿尾矿再开发利用 石灰石、石膏开采 石灰石、石膏矿尾矿再开发利用 耐火土石开采 耐火土石矿尾矿再开发利用 粘土及其他土砂石开采 土砂石矿尾矿再开发利用 高岭土、铝矶土等共伴生非金属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深 加工 化学矿开采 化学矿尾矿再开发利用 其他采矿业 地热能开发、回灌及综合利用
3811 3812 3821 3839 3871
发电机及发电机组制造 节能型交流发电机 节能型直流发电机 节能型发电机组 节能型内燃发电机组 节能型旋转式变流机 节能发电机及发电机组 节能电机及发电机组专用零件
电动机制造 节能型直流电动机 节能型交流电动机 节能型交直流两用电动机 节能型小功率电动机 节能型微电机 稀土永磁电机 与内燃机配用的节能型发电机 其他节能电机
玻璃、陶瓷和搪瓷制品生产专用设备制造 节能型玻璃热加工机械 节能型玻璃制品制造机械 节能型日用陶瓷制品成型机械
.

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

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

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2)(试行)国家统计局2012年12月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2)(试行)编制说明一、目的和范围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的要求,为推动“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顺利实施,满足统计上测算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模、结构和速度的需要,特制定本分类。

本分类适用于对“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进行宏观监测和管理;适用于各地区、各部门依据本分类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监测。

二、主要原则(一) 同质性原则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的每一个类别所包括内容是具有相同性质的活动,即所有性质相同(或相似)的活动归入同一个类别。

(二)唯一性原则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每一项产品(服务)原则上只能归入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某一个类别,不得重复。

(三)经济活动原则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是按照经济活动进行划分,是从事战略性新兴产业活动的集合,是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基础上,对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活动的再分类。

(四)统计单位的原则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原则上以从事战略性新兴产业活动的法人单位为统计单位。

由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涉及到更细的活动和产品,因此在统计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按照产业活动单位分类和统计更为准确。

三、主要内容《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2)》(试行)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编制说明,第二部分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表”。

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共包括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等七大产业。

本分类共分为三层,第一层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中的七大产业,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划分为七个大类;第二层和第三层依据《“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国发〔2012〕28号)以及发改委编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公开征求意见稿)将七大类进一步细分,第二层为30个类别,第三层为100个类别;在第三层建立与行业和产品(服务)的对应关系,对应《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行业类别359个,对应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及服务2410项,其中对应《统计用产品分类目录》中的产品(服务)700多项。

2012年7大新兴产业36个细分领域

2012年7大新兴产业36个细分领域
按照此前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2011年至2020年)》草案显示,中国将最终实现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及纯电动汽车的产业化;同时将加快研发燃料电池汽车技术。即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和市场规模达到全球第一,其中新能源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等)保有量达到500万辆;以混合动力汽车为代表的节能汽车销量达到世界第一,年产销量达到1500万辆。这将给新能源汽车上市公司带来巨大商机。
在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打开由基础设施、应用平台和内容服务三大部分组成的移动互联网产业链全图景。我们会看到,在移动互联网必须以大量数据服务为支撑的前提下,首先受益于行业发展的必将是那些提供基础网络服务的运营商。
在此基础上,为移动互联网的应用提供支撑的服务平台和终端平台提供商将获益,最后也是最多获益的则是,应用于前二者之上的虚拟增值服务提供商。
科技股行情“十年一轮回”:移动互联网迎来黄金发展期
而正处于求索发展战略转型的中国,在政策层面已为科技股的大牛市提供了较为坚实的基础支撑。而从行业基本层面来看,2009年A股市场对物联网、手机电子支付等概念的追捧,似乎也为移动互联网成为引领本轮科技投资浪潮进行了一次预演。
这意味着,移动互联网行业中最具发展潜力,细分行业龙头、业务伸延能力强的公司,终将成为市场追捧的龙头,成为催生下一轮行情的急先锋。
第七 移动互联网
与锂电、稀土和永磁等新能源材料公司的投资热潮类似,超级网银、手机实名制——这些由政府推行的利于行业发展重大政策方针和运行机制,或将给正在迅速崛起的移动互联网产业带来战略性的投资机会,而涉足移动互联网产业链各个环节的行业龙头、掌握核心技术以及具有庞大市场用户的各类型成长性公司,都有望成为好的投资标的,A股市场下轮行情的爆发或由此点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2)
(试行)
国家统计局
2012年12月
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2)(试行)
编制说明
一、目的和范围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的要求,为推动“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顺利实施,满足统计上测算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模、结构和速度的需要,特制定本分类。

本分类适用于对“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进行宏观监测和管理;适用于各地区、各部门依据本分类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监测。

二、主要原则
(一) 同质性原则
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的每一个类别所包括内容是具有相同性质的活动,即所有性质相同(或相似)的活动归入同一个类别。

(二)唯一性原则
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每一项产品(服务)原则上只能归入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某一个类别,不得重复。

(三)经济活动原则
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是按照经济活动进行划分,是从事战略性新兴产业活动的集合,是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基础
上,对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活动的再分类。

(四)统计单位的原则
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原则上以从事战略性新兴产业活动的法人单位为统计单位。

由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涉及到更细的活动和产品,因此在统计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按照产业活动单位分类和统计更为准确。

三、主要内容
《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2)》(试行)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编制说明,第二部分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表”。

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共包括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等七大产业。

本分类共分为三层,第一层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中的七大产业,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划分为七个大类;第二层和第三层依据《“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国发…2012‟28号)以及发改委编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公开征求意见稿)将七大类进一步细分,第二层为30个类别,第三层为100个类别;在第三层建立与行业和产品(服务)的对应关系,对应《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行业类别359个,对应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及服务2410项,其中对应《统计用产品分类目录》中的产品(服务)700多项。

分类表中第三列和第四列分别表示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应《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统计用产品分
类目录》的代码和名称。

四、编码方法
《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2)》(试行)为独立的分类体系,采用线分类法和分层次编码方法。

每一层采用阿拉伯数字进行编码,位数不限,每层代码之间用“〃”隔开。

凡第二层不再细分,则第三层代码补一位“0”。

对应《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统计用产品分类目录》均采用标准代码。

五、对有关问题的说明
(一)对应代码
本分类原则上要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第三层对应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小类条目(四位码)和《统计用产品分类目录》的小组条目(十位码),但当同一行业分类的小类或中类全部为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容时,则直接对应《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中类或大类;当同一产品或服务的小类、组和小组全部为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容时,则直接对应《统计用产品分类目录》的中类、小类或组。

(二)关于重复问题
1.行业重复。

由于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相互独立,每一大类都是完整的体系,原则上要求对应行业类别在同一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业大类中只出现一次。

由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详细程度不能满足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的需要,因此某产业大类中的某项服务或产品可能涉及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小类内容的一部分,而另一个产业大类中的内容可能涉及该小类内容的另
外一部分,因此对应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条目在七大产业之间存在重复。

2.产品(服务)不重复。

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包含的产品和服务不得重复,即一项产品或服务不能同时属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产业类别。

产品(服务)的唯一性保证了数据汇总时不出现重复计算。

(三)关于“前沿新材料产业”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本分类设置了“前沿新材料产业”,包括纳米材料、生物材料、智能材料、超导材料。

大部分前沿新材料是根据工艺、技术、性能划分,与本分类其他相关内容重复,无法对应行业代码或产品代码。

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表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