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脂肪干细胞在再生医学中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iPS细胞,而且所转变的iPS细胞安全性更高,将来有望利用 脂肪干细胞培育人体所需的各种器官。斯坦福大学研究人 员发现,脂肪干细胞内两种转录因子的表达水平高于皮肤成 纤维细胞,这表明,在初始状态下,脂肪干细胞较皮肤成纤维 细胞更容易被诱导;研究人员在脂肪干细胞和皮肤成纤维细 胞中分别加入能够编码4种转录因子的基因后,约有
1
献
lipolysis:a
5-year experience
Illouz YG.Body
contouring
by
谢th
2
over
3000
cases.Plast
Reconstr
Surg。1983,72(5):591—597 a1.The immunogenicity of
in
McIntosh K,Zvonic
1999,221(1):63—71 Zuk PA,Zhu M,Ashi Jan
source
P,et
al,Human
adipose tissue
is
a
of muhipotent stem cells.Mol Biol Cell.2002,13(12):
4279—4295
Gronthos S,Franklin DM,Leddy HA,et a1.Surface characterization of human
疗效果。结果显示,虽然大鼠心脏在组织结构及功能分析上 未见明显改变,但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被移入心脏的脂肪干细 胞表达肌球蛋白重链、肌钙蛋白一1及转录因子Nkx2.5,即表
基金项目:国家973计划资助项目(2005CB522603);国家自然科学 基金资助项目(30672176,30730090,30800442) 通讯作者:付小兵(fuxiaobing@rip.sina,corn)
脂肪干细胞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随着生物科技的发展,干细胞研究已成为医学领域的前沿课题。
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SCs)作为一种易于获取、增殖能力强、多能性的干细胞,在组织工程、再生医学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研究旨在探讨脂肪干细胞的分离、培养、鉴定及其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
二、实验目的1. 探讨脂肪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方法。
2. 研究脂肪干细胞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脂肪组织、DMEM/F12培养基、胎牛血清、胰蛋白酶、二甲基亚砜(DMSO)、青霉素、链霉素、抗生素、鼠抗人CD105抗体、鼠抗人CD34抗体、鼠抗人CD29抗体、鼠抗人CD44抗体、鼠抗人CD45抗体等。
2. 实验仪器:超净工作台、倒置显微镜、细胞培养箱、离心机、酶标仪、流式细胞仪等。
四、实验方法1. 脂肪干细胞的分离与培养(1)将脂肪组织剪成1mm×1mm×1mm的小块,用DMEM/F12培养基清洗3次,去除多余脂肪。
(2)加入0.25%胰蛋白酶消化脂肪组织,37℃水浴消化30分钟,1000r/min离心5分钟,弃上清。
(3)加入DMEM/F12培养基重悬细胞,吹打均匀,接种于培养瓶中,置于37℃、5%CO2的培养箱中培养。
2. 脂肪干细胞的鉴定(1)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脂肪干细胞表面标志物CD105、CD34、CD29、CD44、CD45的表达。
(2)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脂肪干细胞表面标志物CD105、CD34、CD29、CD44、CD45的表达。
3. 脂肪干细胞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1)将脂肪干细胞接种于生物降解支架材料上,构建组织工程化脂肪组织。
(2)将组织工程化脂肪组织植入小鼠皮下,观察其成活情况。
五、实验结果1. 脂肪干细胞的分离与培养成功分离出脂肪干细胞,细胞呈梭形,生长旺盛。
2. 脂肪干细胞的鉴定免疫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脂肪干细胞表达CD105、CD34、CD29、CD44,不表达CD45。
脂肪干细胞在组织修复中对血管化影响的研究进展

脂肪干细胞在组织修复中对血管化影响的研究进展在创面愈合、组织移植的过程中,如何能构建新生血管,建立新的血液循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学者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试图了解并寻求在血管化建立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各个环节及影响因素,通过控制这些因素提高组织的血管化进程及再生修复能力。
近年来的研究显示间充质干细胞(menchymal stem cells,mscs)对血管化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mscs最早是由friedenstein[1]在骨髓中发现的,此后研究发现mscs可以广泛分布于体内其他组织中,包括脂肪、肌肉、肝脏、胰腺、肾脏和脐血等处,其中脂肪来源的mscs(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adscs)因其来源广泛、取材方便等优势逐渐受到重视,adscs对血管化的影响更是很多专家学者研究和致力的方向。
本将就近年来adscs对血管化促进作用的研究状况进行综述。
1 脂肪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adscs是从脂肪组织中分离出来的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
2001年,zuk等[2]首次从人吸脂术抽取的脂肪组织悬液中分离提取到adscs,此后人们对adscs的研究就一直在不断深入。
作为一种多能干细胞,adscs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在细胞生长增殖方式、多向分化潜能等方面都无显著差异[3],在体外可以诱导分化为脂肪细胞、骨细胞、软骨细胞、肌细胞、内皮细胞、上皮细胞、神经细胞、肝细胞、胰岛细胞、表皮细胞、真皮细胞和牙齿相关细胞等。
在表型上,其阳性表达cd9,cd29,cd49,cd54,cd105,cd106,cd166,cd44,cd71,cd10,cd13.cd73,cd90,cd146,cd55,cd59,ⅰ和ⅲ型胶原,骨桥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ⅰ型组织相容性抗原hla-abc,阴性表达的分子有cd11b,cd18,cd50,cd56,cd62,cd14,cd31,cd45,ⅱ型组织相容性抗原hla-dr[4]。
脂肪干细胞在组织工程中的研究进展

1 引 言
组 织 工程 的兴 起 和 迅 猛 发 展 为组 织 或 器 官 缺 损 的 修 复重 建 带来 了新 的治 疗 途 径 ,并 已逐 渐 成 为 目前 最 有 前景 的 生理 性 修 复 技 术 。应 用 组 织 工 程 的 方 法 再 造 组 织 与器 宫所 用 的各 类 细 胞 统 称 为种 子 细 胞 。 种 子 细 胞 研 究 的 目的在 于获 取 足 够 数 量 的接 种 细 胞 ,防 止 细 胞 老 化 并 同 时保 持 细胞 增殖 、合 成 基 质 等 生 物 功 能 。
裂 相 。 5d 细 胞 呈 团簇 状 生长 ,形 成 集 落 。 约7 d 后 后 细 胞 融 合 超 过 9 % 。经 1 次 传 代 后 ,脂 肪 间 充 质 干 0 ~2
细 胞 形 态 均 一 、增 殖 迅 速 ,能 稳 定 传 代 1 代 以 上 , 0 这 说 明脂 肪 间 充 质 干 细 胞 生 物 学 特 征 稳 定 ,能 在 体 外 培 养 的 环 境 下 实 现 数 目扩 增 , 为 组 织 修 复 提 供 了
胶 原 酶 +1 %BS A在 3 o 7 C下 消 化 皮 下 脂 肪 6 n , 0 mi后 也 可 得 到 S 细 胞 ,这 种 SV  ̄ 胞 具 有 于 人 骨 肪 基 质 VF Fm 细 胞 相 似 的 表 面 标 记 。 此 外 ,Co sn _采 用 02 u i等 7 ] _%胶 原 酶 g o2 u %BS A在 3 o 7 C下 消 化 小 鼠 腹 股 沟 皮 下 脂 肪 4 n ,过 2 5mi后 5 um滤 筛 ,得 到 的 细 胞 可 重 建 小 鼠 的 造 血 系统 。 Ra g p a [采 用 胰 酶 、胶 原 酶 和 B A n a p 等 8 ] S 在 3 ℃ 联 合 消 化 新 西 兰 大 白兔 腹 股 沟 皮 下脂 肪 2. 7 5h 后 ,得 到 的ADSCs 目前 一 般 采 用 胶 原 酶 消 化 ,离 。 心 ,用 培 养 基 重 悬 细 胞 后 ,接 种 到 培 养 瓶 中 ,通 过 细 胞 贴 壁 从 而 得 到 ADS [ Cs 。 DMEM。a —ME ,RP 6 0 ADS 的 常 用 M Ml1 4 是 CS 培 养 基 。 培 养 ADS 时 一 般 只 添 加 1 Cs  ̄牛 血 清 , o%/ i f 并且 血 清 无 生 产 批 号 限 制 …,体 外 易 于 培 养 ,营 养 需 求低 ,在 培 养 基 中 生 长 旺 盛 。 在 3 ℃ 、 5 7 %C02 、饱 和 湿 度 条 件 下 ,ADSCs 壁 生 长 ,并 呈 现 成 纤 维 细 贴 胞 样 形 态 。体 外 倍 增 时 间 约 1 6 h, 快 于 同 步 培 养 的 MS ,并且 保 持 稳 定 的倍 增 率 。 Cs
脂肪组织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脂肪组织干细胞的研究进展杨立业;黄天华【摘要】脂肪组织中存在多能的干细胞,在体外可以长期增殖,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分化为脂肪细胞、软骨细胞、成骨细胞、成肌细胞、内皮细胞、神经细胞、心肌细胞和平滑肌细胞,是一种新的组织工程和细胞移植的干细胞来源.本文综述了脂肪组织干细胞的培养、向多种方向分化和动物实验的研究进展.【期刊名称】《癌变·畸变·突变》【年(卷),期】2007(019)002【总页数】3页(P162-164)【关键词】干细胞;脂肪;分化【作者】杨立业;黄天华【作者单位】汕头大学医学院生物学教研室,广东,汕头,515041;汕头大学医学院生物学教研室,广东,汕头,515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38.1组织工程的一个研究重点是种子细胞的来源问题,自体的多能干细胞应用到临床能够治疗疾病,造血干细胞是最早应用到临床的干细胞。
组织工程的一种细胞来源是骨髓基质,骨髓腔中含有几种细胞成分,包括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l stem cells,MSCs),它能分化为脂肪细胞、软骨细胞、成骨细胞和成肌细胞,是目前骨和软骨组织工程的主要细胞来源[1]。
然而它的自体获得也受到一些条件的限制,并且一次骨穿获得的细胞数量有限。
另外一种潜在的自体干细胞来源是脂肪组织,它的获取可在局麻下进行,对病人的损伤较小。
脂肪来源的干细胞目前可称为脂肪来源的基质细胞(adipose tissue-derived stromal cells,ADSCs),能分化为脂肪细胞、软骨细胞、成骨细胞、成肌细胞、内皮细胞、神经细胞和平滑肌细胞[2-6]。
人类、大鼠和小鼠的ADSCs细胞培养方法相同[1,4,6]。
首先,获取的脂肪组织用缓冲液反复冲洗,剪刀剪碎,0.075%的胶原酶37℃消化30~50 min,800 g离心10 min,沉淀成分为基质血管层(stromal vascular fraction,SVF),DMEM培养基重悬细胞,筛网过滤离心,弃上清。
脂肪干细胞对创面愈合作用的研究进展

反应 、 肉芽 组 织 形 成 、 再上皮化及伤 I = I 愈 合 后 塑 形 四 个 阶段 , 是一 个 多 种 细 胞 参 与 的 有 序 变 化 过 程 目前 . 难 愈 或 不 愈 创
中促 炎 因 子 白细 胞 介 素 一 1 f I L 一 1 ) 、 白细胞介素 一 NI L 一 6 ) 、 单 核 细 胞 趋 化 蛋 白一 I ( T C P 一 1 1 表达下降 . 抗 炎 因 子 白细 胞 介 素 一 1 0 f I L 一 1 O ) 表达 上 升 ,推 测 A D S C s 促 进 皮 肤创 面 的 愈 合 机 制 可 能与 A D S C s 降低 创 面局 部 的炎 症 反 应 相 关 1 - 2 促 进 肉 芽 组 织沉 积 成纤 维 细胞 是 疏 松 结 缔 组 织 的主 要 细 胞 成 分 在 伤 口愈 合过程 中 . 成纤维细 胞可迁移 到伤 I : 1 . 并 通 过 有 丝 分 裂 大 量 增殖 . 合成 和分泌大 量的胶原 纤维和基质成 分 . 与 新 生 毛 细 血 管 等共 同形 成 肉芽 组 织 . 填 补 伤 口组织 缺 损 。
w o u n d s t i l l r e ma i n s t o b e a b i g c h a l l e n g e f o r p l a s t i c s u r g e o n s .W i t h t h e d e e p e n i n g o f ADS Cs r e s e a r c h e s a n d c l i n i c a l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 0 1 3年 4月
第 9卷 第 2期
・
1 O 9・
脂肪干细胞成脂分化的研究进展

脂肪干细胞成脂分化的研究进展创伤或肿瘤导致的软组织缺损是整形科的常见问题,现有的组织瓣移植、人工材料充填或脂肪移植等方法均有一定局限性。
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eells,ASCs)是来自脂肪组织的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基于ASCs的干细胞治疗,或利用其成脂分化能力构建组织工程脂肪,为软组织缺损的修复重建提供了新的思路,在整形美容和再生医学中展示了良好的前景。
体外利用药物和化学试剂诱导ASCs成脂分化的方法已经非常成熟。
支架材料通过模拟干细胞的体内微环境,可促进ASCs的黏附、增殖和成脂分化,其中脱细胞脂肪组织支架是目前脂肪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研究热点。
研究显示ASCs的供体种属、性别、年龄、脂肪获取部位和方法等供体因素,细胞亚群、ASCs代数、培养液、冻存等实验因素,表皮细胞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骨形成蛋白、尼尔样1型分子等生长因子,胰岛素、糖皮质激素、雌激素、生长激素、瘦素、催产素和卡贝缩宫素等激素,异丁基甲基黄嘌呤、紫杉醇、胰高血糖素样肽等化学药物,放射线和激光等物理因素,以及To11样受体、富血小板血浆和富血小板纤维蛋白、人腺病毒36亚型、核心结合因子α1等其他因素均可影响ASCs的成脂分化。
因此综合利用各种上述因素,促进ASCs的增殖和定向分化,在整形美容和再生医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前景。
本文总结了诱导和验证ASCs成脂分化的方法,讨论了主要影响因素及其机制,介绍了解放军总医院整形修复科和美国MD安德森肿瘤中心整形科组织再生和分子细胞工程实验室(Tis sue Regeneration andMolecular Cell Engineering Lab,TRAMCEL)的相关经验,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标签:脂肪干细胞;分化;成脂分化;影响因素;机制创伤和肿瘤导致的软组织缺损是整形修复科的常见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外形和功能。
脂肪干细胞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

新、 具有 多向分化潜能 的成 体干 细胞 , 在一定 的条 件下 可 以
分化成许多有特定功 能 的细 胞系 , 具有 一般干 细胞 的特 点 ,
失, 形成的脂肪组织与新鲜分离 的 A D S C s 形成 的一 样 。这使 得 建 立 脂 肪 来 源 干 细 胞 库 成 为 可 能 , 为
A D S C s 的应 用提 供 了广 阔的前景 。
2 AD S C s 的 生物 学特性
i r v e d c e l l s , A D S C s ) 不 仅 在 体 内外 具 有 多 向分 化 潜 能, 在不 同 的诱 导 因子作 用 下可 以像脂 肪 细胞 、 软骨
血干 细胞 的标 记 , 包 括 普通 白细 胞 的抗 原 C D 4 5 、 单 核/ 巨噬 细 胞标 记 C D1 1 a和 C D1 4 、 MHC I I 类 D R组
的差 异 , 发 现两 类 细胞 的表 面标 记相 似 , 都 表 达
C D 1 3 、 C D 2 9 、 C D 4 4 、 C D 5 8 、 C D 9 0 、 C D 1 0 5和 C D1 6 6 ,
均不 表 达 C D 1 1 C 、 C D 1 9 、 C D 3 1 、 C D 3 3 、 C D 3 8 、 C D 4 5
细胞 、 肌 细胞 、 成骨 细胞 、 神 经细胞 、 神 经胶 质 细胞及 胰 岛细胞 分化 , 而 且 可 以分 泌 多 种 促 血 管 生 成 因子 和抗 凋 亡 因子 。现就这 一领 域新 的研 究进 展 与应用 作 一综 述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1.1
ADSC的分离和培养及鉴定
ADSC的分离
是存在于脂肪组织中的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cells,MSC),具有多向分化的潜能。该细胞由 Zuk等…于2001年首次从人抽脂术中抽取的脂肪 组织悬液中分离获得。目前,发现ADSC广泛分布 于不同物种,如人、鼠、猪、犬及兔等不同部位的脂肪 组织中。由于提取方法简单、创伤小、获得的细胞数 量大,ADSC已成为组织工程中种子细胞研究的
an
attempt
promote their clinical applications. Adipose—derived stem cell;Tissue
Key words:
engineering; 热点‘21。
Seed・cell
O引
言
stem
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
・1088・
第22卷第10期 2009年10月
医学研究生学报
Journal of Medical Postgraduates
V01.22
No.10
Oct.2009
・综
述・
脂肪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张勇综述,赵建宁审校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骨科,江苏南京210002)
摘要:脂肪干细胞(ADSC)是一种来源广泛、含量丰富、分离简单的闻充质干细胞(MSC),可能是组织T程的理想 种子细胞。文中回顾了ADSC的分离、培养、鉴定、多向分化潜能、临床应用前景和存在的问题,以求推动ADSC作 用机制的研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脂肪干细胞;组织工程;种子细胞 中图分类号:R329.2 文献标识码:
Adipose-derived stem
Abstract:
cells(ADSC)can
be easily obtained in large quantities and with min—
imal discomfort.As seed—cells,ADSCs may be well suited to tissue engineering and regenerative medical applications.This article presents
胞基因,如Sox-2、Rex一1、FGF-4、№,w、Nestin、
BST-1、FZD-9和Oct-4的表达,表明ADSC的分化能 力下降了。最近,有学者发现,经硒处理后的ADSC 增殖活性和多向分化能力均明显增强,其机制可能 是通过抑制SAPK/JNK和调节K1/2和AKt信号通 路发挥作用¨“。 ADSC的需求量大,常需冻存。研究表明,长时 间冻存对ADSC的表型、增殖和分化没有影响¨引。 有学者比较不同冻存液对ADSC的影响,结果发现
收稿日期:2009-04412;修订日期:2009436-01
分离ADSC的脂肪组织主要
来源于抽脂术后废弃和切取的脂肪组织。从脂肪组 织中分离细胞的方法最早由Rodbell等【3 3于20世纪 60年代报道,随后又不断的被改进。显然,良好的 分离技术可获得更多数量的ADSC,保证ADSC的活 性功能和维持其多向分化潜能。脂肪组织供体的
抗原90%以上都是一致的。但有学者发现ADSC 存在CD49d,不存在CDl06,而BMSC情况正相
万方数据
医学研究生学报 可靠。试验表明,脂肪组织中干细胞的数量至少是 骨髓的500多倍,所以,ADSC可能更适合于软骨组 织工程。 改进体外诱导ADSC成软骨细胞的条件,促进 ADSC向软骨细胞分化,使诱导后细胞的生物特性 与软骨细胞一致,对软骨组织工程具有重要意义。 一般认为,低浓度胎牛血清有利于ADSC向软骨细 胞分化。但最近国内有学者报道,含10%FBS的软 骨诱导液更利于ADSC向软骨细胞方向增殖和分 化嵋7|。研究还发现,高密度种植更利于ADSC向软 骨细胞分化,这可能因为密集种植ADSC,减少了细 胞间的间隔,使细胞间相互作用增加而促进ADSC 向软骨细胞分化ⅢJ。多数研究认为,与单层培养相 比,三维培养的ADSC不仅更易向软骨分化,而且形 成的软骨更接近天然软骨。有报道认为,诱导ADSC
2009年10月第22卷 能力,而促进其成骨能力。Scheideler等㈣1发现,大 约有65个基因参与调控ADSC成脂与成骨的平衡。 深入研究这些基因,可能有助于理解调节ADSC的 成脂成骨分化的机制。与诱导ADSC分化成软骨细 胞一样,不同的培养条件对ADSC的影响不同。有 研究称无糖的L15比高糖的DMEM或DMEM—F12 更能促进ADSC成脂分化旧¨。 2.3向成骨细胞分化ADSC具有与BMSC相同 的向成骨细胞分化的能力,并且不受供体年龄的限 制。供体性别可能对ADSC的成骨分化有影响。雄 性新两兰大白兔的ADSC的成骨能力高于雌性大白 兔的ADSCl 32]。目前,多个研究小组对ADSC的成 骨机制进行了研究,发现Wnt信号通路对调节 ADSC向成骨细胞分化起重要作用。Kim等c3列认 为,抑制Wnt信号通路可促进ADSC向成骨细胞分 化,同时也降低了ADSC的增殖。但也有相反报 道㈣】。也有学者报道,降低HOXC8的表达,可抑制 ADSC的增殖,促进ADSC的成骨分化,同时不影响 ADSC的成脂分化。可见,可能有多个信号途径参 与调节ADSC的成骨分化。研究还发现,适度的机 械刺激能促进ADSC向成骨细胞分化,这可能有助 于组织工程构建大块骨组织。 2.4向其他细胞分化 现发现ADSC还可跨胚层 分化成中胚层以外的细胞,如肝细胞、内皮细胞、心 肌细胞、胰腺细胞和神经细胞等。目前,对ADSC的 这种跨胚层分化机制仍不了解。尽管对ADSC在体 内能否分化成具有功能的中胚层以外的细胞还有争 议,但这已经预示了ADSC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ESC的标记物,如OCT-3/4,Nanog和REX・1¨…,这 可能是ADSC跨胚层分化的分子基础。目前尚未发 现ADSC的特异细胞标记物。一般认为,ADSC不 表达CD31和CD34等分子,因此,ADSC可能没有 造血干细胞特性。但最近有研究发现,ADSC的标 记物会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有所改变。早期原代 培养的ADSC(也称为SVF)中存在造血干细胞以及 内皮祖细胞的标志分子,培养3~5 d后显著下 降【l 71,这可能与原代培养的ADSC含有多种细胞成 分有关。但也提示ADSC可能存在不同的“干细胞 亚群”¨引。在SVF中已发现CD34+和CD34一细胞 群里均含有ADSC。有学者报道,根据细胞表面标 记物已成功从ADSC中筛选出特定的“干细胞亚 群”【19]。另外,对于人ADSC是否表达STRO一1还存 在争议。这说明文献报道的ADSC细胞标记物的差 异也可能与检测技术有关。因此,对于差异表达的 ADSC细胞标记物还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1.3.2其他鉴定方法众所周知。干细胞是一类具 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多潜能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它可 以分化成多种功能细胞。由于目前尚未发现ADSC 的特异细胞标记物,因此,通过诱导细胞分化为多种 成熟功能细胞的方法可鉴定获得ADSCⅢ1。
A
文章编号:
1008-8199(2009)10—1088-05
Progress in researches of 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
ZHANG Yong reviewing,ZHAO Jian—ning checking
(Department ofOrthopedics,Jinling Hospital,Nanjing 210002,Jiangsu,China)
Cell
ADSC的多向分化潜能
2.1向软骨细胞分化多次传代后的ADSC仍能 保持向软骨分化的能力。uu等旧¨研究表明,ADSC 向软骨分化后,长时间培养,其软骨细胞表型稳定。 有研究发现,不同部位来源的ADSC诱导成软骨细 胞能力不同,关节周围组织来源的诱导成软骨的能 力更强陋j。最近还有报道发现,关节周围组织来源 的MSC的基因图谱与关节软骨相似Ⅲo。 目前,对于ADSC和BMSC,哪种细胞更适合软 骨组织工程还存在争议Ⅲ∞]。由于体内关节软骨 处于相对缺血缺氧环境中。有学者发现,ADSC比 BMSC更能耐受无血清引起的凋亡,其增殖能力更 强Ⅲ】。低氧可显著提高被诱导的ADSC中蛋白多 糖和Ⅱ型胶原的合成,而且ADSC的提取方法简单、 创伤小、获得的细胞数更多,可不经体外扩增直接应 用,避免了体外长时间培养的不利影响,更加安全
3பைடு நூலகம்
成软骨的最佳条件是①至少诱导3周;②种植细胞
数为5×10 7—108;③三维支架和诱导液中必须加入 生长因子ⅢJ。生长因子是影响体外培养的ADSC 向软骨分化的主要因素。目前,常用的生长因子有 转化生长因子B(transforming
factor netic growth factor
B,
TGF—B)、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nsulin—like growth I,IGF—I)、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an
overview of the isolation,expansion,characterization,differentia—
as
tion and application prospects of ADSCs,as well
to
the existing challenges in their studies,in
1.2
反¨5|。有研究表明,不同来源和分离培养的ADSC 表面抗原基本是一致的,其中,STRO-1、CDl05、 CDl66、CDl77等为多向分化标志,表明ADSC具有 多向分化潜能。已经证实CDl77是一种干细胞因 子受体,在全能或多能干细胞中表达,包括胚胎干细 胞(embryonic
stem
ceils,ESC),而且ADSC还表达
@163.corn
万方数据
第10期
张勇,等脂肪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1089・
差异可能也影响分离的ADSC活性。~般认为, ADSC的附着和增殖能力随供体年龄增加而降低。 但Aust等H1认为,ADSC的衰老与供体的体质指数 呈负相关,而与年龄无关。由于不同部位脂肪组织 的生物代谢特点不同,来源于不同部位的ADSC数 量和分化潜能可能不同。Schipper等【5 J发现,与腹 部、大腿和乳房来源的脂肪组织相比,人前臂脂肪组 织中含有更多的ADSC。有研究还发现,不同脂肪 组织中的ADSC含量不同。ADSC在鼠白色脂肪组 织中的含量明显高于棕色脂肪组织怕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