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脂肪源性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合集下载

脂肪源性干细胞影响增生性瘢痕的机制研究

脂肪源性干细胞影响增生性瘢痕的机制研究

脂肪源性干细胞影响增生性瘢痕的机制研究作者:陈俊男李治桦赖琳英周桂文梁黎明陈敏亮来源:《中国美容医学》2021年第10期[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乳糜化脂肪来源干细胞条件培养液(Chyle fat derived stromal/stem cells-conditioned medium,CFSCs-CM)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Hypertrophic scar fibroblasts,HSFbs)在细胞增殖、凋亡等的影响,为乳糜化脂肪改善增生性瘢痕奠定实验基础。

方法:采用酶消化法从健康人腹部抽吸脂肪中获得CFSCs,制备CFSCs-CM用于处理HSFbs,采用CCK-8法、细胞划痕实验、Annexin V-FITC凋亡检测法比较不同培养液对HSFbs细胞增殖、迁移、凋亡的影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蛋白免疫印记实验检测Ⅰ型胶原蛋白(Col Ⅰ)、Ⅲ型胶原蛋白(Col Ⅲ)、核心蛋白聚糖(Decorin,D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分泌水平。

结果:本实验结果初步验证CFSCs-CM能够抑制HSFbs的增殖、迁移,促进凋亡。

CFSCs-CM还可以抑制HSFbs分泌Col Ⅰ,Col Ⅲ及α-SMA蛋白。

CFSCs-CM对HSFbs能够发挥抗纤维化作用。

结论:CFSCs-CM可能通过旁分泌途径来发挥抑制HSFbs的作用。

[关键词]增生性瘢痕;纤维化;脂肪来源干细胞;机制研究;条件培养液;成纤维细胞[中图分类号]R619+.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21)10-0001-05Study on the Mechanism of Chyle Fat Derived Stem Cells Affecting Hypertrophic ScarsCHEN Jun-nan1,LI Zhi-hua1,LAI Lin-ying2,ZHOU Gui-wen2,LIANG Li-ming2,CHEN Min-liang2[1.PLA Rocket Force Characteristic Medical Center,Beijing 100088,China;2.Department of Burn and Plastic Surgery,the Fourth Medical Centre,Chinese PLA (People’s Liberation Army)General Hospital,Beijing 100048,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CFSCs-conditioned medium (CFSCs-CM) on hypertrophic scar fibroblasts (HSFbs) on cell proliferation and apoptosis. Lay an experimental foundation for the application of chyle fat to improve hypertrophic scars. Methods Enzymatic digestion method was used to obtain CFSCs from the abdomen of healthy people. CFSCs-CM was used to treat HSFbs. CCK-8, cell scratch test, Annexin V-FITC apoptosis detection were used to compar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culture media on HSFbs cells The effects of proliferation, migration, and apoptosis. ELISA and Western Blot were used to detect the secretion level of type Ⅰ collagen (Col Ⅰ), type Ⅲ collagen (Col Ⅲ), decorin (DN)and α smooth muscle actin (α-SMA). Results The results of this experiment preliminarily verify that CFSCs-CM can inhibit the proliferation and migration of HSFbs, and can promote the apoptosis of HSFbs. In addition, CFSCs-CM can also inhibit HSFbs to secrete Col Ⅰ, Col Ⅲ and α-SMA protein. CFSCs-CM can exert anti-fibrosis effect on HSFbs. Conclusion CFSCs-CM may inhibit HSFbs through the paracrine pathway.Key words: hypertrophic scar; fibrosis; adipose derived stem cells(ADSCs); mechanism research; conditioned medium; fibroblast間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s)可通过其多向分化潜能及分泌功能调节免疫反应、促进血管再生,MSCs可以分泌多种具有抗纤维化作用的细胞因子促进创面愈合并减少瘢痕的形成[1-4],其中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更具备了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加快血液循环建立,为瘢痕的修复提供充足的营养及氧,有效改善瘢痕重塑,让更多的研究者关注其对瘢痕的改善作用[5-6]。

脂肪来源干细胞与炎症性肠病

脂肪来源干细胞与炎症性肠病
关 注 。本 文 就 A C 在 I D作 用 作 一 综 述 。 Ss B
关键词 : 脂肪来 源干细胞 ; 炎症性肠病 ; 效应性 T细胞 ; 调节性 T细胞 ; .0 I 1 L
Hu a d p s . e i e e e c m a t m el nd m n a i o e d rv d m s n hy lse c l a s i fa m a o y b we ie s n m l t r o ld s a e
摘要 : 炎症性肠病 (n a a r bw l i ae I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仍 未完全 明确 , Ifmm ty o e d es , l o s B 免疫 异常是其发病 的重要 因素 。间 充质干细胞 ( eecy a s m cl , C ) m snhm l t e sMS s 可抑制效 应 T细胞的应答 , e l 并应用 于治疗各 种免疫性 疾病 。脂肪组 织来源 干细胞 (d oedr e eecy a s m cl , S s , ai s—e vdm sn hm l t e sA C ) 因其具有生物学特性稳定 、 p i e l 来源充足 、 易分离 、 较强 的体外增 殖能力等优点引起
DI i . U Z e g xa g NG Je W h n .in ( nu dcl A hi Mei a 炒, e i 30 1 Hf 00 ) e2
A s atT eeioyadptoeei o fmm t o e dsae ID)hv o yt ene c a d T eds m n ypasa bt c:h t l n a gns f n a a r bw l i s(B r og h s il o y e aen t e be l i t . h yi u i ly n u de m t ipr n l i s a oeei M snhma s m cl ( C )cudsp r s f ci e sossadb sdt t a vr u m o ato i t gns . ee cy l t el MS s o l upe f t e clr pne n eue et a os t r e n tp h s e s s ee v T le or i atmm n i ae A i s—e vdm snh m l tm cl ( S s aetem rsob a tni , c d g t l b l i l uo ueds s. dp edr e ee cy a s es A C )hv e t t epi aet nt i l i a e io c i e o i e l h i d t o o nu n sb oga

脂肪干细胞的在整形美容外科的应用

脂肪干细胞的在整形美容外科的应用

脂肪干细胞的在整形美容外科的应用作者:李义来源:《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3年第04期摘要:脂肪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且具有组织来源丰富,取材方便,创伤小,增殖能力强和等优点。

对多种组织的损伤具有良好的修复作用,是医学界中解决各种医学难题的理想材料。

本文主要介绍了脂肪干细胞生物学特点;脂肪干细胞在医学界以及整形美容中所作的研究与应用。

关键词:脂肪干细胞;来源;整形美容;应用中图分类号:R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4-00-021 脂肪干细胞介绍1976年Fridenstein等首先报道从骨髓中分离出克隆源性的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基质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Zuk等于2001年发现脂肪组织中除了含有已经定型的前脂肪细胞外,也包含一种具有多向分化潜力的细胞群,其性质与MSCs十分相似,但又不完全相同。

这些细胞已被证实不仅具有分化成为骨骼、软骨、脂肪、心肌、神经等组织的能力,而且同样具有促进伤口愈合、损伤组织细胞再生和减少疤痕的能力及抗衰老能力。

这种细胞被称为脂肪来源干细胞、脂肪来源成体干细胞、脂肪来源成体间质细胞、脂肪来源间质细胞、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成脂肪细胞等等。

现在被统称为脂肪源性干细胞。

2 脂肪干细胞研究应用的优势作为以修复重建为主旨的整形外科及以年轻化为核心的美容医学,再生医学一直是备受关注与研究探索的领域。

由于MSCs获取途径与疾病治疗性价比的差异,整形外科领域再生医学研究与临床应用受到限制。

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一经报道,首先在整形外科领域引起轰动效应,这种关注大大推动了ADSCs的研究,它的临床应用也正在追赶着MSCs的步伐。

首先,来源取材方便不仅是ADSCs一个最大的优势,也是整形外科的优势。

一方面,脂肪组织在体内分布广泛,储量丰富;另一方面,吸脂术是整形外科成熟的常规手术,手术风险小,其作为常规“废弃的副产品”获取容易。

对患者来说,吸脂雕塑体形的同时享受干细胞的年轻化神奇功效是一次双赢的生命重塑,痛苦与恐惧感少于骨髓提取,亦无血源污染与免疫排斥风险,由此形成临床应用的优势。

人脂肪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人脂肪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人脂肪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李玉秋;张雷雷;黄飞【摘要】目的:探讨胶原酶消化法从人脂肪组织中提取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的可行性.方法: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将真空抽脂术抽取的新鲜脂肪组织进行消化分离,获取ADSCs并进行培养,用流式细胞术鉴定ADSCs的表面特异性标志物CD34、CD44、CD45、CD105的表达.结果:利用胶原酶消化法可成功提取ADSCs,其标志物CD44和CD105表达阳性,CD34为低表达,CD45表达为阴性.结论:通过胶原酶法可成功提取人ADSCs.【期刊名称】《沈阳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20)006【总页数】4页(P495-498)【关键词】人脂肪干细胞;细胞分离;细胞培养;细胞鉴定【作者】李玉秋;张雷雷;黄飞【作者单位】山东华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山东烟台 264003;山东华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山东烟台 264003;山东华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山东烟台 264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29.2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是2001年Zuk等[1]从真空吸脂术抽出的脂肪中发现的一种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其含量约占脂肪组织的10%~20%[2]。

ADSCs同其他MSCs一样,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潜能,是成体干细胞的一种,在疾病治疗领域有巨大的潜力。

但ADSCs较骨髓干细胞有更高的提取率,其提取率可高达1%~2%,是骨髓干细胞的1 000倍[3]。

ADSCs已成为研究者们青睐的种子细胞,本文就ADSCs的提取、培养和鉴定进行研究。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1.1 脂肪组织选取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产科剖宫产产妇皮下脂肪组织,产妇无其他基础疾病,未经过特殊药物治疗,取材前均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和产妇知情同意。

骨髓和脂肪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节作用的比较

骨髓和脂肪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节作用的比较

骨髓和脂肪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节作用的比较孙昭;韩钦;赵春华【摘要】Objective To compare MSCs' immuno-modulatory property between bone-marrow derived and adipose derived MSCs. Methods Phenotype analysis of both MSCs populations was detected by flow-cytometry. To analyse immuno-modulatory effect of MSCs, proliferation, cell cycle, activation, apoptosis and Thl/Th2 balance were analyzed after co-culturing lymphocytes and MSCs. Results Phenotype analysis showed that AMSCs had the similar expression of markers with BMSCs. Both AMSCs and BMSCs could inhibit T cells proliferation and activation. AlsoMSCs' effect on Th cell differentiation into Thl or Th2 was similar between AMSCs and BMSCs. Nevertheless, BMSCs could suppress activated T cell apoptosis, while AMSCs could not. Conclusions AMSCs and BMSCs showed similar immuno-modulatroy effect on T lymphocytes, however the difference effect on activated T cell apoptosis of the two cell populations is still unclear and the mechanism needs to explore.%目的比较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AMSCs)和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免疫调节能力的差异.方法用流式细胞仪分析AMSCs和BMSCs的表型.通过MSCs和淋巴细胞共培养体系,检测MSCs对T细胞增殖、周期、活化、凋亡以及Th细胞分化的影响.结果表型分析结果显示AMSCs和BMSCs的表型基本一致.AMSCs和BMSCs 都能抑制T细胞的增殖和早期活化,并在调节辅助性T细胞亚群的分化上作用类似.但在MSC对活化后T细胞的凋亡影响方面,BMSCs能够抑制活化T细胞的凋亡,而AMSC没有这种作用.结论 AMSCs和BMSCs对T淋巴细胞的影响基本类似,其对活化T细胞凋亡影响的差异还有待进一步的机制研究.【期刊名称】《基础医学与临床》【年(卷),期】2012(032)002【总页数】5页(P128-132)【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节【作者】孙昭;韩钦;赵春华【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肿瘤内科,北京100073;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组织工程研究中心,北京100005;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组织工程研究中心,北京1000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29.2+8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一种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它还具有低免疫原性和免疫调节的能力[1]。

脂肪组织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脂肪组织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脂肪组织干细胞的研究进展杨立业;黄天华【摘要】脂肪组织中存在多能的干细胞,在体外可以长期增殖,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分化为脂肪细胞、软骨细胞、成骨细胞、成肌细胞、内皮细胞、神经细胞、心肌细胞和平滑肌细胞,是一种新的组织工程和细胞移植的干细胞来源.本文综述了脂肪组织干细胞的培养、向多种方向分化和动物实验的研究进展.【期刊名称】《癌变·畸变·突变》【年(卷),期】2007(019)002【总页数】3页(P162-164)【关键词】干细胞;脂肪;分化【作者】杨立业;黄天华【作者单位】汕头大学医学院生物学教研室,广东,汕头,515041;汕头大学医学院生物学教研室,广东,汕头,515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38.1组织工程的一个研究重点是种子细胞的来源问题,自体的多能干细胞应用到临床能够治疗疾病,造血干细胞是最早应用到临床的干细胞。

组织工程的一种细胞来源是骨髓基质,骨髓腔中含有几种细胞成分,包括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l stem cells,MSCs),它能分化为脂肪细胞、软骨细胞、成骨细胞和成肌细胞,是目前骨和软骨组织工程的主要细胞来源[1]。

然而它的自体获得也受到一些条件的限制,并且一次骨穿获得的细胞数量有限。

另外一种潜在的自体干细胞来源是脂肪组织,它的获取可在局麻下进行,对病人的损伤较小。

脂肪来源的干细胞目前可称为脂肪来源的基质细胞(adipose tissue-derived stromal cells,ADSCs),能分化为脂肪细胞、软骨细胞、成骨细胞、成肌细胞、内皮细胞、神经细胞和平滑肌细胞[2-6]。

人类、大鼠和小鼠的ADSCs细胞培养方法相同[1,4,6]。

首先,获取的脂肪组织用缓冲液反复冲洗,剪刀剪碎,0.075%的胶原酶37℃消化30~50 min,800 g离心10 min,沉淀成分为基质血管层(stromal vascular fraction,SVF),DMEM培养基重悬细胞,筛网过滤离心,弃上清。

脂肪干细胞的体外培养PPT讲稿

脂肪干细胞的体外培养PPT讲稿

脂肪干细胞成脂分化
ASC在特定促进因素下可分化为脂肪细胞,长期培养仍可维持此种分化能力。 脂肪细胞分化过程大致如下:
(1)脂肪干细胞向脂肪细胞定向分化,形成脂肪母细胞(一种尚未出现脂滴的 梭形细胞);(2)脂肪母细胞经过生长抑制、克隆性增殖,形成前体脂肪细胞 (此时细胞刚开始出现脂滴);(3)前体脂肪细胞经过生长抑制、克隆性增殖 和一系列基因表达的变化,形成不成熟脂肪细胞或多室脂肪细胞(内含大量小脂 滴);(4)多室脂肪细胞随着脂肪在细胞中的沉积,小脂滴逐渐汇集成一个大 脂滴充满脂肪细胞的大部分,形成成熟脂肪细胞或单室脂肪细胞,成为成熟的脂 肪细胞。
Zuk等认为,ASC可能由多种异源性细胞构成,其中包括内皮细胞、成纤维细
胞、平滑肌细胞以及前体脂肪细胞等。现有ASC主要由成纤维细胞以及来自间 叶组织的细胞构成,仅伴有少量内皮细胞与平滑肌细胞。上述细胞在ASC中的 含量甚低,不可能定向培养分化为其他组织细胞,但进一步确认和识别真正的 ASC的表面蛋白及其基因仍是必要的。
间充质干细胞没有特异的表面标志已得到公认。免疫组化染色和流式细胞仪检
测等免疫表型的结果对确认脂肪干细胞有辅助作用,但鉴定脂肪干细胞的最好 方法是进行多系定向诱导,并进行相应检测以确定诱导成功。
脂肪干细胞的表面标记
a)粘附分子:ADAS细胞始终表达tetraspan蛋白(CD9)、整合素β1(CD29)和 α4(CD49 d);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 1,CD54)、endoglin(cd102)、血管细胞 粘附分子(VCAM,CD106)及活化的淋巴细胞粘附分子(ALCAM,CD166)。但不表 达神经细胞粘附分子(NCAM,CD56)、细胞间粘附分子3(ICAM-3,CD50)、整合 素αb(CD11b)和β2(CD18)及内皮选择蛋白(E selectin,CD62); b)分子受体:可表达透明质酸盐(CD44)和转铁蛋白(CD71)的受体; c)细胞外基质蛋白和糖蛋白:ADAS细胞能生成Ⅰ和型胶原、骨桥蛋白、ostenectin、 Thy-1(CD90)和MUC-18(CD146); d)肌蛋白:能表达平滑肌细胞内的肌动蛋白和波形蛋白;e)造血细胞标记:不表达 造血细胞标志物CD14、CD31或CD45; f)补体调节蛋白:确定能表达衰变加速因子(CD55)和补体蛋白; g)组织相容性抗原:表达类组织相容性蛋白HLA-ABC,而不表达类蛋白HLA-DR。

脂肪干细胞源性外泌体对瘢痕成纤维细胞生物学活性的影响

脂肪干细胞源性外泌体对瘢痕成纤维细胞生物学活性的影响

研究论著基金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017A030313889)作者单位:510630 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烧伤整形科通信作者,王昆,E -mail:*********************脂肪干细胞源性外泌体对瘢痕成纤维细胞生物学活性的影响林正杰 江诗海 梁堂钊 任建华 何容涵 胡瑛 王昆 朱蕾【摘要】 目的 观察脂肪干细胞源性外泌体(ADSC -Exos )对瘢痕成纤维细胞生物学活性的调控作用。

方法 将瘢痕成纤维细胞分为对照组、ADSC -Exos 组。

采用CCK -8 法检测不同组别中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情况;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纤维化指标的表达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检测纤维化相关基因 mRNA 的表达水平。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在ADSC -Exos 作用下,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能力减弱,纤维化相关指标水平降低(P 均< 0.05)。

瘢痕成纤维细胞在ADSC -Exos 的作用下,Ⅰ、Ⅲ胶原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mRNA 表达下调(P 均< 0.05)。

结论 ADSC -Exos 能抑制瘢痕成纤维细胞的生物学活性。

【关键词】 脂肪干细胞源性外泌体;瘢痕成纤维细胞;纤维化Effect of exosomes from adipose -derived stem cells on the biological activity of scar fibroblasts Lin Zhengjie, Jiang Shihai, Liang Tangzhao, Ren Jianhua, He Ronghan, Hu Ying, Wang Kun, Zhu Lei. Department of Plastic and Aesthetic Surgery, the 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 Sun Yat -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30,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Wang Kun, E -mail:*********************【Abstract 】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regulatory e ff ect of exosomes from adipose -derived stem cells (ADSC -Exos ) on thebiological activity of scar fi broblasts. Methods Scar fi broblast were prepared and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and ADSC -Exos groups. The proliferation of scar fi broblasts between two groups was observed by CCK -8 assay.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fi brosis -related indexes were detected by Western blot.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fi brosis -related gene mRNA were determined by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real -time(RT ) -PCR.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 the proliferation capability of scar fi broblasts was signi fi cantly weakened , andthe fi brosis -related indexes were signi fi cantly decreased in ADSC -Exos group (both P < 0.05) . Meanwhile ,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collagen I , III and α-smooth muscle actin mRNA of scar fi broblasts were signi fi cantly down -regulated in the ADSC -Exos group (all P < 0.05) . Conclusion ADSC -Exos can inhibit the biological activity of scar fi broblasts.【Key words 】 Exosome from adipose -derived stem cell ; Scar fi broblast ; Fi brosis增生性瘢痕是以成纤维细胞过度增殖和细胞外基质堆积为主要特征的一类病理性愈合方式,在临床上表现为创面边缘高出皮肤表面、早期充血明显、可伴有疼痛或瘙痒,可能会引起关节等活动障碍,对患者的生活和心理造成一系列不良影响[1-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