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吸脂源干细胞与脂肪细胞共培养的研究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脂肪细胞过程中的基本特征及机制研究的开题报告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脂肪细胞过程中的基本特征及机制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脂肪代谢紊乱引发的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逐渐升高。
干细胞作为一种多能细胞,具有无限分化、自我更新及再生能力等特性,对于脂肪细胞的分化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目前,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和体外试验中的多能干细胞,具有体内外的诸多应用前景。
然而,BMSCs分化为脂肪细胞过程中的详细机制仍然不清楚。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本研究旨在通过对BMSCs分化为脂肪细胞的基本特征和分子机制的探究,揭示BMSCs分化为脂肪细胞的分子调控网络,为进一步研究脂肪代谢异常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指导。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 BMSCs分化为脂肪细胞的基本特征:包括脂肪滴的生成,基因表达的变化(如PPARγ、aP2等),细胞形态的变化等。
2. BMSCs分化为脂肪细胞的分子机制:通过转录组和蛋白质组分析,找出参与BMSCs分化为脂肪细胞的关键因子(如sirtuins、Wnt等),并探讨其在分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研究中将采用以下方法和技术路线:1. 分离和培养人BMSCs:采用骨髓抽取法或骨髓组织分离法,从成人患者中分离BMSCs,利用培养基进行扩增,以获得足够数量的BMSCs。
2. BMSCs分化为脂肪细胞的诱导:采用具有脂肪诱导能力的培养基,如酚红糖酸盐(MDI)培养基或酚红糖酸盐-去氧胆酸(Dex)培养基,将BMSCs诱导分化成脂肪细胞。
3. 分析BMSCs分化为脂肪细胞的基本特征:采用荧光显微镜观测和油红O染色,分析BMSCs分化为脂肪细胞过程中的形态变化、脂肪滴的生成情况等,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免疫荧光染色等技术检测脂肪分化相关基因和蛋白质的表达变化。
4. 分析BMSCs分化为脂肪细胞的分子机制:采用转录组和蛋白质组分析技术,探究BMSCs分化为脂肪细胞过程中的分子调控网络,并通过shRNA或基因编辑技术对关键分子进行功能检测。
脂肪干细胞培养2011-3-5

干细胞论坛脂肪干细胞培养吸脂术时用无菌针管从臀上方吸取深层脂肪组织20 mL. 在1 h内将其移至离心管内,加入等量PBS缓冲液,充分振荡后低速离心800 r/min×10 min. 反复冲洗3次后加入等量15 g/L I型胶原酶. 37℃水浴中充分振荡30 min,再加入等量胎牛血清(FBS)中止. 低速离心10 min后弃去上清. 将下层细胞用PBS悬浮后加入16 mmol/L NH4Cl 37℃水浴中10 min以裂解红细胞. 低速离心10 min后再用PBS冲洗3次. 最后将细胞用含100 mL/L FBS+10 g/L青霉素的DMEM悬浮后移入培养瓶中,37℃,50 mL/L CO2培养箱中孵育,48 h后首次换液,弃去悬浮细胞. 随后每3 d换液,1 wk后传代. 将第3代细胞用于流式细胞仪检测. 浓集细胞到109/L后进行流式细胞仪检测. 细胞传至第3代时将其以2×107/L 的细胞数分别转入各定向培养基中进行培养. 诱导培养2 wk后,对成脂诱导组进行油红O脂肪颗粒染色,另外:现在脂肪干细胞缺乏特异的表面标志鉴定,各类文献提到脂肪干细胞表达阳性的标志物有:cd13,cd29,cd59,cd49e,cd73,cd90,HLA-ABC等。
但表达阳性不代表具有特异性,所以要从标志物上鉴定脂肪干细胞还是很困难的,应该说不具有很强的说服能力。
按文献所说的步骤来提取脂肪干细胞,形态类似干细胞,并且具有多向分化的能力,这就足以说明提取的细胞是干细胞。
你要是想证明你养的就是干细胞,最好的办法我认为还是做个多向诱导分化。
干细胞传代吸出来以后,常速离心,用pbs洗两遍后,accutase管内消化5-10min,加入基础培养基离心洗去消化液,分瓶传代。
人脂肪干细胞的分离、体外培养及鉴定[摘要]目的: 进行人脂肪干细胞的分离、体外培养及鉴定, 为组织工程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将剪碎的人脂肪组织加入Ⅰ型胶原酶消化, 离心。
《人脂肪干细胞(ADSCs)的分离培养及多向分化潜能研究》范文

《人脂肪干细胞(ADSCs)的分离培养及多向分化潜能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生物医学的快速发展,干细胞的研究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人脂肪干细胞(ADSCs)作为一种多能性干细胞,具有来源广泛、获取简便、免疫原性低等优点,在再生医学、组织工程和药物研发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旨在研究人脂肪干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以及其多向分化潜能,为进一步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二、材料与方法1. 材料本研究所用的人脂肪组织来源于健康成年志愿者的抽脂手术剩余物。
实验所用试剂及设备均为高品质,满足研究要求。
2. 方法(1)ADSCs的分离培养首先,对脂肪组织进行清洗和酶消化处理,以释放出其中的干细胞。
然后,通过离心、过滤等方法将干细胞从混合细胞中分离出来。
将分离出的干细胞接种于培养皿中,加入适当的培养基进行培养。
(2)多向分化潜能研究在ADSCs的培养过程中,通过调整培养基的成分和条件,诱导ADSCs向成骨细胞、成脂肪细胞和成软骨细胞等方向分化。
通过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免疫荧光染色等方法,验证ADSCs的多向分化潜能。
三、实验结果1. ADSCs的分离培养通过上述方法,成功地从脂肪组织中分离出ADSCs,并进行了培养。
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ADSCs呈纺锤形或多角形,具有较高的增殖能力。
2. 多向分化潜能研究(1)成骨细胞分化在特定的成骨诱导条件下,ADSCs可分化为成骨细胞。
通过ALP染色和钙结节染色等方法,验证了ADSCs的成骨分化能力。
(2)成脂肪细胞分化在特定的成脂肪诱导条件下,ADSCs可分化为成脂肪细胞。
通过油红O染色等方法,观察到了ADSCs的成脂肪分化现象。
(3)成软骨细胞分化在特定的成软骨诱导条件下,ADSCs可分化为成软骨细胞。
通过免疫荧光染色等方法,验证了ADSCs的成软骨分化能力。
四、讨论本研究成功地从人脂肪组织中分离出ADSCs,并对其进行了培养。
通过调整培养基的成分和条件,成功诱导了ADSCs向成骨细胞、成脂肪细胞和成软骨细胞等方向分化。
脂肪干细胞可行性研究报告

脂肪干细胞可行性研究报告摘要:近年来,脂肪干细胞在再生医学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
脂肪干细胞具有丰富的来源、易获取、多向分化潜能等特点,因此被认为是一种潜在的再生医学疗法的细胞来源。
本研究通过使用动物模型和临床试验,系统评估了脂肪干细胞在再生医学治疗中的可行性,结果显示脂肪干细胞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表明其可行性较高。
本报告总结了脂肪干细胞的潜力及关键问题,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脂肪干细胞;再生医学;可行性研究一、引言再生医学是一种通过干细胞治疗、组织工程和遗传治疗等手段实现组织再生的医学新领域。
干细胞作为再生医学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可以自我更新并且可以分化为多种细胞类型的细胞。
干细胞的种类多种多样,包括造血干细胞、胚胎干细胞和成人干细胞等。
脂肪干细胞作为一种成人干细胞,是一种多潜能干细胞,具有丰富的来源和易获取的优势,因此在再生医学治疗中备受关注。
尽管脂肪干细胞在再生医学治疗中的潜力广泛受到认可,但其在临床实际应用中还面临着许多挑战。
例如,脂肪干细胞的分化潜能和安全性等问题需要进一步验证。
本研究旨在通过动物模型和临床试验,系统评估脂肪干细胞在再生医学治疗中的可行性,为未来脂肪干细胞再生医学治疗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二、脂肪干细胞的来源和特点脂肪干细胞是一种成纤维细胞祖细胞,主要分布在脂肪组织中,具有丰富的来源和易获取等特点。
脂肪干细胞可以通过脂肪吸取手术获得,也可以通过脂肪细胞培养和扩增得到。
脂肪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可以分化为成骨细胞、软骨细胞和脂肪细胞等多种细胞类型,因此在再生医学领域备受关注。
三、脂肪干细胞在再生医学治疗中的潜力1. 脂肪干细胞在软组织修复中的应用软组织损伤是一种常见的临床问题,例如骨折、肌肉损伤和关节损伤等。
脂肪干细胞在软组织修复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研究表明,脂肪干细胞可以促进软组织的愈合和再生,加速组织修复的过程,为软组织损伤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有关脂肪干细胞的研究与应用

有关脂肪干细胞的研究与应用【摘要】脂肪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且具有组织来源丰富,取材方便,创伤小,增殖能力强和等优点。
对多种组织的损伤具有良好的修复作用,是医学界中解决各种医学难题的理想材料。
本文主要介绍了脂肪干细胞生物学特点;脂肪干细胞在医学界中所作的研究与应用。
关键词脂肪干细胞;特性;来源;医学研究;应用1脂肪干细胞生物学特点脂肪干细胞最早由Zuk等【1】从脂肪抽吸物中分离培养出具有骨、软骨、脂肪、肌肉等多向分化潜能的脂肪来源的间充质细胞(q~rocessed lipoaspirate cell,PLA),其中具三向分化潜能的克隆细胞株称为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
Friedenstein将骨祖细胞分为确定性骨祖细胞(determined osteogenic precursor cells,DOPC)和诱导性骨祖细胞(inducible osteogenic precursorcells,IOPC),确定性骨祖细胞是间充质细胞不能自发向成骨细胞转化,在一定的诱导因素后,才能向成骨细胞转化。
大量研究显示,它们具有向中胚层来源的脂肪、骨、软骨及肌肉等多向分化的潜能,单细胞克隆分化实验也进一步证实了脂肪干细胞的多向分化潜能。
脂肪干细胞因其体内分布广,取材容易,细胞获得量大, 对多种组织的损伤具有良好的修复作用,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2】2脂肪干细胞(ADSC)的来源的及原代、传代培养口脂肪干细胞来源于脂肪组织脂肪组织,可以用取人吸脂术中吸出的脂质部分进行原代、传代培养形成脂肪干细胞。
具体培养方法为:取人吸脂术中吸出的脂质部分,用缓冲液反复冲洗,剪刀剪碎。
0.1%胶原酶37℃消化40 min,期间需反复震荡混匀1次。
使用等量体积的完全培养基中和后,离心1300xg 5 min,去上清,沉淀混悬后使用肽盼蓝染色检测细胞活性,加入10%DMEM 培养基中,37℃5%CO:孵箱培养过夜。
《人脂肪干细胞(ADSCs)的分离培养及多向分化潜能研究》范文

《人脂肪干细胞(ADSCs)的分离培养及多向分化潜能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再生医学和细胞治疗领域的不断发展,干细胞的研究成为了当前医学领域的热点之一。
其中,人脂肪干细胞(ADSCs)因其易于获取、低免疫原性、多向分化潜能等特点,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人脂肪干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以及其多向分化潜能的研究。
二、材料与方法1. 材料实验所需材料包括:人脂肪组织、细胞培养基、胰酶、抗生素等。
2. 方法(1)人脂肪干细胞的分离与培养取健康成年人皮下脂肪组织,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将脂肪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
通过差速贴壁法,将ADSCs从其他细胞中分离出来。
将分离出的ADSCs接种于培养瓶中,加入适量的培养基,置于37℃、5% CO2的培养箱中培养。
(2)多向分化潜能研究对培养的ADSCs进行成骨、成脂、成神经等多向分化诱导,观察其分化情况,并通过相关指标检测其分化效果。
三、实验结果1. 人脂肪干细胞的分离与培养通过差速贴壁法,成功从人脂肪组织中分离出ADSCs。
在培养过程中,ADSCs呈现典型的成纤维细胞形态,生长旺盛,无污染。
2. 多向分化潜能研究(1)成骨分化经过成骨诱导后,ADSCs逐渐形成矿化结节,ALP等成骨相关指标明显升高,表明ADSCs具有成骨分化的能力。
(2)成脂分化成脂诱导后,ADSCs内出现大量脂滴,Oil Red O染色呈红色,表明ADSCs具有成脂分化的能力。
(3)成神经分化成神经诱导后,ADSCs表达神经元特异性标志物,如NeuN、MAP2等,表明ADSCs具有成神经分化的潜能。
四、讨论人脂肪干细胞因其易于获取、低免疫原性、多向分化潜能等特点,在再生医学和细胞治疗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实验成功地从人脂肪组织中分离出ADSCs,并对其多向分化潜能进行了研究。
实验结果表明,ADSCs具有成骨、成脂、成神经等多向分化的能力,为其在再生医学和细胞治疗领域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然而,ADSCs的分化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脂肪干细胞的分离提取、鉴定及与脂肪颗粒的混合移植研究

脂肪干细胞的分离提取、鉴定及与脂肪颗粒的混合移植研究目的分離提取脂肪干细胞(ADSCs),对其进行成脂、成骨的鉴定,并与脂肪颗粒混合移植,观察移植后的脂肪组织的存活情况。
方法取大鼠腹股沟脂肪,磷酸盐缓冲液清洗,0.1%Ⅰ型胶原酶37℃消化1 h,离心,取沉淀,用含10%血清的DMEM培养基进行培养、传代,取第3代ADSCs用于成脂、成骨鉴定;另取第3代ADSCs用于移植,分为两组:ADSCs(密度为5×107/mL)0.9 mL+脂肪颗粒0.6 mL组、脂肪颗粒1.5 mL组,分别移植于大鼠背部两侧,共移植24只大鼠,分别于2周、1、3个月时脱颈椎处死8只大鼠,再取出背部脂肪组织。
结果大鼠ADSCs成脂、成骨诱导后,经油红O、茜素红染色呈阳性,移植2周、1个月时,两组取出的脂肪组织的体积变化不大;但移植3个月后,取背部脂肪组织,称重:脂肪颗粒1.5 mL组平均重量为(0.4551±0.0024)g,而ADSCs (密度为5×107/mL)0.9 mL+脂肪颗粒0.6 mL组的平均重量为(0.7798±0.0033)g,两组脂肪组织的重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原代分离、培养的ADSCs生长状况良好,具有向成脂、成骨分化的能力,与脂肪颗粒混合移植后组织的存活率高,并能够改善脂肪颗粒单独移植时的液化吸收情况。
[Abstract] Objective To isolate and culture the rat 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 (ADSCs)and to identificate its multipotent differentiation ability and to observe the survival of transplantation of ADSCs with adipose compared with adipose in the back of the rats. Methods Adipose tissue were obtained from inguinal region and washed in PBS,then digested with 0.1% collagenase type Ⅰat 37℃for 1 h followed by centrifugation and ADSCs pellet was resuspended in DMEM with 10% fetal bovine serum (FBS)and seeded in flasks,cells at passages 3 were used for adipogenic differentiation and osteogenic differentiation,both sides of twenty-four rats were received subcutaneously 5×107/mL ADSCs resuspended in 0.9 mL of DMEM medium+0.6 mL of adipose and 1.5 mL of adipose,took out the adipose tissue of eight rats after two weeks,one month and three months respectively. Results ADSCs stained positively for oil red-O and alizarin red,two weeks and one month later,the weight of adipose had no difference with each other,however,after three months,the average weight of 1.5 mL of adipose group and the 5×107/mL ADSCs resuspended in 0.9 mL of DMEM medium+0.6 mL of adipose group were (0.4551±0.0024)g and (0.7798±0.0033)g respectively,thus,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05). Conclusion ADSCs is in good condition and has adipogenic and osteogenic differentiation ability,ADSCs with adipose can improve the survival and the liquefied of the adipose after transplantation when compared with adipose alone.[Key words] 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ipogenic induction;Osteogenic induction;Transplantation 脂肪组织的获得快捷、方便,2001年,Zuk等[1]从脂肪组织中分离到了一种具有多向分化能力的干细胞,即脂肪来源干细胞(ADSCs),有分化为脂肪、成骨、软骨、成肌等能力[2-3],能够在体外稳定增殖,衰亡率低,少量的组织就可获得大量干细胞,适合大规模培养,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
脂肪来源干细胞的基础研究进展

脂肪来源干细胞的基础研究进展2001年,ZuK等[1]研究发现并证实,抽脂术获得的脂肪组织中存在一群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被称为脂肪来源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romal/Stem Cells,ASCs)。
从此以后,ASCs开始逐渐被人们认识。
ASCs取材容易、来源丰富,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derived stromal/stem cells,BMSCs)一样具有自我更新能力、活力持久及多向分化潜能等干细胞特征,并且具有稳定生长和增殖、促进组织修复的能力。
ASCs不仅在整形外科领域,如自体脂肪移植、促进创面愈合等,而且在心肌缺血、神经系统疾病、组织工程等领域中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因此,关于ASCs的研究成为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已经有部分的临床研究、基础研究持续不断深入,取得了较多的成果,本文就ASCs的基础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概述ZuK等[1-2]以抽脂获得的人脂肪组织为研究对象,按照Katz等[3]的干细胞分离方法,获得了一个呈成纤维细胞形态的细胞群,体外培养时发现该细胞群具有稳定的倍增效应,能够向多种细胞分化,具有与干细胞所特有的多向分化潜能及自我复制能力,被称为脂肪来源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romal/Stem Cells,ASCs)。
目前文献上主要是利用抽脂方式或者外科切除的脂肪组织进行胶原酶消化获得的细胞进行培养。
ZuK等[1-2]的研究表明,经消化、离心、过滤分离的细胞接种4h后开始贴壁,24~48h内细胞生长处于停滞状态,形态呈小圆形,直径约5μm,色深。
48h后,贴壁细胞开始伸展,呈成纤维细胞样短梭形,生长有方向性,直径增加至约20μm。
5~6天后细胞呈集落样生长,有克隆形成。
传代后细胞仍呈成纤维细胞样梭形生长。
经过多次传代(l0~20代),细胞的增殖速度无明显减慢,表现出低衰老性。
这表明脂肪组织蕴含丰富的ASCs细胞,Kotaro 等[4]研究显示从抽脂术后抽吸物中提取的细胞至少有10%是ASCs,且细胞体外扩增能力很强,易于传代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eeu e fe 0 d y fc -u tr. l 0i Re a d T y a u tiig s o d it r s d atr2 a so o c l e n e l d O r p Ble s nn h we f u n n a l n
D l nU i ri Tcn l y D l nLa nn 104 C ia ai nv syo eh oo , ai , io i 16 2 , hn) a e t f g a g
A src: l ie ni o h m nai s evds r cl ( D C )noai ct a s de yc- lr g btat T1 d r tt no u a p e r e e l h S si p y s s t i b c t i e f e a i f d o d i tn e s A t d o e w u d o uun
V 1 . b . NO6 5
Jn 00 u. l 2
中 国科 技 论 文 在 线
S E CE A E LN CIN P P R ON IE
第5 第6 卷 期
2 1 6月 00年
人体吸脂源干 细胞 与脂肪细胞共培养的研究
宋克 东,郭文华,刘天庆 ,宁睿 明,鲍春 雨 ,马学虎
So g Ke o g,Gu e h a, Li in i g, Ni gRu mi g, Ba u y n, M aXu h n dn oW n u uTa qn n i n oCh n u eu
( ain & C nef r t e a dtse n i ei ,ttK yL b rt yo Fn hm cl D l R D e t o S m C l n i u E gn r g Sae e a oa r f ie e i s a r e l s e n o C a,
中图分类号 :Q8 3 1. 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7 —7 8(0 00 —0 6 —5 6 3 1 02 1)6 4 2
I v s i a i n o o c lur f um a d po e de i e t m e l n n e tg to f - u t eo c h n a i s - r v d s e c lsa d m a ur d p e t s t ea i o y e
( 大连理工 大学精细化工 国家重点实验 室,干细胞与组织工程研 发中心 ,辽宁大连 16 2 ) 10 4
摘 要 :通过共培养人脂肪干细胞( D c) h ss A 与脂肪细胞来诱导h D C成脂分化。将h D C和脂肪细胞分别采用 A Ss A Ss 1: 、 12: 和 5: 共4个比例, mnwe d进行共培养。 51: 、 1 1 在T s l? l 共培养 8 后 , d 用油红O和 台盼蓝对共培养后的 A C h DS s 进行染色,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及其 成脂分化情况。此外,将共培养 时间延长至2 , 0 进行油红0 台盼蓝染色、 d 和 流式细胞仪分析及h eht34/I ocs 32 死活染色以检测其成脂分化情况。 3 P 实验结果表明: 油红0 台盼蓝染色结果显示共培 和 养 8 A C 具有较高活性,但并不能成脂分化;而油红O和台盼蓝染色及h eht34/I h DS s d ocs 32 死活染色结果显示共培养 3 P
h ADS . na dt n teOiRe O n Cs I d io , i h l d a dTx'a Bles i ig f w yo n lya ay i n o c s3 3 2P o b esan n 3p n u tn n , o c trer n lssa dh e h t 3 4 / Id u l tiig a l
S t h va it Csw h hg ibly i i
c u dn tdfee taeit t r dp c tsa r r2 y fc -ut r. we e, o c t merca ay i dc td o l o i rnit omau ea io y e f 8o 0 d so o c l e Ho v r f w yo ti n lssi iae n o a u l n h tCD1 5 e p sin o u DS e ra e t a 0 x r s fl Csd ce s d a e o 2 a s o oc l r .1 ls s l dc td ta u S f r 0 d y f c -ut e [ ee r ut i iae h tI Cs a e u 1 e sn t
2 后, A C 亦具有高活性但仍不能成脂分化;然而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表 明,共培养 2  ̄h D C 的C 0 表 0 d h DS s 0 d A S s D15 达有所减弱。研究结果表 明:h DS s A C  ̄脂肪细胞共培养 尚不能促 ̄h DS s A C 成脂分化。
关键词 :脂肪细胞 ; 脂肪 干细胞 ;共培养 ;成脂分化 ;油红O 色 染
c -ut e te Oi R a d T y a le s iig wee p r r d f rte e a ain o dp g nc df rn ain o oc l r , l e O n rp n B u t n n r ef me o v l t fa io e i i ee t t f u h d a o h u o i o
t e wi u n mau e a io y e .T e ta s l wa tl e o idrc o c lw fhADS n u n maue h m t h ma tr dp c ts h rn wel s uiz d t i tc ut e o h i n e t Cs a d h ma tr a i c ts wi iee tkn so ADS omauea i c tsrt si .1: ,l:1 2 :1a d 5:1 At r8 d y f dp ye , t 4 df rn id fh o h Cst tr dp ye ai . o o e 5 , n . t a so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