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折麦布片益适纯
依折麦布片的副作用

依折麦布片的副作用
依折麦布片是一种常用的药物,用于治疗各种疾病。
然而,它也有一些副作用需要注意。
首先,依折麦布片可能引起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和腹泻。
这些症状通常是暂时的,但如果持续出现或加重,应及时就医。
其次,依折麦布片可能导致嗜睡和晕眩。
因此,在使用药物期间,需要避免从事需要注意力的活动,如驾驶车辆或操作机械。
此外,一些人可能对依折麦布片过敏。
如果出现皮疹、瘙痒、呼吸急促等过敏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药物,并就医咨询。
最后,依折麦布片可能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
在使用该药之前,应告知医生所有正在使用的药物,包括处方药、非处方药和保健品。
总之,依折麦布片是一种有效的药物,但也有一些副作用需要了解。
如果发现任何不适或疑问,请及时向医生咨询。
阿托伐他汀钙联合依折麦布片对冠心病治疗效果与临床安全性评价

阿托伐他汀钙联合依折麦布片对冠心病治疗效果与临床安全性评价张峰冠心病即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
临床经验表明针对冠心病患者的治疗单一用药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1],联合用药能够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本研究就阿托伐他汀钙联合依折麦布药物治疗冠心病的效果进行探讨,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研究对象共108例收集于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随机平均将患者分为2组各54例。
观察组:男性32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68±8)岁,50例高血压,23例糖尿病。
对照组:男性30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69±9)岁,51例高血压,25例糖尿病。
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治疗方法:2组患者均接受扩冠、抗血小板聚集等基础治疗,叮嘱患者戒除烟酒等不良生活习惯,调整饮食结构,使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
对照组患者使用阿托伐他汀钙(立普妥)进行治疗,口服,每晚1次20mg 。
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依折麦布片(益适纯)进行治疗,口服每天1次,每次10mg 。
1.3临床观察指标:2组患者均接受为期1个月的治疗,对比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总胆固醇(TC )、甘油三酯(TG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对比用药期间2组患者发生肌肉酸痛、食欲减退、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例数(%)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 ±s 表示,行t 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经过治疗后,2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有所改善。
观察组患者指标改善情况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2。
依折麦布片的功能主治

依折麦布片的功能主治引言依折麦布片是一种常用的医疗用品,具有多种功能和疗效。
本文将介绍依折麦布片的功能主治,帮助读者了解它的使用方法和适用范围。
1. 创伤外科依折麦布片在创伤外科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主要用于处理割伤、擦伤等伤口。
它具有以下功能和主治: - 抗菌消炎:依折麦布片含有抗菌成分,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伤口感染。
- 吸湿排液:依折麦布片的吸湿性能极佳,可以吸取伤口分泌物,保持伤口干燥,有助于伤口愈合。
- 保护伤口:依折麦布片可以提供柔软的物理保护层,避免外界污染和刺激,促进伤口愈合和创面修复。
2. 皮肤科在皮肤科领域,依折麦布片被广泛用于治疗烫伤、烧伤、溃疡等皮肤病症。
它的功能和主治包括: - 保湿防脱水:依折麦布片具有良好的保湿效果,能够为干燥的皮肤提供水分,防止水分流失和皮肤干燥脱皮。
- 缓解疼痛:依折麦布片中的特殊成分可以缓解疼痛,减轻皮肤刺激和疼痛感。
- 修复皮肤组织:依折麦布片可以促进受损皮肤组织的修复和再生,加速病症的康复过程。
3. 外科手术在外科手术中,依折麦布片常被用作术后伤口的处理和包扎。
它的功能和主治有: - 隔离保护:依折麦布片能够隔离环境和外界刺激,保护手术创伤,防止感染和交叉感染。
- 纤维支架:依折麦布片在伤口表面形成纤维支架,有助于组织修复和伤口愈合。
- 减少瘢痕:依折麦布片可以有效减少术后瘢痕的形成,促进创面平整和美观。
4. 儿科依折麦布片在儿科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它的功能和主治包括: - 隔离感染:依折麦布片对于儿童的皮肤创伤和感染有很好的隔离效果,预防交叉感染的发生。
- 纤维支架:依折麦布片能够在儿童的创面上形成纤维支架,促进伤口的修复和疗愈。
- 舒缓疼痛:依折麦布片中的特殊成分可以舒缓儿童的疼痛感,减轻不适和焦虑情绪。
5. 康复治疗在康复治疗中,依折麦布片被广泛用于创伤后的伤口管理和治疗。
它具有以下功能和主治: - 加速愈合:依折麦布片能够加速创伤后伤口的愈合和修复,缩短康复时间。
影响依折麦布片溶出度的关键工艺参数研究

影响依折麦布片溶出度的关键工艺参数研究冷柏榕;严相平【摘要】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critical process parameters for Ezetimibe Tablets dissolution. Methods The ratio of lactose and microcrystalline cellulose ( A ) , binder concentration ( B ) , pressure ( C ) , particle diameter of raw material ( D ) was investigated by orthogonal test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cosolvent on the Ezetimibe Tablets dissolution was investigated by single factor method. Results The best prescription was A ( 70:8 ) , B ( 5%) , C ( 40-60 N ) , D ( 10 μm ) . The amout of lauryl sodium sulfale was 2%. In the many fac-tors, the particle diameter is the critical process parameter for Ezetimibe Tablets dissolution. Conclusion Particle diameter is the critical process parameters in affecting Ez etimibe Tablets dissolution, it should be controlled the D90<10μm.%目的考察影响依折麦布片溶出度的关键工艺参数.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乳糖与微晶纤维素比例(A)、黏合剂浓度(B)、制片压力(C)和原料药粒径(D)及单因素法考察助溶剂对依折麦布片溶出度的影响.结果最佳处方为A(70:8),B(5%),C(40~60 N),D(10μm),且溶剂十二烷基硫酸钠用量为2%.在诸多因素中,原料粒径对依折麦布片溶出度的影响最为关键.结论原料药粒径是影响依折麦布片溶出度的关键工艺参数,需控制粒径至D90小于10μm.【期刊名称】《中国药业》【年(卷),期】2017(026)007【总页数】3页(P12-14)【关键词】依折麦布;粒径;溶出度;工艺参数【作者】冷柏榕;严相平【作者单位】南京工业大学江苏省药物研究所,江苏南京 210009;南京工业大学江苏省药物研究所,江苏南京 2100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460.6;R917依折麦布(ezetimibe)是一类新型降胆固醇药物,是一种选择性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主要阻断胆固醇的外源性吸收途径[1-4]。
益适纯基础篇

清除
受试者口服14C 依折麦布(20mg)后,总依折麦布约占血浆总放射性的 93%。在10天的收集期内,从粪便和尿液中分 别约可回收服用放射性的78%和11%。48小时后,血浆中检测不到放射性。
依折麦布的排泄
尿液排泄:约10%
10%
粪便排泄:将近 90%
90%
Prescription brief
依折麦布在全身循环系统的药物暴露浓度极低
依折麦布与辛伐他汀联用对空腹血糖受损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

论著㊃临床研究 d o i :10.3969/j.i s s n .1671-8348.2021.05.016网络首发 h t t ps ://k n s .c n k i .n e t /k c m s /d e t a i l /50.1097.r .20201126.1543.028.h t m l (2020-11-27)依折麦布与辛伐他汀联用对空腹血糖受损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糖脂代谢的影响*刘廷容1,杨景涛1,蒋薇薇1,佘 强2ә(1.重庆市渝北区人民医院心内科 401120;2.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 400010) [摘要] 目的 探讨依折麦布联用辛伐他汀是否可以延缓空腹血糖受损(I F G )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进展为糖尿病㊂方法 符合纳入标准的I F G 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分为3组:A 组(辛伐他汀组)㊁B 组(依折麦布组)及C 组(辛伐他汀+依折麦布组),进行为期12个月的随访,随访指标为总胆固醇(T C )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 D L -C )㊁空腹血糖(F B G )㊁餐后2h 血糖(2h P G )㊁糖化血红蛋白(H b A 1c)㊂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各组治疗后T C 和L D L -C 水平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C 组下降水平比A ㊁B 组明显(P <0.01),A ㊁B 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㊂与治疗前比较,各组治疗后F B G ㊁2h P G 和H b A 1c 水平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各组间F B G ㊁2h P G 和H b A 1c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A 组F B G 略高于B 组和C 组㊂结论 依折麦布联合辛伐他汀较两种药物单独使用更能有效降低I F G 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T C ㊁L D L -C 水平,联合治疗对I F G 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进展为糖尿病可能有抑制作用㊂[关键词] 依折麦布;辛伐他汀;空腹血糖受损;高胆固醇血症[中图法分类号] R 96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1-8348(2021)05-0787-04T h e e f f e c t s t u d y o f e z e t i m i b e c o m b i n e d w i t h s i m v a s t a t i n o n g l yc o m e t a b o l i s m 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h y pe r c h o l e s t e r o l e m i a a n d I F G *L I U T i n g r o n g 1,Y A N G J i n g t a o 1,J I A N G W e i w e i 1,S H E Q i a n g2ә(1.D e p a r t m e n t o f C a r d i o l o g y ,P e o p l e 's H o s p i t a l o f Y u b e i D i s t r i c t ,C h o n g q i n g 401120,C h i n a ;2.D e p a r t m e n t o f C a r d i o l o g y ,t h e S e c o n d A f f i l i a t e d H o s p i t a l o f C h o n g q i n g M e d i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C h o n g q i n g 400010,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 O b je c t i v e T o d i s c c u s s w h e t h e r t h e c o m b i n a t i o n of s i m v a s t a t i n a n d e z e t i m i b e c a n d e l a y t h e p r og r e s s i o n o f d i a b e t e s 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hi m p a i r e d f a s t i n g b l o o d g l u c o s e (I F G )a n d h y pe r c h o l e s t e r o l e m i a .M e t h -o d s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h y p e r c h o l e s t e r o l e m i a a n d I F G m e e t i n g t h e i n c l u s i o n c r i t e r i a w e r e d i v i d e d i n t o 3g r o u p s :g r o u p A (s i m v a s t a t i n g r o u p ),g r o u p B (e z e t i m i b e g r o u p )a n d g r o u p C (s i m v a s t a t i n +e z e t i m i b e g r o u p).A 12-m o n t h f o l l o w -u p w a s c a r r i e d o u t .T h e f o l l o w -u p i n d i c a t o r s i n c l u d e d t o t a l c h o l e s t e r o l (T C ),l o w -d e n s i t y l i po -p r o t e i n c h o l e s t e r o l (L D L -C ),f a s t i n g b l o o d g l u c o s e (F B G ),p o s t p r a n d i a l 2h b l o o d g l u c o s e (2h P G ),a n d g l y -c o s y l a t e d h e m o g l o b i n (H b A 1c ).R e s u l t s C o m pa r e d w i t hb e f o r e t r e a t m e n t ,t h e l e v e l s o f T C a n d L D L -C i n e ac h g r o u pde c r e a s e d af t e r t r e a t m e n t ,a n d t h e d i f f e r e n c e s w e r e s t a t i s t i c a l l y s i gn i f i c a n t (P <0.01);t h e d e -c r e a s e d l e v e l i n g r o u p C w a s m o r e s i g n i f i c a n t t h a n t h a t i n g r o u ps A a n d B (P <0.01),w h i l e t h e d i f f e r e n c e b e -t w e e n g r o u p A a n d g r o u p B w a s n o t s i g n i f i c a n t (P >0.05).C o m pa r e d w i t hb e f o r e t r e a t m e n t ,t h e r e w e r e n o s i g n i f ic a n t c h a n g e s i n F B G ,2h P G a nd H b A 1c le v e l s i n e a c h g r o u p af t e r t r e a t m e n t ,a n d t h e d i f f e r e n c e s w e r e n o t s t a t i s t i c a l l y s ig n i f i c a n t (P >0.05),b u t th e F B G o f g r o u p A w a s s li g h t l y h i g h e r t h a n t h a t o f g r o u p B an d C .C o n c l u s i o n E z e t i m i b e c o m b i n e d w i t h s i m v a s t a t i n c a n r e d u c e t h e l e v e l s o f T C a n d L D L -C 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h y p e r c h o l e s t e r o l e m i a a n d I F G m o r e e f f e c t i v e l y t h a n t h e t w o d r u g s a l o n e ,a n d m a y i n h i b i t t h e p r o gr e s s i o n o f d i a b e t e s 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h y pe r c h o l e s t e r o l e m i a a n d I F G.[K e y wo r d s ] e z e t i m i b e ;s i m v a s t a t i n ;i m p a i r e d f a s t i n g g l u c o s e ;h y p e r c h o l e s t e r o l e m i a 787重庆医学2021年第50卷第5期*基金项目: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社会事业与民生保障科技创新专项(c s t c 2017s h m s A 130086)㊂ 作者简介:刘廷容(1976-),副主任医师,硕士,主要从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㊁高血压㊁高血脂相关研究㊂ ә 通信作者,E -m a i l :603958871@q q.c o m ㊂他汀类药物是目前使用比较广泛的一类调脂药物,近年来其引起新发糖尿病的风险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㊂依折麦布作为选择性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其在发挥降脂作用的同时可以改善胰岛β细胞分泌,降低血糖和提高胰岛素敏感性㊂本研究拟以空腹血糖受损(I F G)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为研究人群,通过依折麦布联合辛伐他汀治疗,观察治疗后血脂㊁血糖变化情况,探讨此方案是否可延缓甚至阻止目标人群进展为糖尿病㊂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11月在重庆市渝北区人民医院住院及门诊就诊的I F G[合并高胆固醇血症,空腹血糖(F B G)6.1~<7.0mm o l/L,餐后2h血糖(2h P G)<7.8mm o l/L]患者228例㊂排除2周内使用过任一降脂类药物,有糖尿病家族史,患有高血压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㊁糖尿病㊁急性心肌梗死㊁急性感染㊁恶性肿瘤㊁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㊂本研究通过重庆市渝北区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并签署患者知情同意书㊂根据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n=76)㊁B组(n=76)及C组(n=76),A组男39例,女37例,平均年龄(53.7ʃ3.2)岁;B组男38例,女38例,平均年龄(53.0ʃ3.3)岁;C组男37例,女39例,平均年龄(52.9ʃ3.1)岁,3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㊂1.2方法A组晚间定时服用辛伐他汀(舒降之,20m g),B 组服用依折麦布片(益适纯,10m g),C组服用辛伐他汀20m g联合依折麦布片10m g,入组时及治疗12个月后测量血总胆固醇(T C)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 D L-C)㊁F B G㊁2h P G及糖化血红蛋白(H b A1c)等指标㊂比较3种治疗方案对I F G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脂血糖代谢的影响㊂1.3统计学处理采用S P S S23.0软件,计量资料用xʃ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两两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2结果入组时各组T C㊁L D L-C㊁F B G㊁2h P G㊁H b A1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㊂与治疗前比较,各组治疗后T C和L D L-C水平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C组下降比A㊁B组明显(均P<0.01),A㊁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㊂与治疗前比较,各组治疗后F B G㊁2h P G和H b A1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各组间F B G㊁2h P G和H b A1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A组F B G略高于B组和C组㊂表1各组T C㊁L D L-C㊁F B G㊁2h P G㊁H b A1c水平比较(n=76,xʃs)组别T C(mm o l/L)L D L-C(mm o l/L)F B G(mm o l/L)2h P G(mm o l/L)H b A1c(%) A组治疗前5.97ʃ0.623.90ʃ1.046.34ʃ0.147.25ʃ0.334.90ʃ0.52治疗12个月后4.41ʃ0.88a b2.75ʃ0.54a b6.36ʃ0.187.33ʃ0.314.92ʃ0.36 B组治疗前6.01ʃ0.634.17ʃ0.846.32ʃ0.137.24ʃ0.444.82ʃ0.56治疗12个月后4.26ʃ0.91a b2.78ʃ0.45a b6.34ʃ0.167.33ʃ0.374.82ʃ0.42 C组治疗前5.86ʃ0.643.96ʃ0.716.35ʃ0.127.26ʃ0.434.79ʃ0.56治疗12个月后3.89ʃ0.84a2.53ʃ0.45a6.34ʃ0.137.29ʃ0.374.82ʃ0.40 a:P<0.01,与治疗前比较;b:P<0.01,与C组比较㊂3讨论最新研究显示,全球范围死于心脏病㊁脑卒中㊁糖尿病和高血压病(统称为心脏代谢疾病)的人数逐年增加,心脏代谢疾病防控也成为全球可预防死亡的主要工作方向[1]㊂所有的前瞻性研究㊁随机临床试验和孟德尔遗传随机研究结果都一致表明,升高的L D L-C是诱发心脏代谢疾病的一个主要因素[2]㊂从血糖正常发展为2型糖尿病要经历一个阶段,即糖尿病前期㊂糖尿病前期被定义为血糖浓度高于正常,但低于糖尿病诊断阈值,是进展为糖尿病的高危阶段,该阶段可不伴有功能损害,且可无症状,I F G 是其中一种类型,I F G人群进展为2型糖尿病的风险远远高于普通人群[3-4]㊂他汀类药物在胆固醇管理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887重庆医学2021年第50卷第5期位,随着他汀的广泛使用,其致新发糖尿病的风险越来越引起研究者们的关注㊂早期研究中,I S H I K A-WA等[5]的实验表明,应用大剂量脂溶性他汀后随小鼠血糖降低引起胰岛素分泌减少㊂之后相关研究层出不穷,C U L V E R等[6]通过对153840人进行跟踪随访得出结论,糖尿病风险增加与他汀类药物的使用相关,该效应在所有类型的他汀类药物中均能观察到;最近,K O等[7]发现,随着他汀类药物使用时间的延长,糖尿病的风险增加,并且高强度他汀类药物治疗,新发糖尿病风险也会更高㊂他汀类药物影响糖代谢可能与以下机制有关:(1)增加人肝细胞中葡萄糖的生成,从而增强糖异生[8];(2)抑制胰岛β细胞钙离子内流[9];(3)介导脂肪细胞中葡萄糖转运子-4(G L U T-4)的低表达[10]㊂2012年2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 D A)批准他汀类药物说明书中安全信息的重要修订,警告他汀类药物可能增加新发糖尿病风险并使血糖控制恶化㊂同年,欧洲药品管理局针对欧盟上市的他汀类药物,在其说明书不良反应部分增加了新发糖尿病为常见的不良反应㊂2013年10月,我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向各药厂提出要求,所有他汀类药物说明书中需添加他汀类药物增高血糖和H b A1c 水平的说明㊂依折麦布是一种新型肠道胆固醇吸收抑制剂,通过抑制胆固醇和植物甾醇在小肠刷状缘的吸收,减少胆固醇的转运,从而降低血浆胆固醇水平㊂临床研究表明,依折麦布在降低血脂的同时,可以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代谢紊乱[11],D E U S H I等[12]通过试验发现,依折麦布能改善高浓度葡萄糖诱导的β细胞功能障碍,从而对胰岛素分泌细胞有益㊂Z HO N G等[13]在糖尿病小鼠模型研究中证实,依折麦布能提高小鼠葡萄糖耐量,恢复胰岛素第一时相分泌,保护β细胞的功能㊂钟勇等[14]发现依折麦布能够改善胰岛β细胞第一时相分泌,并能通过上调葡萄糖转运子-2 (G L U T-2)㊁葡萄糖激酶(G C K)的表达,恢复葡萄糖诱导的胰岛素分泌,从而降低血糖㊂刘书宇等[15]发现依折麦布可以明显调节d b/d b小鼠体内趋化素和脂联素(A P N)水平,促进胰岛素分泌,改善胰岛素抵抗程度㊂综上所述,依折麦布除具有降脂作用外,亦能够改善胰岛素抵抗及糖代谢紊乱㊂本研究通过依折麦布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期望降低I F G人群进展为2型糖尿病的风险,经过12个月随访,在治疗效果方面,依折麦布联合辛伐他汀治疗较两者单独使用更能有效降低T C和L D L-C,符合胆固醇管理中 L D L-C低一些更好 和 低密度脂蛋白原则 的核心理念㊂在新发糖尿病风险方面,与治疗前比较,各组治疗后F B G㊁2h P G和H b A1c水平无明显变化,表明辛伐他汀短期治疗仍然是比较安全的,其中A组F B G略高于B组和C组,提示联合治疗有可能延缓甚至阻止I F G合并高胆固醇血症的患者进展为糖尿病,但该理论仍需更大的样本量及更长的随访周期来验证,这也将是笔者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以期为I F G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带来调脂方案的新选择㊂在临床工作中要正确看待他汀类药物,对于心血管疾病高风险人群,他汀类药物的获益远大于新发糖尿病风险,因糖尿病风险避免使用他汀类药物是不明智的,在临床诊疗方案制订中可以选择与糖尿病发病相关性低的他汀类药物,通过使用他汀类药物高心血管获益来平衡极少量糖尿病风险的增加㊂参考文献[1]S H A H N S,L L O Y D-J O N E S D M,O'F L A-H E R T Y M,e t a l.T r e n d s i n c a r d i o m e t a b o l i cm o r t a l i t y i n t h e U n i t e d S t a t e s,1999-2017[J].J AMA,2019,322(8):780-782.[2]Y E Z,L U H,S U Q,e t a l.R E T R A C T E D:s h o r t-t e r m a n d l o n g-t e r m e f f e c t s o f a l o a d i n g d o s e o f a t o r v a s t a t i n b e f o r e p e r c u t a n e o u s c o r o n a r y i n-t e r v e n t i o n o n m a j o r a d v e r s e c a r d i o v a s c u l a r e-v e n t s 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a c u t e c o r o n a r y s y n-d r o m e:a m e t a-a n a l y s i s o f13r a n d o m i z e d c o n-t r o l l e d t r i a l s[J].E u r H e a r t J,2019,40(9):e1-10.[3]A B D U L-G H A N I M,D E F R O N Z O R A,J A Y Y-O U S I A.P r e d i a b e t e s a n d r i s k o f d i a b e t e s a n d a s-s o c i a t e d c o m p l i c a t i o n s:i m p a i r e d f a s t i n g g l u c o s ev e r s u s i m p a i r e d g l u c o s e t o l e r a n c e:d o e s i t m a t t e r?[J].C u r r O p i n C l i n N u t r M e t a b C a r e,2016,19(5):394-399.[4]W I L S O N P W F,P O L O N S K Y T S,M I E D E-MA M D,e t a l.S y s t e m a t i c r e v i e w f o r t h e2018A HA/A C C/A A C V P R/A A P A/AB C/AC P M/A D A/A G S/A P h A/A S P C/N L A/P C N A g u i d e-l i n e o n t h e m a n a g e m e n t o f b l o o d c h o l e s t e r o l:a r e p o r t o f t h e a m e r i c a n c o l l e g e o f c a r d i o l o g y/a-m e r i c a n h e a r t a s s o c i a t i o n t a s k F o r c e o n C l i n i c a l P r a c t i c e G u i d e l i n e s[J].C i r c u l a t i o n,2019,139(25):e1144-1161.[5]I S H I K AWA M,O K A J I MA F,I N O U E N,e t a l.D i s t i n c t e f f e c t s o f p r a v a s t a t i n,a t o r v a s t a t i n,a n d s i m v a s t a t i n o n i n s u l i n s e c r e t i o n f r o m a b e t a-c e l l l i n e,M I N6c e l l s[J].J A t h e r o s c l e r T h r o m b,987重庆医学2021年第50卷第5期2006,13(6):329-335.[6]C U L V E R A L,O C K E N E I S,B A L A S U B R A-MA N I A N R,e t a l.S t a t i n u s e a n d r i s k o f d i a b e-t e s m e l l i t u s i n p o s t m e n o p a u s a l w o m e n i n t h ew o m e n's h e a l t h i n i t i a t i v e[J].A r c h I n t e r n M e d, 2012,172(2):144-152.[7]K O M J,J O A J,K I M Y J,e t a l.T i m e-a n dd o s e-de p e n d e n t a s s o c i a t i o n of s t a t i n u s e w i t h r i s k o f c l i n i c a l l y r e l e v a n t n e w-o n s e t d i a b e t e sm e l l i t u s i n p r i m a r y p r e v e n t i o n:a n a t i o n w i d eo b s e r v a t i o n a l c o h o r t s t u d y[J].J A m H e a r t A s-s o c,2019,8(8):e011320.[8]G O T O H S,N E G I S H I M.S t a t i n-a c t i v a t e d n u-c l e a r r e c e p t o r P X R p r o m o t e s S G K2de p h o s-p h o r y l a t i o n b y s c a f f o l d i n g P P2C t o i n d u c e h e-p a t i c g l u c o n e o g e n e s i s[J].S c i R e p,2015,5: 14076.[9]R E A L J,M I R A N D A C,O L O F S S O N C S,e t a l. L i p o p h i l i c i t y p r e d i c t s t h e a b i l i t y o f n o n-s u l p h o-n y l u r e a d r u g s t o b l o c k p a n c r e a t i c b e t a-c e l lK A T P c h a n n e l s a n d s t i m u l a t e i n s u l i n s e c r e-t i o n;s t a t i n s a s a t e s t c a s e[J].E n d o c r i n o l D i a b e-t e s M e t a b,2018,1(2):e00017. [10]B A N G C N,O K I N P M.S t a t i n t r e a t m e n t,n e w-o n s e t d i a b e t e s,a n d o t h e r a d v e r s e e f f e c t s:a s y s-t e m a t i c r e v i e w[J].C u r r C a r d i o l R e p,2014,16(3):461.[11]B A R K A S F,E L I S A F M,L I B E R O P O U L O S E.e t a l.S t a t i n t h e r a p y w i t h o r w i t h o u t e z e t i m i b e a n d t h e p r o g r e s s i o n t o d i a b e t e s[J].J C l i n L i p i-d o l,2016,10(2):306-313.[12]D E U S H I M,N OMU R A M,K AWA K AM I A,e t a l.E z e t i m i b e i m p r o v e s l i v e r s t e a t o s i s a n d i n-u l i n r e s i s t a n c e i n o b e s e r a t m o d e l o f m e t a b o l i cs y n d r o m e[J].F E B S L e t t,2007,81(29):5664-5670.[13]Z HO N G Y,WA N G J,G U P,e t a l.E f f e c t o fe z e t i m i b e o n i n s u l i n s e c r e t i o n i n d b/d b d i a b e t i cm i c e[J].E x p D i a b e t e s R e s,2012,2012:420854.[14]钟勇,江时森,王俊,等.依折麦布对d b/d b糖尿病小鼠胰岛自身胰岛素信号通路的影响[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33(1):54-58. [15]刘书宇,潘涛,王俊,等.依折麦布干预对2型糖尿病小鼠体内脂肪因子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6,30(11):692-695.(收稿日期:2020-10-20修回日期:2020-12-19)(上接第786页)e t a l.D r u g h y p e r s e n s i t i v i t y r e a c t i o n s d o c u m e n-t e d i n e l e c t r o n i c h e a l t h r e c o r d s w i t h i n a l a r g eh e a l t h s y s t e m[J].J A l l e r g y C l i n I mm u n o lP r a c t,7(4):1253-1260.[10]D U R L A N I K S,L O Y A L L,S T A R K R,e t a l.C D40L e x p r e s s i o n b y C D4+b u t n o t C D8+Tc e l l s r e g u l a t e s a n t i v i r a l i mm u n e r e s p o n s e s i n a-c u t e L C MV i n f e c t i o n i n m i c e[J].E u r J I mm u-n o l,2016,46(11):2566-2573.[11]S I R I P A S S O R N K,R U X R U N G T H AM K,MA-N O S U T H I W.S u c c e s s f u l d r u g d e s e n s i t i z a t i o n 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d e l a y e d-t y p e a l l e r g i c r e a c t i o n s t o a n t i-t u b e r c u l o s i s d r u g s[J].I n t J I n f e c t D i s, 2018,68:61-68.[12]BÖHM R,P R O K S C H E,S C HWA R Z T,e t a l.D r u g h y p e r s e n s i t i v i t y[J].D t s c h A r z t e b l I n t, 2018,115(29/30):501-512.[13]Y E Y M,HU R G Y,K I M S H,e t a l.D r u g-s p e-c i f i c C D4+T-c e l l i mm u n e r e s p o n s e s a r e r e-s p o n s i b l e f o r a n t i t u b e r c u l o s i s d r u g-i n d u c e dm a c u l o p a p u l a r e x a n t h e m a a n d d r u g r e a c t i o nw i t h e o s i n o p h i l i a a n d s y s t e m i c s y m p t o m s s y n-d r o m e[J].B r J De r m a t o l,176(2):378-386.[14]B O O N P I Y A T H A D T,SÖZ E N E R Z C,A K D I SM,e t a l.T h e r o l e o f T r e g c e l l s u b s e t s i n a l l e r-g i c d i s e a s e[J].A s i a n P a c J A l l e r g y I mm u n o l, 2020,38(3):139-149.[15]MU R A T A A,H A Y A S H I S I.C D4+r e s i d e n tm e m o r y T c e l l s m e d i a t e l o n g-t e r m l o c a l s k i ni mm u n e m e m o r y o f c o n t a c t h y p e r s e n s i t i v i t y i nB A L B/c m i c e[J].F r o n t I mm u n o l,2020,11:775.[16]MA Y E R A,Z H A N G Y,P E R E L S O N A S,e ta l.R e g u l a t i o n o f T c e l l e x p a n s i o nb y a n t i g e np r e s e n t a t i o n d y n a m i c s[J].P r o c N a t l A c a d S c iU S A,2019,116(13):5914-5919.(收稿日期:2020-10-03修回日期:2020-12-12)097重庆医学2021年第50卷第5期。
高血脂的合理用药培训课件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2023年5月10日星期三
病史摘要
一般情况 女,58岁,身高150cm,体重51kg。 因“胸闷,憋气半年,咳嗽咳痰半月”入院。 患者于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憋气,不能
平卧,无胸痛,肩背部不适,无头疼、头晕、恶 心、呕吐、无大汗。持续2小时无缓解,行心电图 示:Ⅱ、Ⅲ,V3-6 ST-T改变,按“急性冠脉综 合征”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硝酸异山梨酯注 射液,美托洛尔缓释片”等药物治疗,症状稳定 后,回家口服药物治疗。 路漫漫其修远兮,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调脂的目的----脂质的生理
•甘油三酯
•胆固醇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能量储存
•能量产 •生甾体激素合 成 •细胞膜 •胆 酸
•调脂的目的----各种脂蛋白的临床意义
•CM(乳糜微粒)可能与AS有关
•VLDL水平升高是CHD(冠状动脉心脏病)的危险因子
•IDL一直被认为具有致AS(动脉硬化)作用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患者在院期间用药情况
入院天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阿司匹林肠溶片
0.1g po qd
瑞舒伐他汀钙
10mg po qn
依折麦布片
硝苯地平控释片 氯沙坦钾片 阿卡波糖片 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 岛素30/70注射液 头孢曲松针
10mg po qn
30mg po qd
•LDL是首要的致AS因子。经过氧化或其他化学修饰后的 LDL,具有更强的致AS作用
•HDL被认为是一种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血浆脂蛋白, 是冠心病的保护因子。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依折麦布片说明书 - 默沙东中国官方网站

代谢和营养方面异常: 不常见的:食欲不振。
血管异常: 不常见的:潮热;高血压。
全身性异常和用药部位异常: 常见的:疲倦。 不常见的:胸部疼痛;全身疼痛。
与他汀类联合应用: 各类检查:
常见的:ALT 升高、AST 升高。 神经系统异常:
常见的:头痛 不常见的:感觉异常 消化系统异常: 不常见的:口干;胃炎。 皮肤和皮下组织异常: 不常见的:瘙痒;皮疹;风疹。 肌肉骨骼和结缔组织方面的异常: 常见的:肌痛。
4
免疫系统异常:超敏反应,包括过敏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皮疹和荨麻疹。 肝脏系统异常:肝炎;胆结石;胆囊炎。 精神异常:抑郁。 【禁忌】 对本品任何成份过敏者。 活动性肝病,或不明原因的血清转氨酶持续升高的患者 所有 HMG-CoA 还原酶抑制剂被限制使用于怀孕及哺乳期妇女。当本品与此类药物联合用药 于有潜在分娩可能性的妇女时,应参考 HMG-CoA 还原酶抑制剂产品说明书(见孕妇及哺乳期妇 女用药)。 【注意事项】 当本品与他汀类或非诺贝特联合应用时,请参考该他汀类及或非诺贝特药物的使用说明书。 肝酶作用 在本品与他汀类联合应用的对照研究中,曾发现血清转氨酶持续性升高(≥正常值上限 3 倍)。因此,当本品与他汀类联合应用时,治疗前应进行肝功能测定,同时参照他汀类的产品说 明书。 骨骼肌 在临床研究中,与对照组相比(安慰剂或单独使用他汀类药物),本品引起肌病与横纹肌溶 解症未增加。而肌病与横纹肌溶解症是他汀类药物和其它降脂药物已知的不良反应。本品引起 CPK 大于正常值上限 10 倍的发生率为 0.2%,安慰剂发生率为 0.1%,本品与他汀类药物联用发 生率为 0.1%,单独使用他汀类药物发生率为 0.4%。本品上市后,已报告了肌病与横纹肌溶解症 的病例(肌病与横纹肌溶解症是否与药物相关尚不明确)。大多数出现横纹肌溶解症的病人服用 本品前正在服用他汀类药物。但单独使用本品及本品与已知增加横纹肌溶解症危险性的相关药物 合用时,则很少报告横纹肌溶解症的病例。所有病人在开始本品的治疗时,应被告知肌病发生的 危险性,并被告知要迅速报告任何不明原因的肌痛、触痛或无力。如果被患者诊断为或疑似肌病 时,应立即停用本品以及正在合用的任何一种他汀类药物。出现以上的症状以及肌酸磷酸激酶 (CPK)水平>10ULN 时表明发生肌病。 肝功能不全 鉴于依折麦布长期应用对中度或重度肝功能不全患者的影响尚未明确,故不推荐此类患者应 用本品(见【药代动力学】)。 贝特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胆固醇在血管壁的沉积启动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并导致随后一系列的炎症 反应,并促使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同时, LDLC在血管内皮下的不断沉积使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质核心越来越大,同样也是动脉 粥样硬化进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
10-虽然随着他汀剂量的增加,其疗效仅略有升高,但不良反应的危险性却成倍增加 。 他汀类药物的疗效具有剂量依赖性1;要达到最大的LDLC降低效果需要大剂量他汀进行治疗。然而,大剂量他汀治疗也会导致肝酶水平 的升高,研究显示相当多患者的肝酶水平超过了正常上限的3倍以上2,3 。因此,由于不良反应风险的增加,他汀类药物剂量倍增带来的临床获益可能被 高估了。例如:阿托伐他汀的剂量由40mg增加至80mg时,LDL从50%降至60%, 而同时转氨酶水平升高的患者比例由0.6%上升至2.3%。
4--19601990年期间开展的早期降脂治疗的一级预防试验已经证实,在未发生动脉粥样 硬化性疾病的患者中,降低胆固醇水平可有效降低冠心病风险。干预措施包括饮 食控制、戒烟、采用贝特类药物(安妥明、吉非罗齐)、胆汁酸鳌合剂(降胆宁、消 胆胺)。而饮食控制和胆汁酸鳌合剂是通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少肠道对胆固醇的吸收而降低血浆 总胆固醇的水平。
13-来源于饮食或胆汁的胆固醇进入肠道,在肠腔内被胆汁酸乳化形成混合脂质微 团(胆固醇微团)。微团将脂质由肠腔运送至粘膜表面,并在此被肠道细胞所吸收
。一旦进入上皮细胞,游离胆固醇即被乙酰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ACAT)酯 化,并装配形成乳糜微粒 (CMs),乳糜微粒被分泌入淋巴,继而进入血液。 降胆固醇药物可作用于这个过程中的多个环节。树脂类药物提高粪便胆汁酸的 排泄,而植物固醇(plant stanols)则干扰胆固醇微团的形成。迄今为止,医学界对胆固醇向肠上皮细胞的转 运以及相关药物的作用机理尚未完全了解。目前认为NPC1L1(Niemann-Pick C1 Like 1)即胆固醇转运蛋白参与胆固醇从肠腔吸收进入肠粘膜上皮细胞的过程,因此N PC1L1抑制剂可在此环节阻断胆固醇的吸收。此外,业已证实,目前发现的ACAT 抑制剂的临床疗效不尽理想
糖尿病、代谢综合征以及控制不良的危险因素,如吸烟)可选择的治疗目标是70m g/dl ESC 2007年公布的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指南指出高危患者(如冠心病或糖尿病)LDL-
C的目标值应小于100mg/dl,如果可能,所有这些患者应达到小于80mg/dl的治疗
目标; EASD 2007年公布的糖尿病、糖尿病前期和心血管疾病防治指南指出高危患者(如冠心 病或糖尿病)LDLC的目标值应小于100mg/dl,而极高危患者(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应达到小于70mg
1-大量循证医学证据业已证实降低胆固醇水平可降低冠心病事件的发生率,LDLC与冠心病相对风险呈对数正相关。当冠心病相对风险为1.0时,LDL-C = 40 mg/dl, LDL-C每变化 30 mg/dl,冠心病相对风险亦相应改变 30%。各国指南对血脂异常也制定了越来越严格的治疗目标,而对临床医生而言 ,降胆固醇治疗的硬道理是遵循指南,帮助患者更快更好地达标。
11-“他汀的逃逸现象”是指在他汀类药物延长治疗期间,患者在起始反应出现后发生 的LDL-C水平缓慢升高。 Barter 和 O’ Brien 采用10mg阿托伐他汀或10mg辛伐他汀治疗时,报告了逃逸现象存在的证据。
经6周治疗后,38%的阿托伐他汀治疗患者达到目标水平,但12周后,仅27%(阿 托伐他汀6周达标人数的2/3)的患者维持在预期水平。24周研究期间,该治疗组患 者的平均胆固醇水平逐渐由4.5 mmol/l (174mg/dl)增加到4.8 mmol/l (186mg/dl) 。 辛伐他汀治疗组的情况颇为相似,治疗6周后,26%的患者达到目标水平,全程治 疗期间,只有12-16% (辛伐他汀6周达标人数的一半)的患者维持在达标水平。辛伐他汀组患者的平均 血浆总胆固醇水平由起始治疗时4.6mmol/l(178mg/dl)增加到研究结束时的5.1m mol/l (197mg/dl) 。 在治疗6周时LDLC达标的患者中,在第24周治疗时阿托伐他汀组有33%、辛伐他汀组有55%的患 者不再达标。
8--根据我国第二次血脂治疗现状的调研结果显示,采用2004年ATP III危险分层及相关的LDLC治疗目标,不足1半的他汀治疗患者能够达标,其中达到LDLC<100mg/dl和<70mg/dl的治疗目标的高危和极高危患者比例更低仅为39%和23 %。 9-他汀类药物治疗达标率低的一个原因是即使增加他汀类剂量,疗效的提高并不 尽如人意。如图所示,他汀类药物存在“6规则”,即他汀剂量每增加一倍,将LDLC的疗效仅提高6%。
降低LDLC水平即可降低冠心病事件数,同时未显著增加非心血管死亡的发生率(全因死 亡率) 降低LDLC的益处可延伸至伴或不伴有冠心病的脂质水平中等程度升高的患者人群。
7-国内外血脂治疗指南对冠心病和/或糖尿病患者一致的目标:降胆固醇需达标,L DL-C低一些更好! 美国于2004年公布的ATPIII更新指南指出高危患者(包括冠心病,或冠心病等危 症——如糖尿病)的LDLC治疗目标应小于100mg/dl,所有极高危患者(包括急性冠脉综合征、冠心病合并
5--19601990年期间开展的多项早期降脂治疗的二级预防试验同样证实,在冠心病患者 中,降低胆固醇水平也可有效降低再发冠心病事件的风险。这张幻灯片中的三个 药物治疗研究是这些早期降脂治疗的主要二级预防试验。包括采用贝特类药物( 安妥明)、烟酸治疗、两者合用。 另一项研究是采用外科手术作为干预措施的回肠旁路术(POSCH研究),即切除 一段回肠以减少肠道对胆固醇的吸收,对照组是单纯饮食控制的患者。结果同样 显示,手术减少肠道对胆固醇的吸收,导致血浆总胆固醇降低23%,而心血管事 件降低35%。 总之,不论采用哪种治疗方法,只要降低血浆总胆固醇水平,就可有效降低冠心 病风险。
14-经肠道吸收的胆固醇与肝脏合成的胆固醇是影响血浆胆固醇水平的两大来源。 这张图上,我们可以看到胆固醇的吸收率与血浆LDL-C水平呈正相关的关系。
15-依折麦布是第一个胆固醇吸收抑制剂类降脂药,具有独特的作用机制,与他汀类 药物的作用机理互补。 依折麦布分布于小肠的刷状缘,并于该处抑制NPC1L1,从而抑制胆固醇由肠腔 吸收进入小肠细胞中。 服用依折麦布: 减少胆固醇由肠道向肝脏的运输 减少肝脏胆固醇的储存并增加胆固醇由血液的清除 一项在18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中进行的为期2周的研究显示,相比安慰剂,依折 麦布显著抑制肠道54%的胆固醇吸收 (P<0.001)。1
在所有4S研究的芬兰亚组人群(包括安慰剂和辛伐他汀治疗组患者)中测定胆固 醇吸收指标—— 胆甾烷醇,由此将患者的胆固醇吸收的程度分为胆固醇吸收最低的4分位(图中 横坐标标注为“1”)、第二个4分位(图中横坐标标注为“2”)、第三个4分位(图中横 坐标标注为“3”)和最高的4分位(图中横坐标标注为“4”)。 图中绿色的柱子代表从胆固醇吸收从1分位到4分位的安慰剂组患者的重大冠脉 事件的发生率。由图可见这四组患者的冠脉事件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而随着胆固醇吸收四分位数的升高,辛伐他汀治疗组患者的LDLC水平和冠心病事件发生率却随之升高。与安慰剂相比,辛伐他汀组的疗效由第 一个4分位的38%降至第二个和第三个4分位的34%和25%,直至第四个4分位是 辛伐他汀治疗组较安慰剂组的冠脉事件发生率反而升高了17%。因此,在胆固醇 吸收率较高的患者中,他汀单药治疗不能降低冠心病事件的风险。 4S研究芬兰亚组人群的分析结果表明他汀类药物的疗效取决于胆固醇的吸收程 度。 研究背景: 此项研究选择来自4S研究接受安慰剂治疗的1374位患者中的 868例患有冠心病的芬兰亚组人群,随机分入安慰剂组(n = 434)和辛伐他汀2040mg/日治疗组(n = 434),疗程5年零3个月。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和脂质水平方面具有可比性,且与原研究的情况相似。 研究者采用4S研究的次要终点作为本次分析的观察指标—— 主要冠脉事件,包括冠心病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血运重建。 血浆中的非胆固醇甾醇、胆固醇前体甾醇(包括羊毛甾醇、其他甲基甾醇和脱甲 基胆固醇、24-脱氢胆固醇和7烯胆烷醇),与胆固醇的合成,尤其在肝脏的合成有关。
/dl的治疗目标; 2007年公布的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推荐高危患者(包括冠心病,或冠心病 等危症——如糖尿病)的LDLC治疗目标应小于100mg/dl,极高危患者(包括急性冠脉综合征、冠心病合并糖尿
病)的治疗目标是80mg/dl(注:中国指南对极高危患者的推荐是必须达到的目标,
而非“可选”或“如果可行”才须达到的)
12-人体内胆固醇有2个来源:即合成和吸收。包括肝脏(肝脏生物转化)、肠道、肾上 腺皮质和生殖组织在内的人体内所有组织均能合成胆固醇。肠道中的胆固醇来 源于饮食和胆汁,并经肠道吸收和转运到达肝脏。据估计,对于低胆固醇饮食的 个体,肝脏每天生成约800mg以替代胆盐及胆固醇从粪便的排出。约有1000mg胆 固醇从肝脏分泌入胆管(约占肠道胆固醇的2/3)。每日胆固醇的摄入取决于饮食, 通常范围在 300-700 mg/d (约占肠道胆固醇的1/3) 。因此,每天约有13001700mg的胆固醇经过肠道,其中约一半被吸收。
而胆甾烷醇和植物甾醇(包括菜油甾醇和谷甾醇)与胆固醇的吸收直接相关。 在1个50m长的SE30毛细管柱(聚二甲基硅氧烷)中,采用气液相色谱测定2个基 线皂化血清样本中的胆固醇和非胆固醇甾醇,以5ácholestane作为内部标准,单个患者的血样按单一批次的冷藏血样进行分析。非 胆固醇甾醇通过载脂蛋白在血清中进行转运,约70%为低密度载脂蛋白,因此, 辛伐他汀对低密度载脂蛋白胆固醇浓度的降低作用,同样也改变了胆甾烷醇和 胆固醇以外的其他固醇的血清浓度。因此,这些固醇的值表述为XXX mmol/mol胆固醇,即与胆固醇的比率。所给出的值为2次基线测定的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