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斯汀格法则与10种心理学效应

合集下载

32条经典心理学定律和理论,教你学会处世之道

32条经典心理学定律和理论,教你学会处世之道

32条经典心理学定律和理论,教你学会处世之道以下是一些心理学定律和理论,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

请注意,并非所有条目都是“定律”,有些可能是理论、原则或效应。

这些定律和理论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需要结合具体情境来理解。

1. 阿希效应(Asch Conformity Experiments):人们倾向于随大流,即使明显的事实就在眼前。

2. 贝塞尔法则(Bystander Effect):在紧急情况下,当有更多的人在场时,个体提供帮助的可能性会降低。

3. 认知失调(Cognitive Dissonance):当人们的行为与他们的信念不一致时,他们会寻求减少这种不一致的方式。

4. 达克效应(Dunning-Kruger Effect):能力较低的人往往高估自己的能力,而能力较高的人则倾向于低估自己的能力。

5. 自我服务偏见(Self-Serving Bias):成功时归因于自己,失败时归因于外部因素。

6. 情绪感染(Emotional Contagion):情绪可以从一个人传播到另一个人,就像感染一样。

7. 费斯汀格效应(Festinger's Theory of Cognitive Dissonance):当人们做出选择后,他们往往会改变对未选择选项的看法,以减少决策后的不适感。

8. 弗洛伊德的防御机制(Freudian Defense Mechanisms):心理防御机制如压抑、投射、否认等,是无意识中用来保护自己免受不愉快真相影响的策略。

9. 基本归因错误(Fundamental Attribution Error):在解释他人行为时,人们倾向于高估个人特质的作用,而低估情境因素的影响。

10. 哈洛实验(Harlow's Monkey Experiment):证明了社交需求和亲密接触的重要性,甚至比食物和温暖更重要。

11. 霍桑效应(Hawthorne Effect):知道自己被观察的人可能会改变他们的行为。

费斯丁格法则

费斯丁格法则

费斯汀格法则生活中,看似互不相干的事情,却可能有着某种内在的联系,你的一个小小的举动不仅会影响自己,也会影响到周围的每一个人。

这一现象,很早以前,我就从有关书中读到,这就是所谓的蝴蝶效应。

最近,在翻阅在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斯汀洛的著作时,发现有一个费斯汀格法则,也同样讲到这种现象,且十分有趣。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斯汀格,有一个很出名的法则,即被人们称为“费斯汀格法则”:生活中的10%是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而另外的90%则是由你对所发生的事情如何反应所决定。

换言之,生活中有10%的事情是我们无法掌控的,而另外的90%却是我们能掌控的。

费斯汀格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

卡斯丁早上起床后洗漱时,随手将自己高档手表放在洗漱台边,妻子怕被水淋湿了,就随手拿过去放在餐桌上。

儿子起床后到餐桌上拿面包时,不小心将手表碰到地上摔坏了。

卡斯丁疼爱手表,就照儿子的屁股揍了一顿。

然后黑着脸骂了妻子一通。

妻子不服气,说是怕水把手表打湿。

卡斯丁说他的手表是防水的。

于是二人猛烈地斗嘴起来。

一气之下卡斯丁早餐也没有吃,直接开车去了公司,快到公司时突然记起忘了拿公文包,又立刻转回家。

可是家中没人,妻子上班去了,儿子上学去了,卡斯丁钥匙留在公文包里,他进不了门,只好打电话向妻子要钥匙。

妻子慌慌张张地往家赶时,撞翻了路边水果摊,摊主拉住她不让她走,要她赔偿,她不得不赔了一笔钱才摆脱。

待门打开拿到公文包后,卡斯丁已迟到了15分钟,挨了上司一顿严厉批评,卡斯丁的心情坏到了极点。

下班前又因一件小事,跟同事吵了一架。

妻子也因早退被扣除当月全勤奖,儿子这天参加棒球赛,原本夺冠有望,却因心情不好发挥不佳,第一局就被淘汰了。

在这个事例中,手表摔坏是其中的10%。

后面一系列事情就是另外的90%。

都是由于当事人没有很好地掌控那90%,才导致了这一天成为“闹心的一天”。

试想,卡斯丁在那10%产生后,假如换一种反应。

比如,他抚慰儿子:“不要紧,儿子,手表摔坏了没事,我拿去修修就好了。

原来这叫:费斯汀格法则

原来这叫:费斯汀格法则

原来这叫:费斯汀格法则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斯汀格(Festinger)有一个很出名的判断,被人们称为“费斯汀格法则”:生活中的10%是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而另外的90%则是由你对所发生的事情如何反应所决定。

换言之,生活中有10%的事情是我们无法掌控的,而另外的90%却是我们能掌控的。

费斯汀格在书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卡斯丁早上起床后洗漱时,随手将自己高档手表放在洗漱台边,妻子怕被水淋湿了,就随手拿过去放在餐桌上。

儿子起床后到餐桌上拿面包时,不小心将手表碰到地上摔坏了。

卡斯丁疼爱手表,就照儿子的屁股揍了一顿。

然后黑着脸骂了妻子一通。

妻子不服气,说是怕水把手表打湿。

卡斯丁说他的手表是防水的。

于是二人猛烈地斗嘴起来。

一气之下卡斯丁早餐也没有吃,直接开车去了公司,快到公司时突然记起忘了拿公文包,又立刻转回家。

可是家中没人,妻子上班去了,儿子上学去了,卡斯丁钥匙留在公文包里,他进不了门,只好打电话向妻子要钥匙。

妻子慌慌张张地往家赶时,撞翻了路边水果摊,摊主拉住她不让她走,要她赔偿,她不得不赔了一笔钱才摆脱。

待拿到公文包后,卡斯丁已迟到了15分钟,挨了上司一顿严厉批评,卡斯丁的心情坏到了极点。

下班前又因一件小事,跟同事吵了一架。

妻子也因早退被扣除当月全勤奖,儿子这天参加棒球赛,原本夺冠有望,却因心情不好发挥不佳,第一局就被淘汰了。

在这个事例中,手表摔坏是其中的10%,后面一系列事情就是另外的90%。

都是由于当事人没有很好地掌控那90%,才导致了这一天成为“闹心的一天”。

试想,卡斯丁在那10%产生后,假如换一种反应。

比如,他抚慰儿子:“不要紧,儿子,手表摔坏了没事,我拿去修修就好了。

”这样儿子高兴,妻子也高兴,他本身心情也好,那么随后的一切就不会发生了。

可见,你控制不了前面的10%,但完全可以通过你的心态与行为决定剩余的90%。

在现实生活中,常听人抱怨:我怎么就这么不走运呢,每天总有一些倒霉的事缠着我,怎样就不让我消停一下有个好心情呢,谁能帮帮我?这都是一个心态问题。

心理学中的十大心理效应

心理学中的十大心理效应

心理学中的十大心理效应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学科,涵盖了诸多有趣且复杂的心理效应。

这些心理效应不仅影响着我们的思维和行为,也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以下将介绍十大常见的心理效应:1.巴纳姆效应(Barnum Effect):这一效应描述了人们倾向于认为模糊、一般化的个性描述适用于自己,这种现象在占星学、心理测验等领域经常出现。

2.霍桑效应(Hawthorne Effect):指人们在知晓自己正被观察时表现出的比平常更好的行为。

这种效应揭示了人们对于外部关注和期望的积极回应。

3.多数人效应(Majority Illusion):指人们倾向于高估群体里某一部分的比例,将少数人看作多数。

这种错觉导致了信息传播和舆论形成的偏差。

4.审美心理学效应(Aesthetic Experience):研究发现,人们对于审美的偏好受到多种心理因素的影响,如对称性、颜色、线条等。

审美心理学效应解释了为何人们对于不同事物有不同的审美感受。

5.薄冰效应(Thin Slicing):指人们通过极短时间内的观察或体验就能形成观点和做出决策的现象。

这种效应说明了人类对于信息处理的高效性和快速性。

6.暴力观看效应(Mean World Syndrome):指长期接触暴力内容的人倾向于认为世界处处充斥着危险和暴力。

这种效应暴露了媒体对于公众观念和态度的塑造力量。

7.社会认知效应(Social Cognition):描述了人们如何借助社会和情境信息来理解自己和他人。

社会认知效应帮助我们解释社交互动和行为的动机。

8.金字塔原理(Pygmalion Effect):指他人对我们的期待或评价可以影响我们的表现。

这种效应揭示了人际关系对于自我认知和表现的重要性。

9.对立效应(Reactance):描述了当人们感受到自由被侵犯时,会产生一种反对的倾向。

对立效应解释了为何有时候指示越多反而会获得更多的反抗。

10.新奇效应(Novelty Effect):指人们对于新奇事物更感兴趣和注意。

费斯汀格法则(经典一例)

费斯汀格法则(经典一例)

费斯汀格法则(经典一例)态度改变是社会心理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斯汀格《费斯汀格法则》告诉人们“能帮助你的不是他人,而是你自己”。

1态度改变是社会心理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于态度改变最有影响力的一种理论是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利昂·费斯汀格提出的“认知失调理论”。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斯汀格)费斯汀格创立这一理论的灵感来源于1934年印度发生的一场大地震。

地震后,调查者发现灾区之外谣言盛行,说还会有更大的灾难。

为什么谣言发生在灾区外而不是灾区内呢?印度心理学家杰蒙纳·普拉萨德研究后认为:谣言不是用来增加恐惧,而是用来为恐惧辩护的。

灾区外的人无法解释自己没有受灾却也恐惧,为了给自己的恐惧找个理由,所以产生了谣言。

......1956年,费斯汀格与他人合著出版了《当预言失败时》,提出了认知失调的理论。

他认为当领导者的预言失败后,预期落空使信徒们产生了认知失调——“我为某种信念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这种信念是不真实的”发生了矛盾。

因为先前的行动已经无法收回,为了缓解这种失调感,信徒们只好为自己的信念辩解,接受新的预言——上帝被感动而改变了计划。

费斯汀格认为,要使人们接受一个虚假的预言,有几个条件:首先,预言要符合人们原来的信念;其次,需要接受预言者卷入预言的相关活动(个人卷入的程度越高,为这项活动牺牲得越多,就越相信预言的真实性);第三,要维持信仰,还必须有社会的支持,或团体内部成员的相互支持,以相互强化无法证实的信念。

这就是所谓的“预言社会心理学”。

21957年,费斯汀格出版了《认知失调理论》,系统地提出了认知失调的理论假设。

人的心理包含各种认知元素,它是个体对环境、他人及自身行为的看法、信念、知识和态度。

这些认知元素之间的关系可能有3种:协调、失调或不相关。

......费斯汀格认为,人们为了内心的平和,需要一种认知上的一致性。

认知失调会让人内心产生紧张和不愉快的体验。

这种心理上的不适将推动人们去努力减少失调,达到协调一致的目的,并且人们会积极地避开可能增加失调的情境和信息。

费斯丁格法则

费斯丁格法则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斯汀格(Festinger)有一个很出名的判断,被人们称为“费斯汀格法则”:生活中的10%是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而另外的90%则是由你对所发生的事情如何反应所决定。

换言之,生活中有10%的事情是我们无法掌控的,而另外的90%却是我们能掌控的。

费斯汀格在书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卡斯丁早上起床后洗漱时,随手将自己高档手表放在洗漱台边,妻子怕被水淋湿了,就随手拿过去放在餐桌上。

儿子起床后到餐桌上拿面包时,不小心将手表碰到地上摔坏了。

卡斯丁疼爱手表,就照儿子的屁股揍了一顿。

然后黑着脸骂了妻子一通。

妻子不服气,说是怕水把手表打湿。

卡斯丁说他的手表是防水的。

于是二人猛烈地斗嘴起来。

一气之下卡斯丁早餐也没有吃,直接开车去了公司,快到公司时突然记起忘了拿公文包,又立刻转回家。

可是家中没人,妻子上班去了,儿子上学去了,卡斯丁钥匙留在公文包里,他进不了门,只好打电话向妻子要钥匙。

妻子慌慌张张地往家赶时,撞翻了路边水果摊,摊主拉住她不让她走,要她赔偿,她不得不赔了一笔钱才摆脱。

待拿到公文包后,卡斯丁已迟到了15分钟,挨了上司一顿严厉批评,卡斯丁的心情坏到了极点。

下班前又因一件小事,跟同事吵了一架。

妻子也因早退被扣除当月全勤奖,儿子这天参加棒球赛,原本夺冠有望,却因心情不好发挥不佳,第一局就被淘汰了。

在这个事例中,手表摔坏是其中的10%,后面一系列事情就是另外的90%。

都是由于当事人没有很好地掌控那90%,才导致了这一天成为“闹心的一天”。

试想,卡斯丁在那10%产生后,假如换一种反应。

比如,他抚慰儿子:“不要紧,儿子,手表摔坏了没事,我拿去修修就好了。

”这样儿子高兴,妻子也高兴,他本身心情也好,那么随后的一切就不会发生了。

可见,你控制不了前面的10%,但完全可以通过你的心态与行为决定剩余的90%。

在现实生活中,常听人抱怨:我怎么就这么不走运呢,每天总有一些倒霉的事缠着我,怎样就不让我消停一下有个好心情呢,谁能帮帮我?这都是一个心态问题。

心理学十大定律法则

心理学十大定律法则

心理学十大定律心理学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的各个层面,其重要性逐渐被大家认知,今天介绍的就是生活中常用的十大心理学定律。

1.巴纳姆效应巴纳姆效应起源:巴纳姆效应又称福勒效应,星相效应,是1948年由心理学家伯特伦·福勒通过试验证明的一种心理学现象,人们常常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

由此窥知:当人们用一些普通、含糊不清、广泛的形容词来描述一个人的时候,人们往往很容易就接受这些描述,并认为描述中所说的就是自己。

正如一位名叫肖曼·巴纳姆的著名杂技师在评价自己的表演时说,他之所以很受欢迎是因为节目中包含了每个人都喜欢的成分,所以他使得“每一分钟都有人上当受骗”。

20世纪50年代,心理学家保罗·米尔以著名的美国马戏团艺人菲尼亚斯·泰勒·巴纳姆的名字将福勒的实验结果命名为“巴纳姆效应”。

巴纳姆效应解释了为什么有很多人在请教过算命先生后都认为算命先生说得“很准”,因为那些求助算命的人本身就有易受暗示的特点,而事实上算命先生对每个人说的都是差不多的内容,都是一些笼统的、一般性的概括和描述。

2.贝勃定律贝勃定律内容:贝勃定律是一个社会心理学效应,说的是当人经历强烈的刺激后,再施予的刺激对他(她)来说也就变得微不足道。

就心理感受来说,第一次大刺激能冲淡第二次的小刺激。

比如,原本一元钱的报纸变成了十元一份,你定会感到无法接受;而原本10000元的电脑涨了100元,你一定不会有什么大的反应。

贝勃定律原因分析:我们的感觉很敏感,但也有惰性;它会蒙骗我们的眼睛,也会加重我们的感受而迷失理性。

所以,不能太自以为是,我们应带着谦卑的心对待万物众生,才可以少犯错误,积累智慧。

贝勃定律告诉我们,给予方要多做雪中送炭的事,少做锦上添花的事,尽量不做画蛇添足的事;而受予方要懂得珍惜自己的点滴所得,善待身边的人。

3.毛毛虫效应毛毛虫效应讲的是食物就在离毛毛虫不远的地方,但如果将多条毛毛从首尾相连绕成一个圈,它们就不知道该如何去吃食物了,只会一个跟着一个。

费斯丁格法则

费斯丁格法则

费斯汀格法则生活中,看似互不相干的事情,却可能有着某种内在的联系,你的一个小小的举动不仅会影响自己,也会影响到周围的每一个人。

这一现象,很早以前,我就从有关书中读到,这就是所谓的蝴蝶效应。

最近,在翻阅在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斯汀洛的着作时,发现有一个费斯汀格法则,也同样讲到这种现象,且十分有趣。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斯汀格,有一个很出名的法则,即被人们称为“费斯汀格法则”:生活中的10%是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而另外的90%则是由你对所发生的事情如何反应所决定。

换言之,生活中有10%的事情是我们无法掌控的,而另外的90%却是我们能掌控的。

费斯汀格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

卡斯丁早上起床后洗漱时,随手将自己高档手表放在洗漱台边,妻子怕被水淋湿了,就随手拿过去放在餐桌上。

儿子起床后到餐桌上拿面包时,不小心将手表碰到地上摔坏了。

卡斯丁疼爱手表,就照儿子的屁股揍了一顿。

然后黑着脸骂了妻子一通。

妻子不服气,说是怕水把手表打湿。

卡斯丁说他的手表是防水的。

于是二人猛烈地斗嘴起来。

一气之下卡斯丁早餐也没有吃,直接开车去了公司,快到公司时突然记起忘了拿公文包,又立刻转回家。

可是家中没人,妻子上班去了,儿子上学去了,卡斯丁钥匙留在公文包里,他进不了门,只好打电话向妻子要钥匙。

妻子慌慌张张地往家赶时,撞翻了路边水果摊,摊主拉住她不让她走,要她赔偿,她不得不赔了一笔钱才摆脱。

待门打开拿到公文包后,卡斯丁已迟到了15分钟,挨了上司一顿严厉批评,卡斯丁的心情坏到了极点。

下班前又因一件小事,跟同事吵了一架。

妻子也因早退被扣除当月全勤奖,儿子这天参加棒球赛,原本夺冠有望,却因心情不好发挥不佳,第一局就被淘汰了。

在这个事例中,手表摔坏是其中的10%。

后面一系列事情就是另外的90%。

都是由于当事人没有很好地掌控那90%,才导致了这一天成为“闹心的一天”。

试想,卡斯丁在那10%产生后,假如换一种反应。

比如,他抚慰儿子:“不要紧,儿子,手表摔坏了没事,我拿去修修就好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费斯汀格法则与10种心理学效应
生活中,看似互不相干的事情,却可能有着某种内在的联系,你的一个小小的举动不仅会影响自己,也会影响到周围的每一个人。

这一现象,很早以前,我就从有关书中读到,这就是所谓的蝴蝶效应。

最近,在翻阅在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斯汀洛的著作时,发现有
一个费斯汀格法则,也同样讲到这种现象,且十分有趣。

——丁丁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斯汀格(Festinger),有一个很出名的法则,即被人们称为“费斯汀格法则”:生活中的10%是由发生在你身上
的事情组成,而另外的90%则是由你对所发生的事情如何反应所决定。

换言之,生活中有10%的事情是我们无法掌控的,而另外的90%
却是我们能掌控的。

费斯汀格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

卡斯丁早上起床后洗漱时,随手将自己高档手表放在洗漱台边,妻子怕被水淋湿了,就随手拿过去放在餐桌上。

儿子起床后到餐桌
上拿面包时,不小心将手表碰到地上摔坏了。

卡斯丁疼爱手表,就照儿子的屁股揍了一顿。

然后黑着脸骂了妻子一通。

妻子不服气,说是怕水把手表打湿。

卡斯丁说他的手表是
防水的。

于是二人猛烈地斗嘴起来。

一气之下卡斯丁早餐也没有吃,直接开车去了公司,快到公司时突然记起忘了拿公文包,又立刻转回家。

可是家中没人,妻子上班去了,儿子上学去了,卡斯丁钥匙留在公文包里,他进不了门,只好打电话向妻子要钥匙。

妻子慌慌张张地往家赶时,撞翻了路边水果摊,摊主拉住她不让她走,要她赔偿,她不得不赔了一笔钱才摆脱。

待门打开拿到公文包后,卡斯丁已迟到了15分钟,挨了上司一
顿严厉批评,卡斯丁的心情坏到了极点。

下班前又因一件小事,跟
同事吵了一架。

妻子也因早退被扣除当月全勤奖,儿子这天参加棒球赛,原本夺冠有望,却因心情不好发挥不佳,第一局就被淘汰了。

在这个事例中,手表摔坏是其中的10%。

后面一系列事情就是另
外的90%。

都是由于当事人没有很好地掌控那90%,才导致了这一天成为
“闹心的一天”。

试想,卡斯丁在那10%产生后,假如换一种反应。

比如,他抚慰
儿子:“不要紧,儿子,手表摔坏了没事,我拿去修修就好了。


这样儿子高兴,妻子也高兴,他本身心情也好,那么随后的一切就
不会发生了。

可见,你控制不了前面的10%,但完全可以通过你的心态与行为
决定剩余的90%。

在现实生活中,常听人抱怨:我怎么就这么不走运呢,每天总有一些倒霉的事缠着我,怎样就不让我消停一下有个好心情呢,谁能
帮帮我?
这都是一个心态问题。

其实能帮助自己的不是他人,而是自己。

倘若了解并能熟练运用“费斯汀格法则”处事,一切问题就迎刃而
解了。

延伸阅读:
1、蝴蝶效应: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一个名叫洛伦兹的气象学家在解释空气系统理论时说,亚马逊雨林一只蝴蝶翅膀偶尔振动,
也许两周后就会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蝴蝶效应是说,初始条件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对其未来状态会造成极其
巨大的差别。

有些小事可以糊涂,有些小事如经系统放大,则对一
个组织、一个国家来说是很重要的,就不能糊涂。

2、青蛙现象:把一只青蛙直接放进热水锅里,由于它对不良环境的反应十分敏感,就会迅速跳出锅外。

如果把一个青蛙放进冷水锅里,慢慢地加温,青蛙并不会立即跳出锅外,水温逐渐提高的最终结局是青蛙被煮死了,因为等水温高到青蛙无法忍受时,它已经来不及、或者说是没有能力跳出锅外了。

青蛙现象告诉我们,一些突变事件,往往容易引起人们的警觉,而易致人于死地的却是在自我感觉良好的情况下,对实际情况的逐渐恶化,没有清醒的察觉。

3、鳄鱼法则:其原意是假定一只鳄鱼咬住你的脚,如果你用手去试图挣脱你的脚,鳄鱼便会同时咬住你的脚与手。

你愈挣扎,就被咬住得越多。

所以,万一鳄鱼咬住你的脚,你唯一的办法就是牺牲一只脚。

譬如在股市中,鳄鱼法则就是:当你发现自己的交易背离了市场的方向,必须立即止损,不得有任何延误,不得存有任何侥幸。

4、鲇鱼效应:以前,沙丁鱼在运输过程中成活率很低。

后有人发现,若在沙丁鱼中放一条鲇鱼,情况却有所改观,成活率会大大提高。

这是何故呢?原来鲇鱼在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后,就会“性情急躁”,四处乱游,这对于大量好静的沙丁鱼来说,无疑起到了搅拌作用;而沙丁鱼发现多了这样一个“异已分子”,自然也很紧张,加速游动。

这样沙丁鱼缺氧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沙丁鱼也就不会死了。

5、羊群效应:头羊往哪里走,后面的羊就跟着往哪里走。

羊群效应最早是股票投资中的一个术语,主要是指投资者在交易过程中存在学习与模仿现象,“有样学样”,盲目效仿别人,从而导致他们在某段时期内买卖相同的股票。

6、刺猬法则:两只困倦的刺猬,由于寒冷而拥在一起。

可因为各自身上都长着刺,于是它们离开了一段距离,但又冷得受不了,于是凑到一起。

几经折腾,两只刺猬终于找到一个合适的距离:既能互相获得对方的温暖而又不至于被扎。

刺猬法则主要是指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距离效应”。

7、手表定律:手表定律是指一个人有一只表时,可以知道现在是几点钟,而当他同时拥有两只时却无法确定。

两只表并不能告诉
一个人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使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

手表定律在企业管理方面给我们一种非常直观的启发,就是对同一
个人或同一个组织不能同时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不能同时设置两
个不同的目标,甚至每一个人不能由两个人来同时指挥,否则将使
这个企业或者个人无所适从。

8、破窗理论: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
有被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一
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们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
之后,人就会毫不犹疑地抛,丝毫不觉羞愧。

9、二八定律(巴莱多定律):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的经济
学家巴莱多认为,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

社会约80%的财富集中
在20%的人手里,而80%的人只拥有20%的社会财富。

这种统计的不
平衡性在社会、经济及生活中无处不在,这就是二八法则。

二八法
则告诉我们,不要平均地分析、处理和看待问题,企业经营和管理
中要抓住关键的少数;要找出那些能给企业带来80%利润、总量却仅
占20%的关键客户,加强服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企业领导人要
对工作认真分类分析,要把主要精力花在解决主要问题、抓主要项
目上。

10、木桶理论: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木桶的盛水量不是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木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