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教案)第六单元 百分数第2课时(1)-六年级数学上册 (苏教版)

第六单元百分数第2课时(1)-六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教学目标
1.能够将分数转换为百分数;
2.能够将百分数转换为分数;
3.能够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1.分数与百分数的转换;
2.实际问题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1.分数与百分数的转换;
2.实际问题的应用。
教学过程
1. 热身
通过一些简单的例子,回顾上一节所学的知识点,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
2. 分数和百分数的转换
1.讲解分数和百分数的定义及其相互转换的方法;
2.利用丰富的例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分数和百分数的转换方法;
3.训练学生熟练运用分数和百分数的转换方法。
3. 实际问题的应用
1.通过真实的例子和情境,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计算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 课堂练习
通过一些简单的课堂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拓展训练,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深层次掌握。
5. 作业布置
通过布置适当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继续巩固和加深所学内容。
教学方式
主要采用板书、图示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适当使用互动式教学和合作学习。
教学材料
1.教材;
2.教学板书。
教学评价
1.通过学生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考试测验来进行量化评价;
2.通过学生课余时间自主扩展任务,根据学生自主学习情况来进行定性评价。
教学反思
1.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个性化补充和提高的机会;
2.尊重学生的学习成长和自主发展的需要,关注学生在课余时间的自主学习情况,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第六单元《认识百分数》教材分析》说课稿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第六单元《认识百分数》教材分析》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认识百分数》教材分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教材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读写方法,能应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境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百分数,理解百分数的含义,并能在生活中灵活运用。
2.教材结构:本节课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认识百分数,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百分数的含义;第二部分是百分数的读写方法,让学生掌握百分数的读写技巧;第三部分是应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3.教材特点:本节课教材内容贴近生活,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通过丰富的情境图片和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1.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学生在五年级时已经学习了分数和小数,对数的运算有一定的掌握。
这为学习百分数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2.学生认知特点:六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具有较强的好奇心。
他们善于观察,乐于探究。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3.学生学习动机: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感兴趣,希望通过学习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要抓住这一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初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读写方法,能应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思考、交流、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习惯,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读写方法。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联系和区别,能应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知识点及练习题附解决问题策略

教学过程第六单元:解决问题策略知识点:应用转化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考点:运用转化的方法解答实际问题。
例如:有甲乙两个粮仓,存粮吨数的比是5:3,如果从甲粮仓运出5吨粮食,放入乙粮仓,那么两个粮仓就一样多,原来甲粮仓存粮多少吨?知识训练:1、2、六年级举行拔河比赛。
每班各派6名男生和6名女生参加。
一班和二班的学生总数分别是42人、40人。
⑴一班和二班参加拔河比赛的人数分别占本班学生总数的百分之几?⑵参加拔河比赛的人数占六年级一二班学生总数的百分之几?⑶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并对你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
3、人体大约每天需要摄入2500ml的水份,其中从食物中获得的约为1200ml,饮水获得的约为1300ml。
⑴从食物中获取的水份占每日摄入量的百分之几?⑵饮水获得的占百分之几?发芽率=×100%()()出勤率=×100%()()出油率=×100%()()达标率=×100%()()含盐率=×100%()()4、小飞家原来每月用水约10吨,更换了节水龙头后每月用水约9吨。
⑴每月用水是原来的百分之几?⑵每月用水比原来节约了百分之几?5、我国西藏地区藏羚羊的数量1999年是7万只左右,到2003年9月增加到10万只左右。
藏羚羊的数量比1999年增加了百分之几?6、放假乘火车去奶奶家要用16小时。
现在火车提速了,14小时就能到。
现在乘火车去奶奶家的时间比原来节省了百分之几?7、洞庭湖的面积由原来的大约4350km2缩小为约2700 km2,洞庭湖的面积减少了百分之几?8、学校合唱团共有60人,分三个声部。
高声部有30人,中声部有18人,低声部12人。
高声部的人数比中声部、低声部的人数分别多百分之几?9、一个长方体木块的长、宽、高分别是5cm、4cm、3cm。
如果用它锯成一个最大的正方体,体积要比原来减少百分之几?10、龙泉镇去年有小学生2800人,今年比去年减少了0.5%。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6单元《百分数百分数和分数的互化》说课稿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6单元《百分数百分数和分数的互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6单元《百分数百分数和分数的互化》是本册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这一单元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的计算方法以及百分数和分数的互化方法。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的内容包括:百分数的定义、百分数的计算、百分数和分数的互化。
这些内容相互联系,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学习体系。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已有知识为基础,逐步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数知识,对分数的加减乘除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对于百分数,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计算方法,以及百分数和分数的互化方法。
此外,学生可能对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一定的疑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感受百分数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计算方法,以及百分数和分数的互化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学生能够理解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积极主动学习的态度,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计算方法,以及百分数和分数的互化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将实际问题中的百分数转化为分数,并进行计算。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讲授法、引导法、实践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同时,我还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视频等,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百分数的应用——利息》说课稿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百分数的应用——利息》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百分数的应用——利息》这一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已学的百分数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利息问题。
教材中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题,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以及灵活运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百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对生活中的利息问题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于利息的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可能还不够熟练,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能灵活运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利息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灵活运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能灵活运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利息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和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
同时,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利息计算的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如存款利息,引入利息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利息。
2.新课导入:介绍利息的计算方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利息的计算。
3.实例讲解:通过具体的例题,让学生运用百分数知识解决利息问题。
4.练习巩固: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巩固利息的计算方法。
5.拓展应用:让学生运用利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6.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利息的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简洁明了,突出利息的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利息的概念2.利息的计算方法3.利息的实际应用八. 说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练习题和课后作业等多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6单元百分数第5节“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案例二)

这么回 答对吗?
东山村去年原计划造林16公顷,实际造林
20公顷。原计划造林面积比实际少百分之几?
原计划造林面积比实际少 百分之几,是把哪两个数 量进行比较?比较时是把 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的? 是把实际造林多 少看作单位“1”。
东山村去年原计划造林16公顷,实际造林 20公顷。原计划造林面积比实际少百分之几?
(3)2011年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是2010年的 74.9%,2011年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比 2010年下降了( 25.1 )%。
2.我国第一大岛台湾岛的面积大约是3.6万平 方千米,第二大岛海南岛的面积大约是3.4 万平方千米。台湾岛的面积比海南岛大约大 百分之几?
3.6-3.4= 0.2(万平方千米) 0.2÷3.4≈ 0.059=5.9% 答:台湾岛的面积比海南岛大约大5.9%。
3.一条带鱼长72厘米,重450克。一条海鳗长 36厘米,重820克。带鱼的体长比海鳗长百 分之几?体重比海鳗轻百分之几?
72-36=36(厘米) 36÷36= 1=100% 450÷820≈ 0.549=54.9% 100%-54.9%= 45.1% 答:带鱼的体长比海鳗长100%。 体重比海鳗大约轻45.1%。
五、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时, 一般的思考方法是怎样的?计算过程中要 注意哪些问题?
答:实际造林面积比原计划多25%。
东山村去年原计划造林16公顷,实际造林 20公顷。实际造林面积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
20÷16= 125% 125%-100%=25%
答:实际造林面积比原计划多25%。
二、拓展教学
东山村去年原计划造林16公顷,实际造林 20公顷。原计划造林面积比实际少百分之几?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6单元 百分数 纳税问题

SJ六年级上册
6百分数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12 Nhomakorabea3
4
5
6
7
8
知识点 应纳税题的计算方法
1.某商场六月份的营业额中应纳税的部分为120000元, 如果按应纳税部分的3%缴纳增值税,应缴纳增值税 ( )元。 3600
2.某造纸厂2018年的销售额是6000万元,如果按销售 额的6%缴纳消费税,应缴纳消费税( )万元。 360
48×3%+48×3%×7%=1.5408(万元) 答:该美食城7月份共要纳税1.5408万元。
7.小兰家买了一套普通住房,房子的总价是80万元, 如果一次付清房款,可以享受原价95%的优惠价, 还需缴纳契税等其他费用,费用约为实际交易价 的5%,小兰家想一次付清房款买这套房子,应准 备多少钱?
80×95%+80×95%×5% =76+3.8=79.8(万元) 答:应准备79.8万元。
3.章叔叔买彩票中奖20万元,按规定应缴纳20%的个人 所得税,章叔叔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多少万元?
20×20%=4(万元) 答:章叔叔应缴纳个人所得税4万元。
易错辨析
4.张强编写的书在出版后得到稿费1400元,稿费收入 扣除800元后按14%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张强 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1400-800)×14%=84(元) 答:张强应缴纳个人所得税84元。
(2)李叔叔每月缴纳45元的个人所得税,那么他每月的 工资是多少元?
45÷3%+5000=1500+5000=6500(元) 答:他每月的工资是6500元。
辨析:要找准单位“1”的量
提升点 1 利用纳税的知识解决问题
5.某饭店在5月份按营业额中应纳税部分的3%缴纳了 3万元的增值税。你知道这个饭店5月份的营业额 中应纳税部分是多少万元吗?
【题型突破】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题型专项训练-应用题(解题策略+专项秀场)苏教版(含答案)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题型专练第六单元百分数应用题专项训练解题策略小学数学中把含有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用语言或文字叙述出来,这样所形成的题目叫做应用题。
任何一道应用题都由两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是已知条件(简称条件),第二部分是所求问题(简称问题)。
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组成了应用题的结构。
一、综合法。
从已知条件出发,根据数量关系先选择两个已知数量,提出可以解决的问题;然后把所求出的数量作为新的已知条件,与其他的已知条件搭配,再提出可以解决的问题;这样逐步推导,直到求出所要求的解为止。
这就是顺向综合思路,运用这种思路解题的方法叫综合法。
二、分析法。
从题目的问题入手。
根据数量关系,找出解这个问题所需要的两个条件。
然后把其中的一个(或两个)未知的条件作为要解决的问题。
再找出解这一个(或两个)问题所需的条件;这样逐步逆推,直到所找的条件在题里都是已知的为止,这就是逆向分析思路,运用这种思路解题的方法叫分析法。
三、假设法。
在自然科学领域内,一些重要的定理,法则,公式等,常常是在“首先提出假设、猜想,然后再进行检验、证实”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
数学解题中,也离不开假设思路,尤其是在解比较复杂的题目时,如能用“假设”的办法去思考,往往比其他思路简捷、方便。
我们把先提出假设、猜想,再进行检验,证实的解题思路,叫假设思路。
四、数形结合法。
借助于符合题设条件的图形或图像的性质、特点来帮助作出正确的解答称为图解法。
图解法是解应用题常用方法之一。
五、转化法。
题时,如果用一般方法暂时解答不出来,就可以变换一种方式去思考,或改变思考的角度,或转化为另外一种问题。
这就是转化思路。
运用转化思路解题就叫转化法。
六、公式法。
这是解应用题的基本方法,它是直接从题设条件出发、利用定义、定理、性质、公式等知识,通过变形、推理、运算等过程,直接得到结果。
【例1】(2021春•怀宁县期末)“五一”假期,某商场进行促销活动,一件上衣打六折后,比原价便宜72元,这件衣服的原价是多少元?分析:打六折,就是按照原价的60%销售,据此解答即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按运
算顺序正确计算;主动体会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能运用运算律进行有关分数的简便计算,体验简便运算的优越性。
2、使学生在理解运算顺序和简便计算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
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铺垫。
1、谈话:很快,我们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元旦就要到了,到时候,我们一起动手,用中国
结把教室布置的更加漂亮,过一个盛大的节日,好不好?
2、出示场大小中国结及其文字说明:小的中国结每个用4分米彩绳,大的中国结每个用6
分米彩绳。
两种中国结各做18个。
3、提问:图上都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根据以上信息你能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4、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1)18个小中国结用彩绳多少分米?
(2)18个大中国结用彩绳多少分米?
(3)做1个小中国结和1个大中国结一共用彩绳多少分米?
(4)做1个大中国结比1个小中国结多用彩绳多少分米?
(5)做18个大中国结和18个小中国结一共用彩绳多少分米?
5、学生口答算式,板书第(5)题的算式:① 18ⅹ4+18ⅹ6= ②(4+6)ⅹ18=
6、为什么这样列式,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7、会算吗?谁能说说运算顺序?
8、提问:你喜欢算那一道算式?为什么?
9、小结:①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四则混合运算,谁能说说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
②在计算的过程中,可以怎样使计算简便?(可以使用运算律使计算简便。
)
二、自主探索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如果以米为单位,大小中国结各用多少米?(把复习题改变成例1)
2、现在,要做18个大中国结和18个小中国结一共用彩绳多少米呢?
3、谁来说说看怎样列式?
4、师板书出其中的综合算式:
2/5×18+3/5×18(2/5+3/5)×18
5、和刚才的算式比一比,有何不同?(刚才是整数,现在好友分数。
)
6、师:像这样在一道有关分数的算式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算,我们称为称为分数
四则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
7、会算这两题吗?和同桌互相说说运算顺序。
8、全班交流运算顺序。
9、学生尝试计算,指明板演
10、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①请板演的学生说
②个别学生说
③在小组内互相说
11、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以前学过的整、小数四则混喝运算的运算顺序一样吗?是按怎样的顺序计算的?(小结并板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也是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
12、做练一练第1题
①同桌互相说说运算顺序,再独立计算。
②全班交流答案。
③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小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通常是一次计算出一个得数,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乘除法连在一起时可以同时运算。
做完后要仔细检查是否正确。
三、把整数的运算律推广到分数。
1、讨论:刚才的两个算式,你喜欢算哪一个?为什么?
2、小结:第二个算式因为括号内的和是整数,所以计算比较简便
3、这两种算式有什么联系呢?(符合成分的分配率)
板书:2/5×18+3/5×18=(2/5+3/5)×18
4、小结: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中同样适用。
我们在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要恰当地应
用运算律使计算简便
5、做练一练第2题
①独立完成
②交流时,说说应用了什么运算律或运算性质,为什么要这样算
③提问: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在使用运算律时,有什么特别之处
6、小结: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在使用运算律时,常常是使用运算律凑成整十或整百、整千数
再计算,但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在使用运算律时,通常是凑成整数,或者观察是否有利于约分。
计算步数较多的题时,要随时注意使运算简便
四、练习巩固
1、做练习十五第1题
①先让学生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②做这几题时应注意什么?(看清运算符号,得数要最简)
③让学生各自计算,比一比谁做的对,做的快
④做完后一人报得数,共同校对
2、做练习十五第2题
做题前,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先抄对题再计算,注意运算顺序。
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时说说运算顺序
3、练习十五第3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指明扮演,然后交流每道题分别应用了什么运算律或运算性质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评析:本节课的设计,有这样几个特点:1、注重情境的创设,庆祝节日是学生最喜欢的事,加之今年的元旦是六年级学生在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元旦,意义有些不同寻常,学生很自然的进入到情境中了。
2、注重“温故而知新”,在具体的情境中再现旧知,为新
课的教学打下了稳固的知识基础,埋下了情感、思维体验的伏笔。
3、注重知识的迁移,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唤醒学生的数学思考,用自主学习的方式体会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体验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在计算中自主探索,充分观察,对比体验,感受整数的运算律可以迁移的分数中,达到有意学习的目的,发展抽象概括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