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20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跟踪检测九铁铜及其化合物27
2020届高三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练《金属及化合物综合题》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2020届高三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练《金属及其化合物综合题》1. ( 14分)常见的治疗缺铁性贫血的方法是服用补铁药物,市场上一种常见的补铁药物的商品名称是:速力菲,正式名称是:琥珀酸亚铁薄膜片,为棕黄色薄膜衣片,除去薄膜衣后显暗黄色,药片中Fe2+的含量约为34.0〜36.0%。
该药片在水和乙醇中的溶解度不大。
某学校化学实验小组为了检测速力菲”药片中Fe2+的存在,设计了如下几组理论实验设计方案:I •甲组方案:药片,溶于水,NaOH溶液白色沉淀一-灰绿色沉淀一-红褐色沉淀(提示:白色的Fe(OH)2在空气中会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甲组同学按照设计的方案完成实验,但遗憾的是他们没有得到预期的实验结果。
分析甲组实验失败的可能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n •乙组同学在参考书上查得如下资料:①人体胃液中有大量盐酸,能溶解多种物质。
②H2O2不稳定,光照、加热和微量杂质会促使其分解;H2O2中氧元素为—1价,它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他们认真思考了甲组实验失败的原因,模拟药服用后在人体中溶解的变化过程,重新设计并完成下列实验:乙组方案:药片|避LL淡黄色浑浊空丄淡红色溶液|型述红色加深,有气体产生,后又褪色(1) 试剂1为________ ,试剂2为 _________ 。
(2) 加入试剂2后,溶液显淡红色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加双氧水后,红色加深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变化情况,试写出在酸性条件下Fe"与双氧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川.丙组同学对乙组实验中最后红色褪去的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欲探究其褪色的原因。
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跟踪检测九铁铜及其化合物含解析

铁、铜及其化合物1.下列关于铁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铁能被磁铁吸引,但纯铁易被腐蚀②在人体内的血红蛋白中含有铁元素③铁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四周期第ⅧB族④铁能在氧气中剧烈燃烧,但不能在水蒸气中燃烧⑤铁与强氧化剂硝酸反应的产物仅是Fe(NO3)3⑥不能通过化合反应制得FeCl2和Fe(OH)3 A.①③B.②④C.②⑤D.④⑥解析:选B ①当铁中含有杂质时,在潮湿的空气中会发生电化学腐蚀,而纯铁的抗腐蚀能力较强,错误;③铁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Ⅷ族,而不是第ⅧB族,错误;⑤铁与HNO3反应被氧化为Fe3+,但若铁过量,则Fe3+被Fe还原为Fe2+,所以,Fe与HNO3反应的产物可能因铁过量而生成Fe(NO3)2,错误;⑥FeCl2、Fe(OH)3可分别通过化合反应Fe+2FeCl3===3FeCl2、4Fe(OH)2+O2+2H2O===4Fe(OH)3制得,错误。
2.氢化亚铜(CuH)是一难溶物质,用CuSO4溶液和另一种反应物在40~50 ℃时反应可生成它。
CuH不稳定,易分解;CuH在氯气中能燃烧,跟盐酸反应能产生气体。
下列有关推断中错误的是( )A.这里的“另一种反应物”具有还原性B.CuH可作氧化剂、还原剂C.CuH+Cl2===CuCl+HCl(燃烧)D.CuH+HCl===CuCl+H2↑(常温)解析:选C Cl2具有强氧化性,与多价态金属或化合物反应时,生成最高价态的金属化合物,CuH与Cl2反应产物应为CuCl2和HCl,C项错误。
3.为了除去硫酸铜溶液中含有的Fe2+杂质,先加入合适的氧化剂使Fe2+氧化为Fe3+,下列物质中最好选用( )A.KMnO4溶液B.H2O2溶液C.氯水 D.HNO3溶液解析:选B A、C、D三项中的氧化剂虽均能使Fe2+氧化为Fe3+,但同时会引入新的杂质,故此三项不符合题意;H2O2具有氧化性,能氧化Fe2+为Fe3+,还原产物为水,不引入新杂质,B项符合题意。
2020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跟踪检测(三十一)化学综合实验(含解析)(最新整理)

跟踪检测(三十一)化学综合实验1.引火铁——一种活性很强的铁粉,一般用于焊接铁轨等。
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如下两套装置,拟用普通铁粉在加热条件下与水蒸气反应,再将制得的铁氧化物经此反应的逆反应制备颗粒很细、活性很高的引火铁。
Ⅰ。
“铁氧化物制备实验”的探究(1)因试管A内壁沾有少量蒸馏水,为防止装铁粉时将其沾在试管内壁上,应先倾斜试管,然后用________将铁粉送至试管中下部。
(2)试管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装置Ⅰ中酒精灯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学生设计如下方案,确认A中固体的成分,其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a.取试管A中固体少许,向其中加入稀盐酸充分溶解后,再加入KSCN,溶液不变红,说明A中固体含有Feb.取试管A中固体少许,向其中加入稀盐酸充分溶解后,再加入KSCN,溶液变红,说明A 中固体含有Fe2O3c.取试管A中固体少许,向其中加入稀盐酸充分溶解后,再加入KMnO4溶液,紫色褪去,说明A中固体含有Fe3O4Ⅱ.“引火铁制备实验”的问题探究(4)仪器B的名称为________,其中盛装的试剂为________(填字母)。
U形管中应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
a.6 mol·L-1盐酸b.4 mol·L-1 NaOH溶液c.浓硫酸(5)为确保实验安全,在实验过程中必须注意:①C中反应前,在D出口必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点燃氢气。
解析:(2)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酒精灯在此处的作用。
(3)b项Fe3O4溶解也产生+3价的铁;c项没有反应完的铁粉有可能转化成Fe2+,然后使KMnO4溶液的紫色褪去.(4)选择的试剂应能制取纯净的H2。
(5)可燃性气体H2在与铁氧化物反应前需要验纯,防止爆炸,过量的氢气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答案:(1)纸槽(或药匙)(2)3Fe+4H2O(g)错误!Fe3O4+4H2将水转化为水蒸气同时提供反应所需的能量(3)bc (4)长颈漏斗 a 碱石灰(或CaO等)(5)检验氢气的纯度(其他答案合理即可)2.亚硝酸钠(NaNO2)是工业盐的主要成分,在漂白、电镀等方面应用广泛。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铁及其化合物(含解析)高三全册化学试题

回夺市安然阳光实验学校课时跟踪检测(十二)铁及其化合物1.铁的氧化物有很多,在中学化学中经常提到的有FeO、Fe2O3和Fe3O4,而且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例如:在1 400℃以上的温度下加热Fe2O3时,Fe2O3会部分失去氧,生成Fe3O4。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FeO、Fe2O3和Fe3O4均为黑色固体B.Fe3O4常写成FeO·Fe2O3,其中既有+2价的Fe,又有+3价的Fe,所以Fe3O4是一种混合物C.热稳定性:Fe2O3>Fe3O4D.FeO、Fe2O3和Fe3O4均可与盐酸反应,且反应类型均为复分解反应解析:选D FeO和Fe3O4均为黑色固体,Fe2O3为红色固体,故A错误;Fe3O4是一种纯净物,化合价是一种复合化合价,故B错误;在1 400 ℃以上的温度下加热Fe2O3时,Fe2O3会部分失去氧生成Fe3O4,说明Fe3O4稳定,故C错误;FeO、Fe2O3和Fe3O4均可与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反应过程中无元素化合价变化,反应类型均为复分解反应,故D正确。
2.证明某溶液只含有Fe2+而不含有Fe3+的实验方法是( )A.先滴加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后显红色B.先滴加KSCN溶液,不显红色,再滴加氯水后显红色C.滴加NaOH溶液,先产生白色沉淀,后变为灰绿色,最后呈红褐色D.只需滴加KSCN溶液解析:选B Fe2+和Fe3+检验设计是常考的热点。
设计的步骤:先加KSCN 溶液,无现象,可证明溶液中不含Fe3+,然后再滴加氯水,若溶液呈红色,说明溶液中含有Fe2+。
3.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能实现的是( )A.FeS2――→煅烧SO3――→H2O H2SO4B.NaCl(aq)――→电解Na――→O2/燃烧Na2O2C.Fe――→稀H2SO4FeSO4(aq)――→NaOH Fe(OH)2――→空气中灼烧Fe2O3D.Fe2O3――→盐酸FeCl3(aq)――→Cu Fe解析:选C FeS2煅烧可得SO2,无法得到SO3,故A错误;电解NaCl溶液得到NaOH、Cl2、H2,无法得到Na,故B错误;Cu+2FeCl3===CuCl2+2FeCl2,得不到Fe,故D错误。
(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跟踪检测(含解析)【共9套67页】

本套资源目录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跟踪检测一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含解析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跟踪检测七钠及其化合物含解析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跟踪检测三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含解析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跟踪检测九铁铜及其化合物含解析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跟踪检测二物质的量含解析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跟踪检测五原子结构化学键含解析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跟踪检测八从铝土矿到铝合金镁含解析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跟踪检测六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含解析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跟踪检测四氧化还原反应含解析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1.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有丁达尔效应B.“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C.“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屠呦呦对青蒿素的提取属于化学变化D.古剑“沈卢”“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剂钢指的是铁的合金解析:选C A项,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属于胶体,有丁达尔效应,故A正确;B项,铁置换铜属于湿法炼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故B正确;C项,青蒿素的提取用的是低温萃取,属于物理方法,故C错误;D项,剑刃硬度要大,所以用碳铁合金,故D正确。
2.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或归类中,正确的是( )①混合物:盐酸、漂白粉、氯水、水银②化合物:CaCl2、NaOH、HCl、HD ③电解质:明矾、生石膏、冰醋酸、氯化银④同素异形体:C60、C70、金刚石、石墨A.①③B.②③C.③④D.④解析:选C 水银是汞单质,是纯净物,故①错误;HD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故②错误;明矾、生石膏、冰醋酸、氯化银都是电解质,故③正确;C60、C70、金刚石、石墨是由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属于同素异形体,故④正确。
2022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测试--铁铜及其化合物(基础题)

2022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测试--铁铜及其化合物(基础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50.0分)1.下列推理不正确的是()A. Fe与Br2反应生成FeBr3,推测Fe与Cl2反应生成FeCl3B. Mg能置换CO2的C,推测Na也能置换C. Cu与稀硝酸反应生成NO,推测Cu与浓硝酸反应更剧烈,产物相同D. Na与水剧烈反应,推测Cs与水反应更剧烈2.下列关于Fe、Cu、Mg、Al四种金属元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四种元素的单质只有三种能和盐酸反应,生成相应的盐和氢气B. 制备AlCl3、FeCl3、CuCl2均不能采用将溶液直接蒸干的方法C. 将Mg棒和Al棒作为原电池的两个电极插入NaOH溶液中,Mg棒上发生氧化反应D. 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铜锈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工业上,在高温熔融、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利用钠单质和钛、钽等金属的氧化物发生置换反应,来制备钛、钽等稀有金属材料B. 铁的化合物应用十分广泛,氯化铁、硫酸亚铁是优良的净水剂C. 铜丝在氯气中燃烧,产生大量棕色的烟,实验结束后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盖上玻片后充分振荡,棕色消失,得到绿色溶液,再加水稀释,最终得到蓝色溶液D. 工业上锌可用湿法冶炼——电解ZnSO4溶液制备Zn4.向FeCl3、Cu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充分反应后仍有固体存在,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 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Cu2+B. 向所得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一定不变红色C. 剩余固体中一定含有铜D. 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Fe2+5.为了探究铁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某同学设计并进行了下列实验。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实验时将螺旋状铜丝加热变黑后再趁热迅速伸入试管中,可观察到铜丝由黑色变为红色B. 虚线框处宜选择的装置是甲C. 高温加热装置中发生的反应为D. 实验后,可用铝粉在高温下还原玻璃管中的固体获得铁单质6.下列实验现象与实验操作不相匹配的是()实验操作实验现象A分别向两只盛有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硫酸烧杯中加入打磨过的同样大小的镁片和铝片镁片表面产生气泡较快B向试管中加入2mL5%的CuSO4溶液,再逐滴加入浓氨水至过量,边滴边振荡逐渐生成大量蓝色沉淀,沉淀不溶解C将镁条点燃后迅速伸入集满CO2的集气瓶集气瓶中产生浓烟并有黑色颗粒产生D向盛有FeCl3溶液的试管中加过量铁粉,充分振荡后加2~3滴KSCN溶液黃色逐渐消失,加KSCN后溶液颜色不变A. AB. BC. CD. D7.为了比较铁和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某研究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方案,并将实验结果记录如下:方案现象或产物①将铁片置于CuSO4溶液中铁片上有亮红色物质析出②铁丝和铜丝分别在氯气中燃烧产物分别为FeCl3和CuCl2③将铁片和铜片分别放入热浓硫酸中产物分别为Fe2(SO4)3和CuSO4④将铁片和铜片分别置于稀硫酸中铁片上有气泡产生,铜片上无气泡产生⑤将铁片和铜片同时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铁片溶解,铜片上有气泡产生中,并用导线连接根据以上各种现象或产物能证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的方案共有A. 2个B. 3个C. 4个D. 5个8.元素的价类二维图是我们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相关知识的重要模型和工具,它指的是以元素的化合价为纵坐标,以物质的类别为横坐标所绘制的二维平面图象。
新教材高考化学选择性考试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练第三章第三讲铁铜及其化合物

课时跟踪练8一、选择题1.“秦砖汉瓦”是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一个缩影。
同是由黏土烧制的砖瓦,有的是黑色的,有的却是红色的,你猜测其中的原因可能是()A.土壤中含有铁粉、二氧化锰等B.黑砖瓦是煅烧过程中附着了炭黑,红砖瓦则是添加了红色耐高温染料C.土壤中含有的铜元素经过不同工艺煅烧,分别生成了黑色CuO 和红色CuD.土壤中含有的铁元素经过不同工艺煅烧,分别生成了黑色Fe3O4或FeO和红色Fe2O3解析:A项,土壤中不含铁粉;B项,黑砖瓦中含有C、Fe3O4、FeO等,红砖瓦含有Fe2O3;C项,煅烧生成Cu2O红色物质,不是Cu。
答案:D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铁是位于第四周期ⅦB族元素,是一种重要的过渡元素B.四氧化三铁是氧化铁和氧化亚铁组成的混合物C.14 g铁粉和7 g硫粉混合后高温下充分反应能生成21 g硫化亚铁D.铁在溴蒸气中点燃可生成FeBr3答案:D3.下列有关铜的化合物说法正确的是()A .根据铁比铜金属性强,在实际应用中可用FeCl 3腐蚀Cu 刻制印刷电路板B .CuSO 4溶液与H 2S 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 2++S 2-=== CuS ↓C .用稀盐酸除去铜锈的离子方程式为CuO +2H +===Cu 2++H 2OD .化学反应:CuO +CO=====△Cu +CO 2的实验现象为黑色固体变成红色固体解析:在实际应用中可用FeCl 3腐蚀Cu 刻制印刷电路板,利用的是铁离子的氧化性,与铁比铜金属性强无关系,A 项错误;H 2S 难电离,CuSO 4溶液与H 2S 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 2++H 2S===CuS ↓+2H +,B 项错误;铜锈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用稀盐酸除去铜锈的离子方程式为Cu 2(OH)2CO 3+4H +===2Cu 2++CO 2↑+3H 2O ,C项错误;根据化学反应:CuO +CO=====△Cu +CO 2可知其实验现象为黑色固体变成红色固体,D 项正确。
2020届高考高三化学一轮复习铁及化合物专项练习(word版)(有答案)

2020届高考高三化学一轮复习铁及其化合物专项练习一、单选题1.往100 g FeCl3 和CuCl2 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
已知FeCl3会先与铁粉发生反应:2FeCl3 + Fe =3FeCl2。
下图为加入铁粉的质量与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关系。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D 点对应纵坐标为6.4B.B 点后溶液的颜色为蓝色C.该100 g 溶液中的CuCl2质量分数为13.5%D.取DE 两点间(不含D)的剩余固体加入盐酸,均有气泡产生2.::::CuSO4·5H2O::::::::::::::::::::::::::::::::::::::::::::::::::::48.4g::::::::::::::::::::::::::::::::::::::::::::::FeSO4·7H2O:::::::::::::::::16.6g:::::::::::::::::::: :A.1:1 B.2:3 C.3:4 D.4:5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①向NaClO溶液中滴入少量FeSO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ClO-+2H+Cl-+2Fe3++H2O②向FeSO4溶液中先滴入KSCN溶液,再滴加H2O2溶液,溶液变成血红色,说明Fe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③将稀硝酸加入过量铁粉中,充分反应后滴加KSCN溶液,有气体生成,溶液呈血红色,则稀硝酸将Fe氧化成了Fe3+④向某溶液中滴加氯水后再加入KSCN溶液,若溶液呈红色,则溶液中一定含有Fe2+⑤在溶液中加KSCN,溶液显红色,证明原溶液中有Fe3+,无Fe2+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④⑤C.②③④D.②③④⑤4.下列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确是A.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CO2:2H+ + CO32- = CO2↑+ H2OB.向NaOH溶液中加入铝粉来制备H2:Al+2OH-+2H2O=AlO2-+3H2↑C.氢氧化钡溶液与稀H2SO4反应:Ba2++SO42-=BaSO4↓D.铁和稀盐酸反应:Fe + 2H+ =H 2↑+ Fe 2+5.向下列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先有白色沉淀生成,然后沉淀又消失的是A.FeCl2溶液B.Al(NO3)3溶液C.MgCl2溶液D.CaCl2溶液6.将某铁的化合物溶于盐酸,滴加KSCN溶液不发生颜色变化,再加入适量的氯水,溶液立即呈红色的是()A.Fe2O3B.Fe3O4C.Fe2(SO4)3D.FeSO47.向某溶液中加入含Fe2+的溶液后,无明显变化,当再滴入几滴新制氯水后,混合溶液变成红色,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CN-B.氧化性:Fe3+>Cl2C.Fe2+与SCN-不能形成红色物质D.Fe2+被氯水氧化为Fe3+8.下列不能使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的是()A.氯水B.FeCl3溶液C.食盐水D.溴水9.将铁放入下列溶液中,铁溶解而溶液质量减轻的是A.FeCl2溶液B.稀H2SO4C.热的NaOH溶液D.CuSO4溶液10.《本草图经》描述:“绿矾形似朴消(Na2SO4·10H2O)而绿色,取此物置于铁板上,聚炭,封之囊袋,吹令火炽,其矾即沸,流出,色赤如融金汁者是真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铁、铜及其化合物1.下列关于铁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铁能被磁铁吸引,但纯铁易被腐蚀 ②在人体内的血红蛋白中含有铁元素 ③铁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四周期第ⅧB族 ④铁能在氧气中剧烈燃烧,但不能在水蒸气中燃烧 ⑤铁与强氧化剂硝酸反应的产物仅是Fe(NO3)3 ⑥不能通过化合反应制得FeCl2和Fe(OH)3A.①③ B.②④ C.②⑤ D.④⑥解析:选B ①当铁中含有杂质时,在潮湿的空气中会发生电化学腐蚀,而纯铁的抗腐蚀能力较强,错误;③铁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Ⅷ族,而不是第ⅧB族,错误;⑤铁与HNO3反应被氧化为Fe3+,但若铁过量,则Fe3+被Fe还原为Fe2+,所以,Fe与HNO3反应的产物可能因铁过量而生成Fe(NO3)2,错误;⑥FeCl2、Fe(OH)3可分别通过化合反应Fe+2FeCl3===3FeCl2、4Fe(OH)2+O2+2H2O===4Fe(OH)3制得,错误。
2.氢化亚铜(CuH)是一难溶物质,用CuSO4溶液和另一种反应物在40~50 ℃时反应可生成它。
CuH不稳定,易分解;CuH在氯气中能燃烧,跟盐酸反应能产生气体。
下列有关推断中错误的是( )A.这里的“另一种反应物”具有还原性B.CuH可作氧化剂、还原剂C.CuH+Cl2===CuCl+HCl(燃烧)D.CuH+HCl===CuCl+H2↑(常温)解析:选C Cl2具有强氧化性,与多价态金属或化合物反应时,生成最高价态的金属化合物,CuH与Cl2反应产物应为CuCl2和HCl,C项错误。
3.为了除去硫酸铜溶液中含有的Fe2+杂质,先加入合适的氧化剂使Fe2+氧化为Fe3+,下列物质中最好选用( )A.KMnO4溶液 B.H2O2溶液C.氯水 D.HNO3溶液解析:选B A、C、D三项中的氧化剂虽均能使Fe2+氧化为Fe3+,但同时会引入新的杂质,故此三项不符合题意;H2O2具有氧化性,能氧化Fe2+为Fe3+,还原产物为水,不引入新杂质,B项符合题意。
4.从某含有FeCl2、FeCl3、CuCl2的工业废液中回收铜并制备氯化铁晶体的流程如下: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试剂a 是铁、试剂b 是稀硫酸B .操作Ⅰ、操作Ⅱ、操作Ⅲ所用仪器相同C .试剂c 是氯气,相应的反应为2Fe 2++Cl 2===2Fe 3++2Cl -D .用酸性KMnO 4溶液可检验溶液W 中是否含有Fe 2+解析:选C A 项,由最终要得到氯化铁晶体及流程图知,b 是盐酸,错误;B 项,操作Ⅰ和操作Ⅱ是过滤,操作Ⅲ为蒸发结晶,所用仪器不相同,错误;C 项,滤液Z 和X 中均含有氯化亚铁,因此c 为氯气,正确;D 项,高锰酸钾能氧化Cl -而褪色,因此不能用于检验是否含有Fe 2+,错误。
5.下列关于Fe 3+、Fe 2+性质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用如图装置可以制备沉淀Fe(OH)2B .配制FeCl 3溶液时,先将氯化铁晶体溶于较浓的盐酸中,再加水稀释到所需要的浓度C .向某溶液中滴加KSCN 溶液,溶液不变色,滴加氯水后溶液显红色,此现象不能确定溶液中含有Fe 2+D .向FeCl 2溶液中加入少量铁粉是为了防止Fe 2+被氧化解析:选C 反应开始时生成的H 2进入B 中,可排出其中的空气,防止生成的Fe(OH)2被氧化,一段时间后关闭止水夹C ,A 中硫酸亚铁进入B 中可生成Fe(OH)2,A 正确;FeCl 3易水解,为防止水解配制溶液时先将氯化铁晶体溶于较浓的盐酸中,再加水稀释到所需要的浓度,B 正确;Fe 3+与铁反应可生成Fe 2+,则向FeCl 2溶液中加入少量铁粉是为了防止Fe 2+被氧化,D 正确。
6.已知酸性条件下有如下反应:2Cu +===Cu 2++Cu↓。
由于反应温度不同,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可能产生Cu 或Cu 2O ,两者都是红色固体。
一同学对某次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所得的红色固体产物作了验证,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记录如下:加入试剂稀硫酸浓硫酸、加热稀硝酸浓硝酸实验现象有红色固体剩余,溶液变为蓝色产生无色气体产生无色气体,溶液变为蓝色产生红棕色气体,溶液变为绿色由此推出本次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的产物( )A .是CuB.是Cu2OC.一定有Cu,一定有Cu2OD.一定有Cu2O,可能有Cu解析:选D 浓H2SO4(加热)、硝酸均能氧化Cu或Cu2O;而稀H2SO4与Cu不反应,与Cu2O反应。
7.将铜和氧化铁的混合物溶于足量稀盐酸,再向所得溶液中滴入2滴KSCN溶液后出现红色。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容器中可能有固体残渣B.所得溶液中存在Fe2+、Fe3+、Cu2+C.原固体中n(Fe2O3)>n(Cu)D.再加入铜后,溶液红色逐渐褪去解析:选A 将铜和氧化铁的混合物溶于足量稀盐酸中,发生反应Fe2O3+6HCl===2FeCl3+3H2O、2FeCl3+Cu===2FeCl2+CuCl2,向所得溶液中滴入2滴KSCN溶液后出现红色,说明铁离子过量,铜在溶液中一定全部溶解,容器中不可能有固体残渣,A错误,B正确;根据化学方程式可得关系式Fe2O3~2Fe3+~Cu,铁离子过量,所以原固体中n(Fe2O3)>n(Cu),C正确;再加入Cu和Fe3+反应,溶液红色褪去,D正确。
8.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是化学学习的方法之一。
对下列实验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选项操作、现象解释A 向KI淀粉溶液中加入FeCl3溶液,溶液变蓝Fe3+能与淀粉发生显色反应B 把生铁放置于潮湿的空气中,铁表面有一层红棕色的斑点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成Fe(OH)3C向稀硝酸中加入少量铁粉,有气泡产生说明Fe置换出硝酸中的氢,生成了氢气D新制Fe(OH)2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白色物质变成了红褐色说明Fe(OH)2易被O2氧化成Fe(OH)3解析:选D A项中Fe3+将I-氧化为I2,淀粉遇碘变蓝;B项中红棕色斑点是Fe2O3;C项中铁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为NO。
9.(2019·南通模拟)某同学采用硫铁矿焙烧取硫后的烧渣(主要成分为Fe2O3、SiO2、Al2O3,不考虑其他杂质)制取七水合硫酸亚铁(FeSO4·7H2O),设计了如图流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溶解烧渣选用足量硫酸,试剂X选用铁粉B.固体1中一定含有SiO2,控制pH是为了使Al3+转化为Al(OH)3,进入固体2C.从溶液2得到FeSO4·7H2O产品的过程中,须控制条件防止其氧化和分解D.若改变方案,在溶液1中直接加NaOH至过量,得到的沉淀用硫酸溶解,其溶液经结晶分离也可得到FeSO4·7H2O解析:选D 流程设计意图是用硫酸把Fe2O3、Al2O3转化为硫酸盐,除去SiO2,然后用铁粉还原Fe3+得到硫酸亚铁,A正确;固体1为SiO2,分离FeSO4和Al2(SO4)3采用的是调控pH的方法,使Al3+转化为Al(OH)3沉淀从而与FeSO4分离,B正确;Fe2+容易被氧化,所以在得到FeSO4·7H2O产品的过程中,要防止其氧化和分解,C正确;在溶液1中直接加过量的NaOH得到的是Fe(OH)2沉淀,但Fe(OH)2不稳定,很容易被氧化为Fe(OH)3,这样的话,最终所得的产品不纯,混有较多的Fe2(SO4)3杂质,D不正确。
10.下列图像是表示铁与一定量硝酸反应时,铁和硝酸铁之间物质的量(mol)的关系,其中正确的是( )解析:选B 根据反应Fe+2Fe(NO3)3===3Fe(NO3)2可知,和硝酸反应生成Fe(NO3)3的Fe与Fe3+所消耗的Fe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B项正确。
11.某兴趣活动小组利用物质间的互变,设计成一个平面“魔方”,如图所示。
已知:①A、B、C、D、G含有同种元素。
②物质纯A(单质)B(溶液)C(固体)D(固体)G(溶液)颜色银白色黄色红褐色红棕色浅绿色③E 是通常状况下密度最小的气体;B 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在水溶液中B 也能将一种氧化物氧化为F ,F 是含有三种元素的共价化合物,F 与A 反应生成E 和G 。
试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D 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G 生成C 的过程中所出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E→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B→F 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G 与次氯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红褐色固体为Fe(OH)3,红棕色固体为Fe 2O 3,浅绿色溶液为含Fe 2+的溶液,黄色溶液为含Fe 3+的溶液。
由①知,A 、B 、C 、D 、G 都含Fe 元素,由②表中的颜色知,A 为铁单质,B 含Fe 3+,C 为Fe(OH)3,D 为Fe 2O 3,G 含Fe 2+。
再由③知,E 为H 2,B 为FeCl 3,因F 是含有三种元素的共价化合物,F 与A 反应生成E 和G ,又因为F 是由FeCl 3在水溶液中将一种氧化物氧化得到的,可推知F 为一种含氧酸,结合Fe 3+可氧化SO 2的水溶液生成H 2SO 4可推测此氧化物为SO 2,F 为H 2SO 4。
答案:(1)Fe 2O 3(2)先产生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3)Fe 3O 4+4H 23Fe +4H 2O =====高温 2Fe +3Cl 22FeCl 3=====点燃 (4)2Fe 3++SO 2+2H 2O ===2Fe 2++SO +4H +2-42Fe 2++HClO +H + === 2Fe 3++Cl -+H 2O12.(2019·苏州模拟)α铁纳米粉在现代电子工业上用途极为广泛,用赤铁矿石(含Fe 2O 3、FeO ,也含有Al 2O 3、MnO 2、CuO 等)制备纳米铁颗粒的实验流程如图:已知:部分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式完全沉淀时溶液的pH :沉淀物Al(OH)3Fe(OH)3Fe(OH)2Cu(OH)2pH 5.2 3.29.7 6.7(1)步骤②中用pH 试纸测定溶液pH 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