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寐之中医治疗经验
中医治疗不寐的典型病案

中医治疗不寐的典型病案患者李某,女性,40岁,平时工作繁忙,经常面临压力。
近期出现失眠症状,无法入睡,入睡后易醒,睡眠质量差,白天精神不振,影响了工作和生活。
经过详细询问患者病情和观察舌象,中医医生初步判断为肝郁气滞导致的失眠。
根据中医理论,肝主疏泄,肝气郁结会影响到心脾肾等脏腑的功能,从而导致失眠等症状。
因此,中医治疗不寐的关键是疏肝理气,调节心脾肾功能。
中医医生给予以下中药方剂治疗:1. 柴胡泻肝汤:柴胡、半夏、黄芩、人参、茯苓、生姜、大枣等药物组成,具有疏肝理气、调和胃气的作用,可以缓解肝郁气滞。
2. 安神补心汤:黄连、黄芩、白术、茯苓、远志、酸枣仁等药物组成,具有镇定安神、养心补脾的作用,可以帮助恢复心脾功能。
患者每天服用上述方剂,每日两剂,早晚空腹服用,每剂煎煮30分钟。
同时,医生还建议患者调整作息习惯,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
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患者的失眠症状明显减轻,入睡时间缩短,睡眠质量有所改善。
继续治疗一个月后,患者的失眠完全消失,精神状态良好,工作效率提高。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中医治疗不寐的方法是以调节脏腑功能为基础的。
中药方剂的选择是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来确定的,通过疏肝理气、调和心脾肾功能来改善失眠症状。
同时,合理的作息习惯对于治疗不寐也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不寐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辨证施治,不同病因导致的失眠可能需要不同的治疗方法。
因此,在治疗失眠时,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寻求专业的中医诊断和治疗。
中医治疗不寐的典型病案是通过疏肝理气、调和心脾肾功能来改善失眠症状。
中药方剂的配伍和合理的作息习惯是治疗失眠的关键。
希望通过这个案例的介绍,能够对大家理解中医治疗不寐的方法和原理有所帮助。
如果您自己或身边的人有类似的问题,建议及时就医,寻求专业的中医治疗。
不寐的诊疗方案

不寐的中医治疗方案不寐以补虚泻实在,调整阴阳为治疗原则,在此基础上加入安神定志之品,属实者,宜泻其有余,予以疏肝解郁,降火涤痰,消导和中。
虚者补其不足,治宜,益气养血,健脾益肾补肝,若实证日久耗伤气血,由实转虚,虚实夹杂者,玫补兼施。
1、肝郁血虚临床症状:难以入睡,即使入睡也多梦易惊,或胸胁胀满,善太息,平时性情急燥易怒,舌质红,苍白或黄,脉弦数。
治法:疏肝清热,养血安神代表方:酸枣仁汤酸枣仁15克甘草6克知母10克茯神10克川芎9克水煎服,日一剂加减:偏血虚者加当归 10克白芍10克以养血柔肝。
肝火内盛见烦燥易怒,面红,目赤脉弦数而的力者加龙胆草10克黄芩10克以泻肝火。
2、痰热内扰临床症状,睡眠不安,心烦不安,或时醒时寐,或恶梦纷纭,脘腹痞闷痰多,关晕目眩,口苦,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化痰清热,养心安神代表方:黄连温胆汤黄边9克半夏10克陈皮9克枳实10克茯苓10克竹茹10克山栀9克甘草5克太枣3枚水煎服,日一剂加减:可加远志10克茯神10克定心安神若惊悸不眠者,加龙齿15克珍珠母20克镇惊安神。
痰热伤阴,烦恼失眠者,麦冬10克沙参15克柏子仁10克清热养阴除烦安神。
3、阴虚火旺临床症状,稍寐即醒或虚烦不眠,心悸,五心烦热,汗出,口干,咽燥头晕耳鸣,腰疼遗精,舌红,脉细数,治法:滋阴降火,清心安神。
代表方:黄连阿胶汤黄连9克阿胶10克黄芩9克鸡子黄2枚白芍10克水煎服,日一剂加减:本方宜加生地15克云芩12克麦冬10克滋阴以清热,加柏子仁10克以养心安神相火偏旺,遗精盗汗加知母10克黄柏10克清泻火阴虚阴亢,心烦不寐,头昏,耳鸣者加龙骨20克珍珠母20克潜阳心肾不交,虚阳上越,头面烘热,舌尖红,足冷者加肉桂3克,引火归源。
4、心脾两虚临床症状:多梦易醒,心悸健忘,头晕目眩,肢倦神疲,饮食无味,面色少华,舌色少华,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补益心脾,养血安神代表方:归脾汤党参15克炙芪15克白术10克当归12克炙远志12克酸枣仁15克茯神15克元肉15克炙草6克大枣5枚木香6克生姜6克水煎服,日一剂加减:心血不足加熟地15克白芍10克阿胶10克失眠较重加五味子,柏子仁。
罗伟生教授从脾胃论治不寐经验总结

罗伟生教授从脾胃论治不寐经验总结罗伟生教授从脾胃论治不寐经验总结罗伟生教授是中医领域一位备受赞誉的医学专家,特别擅长从脾胃论治不寐。
多年来,他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并总结出一套有效的治疗方法。
下面将从中医理论、治疗思路和常用方药等方面介绍罗教授的经验。
中医理论是中医治疗的基石,罗教授深谙此道。
他认为,不寐主要与脾胃失调有关。
脾胃是人体生化之源,对于摄取的食物进行消化吸收,形成气血津液等营养物质。
而脾胃失调则会导致气虚、湿困等病理变化,从而影响睡眠。
根据病情的不同,他采用了补益脾胃、燥湿化痰、调和脏腑等治疗原则,以达到调理脾胃的目的。
治疗思路是罗教授成功治疗不寐的关键。
在临床实践中,他采取了以辨证为基础的治疗方法,注重辨证施治。
首先,他通过仔细询问病史、观察患者的舌苔、脉象等脉证,判断出患者的体质类型以及脾胃失调的病理变化。
然后,他根据不同的辨证治疗方法,选用合适的方药进行治疗。
最后,他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疗效。
罗教授常用的方药有:四君子汤、六君子汤、香附六君子汤等。
四君子汤主要是治疗脾胃虚弱,气滞不畅的患者。
该方药由四味药物组成,起到温中补气、健脾和胃的作用。
六君子汤则适用于脾气虚和湿困脾胃的患者。
其主要成分是六味草药,具有健脾化湿、固肺和胃的功效,并能增强人体免疫力。
香附六君子汤主要用于治疗脾胃气虚、寒湿困阻的不寐症状。
香附和六君子汤的合用,既能温中行气,又能化湿通络。
除了方药治疗,罗教授还注重于调理生活习惯。
他指导患者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此外,他鼓励患者均衡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和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以免影响脾胃功能。
他还提倡适量运动,保持身体的良好状态。
总体而言,罗伟生教授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从脾胃论治不寐这一角度总结出了一套有效的治疗方法。
他的经验表明,脾胃的调理对于改善睡眠质量至关重要。
通过辨证施治、配合方药以及生活习惯的调整,他成功地帮助很多患者摆脱了不寐的困扰。
不寐中医疗法浅谈

不寐中医疗法浅谈不寐是指经常不易入睡,或睡后易醒,或醒后不能再寐,或睡时多梦,或彻夜不寐的一种病症,常伴有日间精神不振、反应迟钝、体倦乏力、心烦懊恼等症,严重影响着患者身心健康及工作、学习和生活。
在历代医家中也常称之为“不寐、不得眠、不得卧”不寐发病的病情不一但引起不寐的主要病因病机有以下几点,思虑劳倦,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劳逸过度,久病体虚等均可影响心神而导致不寐。
明代张景岳将不寐概括为有邪与无邪两类。
认为“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
阳不入阴, 营卫失和是不寐病证的总病机,病位主要在心, 肝、胆、脾、胃、肾, 病性有虚有实, 大多虚症多由于阴血不足,重在心脾肝肾的调制,易补益气血,壮水制火,实证多因食滞痰浊,责在胃腑,应消导和中,清痰降火,实证病久则精神萎顿,食欲不振,也可转为虚证。
因此不寐的治疗原则,应当重在内脏的调制,兼以祛邪,如调补心脾,滋阴降火,益气凝神、和胃化痰等。
通过临床经验总结我认为不寐的常见证型主要分为以下七种。
(1)心脾两虚证,此证主要临床表现为梦多易醒,心悸健忘,头晕目眩,肢倦神疲,饮食无味,面色少华,舌质淡,苔薄白,脉象细弱。
本证以心脾两虚,心神失养为病机。
心主血,脾为生化之源,心脾亏虚,血不养心,神不守舍,故见多梦易醒,健忘心悸。
气血亏虚,不能上奉于脑,清阳不升,则头晕目眩。
血虚不能上荣于面,故面色少华。
脾气虚则运化失司,故见肢倦神疲,饮食无味。
舌质淡,脉细弱,均为气血亏虚之象。
本证以多梦易醒,心悸健忘,神疲,饮食乏味为辨证要点。
治法以补养心脾养血安神为主。
方用归脾汤加减方。
党参,黄芪,白术,炙甘草,当归,炙远志,酸枣仁,茯神,龙眼肉,大枣,木香,生姜。
本方益气补血,健脾养血以益心神,适用于思虑太过或者久病气血虚弱的不寐症状。
方中党参、黄芪、炙甘草、大枣补心脾之气,当归、龙眼肉养心脾之血。
茯神、炙远志、酸枣仁养心安神。
白术、木香、生姜健脾和胃而理气,使其补而不滞,产后虚烦不寐,老人夜寐早醒而无虚烦者,多数气血不足也可用本方治疗?(2)阴亏火旺证。
不寐的中医辨证治疗

不寐的中医辨证治疗的优势与不足
不足
中医治疗不寐的起效时间相对较长,需要患者耐心配合 ,对急性发作的患者可能不够适用。
中医辨证治疗不寐缺乏统一的诊断标准和疗效评定标准 ,影响临床研究的可重复性和推广应用。
中医治疗不寐需要专业医师进行操作,对医师的技能和 经验要求较高,限制了治疗的普及和推广。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不寐的中医辨证治疗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Contents
• 不寐的概述 • 中医对不寐的认识 • 不寐的中医辨证治疗 • 案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01 不寐的概述
不寐的定义
01
不寐,也称为失眠,是指长期无 法获得正常睡眠或入睡困难的一 种病症。
02
它通常表现为睡眠时间不足、睡 眠质量差、早醒等症状,影响患 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心脾两虚型不寐的治疗
总结词
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详细描述
心脾两虚型不寐的治疗应采用补益心 脾、养血安神的方法。常用药物有人 参、白术、黄芪等,针灸治疗可选取 心俞、脾俞等穴位。
心胆气虚型不寐的治疗
总结词
益气镇惊,安神定志
详细描述
对于心胆气虚型不寐,治疗应以益气镇惊、安神定志为原则 。常用药物有茯神、龙骨、牡蛎等,针灸治疗可选取神门、 胆俞等穴位。
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制 定统一的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提高 中医辨证治疗不寐的规范化和可重复 性。
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创新中医治疗不 寐的方法和手段,提高治疗的准确性 和安全性。
加强基础研究,深入探讨不寐的病因 病机及中医辨证治疗的机制,为临床 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医辨证 治疗不寐的国际认可和传播,为更多 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法。
失眠(不寐)中医治疗失眠特效药

失眠(不寐)失眠是指夜间较长时间不能入睡,或入睡后易醒、早醒,醒后再睡不着,每夜睡眠时间不足4小时,伴多梦,烦躁,易怒。
西医认为,失眠是神经衰弱的一种表现,与精神因素有着密切关系。
失眠是人体大脑皮质细胞长期处于过度兴奋状态,产生兴奋性亢进,而与抑制过程失去平衡的结果。
中医古籍称失眠为“不寐”。
中医认为,不寐的病因是阴阳失衡,阳盛阴衰,阳不交阴所致。
用脑过度,焦虑不安,忧郁不畅,饮食不节,七情所伤,都会使人体的阴阳失衡,阳盛阴衰。
要恢复人体的阴阳平衡,应着重于脏腑的整体调治,尤其是心、肾、脾、肝的调治。
心主神,心神不安则不寐。
造成心神不安的因素,除了心本身的阴阳失衡外,还与肾、脾、肝的阴阳失衡有关。
心与肾的关系是升降相因,水火互济。
若劳累、房事过度,肾阴耗损,肾水不升,不能上济于心;心火不降,不能下温于肾;心肾不交,心阳独亢而成不寐。
心与脾的关系是相互资生,相互为用。
若思虑过度,思虑伤脾,脾伤无以生精微,不能上奉于心,心血不足而致心阴亏损,心阳盛于心阴而成不寐。
恼怒伤肝,肝阳偏盛,虚火上炎,心神受扰而成不寐。
过食伤胃,宿食停滞,积为痰热。
痰热阻遏心阴而成不寐。
故中医治疗不寐症的原则是育阴潜阳,补心安神,舒肝解郁,和胃化痰。
下面介绍中医治疗不寐(失眠)的验方。
验方1 补心汤【药物组成】生地黄、玄参、丹参、麦冬各20克,当归、太子参、茯神、远志、酸枣仁、柏子仁各15克,五味子10克。
【主治病证】失眠,烦躁,舌红少津,口干多饮,多汗,时有盗汗,大便结,脉细数。
【方药解析】本方由《摄生秘剖》载的“天王补心丹”加减化裁而成。
方中酸枣仁、柏子仁、远志、五味子养心安神;生地黄、玄参、麦冬滋阴壮水;当归、太子参、丹参益气和血。
全方具有滋阴补心、清热和血,恢复人体阴阳平衡功能。
【随症加减】若口苦,烦躁甚,加栀子、夏枯草15克;若梦多,常有梦中惊醒,加龟版、龙骨(均先煎)各30克。
【服用方法】每日1剂,每剂煎2次,分上、下午服。
不寐的中医辨证治疗1

睡眠时间不足:
时 间
入睡困难(30’)
问 夜寐易醒,醒后难以再睡
题
少 于 6h, 严 重 者 甚 至 彻 夜 不 寐。
睡眠深度不够:
质
夜间时醒时眠,寐 而不酣,或夜寐梦
Page 38
阴虚火旺型
• 主要症状:心烦不寐,入睡困难,心悸多梦,辗转反 侧,心慌健忘, 伴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潮热盗汗, 五心烦热,咽干少津,男子遗精,女子月经不调,舌 红少苔,脉细数。
证机概要:肾水亏虚,不能上济于心,心火炽盛, 不能下交于肾
治法:滋阴降火,交通心肾 • 方药:黄连阿胶汤 六味地黄丸合交泰丸
导致体内免疫系统损伤,使机体抵抗力降低,易感冒、易 感染
中国地区有45.4%的人经历过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每年 因此病间接导致死亡人数数万左右。 据统计,长期失眠者比正常人寿命缩短10年以上,
Page 5
病因病机
饮食 不节
情志 失常
劳逸 失调
损伤 酿生 痰热 胃失
脾胃 痰热 上扰 和降
暴怒伤肝
脏腑
证机概要:肝郁化火,上扰心神。 治法:疏肝泻火,镇心安神。 • 方药:丹栀逍遥散 (加味逍遥丸 ) 龙胆泻肝丸
磁朱丸 当归芦荟丸(便秘)
Page 26
解郁安神颗粒
功能:舒肝解郁,安神定志 组成:柴胡、大枣、石菖蒲、半夏(制)、白术(炒)、
浮小麦、远志(制)、甘草(炙)、栀 子(炒)、百合、 胆南星、郁金、龙齿、酸枣仁(炒)、茯苓、当归
心神失养 邪扰心神
病性 可见实证、虚证、虚实夹杂证
中医关于“不寐”的病因病机和治则治法

中医关于“不寐”的病因病机和治则治法人体脏腑调和,气血充足,心神安定,卫阳能入于阴“阴平阳秘”,则夜寐安。
如饮食不节,情志失常,劳倦、思虑过度,及病后、年迈体虚等因素,导致心神不安,神不守舍,不能由动转静,而导致不寐病证。
一、病因1.饮食不节暴饮暴食,宿食停滞,脾胃受损,酿生痰热,壅遏于中,痰热上扰,胃气失和,而不得安寐。
此外,浓茶、咖啡、酒类等刺激性饮品亦可造成不寐。
《张氏医通·不得卧)云:“脉滑数有力不眠者,中有宿滞痰火,此为胃不和则卧不安也。
2.情志失常情志不遂,郁怒伤肝,肝气郁结,气郁化火,邪火扰动心神,神不安而不寐,或由五志过极,心火内炽,扰动心神而不寐,或由喜笑无度,心气涣散而不寐,或由心虚胆怯,暴受惊恐,神魂不安,夜不能寐。
《沈氏尊生书·不寐》云:“心胆俱怯,触事易惊,梦多不祥,虚烦不眠。
3.劳逸失调劳倦太过则伤脾,过逸少动亦致脾虚气弱,运化不健,气血生化乏源,以致心神失养而不寐。
或因思虑过度,伤及心脾,心伤则阴血暗耗,神不守舍;脾伤则食少纳呆,生化之源不足,营血亏虚,不能上奉于心,致心神不安。
《景岳全书·不寐》云:“劳倦、思虑太过者,必致血液耗亡,神魂无主,所以不寐。
”4.病后体虚久病血虚,年迈血少,心血不足,心失所养,心神不安而不寐。
亦可因年迈体虚,阴阳亏虚而致不寐。
或由素体阴虚,兼因房劳过度,肾阴耗伤,阴衰于下,不能上奉于心,水火不济,心火独亢,火盛神动,心肾失交而不寐。
正如《景岳全书·不寐》所说:“总属其阴精血之不足,阴阳不交,而神有不安其室耳。
”二、病机1.不寐的病因虽多,但其基本病机总属阳盛阴衰,阴阳失交。
一为阴虚不能纳阳,一为阳盛不得入阴。
2.病位主要在心,与肝、脾、肾关系密切。
因心主神明,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
血之来源,由水谷精微所化,上奉于心,则心得所养;受藏于肝,则肝体柔和;统摄于脾,则生化不息;调节有度,化而为精,内藏于肾,肾精上承于心,心气下交于肾,阴精内守,卫阳外护,阴阳协调,则神志安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寐之中医治疗经验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不寐之中医治疗经验
【摘要】笔者总结近十年来公开发表在医学期刊上治疗不寐的方剂,归纳成类,并探讨不寐治疗的病证关系问题。
【关键词】不寐;失眠;方剂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431-02 我们的社会正处于转型期,而这一时期的社会问题对人们的心理生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失眠患者激增。
笔者搜集近十年公开发表在期刊上治疗失眠方剂,并总结成4大类。
1疏肝,安神志
刘筱慧[1]运用疏肝安神汤治疗失眠患者48例,柴胡、延胡索、香附、白芍各15克,合欢皮、枣仁、夜交藤、茯苓、牛膝各20克,浮小麦30克,甘草5克。
日1剂,水煎服,早晚服用,3-4周后,显效23例,有效20例,无效5例。
郝秀霞[2] 等自拟更年加寐汤治疗不寐46例,组方为柴胡、枳壳、郁金、当归各10克,夜交藤20克,合欢花、百合、熟地、墨旱莲、女贞子各15克,首乌、白芍各12克,日1剂,早晚服,10天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痊愈14例,显效16例,有效11例,无效5例。
马纯清[3]运用加味逍遥散治疗失眠28例。
醋柴胡10克,白芍、当归、茯苓、白术、远志、夜交藤各15克,合欢花12克,柏子仁20克,酸枣仁30克,薄荷5克,炙甘草6克。
日1剂,水煎服,分两次服用。
14天为1个疗程,两个疗程后痊愈20例,显效4例,有效2例,无效2例。
2化痰,安神
唐沙玲[4]治疗不寐自拟安神汤,方用柴胡,石菖蒲,牛膝,白芍,郁金,丹参各10克,钩藤,石决明,生龙骨,苦参,夜交藤各20克,丹参8克,水煎服,日1剂,早晚服。
9天为1个疗程,两个疗程内共治疗不寐患者30例,其中21例痊愈,4例显效,3例有效,2例无效。
靳建宁[5]等自拟静阳入阴汤治疗失眠36例。
酸枣仁30克,丹参30克,牡蛎、半夏各15克,黄连3克,夏枯草、石菖蒲各10克,肉桂5克。
日1剂,水煎服,早晚服,10天为1个疗程。
2-3个疗程后,治愈36例,好转16例,无效3例。
刘贵成[6]运用清心化痰导眠治疗失眠76例,以法半夏、石菖蒲、合欢花、麦门冬各15克,茯苓、生龙骨、生牡蛎、夜交藤各30克,丹参20克,竹茹9克,枳实12克,陈皮、生姜各10克,生甘草6克。
日1剂,早晚服。
2个疗程后,痊愈28例,显效23例,有效20例,无效5例。
3补气血,安神志
周红,王斌[7]运用自拟安神汤治疗失眠42例,方用夜交藤、合欢花、茯神、远志、酸枣仁、黄芪、党参、白术、白芍各20克,龙骨、牡蛎、川芎、甘草各15克。
日1剂,水煎服,早晚服,7天为1个疗程。
治愈31例,有效9例,无效2例。
孙晓萍[8]以归脾汤为基础加减,治疗不寐患者23例。
夜交藤、酸枣仁各30克,茯神、黄芪各20克,远志9克,党参、白术、灵芝各15克,当归、龙眼肉各10克,木香4克,大枣5枚,甘草6克。
日1剂,水煎服,日2次,20天为1个疗程,1到3个疗程后痊愈9例,有效12例,无效2例。
冯向亮[9]运用加味归脾汤治疗失眠38例,党参、黄芪、茯苓各15g,白术、当归、木香各10克,远志12g,炙甘草8g,肉桂3g,黄连6g,夜交藤、丹参各30克,合欢皮15g,日1剂,早晚服。
14天为一个疗程,一个疗程后治愈12例,好转22例,未愈44例。
李云鹏[10]自拟养血安神汤治疗失眠30例。
以熟地10克,炙黄芪15克,芍药、白术、酸枣仁各12克,党参、当归、茯苓、半夏、陈皮、茯神各9克,远志3克,广木香6克,炙甘草3克组方,日1剂,水煎服,分两次服用。
14天为1个疗程。
3个疗程后,治愈11人,显效9人,无效4人。
4化瘀血,安神
刘奇[11]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失眠62例,以桃仁,红花,赤芍,川芎,牛膝,当归,生地,枳壳,柴胡,桔梗,甘草各10克,珍珠母,夜交藤,酸枣仁各20克,日1剂,分早晚服用。
15天为1个疗程,痊愈39例,显效13例,有效8例,无效2例。
张玲军[12]自拟通窍安眠汤治疗失眠160例。
方用水蛭10克,赤芍10-30克,桃仁15-20克,红花15-20克,柴胡6克,朱砂(冲兑)克,夜交藤15-30克,酸枣仁15-30克,柏子仁10-20克,百合10-15克,太子参15-30克,沙参10-20克,炙甘草10克。
日1剂,水煎服,早晚服用。
疗程最短5天,最长25天,治愈112例,有效40例,无效8例。
崔艳茹[13]治疗失眠62例,组方为当归、赤芍、山药、山茱萸、枸杞子各10克,丹参18克,川芎6克,三七15克,熟地20克,茯苓15克,日1剂,水煎服,早晚服。
10天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治愈34例,好转23例,未愈5例。
讨论:笔者通过搜集不寐中医治疗验方,发现中医对于不寐的治疗方药基本以夜交藤,酸枣仁,合欢花,远志等安神药为基础,再根据兼证加入疏肝降火,化痰理气,补益气血,活血化瘀等药物。
在临床中若只用上述安神药,不配伍疏肝,化痰,活血,补益药物,治疗效果常常差强人意,而只从兼证入手又效果极其缓慢。
有此可窥见,中医治疗要十分注意病证关系,只有以病为核心,又不忽视证,才能使治疗效果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刘筱慧. 舒肝安神汤治疗失眠症48例临床观察[J]. 湖北中医杂志,2004,26(3):38
[2] 郝秀霞,刘永胜,柳凤兰. 疏肝解郁法治疗更年期不寐疗效观察[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30): 7352-7353
[3] 马纯清. 逍遥散加味治疗更年期不寐疗效观察[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31): 7588-7589
[4] 唐沙玲.安神汤治疗顽固性不寐30例临床分析[J]. 基层园地,2005,11(2):27
[5] 靳建宁,丁来壮,宋红霞.静阳入阴汤治疗不寐36例[J]. 河北中医,2005,27(5):342
[6] 刘贵成,林源.清心化痰导眠汤治疗顽固性不寐76例[J]. 中医中药,2012,19(32): 114-115
[7] 周红,王斌. 安神汤治疗顽固性不寐42例[J].社区中医药,2008,(21):146
[8] 孙晓萍. 归脾汤加减治疗失眠症23例[J]. 光明中医,2009,24(2): 282-283
[9] 冯向亮. 加味归脾汤治疗心脾两虚不寐疗效观察[J].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09,21(3):219
[10] 李云鹏. 自拟养血安神汤治疗失眠30例[J]. 光明中医, 2010,25(11):2051-2052
[11] 刘奇,陈克进,董梦久,田金洲. 活血化瘀法治疗顽固性失眠的临床观察[J]. 湖北中医杂志, 2006,28(2):34
[12] 张玲军. 通窍安眠汤治疗顽固性失眠160例[J]. 河南中医, 2010,30(5):475-476
[13] 崔艳茹. 补肾活血方治疗老年功能性失眠62例[J]. 吉林中医药, 2010,30(2):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