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探地震学试卷分析

合集下载

天然气勘探开发地震数据处理与分析考核试卷

天然气勘探开发地震数据处理与分析考核试卷
A.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
B.降低地震资料的分辨率
C.增加地震资料的随机噪声
D.减少地震资料的可用信息
2.下列哪项不属于地震数据采集的基本步骤?()
A.地震波激发
B.地震波接收
C.数据预处理
D.地震波传播
3.在地震勘探中,以下哪种波不能用于天然气勘探?()
A. P波
B. S波
C.瑞利波
D.斯通利波
4.下列哪种方法通常用于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
A.噪声识别
B.噪声压制
C.频率域滤波
D.时间域滤波
11.在地震数据处理中,以下哪些步骤与静校正相关?()
A.水平校正
B.倾角校正
C.时深转换
D.振幅校正
12.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地震资料的振幅信息?()
A.界面反射系数
B.地震波传播距离
C.地震波频率
D.介质的吸收特性
13.以下哪些方法可以用于消除多次波?()
A.偏移算法
B.地震资料的分辨率
C.地震资料的覆盖次数
D.地震资料的采集方法
17.在地震数据处理中,以下哪些方法可以用于提高资料的连续性和保真度?()
A.静校正
B.振幅校正
C.预测反褶积
D.噪声压制
18.以下哪些参数与地震资料的偏移处理相关?()
A.偏移距
B.偏移速度
C.偏移孔径
D.偏移算法
19.以下哪些方法可以用于地震资料的振幅恢复?()
A.界面反射系数
B.地震波传播距离
C.地震波频率
D.以上都对
20.在地震数据处理中,以下哪个环节用于提高资料的分辨率?()
A.反褶积
B.噪声压制
C.滤波

地质勘探地震勘探仪器在地震勘探与政策法规的环境分析考核试卷

地质勘探地震勘探仪器在地震勘探与政策法规的环境分析考核试卷
3.数据处理包括预处理、反演、解释等,用于提高数据质量、分辨率和解释准确性。
4.政策法规要求保障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和公众利益,对勘探活动进行规范和监管。
A.保护生态环境
B.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C.提高勘探效率
D.减少勘探成本
17.在地震勘探中,以下哪种方法可以降低勘探作业对野生动植物的影响?()
A.增加勘探频次
B.合理布设勘探线路
C.使用大型勘探设备
D.延长勘探时间
18.以下哪个因素会影响地震勘探中地震波的反射和折射?()
A.岩层的波速
B.岩层的密度
A.震源
B.接收器
C.放大器
D.雷达
2.在地震勘探中,以下哪种方法不是常见的地震波激发方式?()
A.炸药震源
B.机械震源
C.空气枪震源
D.电流震源
3.我国关于地震勘探的政策法规中,以下哪项不是必须遵循的原则?()
A.保护环境
B.安全生产
C.经济利益最大化
D.公众参与
4.在地震勘探中,以下哪个单位负责地震勘探项目的环境评估?()
A.使用低噪音震源
B.合理规划勘探路径
C.及时进行生态修复
D.避免在节假日进行勘探
9.以下哪些是地震勘探中常用的震源类型?()
A.炸药震源
B.机械震源
C.空气枪震源
D.电子震源
10.在地震勘探中,以下哪些数据需要进行处理和分析?()
A.地震波传播时间
B.地震波振幅
C.地震波频率
D.地震波相位
11.以下哪些单位可能参与地震勘探项目的环境监管?()
地质勘探地震勘探仪器在地震勘探与政策法规的环境分析考核试卷
考生姓名:__________答题日期:_______年__月__日得分:_________判卷人:_________

地质勘探地震勘探模拟实验研究考核试卷

地质勘探地震勘探模拟实验研究考核试卷
地质勘探地震勘探模拟实验研究考核试卷
考生姓名:__________答题日期: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判卷人: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地震波按传播方式可以分为以下哪两种类型?()
A.单点采集
B.线性采集
C.面积采集
D.随机采集
8.地震勘探中,以下哪种方法用于提高地震资料的分辨率?()
A.增加炮间距
B.减小接收间距
C.增加震源能量
D.降低采样率
9.以下哪个软件不是地震数据处理软件?()
A.Paraview
B.Seismic Unix
C.Petrel
D.Matlab
10.地震勘探中,以下哪个参数表示地震波在地下传播的速度?()
B.地震波速度分析
C.反演
D.反射波法
17.以下哪个参数不是地震勘探数据处理中的基本参数?()
A.炮间距
B.接收间距
C.采样率
D.震源频率
18.地震勘探中,以下哪种方法用于确定地下界面的深度?()
A.折射波法
B.反射波法
C.声波法
D.电磁波法
19.以下哪个软件不是地震勘探数据处理的主流软件?()
A.Paraview
16.()17.()18.()19.()20.()
二、多选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地震勘探中,地震波的类型包括以下哪些?()
A.纵波
B.横波
C.声波
D.电磁波
2.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地震波在地下的传播速度?()

地震勘探原理模拟试卷答案

地震勘探原理模拟试卷答案

《地震勘探原理与解释》模拟试题参考答案资源勘查工程专业2011级专用考试内容包括《地震勘探原理-第三版》教材前6章一、名词解释(共计30分,3分/题)1、地震子波——具有2-3个或多个相位、60-100ms延续时间的稳定的地震波形。

(3分)2、虚震源——从将见见面就看见地面震源O点向界面R所作的镜像点即为虚震源O*。

(3分)3、惠更斯原理——惠更斯原理是利用波前概念来研究波的传播规律的,可表述为:在已知波前面(等时面)上的每一个点都可视为独立的、新的子波源,每个子波源都向各方发出新的波,称其为子波,子波以所在处的波速传播,最近的下一时刻的这些子波的包面或线便是该时刻的波前面。

这样从前一个波前面位置移到下一个波前面位置,如法炮制,便可得到介质中的等时面系,因而得到波在该介质中传播的全部特点。

(3分)4、多次覆盖——是指对地下界面连续观测的次数。

(3分)5、SST解释方法——对地震剖面进行构造、地层和圈闭解释的工作方法。

(3分)6、同相轴——在地震剖面上相同相位(波峰或波谷)的连线。

(3分)7、剖面闭合——相交测线的交点处同一层位的t0时间应该相等。

(3分)8、垂向分辨率——是指在地震剖面上能区分相邻地层的最小间距。

(3分)9、剩余时差——经正常时差校正后的残剩时差。

(3分)10、动校正——在水平面界面的情况下,从观测到的反射波旅行时中减去正常时差△t,得到x/2处的t0时间,这一过程叫做正常时差校正或称为动校正。

(3分)二、填空题(共计30分,1分/空)1、形成折射波的基本条件是 V2>V1 、入射角等于临界角;形成反射波的基本条件是分界面两侧介质的波阻抗不相等。

(3空)2、瑞雷面波的主要特点是低频、低速、频散和逆时针方向的椭圆轨迹。

(4空)3、从多次覆盖观测系统的综合平面图上可以得到共激发点、共中心点、共接收点和共偏移距四种记录。

(4空)4、讨论检波器组合的解题思路是:把组合看成一个滤波系统,单个检波器的信号看成是滤波系统的输入,若干个检波器组合的信号为滤波系统的输出。

地震勘探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地震勘探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地震勘探测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选题1. 地震勘探中,用于记录地震波的仪器是:A. 地震仪B. 地震计C. 地震检波器D. 地震检波器阵列答案:C2. 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的变化,主要取决于:A. 岩石的密度B. 岩石的孔隙度C. 岩石的弹性模量D. 岩石的渗透性答案:C3. 地震勘探中,反射波的到达时间与下列哪项无关?A. 地层的倾角B. 地层的厚度C.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D. 地震仪的灵敏度答案:D二、多选题1. 地震勘探中,常用的震源有:A. 爆炸震源B. 振动震源C. 电磁震源D. 声波震源答案:A B2. 地震勘探数据采集过程中,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地震波的传播?A. 地层的厚度B. 地层的倾角C. 地层的岩性D. 地震仪的摆放位置答案:A B C三、判断题1. 地震勘探中,震源和检波器之间的距离越大,地震波的反射时间越长。

答案:错误2. 地震波的频率越高,其穿透能力越强。

答案:错误3. 地震勘探中,地震波的振幅与地层的厚度成正比。

答案:错误四、简答题1. 简述地震勘探的基本原理。

答案:地震勘探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人工激发地震波,使其在地下介质中传播,当地震波遇到不同介质的界面时会产生反射或折射,通过地面的检波器接收这些反射或折射波,然后对这些波的传播时间和振幅等信息进行分析,从而推断地下结构和岩性。

2. 地震勘探中,为什么需要进行多次覆盖?答案:地震勘探中进行多次覆盖是为了提高数据的质量和精度,通过不同角度和不同位置的多次覆盖,可以减少噪声的干扰,提高反射波的识别率,同时也可以增加数据的冗余度,有助于提高地震资料的可靠性。

五、计算题1. 如果地震波在地层中的传播速度为2000米/秒,反射波的到达时间为0.5秒,求地层的厚度。

答案:地层的厚度 = 传播速度× 到达时间 / 2 = 2000米/秒× 0.5秒 / 2 = 500米六、分析题1. 分析地震勘探中,地震波的振幅、频率和波速对勘探效果的影响。

工程地震勘探考题及部分参考答案

工程地震勘探考题及部分参考答案

工程地震勘探考题及部分参考答案工程地震勘探考题一:绪论1.深部地震勘探与浅层地震勘探的区别(可出于名词解释或简答题)。

2.地震波类型(简答题)。

3.折射波法、反射波法、透射波法、面波法优缺点?前提条件?解决哪些地质问题?(简答题)。

二、第一章地震波的理论基础①名词解释:形变(弹性或塑性)、应力、应变、五大弹性参数任选其一考定义或者表示的意义。

②选择题:1)可以根据五大弹性参数任意一个的定义来做一个选择。

2)问“按波的传播特点进行分类,目前工程地震勘探中测点岩土动力学参数的基本方法是哪一种?”做一题选择题,可以可以柔和波的类型分类在里面。

③简答题:1)应力与应变的关系。

2)为什么液体不传播横波?三、第二章地震波的传播①名词解释:振动带、波前面(波尾面)、波射线、延续度、视波数、广角反射、滑行波、地震波的极化、地震波的干涉、地震波的绕射、地震波的散射、地震波的吸收②选择题:1)根据看图判断哪个图的地震波的传播方式是正确的?(运用费马原理)。

2)视速度与真速度的正确关系?3)根据画图看出哪个是振动图、波动图?看图说明视周期、视振幅、视波长等等!4)决定地震勘探的分辨能力的是哪一类地震波?(A、地震子波B、投射波C、横波D、纵波)5)寻找断层的标志波是什么?是绕射波(出题方式可以同上)③简答题:1)惠更斯的物理意义。

2)简述一下地震波沿法线入射时反射和投射特征(也可以当入射角不等于零时的情况在出一题)。

3)什么是频谱分析?4)地震波的绕射是利用什么原理?(惠更斯原理)5)地震子波的两大基本属性是什么?6)地震波的衰减跟那些因素有关?7)请用介质的吸收系数的角度,来阐述浅层与深层地震勘探的区别。

四、第三章工程地震勘探的地震基础1)地震波速影响因素有哪些?(视情况而定可以出成选择题或简答题)2)简述岩土的吸收特性(可见于简答题)。

3)速度界面与地质界面的关系。

(简答题)4)地表低速层的五大特征。

(简答题)5)横波速度与含水率一定有关系吗?(选择题)(考察液体无剪切应变,第四系地层的横波速度与含水率无关一知识点)(A.一定有关系B、可能有C、一定没关系D、不一定最准确的答案是D,但答B 给一半的分,其他的没分)五、第四章折射波法*名词解释:偏移距、排列长度、道间距、互换点、观测系统、1)折射波的时距曲线的类型是什么?(选择题和填空题皆可)答案是直线。

地震勘探试题及答案

地震勘探试题及答案

地震勘探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震勘探中,用于记录地震波的仪器是:A. 地震仪B. 地震计C. 地震检波器D. 地震传感器答案:C2. 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的变化,通常用来:A. 确定地下结构B. 确定地震震源C. 确定地震强度D. 确定地震深度答案:A3. 地震勘探中,反射波法主要用于:A. 确定地层界面B. 确定地震震源C. 确定地震强度D. 确定地震深度答案:A4. 地震勘探中,下列哪项不是地震波的类型?A. 纵波B. 横波C. 面波D. 声波答案:D5. 地震勘探中,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下列哪项因素无关?A. 介质的密度B. 介质的弹性模量C. 介质的温度D. 地震波的频率答案:D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1. 地震勘探中,下列哪些因素会影响地震波的传播速度?A. 地层的厚度B. 地层的密度C. 地层的孔隙度D. 地层的渗透性答案:B, C2. 地震勘探中,下列哪些设备用于地震波的激发?A. 炸药B. 气枪C. 重锤D. 声波发射器答案:A, B, C3. 地震勘探中,下列哪些方法用于地震数据的处理?A. 反演B. 滤波C. 叠加D. 去噪答案:B, C, D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 地震勘探中,地震波的频率越高,其穿透能力越强。

()答案:×2. 地震勘探中,地震波的振幅与反射界面的倾斜角度无关。

()答案:×3. 地震勘探中,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在不同介质中是恒定的。

()答案:×4. 地震勘探中,地震波的反射系数可以用来判断地层的岩性。

()答案:√5. 地震勘探中,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密度成正比。

()答案:×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地震勘探中反射波法的基本原理。

答案:反射波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地震波在不同介质界面上发生反射的特性,通过分析反射波的传播时间、振幅和频率等参数,来推断地下地层的结构和性质。

地震勘探原理历年考研真题

地震勘探原理历年考研真题

地震勘探原理历年考研真题地震勘探是地球物理学的一个重要领域,主要利用地震波在地下传播的特性,研究地球内部结构和地壳的物理特性。

考研作为对学生学术能力的全面考察,在地震勘探原理方面的考题也是常见的。

以下将对地震勘探原理历年考研真题进行解析和讨论。

首先,我们来看一道地震勘探原理的历年考研真题:【2019年考研真题】题目:地震勘探是通过观测地震波在地下传播的特性来研究地球内部结构和地壳的物理特性。

请简要描述地震波的产生和传播过程。

解析:这道题要求考生简要描述地震波的产生和传播过程。

地震波的产生可以通过地震震源的活动来解释,地震震源活动包括地壳运动、构造活动、岩浆活动等。

当发生地震时,地下的岩石会受到破裂,释放出巨大量的能量,形成地震波。

地震波主要有两种传播方式:纵波和横波。

纵波是一种沿波动方向传播的压缩性波动,类似于弹簧的纵向振动;横波是一种垂直于波动方向传播的横振动波。

在地震波传播过程中,它们会与介质中的不同物质相互作用,造成波速的变化和散射现象。

地震波在地下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的密度、弹性模量等物理特性有关。

当地震波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反射、绕射等现象,从而形成地震勘探中常用的地震记录。

除了地震波的产生和传播过程,地震勘探还包括地震资料的处理和解释。

地震勘探中,地震记录的采集和处理是整个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通过采集和处理地震记录,可以获取地下介质的结构信息及物性参数,如地速度、密度、形成厚度等,从而揭示地球内部结构和构造特征。

综上所述,地震勘探原理历年考研真题中涉及到地震波的产生和传播过程。

考生在准备考试时,需要对地震波的物理特性有所了解,并且能够结合地震勘探实际进行分析和解释。

通过解析历年考研真题,可以提高对地震勘探原理的理解和掌握水平,为考试做好充分准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勘探地震学试卷分析一、名词解释(10个)二、作图题2道三、简答题3道四、综合题2道五、综合设计题1题一、名词解释(10个)1、三维地震勘探:又称面积勘探,是在地面上同时布置规则或非规则多条测线和多个激发点。

2、四维地震勘探:是在油藏生产过程中,在同一油气田不同的时间重复进行三维地震测量,地震响应随时间的变化可以表征油藏性质的变化(岩石物理性质、流体运移、压力、温度)。

3、二维地震勘探:在地面上布置一条条的测线,沿各条测线进行地震勘探施工,采集地下地层反射回地面的地震波信息,然后经过电子计算机处理得出一张张地震剖面图。

经过地质解释的地震剖面图就可以显示地下的地质构造情况可编制出地下某地质时期沉积前地表的起伏情况。

4、地震勘探:利用人工方法激发的地震波,研究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的规律,以查明地下的地质构造,为寻找油气或其它勘探目的服务的一种物探方法。

5、绕射波:当地震波传到断层的断点,地层尖灭点或地层不整合突变点时,这些点将形成新的震源,再次发射球面波向四周传播。

6、观测系统:激发点和接收点之间的位置关系和排列和排列间的位置关系统。

7、组合检波:将多个检波器串联或并联在一起接收地震波,称为。

8、地震绕射波:地震波在地下岩层中传播,当遇到岩性突变点,如断层的断棱,地层尖灭点,不整合面上起伏点等,这些点会成为新震源,而产生一种新的球面波。

9、NMO校正:当界面水平时,将有炮检距的反射波旅行时,校正到零炮检距反射波旅行时的过程,称为正常时差或动校正。

10、DMO:“倾角时差校正”,它是一种叠前部分偏移技术加上叠后部分偏移技术,可近似于理想的叠前偏移,有利于小异常的清晰成像,有利于小断层的检测。

11、惠更斯原理:介质中波阵面(波前)上的各点,都可以看作为发射子波的波源,其后某时刻这些子波的包迹便是新的波阵面。

12、费马原理—波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路线,均满足所用时间为最短的条件。

13、动校正:在水平界面情况下,从观测到的波的旅行时中减去正常时差Δt1得到x/2处的t0时间.14、静校正:所谓静校正就是指地表因素的校正,它包括野外(一次)静校正和剩余静校正。

15、水平叠加:利用有效波与规则干扰波之间的剩余时差的差异,来压制规则干扰波。

16、地震采样间隔:地震勘探中检波器接受的模拟信号要转换为数字信号存储,所以需要采样离散化,这个采样间隔。

了解1、采样间隔:即相邻两次读振幅值间的时间或空间间隔。

2、炮间距:是激发点(炮)点到接收点(检)点的距离。

3、炮检距:炮点到检波点之间的距离。

4、偏移距:炮点距最近检波器的距离。

5、道间距:两个检波器之间距离。

6、有效波—可用来解决地质问题的波。

7、干扰波—不利于分辨有效波的波。

8、特殊波—由特殊地质体产生的波,如断面波,绕射波,回转波。

9、转换波—与入射波类型不同的反射波或透射波。

10、地震横波:地震波中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的波。

11、断面波:由断层面产生的反射波。

二、作图题2道1、把下列六线三炮观测系统补充完整。

2、补充断层在时间剖面上理论图形水平地层中断层模型和反射波同相轴形态(a)直立断层(b)正断层(c)逆断层——断层反射……绕射波—.—断面反射三、简答题3道一、简述三维地震勘探数据体特点1、数据体的大小与三维空间的大小有关,对于规则面积观测系统而言,与线距、道距(即空间采样间隔)和时间采样间隔有关,与记录长度有关,是地下面元成果数据体。

2、三维数据体信息量大而丰富,是(x,y,t)三个正交方向决定的函数,来自于地下均匀、密集分布的面元。

3、由于三维偏移的应用,数据体中每个数据点是三维空间的归位昼加结果,地下反射点数据得到较正确归位。

剖面交点处反射时间在不同方向严格闭合。

4、三维数据体显示多种多样,灵活方便,常用于解释与观测方向平行的垂向剖面、垂直与观测方向的横向剖面、沿相等时间切出的等时切片和连接多个钻孔的折曲剖面。

5、从三维数据体中还可提取、处理加工出速度、振幅、频率、相位、波阻抗、AVO等信息资料,并显示出相应的彩色图件,有助于岩性解释和煤层厚度分析。

二、简述三维地震勘探野外观测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1、在一个炮点道集内均匀分布的地震勘探道,炮检距从小到大应当是均匀分布的,这样能够保证同时接收浅、中、深各个目的层位的信息,使观测系统既能取得各自的目的层的有用反射波信息,又能够用来进行速度分析;2、在一个CDP道集内各炮检距连线应尽量较均匀地分布在共中心点360°的方位上。

这样能使一个面元(共反射点)上的地震道是从四面八方入射到这个面元上的使共面元(共中心点叠加)具有真实显示三维反射波的特点;3、勘探区内地下数据点覆盖次数应尽可能相同或接近,在全区范围内是均匀的4、三维观测系统的设计受到地面条件的制约,因此在设计前还要对三维施工的工区进行详细的调查;5、三维地震勘探观测系统还要考虑地层倾角、最大炮检距、道距、规则干扰波类型、目的层位深度等各种因素影响。

三、简述三维地震勘探中最大炮检距选择影响因素1、反射参数2、最大炮检距的限制3、动校正拉伸4、速度分析精度5、偏移效果6、多次波压制四、简述三维地震勘探中小断层垂向分辨率的影响因素1、小断层垂向分辨率指能分辨断层的最小落差。

2、它与反射波主频、采样间隔、平均速度、噪声有关。

3、采样间隔符合采样定理,采样间隔越小,分辨率越高;平均速度越低,分辨率越高;4、信噪比小于1时,提高信噪比可以提高分辨率,信噪比大于2,影响不大。

五、什么是地震勘探?地震勘探生产工作分为哪几个环节?(了解)地震勘探是用人工方法激发地震波,研究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的情况,以查明地下地址构造为寻找油气田或其它勘探目的服务的一种物探方法。

地震勘探生产工作基本上分为三个环节:野外工作、室内资料处理、地震资料的解释等。

四、综合题2道(后两题总结的不到位,大家可以自己总结一下)一、简述三维地震时间剖面上断层构造的特征1)反射同相轴数目突增突减或消失波组间隔突变。

上升盘地层变薄,下降盘地层加厚(大断层)。

一般是基底大断裂的表现,常常为正断层,下降盘一侧沉积增厚,反射层明显增多,上升盘变薄甚至缺失。

这类断层断距大,规模大,延伸长,破碎带宽,常为区域构造或一级构造单元的分界线。

这类断层一般是区域大断层,对沉积起控制作用,走向应平行于区域构造走向。

(2)反射波组错断;波组、波系错断。

中等断层北海模型断层两侧波组对应关系基本稳定,特征清楚,一般为中等断层。

这类断层断距不大,延伸较短,破碎带较窄。

(3)反射同相轴产状突变,反射零乱或出现“空白带”。

(4)反射同相轴强弱相位转换或扭曲小断层可能反映小断层,也可能反映岩性横向变化。

(5)出现断面波和绕射波二、三维地震勘探时间剖面和等时切片上褶曲构造特征1、时间剖面上褶曲构造特征1、背斜背斜在水平叠加剖面上的几何形态特征。

①平缓背斜,深度剖面与水平叠加时间剖面上相似,范围稍宽,背斜顶部位置一致。

②曲率大的背斜,水平叠加时间剖面比实际范围宽得多。

③对宽度与曲率相同但深度不同的平行背斜,水平叠加剖面上,随深度加大,隆起范围加大④背斜模型(上宽、下窄,隆起幅度上小,下大)2、振幅特征①背斜顶界面反射存在波的发散现象。

分配到单位面积上波的能量会减弱②界面埋藏越深,凸度越大,射线发散越严重,地震波的振幅也越小。

3.背斜在偏移剖面上的特征①偏移后的时间剖面几何形态与实际形态吻合,两翼挠曲部位的回转现象得到消除,各波归位②测线方向不垂直构造走向时,二维偏移无法实现真正归位2、向斜1.几何形态(相当于凹界面的反射)1º、对于平缓的向斜,水平叠加剖面上,比实际向斜稍窄;曲率一样,深度不同,随深度加大、时间剖面宽度越窄,向斜中心不变。

当曲率中心在地面以上,均存在上述的简单关系。

(图2-6_1)。

2º、凹界面的曲率中心在地面,时间剖面聚成一点。

曲率界面上各点时间都相同(图2-6_2)。

3º、曲率中心在地下,射线将会交叉,同相轴形成迥转波2.振幅特征①凹界面对射线的聚焦作用,使反射波振幅加强,出现非岩性的“亮点”异常。

②向斜两边凸界面的发散效应,使反射波振幅减弱,深层由廻转波形成的假背斜能量会更加突出。

3、向斜在不同方向上的剖面特征①当剖面线与构造走向垂直时,只有一个射线平面,其时间剖面有如上特征;②当剖面线与构造走向不垂直,与向斜走向平行时,通过剖面可能有两个以上的射线平面,则在时间剖面上将出现侧面反射,形成波的重叠或干涉。

③当剖面处于向斜的宽缓部位时,侧反射会减弱。

2、褶曲在等时切片上的标志特征在不同时刻的水平切片上同一层位界面反射波同相轴沿着地层倾斜方向移动,对于某一地层的背斜、向斜构造在不同时刻的等时切片上,背斜构造随着时间的增加向外移动,圈闭面积不断扩大;对于向斜构造,在不同时刻水平切片上随着时间的增加,同相轴向内移动,圈闭面积不断减小。

五、综合设计题1题3D观测系统设计若工区地势较为平坦,有两煤层2#、5#,最大埋深分别为400、600m,地层最大倾角5度。

现用480道Sercel公司408UL地震仪施工,请设计一规则线束状三维地震观测系统,并计算出观测系统设计参数。

要求:1、CDP网格5m*10m2、叠加次数4(横)*6(纵)3、8线8炮观测系统或者8线10炮备注:以上均为勘探地震学考试试卷分析部分内容,大家还需要多看课本。

预祝大家考取优异成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