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油藏描述与地质建模技术
精细油藏描述规范讲解

3 工作流程以油田钻井资料、地震资料为基础,通过井点地层精细对照、井断点的落实及地震精细解释,建立三维构造精细模型;通过储层精细划分、井点夹层描述、储层参数测井精细解释及取心井资料研究,建立三维储层精细模型 (包括沉积相模型);开展模型合理粗化方法研究,把精细地质模型不失真的输入到数值摹拟软件,并通过快速历史拟合,对模型进行验证,反馈信息,进一步修改完善地质模型。
最终实现油藏的高精度拟合,并把数值摹拟成果输出,进行各种剩余油指标的定量计算、统计分析,寻找剩余油潜力,结合油田开辟状况分析及开辟效果评价,制定合理、高效的油田开辟调整及挖潜方案。
同时实现油藏地质模型和数值摹拟模型的资源共享,初步建立“数字油藏”。
油藏描述工作流程见图1:图1 精细油藏描述工作流程4 精细油藏描述的基础资料4.1 基础地质资料4.1.1 地震资料:二维、三维地震资料。
4.1.2 钻井资料:工区内所有的探井、开辟井、取心井,包括井别、井位坐标、补心高、补心海拔、完钻井深、完钻层位、靶点坐标等信息。
4.1.3 测井资料:用于地层对照划分的常规测井曲线及相应的测井曲线数字带,特殊测井(核磁测井、成像测井等)曲线及数字带。
4.1.4 井斜资料:包括斜井、侧钻井、水平井的数字化井轨迹数据。
4.2 开辟动态资料4.2.1 开辟数据:油田、开辟单元及单井的开辟数据,包括油水井月数据、油田开辟月综合数据;井史资料(射孔、封堵、措施等数据)。
4.2.2 动态监测资料:包括动静液面、压力、试井、产液、吸水剖面,C/O 测井、剩余油饱和度测井等监测资料。
4.3 开辟实验资料4.3.1 取心井资料:常规岩心分析、岩石薄片、扫描电镜、X 衍射黏土矿物分析、X 衍射全岩矿物分析、润湿性、敏感性、毛管压力、相对渗透率曲线等资料。
4.3.2 高压物性资料:包括油、气、水的高压物性数据(溶解油气比、地下原油密度、粘度、原油体积系数、压缩系数、天然气组份、体积系数等)。
现代油藏精细描述技术和方法探讨

现代油藏精细描述技术和方法探讨现代油藏精细描述技术和方法是石油勘探和开发中必不可少的技术,能够更准确、更精细地描述油藏地质特征和分布规律,为油田的开发和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现代油藏精细描述技术包括地震、测井、岩心、地质建模等多种方法。
首先,地震是现代油藏精细描述中重要的技术之一。
通过地震勘探技术可以获取地下构造和岩石特性信息,对油气藏分布范围及其性质进行分析,为油气勘探提供重要依据。
地震勘探技术包括地震反演、地震旋回分析等。
其中,地震反演技术可以更好地识别油气层界面及其岩性,而地震旋回分析则可以更好地刻画油气层地震响应和油气藏的空间分布特征。
其次,测井技术也是现代油藏精细描述的一种常用工具。
测井技术通过对钻井后测量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获取地质、物理、化学等多个方面的信息。
各种测井仪器可以得到不同的数据,如电测井、声波测井、核磁共振测井等。
通过测井数据,可以定量地评估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岩性等参数,为油气开发提供数据支持。
再者,岩心分析是现代油藏精细描述的另一种重要技术。
通过钻井获取的岩心样品的鉴定和测试可以获得岩石力学、物理、化学和孔隙结构等方面的信息。
通过岩心分析,可以确定储层岩石类型、储层物性参数、孔隙度等参数,为油气勘探和开发工作提供重要数据支持。
最后,地质建模也是现代油藏精细描述的一种重要方法。
地质建模利用多种信息数据源,如地震、测井、岩心等,将不同来源的地质数据整合成完整的三维地质模型,进一步分析储层的地质特征和分布规律。
通过地质建模可以定量地描述储层的参数,如孔隙度、渗透率、油气饱和度等,为合理地设计油气开发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综上所述,现代油藏精细描述技术和方法的发展和应用,为石油工业提供了更加科学、可靠的技术手段和理论支撑,有助于提高油气勘探开发的效率和精度,对推进我国能源结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油藏地质建模技术

浅谈油藏地质建模技术【摘要】油藏地质建模技术是油田地质研究的重要方面,为油田有效开采提供重要依据。
本文通过对油藏地质建模技术的概述,介绍了油藏评价和描述两方面的建模技术。
在此基础上,为提高地质建模的实用性,提出了重要的方法和策略并分别进行了具体说明。
最后提出了油藏地质建模的未来研究重点和发展趋势。
【摘要】油田油藏地质建模随机建模建模策略1 油藏地质建模技术概述近几年来,储层地质建模技术作为一种高新技术迅速发展,成为油藏描述的一个重要成分。
地质建模能够完成油气储层的精细描述和建模过程以及定量表征和刻画储集层各种尺度的非均质性,从而为研究油气勘探和开发中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进行了预测,以便为适当投资提供参考依据。
以下从油藏描述和评价角度进行建模技术的概述。
1.1 油藏评价建模技术油田开发是一个不断认识和实践的过程。
由于不同时期开发程度不同,达到的目的也不尽相同,呈现阶段性开发过程。
一般把油田开发分为油藏评价阶段、设计实施阶段和管理调整阶段三个阶段。
其中油藏评价阶段开始于油田油气流被发现,止于油田开发可行性研究。
储层地质油藏评价阶段的研究目的是进行开发可行性研究。
具体资料包括圈定储层面积、落实储量和评价油藏特征,从而建立储层的概念模型。
在资料充足,技术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可建立三维储层非均质性模型,通过切片来获得分别反映储层层间差异、非均质性和储层平面连续性的剖面层间、剖面层内、平面三类储层概念模型。
1.2 油藏描述建模技术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油藏描述技术逐步发展成为一项综合评价油气藏的技术。
作为一种基本工作,它贯穿于油田开发各个阶段。
其必要性表现在:(1)随着对已开发和在开发大油田认识和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待开发油田的特征愈发复杂;(2)目前全世界许多大油田都已进入高含水中后期开采阶段,开发难度较大,采用地质建模技术能够逐渐认识油藏分布规律,提高开采率。
实施油藏描述建模技术,要求石油地质工作者掌握油藏的各种参数及其分布,揭露地下储层特征,为油藏评价、油藏数值模拟与方案优化提供了必要可靠的地质科学依据,提高勘探效益。
石油工业中的油藏模拟建模方法

石油工业中的油藏模拟建模方法石油工业是全球经济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领域。
为了有效开发和管理油田资源,油藏模拟建模成为一种常用的技术手段。
本文将介绍石油工业中的油藏模拟建模方法,包括油藏描述、建模参数选择、模拟软件和模型验证等方面的内容。
一、油藏描述在油藏模拟建模过程中,准确描述油藏的物质特性和地质结构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需要获取油藏地质数据,包括地质构造、岩性特征、岩石物性参数等。
其次,要了解油藏的流体特性,包括油、水和气的饱和度、粘度及流动性质等。
此外,还需要收集油藏的开发数据,包括生产概况、注水情况、压力变化等。
通过综合分析这些数据,可以建立一个准确的油藏描述模型作为后续模拟的基础。
二、建模参数选择在油藏模拟建模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模型参数对模拟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模型参数包括渗透率、孔隙度、吸水曲线等。
首先,需从地质数据中获取相关参数,如渗透率可以通过测井数据、岩心数据等来确定。
此外,在开始模拟之前,还需要进行参数敏感性分析,确定各参数对模拟结果的影响程度,选取最为关键的参数进行调整,以提高模拟结果的准确性。
三、模拟软件在油藏模拟建模中,使用适当的模拟软件是必不可少的。
目前常用的油藏模拟软件有Eclipse、CMG等。
这些软件可以根据流体流动方程、质量守恒方程等进行数值计算,模拟油藏中的流动现象。
模拟软件提供了丰富的功能和工具,可以进行各种模拟方案的设计和比较,有效地辅助决策者制定相应的开发方案。
四、模型验证在完成油藏模拟建模后,需要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以保证其准确性。
模型验证可通过多种方法进行,如与实际生产数据的对比、历史数据的回溯分析等。
如果模拟结果与实际生产数据吻合较好,则说明模型的建立是可靠的。
如果不吻合,则需调整模型参数或者改进模型结构,再次进行模拟。
在实际应用中,油藏模拟建模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工业的油田开发和管理中。
通过建立合理的油藏模型,可以预测油藏的开发潜力和产能,有效指导油田的开发和管理决策。
基于PETREL的油藏三维可视化地质建模技术

图 1 PETREL 主要功能模块及工作流程图
二 、PETREL 的工作流程
PETREL 在油藏三维可视化地质建模过程中的 工作主要分为五个步骤 ,以下以辽河小洼油田洼 38 块东三段油藏剩余油分布研究及开发调整为例 ,逐 步介绍其工作流程 。 11油藏概况
(2)油气田开发成本习性角度的效益产量 ,根 据油气田开发的 M R =M C 确定油气田的效益产量 , 即利润最大或亏损最小的产量 , 其中 M R = Pβ( 1 α) =AR。当 Pβ( 1 - α) =M C > AC 时 , 效益 Ⅰ类产 量 ,油气田开发盈利 , 存在超额利润 ; 当 Pβ( 1 - α)
第 30卷 第 5期 Vol. 30 No. 5
开采工艺
钻 采 工 艺
DR ILL ING & PRODUCTION TECHNOLOGY
· 6 5 ·
基于 PETREL的油藏三维可视化地质建模技术
吴永彬 , 张义堂 , 刘双双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热采所 )
吴永彬等. 基于 PETREL的油藏三维可视化地质建模技术. 钻采工艺 , 2007, 30 (5) : 65 - 66, 81 摘 要 : 油藏精细描述在油气勘探开发中具有重要作用 ,油藏地质建模是油藏精细描述的核心 。文中介绍了
钻 采 工 艺
DR ILL ING & PRODUCTION TECHNOLOGY
· 8 1 ·
有固定成本存在 ,所以 AVC 会带来回收固定成本的 利润 ,如图 5中阴影 AB GH 部分 。如果此时停止采 取增产措施而关停井 ,那么将损失全部固定成本 。 因此 ,两者取其轻 ,还是要采取增产措施继续生产 。 这种效益产量属于效益 Ⅲ类产量 。如图 8所示 。
地质建模的作用是什么

地质建模的作用是什么?四月5, 2010 作者hipetro发表评论严格的讲,地质建模已经不能算是很新的技术,在国外,地质建模已经发展了几十年,中国自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引入EsrthVision以来,也已经发展了二十年。
但回顾一下地质建模在油田开发中的作用,我们不难发现,目前的三维地质建模主要有两个作用:一个是为数值模拟提供基础模型,第二是用于油藏的整体评价,例如油藏勘探开发的风险评价。
但三维地质建模一直没能深入到油田的生产中。
就像许多搞生产的人评价的:好看,但不中用。
在另一方面,油田开发地质研究工作中,目前还没有十分有效、先进的技术。
油藏地质研究还主要依靠手工编制的厚度图、油藏剖面图、连通图等。
十分需要新的技术的补充与提高。
在整个开发阶段地质研究工作中,唯一可以称为新技术的就是三维地质建模。
因此三维地质建模完全可以在开发阶段地质研究中起到更为突出的作用。
实际上,三维地质建模应该,也完全可以成为油藏开发阶段油藏精细描述和生产措施部署的核心技术。
自上世纪五十年代马特龙把地质统计学引用地质研究以来,地质统计学就成了地质建模的核心。
但是几十年的实际应用也表明,单纯依靠地质统计学是不能把三维地质建模更深入的引入到油田的开发生产中的。
如何更多的发挥三维地质建模技术的作用,真正使其成为油藏开发阶段油藏精细描述和生产措施部署的核心技术是每一个从事三维地质建模工作的人必须经常琢磨的问题。
三维地质模型中的不确定性:由于地质体的复杂性,三维地质模型中的不确定性是固有的,不可回避的。
面对不确定性,擅长地质统计学的专家更喜欢从统计的角度对不确定性进行分析和评价。
这在油藏整体评价阶段是正确的,但当我们把三维地质模型直接应用于生产的时候,又是远远不够的。
例如从统计学的角度,可以利用随机模拟技术得到多个实现,通过多个实现的分析,对不确定性进行分析和评价。
但对于生产来说,我们有可能根据多个实现钻探多套开发井网吗?生产需要的是一个确定的模型。
石西2井区西山窑组油藏构造精细解释与三维地质建模

石西2井区西山窑组油藏构造精细解释与三维地质建模Ξ沈云发1,王仕莉1,李雪燕2,刘念周2,谢 丹2,苏 航2(1.桂林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系,广西桂林 541004;2.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克拉玛依 834000) 摘 要:石西油田石西2井区侏罗系西山窑组油藏开发效果较差,采出程度低,剩余储量较大,为了更好地开发油藏,了解剩余油分布情况,开展了石西2井区的油藏精细描述研究。
整个研究过程是在开发协同工作环境下完成的,应用地震资料,结合钻测井资料,进行构造精细解释之后,通过软件直接调用地震解释结果进行三维地质建模,实现了对油气储集层的多学科一体化研究。
该成果为开发方案的部署和调整、油藏数值模拟以及预测剩余油的分布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开发协同环境;油藏精细描述;构造精细解释;三维地质建模 中图分类号:TE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81(2010)20—0126—041 概况石西油田位于准噶尔盆地腹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之中,在盆地区域构造划分上,石西油田石西2井区区域构造位置处于准噶尔盆地腹部陆梁隆起南缘的石南断凸上,是油气长期运移的指向地带,具有二面临凹的有利地质条件。
由于油藏开发效果较差,剩余储量较大,目前剩余油主要还分布在主力生产区域的主力油层。
由于单井已严重水淹,剩余油布在井间。
为了更好的开发油藏,了解剩余油分布情况,石西2井区的油藏精细描述研究。
2 构造精细解释石西2井区被两块三维地震资料覆盖,分别是石西1井三维和石南44井三维,本次构造解释工作以2006年采集的石南44井三维地震资料为主,面元为25m×50m,资料品质相对较好,在石南44井三维未能覆盖的地方应用石西1井三维资料辅助解释。
2.1 层位标定层位标定是联系地震和测井数据的桥梁,是精细构造解释的基础和前提。
合成地震记录的制作是实现精细层位标定的有效途径。
合成地震记录的制作精度直接影响到地震地质层位的准确标定结果。
油藏地质建模技术综述

单元 、 沉 积体 系 ) 、 层 次结 构 分析 等理 论 为研 究 手段 。 此外 , 基 于 地震 资料 的建模 方法 近 年来 受 到 了更 多的 重视 。 该方 法 以高 分辨 率 三维 地震 为基 础 , 利 用 其 覆盖 范 围广 的优 势 , 直接 追 踪 井 问 砂 体 和 求取 储层 参 数 。 但 目前 地 震勘 探 的分 辨率 还 满足 不 了油 田开 发研 究 单砂 体 的要 求 , 因此 该方 法距 实 际应 用 尚有 一定 的距 离 。 随 机建 模方 法兴 起 于上 世 纪 9 0 年 代 ,近 年来 逐 渐 成为 发 展很 快的一项热 门技术 。其主要思路是 : 选择储层砂体在地面出露的露 头, 进行详细测量和描述 , 取样 密度达到几十厘米的网络( 1 英 尺× 1 英 尺) , 把 这 类 砂体 的储 层 物 性 ( 如渗 透率 ) 的空间分布 , 原 原 本 本 的 揭示 出来 , 以此 作 为原 型 模 型 。从 中利 用地 质 统计 技 术 寻找 其 物性 空 间分 布 的统计 规 律 , 以此 统 计规 律 就 可 以去 预测 井 下 各类 储 层 的 物 性分 布 。具 体方 法 包括 模 拟 退火 法 、 顺 序指 标模 拟法 、分 形 随 机 函数 法 、 马 尔 科夫 随机 域 法 、 L U分 解 法 、 转 带法 等 。 随机 建 模 方 法 的优 点 在 于能 够综 合利 用 各 方 面地 质信 息 ,增 强 模 型 的灵 活性 。 缺点在于结果受人 的主观 因素影 响较强, 且对计算机的计算能力提 出了较 高 的要 求 。 约束建模的方法 目前主要有分断块构造 建模 的断控定量建模 法, 相带约束下的相控定量建模 , 测井约束下的地震建模 , 已知模型 类 比约束 建模 等 。 4 油 藏地 质建 模 的基 本 流程 不论 采 用 确 定性 建 模 还是 随机 性 建 模 方 法抑 或二 者 相 结 合 的 约束建模 , 建立油藏地质模型一般必须经过几个步骤 : ( 1 ) 建立井模 型 。( 2 ) 建立 层模 型 。( 3 ) 建 立 参数 模 型 。( 4 ) 地 质模 型 网块 的粗 化 。 ( 5 ) 建 立油 藏 数模 网格 , 图1 展 示 了油 藏 地质 建 模 的一 般化 流程 , 具 体 的建 模 方法 在 面 对 不 同 的研 究 对 象 和研 究 目标 将存 在一 定 的 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