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全册古文中考复习题及答案【部编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全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练习题(带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全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练习题(带答案)班级:姓名:说明:本资料已经排好版面,可以下载后直接打印使用,也可以重新编辑使用。
易错字词积累:6.《小石潭记》中“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的句子跟《与朱元思书》一文中的“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水的清澈见底,透明可爱,鱼儿自由游弋,似与人们相乐的情趣。
《核舟记》魏学洢1.《核舟记》中点明核舟主题的句子是:盖大苏泛赤壁云。
2.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语句是: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期中之后古诗文理解性默写练习题(二)《北冥有鱼》<庄子>二则1.庄子在《北冥有鱼》文中,借助"大鹏直上"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其中“”一句后来演变成了一个成语"扶摇直上"2. 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
3.描写鹏之巨大的句子是:,;,。
《礼记》二则1.由品菜肴类比学习知识的句子是:,,;,,。
2.指出学与教之后才能明白不足的句子是:,。
3.知道了不足和困后,才能够反省和自强,从而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的句子是:,;,。
4.整篇文章的结论是:。
5.大道的内涵是:,,。
6.表示每个人都能推己及人,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使全社会亲如一家的句子是:,。
5.形象地写出了宫使狐假虎威、横行霸道、巧取豪夺的丑陋行径的句子:4.描写词人在月光下孤寂地徘徊的句子是:,。
5.表达了作者被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的诗句是:,。
《卜算子·咏梅》陆游2.《卜算子•咏梅》词人借写梅花凋落的情景来表达自己至死不变的爱国之心的词句是:,。
3.写梅花长在偏僻之地(生长环境恶劣),寂寞地开放的诗句是:,。
4.写出梅花处境的悲凉和不断遭受风雨蹂躏的愁苦的句子是:,。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常考知识点汇总练习附答案

部编⼋年级语⽂下册古诗⽂常考知识点汇总练习附答案⼋年级(下)·古诗⽂桃花源记1.常识概要(1)本⽂作者是(朝代)诗⼈,⼜名,字元亮。
本⽂选⾃《》。
(2)记,古代⼀种散⽂体裁,在写法上⼤多以为主⽽兼有议论、抒情成分。
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阐述某些观点,如陶渊明的。
2.重点实词(1)落英..缤纷( )(2)渔⼈甚异.之( )(3)屋舍俨然..,有良⽥、美池、桑⽵之属.( )( )(4)阡陌交通....,鸡⽝相闻( )(5)悉.如外⼈( )(6)具.答之( )(7)率妻⼦..( )..⾢⼈来此绝境( )(8)⽆论..魏晋( )(9)余⼈各复延.⾄其家( )(10)便扶向..路( )( )(11)处处志.之( )(12)诣.太守( )(13)欣然规.往( )(14)未果.,寻.病终( )( )(15)后遂⽆问津..者( )(16)便要.还家( )3.⼀词多义(1)舍(2)志(3)寻(4)为(5)之(6)其(7)遂1.⼟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美池、桑⽵之属。
译⽂:2.阡陌交通,鸡⽝相闻。
译⽂:3.此⼈⼀⼀为具⾔所闻,皆叹惋。
译⽂:4.此中⼈语云:“不⾜为外⼈道也。
”译⽂:5.乃不知有汉,⽆论魏晋。
译⽂:1.(2019湘潭)夹岸数百步,中⽆杂树, , 。
2.阡陌交通, 。
3.⼟地平旷, , 。
4.问今是何世, , 。
5.黄发垂髫, 。
1.“黄发垂髫”分别指代什么⼈? “黄发垂髫,并怡然⾃乐”展现出⼀幅怎样的⽣活景象?2.本⽂演绎出的⼀个成语是什么?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3.⾃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问世以来,中华⼤地出现了“处处⾃诩桃花源”的现象,请结合本⽂分析原因。
(时间:20分钟满分:38分)⼀、阅读《桃花源记》,完成后⾯的问题。
(10分)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组是(3分)( )A.欲穷.其林所识穷.乏者得我与B.悉.如外⼈悉.以咨之C.停数⽇,辞.去蒙辞.以军中多务D.未果,寻.病终遂⾄承天寺寻.张怀民2.把“⾃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来此绝境,不复出焉”翻译成现代汉语。
八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文言文复习习题及答案-打印版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与朱元思书》习题一.[基础知识训练](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①.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 )②.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 )③.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 ) 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 )(二)、解释加点的词语从流飘荡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负势竞上蝉则千转不穷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互相轩邈猛浪若奔任意东西(三)1.写登舟纵目总体感受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概括赞叹富春江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写富春江水清澈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江流气势磅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听觉感受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翻译句子。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5.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6.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7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8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五)指出下列各组中的加点词的不同用法。
蝉则千转不穷。
( )①. 欲穷其林。
( )猿则百叫无绝( )②.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 )③.果如鹤唳云端。
( )(六).这篇文章从文体上看,应是一篇介绍了优美的景色。
描绘异水时,抓住了的特点,在描绘奇山时,紧扣的特征。
二、阅读理解。
阅读语段,答文后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部编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第3单元文言文复习测试(含答案)

部编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第3单元文言文复习测试(含答案)八年级第三单元文言文语文复习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一、桃花源记(一)解释括号前的字或词:1、仿佛()若有光2、才()通人3、豁然开朗()4、屋舍俨然()5、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6、便要()还家7、皆叹惋()8、交通()9、妻子()10、绝境()11、无论()12、使扶向()路13、遂()迷14、规()15问津()(二)解释加点字的意思1、寻寻向所志()寻病终()2、志处处志之()寻向所志()(三)翻译句子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②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③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④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⑤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⑥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四)加横线字与“皆叹惋”中的“皆”字异义的一项是()A.男女衣着,悉如外人B.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C.具答之(五)写出本文中出现的四个成语。
A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 (六)理解1、写出描写桃花源中人们和平劳动和幸福生活的语句:2、第②段中“乃大惊”显示出桃花源人与外世隔绝久远,还有哪句也显示了这一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自己的话说说桃源人“不复出”的原因?4.根据上下文,说说“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中,桃源人为什么“叹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 5、“不足为外人道”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结合全文看,陶渊明在《世外桃源》中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如何理解渔人做了标志却“不复得路”这个情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石潭记一、请解释下列古今异义(16分)1、小生:古义:今义:指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练习汇总(含答案)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练习汇总第一课《桃源源记》第一篇:【甲】《桃源源记》【乙】明日,宿旦子冈①。
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
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
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注释】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
②甫:刚。
③洵(xún):确实。
④浣:洗衣。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①并怡然自乐()②悉如外人()③其丈夫方担粪灌园()④自恨不如远甚也()2. 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3分)A.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
B.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
C.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
D.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A.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以刀劈狼首B.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其一犬坐于前C.余顾而慕之结友而别D.盖江北之俗而两狼之并驱如故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②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10.【甲】文中的第二段和【乙】文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请你结合文章内容来谈谈。
(4分)第二篇:【甲】林尽水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
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②似重有忧者。
”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
”夫子曰:“小子④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部编版八年级下全册古文注释、翻译、简答习题

部编版八年级下全册古文注释、翻译、简答习题第9课《桃花源记》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缘:由于。
2、鲜美:鲜艳美丽。
3、落英:飘落的花瓣。
4、缤纷:五彩缤纷。
5、异:奇特。
6、欲穷其林: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穷:到达尽头。
7、林尽水源:林子的尽头有水源。
8、仿佛:好像。
9、才通人:通晓人情世故的人。
10、豁然开朗:突然心情舒畅。
11、俨然:庄严肃穆的样子。
12、属:属于。
13、阡陌交通:街道纵横交错。
14、相闻:相互听闻。
15、悉:全部。
16、黄发垂髫:年老头发花白,年幼头发垂在肩膀上。
垂髫:头发垂在肩膀上。
17、乃:就是。
18、具:有。
19、要:必须。
20、咸:全部。
21、妻子:妻子们。
22、绝境:荒凉的地方。
27、叹惋:感到惋惜。
28、延:邀请。
29、语云:说道。
30、不足:不值得。
31、便扶向路:就帮助他走向路途。
扶:帮助。
向:朝着。
32、志:心愿。
23、遂与外人间隔:于是与外界隔绝了。
33、及郡下:到了郡城。
及:到达。
间隔:隔绝。
24、乃:就是。
25、无论:无论是。
26、为具言:作为具体的描述。
二、重点句子翻译: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翻译:沿着溪流走,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2、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翻译:突然遇到了桃花林,两岸相隔数百步,中间没有杂树,芳草鲜美,落花飘飞,渔夫们非常惊异。
3、复前行,欲穷其林。
翻译:继续前行,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4、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翻译:这片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齐庄重,有良田美池,还有桑树和竹子。
街道纵横交错,鸡犬相闻。
34、诣:到达。
35、规:规劝。
36、未果:没有成功。
37、寻:寻找。
38、问津:询问路线。
津:渡口。
5、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翻译:其中有人种植作物,男女穿着,都和外界的人一样。
6、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翻译:他们就要回家,准备杀鸡设宴。
部编版八下全册古诗词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全册古诗词赏析习题及答案班级:姓名:资料内容:【原诗】【翻译】【习题及答案】,题型有:理解性默写、选择题、赏析题。
诗词目录:12.《诗经》两首一、关雎二、蒹葭课外古诗词诵读——三、式微/《诗经》四、子衿/《诗经》五、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六、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24.唐诗二首七、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八、卖炭翁/白居易课外古诗词诵读九、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十、送友人/李白十一、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十二、卜算子•咏梅/陆游一、★《关雎》【原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译文】关关和鸣的雎鸠,栖息在河中的小洲。
贤良美好的女子,是君子好的配偶。
参差不齐的荇菜,忽左忽右把它摘取。
贤良美好的女子,日日夜夜都想追求她。
追求却没法得到,日日夜夜总思念她。
绵绵不断的思念,叫人翻来覆去难入睡。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
贤良美好的女子,弹琴鼓瑟来亲近她。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
贤良美好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起兴的句子是:2、全诗的纲目,统摄全诗的句子或表现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贤惠的姑娘的句子是:3、最能体现全诗的精神,抒发求之不得的忧思的句子是:二、选择题:1、下列对《关雎》的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诗讲述了一个小伙子追求心爱姑娘的经过,表达了纯真、深切的爱情B.“窈窕淑女”指美好的女子。
诗中指主人公心中的爱人。
C.“寤寐思服”表现了男主人公因追求不得而茶饭不思、寝具不安的状态,表现了男主人公对爱人的痴情。
D.全诗运用比兴手法,情真意切,生动感人;但反复咏唱显得啰嗦,语言不够凝练。
2、对《关雎》中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运用比喻手法,说明淑女、君子在河滩幽会,营造一种幽静的氛围.B.“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两句反复使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反映了古代民歌的特色.C.“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以行动来反映君子的深深思恋,十分生动形象.D.“寤寐逑之”中的“寤”和“寐”分别指醒来和睡着,可见君子思恋之苦.3、对下列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关雎》选自《诗经》,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305篇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部编版八年级下全册古文注释、翻译、阅读习题带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全册文言文检测题带答案班级:姓名: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外阅读训练】目录:一、第9课《桃花源记》二、第10课《小石潭记》三、第11课《核舟记》四、第21课《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五、第22课《虽有嘉肴》《大道之行也》六、第23课《马说》第9课《桃花源记》班级:姓名: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缘】沿着,顺着。
2、【鲜美】新鲜美好。
3、【落英】落花。
4、【缤纷】繁多的样子。
5、【异】惊异,诧异。
这里是“对……感到惊异”的意思。
6、【欲穷其林】想要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穷,尽。
7、【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
8、【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
9、【才通人】仅容一人通过。
才,仅仅、只。
10、【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敞亮。
11、【俨然】整齐的样子。
12、【属】类。
13、【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阡陌,田间小路。
14、【相闻】可以互相听到。
15、【悉】全,都。
16、【黄发垂髫】指老人和小孩。
黄发,旧说是长寿的特征,用来指老人。
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
17、【乃】于是,就。
18、【具】详细。
19、【要】同“邀”,邀请。
20、【咸】全、都。
21、【妻子】妻子儿女。
22、【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23、【遂与外人间隔】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
述、于是、就。
间隔,隔绝、不通音讯。
24、【乃】竟然,居然。
25、【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
26、【为具言】向(桃花源中人)详细地说出。
为、对、向。
27、【叹惋】感叹。
28、【延】邀请。
29、【语云】告诉(渔人)说。
30、【不足】不值得,不必。
31、【便扶向路】就顺着旧路(回去)。
扶,沿着、顺着。
向,先前的。
32、【志】做记号。
33、【及郡下】到了郡城。
及,到。
郡,指武陵郡。
34、【诣)】拜访。
35、【规】打算,计划。
36、【未果】没有实现。
37、【寻】随即,不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下全册古文中考复习题及答案【部编版】班级:姓名:说明:根据习题难易度,分A卷和B卷,B卷中选择题知识点贯穿全六册古文。
一、A卷:夯实基础类题型:【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二、B卷:能力提升类题型:【理解性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选择题:知识点贯穿全六册】【课外文言文阅读】目录:一、第9课《桃花源记》二、第10课《小石潭记》三、第11课《核舟记》四、第21课《庄子故事两则》《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五、第22课《礼记两则》《虽有嘉肴》《大道之行也》六、第23课《马说》一、《桃花源记》A卷:夯实基础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缘】沿着,顺着。
2、【鲜美】新鲜美好。
3、【落英】落花。
4、【缤纷】繁多的样子。
5、【异】惊异,诧异。
这里是“对……感到惊异”的意思。
6、【欲穷其林】想要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穷,尽。
7、【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
8、【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
9、【才通人】仅容一人通过。
才,仅仅、只。
10、【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敞亮。
11、【俨然】整齐的样子。
12、【属】类。
13、【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阡陌,田间小路。
14、【相闻】可以互相听到。
15、【悉】全,都。
16、【黄发垂髫】指老人和小孩。
黄发,旧说是长寿的特征,用来指老人。
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
17、【乃】于是,就。
18、【具】详细。
19、【要】同“邀”,邀请。
20、【咸】全、都。
21、【妻子】妻子儿女。
22、【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23、【遂与外人间隔】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
述、于是、就。
间隔,隔绝、不通音讯。
24、【乃】竟然,居然。
25、【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
26、【为具言】向(桃花源中人)详细地说出。
为、对、向。
27、【叹惋】感叹。
28、【延】邀请。
29、【语云】告诉(渔人)说。
30、【不足】不值得,不必。
31、【便扶向路】就顺着旧路(回去)。
扶,沿着、顺着。
向,先前的。
32、【志】做记号。
33、【及郡下】到了郡城。
及,到。
郡,指武陵郡。
34、【诣)】拜访。
35、【规】打算,计划。
36、【未果】没有实现。
37、【寻】随即,不久。
38、【问津】问路。
这里是“访求、探求”的意思。
津,渡口。
二、重点句子翻译: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翻译:沿着小溪划船,往前行,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2、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翻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溪水两岸几百步以内,中间没有别的树木,花和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
渔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异。
3、复前行,欲穷其林。
翻译:又向前划去,想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4、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翻译: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地,美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
5、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翻译:村里面的人,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男女女的衣着装束完全像桃花源外的世人。
6、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翻译:就把渔人请到自己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款待他。
村里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客人,都来打听消息。
7、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翻译: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外界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
8、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翻译: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9、不足为外人道也。
翻译:不值得对外界的人说啊!10、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翻译:出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沿着先前的路回去,(一路上)处处标上记号。
三、课内简答题:1、写两个出自《桃花源记》的成语:世外桃源、豁然开朗、怡然自乐。
2、第一段带有神秘色彩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答: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渔人进入桃花源渲染气氛,也为桃花源的美好作铺垫。
3、桃源人听到渔人叙述外界的变化后,为什么“皆叹惋”?答:外界变化大,社会黑暗,战乱频繁,人民生活痛苦,长时间与世隔绝。
4、当渔人离开时,桃源人为什么嘱托“不足为外人道也”?答:桃源人心存戒心,想保住这个绝境,避免战乱,不想让外人知道,打扰了他们平等、自由、幸福的生活。
5、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样的特点?答:自然环境优美,民风纯朴,热情好客,生活富足,没有阶级压迫,没有剥削,没有战乱之苦。
6、作者陶渊明在本文中寄托了怎样的一种社会理想?这种社会理想在当时的条件下能否得以实现?答:理想的社会: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战乱,自给自足,和平恬静的社会。
作者这一社会理想,在客观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B卷:能力提升四、理解性默写:①、描写桃花林草美花繁的句子: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②、从环境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③、描写桃花源人生活、精神状态的句子: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④、桃花源人“遂与外人间隔”的原因: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⑤、表明桃花源与外界间隔之久的句子是: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⑥、表明桃花有人甘愿过隐居生活,不希望被外界打扰的句子是:不足为外人道也。
⑦、表现社会环境平静的句子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⑧、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纯朴的句子是: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⑨、表现桃花源人安居乐业的句子是: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五、文言知识积累:1、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并解释:①芳草鲜美..:古今异义,新鲜美好。
②妻子..邑人:古今异义,妻子儿女。
③来此绝境..:古今异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④无论..魏晋:古今异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⑤阡陌交通..:古今异义,交错相通。
⑥不足..为外人道也:古今异义,不值得,不必。
⑦各复延.至其家:古今异义,邀请。
⑧便扶.向路:古今异义,沿着、顺着。
⑨渔人甚异.之:意动用法,“对……感到惊异”。
⑩复前.行:名词作状语,向前。
⑪欲穷.其林:词类活用,形容词用作动词,穷尽,走到尽头。
⑫处处志.之: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做标记。
⑬未果.: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实现。
⑭便要.还家:通假字同“邀”,邀请。
⑮仿佛..若有光:古今异义,古义: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今义:似乎,好像。
2、一词多义:乃:①见渔人,乃.大惊:于是,就。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竟然。
为:①武陵人捕鱼为.业:动词,作为。
②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
寻:①寻.向所志;动词,寻找。
②未果,寻.病终:副词,随即,不久。
之:①渔人甚异之:代词,见到的景象。
②具答之:代词,桃花源中人的问题。
③处处志之:助词,补足音节。
④闻之:代词,这件事。
⑥忘路之.远近:结构助词“的”。
⑦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指示代词“这”。
其:①欲穷其林:代词,那。
②其中往来种作:代词,那。
③得其船:代词,他的。
舍:①便舍船:动词,舍弃。
②屋舍俨然:名词,房屋。
遂:①遂迷:终于,竟,竟然。
②遂与外人间隔:于是,就。
得:①便得一山:出现。
②得其船:找到。
3、判断文言句式:①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判断句。
②林尽水源。
省略句,省略介词。
林尽(于)水源③便舍船,从口入。
省略句,(渔人)便舍船。
④问所从来,具答之:省略句,问(其,渔人)所从来,(渔人)具答之。
⑤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省略句,(村人)便要(渔人)还家,六、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B )A.欲穷.其林所识穷.乏者得我与B.悉.如外人悉.以咨之C.停数日,辞.去蒙辞.以军中多务D.未果,寻.病终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解析】A穷尽;贫困。
B都;都。
C告别,告辞;推辞。
D不久;寻找。
2.下面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B )A.便舍船 shè屋舍俨然shěB.为外人道wèi 捕鱼为业wéiC.男女衣着zhuó便要还家yàoD.与外人间隔jiàn 此中人语云yǔ【解析】A便舍船 shě屋舍俨然shèC便要还家yāo D此中人语云yù3.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 B )A.便舍船,从口入.竭其庐之入.(《捕蛇者说》)B.复行.数十步行.深山巨谷中(《送东阳马生序》)C.屋舍.俨然舍.生而取义者也(《鱼我所欲也》)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解析】A进入;收入。
C名词,“房屋”;动词“舍弃”。
D的;到……去。
4.下面句子不是省略句的一项是( A )A.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B.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C.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解析】B(村中人)见渔人,问(渔人)所从来。
C(渔人)及郡下。
D此人一一为(桃花源中人)具言所闻。
5.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武陵人/捕鱼为业 B.问/今是何世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后遂无问/津者【解析】D后/遂无问津者6.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 )A.遂与外人间隔(隔断,隔绝) B.阡陌交通(互相通达)C.乃不知有汉(副词,竟,竟然) D.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解析】B古今异义,交错相通。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古今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D )A.阡陌交通..邑人来此绝境..,鸡犬相闻B.率妻子C.中间..力拉崩倒之声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解析】ABC都是古今异义。
D古今同义。
8.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阡陌交通.交通:交错相通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邀请C.不足.为外人道也足:值得 D.处处志之志:标记【解析】D名词用作动词,做标记。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A.无论..,寻病终(没有实现)..魏晋(不管) B.未果C.寻.病终(不久) D.后遂无问津..者(探访)【解析】A古今异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10. 对下面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D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B.便要还家(通“邀”,邀请)C.便扶向路(沿,顺着)D.寻病终(寻找)【解析】D不久。
11.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 )A.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舍都是同一样式,很相像。
)B.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代,更不必说魏朝晋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