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麦农业气象服务手册
桓台县2009—2010年度冬小麦生产气象条件分析

由于桓 台县 地 下 水浇 灌 条 件 好 ,降水 量 对冬 小麦 m 蛳
瑚
8
表 2 2 0- 2 1 度 桓 台县 冬 小 麦 各 发 育期 积 温 、 降水 、 日照对 照 0 9 0 0年 时 段 当 年
1 0月 4 1 目 ~ 4 1 0月 1 5日~ l 2月 5日 1 2月 6日~ 2月 2 8日
河 南 气象,2 0 , ( ) 2 3 . 0 4 2 :3 - 3
限 (2 4 1~1  ̄ 2 C)[,日平均最高气温 为 2 . ̄, 】 6 C O
低 于冬小麦灌浆上 限温度 (6 8 )[,日平 2  ̄2  ̄ C
均 气 温 基 本 维 持 在 1 ~2 ℃之 间 ,非 常 适 宜 冬 2 8 小 麦灌 浆 。6月 中旬 5日滑 动 平 均 气 温 稳 定 在
气 温条 件 转 好 ,极 其 适 宜冬 小 麦灌 浆 ,利 于提 高千 粒 重 。 关键词:气 象条件 ;冬 小麦 ;发 育期
中 图分 类号 :S 6 1 文献标 识 码 :B 文章 编号 : 1 0 — 5 2 ( 0 1 2 0 6 — 3 0 5 0 8 2 1 )0 — 0 3 0
去 年 ( 8 . ̄ 7 59C)均 少 ,对 冬 小 麦 生 长 不利 ;后 期
( 5月 3日一 6月 1 7曰)积 温 为 1 3 .℃ ,比历 0 77
( 0 .h 5 3 )和 去 年 ( 6 . 4 4 31 h)均 偏 少 ,对 冬 小 麦
返 青 、 生长 不 利 ;后期 ( 5月 3日一 6月 1 7日) 日照 时 数 为 3 1 h, 比 历 年 ( 2 . 、 去 年 2. 4 4 93 h)
料 ,2 0- 2 0 年 冬 小 麦 平 均 收 获 时 间 资 料 , 0 0 09
气象条件对宣城市冬小麦适播期的影响

气象条件对宣城市冬小麦适播期的影响曹鲁孙玲玲(宣城市气象局,安徽宣城242000)摘要为了掌握气候变化规律,做好农业气象服务,指导农户针对不利气象条件采取对应措施,尽量减轻不利气象条件的影响,利用宣城市2013—2022年大田直播小麦生长调查数据、1991—2022年气象观测资料及2013—2022年小麦生产和灾害数据,分析了气象条件对宣城市小麦适播期的影响。
结果表明:宣城市冬小麦最佳适播期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但随着气候变暖,最佳适播期有延后的趋势;不同年份土壤墒情受到降水量影响,对冬小麦播种有不同影响;在农业气象服务上,应结合天气实况和气候趋势预报提出针对性建议。
综上,温度和降水等气象条件对冬小麦播种期有较大影响,做好农业气象服务,可以帮助农户在冬小麦生产过程中减轻受灾程度,降低损失,实现增产。
关键词气象条件;冬小麦;适播期;安徽宣城中图分类号S16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23)15-0163-04DOI:10.3969/j.issn.1007-5739.2023.15.042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宣城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在冬季表现更为显著。
气象条件是小麦生长发育的重要环境因素,在一定的地理位置、相同的种植环境下,气象条件对小麦影响很大。
小麦播种和种子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底墒。
适宜的温度能够促进小麦生长,过高或过低的温度会抑制生长,甚至对小麦植株本身造成损害。
降水会导致土壤湿度过大,使种子缺氧而影响出苗质量;土壤湿度过小则不利于小麦发芽。
依据气象条件择期播种并采用不同的田间管理方式对小麦品质和产量有较大影响。
荣云鹏等[1]研究发现,随着平均气温逐渐上升,冬小麦抗低温能力受到影响,而且冬小麦适宜播种的最佳时段比传统播种时间明显后推。
李德等[2]研究发现,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冬小麦适播期比传统播期推迟更有利于防止小麦冬前旺长、徒长和生育进程提前,从而实现壮苗越冬。
冬小麦气象服务手册

滑县是河南省小麦主产区和商品粮基地之一。
小麦生产是滑县的一大优势,连续七年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标兵县”。
全县人口127万人,是个农业大县,耕地面积219.2万亩,其中,两合土103万亩,占46.98%,沙土38万亩,占17.34%,淤土16.65万亩,占7.59%,盐碱化潮土15.77万亩,占7.19%。
土层深厚,尚称膏腴。
滑县气候属于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四季分明,无霜期长,雨量集中,日照充足。
年平均气温13.9℃,年降水量610.5毫米,年光照时数2087.0小时。
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等。
一、小麦生长发育与气象条件(一)播种-出苗期1.适宜气象条件(1)适宜播种的温度指标为日平均气温15-20℃。
滑县日平均气温≥15℃终日在9月下旬到10月上旬之间。
(2)种子发芽的最低温度为1-2℃,最适为15-20℃,最高为35-40℃。
一般种子萌动至出苗需110-120℃积温,播种后7天左右出苗较为适宜。
(3)小麦根系生长的最适温度为16-20℃,生长速度最快;最低温度为2℃。
(4)播种时要求土壤相对湿度为65-80%。
在适宜的土壤水分下,小麦不仅出苗快、出苗齐,而且能促进冬前分蘖。
(5)种子萌发需要足够的氧气。
耕作过的麦田,通常土壤中的氧气能够满足种子萌发出苗的需要。
2.不利气象条件(1)低于3℃播种,一般年前不能出苗。
日平均气温低于10℃播种,冬前积温<350℃,一般无冬前分蘖;日平均气温高于20℃播种常使低位蘖缺失,并引起穗发育,不利于安全越冬。
温度超过30℃根系生长受到抑制。
(2)土壤相对湿度>85%,地表板结或土壤湿度过大时,往往因缺乏氧气而影响种子萌发,甚至霉烂;即使勉强萌发,长势也很弱;土壤相对湿度<60%,土壤水分不足, 不利于小麦出苗, 即使勉强出苗根易早衰。
3. 田间管理(1)播前准备①精细整地。
为保证种子萌发时有充足的氧气,麦播前整地要达到深、净、细、实、平的标准。
秋作物收获后要及时深耕、耙地保墒。
中央气象台作物专报-冬小麦

全国农业气象情报2013 年作物专报 第 2 期 VOL.31 NO. 2中央气象台 制作:韩丽娟 签发:郭安红 郑昌玲 2013年3月20日冬小麦入冬以来农业气象条件分析摘要:入冬以来气象条件对冬小麦生长发育总体有利。
北方冬麦区平均气温和降水量接近常年,除陕西关中、山西西南部、河南西北部等地土壤墒情偏差外,大部土壤墒情适宜,冬小麦安全越冬;目前已返青起身,以一二类苗为主。
江淮江汉麦区2月中旬之前多低温寡照天气,不利于冬小麦健壮生长;四川南部、云南北部已连续4年同期出现干旱,对冬小麦产量形成造成一定影响。
预计3月下旬至4月,西北地区东南部、华北、黄淮大部气温偏高、降水偏少,陕西、山西、河南等地部分地区土壤缺墒将持续,不利于冬小麦生长发育;江汉4月前期可能出现低温连阴雨和倒春寒天气,对冬小麦抽穗扬花不利;四川南部、云南北部旱情将持续,对冬小麦产量形成影响较大。
冬小麦将进入关键生长阶段,各地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加强田间管理,做好气象灾害防御工作。
一、冬小麦入冬以来农业气象条件2012年12月以来,除西北地区东部和西南麦区气温明显偏高外,其余冬麦区大部气温接近常年同期(图1左)。
华北东部和黄淮东部多次出现降水过程,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图1右),利于冬小麦生长发育;西北地区东南部、华北西部、黄淮西部降水偏少,土壤失墒较快,局部出现旱情。
云南中北部、四川南部出现冬旱,对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影响较大。
图1全国气温距平(左)和降水距平(右)(2012年12月1日-2013年3月20日)1、北方冬麦区大部土壤墒情适宜,冬小麦安全越冬;目前陕西关中等地出现旱情2012年10月至12月上旬,北方冬麦区出现多次较大范围雨雪天气过程,大部降水量有25~50毫米,越冬前大部墒情适宜;入冬前后冬麦区气温下降平稳,小麦抗寒锻炼充分,抗冻能力增强。
越冬期间,华北、黄淮以及甘肃、陕西麦区降雪日数普遍在10天以上,降水量有10~50毫米,新疆大部有稳定积雪覆盖,未出现明显冻害,冬小麦安全越冬。
2009年拉萨市冬小麦全生育期农业气象条件及年景评价

小麦农业 气象条件进 行较 为详 细的分析 和评 价 。2 0 0 9年度 冬 小 麦全 生 育期 ( 0 8年 l 20 0月 ~ 0 9年 8 20
月) 降水分 布不均 , 大部 分时段 降水显著 偏 少 , 日照偏 多, 气温 明显 偏 高 , 业 气象条件 属 平偏 欠年 的农 农
业 气候 年景 。
高原 气 象
《 西藏科技)00 6 ( 27 21 年 期 总第 0 期)
20 0 9年拉 萨 市冬 小 麦全 生育 期农 业 气象 条 件 及 年 景 评 价
次仁 多吉 旦 增措 拇
( 萨市 气 象局 , 拉 西藏
摘
拉 萨 800 ) 5 00
要: 根据 拉 萨市气候观 测 、 业 气象试验站 资料 及统 计 局 、 牧 局有 关资料 , 2 0 农 农 对 0 9年 度拉 萨市冬
我 市主要 农 区 l 、 0上 中旬 冬 小麦 进入 播 种 期 ,O 1
月 下旬 至 1 上旬进 入 出苗期 , 1 由于这 时段前期 降水较 为充 沛 , 温正常 略偏 高 , 气 日照正 常 , 拉 萨农 业气 象 据
观测 , 从作 物播 种 至 出苗各 层 土 壤 湿 度 大 于 7 % , 5 出
相 比偏 多 2 3 2 ; 日照 时数 为 2 9 . 6. ℃ 总 4 5 7小 时 , 历 与 年平均值 相 比偏 多 18 9小 时 。 6. / 1 冬季气 温偏 高 , . 降水 偏少 20 0 8年 1 0月 至 2 0 0 9年 2月 各 县 ( ) 温 在 一 区 气 13~ . ℃之 间 , . 89 较常 年 , 20 除 0 8年 1 0月份 气 温正 常 外, 其余 月份 气温偏 高 l 3 , 县 ( ) ~℃ 各 区 降水 量 , 大部 分月 份偏少 4成 至 1 , 2 0 倍 但 0 8年 1 1月拉 萨 降水 量 偏多 4倍 、 其它 各县降 水量偏 少 。1 2月 上 中旬 拉 萨各 农 区冬 小麦 陆 续 进 人越 冬 期 , 温 略 偏 高 , 本 无 降 气 基 水 , 风 日数 多 , 大 土壤 失 墒较 为 严 重 , 对冬 作 物越 冬 影
农业气象业务服务介绍

• • • • • •
农作物产量预报价 气象灾害监测评估 土壤墒情监测服务
省级农业气象业务服务产品 1、农作物产量预报
• • • • • •
冬小麦产量预报 油菜产量预报 夏粮产量预报 秋粮产量预报 水稻产量预报 粮食总产预报
省级农业气象业务服务产品 2、重要农事季节气象服务
(3)根据当地生态建设与保护工作的需求,更加深入和广泛地开展生态气象 业务服务。制作生态气象监测、评价、预测产品,针对重大生态问题以及重 大工程生态影响进行预警,评估,服务地方政府;
(4)利用多源遥感资料,以较高时间和空间分辨率细化反演区域天气和气候 模式所需的陆面参数。 (5)开展区域、省级生态与农业气象重大科研项目攻关,提高生态与农业气 象服务产品的技术水平;
省级农业气象业务服务产品 3、农业气象灾害对策服务
省级农业气象业务服务产品 4、作物生育期气象条件评价
省级农业气象业务服务产品 5、气象灾害监测评估报告
省级农业气象业务服务产品 6、土壤墒情监测分析
省级农业气象业务服务产品 7、媒体公众服务
•《现代农村报》(《安徽日报》农村版)头版设“农 家气象站”每周一次刊出服务产品。 •省广播电台农村台每天20小时滚动、整点播出5分钟 《农业气象》 •电台、电视台的不定期专题节目
省级卫星遥感应用服务产品 2、干旱监测
省级卫星遥感应用服务产品 3、洪涝监测
省级卫星遥感应用服务产品 4、森林火险监测
省级卫星遥感应用服务产品 5、秸秆焚烧监测
省级卫星遥感应用服务产品 6、积雪监测
省级卫星遥感应用服务产品 6、雾监测
省级卫星遥感应用服务产品 7、冻害监测
省级卫星遥感应用服务产品 8、水污染监测
(二)、农业气象服务——省级
基于遥感数据和气象预报数据的DSSAT模型冬小麦产量和品质预报

基于遥感数据和气象预报数据的DSSAT模型冬小麦产量和品质预报随着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粮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冬小麦作为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和品质的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冬小麦产量和品质预测主要依靠农业人员的经验和个人观察,存在主观性强、时效性差等问题。
因此,如何运用先进的遥感数据和气象预报数据进行冬小麦产量和品质预测,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
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DSSAT模型的冬小麦产量和品质预测方法,该方法结合遥感数据和气象预报数据,具备较高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DSSAT模型的原理。
DSSAT(Decision Support System for Agrotechnology Transfer)是一套用于农作物生长和种植管理决策支持的模型系统。
该模型可以使用真实地理环境、气象、土壤种类和农艺管理措施等参数,通过模拟农业生产的不同阶段,从而对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进行预测。
接下来,我们需要获得用于模型输入的遥感数据和气象预报数据。
遥感数据可以通过卫星遥感技术获取,包括植被指数、地表温度、降雨量等信息,这些数据可以提供冬小麦生长环境的监测指标。
气象预报数据可以从气象局等机构获取,包括气温、相对湿度、降雨概率等信息,这些数据可以提供冬小麦生长过程中的气候条件。
将遥感数据和气象预报数据输入DSSAT模型中,通过模拟冬小麦生长的各个阶段,包括播种、萌芽、抽穗等,并考虑到不同的农艺管理措施,如施肥、灌溉、杂草防治等,模型可以得出一个关于冬小麦产量和品质的预测结果。
同时,DSSAT模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提高预测结果的准确性。
基于DSSAT模型的冬小麦产量和品质预测方法具有很高的应用前景。
首先,该方法可以实现对冬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快速预测,大大提高了农业决策的精度和决策效率。
其次,该方法可以帮助农民和相关部门预测冬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变化趋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障粮食安全。
此外,该方法还可以对气候变化等因素进行分析,为冬小麦的种植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农村气象服务手册

农村气象服务手册第1章农业气象基础 (3)1.1 气象要素与农业生产 (3)1.1.1 温度 (3)1.1.2 降水 (3)1.1.3 光照 (4)1.1.4 风速 (4)1.1.5 湿度 (4)1.2 农业气候区划与适应 (4)1.2.1 农业气候区划 (4)1.2.2 农业气候适应 (4)第2章农田水分管理 (4)2.1 农田水分平衡 (5)2.1.1 降水量 (5)2.1.2 蒸发蒸散 (5)2.1.3 土壤储水量 (5)2.1.4 作物需水量 (5)2.2 灌溉制度与灌溉技术 (5)2.2.1 灌溉制度的制定原则 (5)2.2.2 灌溉技术 (6)2.3 雨水收集与利用 (6)2.3.1 雨水收集 (6)2.3.2 雨水利用 (6)第3章农作物生长发育与气象 (6)3.1 作物生长的气象条件 (6)3.2 气象灾害对作物的影响 (7)3.3 气候变化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 (7)第4章农业气象灾害防御 (8)4.1 干旱的防御 (8)4.1.1 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布局和作物结构,优先发展耐旱作物和品种; (8)4.1.2 增加农田水利设施投入,提高灌溉条件,保证作物生长关键期水分供应; (8)4.1.3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8)4.1.4 增施有机肥和保水剂,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能力; (8)4.1.5 建立干旱监测预警体系,及时发布干旱预警信息,指导农民采取应对措施; (8)4.1.6 开展人工增雨作业,缓解干旱状况。
(8)4.2 洪涝的防御 (8)4.2.1 合理规划农田排水系统,降低农田内涝风险; (8)4.2.2 加强河道整治,提高河道行洪能力; (8)4.2.3 建立健全洪涝监测预警体系,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8)4.2.4 加强防洪设施建设,提高防洪标准; (9)4.2.5 推广防洪避洪技术,减轻洪涝灾害损失; (9)4.2.6 合理调整作物结构和种植制度,降低洪涝灾害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冬小麦农业气象服务手册若羌县气象局二〇一二年七月前言若羌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塔里木盆地东部,塔克拉玛干沙漠东南缘。
总面积199222平方千米,是中国县域面积第一大县。
县城距州府库尔勒444千米。
全县辖一个管委会、三镇、五乡、一团场,总人口5.6万人,有维、汉、回、东乡等15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数占40%。
若羌县境内高山、盆地相间,地形多样。
北部有塔里木盆地及东天山的北山部分,东南部和南部为昆仑山——阿尔金山山地,阿尔金山巍峨雄伟,气势磅礴,山势陡峻,昆仑山是青藏高原的一部分。
主要河流有:若羌河、瓦石峡河、塔什萨依河、米兰河、塔特勒克布拉克河、车尔臣河、塔里木河、孔雀河;玉苏普阿勒克河、阿提阿特坎河、依协克帕提河、色斯克亚河、阿其克库勒河、喀夏克勒克河,均属于内陆型河流,年总径流量11.76亿立方米。
小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全世界1/3以上的人口以小麦为主食。
小麦的营养价值很高,籽粒中蛋白质含量一般为11%—14%(高的可达17%—18%),高于一般谷类作物。
小麦类型和品种繁多,分布广,对土壤、气候条件适应性强,耐寒、耐旱、稳产、高产。
小麦适于机械耕作,生产成本低,劳动生产率较高。
冬小麦利用秋末及冬季低温季节,既可以与夏播作物复种,还可以与冬、春、夏作物带状间作、套种,对改革制度、提高复种指数、增加粮食产量都有重要意义。
若羌县平原农区属暖温带大陆性荒漠干旱气候,具有得天独厚的光热资源,适合各种粮食作物的生长,冬小麦是当地主要粮食作物,全县冬小麦种植面积3 万亩,种植品种主要是新冬18号、新冬20号、新冬22号、等优良品种。
一、冬小麦生长发育与气象条件(一)播种-出苗期确定冬小麦的适宜播种的时期,可根据当地气象资料推算。
在正常情况下,冬小麦从播种到长出2-3个分蘖需≥0℃的积温520℃左右。
在一个地区,从当地气温稳定降到0℃,往前推算到积温为520℃的日期,便是当地播种的最适宜的日期,一般来说,这个日期是当地平均气温稳定在16-18℃期间。
库、尉、轮地区和且、若地区在9月15日至10月10日,北四县在9月11日至9月16日左右。
1.适宜气象条件(1)日平均气温≥15℃的终日是小麦适宜播种的温度指标之一。
小麦适宜播种的温度指标为日平均气温15-20℃。
(2)播种至出苗需110℃-120℃积温。
(3)播种时要求土壤相对湿度为65%-80%。
在适宜的土壤水分下,小麦不仅出苗快,出苗齐,而且能促进冬前分蘖。
(4)种子发芽最低温度1-2℃,最适为15-20℃,最高为35-40℃。
2.不利气象条件(1)冬前积温<350℃,一般无冬前分蘖;日平均气温高于20℃播种常使低位蘖缺失,并引起拔节,不利于安全越冬。
(2)土壤相对湿度大于85%或小于60%则不利于小麦出苗。
(3)但在地表板结或土壤湿度过大时,往往因缺乏氧气而影响种子萌发,甚至霉烂;即使勉强萌发,长势也很弱。
(4)土壤水分不足则根易早衰,水分过多土壤空气不足,根系也受抵制。
3.生产措施(1)播前准备①播前整地:灌底墒水后,适耕状态耕后耙耱,做到地边整齐、土地平整、土地松碎、上虚下实、田间清洁、墒度适合。
②选用优良品种:选用丰产性、抗逆性好的。
新冬18号、新冬20号、新冬22号、等优良品种;播前每100公斤种子用200-300克的多菌灵或15%的粉锈宁拌种防治小麦病害。
③灌足底墒水:要求灌匀灌透、不冲不漏、每亩灌量不少于80-100立方米。
④每年9月份玉米收获后进行秸秆粉碎还田。
随着农村经济和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大型农机具大量进入农村市场,秸秆粉碎机等农机具已经使用较多。
利用秸秆粉碎机可直接将玉米秸秆粉碎成1-10cm的小段进行还田。
⑤施足基肥:按照测土配方结果,以降低成本、提高肥料利用率。
一般底肥每亩施优质有机肥1000-2000公斤、尿素10公斤、三料磷肥20-30公斤或磷酸二铵15-20公斤、钾肥5-10公斤翻地前均匀撒于地面,结合翻地施入。
⑥适期播种:播种过早,麦苗徒长形成旺苗;播种过晚,冬前生长量不足,形成弱苗。
旺苗和弱苗的抗寒能力都不如壮苗。
⑦及早查苗补种:小麦出苗后常发现因种种原因造成的缺苗断垄现象,若发现得早,可用种子催芽补种。
(二)三叶-分蘖期冬小麦在正常播期条件下,出苗后15-20天开始分蘖,并随主茎叶片的增加而增加,很快进入冬前分蘖高峰期。
1.适宜气象条件(1)日平均气温6-13℃,利于分蘖,出蘖平稳、粗壮。
分蘖生长最快的温度是13-18℃。
(2)一般在适宜分蘖期内,以70℃积温产生一个分蘖为宜。
(3)出苗至分蘖需要220℃-240℃积温。
(4)土壤水分占田间持水量的70-80%。
2.不利气象条件(1)日平均气温<6℃,分蘖受抑制;3℃以不会发生分蘖。
(2)日平均气温超过18℃分蘖快,但易引起徒长。
(3)土壤相对湿度在55%以下时,会抑制分蘖的产生;如果土壤相对湿度>90%,则因土壤缺氧,也常常造成黄苗,分蘖迟迟不能生长。
3.生产措施(1)播期偏早等形成过旺麦田,可连续深锄断根,控制旺苗;由于播量大而造成群体过大、根系发育不良的麦田,一般不宜深中耕,发现有旺长现象,可采取镇压措施,以控制主茎和大蘖徒长,控旺转壮。
(2)播量偏大形成的徒长苗,冬前要及早疏苗、间苗,疏苗后出现脱肥的麦田应酌情追肥浇水,促其健壮生长(3)对有缺苗的麦田,可从分蘖后到封冻前进行移苗补栽;对于群体过大的麦田,在分蘖始期可进行疏苗,去弱留壮,去小留大,以保证麦苗分布均匀,个体发育健壮,群体生长一致。
(三)越冬期当冬前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植株地上部分基本停止生长,进入越冬期。
库、尉、轮地区和且、若地区在11月20日至11月30日,北四县在11月10日至11月20日左右。
1.适宜气象条件(1)越冬前≥0℃积温500℃-600℃;冬前积温<350℃,一般无冬前分蘖。
(2)冬季出现5cm以上积雪。
(3)冬季极端最低气温>-20℃2.不利气象条件(1)越冬前气温较常年偏高,冬小麦冬前旺长,不宜安全越冬。
(2)冬季无积雪,气温持续偏低,冬小麦容易遭受冻害。
(3)冬季出现最低气温<-24℃的寒冷天气。
3.生产措施(1)冬前耙地和覆土盖沙:覆土盖沙可增加分蘖节入土深度,减少温度变化对分蘖节的影响。
在小麦冻害发生地区或年份,冬前冬小麦停止生长前采用耙地、覆土盖沙或撒施粪土,可以收到一定的防冻效果,还可减少地面蒸发,防止返盐。
(2)适时适量冬灌:冬灌可以提高土壤热容量,保持麦田土壤温度相对稳定,有利于麦苗安全越冬和返青生长。
冬灌最好的时机是“夜冻日消”之时,以日平均气温3-5℃时为好,巴州大致在11月上中旬。
水量以每亩80-100立方为宜,地下水位高的地区可不冬灌。
(四)返青-拔节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 0℃初日后,小麦开始返青。
若羌冬小麦返青一般在3月15日前后。
1.适宜气象条件(1)日平均气温稳定回升到2-3℃时,小麦开始返青和恢复生长。
(2)返青期适宜温度为日平均气温3-7℃。
(3)光照充足。
(4)土壤相对湿度在70%-80%。
2.不利气象条件(1)小麦返青后需水量增加,土壤相对湿度低于55%时,将影响单株有效穗数和穗部性状发育。
(2)气温偏低可导致穗分化速度延缓。
3.生产措施(1)及时春耙:冬麦返青后坚持适墒进行。
耙地深度3~5厘米,盐碱地连续耙地2-3次,耙地时间3月初为宜。
(2)水肥管理:冬小麦3月下旬返青后灌第一水,同时亩施尿素20公斤,或亩施尿素10公斤。
一水7-10天后浇第二水。
(3)化学除草:4月上中旬,每亩用二甲四氯150~200毫升除草。
喷药时要注意风向和使用专用的喷雾器。
(4)化学调控:对旺长麦田,为防止小麦倒伏,在拔节前每亩施用矮壮素100-150克,过旺的麦田在第一次喷施后7-10天再喷施第二次。
(五)拔节-抽穗当麦田50%以上的小麦植株主茎基部第1节伸出地面2厘米时,叫拔节期,此时是营养生长最重要的时期,也是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过渡的关键时期。
若羌冬小麦拔节期一般在4月22日前后。
1.适宜气象条件(1)小麦拔节期要求适宜温度为12-14℃,孕穗期为15-17℃,抽穗开花期要求的最适温度为18-20℃。
(2)拔节到孕穗期的需水量约100-120mm,占全生育期的1/3-1/4,50cm 以上土层的土壤相对湿度要维持在60%-80%。
(3)拔节期光照充足可使穗健全小花数增多,提高小花成花百分率。
2.不利气象条件(1)冬小麦拔节后日极端最低气温<0℃可能出现晚霜冻害。
(2)拔节期沙尘天气造成光照不足,小花退化,降低成花百分率。
(3)若土壤相对湿度<50%,小花大量退化,小穗结实率降低。
(4)大风天气造成倒伏。
3.生产措施(1)施拔节肥:一般在群体叶色由绿转淡时施用。
对叶片肥宽柔软、分蘖很多的旺苗,不宜追施氮肥,应采取控水控长措施;对叶较长而色青绿的壮苗(绿度值6-8),可施适量或少量氮肥;对叶色黄绿的弱苗(绿度值2-3),应适当多施氮肥。
一般以每亩10kg尿素为宜,超500kg的高产田以每亩12kg-15kg尿素为宜。
(2)施孕穗肥:小麦孕穗期某些田块可能出现后期脱肥的情况,需要施肥。
应在小麦剑叶露尖前后追施,每亩施用5kg—10kg硫铵或3kg—5kg尿素。
(3)抽穗开花期耗水量较大,缺水会造成叶片暂时凋萎,光合强度下降,消耗已经合成的物质。
适时浇水,保持土壤湿度占田间持水量的70%-80%;(4)预防干热风:在扬花灌浆期,喷浓度为0.4%的磷酸二氢钾溶液(200克磷酸二氢钾兑水50公斤),每亩喷施50公斤,应早晚喷施。
(六)开花期若羌冬小麦开花期一般在5月中旬。
冬小麦开花时期是植株内部新陈代谢最旺盛的阶段,需养大量的水分和养分。
一般小麦抽穗后3-5天开花、传粉、受精,全穗开花时间约持续3-5天,全田开花可达6-7天,开花高峰为上午9-11时和下午3-6时。
1.适宜气象条件(1)冬小麦开花期适宜温度为日平均气温16~21℃。
(2)晴朗微风,空气相对湿度70%-80%利于开花授粉。
(3)开花后10天光照充足,利于提高结实率。
2.不利气象条件(1)小麦开花期怕高温、干旱,小麦开花最低温度为9-11℃,最高30℃,高于30℃且土壤水分不足或伴随干旱风时,影响授粉而降低结实率。
(2)开花期大气相对湿度低于20%则影响正常授粉,但湿度太大时,花粉粒易吸水膨胀破裂。
(3)小麦开花后10-12天,子粒的轮廓就已基本形成,在子粒形成期间,如遇高温干旱、低湿阴雨、锈病等灾害,均会造成光合产物减少,养分运转积累受阻,影响子粒形成,造成缺粒减产。
3.生产措施(1)对中低产麦田,由于地薄苗弱,要采取措施促花增粒,于小花退化高峰前,供给充足的水分,并追施磷肥。
(2)肥水较高麦田,为了减少小花退化,增加穗粒数,必须改善光照条件,不需浇水施肥,保持合理的群体结构,促使植株健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