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教育学家主要理论
著名教育家

著名教育家篇一:世界著名教育家及其思想(含一览表)世界著名教育家及其思想一、苏霍姆林斯基1.简介:苏联最有名望的教育家,1948年起至去世,担任他家乡所在地的一所农村完全中学――巴甫雷什中学的校长2.著作:《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送给孩子》、《帕甫雷什中学》、《公民的问世》等教育专著。
3.主要教育理念(核心思想)①提倡全面和谐的教育。
认为没有和谐的教育工作就不能达到理想个性的和谐发展。
所谓和谐发展,就是各方面互为条件、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地发展。
所谓和谐的教育,就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等,既相对独立,又相互渗透、相互促进。
他反对妨碍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重智轻体、重才轻德的倾向。
②重视学生的精神生活和精神需要,认为丰富多彩、文明幸福的学校精神生活,是使儿童获得全面和谐发展的最好途径。
③认为德育在全面发展的教育中是起决定作用的、主导的成分。
要求自然科学知识传授与道德教育同时并重。
④终身致力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4.经典教育名言:①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不得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
(《给教师的建议》第315页--论学生学习)②一本智慧多样的、存有振奋力的书,往往能够同意一个人的命运。
(《教育的艺术》第178页---论学生写作)③课,就是教育思想的源泉;课,就是创造活动的源头,就是教育信念的萌发园地。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四卷596页---论课堂教学)④学校应像是一块磁石,以自己有意思而多样的生活迎合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全集(一)》第527页---论学校教育)⑤人在为他人的幸福着想的同时也享受到了快乐。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五)》第797页---论道德品质)⑥真正的教师必是读书爱好者:这是我校集体生活的一条金科玉律,而且已成为传统。
(《帕夫雷什中学》第28页---论教师读书)⑦恳请你忘记,你不仅就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就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
教师资格证的教育学科思想史知识

教师资格证的教育学科思想史知识教育学科思想史是教师资格证考试中重要的知识点之一。
通过学习教育学科思想史,教师能够更好地理解教育学科的基本理论,深入掌握教育方法与教育原理,提升教学水平与教育素养。
本文将从古代教育思想、现代教育思想以及中国教育思想等方面,探讨教育学科思想史的重要性与应用。
一、古代教育思想1.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主要包括儒家教育思想、道家教育思想、墨家教育思想等。
儒家强调礼仪、道德与人伦关系,注重孝道、义理,对于家庭教育和传统文化的传承有重要影响。
道家注重个体修身养性,强调自然而无为的境界。
墨家则提倡平等教育,鼓励普及教育,倡导兼爱和利益最大化。
2. 西方古代教育思想西方古代教育思想包括古希腊罗马文化中的教育思想,以及基督教的教育理念。
古希腊罗马时期,教育被视为人类获得智慧、德育和知识的重要途径。
基督教的教育理念则强调人的尊严、爱和关怀,重视个体的内在品质和灵魂成长。
二、现代教育思想1. 进化主义教育思想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化主义的教育思想在欧美诞生并影响深远。
进化主义教育思想认为教育应促进人类个体的全面发展,强调适应社会变革和科技进步的能力培养。
此外,进化主义还倡导个体发展与社会进步相结合,重视科学研究和实践经验。
2. 实用主义教育思想20世纪初期,美国实用主义教育思想迅速兴起。
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强调实用性和功能性,关注培养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实用主义者认为学校应通过培养实用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能够成为有用之人。
三、中国教育思想1. 新教育思想20世纪初,中国新教育思想兴起,主要代表人物有陈独秀、蔡元培等。
新教育思想强调教育与社会发展的联系,倡导培养独立人格和自主思考能力,提倡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教育理念。
2. 社会主义教育思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教育进入社会主义教育时期。
社会主义教育思想强调劳动教育、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培养,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
古今中外教育家名人名言集

古今中外教育家名人名言集1、高尔基:“如果学习只在模仿,那么我们就不会有科学,就不会有技术。
”爱因斯坦:“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领受。
”2、陶行知先生说过:“发现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
”3、孔子说:“不愤不启,不启不发。
”4、布鲁纳:“使学生对一门学科有兴趣的最好办法势必使之知道这门学科是值得学习的。
”5、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说过:“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6、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7、著名化学家戴安邦先生说过;“化学实验室应该是学生学习的最有效和收获最丰富的场所,培养化学科学素质,不仅要传授知识,最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智力。
智力因素包括动手、观测、查阅、记忆、思维、想象、表达七种能力,其中思维是智力因素的核心。
上述全部质量因素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皆能得到一定的训练,而且非智力因素也与所增长。
”8美国学者布鲁巴克:“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问题。
”9、郭沫若说:“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
”10、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好课是拥有“五实”的课,即:扎实、充实、丰实、平实、真实。
”11、著名外语教授许国璋同志在个北京市自学青年颁发毕业证书的会上讲了一段话:“古往今来杰出的科学家、艺术家、文学家无不都是靠自己学习,才能有所发明,有所创造,谁能教莎士比亚成为莎士比亚?谁能教爱因斯坦发现解释宇宙的根本原理?谁能教鲁迅先生刻画出阿Q 的形象?自己的学习和创造是前进的一种动力。
”12、叶圣陶先生提出:“凡为教,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
”13、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以为好的显示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14、孔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5、清人唐彪说:“有疑者看到无疑,其益犹浅;无疑者看到有疑,其学方进。
古今中外教育学家主要理论

古今中外教育学家主要理论姓名国籍主要理论及观点孔子春秋鲁国人1《论语》:“学”“思”“习”“行”2.为人师表(榜样示范):其身正,不令其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3.“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巩固性教学原则4.“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个别教学形式5.《论语》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创设问题情境6.最早提出“因材施教”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8.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荀子战国末赵国1.学习是“闻”“见”“知”“行”的过程2.性恶论,与孟子的“性善论”相对朱熹南宋1.“学不躐等”——循序渐进的教育原则2. 在注释《论语》中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时说:“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启发引导、学思结合,扬雄西汉1.“师者,人之模范也”乐正克战国时鲁国人1.《学记》是第一本教育教学专著,比西方早300多年。
2.《学记》中,“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反应了教育和政治的关系3.“开而弗达则思”——启发性教育原则4.“教学相长”“长善救失”——出自《学记》蔡元培中国1.“思想自由,兼容并包”2.“以美育代宗教说”3.对大学精神的解释: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
4.被毛泽东颂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同时代我国著名的近代教育家有杨贤江、蔡元培、陶行知、黄炎培、徐特立)陶行知美国1.提出实用主义教育学,杜威出版《民主主义与教育》《经验与教育》,克伯屈出版《设计教学法》,提倡活动课。
思想:强调儿童的主体地位:①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②教育社会化③做中学④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
以儿童为中心,反对教师中心论2.现代教育代言人现代教育的主要特点是民主3.教育无目的论“教育是一个社会过程。
”4.问题的解决,杜威的五步模式①困惑②诊断③假设④推断⑤验证5.问题解决步骤的五步模式⑴疑难⑵分析⑶假设⑷检验和评价⑸结论桑代克美国1.1903年出版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体系的创始,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称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古今中外的教育学理论发展及变迁(全集)

选择题:1、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学的萌芽(前教育学时期17世纪以前,“前教育时期”:还没有形成独立的体系;抽象概括的层次比较低,具有阶级局限性。
)西方中国昆体良:《雄辩术原理》孔子:《论语》无名氏《中庸》、《大学》毕达哥拉斯:《金言》孟子:《孟子》朱熹:《四书集注》柏拉图:《理想国》、《美诺篇》老子:《老子》王守仁:《传习录》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尼各马可伦理学》庄子:《庄子》乐正克:《学记》朱熹《四书集注》韩愈:《师说》乐正克《学记》:成书于战国末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
不足:还没有达到科学的水平,思维与论述的方式也大都采用一些机械类比、比喻、格言、寓言等方式,也没有形成专门的教育学语言。
※(2)、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17世纪到19世纪末)主客观条件:有三个——来源于教育实践发展的客观需要;与近代以来科学发展的总趋势和一般科学方法论的奠定有密切关系;与一些学者和教育家们的努力也分不开。
创立标志:五个——对象;概念和范畴;方法;结果;组织机构。
英国哲学家——培根:“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提出了实验归纳法,为后来教育学的发展奠定了方法论基础;1623年,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提出,与其他学科并列。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1632)——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是教育学开始独立探索的标志。
提出了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提出了系统的教育目的论、方法论、教育原则体系、课程与教学论、德育论以及一些学科教育思想。
德国哲学家——康德:《康德论教育》,教育是一门很难的艺术,其实践必须和“真知灼见”结合起来,否则就会变成“机械”的东西。
(“真知灼见”:明确真实的概念,一种理性的态度和知识)德国——赫尔巴特:“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普通教育学》(1806)——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第一本有科学体系的教育专著。
不仅论述了教育学的独特性,还明确地提出了教育学的学科基础——心理学和实践哲学。
古今中外十位名人事迹材料

古今中外十位名人事迹材料《古今中外十位名人事迹材料》1. 孔子(公元前551-479年,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了“仁、义、礼、智、信”的思想,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2. 苏格拉底(公元前470-399年,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是西方哲学的开山之作,他提出了质疑和探索的思想方法,对后世哲学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3. 伊丽莎白一世(1533-1603,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是英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君主之一,她成功击退了西班牙的入侵,开创了伊丽莎白时代。
4. 贝多芬(1770-1827,德国著名作曲家):贝多芬是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他的音乐作品深受人们喜爱,并对后世音乐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5. 瓦茨拉夫·哈维尔(1936-2011,捷克斯洛伐克总统):哈维尔是捷克斯洛伐克的第一位民选总统,他致力于推动社会变革和民主改革,对捷克斯洛伐克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6. 爱因斯坦(1879-1955,德裔美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是现代物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他提出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等重要理论,对物理学、天文学、哲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7. 索罗斯(1930-,匈牙利裔美国投资家):索罗斯是全球知名的慈善家和政治活动家,他的慈善事业和政治活动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重要影响。
8. 拉塞尔(1872-1970,英国著名哲学家和数学家):拉塞尔是20世纪最杰出的哲学家之一,他提出了数理逻辑和分析哲学等重要理论,对哲学、数学、逻辑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9. 托尔斯泰(1828-1910,俄罗斯著名作家):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罗斯文学的杰出代表,他的作品《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等对世界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10. 曼德拉(1918-2013,南非政治家):曼德拉是南非民主运动的领袖,他坚定地致力于推动种族平等和社会正义,对南非和全球的政治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古今中外教育学家主要理论

国籍主要理论及观点孔子春秋鲁国人1《论语》:“学”“思”“习”“行”2.为人师表(榜样示):其身正,不令其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3.“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巩固性教学原则4.“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个别教学形式5.《论语》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创设问题情境6.最早提出“因材施教”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8.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荀子战国末国 1.学习是“闻”“见”“知”“行”的过程2.性恶论,与孟子的“性善论”相对朱熹南宋1.“学不躐等”——循序渐进的教育原则2. 在注释《论语》中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时说:“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启发引导、学思结合,扬雄西汉 1.“师者,人之模也”乐正克战国时鲁国人 1.《学记》是第一本教育教学专著,比西方早300多年。
2.《学记》中,“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反应了教育和政治的关系3.“开而弗达则思”——启发性教育原则4.“教学相长”“长善救失”——出自《学记》蔡元培中国1.“思想自由,兼容并包”2.“以美育代说”3.对大学精神的解释: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
4.被颂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同时代我国著名的近代教育家有贤江、蔡元培、行知、黄炎培、徐特立)行知中国1.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生活教育理论是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
著作有:《中国教育改造》、《古庙敲钟录》、《斋夫自由谈》、《行知书信》、《行知诗歌集》。
2.崇尚科教救国的思想3.“大学之道,在明民德,在亲民,在止于人民之幸福”有力地推动了教育的进程。
4.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贤江中国1.是我国第一个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教育理论家2.《教育史ABC》是中国第一部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写成的教育史3.《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世界第一本克鲁普斯卡娅的《国民教育和主义》)廖世承中国 1.1924年《教育心理学》教科书,是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章志光中国 1.1990年提出品德形成的三维结构理论模型即品德是一个动态过程,可以从生成结构、执行结构、定型结构来认识中国1.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古今中外名人故事

因材施教古今中外名人故事1.孔子的教育观念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他提倡因材施教的教育观念,即根据学生的能力和特点,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潜力。
孔子曾经说过:“教学相长,以道达德,以德修身,以身作则”,这一句话概括了他的教育理念。
2.莎士比亚的艺术天赋莎士比亚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戏剧家之一,他的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他的艺术天赋令人称道。
据说莎士比亚曾在学校里学过拉丁语和希腊语,但他似乎对这些语言并不感兴趣,他更喜欢阅读英国当时的文学作品。
从他的创作中可以看出,他不仅精通英国文学,而且对人性有深刻的洞察力,这使得他的作品至今仍然备受欣赏。
3.牛顿的科学成就牛顿是英国著名的科学家和数学家,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和三大运动定律,这些成就使他成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之一。
在他年轻时,他偏爱接受实验性和实践性的课程,这对他后来成为一名科学家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在学习期间,他也表现出了极大的耐心和毅力,这使他能够一直钻研自己的领域,最终成为一名杰出的科学家。
4.爱因斯坦的想象力爱因斯坦是一位著名的物理学家,他提出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基本理论,并为科学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他年轻的时候,他非常喜欢思考哲学问题和科学问题,并且经常进行独立思考和创新性的想象。
这一点体现在他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理论里,这些理论之所以如此独特和深刻,正是因为他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具有超凡的能力。
5.戴尔的商业智慧戴尔是一位著名的商业家和创业家,他创立了戴尔公司,使其成为世界著名的电脑硬件供应商。
他的商业智慧主要体现在他对市场的敏锐度和对客户的关注。
他明白市场的需求,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以客户为中心,定制产品,并且将产业链优化,大幅度减少了产品成本,创造了巨大的商业利润。
总之,无论是哪一领域的名人故事,都体现了因材施教的重要性。
只有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和能力,采用恰当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才能发挥学生的潜力,培养他们的兴趣和才能,让他们成为像孔子、莎士比亚、牛顿和爱因斯坦一样的杰出人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姓名国籍主要理论及观点孔子春秋鲁国人1《论语》:“学”“思”“习”“行”2.为人师表(榜样示范):其身正,不令其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3.“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巩固性教学原则4.“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个别教学形式5.《论语》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创设问题情境6.最早提出“因材施教”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8.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荀子战国末赵国 1.学习是“闻”“见”“知”“行”的过程2.性恶论,与孟子的“性善论”相对朱熹南宋 1. “学不躐等”——循序渐进的教育原则2.在注释《论语》中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时说:“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启发引导、学思结合,扬雄西汉 1. “师者,人之模范也”乐正克战国时鲁国人 1.《学记》是第一本教育教学专著,比西方早300 多年。
2.《学记》中,“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反应了教育和政治的关系3.“开而弗达则思”——启发性教育原则4.“教学相长”“长善救失”——出自《学记》蔡元培中国 1.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2.“以美育代宗教说”3.对大学精神的解释: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
4.被毛泽东颂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同时代我国著名的近代教育家有杨贤江、蔡元培、陶行知、黄炎培、徐特立)陶行知中国 1.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
著作有:《中国教育改造》、《古庙敲钟录》、《斋夫自由谈》、《行知书信》、《行知诗歌集》。
2.崇尚科教救国的思想3. “大学之道,在明民德,在亲民,在止于人民之幸福”有力地推动了民主教育的进程。
4.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杨贤江中国 1.是我国第一个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教育理论家2.《教育史 ABC 》是中国第一部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写成的教育史3.《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世界第一本克鲁普斯卡娅的《国民教育和民主主义》)廖世承中国 1.1924 年《教育心理学》教科书,是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章志光中国 1.1990 年提出品德形成的三维结构理论模型即品德是一个动态过程,可以从生成结构、执行结构、定型结构来认识李吉林中国 1.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苏格拉底古希腊 1. “美德即知识”2.产婆术,倡导用启发智能的问答使学生获得真理3.“美德是否可教”亚里士多德古希腊 1.第一个提出按年龄进行教育(即第一个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2.将心理学引入教育的第一人3.《论灵魂》柏拉图古希腊 1.《理想国》——教育应当因人而异。
(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2.“遗传决定论”的儿童发展观——“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3.按照智、情、意的发展优势规划培养目标昆体良古罗马 1.《雄辩术原理》世上第一部研究系统的教学方法论著,被公认为是西方教育史上的伟大教育家,是第一位教学理论家和教学法专家。
2.最早提出分班教学的思想杜威美国 1.提出实用主义教育学,杜威出版《民主主义与教育》《经验与教育》,克伯屈出版《设计教学法》,提倡活动课。
思想:强调儿童的主体地位:①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②教育社会化③做中学④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
以儿童为中心,反对教师中心论2.现代教育代言人现代教育的主要特点是民主3.教育无目的论“教育是一个社会过程。
”4.问题的解决,杜威的五步模式①困惑②诊断③假设④推断⑤验证5.问题解决步骤的五步模式⑴疑难⑵分析⑶假设⑷检验和评价⑸结论桑代克美国 1.1903 年出版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体系的创始,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称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学习理论之联结派的学习理论——联结学习:尝试-错误说(小猫“迷箱”试验)试误成功条件:练习律、准备律、效果律3.教育心理学体系(现代教育心理学)和联结主义学习心理学创始人,被誉为教育心理学之父4.学习迁移理论之联结主义的相同要素说(代表人物:桑代克、伍德沃斯)桑代克:相同要素说,即学习上的迁移是相同联结的转移。
伍德沃斯:共同成分说,即两种学习活动含有共同成分,则发生迁移,学习也就更容易。
以刺激——反应联结理论为基础。
只有当学习情景和迁移情景存在共同成分时,才能产生迁移。
即材料相似性是决定迁移的条件5.现代教育测验之父6.智力水平越高,迁移越大。
7.问题解决理论之试误说,又称联结说——(猫“迷箱”实验)问题的解决过程是刺激情境与适当反应之间的联结完成的,联结的建立是通过尝试错误完成的。
贾德美国 1.学习迁移理论之机能心理学的经验泛化说—“水下击靶”实验他认为一个人对他的经验进行了概括,就可以完成从一个情境到另一个情境的迁移。
概括就等于迁移,原理、法则等概括化的理论知识对迁移作用很大。
沃尔夫德国 1.学习迁移理论之官能心理学的形式训练说他把迁移的实质理解为新的官能经训练而发展,认为促进迁移的条件与学习内容无大关系而偏重于形式。
韦特海默苛勒德国 1.学习理论之认知派学习理论——格式塔的顿悟学习理论(黑猩猩取香蕉实验):学习是一个顿悟的过程,是突然察觉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主要代表人物:魏特墨、科夫卡和克勒2.学习迁移理论之格式塔学派的关系转换说(代表人物:苛勒)—“小鸡啄米实验”强调“顿悟”是迁移的一个决定因素。
强调个体的作用,愈能加以概括化,愈易产生迁移。
3.问题解决理论之顿悟说(苛勒)——黑猩猩取香蕉实验4.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创始人魏特墨、科夫卡和克勒研究内容是意识体验,论点“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解决问题时从整体把握全部问题情境和认知结构的豁然改组,而不是一次次经验的积累。
反对元素分析认为每一个心理现象都是一个整体是一个格式塔是一个完形学习的实质在于构造完型,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而需要意识作为中介布鲁纳美国 1.结构化教材和发现学习模式(明确结构,掌握课题,提供资料→建立假说,推测答案→ 验证→做出结论)2.领导美国 20C60y 的结构主义课程改革,主张突出学科基本结构,让学生通过发现法学习,重视智力发展(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反馈原则)3.学习理论之现代认知学习理论——认知发现理论强调认知学习和认知发展,提倡发现学习。
学习的核心内容是各门学科的基本知识结构。
3 教学方法:发现学习,新课标中也叫“探究学习”。
即教师提出课题和一定的材料,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活动,最后得到学习结果。
4.提出假设考验说,研究人工概念的形成(人需要利用已有的知识主动提出一些可能的假设,即猜想这个概念是什么)——人工概念是认为的、在程序上模拟的概念,这种方法最早是赫尔于1920 年首创的。
5.强调非特殊成分的迁移,也叫普遍迁移。
即学习了基本的普遍的概念或原理,可作为学习其他类似知识的基础。
6.强调原理的迁移,即领悟事物之间关系基本,概念或原理掌握得越深透,越能实现迁移。
7.概念形成的假设检验模型基本模式为:假设→ 检验→ 再假设→再检验直到成功。
8.认知结构迁移说产生式迁移说产生式迁移理论则是针对认知技能的迁移提出的,其基本思想是:前后两项学习任务产生迁移的原因是两项任务之间产生式的重叠,重叠越多,迁移量越大。
两项任务之间的迁移,是随其共有的产生式的多少而变化的。
所谓产生式就是有关条件和行动的规则,简称C-A 规则。
产生式迁移理论是根据安德森的思维适应性控制理论简称ACT ,发展而来。
根据 ACT 理论,技能的学习分两个阶段:首先,规则以陈述性知识的形式进入学习者的命题网络,然后经过变式练习转化为以产生式表征的程序性知识。
当两项任务之间有共同的产生式或产生式的重叠时,迁移就会发生。
学习是类别及其编码系统的形成,迁移就是把习得的编码系统用于新的知识正迁移就是把适合的编码用于新知识,负迁移就是把不适当的编码错误地用于新知识。
奥苏伯尔美国 1.学习理论之现代的认知学习理论——认知同化论:关注学校课堂情境中学生的学习规律,学生的学习有特殊性,是一种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2.学习理论之现代认知学习理论——认知建构论:关注如何应用原有的认知结构和信念来建构新的知识,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
对新知识的建构,对已有知识的改造和重组。
3..根据概念的抽象程度分为初级概念和二级概念初级概念是通过亲身直接经验获得,二级概念是通过掌握概念的定义获得。
4.概念形成知识入学前儿童获得概念的主要方式,而学生获得概念的主要方式是概念同化。
提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5.概念同化论的三种模式:类属性同化、总括性同化、并列结合性同化6.积极的遗忘(用意义同化的观点解释遗忘的原因,即知识在头脑中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的简化过程,这是一种积极的遗忘。
)7.学习迁移理论之认知派的认知结构说学习的迁移以认知结构和新知识学习的相互作用为前提。
强调先前的学习经验,但认为过去的经验对当前的学习影响是间接发生的。
认知结构有助于迁移。
影响迁移的认知结构变量:⑴可利用性⑵可辨别性⑶稳定性(包括清晰性)8.利用认知结构促进学习迁移——“先行组织者”先行组织者:是一个引导性材料,它通常先用学生能懂的语言在介绍学习材料本身以前呈现出来,以便建立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一切有意义学习都是在原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产生的一切有意义的学习必然包括迁移,迁移是以认知结构为中介进行的9.《教育过程》认为知识是独立的可以形成不同的结构知识体系,反对杜威的实用主义教学观。
布鲁姆美国 1.从教育目标和教育任务出发,将学习分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大领域2.掌握学习模式,与卡罗尔一起提出。
主张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个别化指导。
其程序为:单元目标测试设计→前测→ 基本教学→形成性测验→终结性测验3.人的智力发展,在早期很快,如果以17 岁的智力水平为100% 的话,那么儿童在 4 岁左右就可达到 50% ,在10 岁左右可达到80% ,到16 岁才达到100% 。
4.强调原有知识的巩固,前面的学习要掌握达到80%-90%,才能开始新学习,以免产生负迁移。
赫尔巴特德国 1.《普通教育学》被誉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
——教育科学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2.真正为课程论建立起心理学基础。
①教师中心②课堂中心③教材中心3.五段教学法:预备、提示、联系、统合、应用4.第一个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5.不承认“无教育的教学”,提出教育的最高目标是道德,即德育的教育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