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100名著名管理者(1)
中外100名人谈佛教(二)

39、张澄基(1920—1988,旅美博士、佛教居士):
佛教经典《华严经》“其广大精微实非人智及语言所能尽其万一。读《华严》而小古今中外一切宗教.哲学,盖烛火荧光于佛日之下皆隐没其形矣!读《华严》而小古今中外一切宗教.哲学,盖烛火荧光于佛日之下皆隐没其形矣!读《华严》始知佛法之伟大及究竟处,盖宗教之极致必须如此也。”
43、季羡林(当代国学大师、著名语言学家、文学家、翻译家):
我接触到佛教研究,经有50年历史了。不管我的研究对象“杂”到什么程度,我对佛教研究始终锲而不舍,我在这方面的兴趣也始终没有降低。
现在大家都承认,不研究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就无法写出真正的中国文化史、中国哲学史甚至中国历史。
“ 不知道”的对立面,就是“知道”。知道了,就是“大觉”,就是“佛”。
我在台湾的佛光山、慈济功德会、法鼓山等佛教胜地,看到很多早已取得美国博士学位的年轻女子,接受剃度,欢天喜地地在那里工作,又以自己皎然无私的高贵心境感染苦恼的众生。当然,这样做的男性青年就更多了。全世界任何地方发生巨大自然灾害,第一批到达的救助者总是他们。连我们这里多次急需的骨髓捐赠,都是由他们完成的。总之,这是我们这里的议论者们完全陌生的天地,却还偏要议论。
Hale Waihona Puke 40、尤智表(哈佛大学毕业,浙江大学教授、科学家):
佛教不但不是迷信,而且是破除迷信最彻底的学理,佛教不是神道设教,不是精神痛苦时的麻醉剂,乃是宇宙人生的真理,处世接物的实用之学,佛教是理智的,平等的,自由的,客观的,彻底的,具体的,积极的,入世的,实用的宗教。
科学愈昌明,佛教的教义愈发扬光大。近年来世界各地佛教的日渐兴盛,实与科学之进步成正比,即如我国近年来佛教徒中,就有不少是科学家和工程师,这是因为佛法的理论,都能透过科学的考验,故凡对于科学造诣愈深者,愈能解释佛经中素不能解的真义,知佛教中一切事相,在常人视为迷信者,都有其健全而坚强的理论基础。
古今中外100名著名管理者1

古今中外100名著名管理者1 布鲁斯·亨德森布鲁斯1915年4月30日出生于美国田纳西州的一个农场里。
作为他父亲出版社里的一名《圣经》推销员,布鲁斯很早就开始了他的商业生涯,而且开局良好。
他获得了范德比尔特((Vanderbilt))大学的工程学学士学位,并进入了哈佛商学院。
然而1941年他又选择离开学校,加入西屋公司(Westinghouse Corporation),此时离他毕业仅剩90天。
在西屋公司,他成为公司历史上最年轻的副总裁之一。
1953年,艾森豪威尔总统挑选他参加五人小组,,负责评估马歇尔计划下的外国对德援助项目。
1959年,布鲁斯离开西屋公司,前往主持阿瑟·D·立特尔(Arthur D.Little)的管理服务社。
1963年,他从波士顿平安储蓄信托公司(Boston Safe Deposit and Trust Company)的首席执行官那里接受了一项难以想象的挑战,着手建立一支为银行业提供咨询的队伍。
这就是波士顿咨询公司的前身。
他所提出的许多管理理念,如经验曲线、波士顿矩阵,为战略咨询领域奠定了智力基础。
“三四规则理论”最早的发明者也许是布鲁斯·亨德森。
他创造了咨询史上第二个里程碑。
2.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全名: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Frederick Winslow Taylor,1856—1915)美国著名管理学家,科学管理理论奠基人,“科学管理之父”。
最根本的贡献,是在管理实践和管理问题研究中采用“观察、记录、调查、试验等手段的近代分析科学方法”。
代表作《计件工资制》(1895年)、《车间管理》(1903年)《科学管理原理》(19 12年)。
3亨利·明茨伯格就任于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管理学院管理学讲座教授,克雷霍恩(Cleghorn)讲座教授和位于法国的欧洲工商管理学院(INSEAD)组织学客座教授。
影响中国的十大人物

毛泽东(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
湖南湘潭人。
诗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
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历史贡献一、毛泽东引导中国走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二、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开始了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纪元。
三、开创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开始了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艰辛而曲折的探索。
四、奠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对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执政地位作了不懈的探索。
五、奠定了新中国在国际上的大国地位,为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作了不懈的努力。
[6]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公元前551年(庚戌)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
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南辛镇)人,祖籍为宋国(今河南商丘市夏邑县)贵族。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文宣皇帝、文宣王,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世界各地都有孔庙祭祀孔子。
主要贡献教育成就:创办私学,广收门徒;“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他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他要求学生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要求学生对新知识引申拓宽、深入,“举一而反三”。
思想主张:“仁”(孔子的思想核心)、“德”(以德教化人民)、“礼”(以礼治理国家)。
二十七个古今中外名人故事

二十七个古今中外名人故事一、居里夫人“幸运”的失恋1883年,16岁的波兰姑娘玛丽亚,即后来的居里夫人,到某贵族之家当家庭教师,她计划挣一些钱出去上大学。
两年后,这家的长子卡西米尔与玛丽亚相恋,玛丽亚刚过19岁,他们计划结婚。
当然,上大学是不可能的了。
可是,由于门第不同,他们的婚姻遭到卡西米尔父母的坚决反对,意志薄弱的卡西米尔屈从了父母。
玛丽亚痛苦万分,竟准备“同尘世告别”,但她终于凭着顽强的意志克制住自己。
于是,她把个人的不幸化为献身更大目标的动力,化为教育培养当地贫苦孩子的善心以及只身赴巴黎求学的勇气。
人们认为,这是一次幸运的失恋。
否则,她的历史将会重写,人类将失去一位迄今为止最伟大的女科学家。
分析:居里夫人的失恋是她人生的一次挫折,从挫折与痛苦中解脱出来,重新振作,投入到科学研究中,她才有了后来的成功。
话题:“挫折与成功”“意志的力量”“转折”二、贫穷造就了作家年轻时的左拉很穷。
为了抵挡饥饿,他拿捕雀器在屋顶上捉麻雀,用挂窗帘的铁丝将麻雀串起来在火上烤着吃;为了坚持写作,他把仅有的几件衣服也送进了当铺,只能用被子来御寒。
偶尔得到一个蜡烛头,他竟会如过节似的高兴,因为今夜可以读书写作了。
正是贫穷磨砺了他的意志,他终于写成了轰动一时的《卢贡•马加尔家族》。
分析:有人面对贫穷时会一蹶不振,有人却能以贫穷为动力,实现自己的目标。
左拉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话题:“贫穷是一笔财富”“坚持不懈”“苦难出人才”三、艰难困苦铸人才米勒是19世纪法国著名的作家。
他生于农家,年轻时跟人学画,因为不满其老师浮华的艺术风格,便离开了他的老师。
后来,他在巴黎以画裸体画糊口,渐渐地他对此种艺术感到厌倦,但其他题材的画也卖不出去,因此,一度陷于贫困、苦恼和绝望的深渊。
为生活所迫,他只好离开巴黎,住到乡下。
在农村,他依然未能摆脱贫困,但美丽的大自然、淳朴的农民和农家生活,激起了画家的创作激情。
他忍受了一切艰难,坚持创作,创作出了许多著名的作品,如《播种者》等。
2022-2023学年安徽省宣城市统招专升本管理学月考卷(含答案)

2022-2023学年安徽省宣城市统招专升本管理学月考卷(含答案)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20题)1.下列决策中哪一项属于程序化决策()A.突发洪水,确定抢险救灾方案B.企业组织结构调整C.开发新产品D.物料订购2.目标管理是美国管理学家()在1954年出版的《管理的实践》一书中提出的A.彼得·德鲁克B.梅尔斯C.迈克尔·哈默D.詹姆斯·钱皮3.控制功能与组织的()密切联系在一起A.计划B.组织C.领导D.激励4.头脑风暴法常用于()A.个体决策B.集体决策C.短期决策D.长期决策5.下列属于内部提升制度的局限性的是()A.可能会引起同事之间的矛盾B.对组织缺乏深入了解C.组织对外聘者缺乏深入了解D.对其他员工的积极性造成打击6.企业的经营战略的层次中,事业层战略考虑的是()A.公司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战略态势B.为完成公司总目标,本部门应该采取什么行动C.公司的使命、方针是什么D.应该有什么样的事业组合7.三国时,刘备死后,他的儿子刘禅虽然无能,但仍然继承了帝位。
依据行政组织理论,刘禅继位的权威基础是()A.超凡权威B.传统权威C.理性权威D.自然权威8.由直线管理者向自己辖属以外的个人或职能部门授权,允许他们按照一定的制度在一定的职能范围内行使某种职权,这是()A.职能职权B.直线职权C.参谋职权D.下属分权9.马克斯·韦伯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
认为一切社会组织的基础是等级、行政制和()A.权威B.尊严C.道德D.惯例10.由外部或内部的审计人员对管理政策及其绩效进行评估的审计为()A.外部审计B.内部审计C.管理审计D.经营审计11.古今中外对管理的概念有众多解释,错误的是()A.管理就是借他人之力把事情办好B.协调一个组织的活动以达到其目标C.运用各种权力来源,以便达成个人目标D.管理者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实现组织目标12.用于听取专家对某一问题意见的集体决策方法是()A.德尔菲技术B.名义小组技术C.畅谈法D.头脑风暴法13.在集体决策中,可以使群体成员正式开会但不限制每个人的独立思考的决策方法是()A.头脑风暴法B.德尔菲技术C.名义小组技术D.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14.组织可以通过()等变革方式彻底改变组织所依存的环境从而保持相对的自主性和独立性A.建立战略联盟B.通过广告树立组织形象C.并购或剥离D.选择有重要影响力的人士加入董事会15.一家超级市场分为以下几个部门:日用杂物、肉类、冷冻食品、瓜果蔬菜、乳制品。
古今中外100名著名管理者

古今中外100名著名管理者1 布鲁斯·亨德森布鲁斯1915年4月30日出生于美国田纳西州的一个农场里。
作为他父亲出版社里的一名《圣经》推销员,布鲁斯很早就开始了他的商业生涯,而且开局良好。
他获得了范德比尔特((Vanderbilt))大学的工程学学士学位,并进入了哈佛商学院。
然而1941年他又选择离开学校,加入西屋公司(Westinghouse Corporation),此时离他毕业仅剩90天。
在西屋公司,他成为公司历史上最年轻的副总裁之一。
1953年,艾森豪威尔总统挑选他参加五人小组,,负责评估马歇尔计划下的外国对德援助项目。
1959年,布鲁斯离开西屋公司,前往主持阿瑟·D·立特尔(Arthur D.Little)的管理服务社。
1963年,他从波士顿平安储蓄信托公司(Boston Safe Deposit and TrustCompany)的首席执行官那里接受了一项难以想象的挑战,着手建立一支为银行业提供咨询的队伍。
这就是波士顿咨询公司的前身。
他所提出的许多管理理念,如经验曲线、波士顿矩阵,为战略咨询领域奠定了智力基础。
“三四规则理论”最早的发明者也许是布鲁斯·亨德森。
他创造了咨询史上第二个里程碑。
2.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全名: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Frederick Winslow Taylor,1856—1915)美国著名管理学家,科学管理理论奠基人,“科学管理之父”。
最根本的贡献,是在管理实践和管理问题研究中采用“观察、记录、调查、试验等手段的近代分析科学方法”。
代表作《计件工资制》(1895年)、《车间管理》(1903年)《科学管理原理》(1912年)。
古今中外经典领导案例分析

案例1、三国演义中的领导权变思想在《三国演义》中,有许多体现领导权变的思想和案例,既有正面的经验,也有反面的教训。
其中,马谡失街亭、诸葛亮演空城计的故事就是一个经典的反面案例。
三国时代,魏文帝太和三年(22)年,蜀国丞相诸葛亮率领大军北伐,布阵于渭水沿岸的祁山,从西边进攻魏国。
魏文帝曹丕为了抵御蜀国大军,把大本营迁到长安,同时起用名将司马懿作为统率,率兵迎战。
司马懿足智多谋,是当时唯一能够与诸葛亮一比高低的将领。
诸葛亮打听到由他来担任统率,就派手下大将马谡,率兵前往固守处于粮道关口的街亭。
马谡精通兵法,才华横溢,他所献的许多计策都被诸葛亮所采纳,深得诸葛亮的赞赏和信任。
马谡到了街亭之后,不顾诸葛亮在出发前的一再叮嘱,必须在当道下寨,而是按照熟读的兵书,擅作主张,将营盘设置在山顶上。
按照兵书上所讲的,“凭高视下,势如破竹”,“置之死地而后生”等,占领高处,可以从高处轻易地观察到敌人的行动,并且由上往下,可以一鼓作气,势如破竹地击败敌军。
司马懿率领大军,向街亭进发。
可听说蜀军已经严阵以待,不得不由衷地佩服诸葛亮的谋略。
但当他看见蜀军在山顶上安营扎寨时,却大笑起来,立即派兵包围了蜀军下寨的小山,切断了蜀军的水源。
马谡的军队由于被切断了水源,又看到被魏军重重包围,于是军心大乱,终于在三天时间内,土崩瓦解。
蜀军痛失街亭,演出了一幕让世人不胜惋惜、发人深省的“孔明挥泪斩马谡”的悲剧。
由于马谡军事失误丧失街亭战略要地,面对司马懿大军压境,诸葛亮不得不调整战略,准备撤退。
就在诸葛亮分拨已定,先引5000兵去西城三县搬运粮草,身边只留有2500人之际,忽然报说司马懿率15万大军往西城蜂拥而来,处在这个弹丸之地的2500人马,听到这个消息后尽皆失色,皆感死期将至。
但是诸葛亮却号令四门大开,旌旗藏匿,只叫几个老人四处打扫卫生。
自己鹤氅纶巾,引二童登上城楼,“焚香操琴”,神情自如,悠然自得。
司马懿见状之后,以为城里埋伏着重兵,诸葛亮城上弹琴是诱兵之计。
古今中外名人的事迹(14篇)

古今中外名人的事迹(14篇)古今中外名人的事迹(14篇)古今中外名人的事迹11998年是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皮埃尔。
居里一起发现放射性元素镭一百周年。
一百周年前,居里夫妇为了钋和镭的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实关于放射性的发现居里夫人并不是第一人,但她是关键的一人。
尽管这都还是偶然的发现,居里夫人却对此提出来新的思考:其他物质有没有放射性?经过无数次的研究,她提出了放射性这个词。
两年后,他发现了钋,接着发现了镭。
为了提炼纯净的镭,居里夫妇搞到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废渣。
他们支起一口大锅,一锅一锅地进行炼化然后送到废弃的破棚子里溶解、沉淀、分析。
尽管破棚子很破但居里夫妇也只有这么一个地方能当化验室了。
经过三年又九个月,居里夫妇终于从成堆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
1克镭,镭拥有极美丽的颜色,是晶莹的的蓝色,在黑暗的化验室里闪着微弱的荧光,尽管只有0。
1克,可这对科学的意义却是巨大的。
玛丽。
居里在工作卓有成效的同时,镭射线也在无声的侵蚀着她的肌体,她美丽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隐退,逐渐变得眼花耳鸣浑身乏力。
居里夫人一生共得了10项奖金、16种奖章、106个名誉头衔,特别是曾获得过两次诺贝尔奖。
但她却把奖金捐赠、奖章供自己6岁的小女儿当玩具。
皮埃尔不幸早逝,社会对于女性的歧视更加重了她生活和思想上的负担,一头扎进科学研究的工作上,直至67岁离开人世,离开心爱的女儿和实验室。
直到她身后40年,她用过的笔记本里还有射线在不停的释放。
居里夫人高尚的品德宛如黑暗丛林中优美的百合,是黑暗中灿烂耀眼的阳光,满谷飘逸着美德的馨香。
她的科学精神永驻于我们的心中。
古今中外名人的事迹2张伯苓的理想南开中学的创办者张伯苓16岁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洋水师学堂,学习驾驶。
毕业后,他参加了“甲午海战”,但军舰一出海就被击沉,这对他触动很大。
1899年英国强租我国威海卫军港,张伯苓亲眼看见,第一天在港口升起的清朝国旗第二天就降下来了。
强烈的爱国心促使他毅然退出海军,回到天津筹办学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今中外100名著名管理者1 布鲁斯·亨德森布鲁斯1915年4月30日出生于美国田纳西州的一个农场里。
作为他父亲出版社里的一名《圣经》推销员,布鲁斯很早就开始了他的商业生涯,而且开局良好。
他获得了范德比尔特((Vanderbilt))大学的工程学学士学位,并进入了哈佛商学院。
然而1941年他又选择离开学校,加入西屋公司(Westinghouse Corporation),此时离他毕业仅剩90天。
在西屋公司,他成为公司历史上最年轻的副总裁之一。
1953年,艾森豪威尔总统挑选他参加五人小组,,负责评估马歇尔计划下的外国对德援助项目。
1959年,布鲁斯离开西屋公司,前往主持阿瑟·D·立特尔(Arthur D.Little)的管理服务社。
1963年,他从波士顿平安储蓄信托公司(Boston Safe Deposit and Trust Company)的首席执行官那里接受了一项难以想象的挑战,着手建立一支为银行业提供咨询的队伍。
这就是波士顿咨询公司的前身。
他所提出的许多管理理念,如经验曲线、波士顿矩阵,为战略咨询领域奠定了智力基础。
“三四规则理论”最早的发明者也许是布鲁斯·亨德森。
他创造了咨询史上第二个里程碑。
2.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全名: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Frederick Winslow Taylor,1856—1915)美国著名管理学家,科学管理理论奠基人,“科学管理之父”。
最根本的贡献,是在管理实践和管理问题研究中采用“观察、记录、调查、试验等手段的近代分析科学方法”。
代表作《计件工资制》(1895年)、《车间管理》(1903年)《科学管理原理》(19 12年)。
3亨利·明茨伯格就任于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管理学院管理学讲座教授,克雷霍恩(Cleghorn)讲座教授和位于法国的欧洲工商管理学院(INSEAD)组织学客座教授。
获麻省理工学院(MIT)的斯隆管理学院管理学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在获得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的管理学博士学位之前,他在多伦多的麦吉尔大学学习机械工程。
明茨伯格是第一位当选为加拿大皇家社会学协会会员的管理学研究方面的学者,他曾四次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文章,其中两次获得"麦肯锡奖"。
1988年至1989年间,他曾经担任战略管理协会主席,就在他的领导地位得到肯定之后,他却宣布了战略管理衰落的概念。
明茨伯格的身上充满了悖论,他因此获得了"管理领域伟大的离经叛道者"的头衔。
4.亨利·法约尔亨利·法约尔(Henri Fayol,1841—1925),古典管理理论的主要代表人之一,亦为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
他出生于法国一个中产阶级家庭。
15岁时就读于里昂一所公立中等学校,两年后经考试及格转入圣艾蒂安国立矿业学院,是同一学年里最年轻的学生。
19岁毕业时他取得了矿业工程师资格。
1860年他被任命为科芒特里——富香博公司的科芒特里矿井组工程师。
在他漫长而成绩卓著的经营生涯中,他一直珍视这项事业。
1918年他退休时的职务是公司总经理。
他继续在公司里担任一名董事,直到1925年12月以84岁高龄去世为止。
(Henri Fayol,1841—1925),古典管理理论的主要代表人之一,亦为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
他出生于法国一个中产阶级家庭。
15岁时就读于里昂一所公立中等学校,两年后经考试及格转入圣艾蒂安国立矿业学院,是同一学年里最年轻的学生。
19岁毕业时他取得了矿业工程师资格。
1860年他被任命为科芒特里——富香博公司的科芒特里矿井组工程师。
在他漫长而成绩卓著的经营生涯中,他一直珍视这项事业。
1918年他退休时的职务是公司总经理。
他继续在公司里担任一名董事,直到1925年12月以84岁高龄去世为止。
5. 哈罗德·孔茨哈罗德·孔茨(Harold Koontz,1908-1984)是美国当代最著名的管理学家之一,是西方管理思想发展史上管理过程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
孔茨担任过企业和政府的高级管理人员、大学教授、公司董事长和董事、管理顾问,给世界各国高层次管理集团人员讲课。
他是许多著作和论文的作者。
6. 哈林顿•埃默森哈林顿·埃默森(Harrington Emerson,1853—1931)——“科学管理”理论的奠基人之一——西方管理学界所公认的传播效率主义的一位先驱者美国早期的科学管理研究工作者,从1903年起就同泰罗有紧密的联系,并独立地发展了科学管理的许多原理。
如他对效率问题作了较多的研究和实践,提出了提高效率的12条原则,即①明确的目的;②注意局部和整体的关系;③虚心请教;④严守规章;⑤公平;⑥准确、及时、永久性的记录;⑦合理调配人、财、物;⑧定额和工作进度;⑨条件标准化;10 工作方法标准化;11手续标准化;12奖励效率。
在组织机构方面,提出了直线和参谋制组织形式等等。
另外,他还在职工的选择和培训、心理因素对生产的影响、工时测定等方面也作出了贡献。
7.彼得·德鲁克彼得·德鲁克(Peter F. Drucker):现代管理大师,对世人贡献卓越,影响深远,被尊为“大师中的大师”、“现代管理之父”。
2002年6月20日,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宣布彼得·德鲁克成为当年的“总统自由勋章”的获得者,这是美国公民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
8李拓1996年郑州大学毕业,获法学硕士学位,2000年北京大学毕业获法学 (政治学)博士学位(在北大读博期间担任博士生会长),毕业后到国家行政学院工作,主要从事政治体制改革、政治学理论、创新管理理论与实践以及领导力与执行力的教学与研究工作,独立主持承担两个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先后到德国、加拿大、韩国、葡萄牙、英国、瑞典、挪威、意大利、希腊等国访问并进行学术交流,多次参与中央重要文件的起草工作。
发表主要著作有:《和谐与冲突——新时期中国阶级阶层结构问题研究》、《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阶层变动研究》、《社会大变革中的中国工人阶级》、《和谐的音符—中国新兴社会阶层调查与分析》等7部,论文:“企业家如何提升领导能力”、“论民主集中制的科学性”、“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定位”、“论中国现代化与精神革命”、“中国产业结构与城市化发展战略”等50多篇。
9曾仕强曾仕强,男,1934年8月28日出生,祖籍福建省漳州市,现居台湾省。
中国式管理之父,全球华人中国式管理第一人曾仕强,中国式管理大师,全球华人中国式管理第一人,台湾兴国管理学院校长、英国牛津大学管理哲学荣誉博士、英国莱斯特大学管理哲学博士、美国杜鲁门大学行政管理硕士、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学学士;专研中、美、日管理比较;易经在管理上的应用;中、西管理思想比较;人际关系与沟通;中国人的民族性与管理;人伦关系与企业伦理;著有《中国管理哲学》、《二十一世纪易经管理法》、《胡雪岩成功秘笈》等百种管理著作。
现任国立交通大学教授,中国统一建设促进会理事长,人力资源发展学会常务理事,国际管理基础会董事,美国东西方大学管理学教授。
10阿里·德赫斯阿里•德赫斯1930年生于鹿特丹,从1951年到989年在英荷壳牌石油集团工作了38年,退休之后,一直是伦敦商学院的访问学者和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组织学习中心的董事成员。
得益于自身长期丰厚的管理实践经验,德赫斯推出的一系列论著以兼备管理的理论性与实践性而闻名。
他曾经在荷兰、土耳其、比利时、巴西和英国工作过,并且在世界很多国家讲学。
并且是荷兰Nij enrode Learning Center的董事11艾尔弗雷德·D·钱德勒钱德勒1918年生于美国特拉华州。
“二战”期间,他从哈佛大学本科毕业后,到海军服役五年。
他于1952年在哈佛大学历史系获博士学位,随后任教于麻省理工学院和霍普金斯大学。
自1971年被哈佛商学院聘为企业史教授后,他一直在那里工作,直至近80岁退休。
2007年5月9日,钱德勒(Alfred D.Chandler)逝世,享年88岁。
钱德勒在哈佛求学期间,曾经直接受到经济学家熊彼特的影响。
熊彼特以强调“企业的创新是经济发展动力”而著称,钱德勒则比任何学者都更多地为这个主题提供了实质内容。
同任何学者一样,钱德勒的一些观点也受到质疑和批评。
例如,有人批评他把产生组织创新的原因全部归结为技术;也有人质疑:“纵向一体化”大企业在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时代是否已经过时?还有论者批评他只关注高层管理,而忽视了劳工问题。
这些意见各有其道理,但无人否认钱德勒的贡献。
12埃尔伍德·斯潘塞·伯法埃尔伍德·斯潘赛·伯法是曾任教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管理研究院,哈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出版的著作很多,是西方管理科学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代表作是《现代生产管理》(1975)。
《生产管理基础》是伯法根据《现代生产管理》改写的,简明易懂,曾被《哈佛商业评论》推荐为经理必读书目。
在这本书里可以看到大量的图表和数学公式,正是这些科学的计量方法,使得管理问题的研究由定性走向定量。
伯法认为,在一定生产系统的成功管理依赖于以下因素:计划、关于实际情况的信息系统、管理者对需求、库存状况、进度、质量水平、产品和设备革新等方面的变化所做出的决定。
13阿尔伯特·班杜拉阿尔伯特·班杜拉,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现任斯坦福大学心理学系约丹讲座教授。
他是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
他所提出的社会学习理论是在与传统行为主义的继承与批判的历史关系中逐步形成的,并在认知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几乎平分心理学天下的当代独树一帜,影响波及实验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临床心理治疗以及教育、管理、大众传播等社会生活领域。
他认为来源于直接经验的一切学习现象实际上都可以依赖观察学习而发生,其中替代性强化是影响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
有人称他为社会学习理论的奠基者,社会学习理论的集大成者或社会学习理论的巨匠。
14爱德华·劳勒爱德华·劳勒(Edward E. Lawler):美国心理学家、行为科学家,美国著名人力资源管理大师。
曾被《人力资源主管》杂志评为“人力资源领域最具影响力人物”。
美国《商业周刊》认为他是最优秀的六个管理大师之一,美国《人力》杂志则把他誉为"过去一个世纪以来的25位高瞻远瞩的人,塑造了当今的工作场所"。
劳勒教授在布朗大学获得文学学士学位(1960年),1964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和心理学博士学位,随后,劳勒任教于耶鲁大学.1972年,劳勒转到密歇根大学,是该校社会研究院调研中心的心理学教授和项目主任.兼任西雅图的巴特勒纪念研究所人类事务所研究中心访问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