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可生存性研究
WDM光网及多层网络生存性的研究

新的要求 , 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 一是巨大的传 输容 量使 得 网络 的 生 存 性 问 题 更 为 突 出 。特 别 是 W M 波分复用) D ( 技术 的商用化 , 单纤可以支持 1 / bs 的业务速率。这样 巨大的传输 容量, 使得 网络一旦
0 引言
网络生存 性 ( uv ait) 指 网络经 受 各 种 Sri l u是 v i b y 故障后仍 能维 持可 接 受 的业 务 质 量 的 能力 , 于 网 属 络完整性 的一 部分 。网络从 故 障 中恢 复 可采用 保护 机制和恢 复机 制 。保护 机制 是 利用节 点 之间预 留专
资 源设计 中的共 享 问题 。
关键 词 :生 存性 ;多层 网络 ; 闲资 源 空
S u y o u vv b l y fW DM p ia a e n l —l y r n t r s t d n s r ia it o i o t ll y r a d mu t — a e e wo k c i
生存性技术, 怎样充分利用不同技术及其相应生存
性 方 案 的长处 , 取得 比单层 的生存性 技 术 更经济 、 更 好 的服务 质量 就是 多层 网络生 存性 机 制所要 解决 的
问题 。
l 光层 生存 性技 术
通 信 网络 的结构 正 朝 着 “ 扁平 化 ” 的方 向 发展 , I vr M可 望成 为下一 代 网络 的 主要构 架形式 。 Poe WD 由于是 以 数据 为 中心 的 I 直 接 oe WD 光层 的 I ) vr M, 生存 性 研究 至关 重 要 。未 来 的光 网络 将 是 网 状 网 , 所 以主要讨 论 网状光 网络 中 的生存 性 机制 。网状 光 网的生 存 性问题 比环 网要 复杂 得多 。通 常 网状 网根 据 重选 路 由的类 型可 以分 为基 于通 道 ( C 的通道 O H) 保 护/ 复和基 于链路 ( M ) 恢 O S 的链 路保 护 / 恢复 。
网络信息系统的可生存性研究

情 况下 ,关 键服 务还 能 够使 用的程 度 。 以 E ls n lio
为 代表 的 CMU/ E 的研 究 小组给 出了针对 信 息 系 SI
统 的 生存 性 定义 : 可生 存性 是 指在 遭 受攻 击 、故 障 或 意 外事 故 时 , 系统 能 够及 时 完成 其 关键 任 务 的能 力。这 个 定义 在 日后 的研 究 中被 广泛 应用 。随着 研 究 的 普遍 展开 和深 入 ,可生 存性 定 义 必将 取得 一 致
关 :安可藿 键 网全生麓 词络 ;存 网, 性络 ;4 t g
紧
研
1引 言
可 生存 性 作 为 一个 新 兴 的 研 究 方 向 ,它 是在 一 些 相关 领域 的基 础上 发 展起 来 的 ,其 和安 全 性 、容 错 性 、可 靠 性 等 系统 性 能 关 系密 切 而 又 有 所 不 同。 目前可 生 存性 的 定义 还 没 有得 到统 一 ,其 研 究也 仅 适用 于 无 边界 系统 。尽 管有 关 可生 存性 研 究 的具 体 应 用还 没 有成 熟 的例 子 ,但 可 生存 性研 究 的发展 趋
分 利用 无 边界 系统 的特征 ,通 过 系统 中节点 局部 动
作 相互 协 作 而产 生和 维持 紧 急 属性 来确 保 系统 的可 生 存性 。 但是 紧 急算 法还 仅 仅是 一种 实 现可 生存 性 的开 发 思路 ,有 待于针 对具 体应 用进 行开 发实现 。 目前 用 于 开 发 可 生 存性 系统 的技 术 主 要 包 括 :
2 3政务网络信息系统 可生存 性需求分析 .
它 可 以帮助 系统 定 义有 效 的响 应米 抵抗 、识别入 侵 , 并从 入侵 中恢 复 回来 。 总 的 来说 ,在政 务 网 络信 息 系统 设 计 阶段 通 过 对需 求进 行 可 生存性 分析 ,就可 以定 义 该系统 的可 生存 性规 范 ,为 从 系统 结构 、编 程语 言 等 多个层 次 进行 可生 存性设 计 、实施 和测试 打下 基础 。
IP over OTN光网络路由与生存性探讨

IP over OTN光网络路由与生存性探讨OTN(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光网络已经成为现代通信网络的骨干。
然而,由于物理链路的限制,OTN 网络在路由和生存性方面面临许多挑战。
IP(Internet Protocol) over OTN光网络路由和生存性的探讨是对这些挑战的分析,以及如何解决它们的讨论。
IP over OTN 光网络路由是指通过 IP 协议来传输在 OTN 网络中的数据包。
这种传输方式使得在不同 OTN 网络中传输数据变得更加便捷。
然而,尽管 IP 协议已经成为互联网标准,但在 OTN 网络中实现 IP 路由仍然是一个挑战。
由于 OTN 网络与传统互联网网络不同,因此需要开发新的路由协议。
目前,一个流行的协议是 MPLS-TP(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Transport Profile)。
这个协议将 MPLS 技术应用于 OTN 网络,以实现更高效的路由和更好的网络性能。
除了路由问题外,OTN 网络面临的另一个挑战是生存性。
OTN 网络中的物理链路存在断开的风险,而这种链路断开会导致网络故障。
为了提高 OTN 网络的生存性,需要采用多种技术,如光复用、多路径保护等。
其中,多路径保护可以在链路断开时自动切换到备用通道,以保证数据的传输。
这种技术的实现需要复杂的算法和硬件支持,并且需要更高的成本支出。
在总体上看,IP over OTN 光网络路由和生存性的探讨需要跨学科的合作和积极的研究。
随着 OTN 网络的不断发展,这种探讨变得越来越紧迫。
IP over OTN 光网络路由和生存性的研究可以促进技术的进步,提高网络性能,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信息网络系统可生存性评估

二 、模糊 综 合评 价原理
模 糊综合 评价是 以模糊 数学为基 础 ,应 用模糊 关
信息系统工程 l 0 1 2 0 1 5 1. . 0 2 12
《
E Q
! Q 旦
堡, 皇 建塑
32 .确定综合评判集合及其分量值 评判集 及其分量 值的确定才使得模糊 综合评价 获 得一个模糊评判 向量 ,被评价网络系统对应各评判级
隶属程度的信息通过这个模确定也应该使用习惯 中的区间中位数 为好 ,分布也较合理 。每个专家根据 自己的主观经验 ,
出分析的详尽技术手段 ,也未给出生存性 的具体量化指 标 ;SJa NA . 等口 h 对S 方法进行改进并提 出了一种生存性
评估 的系统方法 ;郭渊博等[ 3 对分布式 系统服务 的生存 性进行 了理论上的定量分析 ;包 秀国[ 4 通过将 网络系统 简化为数据流 图,并 根据数据流图的连通性对系统生存 性进行 分析 ;林雪纲等【 NA中的3 模型进行研究 , 5 对S R
考虑网络生存 f的信 息系统较少,所 以有必要先对信息网 生
.
体系时 ,采用 的是应用较为广泛 的德 尔菲法 ( ep i。 D lh)
首先 ,通过对大量非技术性的无法定量分析的要素作 出
络系统可生存 『进行有效评估 ,为进行合理的维护和技术 生 改造以增强信息网络系统生存能力提供依据。 S I E T/C E 的C R C的S A[ N 1 1 方法为生存性分析提供 了
系合成原理 ,将一些边界不清、不易定量因素定量化 , 进行综 合评判 的一种方法 。它是 一种较好的用 于涉及多
个模糊因素 的对象的综合评估方法 。模糊综合评判决策 的数学模型 由因素集 、评判集 和单 因素评判 3 个要素组
网络信息系统的生存性技术研究

信 息保护技术 的关键 思想是 “ ”主要采 用加 密、 证 、 防 , 认
安 全 分 级 、 问 控 制 等 办 法 来 保 证 信 息 的安 全 。 技 术 的 前 提 访 该 是 假 设 能 够 明确 的划 分 网 络边 界 并 能 够 在 边 界 上 阻 止 非 法 入 侵 比如 : 过 口令 阻 止 非 法 j 户 的访 问 ; 过 存 取 控 制 和 权 通 } j 通
时 , 息 保 障 中的 恢 复 技 术 也 很 难 在短 时 间 内达 到效 果 。 信 即使
1 网络安全 技术
网络 安 全 的主 要 目标 就 是 保 护 在 网 络 上 传 输 的信 息 的 安
全 。 络 安 全 中 用 柬保 障 信 息 安 全 所 采 用 的主 要 技 术 如 F : 网
随着 网络信息 系统规模 日益庞大 , 并朝 着高度 的分布式 方 向
发 展 ( 无 边 界 系 统 ) 传 统 的 安 全 技 术 日益 显 得 力 不 从 心 。 即 , 必 须 有 新 的安 全 理 念 来 保 证 网 络 信 息 系 统 的 安 全 性 , 就 是 当 这 前 网 络 信 息 系统 的 可 生 存 性 技 术 , 是 目前 网络 安 全 研 究 的 也
随 着 计 算 机 网 络 的快 速 发 展 和 广 泛 应 用 , 行 各 业 对 网 各 络 信 息 系统 的依 赖 程 度也 越 来 越 高 。 与此 同 时 , 络 安 全 事 件 网
敌人的破坏 。 如 , 够发现系统死机 , 现有人扫描网络 , 比 能 发 发 现网络流量异常等 。 过发现 , 通 可以 采 取 一 定 的 响 应 措 施 。当
维普资讯
Mircmp trA piain o. 2 N . 12 0 coo ue p l t sV 12 , o 1 ,0 6 c o
Sybil攻击检测方法_无线传感器网络可生存理论与技术研究_[共13页]
![Sybil攻击检测方法_无线传感器网络可生存理论与技术研究_[共13页]](https://img.taocdn.com/s3/m/e5f036309b89680202d82545.png)
无线传感器网络可生存理论与技术研究− 144 −7.2 攻击行为检测攻击者获得了拥有网络合法身份的节点后,为增加各类攻击效果,往往在运行一些本地协议时采取一些攻击行为,以期获得更多参与网络任务的机会或降低被发现的危险。
这些攻击行为包括:节点可以进行Sink Hole攻击[1]、Sybil攻击[2~4]、选择转发[5, 6]、病毒传播[7]、虫洞[8]、DoS攻击[9, 10]和数据篡改攻击[11~13]等。
最早的攻击检测就是针对这些攻击行为的特征,检测节点是否存在这些特定的攻击行为。
通常制定一些规则,选定一些节点监视其他节点,通过运行本地协议以及节点间的协作,判定被检测节点是否具有特定攻击行为的特征性操作,从而判定该节点是否在发起某个特定类型的攻击。
本节首先介绍几类我们提出的攻击行为检测的方法。
7.2.1 Sybil攻击检测方法Sybil攻击[14]会破坏多路径路由、地理位置路由、数据融合、投票机制、公平资源分配机制、非法行为检测等机制,对无线传感器网络构成严重的威胁。
Sybil 攻击是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网络层容易出现的一种攻击,在这种攻击中,单个节点以多个身份出现在网络中其他节点面前,使其更易于成为路由中的节点。
我们定义,Sybil攻击中的一个节点呈现出来的其他某个身份为Sybil节点。
目前检测Sybil攻击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Karlof和Wagner[15]提出每个节点与一个可信赖的基站共享唯一的对称密钥,两个节点通过基站证实彼此的身份,并且建立一个共享密钥,相邻节点使用产生的密钥去实现一个验证,加密它们之间的连接。
Newsome等人[14]提出了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射频测试,每个节点只能有一个射频收发器,且此射频收发器不能同时在多个信道上发送和接收信息,当某一个传输信道专门指定给某一邻节点时,此节点以一定的概率检测到Sybil节点。
另一种方法是随机密钥预分布,节点身份与从密钥池中给其分配的密钥相关,可以通过验证节点拥有的部分或全部密钥来证明此节点身份的真伪性。
无线传感器网络可生存性增强技术研究概述

( 哈尔滨工程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 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 5 0 0 0 1 )
பைடு நூலகம்
摘
要 :无线传感器 网络 ( WS N s ) 应用 日益广 泛 , 增强传感 器 网络 的生存 性就 显得尤 为重要 。从容错 技
术、 入侵检测技术和 自再生技术 3个方 面人 手 , 介绍 了 WS N s可生存性增强 技术 领域 的经 典理论和 近几年 的研究成果 , 并探讨 了 WS N s 可生存性 技术 研究 的发展方 向。 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 ; 可生存性技术 ; 容错技术 ;人侵检测 ;自再生技术
1 . 1 WS N s覆 盖控 制技 术
WS N s 的覆盖控 制 问题 , 可 以看 作 是在 WS N s节点 能
( WS N s ) 正是 由大量 的微 型传 感 器组 成 的无 线 网络 , 其 价 值在 于可以实时监测 、 感知 、 采集 网络分布 区域 内的各种 环 境和监测 对象的信息 , 并对这些信息 进行 处理 , 获得详尽 准
WS Ns . C l a s s i c t h e o r y i n t h i s ie f l d a n d r e s e a r c h r e s u l t s i n r e c e n t y e a r s re a i n  ̄ o d u c e d f r o m t h r e e a s p e c t s : f a u l t
2 0 1 4年 第 3 3卷 第 1期
\
传感器与微系统 ( T r a n s d u c e r a n d M i c r o s y s t e m T e c h n o l o g i e s )
无线自组网的可生存性技术问题探讨

cn u vv bl y o rls efo g nzn ewo k a ee po e ,m any icu ig p we 0 to/o o0 y igs r ia it fwiee ss l r a iig n t r r x lrd i - i l n ldn o rc n r ltp lg
he e 0 ne t t r ge ousne wor nt r on c in k i e c ne to
0 引 言
无线 自组网是无 线 通信 和计 算 机 网络融 合发 展 的
无线 网络 的 可 生 存 性 面 临 比传 统 有 线 网络 更 大 的挑 战 , 无线 自组 网完 成 基 本 的 网络 和服 务 功 能 ( 路 对 如 由、 道方 文 控 制 和用 户 认 证 ) 来 了诸 多 限制 和不 信 带 便 。本文从 网络可生 存 性 的概念 和 内涵 人 手 , 入分 深
3 8
航 天 电子对 抗
第2 7卷第 4期
无 线 自组 网 的可 生存 性 技 术 问题 探 讨
王海 涛 马琳坡 ,
( .解 放 军理 工 大学通 信 工程 学院 , 苏 南京 2 0 0 ; .中国人 民解放 军 7 6 0部 队 , 1 江 10 72 39 江西 南 昌 3 0 0 ) 3 1 2 摘 要 : 介 绍 了无线 自组 网和 网络 可生存 性 的基 本 概 念和 内涵 。 阐述 了无 线 自组 网可 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结 语
【参考文献 】
综上所述,人工智能技术 的出现 以及在 电气 自动化控 …1 任 博 .人 工智 能技 术在 电气 自动化控 制 中的应 用思路 分析
制系统 中科学合理 的利用 ,不仅能够从根本上保证 电气 自 [J].矛H走视 界,2015(09):108—109.
动化控制系统在运行过程 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而且还能 【2】周超 .人工智能技术在 电气 自动化 控制 中的运 用 [J].硅谷 ,
网络安全 ,即网络数据信 息的安全 ,具体是 指系统 中
说,更是潜藏着很多的危险因素。因此,加强网络安全方面 的软件 、硬件设备等不遭受非法的破坏和攻击 ,导致信 息
的研究迫在眉睫,本文就 网络可生存性展开研究。
资源 的损失。在军事领域中,安全性是为 了阻止 敌方对 自
2网络可生存性概述
够避免 由于人为 因素影响 出现的失误 。在保证 电气 自动化 2012(O8): 21+87.
91
信 息记 录材料 2 01 8年 1 1月 第 1 9卷第 1 1期
试 论 人 工 智 能在 电气 自动 化控 制 中 的应 用
崔 海 花 (周 口科技 职 业 学 院 河 南 周 口 4 6 6 0 0 0)
信 息记 录材料 20l 8年 11月 第 1 9卷第 11期
网络 可生存 性研 究
冯 凯 , 裴梓 航 ,袁 金 宝 (空军工程 大 学信 息与导航 学院 陕西 西安 71 0 051)
【摘要】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 ,人们对 网络的安全性问题越来越重视。网络的可生存性研究,作为一种全新的
安全观念 ,已经突破了人们对传统网络安全的认识,是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研究网络系统的安全问题。本文通过对相关
概念的论述,对系统的需要和网络生存性的研究进行了重点分析,希望为提高网络系统的安全№民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 】网络可生存性;可靠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TP393.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624(2018)11-0091-02
作任务 。比如,对于 “识别攻击及可能的波及范 围”来说 , 同时全光网络的研究也远未成熟 。
系统就会实施入侵检测,并对 自身信息 的完整性进行查验 。 4网络可生存性研 究
2.3传统的网络可生存 性存在 的不足
4.1可生 存 性 网 络设 计 方法
传统的网络可生存 性,事实上是存在着较多不足的,
身 网络 的破坏 ,或是对 自身信息的获取 ,是一种 防御性 的
2.1可 生存 性 的定 义
体系 ,以防止 网络风险的发生 ;在最初阶段 ,网络的生存
尽管当前对可生存性的研究已经获得 了一定的成果,但 性指 的是网络连通 的可能性 。随着相关技术的发相关组织给出了如下说明, 的生存性逐渐演化为对路由的适应性,也就是说在系统发
即:在网络系统 出现故障或是遭到非法侵入时,系统有着完 生故障 问题时 ,采取各种措施进行系统性能的恢 复。
成关键工作的能力 (此处的系统并不是指的计算机系统,而 3网络可生存性 的研 究现状
是一个更为宽泛的概念,包括了多种类型的系统)。在系统
随着人们对 网络安全的重视 ,生存性变得越来越不可
网络 已是无处不在,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都已离不开网络, 络 的保护功能是 比较成熟的,但在提 高数据利用率、提高
而且信息化建设也己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是确保经济社会 控制效率等方面还有所不足。
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 。因此,网络的安全 问题就变得越来越
2.4 网络安全与网络可生存性
重要。针对网络系统的开放性特征,对于网络的 日常应用来
当前来说,有着 以下两种方法: “基 于入侵容忍技术
在实践 中将人工智能技术科学合理应用其 中,这样 不仅能 控制系统 日常工作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的基础上,能够保证
够针对 日常操作中的一些 问题起到 良好 的处理效果 ,而且 工作 的整体质量。
还 能够对事 故的发生率起到一定的控 制作用 。
1引 言
因为它仅仅能够保护某一层级 中的单一结构 ,而且在技术
近年 来,我 国的计算机 网络技术 日趋成熟,有 关设施 上过于简单 。通过对 SDH网络的研 究发现,其具有一定的
的建设逐渐完善,网络技术己渗透到多个行业领域,可以说 技术标准 ,生成 了比较理想的恢复机制 ,可 以说 ,SDH网
2.2可生存系统的属性
是利用的可靠性 的研究成果来进一步 拓展 。生存 性的体系
可生存性系统,可 以在系统遭到非法侵入或是破坏时 结构、数据模型等都成为了研究的重 点。
继续完成相应的工作 ,并有着一定的恢复能力,同时能够
从技术层面来说 ,网络通信技术正在变得越来越先进 ,
保持其基本的属性 ,即保密性 、信 息完整性等。总的来说 , 相关设施的性能也是越来越突 出,因此人们对网络生存性
受到攻击或是出现故障问题时,可生存性能够使其继续做完 忽略 ,它是 与系统 的关键信息密切相连 的,无论是在 国外
正在进行中的工作,而且能够在一定的时间内恢复受到破坏 还是在 国内,对 网络可生存性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在人力 、
的系统,而可生存指的是一种服务而不是指的系统 自身。
物力上的投入更是越来越 多,当前有许多学者对其 的研究
【摘要】社会和科技在不断的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为人们的工作以及生活带去了极大的便利,这让
其在各个领域中都得到了应用,在电力部 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能够促进工作效率和效果的提升,本文分析了人
工智能在电气 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
可生存性系统所拥有 的属性如下:抵御侵袭、识别攻击及 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在上个世纪末就有许多学者投入到
可能 的波及范围、恢复基本 的或是全部 的功能、 自适应 以 了生存性分析 、网络系统规划 以及故 障问题划分等领域 ,
减少后续攻击的影 响等 ,这几种属性都有着与其对应 的工 并获得 了一定的研 究成果,ATM网络的生存研究起步较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