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天冬氨酸及其衍生物研究进展汇总

聚天冬氨酸及其衍生物研究进展汇总
聚天冬氨酸及其衍生物研究进展汇总

聚天冬氨酸及其衍生物研究进展

MG0224110 高分子系高云0引言

随着近代医学、生物学的发展,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作为生物工程内的一支边缘科学,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重视。生物可降解吸收型应用高分子材料和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一种,它在体内一段时间可以充分发挥其功能,并且能够水解和酶解,且降解产物无毒副作用,能够被人体吸收或经新陈代谢后被排出体外,目前已被用于临床如骨板、组织修复器件、手术缝合线。器官移植的粘合剂,以及作为活体内药物缓释的载体。

聚氨基酸如聚谷氨酸,聚天冬氨酸,聚赖氨酸等具有类似蛋白质的酰胺结构,是一种性能优异的生物可降解材料,降解产物为氨基酸小分子,最终可降解为水和二氧化碳, 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可以在体内降解被吸收,具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这些氨基酸中对聚天冬氨酸及其衍生物的研究是目前该领域研究的热点。聚天冬氨酸及聚天冬酰胺类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体内可降解性以及无毒副作用等优点。研究表明【1】,聚天冬酰胺在体内可以逐渐被吸收,不会成为异物长期存留在局部组织,对肝肾组织、血红蛋白、白细胞等无明显毒副作用。翁立红等【2】采用组织切片合高效液相凝胶色谱法,观察聚天冬酰胺衍生物在动物体内的形态变化和降解过程。发现材料在埋植部分均出现了从棕黑色固体到黄色胶状、再到棕色或黑色细小颗粒的形态变化,且其均能降解成大小不同的分子片断。此外,聚天冬氨酸制作方便产率高,可大规模生产,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药物控制释放领域,这是目前药剂领域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天冬氨酸是一种具有α-手性中心且有多种官能团的化合物,将功能性侧链基键入主链,通过天冬氨酸均聚或与不同氨基酸共聚,再把药物分子键合到材料上,或用储存或骨架方式与药物结合,改变材料的亲脂亲水性、荷电性合酸碱等方法来调节药物的扩散速度与材料的降解速度。这样一种高分子-药物控释体系具有在治疗允许范围内维持药物水平、靶向性好、所需药物种类少、药物副作用小以及促进半衰期较短药剂的给药等优点。

参考文献:

【1】翁立红,汤谷平,王斌,周涛,周俊。中国药学杂志,1999,15(3):161

【2】翁立红,汤谷平,王斌,周涛,程启琪,程永樟。中国药学杂志,1999,10

1 聚天冬氨酸的制备及其用途

水溶性高分子,例如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聚丙烯酸(poly(acrylic acid))以及聚丙稀酰胺(poly(acrylamide))被广泛应用于化妆品(cosmetics),纸浆添加剂(paper additives),分散剂(dispersant)以及清洁剂(detergent builders),但是由于它们没有一定的生物可降解性,使用后不能回收再利用,严重污染自然世界,带来环境的恶劣循环。【1-2】

含有自由的羧基基团的聚氨基酸,如聚天冬氨酸、聚谷氨酸,是一种很好的可降解的水溶性高分子材料。Honda N., Ito Y., 以及Dessipri E.等人在不存在微生物(microorganism)的情况下,利用NCA方法聚合出聚谷氨酸。但是,通过这种方法合成出的聚谷氨酸,成本很高,不符合工业大规模生产要求【2】。因此近年来,天冬氨酸的聚合成为研究的热点。人们

希望能够找到一种成本低的方法,大规模生产聚天冬氨酸,并投入工业生产。

制备聚天冬氨酸的方法主要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NCA法,第二类是热缩聚方法。

NCA法是早先制备聚天冬氨酸的一种方法。NCA是指N-Carboxyanhydride, 是制备聚天冬氨酸过程中的一个中间体。其具体步骤如下:先将天冬氨酸与苯甲醇反应生成卞酯,保护β-羧基,再与光气(COCl2)反应制得中间体N-羧基内酸酐(NCA),引发NCA自聚,去除保护基团卞基(一般采用加氢还原的方法),就可以得到聚天冬氨酸【3】。反应过程如图1所示:

H 22 H

DL-aspartic acid COCl

2N

O

O

BzOOC

H

O

Polymerization

COOBz

O

m

m

COOH NCA poly(aspartic acid)图1:NCA法制备聚天冬氨酸(PASp)

在这一制备过程中,由于使用光气或双光气合成中间体N-羧基内酸酐(NCA),从而导致制备成本很高,鉴于这一缺点,第二钟方法-热缩聚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热缩聚方法是指由单体天冬氨酸或马来酸酐、马来酸氨盐等热缩聚,形成中间体聚丁二酰亚胺(PSI),再经过NaOH碱解,HCl调节pH值,得到聚天冬氨酸【4】。该方法发应时间长,所需温度高,且获得的聚合物分子量低,多为带色产物【5】。

Neri P.【6】等采用85%浓度磷酸作为催化剂和溶剂,将天冬氨酸单体溶于大量浓磷酸中,于180 下减压制得高分子量的 PSI。这种方法的缺点在于必须将PSI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出来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氨解,因为聚丁二酰亚胺(PSI)中的磷酸分子难以除去。

在这一研究基础之上,Kakuchi T.【7】等改善了这一制备过程,采用了在催化剂的基础上引入溶剂这一措施,将催化量的浓磷酸和天冬氨酸单体溶于混合溶剂1,3,5-三甲基苯/环丁碸(mesitylene/sulfolane)中,方便地制备出分子量高达64300的PSI,且转化率达96%,具体反应过程如图2所示:

NH

O

O

p

ONa

q

NH

O

O

ONa

n

n

N

O

O

H

2

2

H

CO

2

H

PSI

DL-aspartic acid

H

3

PO

4

, cat, in

mesithylen/sulfolane

aq, NaOH

NH

p

q

NH

O

O

OH

n

OH

图2 :PSI法制备聚天冬氨酸

Kakuchi, Tomida 等人充分研究了PSI分子量、转化率与溶剂、催化剂、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有无减压等关系【2】。

对聚天冬氨酸的钠盐进行1HNMR分析【1】,通过对亚甲基和次甲基的峰面积之比发现,在PSI碱解开环过程中,α,β两种开环方式不是等同的,α开环产物与β开环产物之比近似

为3:7,意味着β开环方式占主要地位。并且D,L 构象之比为50:50,PSI 没有表现出活

性,说明在酸催化缩和过程中发生外消旋作用。图3 为PSI 的两种开环方式。

-opening unit -opening unit H N O NaOH

COONa

COONa

O NH

αβ

图3 :PSI 的α开环产物和β开环产物

聚天冬氨酸是一种具有很高应用价值的聚合物,由于无毒性,无免疫性

(nonimmunogenic )等特征,在医学领域取代聚谷氨酸被广泛用做血浆膨胀剂(plasma

expander )【6】。而且由于侧链上含有羧基,聚天冬氨酸衍生物能与金属离子发生螯合作用,

用于工业污水的净化。Kakuchi 【5】等人已经制备出聚天冬氨酸的钠盐与二价钙离子鳌合的

产物,并且研究了鳌合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聚天冬氨酸的金属离子络合能力将在下面作详细

的介绍。另外,聚天冬氨酸在水处理方面可用于防止BaSO 4和CaSO 4垢的形成,研究表明

聚天冬氨酸阻垢性能高于聚丙烯酸【8】。

参考文献:

【1】Tomida M., Nakato T., Matsunami S., Kakuchi T. Polymer , 1997,38(18):4733-4736

【2】Nakato T., Yoshitake M.,Matsubara K., Tomida M. Macromolecules , 1998,31:2107-2113

【3】Yokoyama, M.; Inoue, S.; Kataoka, K.; Yui. N.; Sakurai, T. Makromol Chem., Rapid.

Commun. 1987, 8: 431

【4】Kovacs, J.; Koengves, I.; Pusztai, A. Experimenta , 1953, 9: 259

【5】Nakato T., Kusuno A., Kakuchi T. J. Polym. Sci., Part A: Polymer Chemistry,

2000,38:117-122

【6】Neri P., Antoni G ., Benvenuti F., et al. J. Med. Chem., 1973,16(8), 893-897

【7】Tomida M., Nakato T., Kakuchi T., et al Polymer , 1996,37(19): 4435-4437

【8】成大明,陈强,朱爱萍,田伟伟,林思聪,沈健。材料导报,2002,16(7):60-63

2 聚天冬酰胺衍生物及其高分子-药物传递体系

(1) 聚天冬酰胺衍生物的制备

聚丁二酰亚胺(PSI )是一种活性很强的线性聚酰亚胺,它可以很容易的被氨基开环生

成带侧链的聚天冬酰胺。目前研究较多的聚天冬酰胺类高分子材料主要是聚(α,β-N -羟

乙基-DL -天冬酰胺)(PHEA )和聚天冬酰肼(PAHy )。Neri 等【1】首先用乙醇胺使PSI

开环制得聚(α,β-N-羟乙基-DL-天冬酰胺) (PHEA ),因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而将它用

作血浆膨胀剂。Giammona 等【2】用水合肼与PSI 反应制得聚天冬酰肼(PAHy )。PHEA 、

PAHy 的制备如图4所示。

n N

O

O NH 2CHCH 2OH

N NH O

O p OH N NH O O p

n NH 2N NH

O O q

NH 2n N NH O O q OH PSI H H 22H PAHy H PHEA

图4 PHEA 以及PAHy 的制备路线

由上图可以看出PHEA 的侧链上有许多羟基,PAHy 的侧链上有很多氨基,由于这些活

性基团的存在,使得聚天冬酰胺具有良好的水溶性,主链上的酰胺键可以被水解生产小分子,

排出体外。由于这一优点,可以考虑将聚天冬酰胺用作高分子药物载体,或是与交联剂反应

制得水凝胶等多种生物医学用途。

(2) 高分子-药物传递体系

将药物以酯键或酰胺键等形式结合到聚天冬酰胺的侧链上,利用其在水中水解的性质可

进行药物的控制释放,从而形成了高分子-药物传递体系。所谓高分子-药物控制释放体系,

就是利用天然或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作为药物的载体或介质,制成一定的剂型,控制药物在

人体内的释放度,使药物按设计的剂量,在要求的时间范围内以一定的速度在体内释放,以

达到治疗某种疾病的目的。高分子的药物控制释放体系主要通过物理包裹法和化学结合法这

两种方法来实现。

物理包裹法是指将药物包裹在高分子材料的内部,然后将材料注入或移植到体内。早期

使用的高分子材料是不可降解的高分子材料,药物传输主要依靠膜调控渗透。60年代

Folkman 【3】等成功使用硅橡胶微囊包裹利多卡因(lidocaine )(一种调节心脏功能的局部

麻醉药利),但是这种方法的缺点在于不能传递离子型或分子量超过400的药物,这些药物

不能通过高分子材料渗透出来。为解决这个问题,有人将药物以高浓度嵌入有许多可与外界

连接的多聚微孔的基质系统中,药物通过这些微孔缓慢释放。最初的研究是利用乙烯基乙酸

共聚物或不同种类的水凝胶作为聚合模型,后来又发展出使用生物可降解材料(如乳酸、葡

萄糖酸共聚物)。可降解的高分子体系与微孔渗透的系统一样可以调节控制药物的释放,这

就为体内注射提供了基础,使原本在体内只能维持很短时间的多肽激素延长至1~4月。迄

今为止,通过这类方法已经可以治疗前列腺癌、子宫内膜易位症和青春期早熟症等疾病。

化学结合法与物理包裹法相对应,水溶性高分子与药物分子的化学结合能赋予药物许多

新的特性。将低分子药物结合在无药理活性的水溶性高分子载体上,可达到如下优良性能:

控制药物缓慢释放;药物稳定性好,副作用小;载体高分子无毒,不会在体内聚集;能把药

物输送到体内确定的部位(组织靶向性);可减少免疫原性等。例如,通过药物分子与聚乙

二醇结合使得免疫原性减少,可以延长腺苷脱氨酶(Adenosinedeaminase, ADA )和天门冬

酰氨酶等大分子药物的生物半衰期,这就是与ADA 缺乏和急性成淋巴细胞白血病相关的综

合免疫缺陷疾病的新疗法。就组织靶向性而言,可降解的非致免疫水溶性高分子与药物化学

结合,最理想的情况是一旦到达目标(例如肿瘤)就能够发生化学键裂解。由于小分子抗癌

药物能够快速穿过细胞膜而渗透分散到全身各处,针对肿瘤组织的作用因而十分有限。如果

选择高分子-药物传递体系,药物因为与高分子结合而使得分子量增大。由于高分子-药物通

常只能通过细胞内吞作用进入细胞,这样就比游离药物有着更长的体内循环时间,药物可在

血液流动中稳定存在。这种传递途径现已被应用到一些癌症的化疗上,例如,将聚酐基质与

传递化疗药物亚硝脲氮芥(Carmustine, BCNU )结合来治疗脑癌。手术时,外科医生尽可能

多地切除肿瘤,然后在原肿瘤部位放置八个高分子-药物薄片,药物能在一个月内持续释放

出来杀死剩余的肿瘤细胞。由于药物传递是局部的,因而全身化疗对人体的毒副作用被减至

较低程度。两年后临床显示,用该疗法的31%病人活了下来,而对照组只有6%的成活率,

1996年美国允许对首例患有复发恶性胶质瘤的病人采用这种疗法。

目前有很多高分子载体药物的模型,比较典型的一个是Ringsdorf 等【4-5】提出的高

分子载体药物模型,如图5所示:

~~~~~~~~~~~~~~~~~~~~~~~~~~~~~~~~~~~~~~~~~~~~~~~~~~~~~~~~~~~~~~~~~~~

biodegradable

biostable

Solubilizer

nontoxic water

or lipid soluble

comonomer units

or blocks physiological response in

living systems resorption enhancer

specific to biological targets, e.g.receptor-interaction variation of the body distri-bution of poly-mers

Fig. 5 Ringsdorf ’s model for pharmacologically active polymers

在Ringsdorf 模型中,高分子载体药物包含四个功能部分:溶解基团(solubilizer)、药

(pharmacon )、悬臂(spacer )、输送基团(transport system )。溶解基团必须满足一些基本要

求,如无毒副作用、无免疫性等。诸如羧酸盐、季铵、磺酸盐等这样的可溶性基团,可以提

高整个分子的亲水性,使之溶解于水。在某些场合下还可适当引入烷基等亲油性基团,以调

节体系的溶解性。引入药物基团时则应注意:1)药物要能够在足够温和的反应条件下结合

到聚合物上,所用的反应条件不会使药物失去生物活性。2)药物与高分子间有时需要形成

稳定的结合(永久悬臂),在任何体内环境中高分子载体药物不会发生分解。例如,用聚合

物固定酶时,如果酶分子距离聚合物链太近,可能会影响酶分子的立体构型而使酶失去活性,

这就需要用长的烷烃链将二者隔开。有时则希望高分子与药物间是暂时的结合(临时悬臂),

在体内通过水解、离子交换或酶促反应使药物基团重新断裂而释放出来。输送基团的作用是

将药物输送到指定的部位,例如磺酰胺基团由于与pH 值有密切的依赖关系,可以作为输送

基团,把分子输送入到特定的组织细胞中。此外作为载体的高分子材料必须具有生物降解性

和生物稳定性两大特征,要最小限度地阻碍药物发挥其药理活性,并在药物释放完毕后立即

排泄出体外或水解被吸收,无毒副作用。

上述这四个功能部分可以通过多元共聚合、嵌段或接枝等方法结合在一起。有的高分子

-药物体系可采用包埋、微胶囊的方式,用高分子载体把药物包裹起来,以达到缓慢释放、

长效等目的。

(3)聚天冬酰胺衍生物键合药物

聚天冬酰胺衍生物如聚(α,β-N-羟乙基-DL-天冬酰胺)(PHEA)、聚天冬酰肼poly(α,β- Polyasparthyl driazide)(PAHy)等,具有生物相容性好、毒性低、合成方便、易与药物键合等优点,被认为是一类有前途的药物控释载体。国内外许多学者对这类材料进行了研究。

聚天冬酰胺PHEA、PHPA、PHBA等由于侧链上含有大量的活性羟基,可以和药物分子中的羧基形成酯键。从而形成高分子-药物共价复合体。利用酯键在水中水解的性质可达到药物控制释放的目的。Giammona等研究了大分子药物复合体PHEA-Ketoprofen、PHEA-Naproxen、PHEA-Difunisal在pH值在5.5和7.4时的水解,发现酯酶可以使药物分子和聚合物之间的酯键断裂,药物缓慢的从复合体中释放出来【7】【8】。

目前已有很多药物通过化学键被键合到聚天冬酰胺上去。Giammona等人最早制得PHEA与阿司匹林(ASA)共价复合物【9】。其后于1994年,Giammona等又用一种水溶性碳二亚胺(EDC),将抗菌药Ofloxation键合到PAHy上,制得PAHy-Ofloxation,动物实验表明PAHy药物复合物无毒性,无免疫反应【2】。

此外,Giammona等人【6】还制得高分子前体药物PHEA-Zidovudine。Zidovudine是一种抗逆转录酶病毒(antiretroviral)药物。制备过程中,高分子载体材料PHEA和药物Zidovudine之间通过悬臂琥珀酰胺(succinic)连接,用1,19-carbonyldiimidazole作为脱水反应试剂。在模拟胃液环境(Tris-HCl, 37℃)下该高分子前体药物很稳定,而在具有水解作用的胰凝乳蛋白酶存在时,会很容易的释放出Zidovudine。该复合药物在pH值为5.5和7.4的缓冲溶液中也很稳定,可在血液循环中持续释放。

此外其它一些聚天冬酰胺衍生物-药物复合体如PHEA-ketoprofen【7】,PHEA- suprofen 【10】、PHEA- naproxen【11】、PHPA- BR(布洛芬)【12】,PHEA-L-dopa【13】等也有报道。

国内研究较多的药物是炔诺酮(NET)。陈启琪、汤谷平等人【14-19】均对聚天冬酰胺键合炔诺酮药物做了大量的研究。炔诺酮(NET)是一类甾体类避孕药,目前主要使用光气作为悬臂,将其键合到聚天冬酰胺表面,达到缓慢释药的目的。以聚(α,β-N-羟丙基-DL-天冬酰胺)(PHPA)为例,炔诺酮(NET)键合PHPA的具体合成路径如图6所示。

CO PHPA

CH

NET-PHPA

图6 NET-PHPA具体合成路径

为改善目前存在的药物释放与材料降解的同步性差、释药过缓及“速释”等问题,需要对高分子材料进行适当的修饰,对侧链基团的改性修饰,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母体材料的性能。从药物释放的角度看,键合的药物千变万化,其结构、基团各不相同,这就需要改变、

调节侧链基的性能,包括对其长短、功能性、亲疏水性等多方面的调节,以达到所键合药物的释放需要,成为“智能材料”。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改变侧链悬臂长度和调节悬臂的亲脂亲水性这两方面,最近也有人报道可以通过改变调节侧链基团上羟基数目的多少来有效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

Lovrek等人以聚(α,β-N-3-羟丙基-DL-天冬酰胺)为载体,将Gemfibrozil(is a fibrate Liqid-lowering agent beneficial in the treatment of dyslipidaemias and atherosclerosis)键合到高分子载体上,并研究了分子量、键类型、侧链基长短对高分子-药物的影响【20】。

章志坚、汤谷平等用羟乙基、羟丙基、羟丁基分别与聚丁二酰亚胺(PSI)反应,制得含不同长度侧链悬臂的聚天冬酰胺(PHEA、PHPA、PHBA),然后将阿司匹林为模型药物分别键合到PHEA、PHPA、PHBA上,以大白兔为实验动物进行体内降解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侧链基越长,释药越快【21】。

吴敏、汤谷平、周涛等人【22-23】制得聚(羟丙基,丙基-DL-天冬酰胺)(PHPPA),通过改变氨基丙醇与丙胺的投料比,合成了一系列不同侧链的DL-天冬酰胺衍生物高分子材料,从而通过改变材料侧链中羟基含量来改变材料的亲脂亲水性,将阿司匹林接入系列材料后进行体外模拟药物实验,结果表明:改变侧链基的性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高分子材料的性能,且丙胺含量提高,材料的亲脂性提高;亲脂性高的材料(也就是丙胺含量高的材料)载药后,药物释放速率明显提高。

成大明等人【24】制备出一种新型的聚天冬酰胺类高分子材料-聚(α,β-N-2-二羟乙基-DL-天冬酰胺)(PDHEA),利用二乙醇氨开环聚丁二酰亚胺(PSI),并用两种方法将阿司匹林(ASA)键合到PDHEA的侧链上,研究了PDHEA的侧链羟基数目以及分子量对复合体载药率及药物缓释性能的影响。体外缓释试验表明,该高分子药物复合体释药速率稳定,通过调节PDHEA分子量可调节控制药物的释放速率;并且由于侧链羟基数目增多,载药率有所提高,但是没有显著的提高,这是由于空间位阻的存在,阻止了高分子载体PDHEA与药物进一步反应的缘故。

参考文献:

【1】Neri P., Antoni G., Benvenuti F., et al. J. Med. Chem., 1973,16(8), 893-897

【2】Giammona, G.; Garlisi, B.; Cavallaro, G.; Pitarresi, G. J. Contro. Rel. 1994, 29: 63

【3】Folkman, J.; Long, D. M.; J. Surg. Rev. 1964, 4: 139

【4】Ringsdorf, H., J. Polym. Sci. Part C, 1975, 51: 135

【5】Golherg, F.G., in “Polymer Drugs”, 239, Academic New York, N.Y. editor L.G. Donaruma, O. V ogl, 1978

【6】Giammona, G.; Cavallaro, G.; Fontana, G.; Pitarresi, G.; Carlisi, B. J. Contro. Rel., 1998, 54: 321

【7】Giammona, G.; Tomarchio, V.; Pitarresi, G. Polymer, 1997, 38: 3315

【8】成大明,陈强,朱爱萍,天伟伟,林思聪,沈键。材料导报,2002,16(7):60-63 【9】Giammona G.,Carlish B.,Palazzo S. J.Polym. Sci. Part C.1987, 28, 2813-2817

【10】Vlasak J, Rypacek F, Drobnik J, Saudek V. Properties and reactivity of polysuccinimide. J. Polym. Sci. , Polym. Symp. 1979, 66, 59-64

【11】Giammona, G.; Pitarresi, G.; Tomarchio, V. J. Contro. Rel. 1996, 41:195

【12】沈懋法,汤谷平,陈启琪,王斌。化学研究与应用,1999,11(1):89-90

【13】Filipovic-Grcic, J.; Maysinger, D.; Zorc, B. Int. J. Pharm. 1995, 116: 39

【14】汤谷平、陈启琪、吴筱丹。中国药学杂志,1994,4(1):28-31

【15】汤谷平、陈启琪、单达先、洪小珍。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1995,2:80-81,119

【16】陈启琪、汤谷平、单达先、沈利君。浙江医科大学学报,1992,21(2):58-60

【17】陈启琪、汤谷平、单达先、徐颖、秦光明。浙江医科大学学报,1993,22(5):199-201

【18】汤谷平、陈启琪。药学学报,1994,29(4):301-305

【19】邹韵,汤谷平。生殖与避孕,2000,20(2):78-82

【20】Lovrek M., Zorc B., Boneschans, B.,Butula, I.. Int. J. Pharm. 2000,200,59-64

【21】章志坚, 汤谷平,陈启琪等,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1999, 16(4): 429

【22】吴敏,汤谷平,陈启琪,何旭东。离子交换与吸附,1997,13(4):390-395

【23】周涛,王斌,汤谷平,陈启琪。宁波大学学报,1998,11(1):61-66

【24】成大明,陈强,吴浚,沈健。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2,33(2):87

3 聚天冬氨酸类共聚物的研究进展

通过共聚引入第二组分是高分子化学中常用的聚合物改性手段之一。通过共聚可以改善原聚合物的极性和结晶性,可以使原来主链无活性基团的聚合物功能化等。

聚天冬氨酸材料作为控制释放载体,存在着释药较为缓慢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对母体材料进行改性,在保持原有特性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修饰,以期具有较宽的适用性。目前,共有两类方法对聚天冬氨酸或聚天冬酰胺衍生物进行改性。一类方法是将聚天冬氨酸与生物降解性聚酯反应,生成嵌段共聚物;另一类方法是在酸催化作用下,在聚天冬氨酸主链上引入另一类氨基羧酸,例如氨基乙酸,6-氨基己酸等,形成聚天冬氨酸共聚物。

(1) 聚天冬氨酸与生物降解性聚酯形成嵌段共聚物

聚氨基酸与生物降解性聚酯的嵌段共聚物是目前重要的生物材料。这类α-氨基酸与α-羟基酸所形成的共聚物被称为聚酯酰胺,聚酯酰胺主链中既含有酯键又含有酰胺键,其性能与聚(α-氨基酸)和聚(α-羟基酸)均有相当的不同。国内外学者已经对α-羟基酸(如乳酸、羟基乙酸)与天冬氨酸的共聚物进行了许多研究,得到的共聚物侧基上带有活性、亲水基团,克服了聚乳酸、聚羟基乙酸主链无活性基团的不足,可用作组织工程支架材料【1】【2】。

聚酯酰胺起先是由含酯-肽的化合物经过缩聚制得的【3】,而后环单体即吗啉-2、5二酮衍生物(morpholine-2,5-dione derivatives )的开环聚合代替了缩合聚合【4】。吗啉-2、5二酮衍生是α-羟基酸与α-氨基酸的环状二聚体,它的开环聚合反应机理与PLA 相同。天冬氨酸可以和不同的α-羟基酸进行被整合到吗啉-2、5-二酮衍生物中去。这类单体不仅可以进行开环自聚反应,还可以与其它内酯如丙交酯、乙交酯、己内酯进行共聚反应,制成聚天冬氨酸类共聚物。天冬氨酸的吗啉-2、5-二酮衍生物结构如图7所示。 N

O

O O

1R H CH 2COOBz

(R 1: -CH 3 or -H)

图7 吗啉-2、5-二酮衍生物的结构

注:当R 1为-CH 3基团时,吗啉二酮衍生物为天冬氨酸与乳酸单体形成的二聚体; 当R 1为-H 基团时,吗啉二酮衍生物为天冬氨酸与羟基乙酸形成的二聚体.

Feijen 及Langer 等人【5-7】合成了含天冬氨酸的吗啉-2、5-二酮单体,并对其均聚物

及共聚物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吗啉二酮环上取代基个数和大小的增加,其聚合转化率产率逐渐下降;并且含三官能团的天冬氨酸制成的吗啉二酮单体,其均聚反应产率很低,在与丙交酯(LA)、ε-己内酯(CL)的共聚中也只能以较小的比例进行共聚。考虑到他们均采用天冬氨酸与乳酸生成的吗啉二酮单体,其6位上均位甲基取代,以及取代基对单体聚合活性的影响,Ouchi等【8】制得羟基乙酸与L-天冬氨酸的交替共聚物;冯新德等【9】也于同年合成了6位无取代基且含苄酯保护L-天冬氨酸的吗啉-2、5-二酮,用辛酸亚锡(Oct2Sn)催化本体聚合得到数均分子量超过10000的均聚物,同时对其与LA、CL的共聚也进行了研究。聚合物的制备途径如图8所示。

R 1CH

2

COOH

140

BrCHCOBr

R1

Br

2

,4

NH

2

CHCOOH

CH

2COOH

,HCI

100

NH

2

CHCOOH

CH

2

COOBz

H 2

Br

R1

O

O

CH

2

COOBz

R

TEA/DMF

BrCHCOBr

R1

O

O

R

1

N

O

C

3

CH

3

n

N

H

O

O

R

O

y

1

1

R1

n

N

COOBz O

CH

3

y

O

O

( R1:-CH3 or -H Bz = 苯甲基)

图8 含活性基团聚酯酰胺的制备

Ouchi等【10】将乳酸与L-天冬氨酸的嵌段共聚物制成微胶囊,扫描电镜(SEM)显示

微胶囊粒径在390-450nm,随着L-天冬氨酸含量的增加,其表面功能化基团数目随之增加。他们将半乳糖残余物(galactose residure)固定到微胶囊表面,以1-naphthalenesulfonic acid 为亲水性模型药物将其包进微胶囊中,发现随着微胶囊表面的羧基的变化,载药率也发生变化,这可能是由于微胶囊表面的羧基与药物发生静电作用的缘故。

(2)酸催化作用制备天冬氨酸与另一类氨基羧酸的共聚物

氨基酸的化学结构对生物降解性有显著的影响.因此,在二元、三元氨基酸的共聚物中,氨基酸的种类、配比等对共聚物的性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实验证明聚谷氨酸材料进入生物体内后,可完全降解成单体,且为低毒、无刺激性物质。所以人们着手对聚谷氨酸的结构进行母体修饰改性,以增加其功能性。此外.氨基酸在体内主要以酶解为主,酶对氨基酸的酶解有特异性,多种氨基酸聚合后进入生物体内,为酶解提供了多个酶解点位。故可通过调节聚氨基酸中不同氨基酸的比例,来调控材科的酶解速率【11】。

Zunino 【12】合成了聚天冬酰胺-L —赖氨酸共聚物以共价结合抗肿瘤药物柔红霉素;Marck 则将L —天冬氨酸与L —亮氨酸的共聚物及其衍生物制成埋植剂【13】,其药物的降解速度,可以根据共聚物亲水程度的不同进行调节。

Kakuchi T.等人【14】在85%磷酸催化作用下,1,3,5-三甲基苯/环丁碸(mesitylene/sulfolane )为混合溶剂,制备出L-天东氨酸(ASP )与6-氨基己酸(ACA )的共聚物-聚(丁二酰亚胺-6-氨基己酸)(poly(succinimide-co-6-aminocaproic acid)),然后用0.1mol/l NaOH 溶液碱解制得聚(天东氨酸-6-氨基己酸)(poly(ASP-co-ACA))。通过研究发现,随着共聚组分中ACA 摩尔含量的增大,不溶于甲醇的共聚物的产率从99%降至52%,而溶于甲醇的共聚物产率从9%升至47%,并且在不溶于甲醇和可溶于甲醇的共聚物中,丁二酰亚胺(succinimide ,SCI )含量均高于反应初始时ASP 的含量。当SCI 的摩尔百分比大于或等于35%时,聚(丁二酰亚胺-6-氨基己酸)共聚物可溶于DMSO,DMF,以及浓H 2SO 4,而SCI 摩尔百分含量在20-21%之间的共聚物仅溶于浓H 2SO 4。当聚(丁二酰亚胺-6-氨基己酸)共聚物中SCI 摩尔百分含量低于76%时,共聚物将出现一熔融温度,这一现象使得聚(丁二酰亚胺-6-氨基己酸)共聚物被作为一类新型的热塑性材料提供了可能。

Tomida M.等人【15】在1,3,5,-三甲基苯/环丁碸(mesitylene/sulfolane )混合溶剂中,以85%磷酸催化热缩聚L-天冬氨酸制得分子量高达64300得聚丁二酰亚胺(PSI ),利用同样得方法,他们制得了4-氨基丁酸,6-氨基己酸,以及11-氨基十一羧酸分别与L-天冬氨酸形成得共聚物,并发现随着氨基羧酸单体链的增长,所得共聚物的产率下降,且所有共聚物均与PSI 类似,溶于DMF,DMSO,以及环丁碸(sulfolane )。研究还发现,PSI 没有玻璃化转变性质,其不经过溶解直接分解;而聚(丁二酰亚胺-ε-氨基羧酸)共聚物则在分解之前经过一玻璃化转变过程。这一热力学现象同样也表明了聚(丁二酰亚胺-ε-氨基羧酸)共聚物可作为一类新型的热塑性材料。

国内楼伟建、汤谷平等人【16】合成了不同摩尔投料比的天冬氨酸—氨基乙酸共聚物材料,并用核磁共振、差示热分析、元素分析及特性粘度法等多种方法对共聚材料进行了表征, 用pH =7.4的磷酸缓冲溶液、胰蛋白酶缓冲溶液、P450肝代谢酶等对所合成的材科进行了体外降解实验。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共聚材料均能降解,且降解有一定的规律性。图9为天冬氨酸—氨基乙酸共聚物的合成路径。

COOH H 2N COOH +

H 2N C H 2COOH H 3PO 4180N *

O

O CH 2X C NH n

y

图9 天冬氨酸—氨基乙酸共聚物合成路径

次年,楼伟建、汤谷平【17】又以有临床应用意义的非甾体类消炎解热镇痛药萘晋生为模型药物,用不同摩尔比的聚氨基酸材料聚—(3—羟丙基)—天冬氨醒—氨基乙酸(PHPAA)

为载体,通过重氮化反应,以共价键形式合成了萘晋生—聚—(3—羟丙基)—天冬氨酸—氨基乙酸(NP —PHPAA),用IR 、DSC 、x —Ray 等方法对所合成的前体药物作了表征,同时,将药物在pH7.4的磷酸缓冲液中进行了体外释放.结果表明,在聚天冬氨酸材料中加入氨基乙酸,并与它形成共聚物,可作为药物的载体,并在一定程度上加快药物的释放;在药物的接人率相近,药物的粒径基本相同的情况下,母体材料中所嵌人的氨基乙酸比例增加,释放加快,且有一定的规律性,为药物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了依据。具体反应过程如图10所示。

+H 2N

O NH 2COOH COOH CH 2COOH

2C H NH CH CH 2

CO

NH m 2CH O

2C 223CONH(CH 2)3OH

CONH(CH 2)OH N H

N N

O H 3C CHCOOH CH 3NP

O H 3C CH

3C O

N N P -OH

Et3N O H 3C CH 3C O

O P

NP-PHPAA

图10 萘晋生—聚—(3—羟丙基)—天冬氨酸—氨基乙酸(NP —PHPAA)合成路径

汤谷平、朱亚尔等人【18-19】还制备了L —天冬氨酸—L —谷氨酸共聚物(摩尔比为8:

2),将3—氨基丙醇接人材料母体,制得聚—(3—羟丙基)—L —天冬氨酸-谷氨酸材料〔PHPAG 〕。对材料用核磁共振、X-ray 衍射、DSC 差热分析及元素分析等作了表征.以葡聚糖标准品为相对分子量,用凝胶色谱法测定材料的分子量。材料注入小鼠体内后进行了急性毒性、血液参数、微核等生物相容性检测,结果表明材料为无毒材料。用不同水解酶对材料作了体外酶解实验,实验显示酶对共聚材料有一定程度的酶解。对材料在不同PH 值、光照、湿度等条件下进行了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材料在实验条件下是稳定的。聚—(3—羟丙基)—L —天冬氨酸-谷氨酸材料〔PHPAG 〕的合成路径如图11所示。

+

H 2N O NH 2COOH COOH C H NH CH CH 2

CO

NH m 2CH 223CONH(CH 2)3OH CONH(CH COOH

图11 PHPAG 的合成路径

参考文献:

【1】Barrera, D.A.; Zystra, E.; Lansburg, P.T.; Langer, R. J. Am. Chem. Soc. 1993, 115: 11010

【2】王东,冯新德。高分子通报,1998,2:32-39

【3】Mthias, L. J. ; Fuller, W. D. ; Goodman, M. Macrmolecules , 1978, 11: 534-540.

【4】Shalaby, S. W. ; Koemel, D. F. E P , 86613,1983

【5】int’Veld, P. J. A. ; Dijstra, P. J. ; Feijen, J. Makromol. Chem. 1992, 193: 2713

【6】Barrera D A, Zylstre E, L+anger R, et al. Macromolecules , 1995,28,425-432

【7】Hrkach J S, Ou J, Lotan N, Langer R. ACS Symposium Series 627,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Washington, DC, 1996, 93-102

【8】Ouchi, T.; Nozakj, T. ; Ishikawa, A. ;Fujinot , I. ; Ohya, Y. J. Polym. Sci. Part A, 1997, 35: 377

【9】Wang ,D. ; Feng, X. D. Macromolecules , 1997, 30: 5688

【10】Ouchi, T.; Hamada, A.; Ohya, Y. Macromol Chem. Phys. 1999, 200: 436

【11】汤谷平,陈启琪。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1,18(2): 280-284

【12】Zunino F., Eur J. Cancer Clin Oncol, 1984, 20: 42l

【13】Marck K.W. J Biomed Mater Res Symp , 1977, 11: 405

【14】Kakuchi T., Shibata M., Matsunami S., Nakato T., Tomida M.. J. Polym. Sci. Part A, 1997,35:285-289

【15】Tomida M., Nakato T., Kuramochi M., Shinato M., Matsunami S., Kakuchi T.. Polymer , 1996,37(19): 4435-4437

【16】楼伟建、汤谷平。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00,19(3):288-293

【17】楼伟建、汤谷平。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01,20(4):335-341

【18】汤谷平、朱亚尔、谢小江、吴奇菊。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1,18(3):337-341

【19】汤谷平、陈启琪、孙华瑜。浙江医科大学学报,1996,25(2):95-96

华中农业大学生物化学本科试题库 第13章 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

第13章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单元自测题 (一)名词解释与比较 1. 生物氧化与燃烧 2. 氧化还原电势与氧化还原电势差 3. 自由能变化与标准自由能变化 4. 氧化磷酸化与底物水平磷酸化 5. 氧化磷酸化的解偶联与抑制 6. 甘油-3-磷酸穿梭系统与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系统 7. ATP/ADP交换体与F1F0-ATP酶 8. NADH呼吸链与FADH2呼吸链 9. 磷氧比与能荷 (二)填空题 1.生物氧化是在细胞中,同时产生的过程。 2.有机物在细胞内的生物氧化与在体外燃烧的主要区别是、和。 3.化学反应的自由能变化用表示,标准自由能变化用表示,生物化学中的标准自由能变化则用 表示。 4.△G<0时表示为反应,△G>0时表示为反应,△G =0时表示反应达到。 5.所谓高能化合物通常指水解时的化合物,其中最重要的是,被称为生物界的。 6.化学反应过程中自由能的变化与平衡常数有密切的关系,即△G0′=。 7.在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自由能的变化与氧化还原势(E0′)有密切的关系,即△G0′=。如细胞色素aa3把电子 传给分子氧的△G0′= kJ/mol。 8.真核细胞中生物氧化的主要场所是,呼吸链和氧化磷酸化偶联因子定位于。原核细胞的呼吸链存在于上。 9.电子传递链中的铁硫蛋白中铁与或无机硫结合而成。 10.NADH脱氢酶是一种蛋白,该酶的辅基是。 11.细胞色素和铁硫中心在呼吸链中以的变价进行电子传递,每个细胞色素和铁硫中心每次传递 个电子。 12. 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复合体Ⅳ已具备同时将个电子交给1分子氧气的机制。 13.在呼吸链中,氢或电子从氧化还原电势的载体依次向的载体传递。 14.呼吸链的复合物Ⅳ又称复合物,它把电子传递给02,又称为。 15.常见的呼吸链电子传递抑制剂中,鱼藤酮专一地抑制的电子传递;抗霉素A专一地抑制的电子传递;CN-、 N3-和CO则专一地阻断由到的电子传递。 16.电子传递链中唯一的小分子物质是,它在呼吸链中起的作用。 17.电子传递体复合体的辅基主要有、、、。 18.肌红蛋白和血红蛋白与细胞色素b、c、c1中的辅基是,细胞色素aa3中的辅基是。 19.氧化态的细胞色素和的血红素A辅基中的铁原子参与形成个配位键,它还保留个游离配位键,所以能 和结合,还能和、、结合而受使此酶活性受抑制。 20. 在呼吸链上位于细胞色素c1的前一个成分是,后一个成分是。 21. 在电子传递链中氧化还原电位差最大的一步在与之间。 22. 除了含有Fe以外,复合体Ⅳ还含有金属原子。 23. 杀粉蝶菌素作为呼吸链上类似物,能够阻断呼吸链。 24. 细胞内呼吸链类型主要有和。从NADH和FADH2分别将电子传递给氧的过程中自由能变分别为 和。经测定这两条呼吸链的P/O分别为、。 25. ATP→ ADP+Pi的△G O′为。由NADH→02的电子传递中,释放的能量理论上足以偶联ATP合成的3个部位 是、、。 26.解释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机制的三个假说是、、 . 27. 化学渗透学说主要认为在传递过程中被从线粒体内膜泵到膜外形成,由此形成的为ATP 合成提供能量。 28. 线粒体内膜上能够产生跨膜的质子梯度的复合体是、和。 29.线粒体ATP酶是由和两部分组成,质子从线粒体外返回基质要经过,ATP合成是在 中,合成一个ATP需质子。 30.质子驱动力(pmf)的大小与跨膜梯度(△pH)和膜电位(△ψ)有密切关系,pmf = 。 31.可以使用学说很好地解释F1F0-ATP酶的催化机理。 32.线粒体外的NADH可以通过和二个穿梭机制进入线粒体,然后被氧化。 33.在含有糖酵解、柠檬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酶活性的细胞匀浆液中,彻底氧化一摩尔丙酮酸、NADH、葡萄糖和磷酸烯醇式 丙酮酸各产生、、和 ATP 。 34. 生物氧化体系主要可由为、和三部分组成。 35. 生物氧化主要通过代谢物的反应实现的,生物氧化过程中产生的H2O是通过 形成的。 36. 理论上,OAA、苹果酸、还原性维生素C、葡萄糖氧化成C02和H20时的P/O值分别是、、、。

聚四氢呋喃简介

聚四氢呋喃(PTMEG)简介 【性质】 分子式:HO-[-CH2CH2CH2CH2O-]n-H 聚四氢呋喃按照分子量的不同分为:250 650 1000 1400 1800 2000 3000七种。中文别称:聚四氢呋喃二醇、聚四亚甲基醚二醇、聚丁二醚。 聚四氢呋喃是分子两端具有羟基的直链聚醚二醇,分子呈直链结构,骨架上连接着醚键,两端为一级羟基,具有整齐排列的分子结构。聚四氢呋喃的形态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从粘稠的无色油状液体到蜡状固体,它的物理性质主要由相对分子质量决定。在常温下,低分子量的聚四氢呋喃为无色液体,分子量较高的聚四氢呋喃为白色蜡状物。 聚四氢呋喃的脂肪醚主链骨架容易进行氧化反应生成过氧化物,产品中过氧化物的存在将对氨纶和聚氨酯弹性体的生产过程及其产品质量带来严重影响。 目前,聚四氢呋喃产品没有统一的规格标准,由企业规定产品的质量指标,但不同企业生产的产品区别不大,其中美国DuPont公司生产的聚四氢呋喃商品名为“Terathane”,其规格具有代表性。 【主要用途】 国内聚四氢呋喃消费中氨纶的生产用原料占到90%以上,而其他领域的消费应用只占不到10%。而在发达国家市场,聚四氢呋喃产品应用消费比例中,约50%左右用于氨纶生产,40%用于合成橡胶弹性体,10%用于其他领域。。 【生产工艺】 聚四氢呋喃只能由四氢呋喃进行正离子聚合得到。反应如下:

nC4H8O+H2O====(引发剂)====HO-[-C4H8O-]n-H 工业上是用乙酸酐-高氯酸、氟磺酸或发烟硫酸为引发剂,使四氢呋喃聚合成分子量为600~3000、双端基为羟基的产物。 【生产技术及专利商】 有四种生产方法:高氯酸一醋酐法(专利商不明),氟磺酸催化剂法(专利商:杜邦公司),固体酸催化剂法(专利商:韩国PTG公司),杂多酸催化剂法(专利商:日本旭化成公司) 【国外主要生产企业及产能】 2005年全球聚四氢呋喃的总生产能力约56.1万吨。美国、日本、西欧地区是主要的生产国家和地区,其中巴斯夫公司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聚四氢呋喃生产公司,总生产能力达到l8.8万吨/年,约占世界聚四氢呋喃总生产能力的33.5l%,分别在美国、德国、日本、韩国和中国大陆建有生产装置。其次是杜邦化学公司,生产能力为l6.4万吨/年,约占世界总生产能力的29.23%,分别在美国、荷兰、新加坡等地建有生产装置。 【国内主要生产企业及产能】

富马酸及其衍生物的应用研究进展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富马酸及其衍生物的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高翠英, 李彦威, 贾浩旭, Gao Cuiying, Li Yanwei, Jia Haoxu 作者单位:高翠英,贾浩旭,Gao Cuiying,Jia Haoxu(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化工系,山西,离石,033000),李彦威,Li Yanwei(太原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山西,太原,030024) 刊名: 广东化工 英文刊名:GUANGDONG CHEMICAL INDUSTRY 年,卷(期):2007,34(7) 参考文献(20条) 1.高翠英;李彦威新型杀菌剂富马酸二甲酯的研究及其应用新进展[期刊论文]-中国猪业 2007(07) 2.张世平;杨晶;刘小云聚(琥珀酸丁二醇酯-共-富马酸丁二醇酯)的合成及其双羟基化反应研究[期刊论文]-有机化学 2003(09) 3.邸利芝;李朝阳;杨德安聚富马酸二羟丙酯的合成与表征[期刊论文]-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02) 4.虞心红;王建兵;吕和平富马酸奈拉西坦的合成工艺研究[期刊论文]-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2005(05) 5.王玉成;郭慧元富马酸伊布利特的合成[期刊论文]-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03(05) 6.陈九义;赵民生;曹秀虹富马酸氯马斯汀凝胶的研制与质量控制[期刊论文]-解放军药学学报 2002(01) 7.孙秀芹;杜玲;贺广斌富马酸氯马斯汀片工艺处方的改进[期刊论文]-齐鲁药事 2004(04) 8.何树华;田开江;张淑琼鲁米诺-铁氰化钾化学发光体系测定富马酸酮替芬[期刊论文]-分析测试学报 2005(02) 9.李静莉;赵磊石;李太平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富马酸异呱丙毗仑[期刊论文]-光谱实验室 2001(02) 10.丙立;黄艳PVC用富马酸铅复合稳定剂的制备及特性 1998(03) 11.王友兵;王磊;范红亮富马酸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的合成及降凝降粘作用[期刊论文]-应用化工 2006(06) 12.程珍发;解洪柱;卢渊水溶性油墨用富马酸改性松香树脂的研制[期刊论文]-林产化工通讯 2002(02) 13.何联瑛富马酸下游产品开发及市场概况 1997(02) 14.杨新斌微波辐射固相法合成富马酸锌[期刊论文]-应用化工 2005(09) 15.吴跃焕;张翠梅;杨卓如富马酸烷3-PG酯合成路线的设计[期刊论文]-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 2004(04) 16.高翠英富马酸二甲酯的合成及其市场开发前景[期刊论文]-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01) 17.谭晓军;王党生富马酸二甲酯的合成和应用[期刊论文]-饲料工业 2005(08) 18.梅允福防霉剂富马酸二甲酯的合成、应用和市场前景[期刊论文]-云南化工 2000(04) 19.于波涛;尧剑虹;舒明锡富马酸比索洛尔片制备工艺与质量控制研究[期刊论文]-药学服务与研究 2005(03) 20.李学坤;张昆;高振富马酸的合成及应用[期刊论文]-现代化工 2005(07)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6314434140.html,/Periodical_gdhg200707025.aspx

生物参考资料氧化与氧化磷酸化答案

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 (一)名词解释 1.生物氧化(biological oxidation)物体内有机物质氧化而产生大量能量的过程称为生物氧化。生物氧化在细胞内进行,氧化过程消耗氧放出二氧化碳和水,所以有时也称之为“细胞呼吸”或“细胞氧化”。生物氧化包括:有机碳氧化变成CO2;底物氧化脱氢、氢及 电子通过呼吸链传递、分子氧与传递的氢结成水;在有机物被氧化成CO2 和H2O 的同时,释放的能量使ADP 转变成ATP。 2.呼吸链(respiratory chain)有机物在生物体内氧化过程中所脱下的氢原子,经过一系列有严格排列顺序的传递体组成的传递体系进行传递,最终与氧结合生成水,这样的电子或氢原子的传递体系称为呼吸链或电子传递链。电子在逐步的传递过程中释放出能量被用于合成ATP,以作为生物体的能量来源。 3.氧化磷酸化(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在底物脱氢被氧化时,电子或氢原子在呼吸链上的传递过程中伴随ADP 磷酸化生成ATP 的作用,称为氧化磷酸化。氧化磷酸化是生物体内的糖、脂肪、蛋白质氧化分解合成ATP 的主要方式。 4.三羧酸循环: 在线粒体内乙酰辅酶A与草酰乙酸缩合为柠檬酸,进行一系列反应又生成草酰乙酸,同时乙酰基被彻底氧化为CO2 和H2O,并产生大量能量的过程。 5.底物水平磷酸化(substrate level phosphorylation)在底物被氧化的过程中,底物分子内部能量重新分布产生高能磷酸键(或高能硫酯键),由此高能键提供能量使ADP(或GDP)磷酸化生成ATP(或GTP)的过程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此过程与呼吸链的作用无关,以底物水平磷酸化方式只产生少量ATP。如在糖酵解(EMP)的过程中,3-磷酸甘油醛脱氢后产生的1,3-二磷酸甘油酸,在磷酸甘油激酶催化下形成ATP 的反应,以及在2-磷酸甘油酸脱水后产生的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在丙酮酸激酶催化形成ATP 的反应均属底物水平的磷酸化反应。另外,在三羧酸环(TCA)中,也有一步反应属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如α-酮戊二酸经氧化脱羧后生成高能化合物琥珀酰~CoA,其高能硫酯键在琥珀酰CoA 合成酶的催化下转移给GDP 生成GTP。然后在核苷二磷酸激酶作用下,GTP 又将末端的高能磷酸根转给ADP 生成ATP。 6.能荷(energy charge)能荷是细胞中高能磷酸状态的一种数量上的衡量,能荷大小可以说明生物体中ATP-ADP-AMP 系统的能量状态。能荷=([ATP]+ 1/2[ADP])/([ATP]+[ADP]+[AMP]) 7.糖异生:非糖物质(如丙酮酸乳酸甘油生糖氨基酸等)转变为葡萄糖的过程。 8.乳酸循环: 乳酸循环是指肌肉缺氧时产生大量乳酸,大部分经血液运到肝脏,通过 糖异生作用肝糖原或葡萄糖补充血糖,血糖可再被肌肉利用,这样形成的循环称乳 酸循环。 9.发酵: 厌氧有机体把糖酵解生成NADH 中的氢交给丙酮酸脱羧后的产物乙醛,使之 生成乙醇的过程称之为酒精发酵。如果将氢交给病酮酸丙生成乳酸则叫乳酸发酵。 10.糖酵解途径: 糖酵解途径指糖原或葡萄糖分子分解至生成丙酮酸的阶段,是体内糖 代谢最主要途径。 11.糖的有氧氧化: 糖的有氧氧化指葡萄糖或糖原在有氧条件下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的 过程。是糖氧化的主要方式。 12.肝糖原分解: 肝糖原分解指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的过程。 13.磷酸戊糖途径: 磷酸戊糖途径指机体某些组织(如肝、脂肪组织等)以6-磷酸葡萄 糖为起始物在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催化下形成6-磷酸葡萄糖酸进而代谢生成磷酸 戊糖为中间代谢物的过程,又称为磷酸已糖旁路。

BDO(有一个很不错的PTMEG_聚四氢呋喃__流程)

甲醇公司学习报告 一,项目简介 甲醇项目以煤为原料,采用德士古技术。共一套设备,单套设备规模为60万吨,由于生产了10万吨CO(≥98.5%wt,送醋酸)和1.3万吨氢气(≥99.5%wt,送BDO),所以只能产出50万吨甲醇,其中36万吨供园区自用,14万吨用于外销。 储罐情况,10000立方×2个=20000立方,约储存26天。 二,甲醇预计单耗 注:生产甲醇原料可以是天然气、煤炭、焦炭、渣油、石脑油、乙炔尾气等。 三,甲醇国标

四,甲醇理化特性 五,甲醇危险特性

六,包装和储运 七,甲醇用途 甲醇主要用于制造甲醛、醋酸、二甲醚、甲基叔丁基醚(MTBE)、甲胺、丙烯、烯烃、氯甲烷、甲酸甲酯、碳酸二甲酯、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二甲基甲酰胺、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等一系列有机产品。另外,上述产品又可生成各自的衍生物,由甲醇生产的化工产品可达数百种。可以用作民用燃料、汽车燃料等。还可用甲醇制微生物蛋白(SCP)作为饲料乃至食品添加剂。国内主要消耗领域是甲醛、

醋酸、二甲醚、甲醇燃料。 八,我公司甲醇装置组成及工艺简述

注:在国际上煤气化技术有两种:一种是以荷兰壳牌为代表的煤粉技术;另一种是以美国德士古为代表的煤浆技术,我公司甲醇项目采用该公司该技术。 九,工艺流程简述

BDO公司学习报告 一,项目简介 本项目原料大多由园区自备,采用英威达的reppe技术生产纯度大于99.5%的BDO以及型号为1800、1800B 、2000分子量的PTMEG。 储罐情况,BDO:4000立方×2个=8000立方,约储存25天。 PTMEG:400立方×6个=2400立方, 2000立方×6个=12000立方,约储存50天。二,预计单耗 1、甲醛预计单耗 2、BDO预计单耗 注:BDO的工艺路线有17种以上,但是已经实现工业化的主要是以

聚天冬氨酸的生产及应用分析2

聚天冬氨酸的生产及应用分析 李峰1,李更辰2,邢振平1 (1、石家庄开发区德赛化工有限公司;2、石家庄铁道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摘要:论文综述了以L-天门冬氨酸为原料或以马来酸酐及其衍生物为原料生产聚天冬氨酸工艺,分析了聚天冬氨酸应用领域及市场需求,概括了国内外工业化生产规模及研究现状,比较了国内外产品差距,分析了国内聚天冬氨酸生产现状,指出国内提高聚天冬氨酸品质需要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聚天冬氨酸、水处理、阻垢、缓蚀 1、聚天冬氨酸的产品意义 聚天冬氨酸(Polyaspartic acid)是一种氨基酸的聚合物,天然存在于软体动物和蜗牛类的壳内[1]。天门冬氨酸分子中的胺基和羧基缩合后形成酰胺键,构成大分子主链,另一个羧基则分布在主链的两侧。 在聚天冬氨酸大分子中含有丰富的酰胺键、羧基等活性基团。酰胺键的化学稳定性较高,高温不易分解;另一方面酰胺键也是肽键,具有生物活性。羧基在水中电离形成羧基负离子,它能与多种离子发生络合反应,使聚天冬氨酸在水溶液中具有很高的化学活性。在聚天冬氨酸每个结构单元中,有4个氧原子和1个氮原子,氧和氮原子极易与水分子形成氢键,使其具有很好的亲水性和水溶性[2]。 聚天冬氨酸特殊的分子结构决定了它具有以下特征: ⑴分散性低分子量的聚天冬氨酸具有很好的分散能力,能够分散水溶液中各种颗粒物质,如CaCO3、CaSO4、BaSO4、Fe2O3、粘土、Ca3(PO4)2等[2]。 ⑵缓蚀性低分子量的聚天冬氨酸具有阻止碳钢、铜等腐蚀的能力,是一种良好的缓蚀剂,特别适用于防止采油管线中二氧化碳引起的腐蚀[2]。 ⑶吸湿性聚天冬氨酸很容易潮解,有很强的吸水性,并能保持水份,大分子量的聚天冬氨酸可用作吸水树脂[2]。 ⑷生物降解性聚天冬氨酸的类蛋白质结构决定了它有很好的生物可降解性。根据OECD301B 标准,对聚天冬氨酸的生物降解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证明,聚天冬氨酸10d内的降解率超过18.8%,28d内生物降解率达到73%,是易生物降解物质[2]。 ⑸环境友好性聚天冬氨酸对环境及其环境微生物无毒害性,其分解的小分子产物天冬氨酸是生物营养物质,可被环境微生物直接吸收[2]。 因此,聚天冬氨酸是一类多功能的环境友好的水溶性高分子材料。 2、聚天冬氨酸的国内外发展和现状 随着化学品应用的普及,人们在享受它带来的极大方便的同时,它的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于是绿色化学品成为学术界研究的重点。 自1850年,聚天冬氨酸首次人工合成以来[3],逐渐受到世界上各大化学公司的关注,其中以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国对聚天冬氨酸的研究最为活跃,美国的Donlar公司和德国的Bayer公司等都已经实现了工业化生产[1]。1996年,美国Donlar公司还因在聚天冬氨酸合成研究方面的突出贡献,被

聚天冬氨酸

聚天冬氨酸 聚天冬氨酸(PASP)属于聚氨基酸中的一类。聚天冬氨酸因其结构主链上的肽键易受微生物、真菌等作用而断裂,最终降解产物是对环境无害的氨、二氧化碳和水。因此,聚天冬氨酸是生物降解性好的、环境友好型化学品。 聚天冬氨酸用途广泛。在水处理、医药、农业、日化等领域都能找到它的用途。作为水处理剂,它的主要作用是阻垢和/或分散,兼有缓蚀作用。作为阻垢剂,特别适合于抑制冷却水、锅炉水及反渗透处理中的碳酸钙垢、硫酸钙垢、硫酸钡垢和磷酸钙垢的形成。对碳酸钙的阻垢率可达100%。聚天冬氨酸同时具有分散作用并可有效防止金属设备的腐蚀。聚天冬氨酸与有机磷系缓蚀阻垢剂存在协同作用,常与乙烯基聚合物分散剂(如聚丙烯酸、水解聚马来酸酐、丙烯酸-丙烯酸乙酯-衣康酸共聚物等)、膦系化合物缓蚀阻垢剂(如HEDP、ATMP、PBTCA等)等复配成高效的、多功能的缓蚀阻垢剂。 一、聚天冬氨酸的特性 【CAS】 181828-06-8 分子式:C4H6NO3(C4H5NO3)C4H6NO4 相对分子质量:1000~5000 结构式 生物降解性:聚天冬氨酸是一种带有羧酸侧链的聚合氨基酸,是天冬氨酸单体的氨基和羧基缩水而成的聚合物,有α,β 2种构型。天然的聚氨基酸中聚天冬氨酸片段都是以α型形式存在的,而合成的聚天冬氨酸中大部分是α,β 2种构型的混合物。热缩聚得到的聚天冬氨酸,因其结构主链上的肽键易受微生物、真菌等作用而断裂,最终降解产物是对环境无害的水和二氧化碳。聚天冬氨酸水凝胶在活性污泥中的生物降解速度为28d 达到76%。 毒性:利用昆明种小鼠急性毒性实验、Ames实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实验研究聚天冬氨酸的一般毒性与致突变性,结果显示:聚天冬氨酸既无毒性也无致突变作用。这为安全使用聚天冬氨酸提供了依据。 二、产品标准 项目指标 外观琥珀色透明液体 固体含量%≥ 40.0 密度(20℃)g/cm3 ≥ 1.20 pH值(1%水溶液) 9.0~11.0 三、生产方法

(生物科技行业)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

第五章 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 第一节 生物氧化的特点及高能化合物 生物氧化的实质是脱氢、失电子或与氧结合,消耗氧生成CO 2和H 2O ,与体外有机物的化学氧化(如燃烧)相同,释放总能量都相同。生物氧化的特点是:作用条件温和,通常在常温、常压、近中性pH 及有水环境下进行;有酶、辅酶、电子传递体参与,在氧化还原过程中逐步放能;放出能量大多转换为ATP 分子中活跃化学能,供生物体利用。体外燃烧则是在高温、干燥条件下进行的剧烈游离基反应,能量爆发释放,并且释放的能量转为光、热散失于环境中。 (一)氧化还原电势和自由能变化 1.自由能 生物氧化过程中发生的生化反应的能量变化与一般化学反应一样可用热力学上的自由能变化来描述。自由能(free energy )是指一个体系的总能量中,在恒温恒压条件下能够做功的那一部分能量,又称为Gibbs 自由能,用符号G 表示。物质中的自由能(G )含量是不易测定的,但化学反应的自由能变化(ΔG )是可以测定的。 B A ?→← ΔG =G B —G A 当ΔG 为负值时,是放能反应,可以产生有用功,反应可自发进行;若ΔG 为正值时,是吸能反应,为非自发反应,必须供给能量反应才可进行,其逆反应是自发的。 ][] [ln B A RT G G o +?=? 如果ΔG =0时,表明反应体系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此时,平衡常数为K eq ,由已知的K eq 可求得ΔG °: ΔG °=-RT ln K eq 2. 氧化还原电势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去电子的物质称为还原剂,得到电子的物质称为氧化剂。还原剂失去电子的倾向(或氧化剂得到电子的倾向)的大小,

聚天冬氨酸的应用研究进展

聚天冬氨酸的应用研究进展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 生物与化学工程系 09环境科学 118672009024 赖丽鹏 【摘 要】聚天冬氨酸最终降解产物是对环境无害的氨、二氧化碳和水。因此,聚天冬氨酸是生物降解性好、环境友好型化学品。聚天冬氨酸的用途广泛。它广泛应用于肥料增效、工业水处理、金属切削液、日用化学品、油田二次采油的注水助剂等领域。此外,聚天冬氨酸在洗涤剂、高吸水树脂、水煤浆添加剂、光化学品等方面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所以,聚天冬氨酸的应用研究是具有极大的意义。本文论述了聚天冬氨酸的在水处理、农业、工业等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已经市场前景和发展建议。 【关键词】聚天冬氨酸,应用,水处理,农业,工业 1.引 言 聚天冬氨酸(PASP)属于聚氨基酸中的一类。聚天冬氨酸因其结构主链上的肽键容易受微生物、真菌等作用而断裂,最终降解产物是对环境无害的氨、二氧化碳和水。因此,聚天冬氨酸是生物降解性好、环境友好型化学品。 聚天冬氨酸的用途广泛。它广泛应用于肥料增效、工业水处理、金属切削液、日用化学品、油田二次采油的注水助剂等领域。此外,聚天冬氨酸在洗涤剂、高吸水树脂、水煤浆添加剂、光化学品等方面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所以,聚天冬氨酸的应用研究是具有极大的意义。 2.聚天冬氨酸的特性 2.1.分子性质 分子式:C4H6NO3(C4H5NO3)C4H6NO4 相对分子质量:1000-5000 它是一种带有羧基侧链的聚氨基酸,具有螯合和分散作用。由于聚天冬氨酸分子中含 有大量的-COOH、-NHCO-等极性基团,具有很好的亲水性和水溶性,此外,侧链上的-COOH 在水溶液中很容易电离,形成羧基负离子(-COO-),能与多种离子发生络合反应,使聚天 冬氨酸在水溶液中具有很好的化学活性。 2.2.生物降解性 聚天冬氨酸是一种带有羧酸侧链的聚合氨基酸,是天冬氨酸单体

四氢呋喃的原料与上下游产业链分析

四氢呋喃的原料与上下游产业链分析 7.1 四氢呋喃的原料供应与市场概况 四氢呋喃(THF)生产主要来自于由Reppe法,环氧丙烷/烯丙醇法合成的1,4-丁二醇(BDO)脱水环化路线,迄今该路线仍占总THF产能的50%左右。以正丁烷为原料的杜邦工艺等是近年来开发的技术,杜邦以正丁烷为原料经顺酐生产THF路线已在西班牙建成工业装置。其他主要生产路线有丁二烯/醋酸法和糠醛法等。 目前国内主要采用1,4-丁二醇法和顺酐法制四氢呋喃,因此四氢呋喃的主要原料是1,4-丁二醇和顺酐。 7.1.1 1,4-丁二醇供应现状与市场概况 1,4-丁二醇(简称BDO),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产品,主要用于生产四氢呋喃(THF) 、γ-丁内酯( GBL )、N-甲基吡咯烷酮(NMP)、聚氨酯(PU)、工程塑料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PBT)及增塑剂等。近年来,因为PBT暖塑性工程塑料、聚四亚甲基乙二醇醚( PTMEG)中间体等1,4-丁二醇下游产品的需求敏捷增加,1,4-丁二醇的需求呈现较大幅度增加。我国因为1,4-丁二醇产不足需,欲扩建和新建1,4-丁二醇装置的企业较多。 生产1,4-丁二醇有多种方式,已实现工业化的重要有Reppe法、顺酐酯化加氢法、烯丙醇氢甲酰化法、顺酐直接加氢法、丁二烯乙酰氧化法和二氯丁烯水解加氢法等。从原料起源、技术经济性和产品构成等方面综合斟酌,顺酐酯化加氢工艺是生产1,4-丁二醇的最新工艺,具有较广发铺远景。顺酐酯化加氢工艺的主要原料顺丁烯二酸酐(简称顺酐)是主要的有机化工原料,而且跟着正丁烷氧化制备顺酐工艺技术上的突破,顺酐成为世界上仅次于醋酐和苯酐的第三大酸酐原料,其下游产品具有普遍的开发和利用远景,仅加氢衍生物就有琥珀酸酐、1,4- 丁二醇、γ-丁内酯和四氢呋喃等。

聚天冬氨酸及其衍生物

聚天冬氨酸及其衍生物 012009165 李杰 (一)聚天冬氨酸 聚天冬氨酸(PASP)是一类研究较多的合成聚氨基酸,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生物降解性。水溶性聚天冬氨酸是一种有效的阻垢剂和分散剂,易生物降解。活性实验表明,在应用上其性能与聚丙烯酸一致,是聚丙烯酸的良好取代品。 1.结构与制备方法 PASP具有两种构型,即α和β构型,结构如下: 天然聚氨基酸中的PASP片段是以α构型存在的,合成的PASP通常是两种构型的混合物。制备PASP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方法是NCA (N-carboxyan-hydride)法;另一种方法是琥珀酰亚胺中间体破解,这是目前合成PASP的主要方法。聚天冬氨酸的合成途径主要分三个步骤:先由天冬氨酸或马来酸酐、马来酸铵盐等热缩合合成中间体聚琥珀酰亚胺(polysuccinimide,PSI);然后,聚琥珀酰亚胺水解制取天冬氨酸盐;最后,聚天冬氨酸盐进行分离与纯化。中间体聚琥珀酰亚胺的合成是关键的步骤,不同的合成方法和反应不仅影响聚琥珀酰亚胺的产率和纯度,而且影响产物的结构和摩尔质量,从而影响聚天冬氨酸的性质、性能和用途。目前,研究比较多的聚琥珀酰亚胺的合成方法有以下4种;①L-天冬氨酸的热缩合;②L-天冬氨酸的催化聚合;③马来酸酐与氨水先进行化学反应,然后进行缩合聚合;④马来酸酐与铵盐或胺类物质反应并直接进行聚合。天冬氨酸的热缩合的制备反应式如下:

制取高分子量的聚天冬氨酸的方法:将天冬氨酸溶于浓H3PO4中,180℃减压缩合得高分子量的琥珀酰亚胺,再用中性、弱酸性、碱性等基团开环。所用的溶剂有二异丁酮、环碳酸酯等。若将天冬氨酸与少量磷酸溶于1,3,5—三甲基苯与环丁砜混合溶剂中制备中间体,不需要分离就可以进一步缩合得琥珀酰亚胺。 不同制备方法得到的PASP的性能有一定的差别,如磷酸催化天冬氨酸热缩合得到聚天冬氨酸比从马来酸酐出发缩聚制备聚天冬氨酸的生物降解性要好,28天后几乎全部降解,而天冬氨酸本体热缩聚得到聚天冬氨酸生物降解性能最差, 2+ 28天后仅50%被降解。但是对Ca 的整合性能正好相反,从马来酸酐出发制备的聚天冬氨酸最好,磷酸催化得到的聚天冬氨酸最差。 2.应用 聚天冬氨酸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他可以改变钙盐的晶体结构,作为一种优良的阻垢分散剂用于循环冷却系统、锅炉及油气田水处理,防止结垢阻塞管道和地层。还可以和洗涤剂复配使用提高洗涤效果。聚天冬氨酸能与钙、镁、铜、铁等多重离子形成螯合物,附着在金属容器表面阻止金属腐蚀,是一种良好的缓蚀剂。聚天冬氨酸作为肥料添加剂能促进植物生长,相对摩尔质量较大的聚天冬氨酸具有优良保湿性能,可用于制造日用化妆品和保健用品等,还作为血浆膨胀剂使用。其良好的生物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使其在药物控制释放领域受到关注,人们制备了多种PASP共聚物,利用其侧链羧基的功能性,获得前提药物或通过静电、氢键等复合作用控制药物释放。 (二)聚天冬酰胺 在药物控制释放领域研究较多的聚天冬氨酸衍生物是聚天冬酰胺,其活性的侧基易于键合药物分子。聚天冬酰胺可通过氨基开环聚丁二酰亚胺(PSI)制备。用乙醇胺使PSI开环可制得(α,β-N-羟乙基-D-天冬酰胺)(PHEA),因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而将它用作血浆膨胀剂。用水合肼与PSI反应则制得聚天冬酰

聚天冬氨酸及其衍生物研究进展汇总

聚天冬氨酸及其衍生物研究进展 MG0224110 高分子系高云0引言 随着近代医学、生物学的发展,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作为生物工程内的一支边缘科学,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重视。生物可降解吸收型应用高分子材料和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一种,它在体内一段时间可以充分发挥其功能,并且能够水解和酶解,且降解产物无毒副作用,能够被人体吸收或经新陈代谢后被排出体外,目前已被用于临床如骨板、组织修复器件、手术缝合线。器官移植的粘合剂,以及作为活体内药物缓释的载体。 聚氨基酸如聚谷氨酸,聚天冬氨酸,聚赖氨酸等具有类似蛋白质的酰胺结构,是一种性能优异的生物可降解材料,降解产物为氨基酸小分子,最终可降解为水和二氧化碳, 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可以在体内降解被吸收,具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这些氨基酸中对聚天冬氨酸及其衍生物的研究是目前该领域研究的热点。聚天冬氨酸及聚天冬酰胺类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体内可降解性以及无毒副作用等优点。研究表明【1】,聚天冬酰胺在体内可以逐渐被吸收,不会成为异物长期存留在局部组织,对肝肾组织、血红蛋白、白细胞等无明显毒副作用。翁立红等【2】采用组织切片合高效液相凝胶色谱法,观察聚天冬酰胺衍生物在动物体内的形态变化和降解过程。发现材料在埋植部分均出现了从棕黑色固体到黄色胶状、再到棕色或黑色细小颗粒的形态变化,且其均能降解成大小不同的分子片断。此外,聚天冬氨酸制作方便产率高,可大规模生产,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药物控制释放领域,这是目前药剂领域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天冬氨酸是一种具有α-手性中心且有多种官能团的化合物,将功能性侧链基键入主链,通过天冬氨酸均聚或与不同氨基酸共聚,再把药物分子键合到材料上,或用储存或骨架方式与药物结合,改变材料的亲脂亲水性、荷电性合酸碱等方法来调节药物的扩散速度与材料的降解速度。这样一种高分子-药物控释体系具有在治疗允许范围内维持药物水平、靶向性好、所需药物种类少、药物副作用小以及促进半衰期较短药剂的给药等优点。 参考文献: 【1】翁立红,汤谷平,王斌,周涛,周俊。中国药学杂志,1999,15(3):161 【2】翁立红,汤谷平,王斌,周涛,程启琪,程永樟。中国药学杂志,1999,10 1 聚天冬氨酸的制备及其用途 水溶性高分子,例如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聚丙烯酸(poly(acrylic acid))以及聚丙稀酰胺(poly(acrylamide))被广泛应用于化妆品(cosmetics),纸浆添加剂(paper additives),分散剂(dispersant)以及清洁剂(detergent builders),但是由于它们没有一定的生物可降解性,使用后不能回收再利用,严重污染自然世界,带来环境的恶劣循环。【1-2】 含有自由的羧基基团的聚氨基酸,如聚天冬氨酸、聚谷氨酸,是一种很好的可降解的水溶性高分子材料。Honda N., Ito Y., 以及Dessipri E.等人在不存在微生物(microorganism)的情况下,利用NCA方法聚合出聚谷氨酸。但是,通过这种方法合成出的聚谷氨酸,成本很高,不符合工业大规模生产要求【2】。因此近年来,天冬氨酸的聚合成为研究的热点。人们

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

(一)名词解释 1.生物氧化 2.呼吸链 3.氧化磷酸化 4.三羧酸循环 5.底物水平磷酸化 6.能荷 7.糖异生 8.乳酸循环 9.发酵 10.糖酵解途径 11.糖的有氧氧化 12.肝糖原分解 13.磷酸戊糖途径 14.UDPG (二) 填空题 1.NADH 呼吸链中氧化磷酸化的偶联部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举出4 种生物体内的天然抗氧化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高能磷酸化合物通常指水解时_________的化合物,其中最重要的是_________,被 称为能量代谢的_________。 4.真核细胞生物氧化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_,呼吸链和氧化磷酸化偶联因子都定位 于_________。 5.化学渗透学说主要论点认为:呼吸链组分定位于_________内膜上。其递氢体有 _________作用,因而造成内膜两侧的_________差,同时被膜上_________合成酶 所利用、促使ADP + Pi → ATP 6.动物体内高能磷酸化合物的生成方式有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种。 7.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只能水解淀粉的_________键,所以不能够使支链淀粉完全水解。8.糖酵解过程中有3 个不可逆的酶促反应,这些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 9.糖酵解抑制剂碘乙酸主要作用于___________酶。

10.调节三羧酸循环最主要的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11 磷酸戊糖途径可分为______阶段,分别称为_________和_______,其中两种脱氢酶 是_______和_________,它们的辅酶是_______。 12.糖酵解在细胞的_________中进行,该途径是将_________转变为_______,同时生 成________和_______的一系列酶促反应。 13.淀粉的磷酸解过程通过_______酶降解α–1,4 糖苷键,靠________和________ 酶降解α–1,6 糖苷键。 14.TCA 循环中有两次脱羧反应,分别是由__ _____和________催化。 15.乙醛酸循环中不同于TCA 循环的两个关键酶是_________和________。 16 在糖酵解中提供高能磷酸基团,使ADP 磷酸化成ATP 的高能化合物是 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 17.糖异生的主要原料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18.催化丙酮酸生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的酶是__________,它需要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作为辅因子。 19.合成糖原的前体分子是_________,糖原分解的产物是______________。 20.糖类除了作为能源之外,它还与生物大分子间___________有关,也是合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的碳骨架的共体。 21.糖酵解发生的部位是在细胞的部位,在糖酵解中提供高能磷酸基团,使ADP 磷酸化成ATP的高能化合物是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三羧酸循环发生在细胞的部位,有两次脱羧反应,分别由__ ___ __________和 _ __催化。 23.鱼藤酮,抗霉素A,氰化物的抑制作用位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24.写出下列符号的中文名称:ATP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Gly__________________; SH-CoA _______________;FMN _________________;DNFB_____________________。 25.TCA循环中有二次脱羧反应,分别是由_____和催化。脱去的CO2中的C原 子不是来自于乙酰辅酶A而是来自于_______________。 26.糖酵解产生的NADH+H+必需依靠________________系统或________________系统才能进 入线粒体,分别转变为线粒体中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27.呼吸链中,细胞色素体系的功能是传递,它是依靠辅基中铁离子的 作用来完成的。 28.糖有氧氧化中,1分子葡萄糖在肝脏中彻底氧化为CO2和H2O,能净生成分子ATP, 其中ATP的生成方式以为主。 (三) 选择题 1.下列反应中哪一步伴随着底物水平的磷酸化反应: A.苹果酸→草酰乙酸B.甘油酸-1,3-二磷酸→甘油酸-3-磷酸 C.柠檬酸→α-酮戊二酸D.琥珀酸→延胡索酸 2.下述哪种物质专一性地抑制F0 因子: A.鱼藤酮B.抗霉素A C.寡霉素D.缬氨霉素

【开题报告】聚天冬氨酸的合成及表征

开题报告 应用化学 聚天冬氨酸的合成及表征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水溶性高分子材料的应用量逐年增加,比如在工业冷却水循环系统中,一般要加入水处理剂以控制结垢、腐蚀等问题,而聚丙烯酸和聚丙烯酰胺类水处理剂的阻垢效果虽好,却不能生物降解,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因此,可生物降解的水溶性高分子材料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国外成功开发的水处理剂聚天冬氨酸( Polyaspartic acid ,简称PASP)就是这样一类“绿色”产品。聚天冬氨酸天然存在于软体动物和蜗牛类的壳中,是由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 ,简称ASP) 单体的氨基和羧基缩水而成的聚合物,具有类似蛋白质的酰胺键结构,可完全生物降解成对环境无害的终产物,无毒无污染,是一类对环境友好的绿色聚合物。是受海洋动物代谢过程启发而开发成功的一种绿色阻垢剂,特别适用于抑制冷却水、锅炉水及反渗透膜处理中的碳酸钙等的成垢。使用聚天冬氨酸可高效、稳定地被微生物降解为对环境无害的终产物,具有很好的生物降解性,无毒无污染,是公认的绿色聚合物和水处理剂的更新换代产品。 研究证明,水溶性聚天冬氨酸具有阻垢、缓蚀、分散、螯合、保湿等多种功能,市场前景很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非常可观。20世纪90年代初自美国Donlar 公司开发成功以来,聚天冬氨酸的合成及应用已经成为各发达国家竞相研究的热点,美国、德国已相继建成了较大规模的生产装置并成功运转。国内对聚天冬氨酸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 二、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含论文提纲) 本课题通过实验熟练掌握制备聚琥珀酰亚胺(PSI)和聚天冬氨酸(PASP)的基本方法,熟悉在实验过程中的各项操作,并了解其化学性质和应用情况,熟悉各种表征 手段,并掌握红外光谱仪(IR)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的操作方法和工作原理主要内容包括: 1.聚琥珀酰亚胺(PSI)的合成

第六章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作业题萧蓓蕾(0)

第六章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 作业题 一、名词解释 1.氧化磷酸化 2. 底物水平磷酸化 3.电子传递链(呼吸链) 4.磷氧比(P/O) 5.解偶联作用 二、填空题 1.按H的最初受体不同可将呼吸链分为和两种呼吸链。 2.苹果酸经穿梭系统进入呼吸链氧化,其P/O比为。 3.鱼藤酮、抗霉素A和CN-、N3-、CO的抑制部位分别是、和。 4.NADH呼吸链中氧化磷酸化的偶联部位是、和。 5.胞浆中的NADH通过、穿梭机制进入线立体。 三、选择题 1.下列代谢物经相应特异脱氢酶催化脱下的2H,不能进入NADH呼吸链氧化的是:( ) A.柠檬酸 B.苹果酸 C.α-酮戊二酸 D.琥珀酸 2. 呼吸链的电子传递体中,不是蛋白质而是脂质的组分为( )。 A.NAD+ B.FMN C.CoQ D.Fe-S 3.呼吸链中细胞色素的排列顺序是( )。 A.c-c1-b-aa3 B.c1-c-b-aa3 C.b-c1-c-aa3 D.b-c-c1-aa3 4.氢原子经NAD呼吸链传递氧化成水时,磷氧比是:() A.3 B.2 C.1 D.1/2 5.P/O比值是指:() A.每消耗一分子氧所需消耗无机磷的分子数 B.每消耗一分子氧所需消耗无机磷的克数 C.每消耗一分子氧所需消耗无机磷的克原子数 D.每消耗一分子氧所需消耗无机磷的克分子数 E每消耗一分子氧所需消耗无机磷的克数 6.2,4-二硝基苯酚抑制细胞的功能,可能是由于阻断下列哪一种生化作用而引起?( ) A.NADH脱氢酶的作用 B.电子传递过程 C.氧化磷酸化 D.三羧酸循环 E、以上都不是 7.氰化物中毒是由于它抑制了电子传递链上的()。 A.Cyta B. Cytb C. Cytc D. Cytaa3 8.呼吸链磷酸化是在什么部位()。 A.线粒体内膜 B.线粒体外膜 C.线粒体基质 D.细胞质 9.氧化磷酸化作用是将生物氧化过程释放的自由能转移并生成()。 A.NADPH B.NADH C.ATP D.FADH2 10.下列叙述中哪一个是正确的?() A.线粒体内膜对H+离子没有通透性 B.线粒体内膜能由内向外通透H+离子 C. 线粒体内膜由外向内通透H+离子 D. 线粒体内膜能自由通透H+离子 11.辅酶Q是线粒体外膜()。 A.NADH脱氢酶的辅酶 B. 琥珀酸脱氢酶的辅酶 C.二羧酸载体 D. 呼吸链的氢载体 四、简答题 1.什么是呼吸链?简述NADH和琥珀酸(FADH2)呼吸链各组成成分是如何排列的。 2. 举例说明真核细胞中的NADH是如何进入线粒体中被再氧化的。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氧化磷酸化:在生物氧化中,代谢物脱氢产生的NADH或FADH2经呼吸链氧化生成水时,所释放的自由能用于ADP磷酸化形成A TP,这样氧化与磷酸化相偶联的作用称为氧化磷酸化。 2. 底物水平磷酸化:直接利用代谢中间产物氧化所释放的能量产生ATP的磷酸化类型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

L天冬氨酸

L-天冬氨酸的制备、应用及市场前景 摘要:发酵法生产L-天冬氨酸,菌种及相关选育情况,所用原料的灭菌及预处理等情况,主要生产技术及关键控制点,主要分离纯化技术和分离、得率等,以及国内外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L-天冬氨酸,酶法制备,分离纯化,市场前景。 L-天冬氨酸又称L-天门冬氨酸,是一种常用的有机化工原料。常见的L-天冬氨酸为无色片状结晶或者白色结晶粉末,无臭,略带酸味,主要作为食品添加剂、化工产品中间体和医药原料来使用。目前国内L-天冬氨酸的生产均采用生物酶工程技术,本生产技术的原理是采用天冬氨酸酶将反丁烯二酸(即富马酸)氨解成L-天冬门氨酸。 HOOCCH=CHCOOH+NH 3HOOCCH 2CHNH 2COOH 其工艺生产流程图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菌种 大肠杆菌,L-Asp 酶转化液,经活性炭脱色处理,质量分数为23%,二级种子 一级种子 杀菌 脱色 酶促反应 原料配制 无菌空气 菌种斜面 空压机 干燥 洗涤 过滤 结晶 离心 检验 包装

pH=8.87。 大肠杆菌分离纯化:配置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配置后高压蒸汽灭菌并倒平板,将培养皿放入37℃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48小时,以检查是否灭菌彻底。确定灭菌完全的培养皿可用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微生物。大肠杆菌可从河道污水或者家禽、家畜生活附近的土壤中分离培养获得。 1.1.2培养基 斜面养基:蛋白胨6g/L,牛肉膏2g/L氯化钠10g/L,琼脂20g/L,pH7.0。 种子培养基:碳源和氮源成分以及浓度按照实验设定值,硫酸镁0.5g/L,硫酸二氢钾2g/L,氯化钠3.5g/L,pH7.0。 原始种子培养基:富马酸15g/L,玉米浆20g/L,硫酸镁0.5g/L,硫酸二氢钾2g/L,氯化钠3.5g/L,pH7.0。 转化培养基:富马酸氨溶液,pH8.5。 1.1.3仪器与试剂 分光光度计,恒温振荡器,阳离子交换树脂,自动旋光仪,数字熔点仪,离心机。 1.2方法 1.2.1培养条件 培养温度为37℃ 培养时间为26h左右 1.2.2酶反应 取一环生长良好的斜面种子装于有30mL种子培养液的250mL培养摇瓶中,37℃、180r/min下恒温摇床培养16h得到种子液。取种子液10mL,在5000r/min下离心10min,用生理盐水冲洗2~3次,加入100mL富马酸氨溶液,在温度为37℃、转速为180r/min的条件下进行酶转化反应,用HPLC 测定反应液中富马酸含量,待富马酸含量降至较低值时需加底物溶液,直到转化速度较慢时结束反应。 1.2.3产物的分离 因为L-谷氨酸脱羧酶能专一的催化L-谷氨酸脱羧生成γ-氨基丁酸和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