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版印刷品质量要求及检验标准
印刷专业等级考试题及答案

“平版印刷工”理论知识考核题库单项选择题(191题)1、胶印安全生产规X化包括下列哪些方面。
(A )上P54A、防火安全,人身安全、设备安全、质量安B、操作安全、人身安全、防火安全、质量安全C、工艺安全、防火安全、人身安全、设备安全D、工艺安全、防火安全、质量安全、设备安全2、单机对同一点密度重复数值的允许误差数应小于。
(B)上P48倒数第9行A、2%B、1%C、1.5%D、3%单机对同一密度征得数值允许误差为≤1%单XX度测量线性度的允许误差为≤1%多机对同一点密度值度量数值的允许误差为≤23、观察印刷品使用的光源其色温度为下面哪一个。
(C )上P46色彩56页印刷品是反射样稿,用D65光源,接近日常照明条件,观察透射样品是用D50,照相获得的照相底片和反转片,A、4000K左右B、5000K左右C、6500K左右D、7000K 左右4、新闻出版署发布平版印刷品质量标准是哪一个。
(D )中华人民XX国新闻出版行业. CY/T 5-1999. 平版印刷品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 代替CY/T 5-91. 1 X 围. 本标准规定了平版印刷品的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
在网上查的A、Cy/T—3—1999B、Cy/T—30—1999C、Cy/T—4—1999D、Cy/T—5—19995、平版印刷精细印刷品相对反差值黄色应为哪一个。
(B)上P45A、0.35~0.45B、0.25~0.35C、0.20~0.30D、0.30~0.406、印刷色彩表示法中用哪种颜色模式表示比较符合人的视觉感受,让人觉得更加直观一些。
(D)上P41HSB颜色模式: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颜色有三个要素:色泽(Hue)、饱和度(Saturation)和亮度(Bright ness)。
HSB颜色模式便是基于人对颜色的心理感受的一种颜色模式。
它是由RGB三基色转换为Lab模式,再在Lab模式的基础上考虑了人对颜色的心理感受这一因素而转换成的。
GB3264-89《单张纸平版胶印机技术条件》

该标准较 好 地 解决 了复杂 产 品 技 术 上 更 为密 集 的多 色 胶 印机 的标
。
能指 标与 检验方 法 的 确 定 研 制 了
。
胶印机通 用 的检验印版 用该 版 印 刷的样张 真 实地 反映 出标准 中规 定的胶 印机性 能 要 求 且 数据 化 程
, ,
准技 术 问题 在 实 施过 程 中取 得 了
摹戮鬓
3 G2
一
《单
9 纸 平 版 胶 印机 技 术 条 件 》 张
三 等奖
单张 纸平 版 胶 印机 ( 单色 至 多 色 ) 是 印刷 机 械行 业 量大面 广 的重 点产 品
G B 3 2 64
,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度高 改 变 了 以 往 采用 的多种 印版 反复调试 浪 费时 间
,
、
既 浪 费纸 张
油墨
,
又
。
是 现 代 印刷 厂 的核 心 9 8
《 单张 纸 平版胶 印 机技
。
、
人 力 的传 统 检 验方 法
。
一
该 标 准 还 对 出 厂 检验 和 型 式 检 验 提 出 了不 同 内容 在 生产过 程 中产 品 质量 保 证 的 前提 下 缩 短 了 生 产 周期
,
术条件 》提 出了对 印刷 品 要 求和 对 印刷 机制造 质量 要 求 的 不 同概 念
。
可 观 的社会 经 济效益 该 标 准起 草人 王 琳 王 希楷
:
、
。
单位 名称
总工 程 师 地 址
:
机 械部 北 京印刷机 械所
王 育德
:
电 话 电报挂号
5
平版印刷工

平版印刷工
一、报考条件
1、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可申请报考初级工:
(1)在同一职业(工种)连续工作二年以上或累计工作四年以上的;
(2)经过初级工培训结业。
2、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可申请报考中级工:
(1)取得所申报职业(工种)的初级工等级证书满三年;
(2)取得所申报职业(工种)的初级工等级证书并经过中级工培训结业;
(3)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毕业并从事与所学专业相应的职业(工种)工作。
3、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可申请报考高级工:
(1)取得所申报职业(工种)的中级工等级证书满四年;
(2)取得所申报职业(工种)的中级工等级证书并经过高级工培训结业;
(3)高等院校毕业并取得所申报职业(工种)的中级工等级证书。
二、考核大纲:
初级平版印刷工
中级平版印刷工
备注:印刷技术术语选自国家标准GB9851《印刷技术术语》。
参考书:
《平版印刷工》化学工业出版社潘光华柏子游编
高级平版印刷工(理论考核)
高级平版印刷工(技能考核)
参考教材:
1、《平版印刷工考试指导丛书》潘光华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胶印工艺与胶印机操作》邹渝,李云编著印刷工业出版社
3、《现代印刷及原理与结构》潘杰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4、《平版胶印工艺技术》刘昕,郭锦编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印刷行业标准

1。
目的.在顾客未提出特别要求时,明确本公司生产产品应达到的质量水平及检验标准,明确原辅材料进货、产品储存运输应达到的质量水平。
2.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原材料采购、产品生产(含生产工序委外加工)、储存和运输等过程的质量控制,适用于顾客没有特别规定的产品生产质量控制与检验,适用于营业部门与顾客沟通、进行业务洽谈时参考,适用于生产技术部在生产过程中进行工序生产质量控制,适用于生产技术部和品质部对工序产品或成品进行检验,适用于全质办和品质部对采购、产品生产、储存和运输等过程进行巡查或抽检.本标准不涉及公司生产设备及其所需的备件采购、备件委外加工。
3。
定义质量标准-—原辅材料进货和投入生产要求的质量项目、生产产品要求的质量项目、储存和运输产品要求的质量项目、部门或车间工序人员工作过程的操作项目,应达到的水平.检验标准—-质管人员、检验人员在进行原辅材料和产品质量判定时,在进行现场巡查或抽查时,所依照的质量标准、有关的条款或数值。
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指成品或半成品,在储存与交付阶段指进入成品仓库的成品.半成品———指生产过程中各工序加工后的工序产品,但成型加工工序后的产品除外。
4。
引用文件GB 13024—91 箱纸板GB 13023-91 瓦楞原纸QB 1011-91 单面涂布白板纸ZBY 32024—90 白卡纸GB/T 10335-1995 铜版纸GB 7705-1987 平版装潢印刷品GB/T17497—1988 柔性版装潢印刷品GB/T 6544—1999 瓦楞纸板GB 6543—86 瓦楞纸箱GB 2828-1987 逐批检查计数及抽样表GB/T 6545—1998 瓦楞纸板耐破强度的测定方法GB/T 6546—1998 瓦楞纸板边压强度的测定方法GB/T6547-1998 瓦楞纸板厚度的测定方法GB/T 6548—1998 瓦楞纸板粘合强度的测定方法5. 内容5。
1 原辅材料质量标准5。
包装印刷品质量标准及检验规则

包装印刷品质量标准及检验规则11 1.0目的本标准规定包装用印刷品的技术要求和包装、标志、储运的要求,以及其质量检验的抽样方法、检验规则。
2.0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包装用印刷品。
3.0引用标准3.1GB/T 7705—2008 《平版装潢印刷品》3.2GB/T7707—2008《凹版装潢印刷品》3.3GB 12904-2008《零售商品编码与条码表示》3.4GB/T 18348—2008《条码符号印制质量的检验》3.5GB/T2828.1—2003/ISO2859-1:1999《计数抽样检验程序》3.6CY/T 5—1999《平版印刷品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3.7顾客技术标准4.0参考文件4。
1 《成品抽检作业指导书》5.0术语5.1A类产品:卷烟包装用印刷品;5.2B类产品:其它普通包装用产品;6.0技术要求6.1材料质量6。
1。
1纸张纸张要求切边整齐、洁净、无斑点、条痕,纸张色调一致.纸张克重要求符合:①白卡纸、白板纸:设计值±设计值3%,②铜版纸、镀铝纸:设计值±设计值4%,③金卡纸(镭射纸)、银卡纸、转移卡纸:设计值±设计值3%;纸张厚度要求符合:标称值±标称值×5%。
每批纸之间无明显差别,纸张必须满足《原辅材料、工装技术要求、抽样规则及检验方法》技术要求;6。
1.2油墨采用与印刷设备配套的具有生产企业出厂合格证的优质油墨,色调必须与样张一致、耐磨、无异味,必须满足《原辅材料、工装技术要求、抽样规则及检验方法》技术要求;6。
1.3 检验测试环境温度23±2℃;湿度55±5.6.2印刷质量6.2.1公司在加工包装印刷品时须按顾客提供的标准图纸、标准样张进行生产。
6.2.2色泽同一品种不同批次之间的色泽应保持一致。
测色仪可测定时,A类产品不同批次、同批、同色色差△Ecmc≤2。
00;B类产品不同批次、同批、同色色差△Ecmc≤2。
印刷质量标准讲解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出血位: 3mm出血位;
3mm
叼牙位(咬口位): 11-15mm叼牙位;
叼牙位 12mm
叼牙位的用处: 纸张在印刷过程中传递是靠一排排活 动叼纸牙传递; 固定纸张向前传递;
规位: 3.5-5mm规位;
规位3.5-5mm
规位的用处: 印刷色套准的校定; 纸张在印刷运行时的拉规;
二、印刷图像质量的概念
印刷图像质量定义:印刷图像对原稿复制的忠实性。
印刷图像质量内容:图像质量和文字质量。
图像质量特征参数
(1)、阶调和色彩再现: 定义——是指印刷复制图像的阶调平衡、色彩外观跟原稿相对 应的情况。
内容——就黑白复制来说,通常都用原稿和复制品间的密度对 应关系表示阶调再现的情况(复制曲线)。就彩色复制品来说,色 相、饱和度与明度数值更具有实际意义。
外观: 印刷位置正确,保证后工序有足够 出血位,有效图文能完整保留在成品上, 无效图文能被修切掉。 水墨保持平衡,不可因水小而脏版或水 大造成颜色变浅、飞水。墨屎明显脏点等 缺陷不得超过以下标准。主要位置杂点面 积不得超过1.0同一页不得超过两个,普通 位置杂点面积不得超过1.5同一页不得超过 三个。 喷粉量适中,不能粘花,也不可因喷 粉太大影响后工序如覆膜生产。不得有刮 花、拖花、墨杠等明显影响产品外观的缺 陷。
(2)、图像分辨力: ——分辨力与清晰度两方面的内容。 分辨力的影响因素——主要取决于网目线数 ——受承印材料与印刷方法制约的 ——分辨力还受到套准变化的影响 清晰度——是指阶调边缘上的反差。 ——在分色机上,通过电子增强方法,能够调整图像的清 晰度。 ——倘若增强太多,会使风景或肖像之类的图像看起来与 实际不符,但像织物及机械产品的图像却能提高表现 效果与感染力。 (3)、龟纹、杠子、颗粒性:
2024年印刷操作员、制版员、设计员技术及理论知识考试题库(附含答案)

2024年印刷操作员、制版员、设计员技术及理论知识考试题库(附含答案)一、单选题1.()常用于大型画册,结实,但装订速度慢。
A:锁线胶订B:平订C:骑马订D:无线胶订参考答案:A2.三原色等量混合呈()。
A:黑光B:白光C:紫光D:黄光参考答案:B3.重印书应在版本记录中标明(),每重印一次记录一次,逐次累计。
A:印数B:印次C:变更内容D:印刷目录参考答案:B4.重印书的印数是从()第一次印刷起逐次累计。
A:多版B:再版C:初版D:末版参考答案:C5.周空是指版心四周留出的一般约O宽的空白。
A:4厘米B:1厘米C:2厘米D:3厘米参考答案:C6.印刷企业生产中,用来降低油墨粘度应选择() A:0号调墨油B:3号调墨油C:4号调墨油D:6号调墨油参考答案:D7.润湿液起不到的作用是()。
A:印版空白部分形成均匀的水膜B:形成新的亲水层,维持印版空白部分的亲水性C:控制版面油墨的温度D:提高印刷速度参考答案:D8.胶印机输墨装置的作用,描述不正确的是() A:贮存和传递油墨B:周向和轴向上打匀油墨C:将油墨涂敷在印版的图文部分D:减少油墨乳化参考答案:D9.观看彩色印刷品规定光源的色温是多少?O A:5000°KB:6500°KC:7500°KD:4800°K参考答案:B10.复制图像的标准曲线形状应是哪一种?OA:直线B:中间调压缩量大的曲线C:亮调不压缩,中调有一定量的压缩.暗调压缩量大的曲线。
D:浅亮调压缩量大的一条曲线参考答案:C11.如下哪种网点排列时网点中心距始终不变,而网点大小变化OA:调频网点B:调幅网点C:混合网点D:线条网点参考答案:B12.校正原稿中蓝色偏紫,应怎样调整?OA:增加蓝色中黄墨量B:减少蓝色中的青墨量C:减少蓝色中品红墨量D:减少蓝色中蓝色考答案:C13.黄版的根本色是什么色()A:品红色.红色.蓝色B:黄色.红色.绿色C:蓝色.品红色.青色D:红色.黄色.品红色参考答案:B14.哪种原稿在扫描时容易出“龟纹〃OA:画稿B:印刷品C:照片D:天然片参考答案:B15.如下哪一个是用于附加在图像信号上强调图像细微层次反差的信号()。
首届全国印刷行业职业技能大赛题库B

2/4阶调:青50%、品红40%、黄40%。(答案:√)
52、《胶印过程控制》国家标准GB/T17934.2(等同ISO 12647-2国际标准)规定的单张纸
胶印4色印刷的阶调值总和应达到400%以上。(答案:×)
71、纸张掉粉、掉毛表明纸张的抗张强度差。(答案:×)
72、RGB和C、MYK颜色空间都是制版系统使用的色空间,二者之间经常需要进行转换。(答案:√)
73、图像的颜色分解和图像的颜色合成是由制版和印刷两个阶段来实现的胶印全过程。(答案:√)
74、调节滚筒中心距就是调节印刷压力。(答案:√)
75、质量管理是印刷过程管理的中心环节。(答案:√)
40、C、TP制版设备可以使用传统的PS版成像。(答案:×)
41、C、TP制版设备仍要使用加网的分色胶片在印版上曝光。(答案:×)
42、PS版润湿液是一种碱性混合液,其pH值为5-6。(答案:×)
43、印刷品所选用的网目线数越高,图像质量越好。(答案:×)
44、调频网点直径大小不变,而点与点之间距离可随机改变。(答案:√)
31、润版用水量多少取决于油墨、纸张、机速和温湿度等条件,印刷机速度越快,
用水量越多。(答案:×)
32、1976年国际照明委员会公布了C、IE、Lab(L*a*b*)均匀色彩空间,其中L*轴表示亮度,
a*和*b表示色度轴。(答案:√)
33、色彩的明度发生变化时,饱和度不变化。(答案:×)
34、复色中比例最少的原色只影响复色的明度和饱和度。(答案:√)
23、在胶印过程中,润湿是指印版(固体)表面的气体被润湿液或油墨取代的过程。(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版印刷品质量要求及检验标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平版印刷品的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以纸为承印物的平版图像印刷品。
其他平版印刷品也可参照使用。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9851-1990 印刷技术术语
CY/T 3-1999 色评价照明和观察条件
3.分类
本标准的本章及其它章节采用GB/T 9851的定义。
3.1 精细印刷品:使用高质量原辅材料经精细制版和印刷的印刷品。
3.2 一般印刷品:除3.1外的符合相应质量要求的印刷品。
4.质量要求
4.1 阶调值
4.1.1 暗调
暗调密度范围见表1。
表1 印刷品密度范围
4.1.2 亮调
亮调用网点面积表示。
精细印刷品亮调再现为2%~4%网点面积;
一般印刷品亮调再现为3%~5%网点面积。
4.2 层次
亮、中、暗调分明,层次清楚。
4.3 套印
多色版图像轮廓及位置应准确套合,精细印刷品的套印允许误差≤0.10mm;一般印刷品的套印允许误差≤0.20mm。
4.4 网点 l
网点清晰,角度准确,不出重影。
精细印刷品50%网点的增大值范围为10%~20%;一般印刷品50%网点的增大值范围为10%~25%。
4.5 相对反差值(K值)
K值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相对反差值(K值)范围
4.6 颜色
颜色应符合原稿,真实、自然、协调。
4.6.1 同批产品不同印张的实地密度允许误差为:青(C)、品红(M)≤0.15;黑(B)≤0.20;黄(Y)≤0.10。
4.6.2 颜色符合付印样。
4.7 外观
4.7.1 版面干净,无明显的脏迹。
4.7.2 印刷接版色调应基本一致,精细产品的尺寸允许误差为<0.5mm,一般产品的尺寸允许误差为<1.0mm。
4.7.3 文字完整、清楚,位置准确。
5.检验
5.1 检验条件
5.1.1 作业环境呈白色。
5.1.2 作业环境防尘、整洁。
5.1.3 作业间温、湿度的要求
温度:23℃±5℃;相对湿度:(60+15-10)%。
5.1.4 观样光源符合CY/T 3的规定。
5.2 检验形式
印刷过程中检验和产品干燥后抽检。
5.3 检验仪器或工具
——密度计(具体要求见附录A)。
——30~50倍读数放大镜。
——常规检验用10~15倍放大镜。
——符合规定的计量工具。
——网点增大值的计算方法见附录B。
——相对反差值(K值)的计算方法见附录C。
——测控条(见附录D)。
——对光谱无选择、漫反射、具有1.50±0.20 ISO视觉反射密度的黑色底衬。
5.4 检验方法
5.4.1 测量法:用规定的仪器和工具检验印刷品质量,印刷品应放置在符合要求的黑底衬上,如果印刷承印物透光程度很高,则应使用白色底衬。
5.4.2 计算法:用专用的数学模型检验印刷品质量。
5.4.3 目测法:目测或借助工具检验印刷品质量。
5.4.4 比较法:以常规条件印刷的色标、梯尺和测控条为参照物,检验印刷品质量。
5.4.5 专家鉴定法:由出版、设计和印刷专家检验印刷品质量。
附录A
反射密度计
密度计是用于测量产品的实地密度和网点积分密度的仪器。
配合相应的测控条,还能测量图像密度反差、网点增大值、相对反差值等,是检验图像印刷产品质量的重要仪器。
密度计误差范围如下:
1.单机对同一点密度重复数值的允许误差为≤1%。
2.单机密度测量线性度的允许误差为≤1%。
3.多机对同一点密度量度数值的允许误差为≤2%。
附录B
网点增大值的计算方法
网点增大值是指印刷品某部位的网点面积与相应分色片上的网点面积之间的差值。
其计算公式如下:
印刷品的网点面积
A(%)=100×[1-10-(Dt-D0]/[1-10-(Ds-D0)]
式中:D0为印刷品上非印刷部位的反射密度值,
Ds为印刷品上实地的反射密度值,
Dt为印刷品上网点部位的反射密度值。
分色片的网点面积
A(%)=100×[1-10-(Dt-D0)]/[1-10-(Ds-D0)]
式中:D0为空白网目调胶片的透射密度值,
Ds为胶片上实地的透射密度值,
Dt为胶片上网点部位的透射密度值。
附录C
相对反差值的计算方法
相对反差值,简称K值,是控制图像阶调的指标。
计算方法如下:
K=(D s-D t)/D s
其中,D s为测出的实地密度值,
D t为测出的网点积分密度值。
附录D
测控条
测控条是用已知特定面积的几何图形作参照物来测控产品质量的,是供目测、测量、计算、专家鉴定使用的检验产品质量的工具。
D1 测控原理
D1.1 网点面积的增大与网点边缘的总长度成正比。
D1.2 利用几何图形的面积相等,阴、阳相反来测控网点的转移变化。
D1.3 图形变化时,夹角处比弧长处变化明显,起放大作用。
D1.4 利用等宽或不等宽的折线测控水平和垂直方位的变化。
D1.5 利用等距同心圆测控任意方位的变化。
D1.6 能够提供测试单元图形。
D2 使用条件
使用测控条的条件要与晒版、打样和印刷的条件一致。
D3 使用方法
应使用长条测控条,放置在印张的末端,与印刷机滚筒轴向平行,以便测控图像着墨的均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