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采油技术简要总结(中原研究院)
《微生物采油试验效果油藏影响因素分析》

《微生物采油试验效果油藏影响因素分析》篇一一、引言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微生物采油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采油方法,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该技术利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来提高原油采收率,具有环保、经济和可持续性等优点。
然而,微生物采油试验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将就这些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
二、微生物采油技术概述微生物采油技术是指利用特定菌种,在地下油藏环境中繁殖代谢,并通过改变原油物理性质和代谢产物的相互作用来提高采收率的技术。
它是一种具有发展潜力的辅助采油技术,可以有效改善油田的采出程度。
三、影响因素分析(一)油藏物理性质油藏的物理性质如孔隙度、渗透率、储层温度等是影响微生物采油效果的关键因素。
其中,孔隙度和渗透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微生物及代谢产物的运移能力;储层温度则影响微生物的生存和繁殖能力。
(二)微生物种类及活性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对原油的降解能力和代谢产物不同,因此选择合适的菌种是提高采收率的关键。
此外,微生物的活性也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如营养物质的供应、氧气含量等。
(三)水质及注水条件水质对微生物的生长有直接影响,适宜的水质能够提供充足的营养和生长环境。
而注水条件则关系到地下环境的流动性,对微生物的运移和繁殖有重要影响。
(四)化学添加剂的使用化学添加剂的使用可以改变原油的物理性质,从而促进微生物的繁殖和代谢。
然而,添加剂的种类和用量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以避免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五)地质构造与油藏类型地质构造和油藏类型决定了地下环境的复杂性和多变性,这也会对微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产生影响。
如深水油田和高盐油田的环境条件与一般油田不同,需要针对性地选择和培养菌种。
四、研究展望与建议(一)深入研究影响机理为了更好地应用微生物采油技术,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各种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从而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二)加强现场试验研究通过现场试验来验证理论的可行性,不断积累经验和数据,为改进和完善技术提供支持。
《微生物采油数值模拟研究》范文

《微生物采油数值模拟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世界对石油资源的日益依赖,石油的开采效率和产量的控制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石油工程领域,微生物采油技术因其独特的优势和潜力而备受关注。
然而,该技术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使得其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诸多挑战。
因此,为了更好地理解和优化微生物采油过程,数值模拟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微生物采油数值模拟研究进行深入探讨。
二、微生物采油技术概述微生物采油技术是一种利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来增强石油采收率的技术。
这种技术的主要优点在于其对环境的影响小,能够在较低的能源消耗下提高石油采收率。
然而,由于其过程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对其准确理解和有效控制成为了一大挑战。
因此,需要借助数值模拟技术来深入研究其机理和优化其过程。
三、微生物采油数值模拟研究(一)模型构建微生物采油数值模拟的核心是构建合理的数学模型。
这些模型需要考虑地质因素、流体流动、微生物生长以及生物化学反应等多个方面。
通过综合这些因素,可以构建出描述微生物采油过程的数学模型。
(二)模型求解构建出数学模型后,需要通过数值方法进行求解。
这通常涉及到偏微分方程的求解、优化算法的应用以及并行计算等多个方面。
通过对模型的求解,可以得到微生物采油过程的动态变化情况,为优化采油过程提供依据。
(三)模拟结果分析通过对模拟结果的分析,可以深入了解微生物采油过程的机理和影响因素。
例如,可以分析不同地质条件、不同微生物种类以及不同操作参数对采油效率的影响。
此外,还可以通过模拟结果预测未来的采油趋势,为制定采油策略提供依据。
四、研究现状与展望目前,微生物采油数值模拟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然而,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例如,如何更准确地描述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过程、如何考虑多相流体的相互作用、如何优化模型求解方法等。
未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数值模拟技术的不断完善,相信微生物采油数值模拟研究将取得更大的突破。
五、结论微生物采油数值模拟研究对于优化采油过程、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
《微生物采油数值模拟参数研究》范文

《微生物采油数值模拟参数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对石油资源需求的不断增长,采油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微生物采油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采油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而数值模拟技术作为研究微生物采油的重要手段,对于提高采油效率、优化采油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研究微生物采油数值模拟的参数,为实际采油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二、微生物采油技术概述微生物采油技术是利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来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一种技术。
该技术通过向油藏中注入特定的微生物,利用微生物的生物化学作用,改变原油的物理性质,从而使其更易于开采。
此外,微生物还可以产生一些表面活性剂,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提高原油的流动性。
三、数值模拟参数研究(一)模型选择数值模拟的核心是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
在微生物采油数值模拟中,常用的模型包括多相流模型、生物反应模型等。
这些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油藏中流体流动、微生物生长及代谢等过程。
(二)参数设置1. 物理参数:包括油藏的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等,这些参数直接影响到流体的流动特性。
2. 化学参数:包括原油的化学组成、pH值、温度等,这些参数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及代谢活动。
3. 生物参数:包括注入的微生物种类、数量、生长速率等,这些参数决定微生物在油藏中的活动及对原油的改造效果。
(三)参数优化在数值模拟过程中,需要对参数进行优化,以获得最佳的模拟结果。
优化方法包括敏感性分析、正交试验设计等。
通过优化,可以找到最适合特定油藏的微生物种类、注入量、注入方式等。
四、研究成果与应用通过对微生物采油数值模拟参数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微生物在油藏中的作用机制,从而为实际采油工作提供指导。
具体应用包括:1. 优化微生物种类和注入量:根据模拟结果,选择最适合特定油藏的微生物种类和注入量,以提高采油效率。
2. 确定最佳注入方式:通过模拟不同注入方式对采油效果的影响,确定最佳的注入方式。
3. 预测采油效果:利用数值模拟技术,预测不同条件下的采油效果,为制定采油策略提供依据。
《微生物采油试验效果油藏影响因素分析》范文

《微生物采油试验效果油藏影响因素分析》篇一一、引言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石油资源作为能源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国家经济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油藏的开采效率和采收率一直是石油工业面临的重要问题。
近年来,微生物采油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采油技术,因其环保、高效、低成本等优点,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分析微生物采油试验效果油藏影响因素,为该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提供理论支持。
二、微生物采油技术概述微生物采油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对油藏进行改造,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一种技术。
该技术主要利用微生物的生物活性,如生物降解、生物聚合、生物表面活性等,对油藏进行改造,从而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三、微生物采油试验效果油藏影响因素分析1. 油藏地质条件油藏地质条件是影响微生物采油效果的重要因素。
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油藏,其孔隙结构、渗透性、含油饱和度等特性不同,对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代谢活动以及其与原油的相互作用都会产生影响。
因此,在进行微生物采油试验前,需要对油藏地质条件进行详细分析,以便制定出合理的试验方案。
2. 微生物种类及活性微生物种类及活性是影响微生物采油效果的关键因素。
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具有不同的代谢途径和产物,对油藏的改造效果也不同。
此外,微生物的活性也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温度、pH值、营养条件等。
因此,在选择微生物种类时,需要充分考虑其适应性和活性等因素。
3. 试验条件及操作方法试验条件及操作方法也是影响微生物采油效果的重要因素。
试验条件包括温度、压力、反应时间等,操作方法包括接种量、培养方式、反应器类型等。
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代谢活动以及其与原油的相互作用,从而影响采油效果。
4. 油藏中其他生物的影响油藏中存在的其他生物也会对微生物采油效果产生影响。
如一些硫酸盐还原菌等有害菌种会与采油微生物产生竞争关系,影响其生长繁殖和代谢活动;而一些有益的菌种则可能对采油微生物产生协同作用,提高其采油效果。
简述微生物采油技术

简述微生物采油技术【摘要】:目前,微生物采油技术引起了微生物学界、石油工业界、石油地质界和地球化学界等相关学科的广泛兴趣和关注。
详细介绍微生物采油技术概况,明确分析微生物采油技术概况机理,并探讨其发展方向。
【关键词】:微生物采油技术发展机理前言微生物原油采收率技术是利用微生物在油藏中的有益活动,微生物代谢作用及代谢产物作用于油藏残余油,并对原油/岩石/水界面性质的作用,改善原油的流动性,增加低渗透带的渗透率,提高采收率的一项高新生物技术。
该项技术的关键是注入的微生物菌种能否在地层条件下生长繁殖和代谢产物能否有效地改善原油的流动性质及液固界面性质。
与其它提高采收率技术相比,该技术具有适用范围广、操作简便、投资少、见效快、无污染地层和环境等优点。
1、微生物采油技术概况1926年,美国科学家mr.beckman提出了细菌采油的设想。
1946年zobeu研究了厌氧的硫酸盐还原菌从砂体中释放原油的机理,获得微生物采油第一专利。
i.d.shtum(前苏联)及其它国家等学者也分别作了大量的创新性工作,奠定了微生物采油的基础。
美国的coty等人首次进行了微生物采油的矿物试验。
马来西亚应用微生物采油技术在bokor油田做先导性矿物试验,采油量增加了47%。
2002年至2003年,我国张卫艳等在文明寨油田进行了微生物矿场应用,累计增产原油1695t,累计少产水1943t,有效期达10个月。
美国和俄罗斯在微生物驱油研究和应用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美国有1000多口井正在利用微生物采油技术增加油田产量,微生物采油项目在降低产水量和增加采油量方面取得了成功。
1985年至1994年,俄罗斯在鞑靼、西西伯利亚、阿塞拜疆油田激活本源微生物,共增产原油13.49x10t,产量增加了10~46%。
1988年至1996年,俄罗斯在11个油田44个注水井组应用本源微生物驱油技术,共增产21x10t。
20世纪60年代我国开始对微生物采油技术进行研究,但发展缓慢。
《微生物采油试验效果油藏影响因素分析》范文

《微生物采油试验效果油藏影响因素分析》篇一一、引言随着石油资源的日益紧缺和开采难度的增加,微生物采油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采油方法,因其环保、经济、高效等优点,受到了广泛关注。
然而,微生物采油试验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旨在分析这些影响因素,为微生物采油技术的进一步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二、微生物采油技术概述微生物采油技术是利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对原油的生物降解和生物修复作用,以及微生物与原油中有机组分的相互作用,提高原油的采收率。
该技术具有绿色环保、成本低、无污染等优点,在油田开发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三、微生物采油试验效果影响因素分析1. 油藏地质因素油藏的地质条件是影响微生物采油效果的重要因素。
包括油藏的深度、温度、压力、渗透率等都会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活动。
一般来说,适宜的油藏温度和压力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而高渗透率的油藏则有利于微生物的传播和作用。
2. 微生物种类与数量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对原油的降解效果不同,因此选择合适的微生物种类是提高采油效果的关键。
此外,微生物的数量也直接影响着采油效果,数量越多,代谢活动越旺盛,对原油的降解效果越好。
3. 营养条件营养条件是影响微生物生长和繁殖的重要因素。
在微生物采油过程中,需要向油藏中注入适量的营养物质,以满足微生物生长的需求。
营养物质的种类和浓度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活动。
4. 注入方式与操作参数注入方式和操作参数的选择也会影响微生物采油的效果。
不同的注入方式和操作参数会对油藏中的微生物分布、数量和活性产生影响,从而影响采油效果。
因此,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注入方式和操作参数。
5. 外部因素除了上述因素外,还有一些外部因素如环境因素(如气候、水质等)、设备因素(如注入设备的性能、管道的清洁度等)也会对微生物采油效果产生影响。
这些因素需要在实践中进行综合考虑和控制。
四、结论与建议通过对微生物采油试验效果影响因素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油藏地质条件、微生物种类与数量、营养条件、注入方式与操作参数以及外部因素都会对微生物采油效果产生影响。
微生物吞吐采油技术研究

微生物吞吐采油技术研究石油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主要能源问题,人们追求财富,石油已经成为创造社会财富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开采石油也成为影响世界的经济秩序与军事,政治的一种重要手段。
石油已经成为每一个国家能源战略的核心。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石油问题也成为我国能源问题的关键,所以微生物吞吐采油技术的出现,是给我国的能源问题打上了一剂强心针。
一、微生物吞吐采油技术概述微生物作为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技术被称为微生物采油技术,是一个总称。
微生物吞吐采油技术是新时代的一种产物,它通过注入油井中,通过物理或者化学的方法,从油井中开采出人类的资源——石油。
1.从微生物源的分类不同来分,可以将石油分离技术分为外源微生物采油技术和本源微生物采油技术。
微生物采油技术按照驱替方式来分,可以分为微生物驱油技术和微生物吞吐采油技术:(1)微生物驱油技术是指将从注水井注入微生物,随着注入的水越来越多,逐渐对油层进行驱替,从而分离出石油。
(2)微生物吞吐采油是将微生物注入采油井单井中,随着微生物的作用,将井眼内流体的理化性能改变,从而提升单井的原油产量。
将(2)与(1)对比发现,(2)的技术具有更小的风险,操作上的简便,施工的简单的优点,所以微生物吞吐采油技术是本文所要研究的重要对象,也是微生物采油技术的发展方向。
2.之所以选择微生物作为吞吐采油技术的生物,微生物必然有属于它易于别的技术的特点。
2.1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不断的利用物理作用或者化学作用来与原油发生反应,从而降低了原油表面的张力,使得原来那些在岩石表面及空隙中的原油更容易从中分离出来,更加优化了原油的提炼率。
2.2能够发生作用的微生物藏在原油中,利用原油在其中生长并且繁殖,更能直接的作用于采油技术中。
2.3微生物通过自身以及自身的排泄物组成成膜,粘附在空隙的表面,将高渗透带堵塞,使得波及的体积得到有利扩大。
2.4另外,微生物可以利用往井里注水整体的提炼原油,并且可以有效地提取剩余的石油,提高效率。
采油技术员工作总结

采油技术员工作总结一、引言作为采油技术员,我在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对采油技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本文将对我的工作内容、工作成果、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进行详细总结。
二、工作内容采油设备维护负责采油设备的日常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预防设备故障。
具体包括对抽油机、采油泵、油气分离器等设备的检查和保养。
采油工艺优化根据采油现场实际情况,优化采油工艺,提高采油效率。
具体包括对采油管柱、采油泵的选择和优化,以及对采油过程中各项工艺参数的调整。
采油数据监测与记录负责采油过程中的各项数据监测与记录,包括油压、套压、温度等参数,及时发现异常并采取措施处理。
三、工作成果提高采收率通过采油工艺的优化,成功提高了采油效率,提高了油田的采收率。
降低维护成本通过对采油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有效降低了设备故障率,减少了维修成本。
保障生产安全通过数据监测与记录,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有效保障了生产安全。
四、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设备故障问题在采油过程中,设备故障是常见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我通过加强设备的日常检查和维护,提前发现并处理故障,有效降低了设备故障率。
同时,对于一些复杂故障,我会与专业维修人员共同处理,确保设备尽快恢复正常运行。
采油效率低下问题在某些情况下,采油效率会受到一定影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通过优化采油工艺和调整工艺参数,提高了采油效率。
同时,我还不断学习和探索新的采油技术,将最新的技术应用到实际工作中,进一步提高了采油效率。
数据监测与记录问题为了解决数据监测与记录中的问题,我采用了一些现代化手段。
例如,通过安装自动化监测设备,实现了对采油过程中各项数据的实时监测和记录。
这不仅提高了数据监测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还大大减少了人工操作的失误率。
此外,我还加强了对监测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保障了采油工作的顺利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采油技术简要总结
中原油田分公司
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
2003.07
一、微生物采油机理及应用范围
1、微生物采油技术原理:
采用从自然环境中筛选、培养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通过复杂的新陈代谢作用降解原油中的石蜡,产生有机酸、有机溶剂分子、生物表面活性剂,可降低原油的倾点、粘度,减少重质成分含量,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增加原油的流动性。
由此可以增加油井产量,提高原油采收率,延长油井的使用寿命,这就是微生物采油的基本原理。
微生物(细菌)具有:尺寸小、呈指数增加率生长、能忍受地层中所遇见的恶劣环境(如高盐、高温、高压)等特征。
微生物在油藏孔道中可通过自由水相及束缚水相进入地层深部。
2、微生物采油应用范围
1)周期性单井吞吐增产处理。
2)微生物驱、本源微生物驱。
3)生物多糖(聚合物)、生物表面活性剂。
4)微生物破乳、清污、防腐等。
3、微生物采油技术的使用条件
1)油层温度:<90℃
2)矿化度;氯离子含量<10万mg/L
3)矿物含量:砷、汞、镍、硒<15mg/L
4)渗透率:>50×10-3um2 (如果地层中的裂缝不发育)
5)残余油饱和度:>20%(有例外情况)
6)原油密度:<0.940g/cm3
7)含水量:>5%
二、微生物采油菌种的筛选及生产
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采收率所从96年以来,开展了微生物采油技术的研究。
先后采用外购菌种开展微生物单井吞吐现场试验,开展局级微生物驱试验研究项目等,经过几年的研究探索,逐渐由应用研究、机理研究走向核心技术(菌种筛选与生产)的开发,目前已拥有提供微生物采油从室内评价、菌液生产到现场施工的全套技术能力。
取得以下成果:
1、建立了微生物富集、筛选、分离、纯化、保藏的全套方法。
采用HUNGATE 厌氧技术,从中原油田140个地层水样品中通过富集培养、筛选分离到25株纯菌株,属厌氧嗜热嗜盐细菌。
可适应温度90℃、矿化度15×104mg/L 的油藏环境。
2、通过对部分代谢产物定量分析,筛选的菌株有产生用于驱替原油的有机物的能力,如:有机酸或气体等。
菌株部分代谢产物定量分析表
3、驱替试验表明:筛选的菌种(在含水达95% 以上)可提高原油采收率7%,具备应用于油藏提高采收率的可能性。
4、建立了适合高温高盐油藏的微生物采油室内评价方法。
5、掌握了菌种冷冻真空干燥法保存技术,此方法可把菌种保存2~5年,而且菌种不会变异。
6、开展了产生物表面活性剂菌种的探索工作,已筛选到有潜力的菌种10株,个别菌种培养液界面张力达10-1mN/m。
7、开展了菌种生产研究工作,全面掌握了菌种的生产发酵技术。
三、微生物单井吞吐技术应用
中原油田地层复杂,断块面积小,有许多油井属溶解气驱开采方式,最终采收率较低。
目前可应用的提高采收率方法不多,常规增产措施(酸化,压裂)成本较高。
开展微生物单井吞吐提高采收率,无论从技术思路还是成本控制上考虑,都是可行的。
1、2000年9月—2001年12月,微生物增产技术单井应用共70井次,其中采油一厂62井次,采油四厂3井次,采油六厂5井次。
试验井绝大部分为天然能量开发油井。
试验井油层深度:1846~3038m;矿化度:6 ~25×104 mg/L;温度:75~100℃。
累积增液25926.8方,累积增产原油10031吨,取得了显著的增油效果。
增产的主要原因为产液上升,含水平稳。
2、微生物采油应用后,油井动液面普遍上升,说明微生物试验后,油层中渗流阻力减小,提高了油井的产液能力。
将微生物采油应用后油井液面情况综合分析,试验前后油井动液面平均上升150m左右。
3、措施后油井的示功图明显变好,如:文25-92井,措施前所测的示功图为明显的供液不足,措施后,所测功图转为正常,泵效由28.1%上升为37.9%,日增液3.2方,日增油1.5吨;文15-57井,措施前所测的示功图为严重供液不足,措施后,所测功图转为正常,泵效由19.4%上升为51.4%;日增液13.1方,日增油3.7吨。
4、典型井分析
文56-7井
该井试验前间出,日产量为2.1吨。
试验后初期连续出油,产量大幅上升(试验前量油:0.18吨/小时,试验后量油:0.7吨/小时),增油效果显著。
文23—12井:
试验前该井长期供销液不足,日产油2.6t ,试验后日增油3吨以上,累
计增油248吨,有效期122天,继续有效。
图2 23-12井采油生产曲线图012345679月6日9月11日9月16日9月21日9月26日10月1日10月6日
10月11日10月16日10月21日10月26日10月31日11月5日11月10日11月15日11月20日11月25日11月30日12月5日12月10日12月15日12月20日12月25日12月30日1月4日
日 期油量(T )
图1 文56-7井采油生产曲线图0123456789
108月17日
8月22日8月27日9月1日9月6日9月11日9月16日9月21日9月26日10月1日10月6日10月11日10月16日10月21日10月26日10月31日11月5日11月10日11月15日11月20日11月25日11月30日12月5日12月10日12月15日12月20日12月25日12月30日1月4日日 期液量(m 3)油量(T )
四、微生物驱油技术的应用及效果
微生物驱与化学驱相比较,化学驱作用强度随注入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微生物通过运移,常聚积于油水界面,细菌产生一系列代谢产物,包括生物表面活剂、有机酸、醇。
当代谢产物达到一定的浓度时,可作用于原油,在地层深部发挥作用。
中原油田断块复杂,某些区块面积小,由于成本因素以致开展规模化学驱和气驱的难度很大。
据统计含油面积小于1.0Km2的断块储量占中原油田动用地质储量的48%,其中含油面积小于0.3Km2的断块储量占用动用地质储量的25.6%。
文明寨、马厂、庆祖集和文中等油田含油面积小于0.3Km2的断块储量占其地质储量的48%,微生物驱工程启动费用低,适于小规模试验。
开展微生物驱油的研究工作,提高我局微生物采油技术的发展水平,对油田开发后期提高采收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1、选井原则
1)、油层条件必须适应微生物的生长。
(温度80℃、矿化度10×104mg/L)。
2)、油藏构造相对简单,油层连通性好,;连通率在50%以上。
3)、油藏需具有一定的剩余油分布,剩余油饱和度要在25%以上。
4)、注采关系对应清楚、注入量、注入速度适当。
5)、油层中存在高渗透层时,微生物注入前应调整剖面。
2、卫七块明159井组微生物驱试验
明159井组构造简单,地层温度、渗透率及原油性质都较适合于微生物驱油技术的应用。
2002年初,采油三厂和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采收率研究所共同研究,分析该井组的动、静态资料,选择明159井组作为微生物驱油试验井组。
经过对井组产出液进行取样,开展了一系列室内研究,包括菌种的筛选、地层水质的分析,并进行物理模拟试验。
结果表明,MF系列微生物驱油可提高采收率8%以上,该项目于2002年10月30日开始施工,12月26日施工完毕, 累计注入微生物菌液3220m3。
截止到2003年7月25日,累计增油1300 t,目前日增油4.0 t。
1)、明159注入水井效果
M159微生物驱施工2天后水井压力开始上升,由施工初期的11MPa 曾上升到14Pa。
施工后期压力有所下降。
见表。
吸水剖面对比表
2)、油井增产效果显著
M159井组对应油井4口:WMN91、WMW7、WM197;微生物注入后,油井产量明显上升,含水下降,表明试验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截止6月份4口井组累积增油1300吨,有效期已达8个月,并继续有效。
3)、明159注入井口菌种浓度保持在107cell/ml以上。
通过对明159井口注入液菌种浓度监测,菌种浓度保持在107cell/ml 以上。
菌液经注入水稀释后,浓度应在106cell/ml以上,但实际监测成果表明浓度在107~108cell/ml,说明菌种在注入管线环境中增殖较快,适应注入水环境。
4)、油井产出液微生物监测
SRB菌浓没有增高;菌种浓度有所增加,但仅一个数量级, 幅度不大;平板菌落观察到有注入菌种,数量不高。
说明菌种在油藏中有繁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