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采油技术应用实例

合集下载

微生物在生物石油开采中的应用研究

微生物在生物石油开采中的应用研究

微生物在生物石油开采中的应用研究生物石油开采是指利用微生物在石油地质工程中的独特功能和作用,来提高石油采收率和改善石油采收环境。

微生物在生物石油开采中的应用研究已经成为当前石油工业界的热门研究内容。

本文将以微生物的应用领域为主线,探讨微生物在生物石油开采中的重要应用及其研究进展。

一、微生物油酸化技术的应用微生物油酸化技术是微生物在水相中将部分矿物油转化成有机酸的过程,通过添加适宜的微生物菌种,可提高原油采收率。

该技术通过改变原油的流动性、表面张力和渗透性,使得原本产量低的油田能够提高采收率,并减少石油开采对环境的影响。

目前,微生物油酸化技术主要应用于低温油藏和高粘度原油的开采中。

通过改变原油的化学性质,微生物油酸化技术能够降低原油的粘度,使其更易于抽采。

研究显示,添加适当的微生物菌种,可以降低原油粘度20%以上,提高采收率30%左右。

二、微生物调整驱替技术的应用微生物调整驱替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改变原油和水间的界面性质,从而改善驱替效果的一种方法。

通过酶解和代谢活动作用,微生物能够减少原油在孔隙中的残留,提高驱替效果。

研究表明,添加适宜的微生物菌种能够改变水相和油相之间的界面张力,使得原油从孔隙中更容易被水驱替出来。

此外,微生物还能够降低原油与岩石颗粒的粘附力,从而减少油膜的形成,提高驱替效率。

三、微生物降解油毒技术的应用微生物降解油毒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的代谢活动来降解石油中的有害物质,减少石油开采对环境的污染。

通过添加具有降解能力的微生物菌种,能够加速石油中毒物的分解,从而降低石油开采给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

目前已经发展出多种微生物降解剂,可应用于地下水、土壤、废水等环境中。

这些微生物降解剂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出优良的效果,能够快速降解石油中的有害物质,并将其转化为无害的二氧化碳和水。

四、微生物改良采油液技术的应用微生物改良采油液技术是指利用特定的微生物改变采油液的化学性质,从而提高采油效果的一种方法。

微生物采油技术在石油开采中的应用研究

微生物采油技术在石油开采中的应用研究

微生物采油技术在石油开采中的应用研究发布时间:2021-03-26T14:22:58.910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1月作者:李伟王虎刘春雷[导读] 在实际石油开采过程中,通过不断应用微生物技术,李伟王虎刘春雷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五采油厂堡子湾作业区,陕西榆林 710200摘要:在实际石油开采过程中,通过不断应用微生物技术,可以不断提高原油开采效率,在实际开采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石油中微生物的有益活动,不断提高l的质量和效率在微生物代谢的实际过程中,相应的代谢物和代谢产物可用于原油的部分转化。

此外,它还可以进一步改善原油和岩石等一系列特性,不断提高原油流动性,提高原油渗透效率,不断提高回收效率。

鉴于生物技术实际运作中最重要的联系是更合理地选择微生物菌株,我们必须根据战略、生长和繁殖的实际条件以及代谢物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具体表现作出其他选择。

只有这样,原油的流动性和液体-固体界面特性才能进一步提高,并与其他作物相比较。

这种试验性生物技术有广泛的应用,操作简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投资成本较低,效果迅速,底层和环境没有污染。

关键词:微生物采油技术;石油开采;应用;近年来,我国的科技和经济水平不断提高。

因此,石油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创新发展,才能进一步满足我国各行业对石油的需求。

在实际研究过程中,进一步介绍和了解微生物强化采油技术,并进一步介绍和分析微生物强化采油技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具体操作激励因素,进一步探讨未来的应用方向和发展方向。

一、微生物强化采油技术概述与发展1.改进型微生物采油技术的意义和特点。

微生物强化采油可通过向储油罐注入微生物所需要的独特菌株和营养物质,并利用石油作为原料、代谢气体或活性物质,帮助回收原油,从而改善石油的回收在采油业,微生物强化采油有许多好处:(1)成本低。

微生物在战略上具有较强的繁殖能力、较长的反应时间和较强的适应性。

(2)简单的工作程序。

它可以通过常规设备实现。

探讨微生物采油技术在石油开采中的应用

探讨微生物采油技术在石油开采中的应用

探讨微生物采油技术在石油开采中的应用摘要:现代科学技术在蓬勃发展,研究人员经过反复研究与探讨后,创新出许多的高新技术,这些技术被应用在石油开采中。

微生物采油技术就是其中的一种,由于其具有独特的优势,深受业内人员的关注。

微生物采油技术应用在石油开采中,不仅可以使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而且能够提高开采效率。

基于此,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微生物采油技术的特点,随后讲述了它的发展现状及前景,最后探讨了微生物采油技术在石油开采中的应用,以此来供相关人士交流参考。

关键词:微生物采油技术;石油开采;应用引言:石油行业在我国占有较高的地位,推动了我国社会经济方面的发展。

我国地大物博,但是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

因此,利用微生物技术增加石油开采量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石油资源可以提高国家的竞争力,目前,行业内人员不断研究,创新出开采石油的方法。

微生物采油技术,由于对环境危害小,被相关人员大范围使用。

它是利用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与代谢的产物对原油起作用,从而达到石油开采的目的。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微生物技术应用也越来越娴熟。

为了降低石油开采的成本以及石油开采效率,研究人员将微生物技术应用在石油开采中。

1.微生物采油技术的特点对微生物技术有一定的了解,才能更好地应用这一技术,在应用中发挥出最大的效用。

微生物技术有成本低,操作简单,范围广等众多优点,所以受到了业内人员的关注,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石油开采中[1]。

微生物采油技术需要的材料非常广泛,可以很容易的获取,而且材料价格低廉,不需要花费太多的资金。

除此之外,它不需要复杂的设备,在对原油进行开采的过程中,开采率非常高。

传统的石油开采对环境有一定的危害,为了响应国家对环境保护的号召,业内人员研究出微生物采油技术。

微生物采油技术对环境几乎没有危害,地质破坏度也会降低到最小,而且微生物的存活率比较高,可以反复利用。

考虑到工作难度与开采成本,微生物技术是石油开采最好的选择。

1.微生物采油技术在石油开采中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微生物采油技术由于自身的优势受到了企业、专家以及相关人员的关注,并在这一领域投入了大量的,争取研究出更好的技术来开采原油。

微生物采油技术在我国油田的应用

微生物采油技术在我国油田的应用

微生物采油技术在我国油田的应用微生物采油技术在我国油田的应用摘要:目前,微生物采油技术引起了微生物学界、石油工业界、石油地质界和地球化学界等相关学科的广泛兴趣和关注。

详细介绍微生物采油技术概况,微生物技术在油田的应用并探讨其开展方向。

关键词:微生物采油;技术开展;机理;应用微生物原油采收率技术(microbial enhananced oil recovery,MEO是利用微生物在油藏中的有益活动,微生物代谢作用及代谢产物作用于油藏剩余油,并对原油/岩石/水界面性质的作用,改善原油的流动性,增加低渗透带的渗透率,提高采收率的一项高新生物技术。

该项技术的关键是注入的微生物菌种能否在地层条件下生长繁殖和代谢产物能否有效地改善原油的流动性质及液固界面性质。

与其它提高采收率技术相比,该技术具有适用范围广、操作简便、投资少、见效快、无污染地层和环境等优点。

1微生物采油技术在我国油田应用概况20世纪60年代我国开始对微生物采油技术进行研究,但开展缓慢。

80年代末,大庆油田率先进行了两口井的微生物地下发酵试验(30℃)。

大港、胜利、长庆、辽河、--等油田与美国Micro~Bac公司合作,分别进行了单井吞吐试验。

1994年开始,大港油田与南开大学合作,成功培育了一系列采油微生物,该微生物以原油和无机盐为营养,具有降低蜡质和胶质含量功能,并在菌种选育与评价、菌剂产品的生产、矿场应用设计施工与检测等诸方面取得了成绩。

1996年以来,吉林油田与13本石油公司合作,探究了微生物采油技术在扶余油田东189站的29口井进行的吞吐试验,21口井见效,见效率达70%。

2000年底,大庆油田采油厂引进了美国NPC公司的耐高温菌种,在Y一16井组进行了耐高温微生物驱油提高采收率研究和现场试验,结果说明,采收率达43.41%,增加可采储量1.81×10t,施工后当年增油615.5t。

胜利油田罗801区块外源微生物驱油技术现场试验提高采收率2.66%。

微生物采油技术讲义

微生物采油技术讲义

1、国外微生物采油技术发展概况
➢ 1954年,美国阿肯色州成功进行MEOR的矿场试验。 ➢ 86年~90年美国 (NIPER)2次资助俄克拉荷马州
Delawere-Childers油田的矿场试验,原油产量提高 13%和19.6%。 ➢ 20世纪50年代,前苏联和东欧国家进行MEOR研究。 ➢ 俄罗斯从88年开始在Romashkinskoe油田进行激活地下 本源微生物提高采收率的试验。 ➢ 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波兰、日本等国都开展了相 应的研究试验工作。
微生物采油技术
一、概述 1、国外微生物采油技术发展概况 2、国内微生物采油技术发展概况 3、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机理 4、微生物提高采收率的优点 二、微生物采油技术工艺 1、微生物强化采油 2、油井套管防石蜡沉积技术 3、提高原油在地面管线中的流动效率 4、生物降解:一个环保的治理石油废弃物的方法 三、采油菌菌种筛选 四、微生物采油技术现场应用实例 单井吞吐 微生物驱 稠油开采
➢ 微生物在地下代谢生物聚合物与细菌一起形成物理堵塞,起调剖作 用,进行选择性封堵改变水的流向;
➢ 脱硫、脱氮细菌使原油中的硫、氮脱出,降解沥青、胶质,降低原 油粘度;
➢ 产生有机酸、有机溶剂等(溶蚀油层岩石中的碳酸盐物质,提高地 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
➢ 微生物附着在岩石表面生长形成生物沉积膜,有利于细菌在孔隙中 存活与延伸,扩大驱油面积。
及的油层中的死角和裂缝; ⑦微生物只在有油的地方繁殖并产生代谢物,克服了盲目性; ⑧成本低,细菌能自我复制,通过层内繁殖扩大其有利作用; ⑨不损害地层,可在一井中多次应用; ⑩MEOR产物均可生物降解,不污染环境。
二、微生物采油技术工艺
表1 矿场MEOR应用的各种工艺
MEOR工艺 生产中的问题

微生物采油技术讲义..

微生物采油技术讲义..

采油方法。
1、国外微生物采油技术发展概况
(1)发展历程
1895年,Miyoshi首先记载了微生物作用于烃类的现象。
1926年, Beckman提出“利用微生物采油”的设想。同年, Bastin等 证实油层水中存在硫酸还原菌等。
1943年,Zobell申请了微生物采油的专利;
1946年,提出应用厌氧硫酸还原菌采油现场实施方案。 1947年,美国首次工业试验。
MEOR工艺
单井激励
生产中的问题
地层受到伤害 , 渗透 性差 原油受到 毛细管力束缚 地层有孔道, 水驱效率低 结蜡
应用微生物的性能
产表面活性剂、气体,降解烃类
强化水驱
产表面活性剂、气体、酸和醇
调剖
产聚合物或增殖形成生物团 产乳化剂、表面活性剂,降解 烃类
清洗井筒
缓解指进
地层水或气指进
产聚合物或增殖形成生物团
微生物强化采油过程
微生物强化采油是一种提高采收率技术,通常应用在低产油井以
提高产量。
这项技术包括:向油藏注入耐温、耐压、耐盐、厌氧菌群和营养 液
菌群繁殖生长,分芽繁殖,产生有用的代谢产物(如酸、气体、
微生物采油技术
一、概述
1、国外微生物采油技术发展概况 2、国内微生物采油技术发展概况 3、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机理 4、微生物驱油技术定位 5、微生物提高采收率的优点
二、微生物采油技术工艺
1、微生物强化采油 2、油井套管防石蜡沉积技术 3、提高原油在地面管线中的流动效率 4、生物降解:一个环保的治理石油废弃物的方法
微生物细胞很小,且能运移,所以能进入其它驱油工艺不能
全及的油层中的死角和裂缝;
微生物只在有油的地方繁殖并产生代谢物,克服了盲目性;

微生物采油技术在石油开采中的应用

微生物采油技术在石油开采中的应用

微生物采油技术在石油开采中的应用在微生物采油技术的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把微生物引入到油层中,让微生物在油层内部进行生长繁殖,产生代谢物,进而降低石油开采工作的难度,提升石油开采工作的效率。

微生物采油技术的主要技术原理是,微生物将石油当中的烷烃作为自身的营养源,进行生长繁殖相关的化学反应同时产生代谢物。

烷烃中的代谢酶对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有着极为显著的影响。

在微生物进行生长发育时,会改变石油的现有结构,从而让石油的属性发生变化,最终让石油表面的活性得到加强。

微生物生长发育所产生的代谢物,还能够让油层的压力更强,对石油层级的黏稠程度有很大的影响,进而让油层有更强的流动性。

微生物在生长发育时所产生的很多代谢物,还能够让油水界面的表面张力更小,进而让原油有更强的表面活性,最终让石油开采工作可以更加高效的进行。

微生物在生长发育的过长中,可以生成多种酸性物质,这类物质可以让原油附近岩石内部盐的溶解速度更快,从而让岩石的孔隙变得更大,进而导致岩石的渗透性变得更强,最终实现石油更加高效的开采。

当前阶段,我国的石油消耗量在不断增加,虽然有一些新的油田发现,但是石油的开采难度也变得越来越高,石油的开采效率严重不足,石油的持续稳定供应有很严重的风险。

为此,我们需要一种全新的技术手段保障我国石油开采行业的稳定发展,微生物采油技术就是一种较为良好的解决方法。

微生物采油技术所需的资金投入较少,同时和传统的石油开采技术相比,微生物采油技术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操作流程也较为简单,最为关键的是微生物采油技术可以大幅提升石油开采工作的效率。

所以,微生物采油技术是一种十分关键的石油开采技术,它的实际应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微生物水驱技术微生物水驱技术在实际的应用当中,主要的作用原理是先吸附再分离。

微生物水驱技术的基础为微生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借助微生物生长发育时所产生的代谢物对岩石中的油滴进行收集,进而实现石油的开采。

微生物水驱技术的核心是微生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所产生的代谢物,这类物质可以对原油进行吸引,从而把岩石中的油滴转变为混合的流动液体,通过这种方式,让原油混合物可以流动起来,从而实现石油更加高效的采集。

微生物采油技术在特稠油区块的应用

微生物采油技术在特稠油区块的应用

微生物采油技术在特稠油区块的应用【摘要】锦25块是锦州油田的特稠油区块,目前已经处于蒸汽吞吐开发后期,油汽比持续下降,采油成本不断攀升。

研究应用微生物采油技术来提高该区块的开采效果,通过确定营养液组成、注入量、关井时间等施工参数,使该技术更适用于锦25块的油藏环境。

【关键词】特稠油微生物现场应用增产效果1 前言锦25块构造上位于辽河断陷盆地西部凹陷西斜坡欢喜岭油田上台阶第一断阶带西南部末端。

开发目的层为沙一段于楼油层,层状岩性。

油藏埋深760~985m,有效厚度为18.27m,原始含油饱和度为65.7%,原油粘度(50℃)10658~122900 mPa·s。

经过多轮次的吞吐开发,区块目前已经处于蒸汽吞吐开发后期,油藏面临着原油粘度大,油汽比持续下降,采油成本不断攀升等亟待解决的生产难题。

为此,2012年在该块进行微生物采油试验,通过试验有效的缓解了开发矛盾,达到了提高单井效益、降低开发成本的目的。

2 技术原理微生物采油的机理主要有几个方面:(1)不论好氧微生物和厌氧微生物在生物代谢作用下所产生的酶类,都可以裂解原油中的重质烃类和石蜡,降低原油黏度或凝固点,从而降低原油的流动阻力,改善原油的流动性能,提高原油产量和采收率。

(2)微生物在地层中生长代谢的过程中,能产生CO2、N2、H2、CH4 等气体,这些气体能保持和增加油层压力,并可溶于原油而使其黏度下降,从而有利于提高原油产量。

(3)微生物在其代谢过程中产生各种化学物质,如生物聚合物、生物表面活性剂、小分子有机酸、醇类等,其中的小分子有机物在地层中可溶于原油,改善原油的流动性. 在地层中产生的生物聚合物能在高渗透地带控制流度比,调整注水油层的吸水剖面,增大扫油面积,增加原油的流动性,从而提高原油产量和原油采收率。

(4)细菌代谢过程产生的生物表面活性剂,比化学表面活性剂更稳定,且具有较好的地层适应性能。

3 现场应用3.1 施工井简况选取锦25块11口处于蒸汽吞吐末期及近期无其他措施的油井进行微生物采油试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驱油技术
微生物在油藏中能产生生物表面活性剂、有机溶剂、生物聚合物、生物酸、气体等,可以有效驱替石油、增加产量、提高采收率。

西北大学、西安瑞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长庆油田合作,从油田取样分离、筛选微生物菌株,运用现代生物技术进行高效菌种优育,针对油田环境特性确定微生物驱油剂组成成分,通过室内模拟试验优选微生物驱油剂组成体系,开展现场试验,取得了显著的实际应用效果。

微生物驱油技术现场应用:
案例1:
试验井为侏罗系延安组延9油藏,3口注水井于2010年9月29日开始实施微生物注入,2010年12月10日施工结束,累计注入微生物140m3。

微生物注入后整体增油、降水效果明显,含水从69.5%下降至65.6%,平均日净增油4.33吨/天。

截止2012年5月22日,试验区块累计增油3018.07吨,投入产出比达到1:9。

某井累计增油1306.24t。

案例2:
试验井为侏罗系延安组延9油藏,2010年9月在3口注水井实
施微生物驱油后,该井组对应油井措施效果显著,至2013年初,油井日产油量逐渐下降、含水上升,恢复至2010年微生物驱前水平。

2013年5月,开始第二轮次微生物注入。

通过开展微生物驱油工作,该区开发效果明显提高,经济效益显著。

第一轮次综合含水由94.4↓90.8%,单井产能由0.42↑0.90t/d,累计增油3492吨(平均单井累计增油349.2吨),投入产出比1:11.5;第二周期综合含水由94.4↓77.6%单井产能由0.45↑1.77t/d,截止2014年2月8日,试验区块累计增油4205.40吨,预计投入产出比1:18.4。

某井累计增油1452.28t。

微生物单井解堵技术
微生物在油藏中能产生生物表面活性剂、有机溶剂、生物酸、酶,可以有效解除油井堵塞、增加产量。

西北大学、西安瑞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长庆油田合作,从油田取样分离、筛选微生物菌株,运用现代生物技术进行高效菌种优育,针对油田环境特性确定微生物解堵剂组成成分,通过室内模拟试验优选微生物解堵剂组成体系,开展现场试验,取得了显著的实际应用效果。

微生物单井解堵技术现场应用:
案例1:
某井为某油田的一口采油井,油层厚度29.2m,物性较好,对应注水井注水正常。

2013年6月份进行了微生物单井解堵措施。

措施后含水46.9%↓20.50%,平均日增油3.2t。

截止2013.11月,累计增油511.81吨。

案例2:
某井于2006年9月压裂长3投产生产,油层厚度23.8m,投产初期日产油4.43t,该井对应水井3口,地层能量充足。

2013年6月份进行了微生物单井解堵措施。

措施后日产液1.5↑5.53,日产油1.16↑3.99,平均日增油2.06t。

截止2013.11月,累计增油325.48吨。

案例3:
某井于2003年9月投产,开采长611-2、612层。

2010年3月对长611-2,长612油层进行生物性解堵,提高单井产能。

措施后含水75.2%↓31.6%,平均日增油1.53t。

,截止2010.11月,累计增油343.37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