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场所中化学物质允许浓度

合集下载

(GBZ 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化学因素》

(GBZ 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化学因素》

ICS 13.100C52GBZ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 2.1-2007代替GBZ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Occupational exposure limits for hazardous agents in theworkplacePart 1:Chemical hazardous agents2007-04-12发布2007-11-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前言此次修订将GBZ 2-2002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分为GBZ 2.1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和GBZ 2.2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

自本部分实施之日起,GBZ2-2002中相应的内容作废。

本部分与GBZ 2-2002相比主要修改如下:a)进一步明确了职业卫生标准所采用的概念及其定义,并增加了以下内容:——超限倍数及其应用;——总粉尘、呼吸性粉尘和空气动力学直径的定义;——化学物质的致癌性参考分类、标识及其应用;——致敏性物质的标识及其应用;——经皮标识的应用。

b)对某些标准值进行了调整:——修订了乙腈、乙酸甲酯的接触限值;——增订了百草枯、毒死蜱、氯乙酸、钡及其可溶性化合物、萤石混合性粉尘呼尘的接触限值。

c)删除了GBZ2-2002中47种粉尘的PC-STEL值和164种化学物质的带*号的PC-STEL值。

d)增加参考致癌性标识59项,致敏性标识9项,经皮标识10项。

本部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部分由全国职业卫生标准委员会提出。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本部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公共卫生学院、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等。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苏志、李涛、梁友信、杨磊、王生、张敏、吕伯钦、吴维皑、徐伯洪、刘占元、郑玉新、闫慧芳、陈卫红、谷京宇、杜燮祎、周志俊、夏昭林、何丽华、赵一鸣、黄汉林、缪剑影、刘晓延、张幸、雷玲、朱菊一。

tlv最高允许浓度

tlv最高允许浓度

tlv最高允许浓度TLV(Threshold Limit Value,中文为阈值限值)是一种用于评估工作场所中化学物质暴露风险的标准。

它表示了一种化学物质在空气中的最高允许浓度,超过该浓度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在工业生产中,正确了解并控制化学物质的浓度是保护工人健康的重要措施。

我们需要了解TLV的意义。

TLV是根据大量的科学研究和实验数据确定的,它们考虑了化学物质的毒性、吸入途径、暴露时间以及个体的敏感程度等因素。

根据TLV,雇主可以评估工作场所中不同化学物质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确保工人的安全和健康。

TLV的最高允许浓度是根据不同化学物质的特性而定的。

一些化学物质可能对人体的呼吸系统、神经系统或肝脏等造成严重损害,因此其TLV较低。

而对于其他一些化学物质,其毒性较低,因此其TLV较高。

TLV的最高允许浓度通常以每立方米空气中的微克数表示。

例如,对于一种名为二甲苯的化学物质,其TLV为100ppm(即每立方米空气中的浓度不得超过100微克)。

这意味着在工作场所中,二甲苯的浓度不能超过100ppm,以保护工人的健康。

了解TLV的最高允许浓度对于工业生产至关重要。

工厂管理人员和工人都应该了解并遵守这些标准,以减少工作场所中化学物质的暴露风险。

此外,还应定期检测空气中化学物质的浓度,以确保其不会超过TLV。

当然,TLV只是一个参考标准,其制定并不能保证绝对的安全。

不同的人对化学物质的敏感程度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即使在TLV范围内,某些人仍可能感受到不适。

因此,在工作场所中,除了控制化学物质的浓度外,还应采取其他措施,如戴防护面具、提供通风设备等,以最大程度地保护工人的健康。

TLV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是帮助监管部门对工业企业进行监督和管理。

监管部门可以通过检查工作场所中化学物质的浓度是否超过TLV来评估企业的安全状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护工人的权益。

TLV的最高允许浓度是工作场所中化学物质暴露风险评估的重要指标,它可以帮助工厂管理人员和工人了解并控制化学物质的浓度,保护工人的健康。

GBZ2-2002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GBZ2-2002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Occupational Exposure Limit for Hazardous Agents in the Workplace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

本标准适用于生产、使用或产生有害因素的各类用人单位。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J19—87 工业企业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934—89 高温作业环境气象条件测试规范GBZ1—2002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3 定义本标准采用如下定义:3.1 职业接触限值(Occupational Exposure Limit,OEL)是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限制量值,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反复接触对机体不引起急性或慢性有害健康影响的容许接触水平。

化学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可分为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最高容许浓度和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三类。

3.1.1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ermissible concentration-Time Weighted Average,PC-TWA)指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 小时工作日的平均容许接触水平。

3.1.2 最高容许浓度(Maximum Allowable Concentration,MAC)指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均不应超过的有毒化学物质的浓度。

3.1.3 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emissible concentration-Short Term Exposure Limit,PC-STEL),指一个工作日内,任何一次接触不得超过的15 分钟时间加权平均的容许接触水平。

3.2 工作场所(workplace)指劳动者进行职业活动的全部地点。

附录B 气体爆炸极限、中毒阈值、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物质容许浓度

附录B 气体爆炸极限、中毒阈值、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物质容许浓度
-低毒 神经 中毒
神经/血管
表 B-2 气体中毒阈值查询表
气体名称
mg/m3
二氧化硫
5
二硫化碳
5
硫化氢
10
一氧化碳
20
气体浓度快速换算公式: C=ppm*M/22.4 ppm=C*22.4/M C:每标立方米的毫克数标识的浓度值; ppm:以 ppm 标识的浓度值; M:污染物的分子量; 22.4:0℃,101.3kPa 下 1mol 气体的体积; 快速换算公式未考虑气体温度和压力的影响。
附录 B
气体爆炸极限、中毒阈值、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物质容许浓度
气体名称
甲烷 氨气 硫化氢 二氧化硫 一氧化碳 二硫化碳
表 B-1 气体爆炸极限查询表
分子式
CH4 NH3 H2S SO2 CO CS2
爆炸或中毒浓度(V%)
下限 LEL
上限 UEL
5
15
16
25
4.3
45.5
12.5 1
74.2 60
毒性
30
ppm 1.75 1.47 6.58 16
气体名称
二氧化硫 二氧化氮 二氧化碳 硫化氢 二硫化碳 一氧化碳 氨
表 B-3 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物质容许浓度
最高容许浓 -
-
职业接触限值(mg/m3)
时间加权平均容 短时间接触容许 备注
5
10 -
5
10
9000
18000 -
10 -
-
-
5
10 皮2030来自20

(GBZ 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化学因素》

(GBZ 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化学因素》

ICS 13.100C52GBZ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 2.1-2007代替GBZ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Occupational exposure limits for hazardous agents in theworkplacePart 1:Chemical hazardous agents2007-04-12发布2007-11-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前言此次修订将GBZ 2-2002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分为GBZ 2.1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和GBZ 2.2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

自本部分实施之日起,GBZ2-2002中相应的内容作废。

本部分与GBZ 2-2002相比主要修改如下:a)进一步明确了职业卫生标准所采用的概念及其定义,并增加了以下内容:——超限倍数及其应用;——总粉尘、呼吸性粉尘和空气动力学直径的定义;——化学物质的致癌性参考分类、标识及其应用;——致敏性物质的标识及其应用;——经皮标识的应用。

b)对某些标准值进行了调整:——修订了乙腈、乙酸甲酯的接触限值;——增订了百草枯、毒死蜱、氯乙酸、钡及其可溶性化合物、萤石混合性粉尘呼尘的接触限值。

c)删除了GBZ2-2002中47种粉尘的PC-STEL值和164种化学物质的带*号的PC-STEL值。

d)增加参考致癌性标识59项,致敏性标识9项,经皮标识10项。

本部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部分由全国职业卫生标准委员会提出。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本部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公共卫生学院、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等。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苏志、李涛、梁友信、杨磊、王生、张敏、吕伯钦、吴维皑、徐伯洪、刘占元、郑玉新、闫慧芳、陈卫红、谷京宇、杜燮祎、周志俊、夏昭林、何丽华、赵一鸣、黄汉林、缪剑影、刘晓延、张幸、雷玲、朱菊一。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7-04-12 发布2007-11-01实施
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职业接触限值occupational exposure limits,OELs
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限制量值。

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反复接触,对绝大多数接触者的健康不引起有害作用的容许接触水平。

化学有害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包括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和最高容许浓度三类。

3.1.1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ermissible concentration-time weighted average,PC-TWA
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h工作日、40h工作周的平均容许接触浓度。

3.1.2 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ermissible concentration-short term exposure limit,PC-STEL
在遵守PC-TWA前提下容许短时间(15min)接触的浓度。

3.1.3 最高容许浓度maximum allowable concentration,MAC
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有毒化学物质均不应超过的浓度。

3.2 超限倍数excursion limits
对未制定PC-STEL的化学有害因素,在符合8h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的情况下,任何一次短时间(15min)接触的浓度均不应超过的PC-TWA的倍数值。

4.1 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物质容许浓度
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物质容许浓度见表1。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容许浓度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容许浓度
197
萘烷
91-17-8

60
120*
198
尿素
57-13-6

5
10
199
镍及其无机化合物
金属镍与难溶性镍化合物
可溶性镍化合物
(按Ni计) (7440-02-0)


1
0.5
2.5*
1.5*
200
铍及其化合物(按Be计)
7440-41-7

0.0005
0.001
201
偏二甲基肼(皮)
57-14-7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容许浓度
序号
中文名
CAS No.
最高容许浓度
(mg/m3)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mg/m3)
*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
(mg/m3)
1
安妥
(86-88-4)

0.3
0.9*
2

(7664-41-7)

20
30
3
2-氨基吡啶(皮)
504-29-0

2
5*
4
氨基磺酸铵
7773-06-0


70
140*
55
二氟氯甲烷
75-45-6

3500
5250*
56
二甲胺
124-40-3

5
10
57
二甲苯(全部异构体)
1330-20-7;95-47-6;
108-38-3

50
100
58
二甲苯胺(皮)
121-69-7

5
10
59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化学因素)(GBZ2.1-2007)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化学因素)(GBZ2.1-2007)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Occupational exposure limits for hazardous agents in the workplacePart 1: Chemical hazardous agentsGBZ2.1-2007代替GBZ 2-20022007-04-1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2007-11-01实施前言此次修订将GBZ 2-200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分为GBZ2.1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和GBZ 2.2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

自本部分实施之日起,GBZ 2-2002中相应的内容作废。

本部分与GBZ 2-2002相比主要修改如下:a)进一步明确了职业卫生标准所采用的概念及其定义,并增加了以下内容:——超限倍数及其应用;——总粉尘、呼吸性粉尘和空气动力学直径的定义;——化学物质的致癌性参考分类、标识及其应用;——致敏性物质的标识及其应用;——经皮标识的应用。

b)对某些标准值进行了调整:——修订了乙腈、乙酸甲酯的接触限值;——增订了百草枯、毒死蜱、氯乙酸、钡及其可溶性化合物、萤石混合性粉尘呼尘的接触限值。

c)删除了GBZ2-2002中47种粉尘的PC-STEL值和164种化学物质的带*号的PC-STEL值。

d)增加参考致癌性标识59项、致敏性标识9项、经皮标识10项。

本部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部分由卫生部职业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本部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公共卫生学院、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等。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苏志、李涛、梁友信、杨磊、王生、张敏、吕伯钦、吴维皑、徐伯洪、刘占元、郑玉新、闫慧芳、陈卫红、谷京宇、杜燮祎、周志俊、夏昭林、何丽华、赵一鸣、黄汉林、缪剑影、刘晓延、张幸、雷玲、朱菊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作场所中化学物质允许浓度Workplace Allowable Concentration of Chemical Substances序号英文名中文名1 Antu 安妥2 Ammonia 氨3 2-Aminopyridine 2-氨基吡啶4 Ammonium sulfamate 氨基磺酸铵5 Cyanamide 氨基氰6 Octogen 奥克托今7 Crotonaldehyde 巴豆醛8 Paraquat 百草枯9 Chlorothalonile 百菌清10 Barium and soluble compounds, as Ba 钡及其可溶性化合物11 Fenthion 倍硫磷12 Benzene 苯13 Aniline 苯胺14 Phenyl ether 苯基醚15 EPN 苯硫磷16 Styrene 苯乙烯17 Pyridine 吡啶18 Benzyl chloride 苄基氯19 Propyl alcohol 丙醇20 Propionic acid 丙酸21 Acetone 丙酮22 cetone cyanohydrin 丙酮氰醇23 Allyl alcohol 丙烯醇24 Acrylonitrile 丙烯腈25 Acrolein 丙烯醛26 Acrylic acid 丙烯酸27 Methyl acrylate 丙烯酸甲酯28 n-Butyl acrylate 丙烯酸正丁酯29 Acrylamide 丙烯酰胺30 Oxalic acid 草酸31 Raffinate 抽余油32 Ozone 臭氧33 Dichlorodiphenyltr ichloroethane(DDT) 滴滴涕34 Trichlorfon 敌百虫35 Diuron 敌草隆36 Bismuth telluride 碲化铋37 Iodine 碘38 Iodoform 碘仿39 Methyl iodide 碘甲烷40 Hydrazoic acid vapor 叠氮酸蒸气41 Sodium azide 叠氮化钠42 Butyl alcohol 丁醇43 1,3-Butadiene 1,3-丁二烯44 Butylaldehyde 丁醛45 Methyl ethyl ketone 丁酮46 Butylene 丁烯47 Chlorpyrifos 毒死蜱48 Terephthalic acid 对苯二甲酸49 p-Dichlorobenzene 对二氯苯50 p-Anisidine 对茴香胺51 Parathion 对硫磷52 p-Tert-butyltoluene 对特丁基甲苯53 p –Nitroaniline 对硝基苯胺54 p-Nitrochlorobenzen e 对硝基氯苯55 Polymetyhlene polyphenyl isocyanate (PMPPI) 多次甲基多苯基多异氰酸酯56 Diphenylamine 二苯胺57 Diphenylmethane diisocyanate 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58 Dipropylene glycol methyl ether 二丙二醇甲醚59 2-N-Dibutylaminoe thanol 2-N-二丁氨基乙醇60 1,1,4-Dioxane 二噁烷61 Chlorodifluorometh ane 二氟氯甲烷62 Dimethylamine 二甲胺63 Xylene(all isomers) 二甲苯 (全部异构体)64 Dimethylanilne 二甲苯胺65 1,3-Dimethylbutyl acetate(sec-hexylac etate) 1,3-二甲基丁基醋酸酯(仲-乙酸己酯)66 Dimethyl dichlorosilane 二甲基二氯硅烷67 Dimethylformamide (DMF) 二甲基甲酰胺68 3,3-Dimethylbenzidine 3,3-二甲基联苯胺69 Dimethyl acetamide N,N-二甲基乙酰胺70 Dicyclopentadiene 二聚环戊二烯71 Carbon disulfide 二硫化碳72 1,1-Dichloro-1-nitro ethane 1,1-二氯-1-硝基乙烷73 1,3-Dichloropropan ol 1,3-二氯丙醇74 1,2-Dichloropropane 1,2-二氯丙烷75 1,3-Dichloropropene 1,3-二氯丙烯76 Dichlorodifluoromethane 二氯二氟甲烷77 Dichloromethane 二氯甲烷78 Dichloroacetylene 二氯乙炔79 1,2-Dichloroethane 1,2-二氯乙烷80 1,2-Dichloroethylene 1,2-二氯乙烯81 Diglycidyl ether 二缩水甘油醚82 Dinitrobenzene(all isomers) 二硝基苯(全部异构体)83 Dinitrotoluene 二硝基甲苯84 4,6-Dinitro-o-creso l 4,6-二硝基邻苯甲酚85 Dinitrochlorobenze ne 二硝基氯苯86 Nitrogen dioxide 二氧化氮87 Chlorine dioxide 二氧化硫88 Chlorine dioxide 二氧化氯89 Carbon dioxide 二氧化碳90 Tin dioxide 二氧化锡91 2-Diethylaminoetha nol 2-二乙氨基乙醇92 Diethylene triamine 二亚乙基三胺93 Diethyl ketone 二乙基甲酮94 Divinyl benzene 二乙烯基苯95 Diisobutyl ketone 二异丁基甲酮96 Toluene-2,4 -diisocyanate 二异氰酸甲苯酯97 Dibutyltin dilaurate 二月桂酸二丁基锡98 Vanadium and compounds 钒及其化合物99 Phenol 酚100 Furan 呋喃101 Hydrogen fluoride 氟化氢102 Fluorides(except HF) 氟化物 (不含氟化氢) 103 Zirconium and compounds 锆及其化合物104 Cadmium and compounds 镉及其化合物105 Mercury metal 汞-金属汞(蒸气)106 Mercury organic compounds 汞 -有机汞化合物107 Cobalt and oxides 钴及其氧化物108 Phosgene 光气109 Decaborane 癸硼烷110 Benzoyl peroxide 过氧化苯甲酰111 Hydrogen peroxide 过氧化氢112 Cyclohexylamine 环己胺113 Cyclohexanol 环己醇114 Cyclohexanone 环己酮115 Cyclohexane 环己烷116 Propylene Oxide 环氧丙烷117 Epichlorohydrin 环氧氯丙烷118 Ethylene oxide 环氧乙烷119 Yellow phosphorus 黄磷120 Hexylene glycol 己二醇121 Hexamethylene diisocyanate 1,6-己二异氰酸酯123 Caprolactam 己内酰胺124 2-Hexanone 2-己酮125 Thimet 甲拌磷126 Toluene 甲苯127 N-Methyl aniline N-甲苯胺128 Methanol 甲醇129 Cresol(all isomers) 甲酚(全部异构体)130 Methacrylic acid 甲基丙烯酸131 Methyl methacrylate 甲基丙烯酸甲酯132 Glycidyl methacrylate 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133 Methyl hydrazine 甲基肼134 Methyl demeton 甲基内吸磷135 18-Methyl norgestrel 18-甲基炔诺酮136 Methyl mercaptan 甲硫醇137 Formaldehyde 甲醛138 Formic acid 甲酸139 2-Methoxyethanol 甲氧基乙醇140 Methoxychlor 甲氧氯141 Resorcinol 108-46-3 -20 --Coke oven 间苯二酚142 emissions, as benzene soluble 焦炉逸散物(按苯溶物计) 143 Hydrazine 肼144 Monocrotophos 久效磷145 Furfuryl alcohol 糠醇146 Furfural 糠醛147 Cortisone 考的松148 Picric acid 苦味酸149 Rogor 乐果150 Biphenyl 联苯151 Dibutyl phthalate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52 Phthalic anhydride 邻苯二甲酸酐153 o-Dichlorobenzene 邻二氯苯154 o-Anisidine 邻茴香胺155 o-Chlorostyrene 邻氯苯乙烯156 o-Chlorobenzylidene malononitrile 邻氯苄叉丙二腈157 o-sec-Butylphenol 邻仲丁基苯酚158 Phosphamidon 磷胺159 Phosphine 磷化氢160 Phosphoric acid 磷酸161 Dibutyl phenyl phosphate 磷酸二丁基苯酯162 Hydrogen sulfide 硫化氢163 Barium sulfate 硫酸钡164 Dimethyl sulfate 硫酸二甲酯165 Sulfuric acid and sulfur trioxide 硫酸及三氧化硫166 Sulfuryl fluoride 硫酰氟167 Hexafluoroacetone 六氟丙酮168 Hexafluoropropyle ne 六氟丙烯169 Sulfur hexafluoride 六氟化硫170 Hexachlorocyclohe xane 六六六171 γ-Hexachlorocyclo γ-六六六172 Hexachlorobutadine 六氯丁二烯173 Hexachlorocyclope ntadiene 六氯环戊二烯174 Hexachloronaphtha lene 六氯萘175 Hexachloroethane 六氯乙烷176 Chlorine 氯177 Chlorobenzene 氯苯178 Chloroacetone 氯丙酮179 Allyl chloride 氯丙烯180 Chloroprene β-氯丁二烯181 Ammonium chloride fume 氯化铵烟182 Chloropicrin 氯化苦183 Hydrogen chloride and chlorhydric acid 氯化氢及盐酸184 Cyanogen chloride 氯化氰185 Zinc chloride fume 氯化锌烟186 Chloromethyl methyl ether 氯甲甲醚187 Methyl chloride 氯甲烷188 Chlorodiphenyl (54%Cl) 氯联苯(54%氯)189 Chloronaphthalene 氯萘190 Ethylene chlorohydrin 氯乙醇191 Chloroacetaldehyde 氯乙醛192 Chloroacetic acid 氯乙酸193 Vinyl chloride 氯乙烯194 a-Chloroacetophen one a-氯乙酰苯195 Chloroacetyl chloride 氯乙酰氯196 Malathion 马拉硫磷197 Maleic anhydride 马来酸酐198 Morpholine 吗啉199 Coal tar pitch volatiles 煤焦油沥青挥发物200 Manganese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锰及其无机化合物201 Molybdeum and compounds 钼及其化合物202 Demeton 内吸磷203 Naphthalene 萘204 2-Naphthol 2-萘酚205 Decalin 萘烷206 Urea 尿素207 Nickel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镍及其无机化合物208 Beryllium and compounds 铍及其化合物209 Unsymmetric dimethylhydrazine 偏二甲基肼210 Lead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铅及其无机化合物211 Lithium hydride 氢化锂212 Hydroquinone 氢醌213 Potassium hydroxide 氢氧化钾214 Sodium hydroxide 氢氧化钠215 Cesium hydroxide 氢氧化铯216 Calcium cyanamide 氰氨化钙217 Hydrogen cyanide 氰化氢218 Cyanides 氰化物219 Fenvalerate 氰戊菊酯220 Perfluoroisobutylen 全氟异丁烯221 Nonane 壬烷222 Solvent gasolines 溶剂汽油223 n-Butyl lactate 乳酸正丁酯224 Cyclonite (RDX) 三次甲基三硝基胺225 Chlorine trifluoride 三氟化氯226 Boron trifluoride 三氟化硼227 Trifluoromethyl hypofluorite 三氟甲基次氟酸酯228 Tricresyl phosphate 三甲苯磷酸酯229 1,2,3-Trichloroprop ane 1,2,3-三氯丙烷230 Phosphorus trichloride 三氯化磷231 Trichloromethane 三氯甲烷232 Phosphorous thiochloride 三氯硫磷233 Trichlorosilane 三氯氢硅234 Phosphorus oxychloride 三氯氧磷235 Trichloroacetaldeh yde 三氯乙醛236 1,1,1-trichloroethan e 1,1,1-三氯乙烷237 Trichloroethylene 三氯乙烯238 Trinitrotoluene 三硝基甲苯239 Chromium trioxide、chromate、dichromate 三氧化铬、铬酸盐、重铬酸盐240 Triethyltin chloride 三乙基氯化锡241 Sumithion 杀螟松242 Arsine 砷化氢243 Arse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砷及其无机化合物244 Mercuric chloride 升汞245 Paraffin wax fume .石腊烟246 Asphalt (petroleum) fume 石油沥青烟(247 Bis(marcaptoacetat e) dioctyltin 双(巯基乙酸)二辛基锡248 Diacetone alcohol 双丙酮醇249 Disulfiram 双硫醒250 Bis(chloromethyl) ether 双氯甲醚251 Carbon tetrachloride 四氯化碳252 Tetrachloroethylene 四氯乙烯253 Tetrahydrofuran 四氢呋喃254 Germanium tetrahydride 四氢化锗255 Carbon tetrabromide 四溴化碳256 Tetraethyl lead 四乙基铅257 Turpentine 松节油258 Thallium and soluble compounds 铊及其可溶性化合物259 Tantalum and oxide 钽及其氧化物260 Sodium carbonate 碳酸钠261 Carbonyl fluoride 羰基氟262 Nickel carbonyl 羰基镍263 Antimony and compounds 锑及其化合物264 Copper 铜265 Tungsten and insoluble compounds 钨及其不溶性化合物266 Chloropentafluoroe thane 五氟氯乙烷267 Phosphorus pentasulfide 五硫化二磷268 Pentachlorophenol and sodium salts 五氯酚及其钠盐269 Iron pentacarbonyl 五羰基铁270 Phosphorus pentoxide 五氧化二磷271 Amyl alcohol 戊醇272 Pentane 戊烷273 Hydrogen selenide 硒化氢274 compounds 硒及其化合物275 Cellulose 纤维素276 Nitroglycerine 硝化甘油277 Nitrobenzene 硝基苯278 1-Nitropropane 1-硝基丙烷279 2-Nitropropane 2-硝基丙烷280 Nitrotoluene 硝基甲苯281 Nitromethane 硝基甲烷282 Nitroethane 硝基乙烷283 Octane 辛烷284 Bromine 溴285 Hydrogen bromide 溴化氢286 Methyl bromide 溴甲烷287 Deltamethrin 溴氰菊酯288 Calcium oxide 氧化钙289 Magnesium oxide 氧化镁烟290 Zinc oxide 氧化锌291 Omethoate 氧乐果292 petroleum 液化石油气293 Monomethylamine 一甲胺294 oxide 一氧化氮295 Carbon monoxide not in high altitude area In high altitude area 2000~3000m >3000m 一氧化碳非高原高原海拔2000~3000m 海拔>3000m296 Ethylamine 乙胺297 Ethyl benzene 乙苯298 Ethanolamine 乙醇胺299 Ethylenediamine 乙二胺300 Ethylene glycol 乙二醇301 Ethylene glycol dinitrate 乙二醇二硝酸酯302 Acetic anhydride 乙酐303 N-Ethylmorpholine N-乙基吗啉304 Ethyl amyl ketone 乙基戊基甲酮305 Acetonitrile 乙腈306 Ethyl mercaptan 乙硫醇307 Ethyl ether 乙醚308 Diborane 乙硼烷309 Acetaldehyde 乙醛310 Acetic acid 乙酸311 2-Methoxyethyl acetate 乙酸(2-甲氧基乙基酯) 312 Propyl acetate 乙酸丙酯313 Butyl acetate 乙酸丁酯314 Methyl acetate 乙酸甲酯315 Amyl acetate (all isomers) 乙酸戊酯(全部异构体)316 Vinyl acetate 乙酸乙烯酯317 Ethyl acetate 乙酸乙酯318 Ketene 乙烯酮319 Acephate 乙酰甲胺磷320 Acetylsalicylic acid(aspirin) 乙酰水杨酸321 2-Ethoxyethanol 2-乙氧基乙醇322 2-Ethoxyethyl acetate 2-乙氧基乙基乙酸酯323 Yttrium and compounds 钇及其化合物324 Isopropylamine 异丙胺325 Isopropyl alcohol 异丙醇326 N-Isopropylaniline N-异丙基苯胺327 Kitazin o-p 异稻瘟净328 Isophorone 异佛尔酮329 Isophorone diisocyanate 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330 Methyl isocyanate 异氰酸甲酯331 Mesityl oxide 异亚丙基丙酮332 Indium and compounds 铟及其化合物333 Indene 茚334 n-butylamine 正丁胺335 n-butyl mercaptan 正丁基硫醇336 n-butyl glycidyl ether 正丁基缩水甘油醚337 n-Heptane 正庚烷338 n-Hexane 正己烷339 Diazomethane 重氮甲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