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空间技术指引资料讲解

合集下载

《湖北省城市设计技术指引(试行)》

《湖北省城市设计技术指引(试行)》

《湖北省城市设计技术指引(试行)》《湖北省城市设计重点地区管控工作指引(试行)》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7年4月前言2017年3月15日,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正式出台了《湖北省城市设计管理办法(试行)》(鄂建设规〔2017〕1号,以下简称《办法》),为增强《办法》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湖北省城市设计工作专班组织省内有关规划主管部门、规划编制单位和高校院所,同步编制了《湖北省城市设计技术指引(试行)》、《湖北省城市设计重点地区管控工作指引(试行)》(以下简称《指引》)两个技术性文件,与《办法》配套实施,为全省各地城市设计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编制过程中,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多次与住建部对接,广泛吸收借鉴了国内外城市设计理论与实践成果,全面系统研究了湖北省城市设计工作的历史与现状,结合湖北实际和试点示范经验进行了总结提炼,突出了时代性、前瞻性和科学性,彰显了湖北特色、凝聚了湖北经验。

经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专家审定,形成了本《指引》。

《湖北省城市设计技术指引(试行)》由正文和附录两部分组成。

正文部分包括“总则”、“城市设计体系和主要内容”、“城市设计重点要素”三个部分,附录部分包括总体城市设计、区段城市设计、地块城市设计、专项城市设计的内容和成果要求,城市设计重点要素构成和技术要点、“荆楚派”建筑风格设计引导等六项内容。

《湖北省城市设计重点地区管控工作指引(试行)》共十四条,包括“总则”、“分级分区管控”、“城市设计管控内容”、“城市设计管控维护”四个部分。

本《指引》由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归口管理并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本《指引》实施过程中,请各单位结合城市设计工作实践,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寄送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城乡规划处。

湖北省城市设计工作专班组长:童纯跃省住建厅党组成员、总规划师副组长:洪盛良省住建厅城乡规划处处长王云泉省住建厅勘察设计与科技处处长成员:胡朝忠陈浩泉田燕倪火明洪亮平樊伟黄婷李媛陶文铸唐超英《湖北省城市设计技术指引(试行)》主编单位:湖北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参编单位:湖北省城乡规划中心、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主要编写人员:黄平倪火明董文陈涛谢景胡海艳位欣参与编写人员:李雅静肖宁玲王俊杰李浩邱孝高傅斯特张涛卢振洪亮平邹江陶文铸姜涛李延新《湖北省城市设计重点地区管控工作指引(试行)》主编单位: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参编单位:湖北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湖北省城乡规划中心、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襄阳市城乡规划局、宜昌市规划局、黄冈市城乡规划局主要编写人员:姜涛李延新黄澍徐晨慧李丹哲参与编写人员:陈建斌刘晓华王汉英倪火明董文徐雯许杨吕婧湖北省城市设计技术指引(试行)目录1 总则..................................................................................................... - 1 -2 城市设计体系和主要内容 ............................................................... - 2 -2.1城市设计体系和类型..................................................................... - 2 - 2.2总体城市设计主要内容................................................................. - 3 - 2.3区段城市设计主要内容................................................................. - 3 - 2.4地块城市设计主要内容................................................................. - 3 - 2.5专项城市设计主要内容................................................................. - 4 -3 城市设计重点要素............................................................................ -4 -3.1制定目的.......................................................................................... - 4 - 3.2使用方法.......................................................................................... - 4 -附录 ......................................................................................................... - 5 -附录一——总体城市设计内容和成果要求...................................... - 5 - 附录二——区段城市设计内容和成果要求...................................... - 9 - 附录三——地块城市设计内容和成果要求.................................... - 15 - 附录四——专项城市设计内容和成果要求.................................... - 18 - 附录五——城市设计重点要素构成和技术要点............................ - 20 - 附录六——“荆楚派”建筑风格设计引导.................................... - 28 -1 总则1.0.1编制目的为提高我省城市设计成果质量,规范城市设计编制技术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湖北省城乡规划条例》、《湖北省城市设计管理办法(试行)》,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湖北省城市设计技术指引(试行)》(以下简称本指引)。

某政务中心讲解稿

某政务中心讲解稿

某政务中心讲解稿(一号门)尊敬的领导上午/下午好!欢迎各位莅临某政务服务中心检查指导工作,我是今天的讲解员,非常荣幸能为各位领导介绍中心的有关情况。

某区政务服务中心,是某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转变政府职能,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服务型政府而设立的集行政审批,网上申报,政务公开,电子监察,公共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政务服务平台,中心共五层楼,办公面积达X㎡,入驻单位X个,入驻事项X项。

一楼主要划分为三个区域:不动产登记区域、民政局婚姻登记区域、24小时自助服务区、便民服务区。

(总服务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我们的总服务台,我们热情的为每一位市民提供咨询服务,引导市民办理业务。

背景墙上赫然写着五个鲜红的大字“为人民服务”,这也是我们一直以来的服务宗旨。

(机器人)机器人能够增强大厅服务的亲和力,主要价值在于交互上的娱乐性,缓解等待人群的焦虑感,我们发现带孩子的群众更愿意跟机器人打招呼;机器人能够承担业务咨询、带路、陪护等任务,但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在政务服务中心这种公共服务空间并不能很好的体现机器人的上述价值,例如带路,效率太低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所以人形机器人在智慧政务服务大厅的应用上更多的价值还是体现在娱乐交互与简单问题咨询上。

接下来请大家观看两分钟的短片。

走到(电视机前),播放视频。

(可视化平台)这是某政务中心大厅的一个特色亮点——智慧大厅可视化平台,这个平台是我们大数据的驾驶舱。

它公开当天的窗口办件情况、办件实事动态以及窗口业务饱和度状态。

如发现窗口饱和度过高,办理时常过长,我们管理人员会及时介入,通过人工分流或者临时增设窗口的方式来缓解窗口压力,减少人群聚集,提高办事效率。

我们的数据采集来源于多个维度,包括新大厅的全方位数据实时汇聚、历史存档文件的数字化、与公共资源数据的对接,同时还应用了中科曙光独家的大数据分析引擎技术,甚至能够做到数据补全与数据预测。

举个例子,通过大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每周二和周三的下午3点15分以后来办理不动产登记业务的人相对较少、平均办理时间相对较短,然后我们会通过工作人员将这个信息传达出去,引导群众,从而减少人群聚集、提高办事效率。

科技部关于印发《专业化众创空间建设工作指引》及公布首批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示范名单的通知

科技部关于印发《专业化众创空间建设工作指引》及公布首批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示范名单的通知

科技部关于印发《专业化众创空间建设工作指引》及公布首批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示范名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科学技术部•【公布日期】2016.07.28•【文号】国科发高〔2016〕231号•【施行日期】2016.07.2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企业技术进步与高新技术产业化正文科技部关于印发《专业化众创空间建设工作指引》及公布首批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示范名单的通知国科发高〔2016〕23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众创空间发展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号)》(以下简称《意见》),推动众创空间向专业化发展,充分发挥各类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和驱动作用,紧密对接实体经济,有效支撑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科技部制定了《专业化众创空间建设工作指引》。

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行业实际,做好落实工作。

同时,为做好专业化众创空间的示范,充分发挥引领带动作用,科技部开展了首批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的遴选工作。

按照坚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坚持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坚持服务和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原则,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研究确定了首批17家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进行示范(名单附后)。

各示范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依托主体要继续加强探索;龙头骨干企业要按照市场机制与其他创业主体协同,优化配置技术、装备、资本、市场等创新资源,实现与中小微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各类创客群体有机结合;科研院所、高校要通过聚集高端创新资源,增加源头技术创新有效供给,为科技型创新创业提供专业化服务。

要加强经验总结和率先示范,按照《专业化众创空间建设工作指引》有关要求制定工作方案,并经所在地科技管理部门审核后,在2016年8月31日前报送科技部高新司,电子版发送*****************。

《对外开放》教案

《对外开放》教案

《对外开放》名师教案一、课标内容了解深圳特区的发展,认识改革开放对于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大多出生于21世纪初,他们享受到了改革开放的成果,对改革开放前的生活状况只是有所耳闻。

他们对对外开放有所了解且有切身体会,但是对于中国为什么要对外开放,以及对外开放的不同设置还不很清楚。

但他们对全面对外开放后中国会面临哪些问题,对外开放对中国日后发展的影响非常关心。

而且学生对中国地理的学习及沿海城市的区位优势的了解有助于其对对外开放格局知识的理解。

世界贸易组织的活动及相关知识在政治教材中。

这些都为他们学好本节课打下良好基础。

三、教材分析本课包含三个子目,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本课主要介绍了我国对外开放实行的两大战略。

“引进来”和“走出去”。

重点介绍了设立经济特区,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过程及其特点。

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对外开放方针之后,对外开放格局逐步形成。

我国加人世界贸易组织,使我国的对外开放从政策性开放过渡到制度性开放,进人到深化阶段。

它对巩固改革开放的成果,推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以及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教学准备1.登陆优教同步学习网,在同步备课下,设置版本章节,八年级下学期历史人教版;2.在课程目录下选择第9课对外开放;3.在教学设计——名师教案,浏览《对外开放》名师教案;4.在课前预习——名师预习,将《对外开放》导学任务单,发送给学生并提醒学生在我的作业中查收完成学习;(或者在教学设计——名师教案下将WORD版本课导学任务单,发送给学生。

)5.在同步备课——课堂教学——名师课件下,对应本课目录下查看本课名师课件,并将本课名师课件一键加入我的课件。

6.在同步备课——随堂训练——名师训练下,对应本课目录下查看本课自学检测、互动训练、提升检测试卷。

7.授课预览处点击进入授课端名师课件或我的课件中进行预览。

注意要在授课端选择本课的对应目录。

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指引

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指引

《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指南》教育部2018年4月目录前言 (1)1.总则 (2)1.1网络学习空间内涵 (2)1.2空间建设与应用目标 (2)1.3空间建设与应用原则 (3)1.4空间建设与应用流程 (3)2.网络学习空间的构成 (5)3.个人与机构空间 (6)3.1个人空间基本功能 (6)3.2教师角色功能 (6)3.3学生角色功能 (7)3.4家长角色功能 (7)3.5管理者角色功能 (8)3.6机构空间基本功能 (8)4.公共应用服务 (10)4.1资源共享服务 (10)4.2教学支持服务 (10)4.3学习交互服务 (11)4.4决策评估服务 (11)5.数据分析服务 (13)6.空间安全保障 (14)前言“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是“三通两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与推动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的有效途径。

为贯彻《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精神,落实《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创新‘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建设与应用模式,拓展信息时代教学、管理与服务方式”的要求,推动网络学习空间的深入发展,规范网络学习空间的建设与应用,促进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变革,创新教育服务模式与管理体制机制,特制订本指南。

本指南适用于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的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

本指南分为六个部分:总则、网络学习空间的构成、个人与机构空间、公共应用服务、数据分析服务和空间安全保障。

第一部分:总则。

规定了网络学习空间的内涵、建设与应用目标、原则和基本流程。

第二部分:网络学习空间的构成。

规定了网络学习空间的功能框架,包括个人空间、机构空间和集成的公共应用服务和数据分析服务等。

第三部分:个人与机构空间。

规定了教师、学生、家长和管理者等个人空间的功能要求,班级、学校和区域等机构空间的功能要求。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系统规划方法初探_以深圳为例_杨晓春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系统规划方法初探_以深圳为例_杨晓春

规划设计[摘 要]《深圳经济特区公共开放空间系统规划》强调作为公共物品的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应在实现“公平”的基础上体现“活力”。

规划结合深圳市的实际情况进一步界定了公共开放空间的内涵,确定将人均公共开放空间面积和步行可达范围覆盖率作为主要评价指标,通过保障足够的公共开放空间面积和数量、提高公共开放空间周边用地的功能复合性等具体手段,并建议加强政府实施监督和管理,以有效实现“公平”与“活力”。

[关键词]公共开放空间;评价指标;深圳[文章编号]1006-0022(2008)06-0024-04 [中图分类号]TU984.11+3 [文献标识码]BUrban Open Space System Planning Method Research —A Case Study of Shenzhen City/Y ang Xiaochun, Sima Xiao, Hong T ao[Abstract] Shenzhen special economic zone urban open space system planning stresses open space as public property and deems it should exhibit vitality based on fairness. The planning defines its connotation and takes average open space area and pedestrian area as major control indexes. The planning aims to effectively realize fairness and vitality by keeping enough open space, improving mixed use of land around open spaces, and strengthening governmental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Key words] Public open space, Appraisal indexes, Shenzhen city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系统规划方法初探 —以深圳为例□ 杨晓春,司马晓,洪 涛公共空间是城市或城市群中、在建筑实体之间存在的、属于公共价值领域的城市空间。

合肥公共空间导则

合肥公共空间导则
为了使城市道路空间规划建设适应城市发展的新需要,比照沪宁杭,提升城市形象,彰显 特色风貌,提高城市道路服务水平,提供行人安全顺畅的通行条件,根据合肥市实际情况,制 定本分册。
1.2 编制依据 (1)《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2)《城市道路空间规划设计规范》(J12549-2014) (3)《合肥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通则》 (4)《城市交通设计导则》
2.术 语
2.1 人行道:专供行人通行的部分,也称步行通行区或步行通行带,其宽度为步行道的有效宽 度。
2.2 隔离设施:通常用于人行道、非机动车道、机动车道之间为保障通行进行安全防护隔离的 阻车设施,用来分隔道路空间,防止相互之间交叉干扰。
2.3 建筑退让空间:城市道路两侧沿街建筑物的临街面界线后退道路红线形成的空间。
本导则重点对道路两侧视线可及范围内的道路界面、绿化、附属设施等各项要素统筹规划, 提出设计引导和控制要求。充分借鉴沪宁杭等先发地区在公共空间设计管理方面的实践经验, 对照既有设计规范和标准,结合合肥市的地域特点及相关要求编制。
本导则由合肥市规划局负责管理和解释。各单位在使用本导则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 与合肥市规划局风景与景观处联系(地址:合肥市怀宁路 1800 号国土规划大厦;邮政编码: 230071 ;电话:63859979 )。
公共开放空间规划建设的指引,特制定本导则。
1.2 适用范围 本导则适用于合肥市区范围内新建或改扩建城市道路沿线公共开放空间的规划指引或整治
提升,重点对道路两侧视线可及范围内的道路街面、绿。
1.3 基本原则 1.3.1 以人为本
从人的需求角度出发,营造安全、舒适、便捷的公共开放空间,并进一步满足市民的审美、 认知及体验需求,营造高质量的人居环境。 1.3.2 特色美观

《湖北省城市设计技术指引》

《湖北省城市设计技术指引》

《湖北省城市设计技术指引》一、概述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设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作为中部地区的湖北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为城市设计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为了提高湖北省城市设计的整体水平,本指南旨在提供一套实用的城市设计技术指引,以指导湖北省的城市规划和建设。

二、城市设计原则1、尊重自然:城市设计应尊重自然环境,保护生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2、传承文化:城市设计应注重历史文化传承,弘扬地域特色,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提升城市文化内涵。

3、宜居性:城市设计应居民生活需求,创造宜居、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4、可持续性:城市设计应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注重节能减排,绿色建筑,可再生能源等环保技术的应用。

5、综合性:城市设计应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实现城市的综合协调发展。

三、城市设计要素1、空间结构:城市设计应合理规划城市空间布局,明确功能分区,加强区域,促进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

2、建筑设计:建筑设计应注重与周边环境的协调,体现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同时满足现代功能需求。

3、景观设计:景观设计应注重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创造优美的城市景观,增强城市的可视性和吸引力。

4、交通设计:交通设计应优化城市交通布局,提高交通效率,同时注重公共交通和慢行交通的发展,打造便捷、舒适的交通环境。

5、绿化设计:绿化设计应注重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满足居民的休闲和游憩需求。

6、公共空间设计:公共空间设计应市民活动需求,创造开放、包容的公共空间环境,增强市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7、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城市建设应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城市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提升城市运行效率和生活品质。

四、实施措施1、加强政策引导: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城市设计的创新与发展。

2、强化技术支撑:加强城市设计的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提高城市设计的科学性和技术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放空间技术指引一、会议介绍:开放空间技术(Open Space Technology,简称OST)是一种富有成效的动态会议模式,能够将一个对于组织/机构很重要的主题仅在很少的规则辅助下通过一个新的空间和时间格式由参会者讨论完毕,“开放空间”提供了一个提倡自我承担责任的场合。

在会议期间,每个参与者可以在主题框架下,提出自己关心的问题或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或需求,并在不同参与者之间形成关注并致力于解决同一个问题或需求的小组,在既定的规则下开始小组讨论工作。

应用民主参与的方法选出大部分参与者集中关心的话题组建实施小组并制定行动计划。

二、四大原则:1、出席的人都是最适当的(whoever come is the right people)2、不管何时开始都是最适当的时间(whenever it starts is the righttime)3、不管发生什么,都是当时只能发生的事(Whatever happen is theonly thingthat could have)4、结束的时候就结束了(When it's over,it's over)三、召集人必需做三件事:1、预先约定的时间到了,要召集会议。

2、尽量让每一位参与者都有机会发言。

3、找人做会议记录。

讨论原则:每一个议题的讨论时间很有弹性,通常在一小时到一个半小时之间,视实际情况延长或缩短。

在讨论的过程中,开放空间会议鼓励参加者运用「双脚法则」(The Law of two feet),意思是每一个人都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你可以在某一个讨论时段,参加这一时段中你有兴趣参与的议题,在这个议题上,若你觉得没有学到东西,或认为自己在这项议题上已没有贡献,就可以运用你的「双脚」,很自由的到别组去讨论,或暂时休息一下也可以。

四、议题的会议记录:会用大海报纸张贴在「新闻墙」上,没有参加会议的人可以藉此了解其它组的讨论情形,进而引发新的议题,在最后做整理时,做了几件很有意思的事:1、全体参加者到新闻墙看看今天所有的讨论结果,若有需要可以在各议题的会议记录上加上自己的意见,或修正自己的看法,以便整理记录更完整。

2、每个人发五个红色小贴纸,贴在你认为最重要的会议记录上,不一定每一个重点贴一张,若觉得这个实在太重要了,可以把五张贴纸贴在同一个点上。

经过这个步骤之后,在新闻墙上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大家认为重要的关键点集中在少数的几个地方,这已形成初步的共识。

3、针对有初步共识的重要部分,每一个人想一想把自己在那一方面有兴趣、能有所贡献,可以主动认养或另组小组做更深入的讨论。

4、若时间允许,可针对几项焦点问题,展开进一步的行动计划,把大家的智慧化为行动。

五、游走规则:开放空间会议把尊重人,及相信每个人都能有所贡献的理念,透过具体的形式(游走规则)展现出来,进而引发许多颇具建设性的走向行为。

「理念─形式─行为」成为一种良性循环的增强回路,带动整个会议的气氛,爆发出一股惊人的生命力。

六、开放空间的技术手法软件准备:1、对开放空间技术的执行者进行培训目的:让技术人员懂得如何去实际操作、运用并推广这门技术2、对开放空间中需要辅助的人员进行培训目的:让辅助者了解自己在整个过程中的角色及意义硬件准备:1、置办开放空间的设备与工具设备:能容纳若干人的会议场所(固定)、若干桌椅、影音设备、留言板等。

工具:大白纸、彩笔、便签纸等七、实施步骤:1、确定会议主题。

2、通知利益相关方会议的时间、地点。

3、确定会议场地以及布置,会议布置最好采用围圈而坐。

4、带领人组织成员相互认识并破冰暖身。

5、将会议规则公布于与会人员,让与会人员了解会议规则。

6、陈述讨论主题的由来。

7、根据主题内容,与会的每一位人员针对主题进行发言,表达自己对主题的认识。

8、分组讨论主题内容产生的原因,在规定的时间内用大白纸进行归纳总结,然后每组派一个代表向所有与会人员讲解展示小组的讨论成果。

9、针对每小组的讨论结果,带领人再归纳总结出所有原因,达到大多数人都赞成讨论结果。

10、根据讨论出的原因,分组讨论相应的应对方案,在规定的时间内用大白纸进行归纳总结,然后每组派一个代表向所有与会人员讲解展示小组的讨论成果。

11、针对每小组的讨论结果,带领人再归纳总结出所有方案,达到大多数人都赞成讨论结果。

12、制定实施的时间,并进行分工,执行方案。

13、评估方案执行的情况。

八、开放空间的模式与运用开放空间的模式:1、第一种模式:15人以内简要:可以采用不分组的方式,最常见的形式是以便签纸搜集每人建议,然后对每人的发言进行分类归纳2、第二种模式:15—50人简要:需要分组,一般小组以8—15人较适宜,每组男女、老少、职业等比例尽量均衡3、第三种模式:50人以上简要:需要分组,一般小组以8—15人较适宜,每组男女、老少、职业等比例尽量均衡,若在百人以上,分成的小组数较多,最好的方式是将讨论议题列几个大的方向,根据列出的方向,再将小组均衡地划分在每个方向下再进行讨论,这样带领人在有效的时间内能更好地控制讨论进程。

九、开放空间的运用:(一)带领人1、需要在每个小组里设置一个催化员,这个催化员在小组讨论里需要具备亲和力、带领能力、观察力、表达能力等技巧。

2、需要把控整个会议的节奏,尽量将每一个环节控制在计划的时间内。

3、带领人需要注意讲话的技巧,用最简单明了、最朴实的话语将会议主题内容阐述清楚,务必让每一个与会人员都明白。

4、保持中立的立场,不对任何人、任何观点带有主观意识,务必做到公平、公正以及尊重的原则。

(二)催化员1、紧紧围绕主题目标:开放空间技术只是实现主题目标的一种工具,在小组内讨论各个主题时,催化员需要引领组员尽量围绕主题开展讨论,不能偏离主题太远,但是催化员不能提出实质性的建议。

2、注意控制小组讨论的节奏,把握时间限制,尽量按照计划的时间范围完成讨论。

3、促进组员之间的沟通交流。

如果小组讨论内呈现出冷场或无人发表建议的情况,催化员需要把握现场气氛,同时保证每一个组员都有发言的机会。

4、在讨论中,适时地鼓励和限制组员。

对于某些偏内向或者容易害羞的组员需给予鼓励支持,不需要逼迫其必须发言,但可以多关注对方,让其无压力地表达意见;当某些组员垄断讨论时,因适时提醒对方将发言的机会让予他人。

(三)观察员1、现场拍照或用其他的影像等技术记录下会议的整个过程。

2、细心观察和感觉与会人员(包括带领人和催化员等)的语言、认知、情绪、行为等,并且在会后总结时,提出自己观察和感觉到的一切事物。

3、若讨论现场有突发情况,而带领人没有发现问题的情况下,可以适时提醒带领人注意协调。

(四)记录员1、详细记录整个讨论过程,包括每一位与会人员的语言、表情、行为等。

2、在整个会议结束以后,形成书面报告。

十、开放空间技术的建议1、对带领人的建议:在会前需要对催化员进行培训,需要在会议前让催化员了解主题以及带领人想让催化员在催化小组活动时要达到的效果。

2、对利益相关方的建议:在选择利益相关方时,需要选择与主题相符合的利益相关方。

如:讨论的主题是关于医疗方面的,那么就不需要学校等类型的利益相关方参与。

3、对催化员的建议:催化员最好是了解社工技巧的人员来做,同时催化员还需要具备带领小组工作的能力。

4、对参与人群界定的建议:一般开放空间分为两类,一类是固定人群,一类是非固定人群。

对于固定人群来讲,我们在做开放空间技术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但要让他们参与到开放空间中,也要逐渐会运用开放空间的技术;对于非固定人群来讲,一次开放空间技术讨论会需要给组员带来一定的成长。

5、对开放空间技术的建议:让每一个参与到开放空间的人都有发表建议的机会,都能感受到被尊重,会议讨论出的结果都能切实地执行。

十一、开放空间技术后期跟进事项在开放空间技术后期,应该成立三个小组去完成会议讨论结果,这三个小组分别为:1、执行小组:根据会议现有的情况,此小组人员可以是会议室内的议事团体,或者是员工代表,如:在水井坊会议可以由自治小组成员来担当。

他们除了参与到开放空间会议里面议事,也要在得出议事结果后去执行具体的策略方案。

2、协作小组:可以引入既有的社会组织或者是企业等团体,如:在水井坊会议协作的团体就是爱有戏会议文化发展中心,主要负责开放空间技术的引进和培训,并对会议室自治小组进行培育,最终达到城市会议治理工作有效进行。

3、评估小组:由第三方的利益相关方来担任,如:在水井坊会议评估方就是街道办事处或会议,主要是评估开放空间技术的会议成果执行进程,并对协助小组指导与监督。

十二、风险预估1、可能出现与会人员代表的是同一性质的团体利益,所以与会人员必须要有代表性与全面性。

2、可能出现在会议时比较强势的人占有话语权,所以催化员需要时时提醒与注意。

3、可能在会议中提出问题的人因为未被采纳建议而在具体执行时缺乏积极性,所以在会前将详细说明如果有建议在本次会议后未能得到执行,那么提出建议的人可以再集合更多的人支持此建议,以后也会将此建议执行。

4、可能在会议中有不配合的人员,因为不了解开放空间的意义而拒不参与,这些都是开放空间技术前期所面临的困难点,只要能坚持并且有耐心的解释清楚,那么相信在以后的时间里其人会慢慢接受。

5、可能将开放空间做为实体运作时,会有一些因为人力、物力、自然环境影响而无法实现的状况出现,所以结合实际因地制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