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 PLC课程设计总结报告
plc课程设计总结

plc课程设计总结在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课程设计中,我对PLC的原理、功能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学会了如何使用PLC进行控制系统的设计和调试。
本文将对该课程设计进行总结,总结内容包括课程设计的目标、过程和收获。
首先,课程设计的目标是提高我们对PLC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PLC是现代自动控制系统中广泛使用的一种工业控制器,掌握PLC的工作原理和编程方法对于未来的工作和研究都非常重要。
通过该课程设计,我们能够深入了解PLC的运行原理、功能和编程方法,从而掌握PLC的应用技巧。
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我首先通过学习教材和参考资料,了解了PLC的基本原理和编程方法。
然后,我根据设计要求,进行了设计方案的制定和PLC程序的编写。
在编程过程中,我运用了PLC软件进行逻辑图的绘制,以及组态软件对PLC进行配置。
在编写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但通过与同学和老师的讨论和交流,我解决了这些问题,并逐步提高了编程和调试的能力。
课程设计的结果是我成功实现了PLC控制系统的设计和调试。
我按照设计要求,编写了相应的PLC程序,并成功将其烧录到PLC控制器中。
在调试过程中,我通过观察和分析PLC运行时的故障指示灯,找出了程序中的错误,并进行了相应的修改。
最终,我成功实现了PLC控制系统的运行,验证了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通过这门课程设计,我收获了很多。
首先,我对PLC的工作原理和编程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PLC的应用技巧。
其次,我学会了使用PLC软件进行逻辑图绘制和程序编写,提高了编程和调试的能力。
同时,通过与同学和老师的交流和讨论,我也提高了问题解决的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除此之外,我还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首先,我在编程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PLC的编程方法和技巧。
其次,在调试过程中,我对PLC运行时的故障指示灯的观察和分析不够准确和敏锐,需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最后,我在团队合作方面也有一些不足,需要提高自己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plc课程设计总结(通用5篇)

plc课程设计总结plc课程设计总结(通用5篇)plc课程设计总结篇1和学别的学科一样,在学完plc理论课程后我们做了课程设计,此次设计以分组的方式进行,每组有一个题目。
我们做的是机械手臂的plc控制系统。
由于平时大家都是学理论,没有过实际开发设计的经验,拿到的时候都不明白怎样做。
但透过各方面的查资料并学习。
我们基本学会了plc设计的步聚和基本方法。
分组工作的方式给了我与同学合作的机会,提高了与人合作的意识与潜力。
透过这次设计实践。
我学会了plc的基本编程方法,对plc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对理论的运用中,提高了我们的工程素质,在没有做实践设计以前,我们对明白的撑握都是思想上的,对一些细节不加重视,当我们把自己想出来的程序与到plc中的时候,问题出现了,不是不能运行,就是运行的结果和要求的结果不相贴合。
能过解决一个个在调试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对plc的理解得到加强,看到了实践与理论的差距。
透过合作,我们的合作意识得到加强。
合作潜力得到提高。
上大学后,很多同学都没有过深入的交流,在设计的过程中,我们用了分工与合作的方式,每个人互责必须的部分,同时在必须的阶段共同讨论,以解决分工中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在交流中大家用心发言,和提出意见,同时我们还向别的同学请教。
在此过程中,每个人都想自己的方案得到实现,用心向同学说明自己的想法。
能过比较选出最好的方案。
在这过程也提高了我们的表过潜力。
透过此次课设,让我了解了plc梯形图、指令表、顺序功能图有了更好的了解,也让我了解了关于plc设计原理。
有很多设计理念来源于实际,从中找出最适合的设计方法。
虽然本次课程设计是要求自己独立完成,但是,彼此还是脱离不了群众的力量,遇到问题和同学互相讨论交流。
多和同学讨论。
我们在做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要不停的讨论问题,这样,我们能够尽可能的统一思想,这样就不会使自己在做的过程中没有方向,并且这样也是为了方便最后设计和在一齐。
plc课程设计总结3000字

plc课程设计总结3000字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
2. 学生能够理解并描述PLC的硬件结构、编程语言及工作流程。
3. 学生能够运用PLC解决简单的逻辑控制问题。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PLC编程软件进行程序设计、调试和优化的能力。
2. 培养学生通过PLC控制实现自动化设备的故障排查和处理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PLC技术及工业自动化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2.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负责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面对实际工程问题的解决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电子、电气基础知识,对PLC技术有一定了解,但实践能力较弱。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采用任务驱动法、分组讨论法等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PLC基本原理:介绍PLC的发展历程、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及其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一章PLC概述2. PLC硬件结构:详细讲解PLC的中央处理单元、输入/输出接口、通信接口等硬件部分。
教材章节:第二章PLC硬件结构3. PLC编程语言:介绍PLC的编程语言,包括梯形图、指令表、功能块图等。
教材章节:第三章PLC编程语言4. PLC编程软件应用:教授学生如何使用PLC编程软件进行程序设计、调试和优化。
教材章节:第四章PLC编程软件应用5. PLC控制系统设计:讲解PLC控制系统的设计步骤、方法及注意事项。
教材章节:第五章PLC控制系统设计6. PLC应用实例:分析实际工程中PLC的应用案例,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教材章节:第六章PLC应用实例7. PLC故障排查与处理:教授学生如何排查PLC控制系统故障并进行处理。
plc课课程设计编程小结

plc课课程设计编程小结一、教学目标本章节的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PLC编程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PLC进行程序设计和调试的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PLC编程的基本概念、语法和指令系统,了解PLC程序的设计方法和步骤,理解PLC程序的运行原理。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能够运用PLC编程语言进行程序设计和调试,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PLC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和维护工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PLC技术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PLC编程的基本概念、语法和指令系统,PLC程序的设计方法和步骤,PLC程序的调试和优化,以及PLC控制系统的应用实例。
具体的教学内容包括:1.PLC编程的基本概念:PLC的基本组成部分、PLC的工作原理、PLC编程语言的分类和特点。
2.PLC编程语法和指令系统:PLC编程语法的基本规则、常用指令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3.PLC程序的设计方法和步骤:PLC程序的设计原则、设计方法和步骤,PLC程序的调试和优化方法。
4.PLC程序的调试和优化:PLC程序的调试方法、调试工具的使用方法,PLC程序的优化方法和技巧。
5.PLC控制系统的应用实例:PLC控制系统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实例,PLC控制系统的优点和不足。
三、教学方法本章节的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PLC编程的基本概念、语法和指令系统,PLC程序的设计方法和步骤,PLC程序的调试和优化方法。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应用实例,使学生了解PLC控制系统的应用和优点,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PLC编程语言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章节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实验设备、多媒体资料等。
plc课程设计总结

PLC课程设计总结1. 引言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是一种专门用于工业自动化控制的计算机控制系统。
在PLC课程设计中,我们需要运用PLC的编程和控制能力对工业自动化系统进行设计和优化。
本文总结了我在PLC课程设计中的学习和实践经验。
2. PLC课程设计概述在PLC课程设计中,我们需要基于所学的PLC编程语言和控制理论知识,实现一个特定的工业自动化系统。
这个系统一般包括传感器、执行器、PLC控制器和人机界面等组成部分。
我们需要编写程序,使得PLC能够根据传感器的输入信号,对执行器进行控制,并通过人机界面显示系统状态。
3. 设计步骤在PLC课程设计中,我们通常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系统设计和开发:3.1 确定需求首先,我们需要与课程设计的教师或者实际需求方沟通,明确课程设计的目标和要求。
根据需求确定系统的功能和性能指标,以及所需要的传感器、执行器和人机界面等组件。
3.2 系统设计根据需求,我们需要对系统进行整体设计。
这包括确定PLC的类型和型号,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和执行器,并确定系统的控制策略和人机界面的布局。
3.3 PLC编程根据系统设计的要求,我们需要学习和编写PLC的程序。
PLC编程语言通常包括接线图、梯形图、命令表等。
我们需要熟悉和掌握这些编程语言,并根据系统需求编写相应的程序。
3.4 调试和优化在系统设计和PLC编程完成后,我们需要进行调试和优化。
这包括对程序的逻辑进行检查和测试,以确保系统能够按照预期进行工作。
同时,我们还需要通过调整控制参数和界面交互方式等,优化系统的性能和用户体验。
4. 学习心得通过参与PLC课程设计,我收获了以下几点心得体会:4.1 实践能力的提升PLC课程设计是一个典型的实践型课程,通过实际设计和编写PLC程序,我加深了对PLC原理和编程语言的理解,并提高了实际操作的能力。
通过与实际设备和系统进行交互,我更好地理解了自动化控制的实际应用。
PLC课程设计总结模板

PLC课程设计总结模板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基本原理和结构,掌握其工作流程。
2. 学生能掌握PLC编程语言,如梯形图和指令表,并能运用这些语言编写简单的控制程序。
3. 学生能理解并描述常见PLC输入输出设备的功能及其在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独立操作PLC实验设备,进行基本的程序编写、调试和故障排查。
2. 学生能够运用PLC实现简单的自动化控制任务,如逻辑判断、时序控制等。
3. 学生能够通过团队合作,共同完成一个综合性的PLC控制项目,提高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自动化技术及PLC控制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2. 学生通过实践操作,认识到PLC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增强职业认同感。
3. 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尊重他人意见,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高年级阶段,具备一定的电子、电气基础知识,对新技术充满好奇,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未来从事自动化领域工作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PLC基本原理与结构:包括PLC的定义、发展历程、基本组成(中央处理单元CPU、存储器、输入输出模块、通信接口等)。
相关教材章节:第一章“PLC概述”2. PLC编程语言:重点讲解梯形图和指令表的编程方法,通过实例使学生掌握基本逻辑控制程序的编写。
相关教材章节:第二章“PLC编程语言”3. PLC输入输出设备:介绍常用输入输出设备(如传感器、执行器等)的工作原理及其在PLC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相关教材章节:第三章“PLC输入输出设备”4. PLC程序编写与调试:讲解程序编写的基本步骤,教授调试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plc课程设计设计小结

plc课程设计设计小结一、教学目标本章节的教学目标分为三个部分: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需要掌握PLC的基本原理、工作原理、编程方法和应用领域。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使用PLC编程软件进行程序设计,并能通过实验验证程序的正确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PLC技术的兴趣,使其认识到PLC技术在工业自动化中的重要地位,增强其学习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PLC的基本原理、工作原理、编程方法和应用领域。
1.PLC的基本原理:介绍PLC的定义、发展历程、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2.PLC的工作原理:讲解PLC的工作过程,包括输入/输出处理、程序执行、数据存储等。
3.PLC编程方法:介绍PLC编程的基本方法,包括指令的编写、程序的、调试与运行。
4.PLC应用领域:阐述PLC在工业自动化、制造业、交通运输等领域的应用案例。
三、教学方法本章节的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相结合的方式。
1.讲授法:通过讲解PLC的基本原理、工作原理、编程方法和应用领域,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应用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PLC技术的应用和价值。
3.实验法:安排实验室实践环节,让学生动手操作,验证编程的正确性,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章节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课堂趣味性和互动性。
4.实验设备:配置合适的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本章节的教学评估主要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三个部分,以保证评估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1.平时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实时掌握情况。
2.作业:布置适量作业,评估学生的编程能力、理论知识掌握和问题解决能力。
PLC课程设计总结学习

PLC课程设计总结学习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基本原理和结构组成,掌握其工作流程。
2. 学生能够掌握PLC编程语言,如梯形图、指令表等,并运用这些编程语言完成基础程序设计。
3. 学生能够了解PLC在不同工业控制领域的应用,理解其重要性和优势。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独立进行PLC硬件的连接和调试,完成基本控制任务。
2. 学生能够运用PLC编程软件,设计简单的自动化控制程序,并进行仿真与调试。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解决实际工业控制问题,提高团队协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PLC技术及工业自动化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 学生认识到PLC技术在现代社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培养严谨、细致、创新的学习态度,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专业技术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PLC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其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为高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电气基础和编程能力,对新技术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学习欲望。
教学要求: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2. 创设实际工业场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PLC基本原理与结构:介绍PLC的组成、工作原理、性能指标等,对应教材第一章内容。
- PLC的硬件结构- PLC的工作原理- PLC的性能指标2. PLC编程语言:学习梯形图、指令表等编程语言,对应教材第二章内容。
- 梯形图编程方法- 指令表编程方法- 编程软件的使用3. PLC程序设计与仿真:运用编程软件进行程序设计、仿真与调试,对应教材第三章内容。
- 基础程序设计- 程序仿真与调试- 常见故障分析与排除4. PLC硬件连接与调试:学习PLC硬件的连接方法,进行调试与故障排除,对应教材第四章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石油大学
电气控制与PLC课程设计总结报告
题目:①设计具有指定功能的全自动洗衣机
②设计传送带故障停止控制
学生姓名:
系别:电气信息工程系
专业年级: 2008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1班
指导教师:
2011年7月 2 日
①设计具有指定功能的全自动洗衣机
一、设计任务与要求
1、设计一台具有指定功能的全自动洗衣机;
2、控制要求
全自动洗衣机有三档水位选择:上、中、下。
按下启动按钮,选择水位,进水阀打开,开始进水。
水位高度达到该档水位后,该档位传感器被触发使进水阀关闭,停止进水。
开始自动进入洗衣程序。
洗衣程序为:(洗衣)电动机正转洗涤6s,暂停,暂停2s后,反转洗涤6s,暂停,暂停2s后,完成一次循环。
按此规律循环5次。
接着打开排水电磁阀,开始排水。
排水一定时间后,开始进入脱水程序(脱水过程中排水电磁阀始终打开)。
脱水完毕后,排水电磁阀关闭,接着进水电磁阀打开,档位自动记忆为第一次洗衣时所选择的档位。
重复上述洗衣,排水,脱水流程,至结束。
二、方案设计与论证
按下启动按钮后,选择水位,洗衣机开始进水。
当到达限定水位(如高水位或中水位),PLC关闭进水阀停止进水,并开始正转,正转洗涤6s后暂停,暂停2s后开始洗涤反转,反洗6s后再暂停2s;如此循环五次。
循环满5次后,则开始排水。
当水排空时(排水时间结束),开始脱水。
脱水10秒后再循环一次。
脱水10s后即完成一次从进水到脱水的大循环过程。
2次大循环后程序结束,停机。
在PLC工作过程中的任何阶段,按下停止按钮,洗衣机将停止当前所执
行的任何程序指令,并恢复至开始状态。
此外,还可以加装手动排水按钮,实现功能扩展。
三、电路设计与参数计算
1、I/O分配表
输入地址分配:
输出地址分配
定时器部分:
定时继电器具体定时分配
计数器部分:
计数继电器具体计数分配
2、PLC外部接线图
3、梯形图
四、仿真过程与仿真结果
按下启动按钮,00000为ON,20002为ON并自锁,按上水位按钮00001,其记忆继电器20004接通并自锁,其常开触点闭合,同时01000为ON,打开进水电磁阀KM1,并通过自锁01000将上水位按钮自锁,当水位达到上水位时,高位传感器按钮(限位开关)00004被触发,断开进水电磁阀,同时中间继电器20000为ON,01001被触发导通,电动机开始正转,正向洗涤,并启动定时器TIM000。
6s后,TIM000动作,使正转01001断开,停止正向洗涤,并启动定时器TIM0001。
经过2s的暂停,01002为ON,电动机开始反转,反向洗涤,并启动定时器TIM0002。
反转6s后,TIM0002动作,使01002断开,停止反向洗涤,并启动定时器TIM0003。
经过2s的暂停,TIM0003动作,使定时器TIM000、TIM001、TIM002、TIM003复位,中间继电器20000断开;使计数器CNT004计一次数,此时01001又为ON,重新进行从正向洗涤开始到反向洗涤结束的小循环。
直到计数器CNT004计满5次数时,CNT004为ON,第一次洗涤过程结束。
在CNT004为ON的当前扫描周期,01003为ON,开始排水,并启动时间继电器TIM005,经过5秒后,TIM005动作使01004接通,启动脱水电动机,开始脱水,并接通时间继电器TIM006,经过10秒后,TIM006启动,其常开触点闭合使CNT004复位,继而使排水电磁阀01003,脱水电动机01004均断开,又继而断开TIM006,该时间继电器复位。
TIM006在工作过程中其常开触点闭合,使中间继电器20003接通并自锁,使TIM007接通并倒计时,1s后其常开触点闭合,在有上水位记忆继电器20004的支路上,01000又被接通,进入第二次进水,洗衣,排水,脱水大循环,直至结束。
如在洗涤过程中出现意外,需进行手动排水时,可按下排水按钮00008,进行手动排水操作。
在洗衣机运行整个过程中,可随时按下停止按钮00005,使洗衣机停机并恢复至开始状态。
②设计传送带故障停止控制
一.设计任务与要求
四条传送带,当按下启动按钮,四条传送带同时启动工作;当按下停止按钮,四条传送带同时停止;当传送带4发生故障时,其立即停止,5s后传送带3停止,又经5s传送带2停止,又经5s传送带1停止;当传送带3发生故障时,传送带4,3立即停止,5s后传送带2停止,又经5s传送带1停止;当传送带2发生故障时,传送带4,3,2立即停止,5s后传送带1停止。
二.方案设计与论证
(1)PLC上电后,按下启动按钮,四条传送带同时启动(模拟实验中四个正常工作指示灯均亮)。
(2)当按下传送带1故障按钮时,四条传送带应同时停止(模拟实验中表现为四个正常工作指示灯应同时灭)。
(3)当按下传送带2故障按钮时,传送带2,3,4应同时停止(模拟实验中表现为2,3,4正常工作指示灯均应同时灭),5s后传送带1应停止(模拟实验中表现为5s 后1正常工作指示灯灭)。
(4)当按下传送带3故障按钮时,传送带3,4应同时停止(模拟实验中表现为3,4正常工作指示灯均应同时灭),5s后传送带2应停止,又经5s后传送带1应停止(模拟实验中表现为5s后2正常工作指示灯灭,又经5s后1正常工作指示灯灭)。
(5)当按下传送带4故障按钮时,传送带4应停止(模拟实验中表现为4正常工作指示灯均应同时灭),5s后传送带3应停止,又经5s后传送带2应停止,又经5s传送带1应停止(模拟实验中表现为5s后3正常工作指示灯灭,又经5s 后2正常工作指示灯灭,又经5s后1正常指示灯灭)。
针对上述5条控制要求,程序设计按以下步骤进行:
确定输入,输出按钮。
向PLC传送输入电信号的按钮有:启动按钮,停止按钮,1故障按钮,2故障按钮,3故障按钮,4故障按钮。
PLC输出电信号控制传送带执行相应指令的各元件有:KM1(传送带4启动/停止),KM2(传送带3启动/停止),KM3(传送带2启动/停止),KM4(传送带1启动/停止)。
三、电路设计与参数计算
1、I/O分配表
输入地址分配
输出地址分配
定时器部分
定时器具体时间分配:
2、PLC外部接线图
3、梯形图
四、仿真过程与仿真结果
连接好线路,按下启动按钮后,四条传送带工作指示灯同时亮,表明传送带工作正常。
按一下停止按钮,四个工作指示灯同时灭。
再次按一下启动按钮,四个指示灯均亮。
按一下故障1按钮,可观察到四个指示灯立即熄灭。
再次按一下启动按钮,四个指示灯均亮。
按一下故障2按钮,可观察到:2,3,4指示灯立即熄灭,5s后1指示灯熄灭。
再次按下启动按钮,四个指示灯均亮。
按下故障3按钮,可观察到:3,4指示立即熄灭,5s后2指示灯熄灭,又经5s后1指示灯熄灭。
再次按一下启动按钮,四个指示灯均亮。
按一下故障4按钮,可观察到:4指示灯立即熄灭,5s后3指示灯熄灭,又经5s后2指示灯熄灭,又经5s后1指示灯熄灭。
五、结论与心得
PLC课程结束了,又到了课程设计的时候,我们组分到了:设计具有指定功能的全自动洗衣机和设计传送带故障停止控制两个题目。
面对两个题目根据老师课堂讲的内容很快就确定了设计的方向,并于同学们的合作解决遇到的问题。
通过这次设计,我意识到了PLC编程技术在现实中的广泛应用,并了解到自己学习中的不足之处,看到了理论与实践的差距。
通过三天的PLC设计实践。
我学会了PLC的基本编程方法,对PLC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对理论的运用中,提高了我们的工程素质,在没有做实践设计以前,我们对知道的撑握都是思想上的,对一些细节不加重视,当我们把自己想出来的程序与到PLC中的时候,问题出现了,不是不能运行,就是运行的结果和要求的结果不相符合。
能过解决一个个在调试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对PLC 的理解得到加强,看到了实践与理论的差距。
通过合作,我们的合作意识得到加强。
合作能力得到提高。
上大学后,很多同学都没有过深入的交流,在设计的过程中,我们用了分工与合作的方式,每个人互责一定的部分,同时在一定的阶段共同讨论,以解决分工中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在交流中大家积极发言,和提出意见,同时我们还向别的同学请教。
在此过程中,每个人都想自己的方案得到实现,积极向同学说明自己的想法。
能过比较选出最好的方案。
在这过程也提高了我们的表过能力。
通过此次课设,让我了解了PLC梯形图、指令表、顺序功能图有了更好的了解,也让我了解了关于PLC设计原理。
有很多设计理念来源于实际,从中找出最适合的设计方法。
在设计的过程中我们还得到了老师的帮助与意见。
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是每一个问题都能自己解决,向老师请教或向同学讨论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不是有句话叫做思而不学者殆。
做事要学思结合。
六、参考文献
《从零开始学PLC(OMRON型)》国防工业出版社
《电气及可编程控制技术》广东工业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