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美与环境美(精)
叶朗《美学原理》章节题库(技术美)【圣才出品】

叶朗《美学原理》章节题库第8章技术美一、名词解释技术美(功能美)答:技术美作为一种与功能相联系的美,主要针对工程技术的美。
技术产品作为审美价值的承担者,它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产品具有使用目的,它依照这个目的有效地发挥它的功能。
产品的功能作为内在的活动,通过相应的形态表现出来,产品内容与它外在化的形象相互交融统一,就构成了技术美。
产品的技术美并不是产品物质的功能的适用性本身,因为适用性本身是是中使用价值,它是功利判断的依据,而不是审美的依据。
表现着社会前进的历史内容。
正如李泽民所说着中前进的社会目的性成了对象合规律性的形式。
也就是说,在技术美中所包含的是善的形式和真的内容。
这就是区分于艺术美的基本点。
二、简答题1.为什么说“技”与“道”是艺术创造中的重要因素?“技”与“道”的关系是什么?答:(1)“技”与“道”是艺术操作中的概念,而艺术操作是艺术意象生产的重要方面。
(2)“技”与“道”是艺术操作中的艺术技能与技巧的运用与发挥。
不掌握这些技能和技巧,就不可能进入自己的艺术创作过程将自己孕育的意象物态化。
因此,它们是艺术创作中不可逾越的环节。
(3)“技”与“道”中,技侧重于技巧、技能方面,而道则侧重于艺术意象创造和传达中无碍和充满生气的至高境界。
(4)“技”与“道”是相互依赖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5)艺术创造的最高境界是技与道之间界限消除。
2.谈谈你对“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理解。
答:日常生活审美化指在当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对于自己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有一种直觉的审美追求,就是对大审美经济时代或体验经济时代的一种描述。
日常生活审美化本质上乃是通过商品消费来产生感性体验的愉悦。
最美好的生活应该是使人产生完整的愉快体验的生活,大审美经济时代人们越来越多的追求一种精神享受,追求一种快乐、幸福的体验,追求一种审美气氛。
三、论述题结合现代艺术实践,谈谈艺术与技术的关系。
答:艺术需要技术的支持,又在技术的基础上表现着思维与情感。
浅议工业设计中的技术美

3 工业设计中技术与艺术的结合
古人往往把含有一定技术 、思想意识 的制造活动都称之 为“ 技艺 ” , 大多数人认 为艺术就包括了技术 , 将二者等 同起来 看待 。 伴 随社会生产力 的向前不断发展 , 人类改造社会和 自然 的能力不断提升 , 人们的生产生活活动也 日益频繁与复杂 , 单 的生产技艺无法满足人类需求 。 随后 , 技术和艺术进入 了融 合期 , 包括艺术的技术化和技术 的艺术化。 随着科 学技术 的调 整发展 , 以人造机器为代 表的高科技智能机器人面世 , 它们可 以帮助人类来完成许多人们 自身无 法完成 的艺术创作 ,使得 艺术更偏 向或向技术化迈进 ,但是 技术并不 能从根本上替代 艺术 , 因为它必须依靠艺术来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 。 工业设计 就 目前而言 , 总体来讲处在技术和艺术协调统一期。第二 , 技 术美从根本上促进 了科学和艺术的融合及各 自地发展 。科学 和艺术所具有的兼容性是众所周知的 ,如欧洲文艺复兴时期 的著名代表人物达 . 芬奇 , 他就是艺术和科技相结合 的光辉典 范。 他在绘画 、 雕塑 、 数学 、 天文学 、 物理学 、 建筑学 、 机械 、 军事 科学、 医学 、 水利等方 面都有 突出的成就 , 并创 新性地将它们 融 合在一起 。所 以, 科学与艺术是相辅相成的。 参考文献 : 【 1 】 李超德. 设计美学[ M】 . 合肥 : 安徽美术 出版社 , 2 0 0 4 , 9 . 【 2 ] 许 绍艺. 设 计艺术心理 学【 M】 . 长沙: 中南大 学 出版社 ,
一
能美并不 能划上等号 ,二者是有着质 的区别 。在早期工业 阶 段, 工业品主要以实用 为主, 而不 大考虑其艺术性。 比如 , 车子 的生产主要考虑到乘坐及运输作用 ,这就是我们 常说 的产 品 功能。 但是 , 我们知道 , 人们不仅对实用性有 着要求 , 对产 品的 外观也提出了相应要求 ,这是 由于产 品本 身所带 给人 的视觉 及环境冲击可以调节人们的身心 ,使得产 品在人类 生活中具 有 了审美功能 , 即我们所说 的功能美 , 这种 现象 最为显著 地体 现在工业设计 当中。 可以想象 , 人们在购物 时除 了重视产品的 使用功能外 , 往往被产品的造 型及外观所吸引 , 从而影响甚至 决定 了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 日本著名美学家——竹 内敏雄 , 在 其《 美学论 》 中就指 出“ 功能主义设计运动 的意义在于它 能够 显示 出工业产品本 身存在 的技术美 。” 所 以, 在大多数的工业 设计 当中, 功能美是放在极其重要 的地位 , 它甚至可 以成为产 品生产 的依据。 1 . 2工业设计 中功能美的判 断 在绝大数工业设计 当中,产 品的功能性与产品 的实用性 的意思是相等同的 , 它是建立在一定 的科技基础之上。 每一个 发展 时期都会有其相对应的生产技术和工艺水准 ,它们 的发 展密切影响着产品功能美。 在此过程中 , 一些工业产 品忽 略了 产品本 身功能美 , 而过度关注产品外表的新奇 。 在对 工业产 品 工艺分 析当中, 学者李泽厚 曾说 : 那种认为产 品的功能就是工 艺美的观点是严重错误的。 但与此 同时 , 忽视产品以及远离产 品的功能而盲 目追求工艺美也是一种错误 的认识 ,正确 的观 点和做法是尽量适应及利用产品本身的功 能和结构 ,以此来 当作形式上的审美处理 ,重视产品材料本 身的质地美 和结构 美, 尽 量不要做过分的雕琢 , 从而使人有一种造作之感。 2工业设计中产品的造 型美( 形式美) 2 . 1工 业 设 计 的 造 型 美 区别 于 艺 术 美 在工业设计当中 ,产 品的造型美往往是技术和科学共同 创 造的 , 它包含 了人类的智慧 、 经验 以及工具和材料 的运用 , 其 产品的生产全过程是事前设计程序的执行 ,是一种较为机 械的过程 。但是 , 艺术创造一般不是一种预期行 为 , 因为它是 创 造者在有意或无意之间形成 的一种审美感受 ,它要求创造 者时刻思考 与想象 , 它基本无章可循。 产品造型美不像艺术作
艺术概论名词解释

设计的概念(design):从字面上说,最基本的词义是设想与计划。
在做某项工作之前预先制定方案、图样等。
CI设计:企业的整体形象设计,即CI设计,又称企业识别设计,是指将企业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文化,通过统一的视觉设计加以整合和传达,使公众产生一致的认同感和价值观,从而创造最佳经营环境的一种经营战略。
有三个主要的层面:理念识别、行为识别、视觉识别。
意匠:意图与匠心,只创作中的构思与设想,在文学艺术方面,与设计同义。
环境艺术设计:所关注的是人类生活设施和空间环境的艺术设计。
工业设计:是在现代工业化生产条件下,运用科学技术与艺术结合的方式进行产品设计的一种创造性方法。
平面设计,其设计的对象和范围限定在“二维”的空间维度之中。
主要是图形、文字等形象和信息要素的综合设计。
广告:广告是一种用登报、广播、招贴等形式介绍商品、服务性事业等的宣传方式。
陶:陶器的材料是粘土,烧造温度低,一般在1200℃以下,表面有的有釉、有的无釉。
瓷:瓷器的材料是高岭土即瓷土,含有的长石、硅、铝等成分比粘土要多得多,烧造温度在1200℃以上,表面有釉。
唐三彩:指产生于唐代开元天宝年间,流行于西安洛阳地区的低温多彩釉陶冥器。
是中国陶瓷史上的里程碑。
釉下彩:纹饰是绘在经素烧的胚胎上,绘饰后再罩以透明釉,经高温一次烧成,其纹饰在透明釉下,所以称之为釉下彩。
青花是釉下彩中的主要品种,其特点是在白瓷胎上用含金属钴的青料绘饰纹样或图画,烧成后文饰成蓝色。
明式家具:明式家具主要指那种以硬木制作于明代和清代前期,江南一带,设计精巧,制作精致,风格简洁的优质家具。
明式家具在工艺制作和造型艺术的成就上已达到当时世界上的最高水平,是中国设计智慧的杰出代表。
民间工艺美术:民间工艺美术,简称民间工艺、民艺,指劳动人民为适应生活需要和审美需求就地取材,以手工艺生产为主的工艺美术品。
它大致包含三大类内容:一是诸如民间年画、剪纸等具有突出审美情趣的艺术品;二是家具、交通工具、服饰等偏重实用的器物;三是如神像、供品、祭祀器具等带有宗教色彩的物体。
5、技术美

北 京 7 9 8 包 豪 斯 风 格 建 筑
包豪斯现代设计
3、受20世纪人本主义思潮的影响,审 美设计从工业产品扩展到整个人类的生 存环境。
环境美
(1)物质环境美(城市、厂区、校园等)
A、充满绿色,生机盎然,鲜花盛开,富有生 命活力,人在其中身心安泰舒展
B、干净卫生,秩序井然,阳光明媚,空气新 鲜,光线合适,无刺激气味
六、日常生活审美化
5、“日常生活审美化”是指在当代社会中,越 来越多的人对于自己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有 一种自觉的审美的追求。所以“日常生活审美 美(体验)的要求 越来越广泛地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人 们在生活中追求一种愉快的体验。
买椟还珠 取舍不当
2、功能不仅应该体现为产品 的内在形式结构,而且也应体 现产品的表层外观。产品外观 的缺陷往往意味着功能的缺陷。
孟郊诗:蒙茗玉花尽,越瓯荷叶空(载 《全唐诗》945页); 韩偓《横塘》诗:蜀纸麝煤沾笔兴,越瓯 犀液发茶香(载《全唐诗》1719页)。
这些诗句抒发了诗人在饮茶时的畅快心情, 它不单单是茶水的清香带给人的味觉和嗅 觉的快感,而且是由于青瓷茶具的高雅的 色泽,优美的造型,光润的手感使人感到 使用的舒适和审美的陶醉。
日常生活审美化这一命题是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社 会学与传播学教授迈克●费瑟斯通( M.Featherstong)最早提出来的。他于1988年4月 在新奥尔良“大众文化协会大会”上作了题为《日常生 活审美化》的演讲,认为日常生活审美化正在消弭艺 术和生活之间的距离,在把“生活转换成艺术”的同时 也把“艺术转换成生活”。日常生活审美应包括两个层 面:一是艺术和审美进入日常生活,被日常生活化。 二是日常生活中的一切、特别是大工业批量生产中的 产品以及环境被审美化。
美学原理PPT课件:技术美

五、技术美的因素
• A、光线:劳动场所要求对工作目标均匀照明, 与背景之间要形成对比,避免光源的闪烁。
• B、色彩:在实用环境中正确运用色彩,不仅能 减轻眼睛疲劳,而且还能带来美观舒适和轻松 愉快。
48
五、技术美的因素
• C、声音:降低噪音,创造优美的乐境是技术美学的一 般原则,通过绿化和涂绿不仅能消除噪音,而且能美 化环境;有节奏有规律和谐悦耳的声音,不仅能陶冶 情操给人享受,还能消除疲劳。
54
六、日常生活审美化
• 5、“日常生活审美化”是指在当代社会中,越 来越多的人对于自己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有 一种自觉的审美的追求。所以“日常生活审美 化”是对大审美经济时代的一种描绘。
• 在这个大审美经济时代,审美(体验)的要求 越来越广泛地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人 们在生活中追求一种愉快的体验。
极向上 • B、没有害群之马,文化环境纯净 • C、人际关系表现为相互欣赏与促进 • D、对集体充满爱心,甘于奉献
20
• (3)家庭环境美(物质与社会有机统一) • A、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朴素自然 • B、卫生秩序,气氛温馨 • C、充满书香艺馨,男性美与女性美的完
美结合 • D、人生温馨的浪漫的港湾,内部、外部
55
约瑟夫·派恩和詹姆斯·吉尔摩的《体验经济》
20世纪60年代,丽贝卡的妈妈过生日时,丽贝卡 的奶奶亲手烤制生日蛋糕,她购买价值1毛、2毛 的蛋糕制原料。
20世纪80年代,丽贝卡过生日时,妈妈打电话给 超市或当地的面包房订生日蛋糕,这种定制服务 将花费10~20美元,而许多父母却认为定制蛋糕 很便宜,毕竟这样做,他们可以集中精力于计划 和举行画龙点睛的生日聚会。
• D、节奏:均匀的有规律的动作节奏,可以加快速度 减轻疲劳,增强舒适感,从而提高劳动效率。
04026设计美学第四章《审美范畴论》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

《设计美学》教材版本:李砚祖、王明旨主编;徐恒醇著课后题:第四章审美范畴论简答题:一、为什么说人的形式感的形成是审美以及形式美产生的根源?二、在高科技时代,技术美的意义何在?三、审美具有超功利性质,而功能美却是对其合目的性的观照,这是否是矛盾的?四、在设计中如何调动艺术美和装饰性因素的作用?五、设计怎样体现出生态美?课后题参考答案:一、答:以节奏感为例,节奏感是人的形式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自然界运动的周期性,就存在许多节律现象。
究竟是什么使节奏被人们普遍意识化和情感化的呢?首先,发挥了中介作用的因素是因为劳动效率的提高和轻松化,它使人对节奏产生出愉悦感受,各种劳动状态的差别而产生的节奏越不同,就越容易使节奏由某一具体劳动的联系中脱离开来。
另一种引起分化的中介是史前时代的武术模仿和礼仪,通过巫术活动,节奏成为调整和组织集体行动的一种工具,与原来的劳动脱离开来可以被普遍地加以运用。
因此,节奏所具有的情感激发作用,最初只是劳动过程中的一种“副产品”。
只有当节奏脱离开具体的劳动,作为形式因素用于组织各种生活使之秩序化时,才使节奏变得不仅富于层次和韵律的变化,并且也使感受丰富起来。
此外,对称和比例、色彩感的形成也经历了从生产和生活实践到文化积淀的过程。
总之,社会生产实践是人的形式感形成的根源,特别是生产方式对人的节奏、韵律和均衡等感受特性具有直接的影响。
总之,社会生产实践是人的形式感形成的根源,特别是生产方式对人的节奏、韵律和均衡等感受特性具有直接影响,在形式感的丰富化和精细化上,艺术对人发挥了独特的培育作用。
二、答:(1)技术美不仅是当代的一种审美形态,而且也是人类原发性的审美形态;(2)其次,对技术美的历史研究表明:人类审美意识的发展始终受到科学技术的影响和制约;(3)其三,技术美作为工业产品和人工环境所具有的审美价值,它是产品合规律性与合社会目的性相统一而取得的自由形式;(4)其四,美在和谐;(5)技术美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劳动环境之中,通过环境与人的相互作用,可以发挥技术美的审美教育职能。
美育理论第五章--科学技术美ppt课件

二、技术美学的内容
• 根据技术美学当前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的趋势, 技术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大致可以概括为两个方 面:一是研究人类的基本实践活动,即劳动生产 中的美学问题,也就是与人的劳动生产过程及与 成果相关的美学问题;二是物质产品的艺术设计 问题,也就是国际上流行的“迪扎因”的美学问题。
• 人是按照美的规律来改造客观世界的,并通 过生产劳动创造出符合人的审美理想的物质产品 和精神产品。
.
(1)产品的功能结构。实用功能是产品存在
的前提。一个产品若功能不好,徒有华丽的外表
是毫无美感的。
.
(2)产品的材料结构。新材料的运用必然要
突破原有的结构,这是构成产品美的物质基础。
.
(3)产品的有机体结构。产品应该是一个和
谐统一的有机整体。
.
(4)产品的形式结构。形式美本身并不能成
为产品美,形式美只有在产品的整体结构中才能
二、综合性
• 科学技术美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因科学 技术的先进性特点决定了科学技术是最先 进生产力的代表,体现了多学科高度融合、 相互渗透的特点。尤其是现代科学技术更 是集中地体现了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 例如,高度发达的现代通信业,就溶入了 电子、机械、管理等学科。
三、实用性
• 科学技术美与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 的表现形态有所不同,其中最大的区别在 于它异常强调实用意义。科学技术美的前 提是其实用性,如一件产品其美观的外表, 要建立在高质量的基础上才有意义。法国 美学家查 ·拉罗对产品美的结构从5个方面提 出了具体要求:
第二节 科 学 美
一、科学研究的动力来自于 对美的追求
.
自然科学研究的对象是自然界,所以科学美
和自然美有着相同的本源。二者的区别在于:自
5科技美

科学美,主要研究自然科学中的美学问题,包括 科学家追求“真”的理论成果,偏重于人类理智 美;
技术美,主要研究人类劳动及与此相关的一切技 术领域的美学问题,包括生产环境和生产过程的 美化及产品的艺术设计等,偏重于功能美。
一、2,科技美的特征: (1)科学美的特征 简洁、和谐、理趣
(2)技术美的特征
3,教三楼的楼道设计合理吗?同学们下课时拥挤 吗?教四楼、教五楼的格局让你晕头转向吗?请你 运用求异思维想出好的解决办法。
4,运用扩散性思维来阐述:毛衣针的使用方法。 5,强制联想训练:铅笔――月亮,它们之间怎样
发生联系?你产生了什么想法?
观教学电影《居里夫人》(片 断),思考科学家之美
2010年3月3日
科学家不仅追求“真”,还追求“美”。 科学家献身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是美的,他 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总结出简洁和谐的理论 是美的,他们做的实验也是美的。技术给我们 的生活增添了缤纷的色彩,让我们的生活更美 好。
不妨设想一下,假若我们没有计算机,假 如我们不能上网,假如我们没能看电视、打电 话、发短信,若是没有空调、冰箱……我们的 生活将会怎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技术美与环境美
一、关于技术美学
什么是技术美?技术美是科学技术革命和现代化大生产的产物,是指通过工业技术在劳动产品中体现的实用性与审美性的完美统一。
技术美学是以美学原理为指导,研究技术领域的美和美感规律的应用性学科。
作为一门边缘学科,它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美学艺术与科学技术的结合和统一,是美学的一个实用性分支学科。
最初,一些国家提出了“工业美学”、“生产美学”、“劳动美学”等概念,本世纪50年代,捷克设计师佩特尔·图奇内首先提出了“技术美学”这一概念,以后开始广泛流行。
我国对技术美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在国际上,技术美学已得到了普遍重视和推广,而且,随着新技术革命的突飞猛进,技术美学也在迅速发展。
本世纪初,德国第一个成立了“德意志艺术工业联盟”,该组织集中了许多工程师、艺术家、建筑家,专门研究从艺术上改进工业产品的设计问题。
十月革命后,1919年,苏联成立了“艺术工业委员会”,主要任务是研究工业品设计中的艺术问题。
1920年,列宁亲自签署命令,批准在首都莫斯科建立“国立高等工艺美术学校”,专门培养高级熟练的工艺技师,但是,由于国内战争的爆发,这一计划被中断。
美国从30-40年代开始注意技术美学,1950年正式成立技术美学组织,并在全国43所学校开设技术美学课程,还建立了“迪扎克”--即工业艺术设计之家。
日本在50年代初成立了“工业艺
术科学研究会”,在东京和大坂成立了“迪扎因”,还出版了《工业艺术设计》杂志。
由于日本特别注意技术美的设计和应用,使得日本汽车在物美价廉方面超过美国,并迅速打入和占领美国市场。
日本“松下”公司提出:要大干,必须艺术设计第一。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由于苏联长期中断和忽视技术美的研究与应用,使得苏联工业产品大多“傻大黑粗”,产品声誉下降,在国际上逐渐丧失竞争力。
进入60年代后,苏联才恢复了对技术美的研究和应用。
从1957年年在瑞士成立“国际技术美学协会”以来,已召开了14次国际会议,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已有38个国家在440多所学校开设了技术美学课程。
技术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技术美学是集实用与审美为一体的一门新兴应用性边缘学科,它的研究对象十分广泛,主要涉及材料学、工艺学、价值工程学、人体工程学、消费心理学、产品造型和美学,它主要研究技术生产领域和社会消费领域中产品质量和审美要求的关系和规律问题,研究如何按照美的规律,将生产与消费、物质和精神、实用和审美有机的结合起来。
概况起来讲,技术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从全面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出发,着重研究产品的全面质量问题。
所谓全面质量,一方面包括产品的内在实用价值,另一方面包括产品的外在审美价值。
现代技术美学就是要研究如何使人们在使用美一件工业产品的同时,获得最大的审美愉悦和精神享受。
2.从产品的设计入手,着重研究产品的艺术美问题。
现代工业生
产,都是从产品的设计开始的,大到一座建筑物、一艘航空母舰,小到一只手表、一个发卡,在设计时都要考虑产品的美观问题,考虑人们的审美需求和审美标准。
这就是设计中的艺术美问题。
设计师把美的艺术应用于工业产品设计的过程,被称为“现代艺术设计”。
3.从保证最终产品的质量出发,研究如何使生产工具、劳动条件、劳动环境、劳动对象与劳动者实现优化结合的问题。
二、关于环境美
环境美是指人们生活、学习、工作、休息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总和。
宏观环境美指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和整个社会环境的美,具体环境美是指人们生活的家庭环境、工作环境的美。
环境美体现个人、家庭、工作集体、和一个民族、国家的文明程度,体现人们的精神面貌。
环境美也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成果的体现。
环境美的内涵是指环境有益于人们学习、工作、生活、休息的优美、舒适、清新等特征,指环境有益于人们身心健康的特质。
环境美的一般要求是“卫生、整洁、绿化”。
卫生,就是指个人、家庭、单位、学校、工作场地和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
整洁,是指物料用品摆放规整有序,不杂乱无章,不随便堆放;街道、建筑规划合理,整洁美观。
绿化是指在生活环境内有计划地种植花草树木,消灭白地,使环境优美,空气清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