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乐县肉牛养殖带动农民增收

合集下载

王洪店调研材料

王洪店调研材料

王洪店村调研材料王林王洪店村调研材料王洪店村位于寺庄乡东北部,距106国道1.5公里,县道候齐路贯穿东西。

总人口2168人,560户,耕地2550亩,支村两委成员8人,党员54名。

2006年4月被确定为濮阳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2009年被评定为河南省社会主义示范中心村。

近年来,村党支部围绕“抓好党建促经济”的指导思想,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部署。

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团结和带领广大村民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巩固壮大畜牧支柱产业,扎实开展新农村建设工程,强力发展村办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

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谋发展,使全村呈现出社会和谐、民风淳朴、干事创业的良好局面,各项工作均取得了显著成绩,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高标准进行村庄规划。

按照村庄规划整体实施方案,制定科学、细致的实施计划,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的原则,在不增加新占土地基础上,完成新村建设规划。

1999年,经过充分论证,结合本村实际,聘请市、县专家,制定了村庄建设整体规划。

该村道路总体规划为“三横九纵”,中心街道12米,其它街道10米,总长度8000米,现在已经全部硬化完毕。

全村规划建设面积10万平方米,设计住宅560套,住宅区、功能服务区、市政区、企业区已全部规划到位。

今年新建住宅户460户,建设率达到了82%。

二、大力发展养殖业,并进行全村带动。

2005年8月建设完成了南乐县洪育肉牛养殖小区,占地100余亩,投资1000万元。

截至目前该合作社牛存栏800头,年出栏600头,年产值540万元,年利润180万元。

实行集中养殖与分散养殖相结合,基地养殖与小区养殖相结合,以向农户赊销带犊母牛或牛犊的经营模式,充分调动广大养殖户的积极性,带动发展了规模养殖小区3处、养殖农户200余户,有效增加了农民群众的收入,为新农村建设增加了发展后劲。

该公司市场前景广阔,客户量和订单数量不断增加,肉牛出栏后主要销往上海、湖南等地。

村牛养殖情况汇报

村牛养殖情况汇报

村牛养殖情况汇报
我是某某村的养殖户,今天我来汇报一下我们村牛养殖的情况。

首先,我们村的牛养殖业发展迅速,目前共有养殖户50户,养殖牛头数达到500头。

养殖户们通过引进优质种源,加强饲养管理,提高了牛群的品种质量,使
得牛的生长速度更快,产奶量更高,肉质更好,为村民们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益。

其次,我们村在牛舍建设和环境卫生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就。

养殖户们纷纷投
资兴建了宽敞明亮的牛舍,改善了牛群的生活环境。

同时,加强了牛舍的清洁卫生管理,有效预防了牛群的疾病传播,提高了牛的健康水平,保障了牛的生长和生产。

再者,我们村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加强了牛的防疫工作。

养殖户们定期对牛
群进行疫苗接种和体检,确保了牛的健康和安全。

同时,加强了牛群的饲养管理,科学合理地配饲,提高了牛的抗病能力,有效降低了养殖风险,保障了养殖业的稳定发展。

最后,我们村还积极开展了牛粪和牛尿的资源化利用。

通过建立沼气池和有机
肥生产基地,将牛粪和牛尿转化为有机肥料,为农田提供了优质的有机肥料资源,提高了农田的产量和质量,实现了养殖业和农业的良性循环发展。

总的来说,我们村牛养殖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村民们带来了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将继续加强养殖管理,提高养殖技术水平,推动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为村民们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县肉牛养殖及秸秆资源利用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县肉牛养殖及秸秆资源利用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县肉牛养殖及秸秆资源利用工作开展情况汇报一、总体情况我县位于山东省中部,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

为了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和优势,县政府积极推动肉牛养殖和秸秆资源的利用工作,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

今年以来,我县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下文将对此进行汇报。

二、肉牛养殖1. 养殖规模截至目前,我县共有肉牛养殖户845户,养殖肉牛16150头,养殖面积8637亩。

其中,规模以上养殖场60个,规模以上养殖户283户,肉牛存栏量达到了7033头。

2. 品种和养殖方式我县优先选择生长速度较快、饲养适应性较高、繁殖性能好的肉牛品种,主要是肉牛和黄牛。

在饲养方式上,以散养为主,辅以集约化养殖,以此确保肉牛的品质和产量。

3. 养殖管理为了加强全县肉牛养殖环节的管控,县政府建立了质量监督体系,调配专业饲养教练,对养殖户实行上门指导,避免养殖过程中的疏漏。

同时,我县还积极开展肉牛疫苗免疫工作,对肉牛的健康进行全面掌控。

4. 销售我县积极开拓销售渠道,通过网上贸易、寄售和送货等方式,增加了肉牛的销售量。

目前,全县的肉牛销售数量达到了9528头,销售总额达到了1057万元。

三、秸秆资源利用1. 政府支持我县政府积极推动秸秆资源的利用工作,通过财政补贴、优惠政策和技术培训等方式,引导农民将废弃的秸秆变成可再生的资源。

2. 秸秆资源利用方式当前,我县主要采用两种方式进行秸秆利用工作:1.生物质能源利用:利用秸秆、果皮等农业废弃物,替代传统的化石燃料,发展清洁能源。

2.饲料加工利用:利用秸秆等饲草加工成为牲畜常年饲用的饲料。

3. 成果今年以来,我县已经开发了秸秆还田、秸秆生物发酵、秸秆制气、秸秆压块等系列工作,实现了秸秆资源的有效利用。

目前,我县有23个秸秆制气项目在运行,年可产生可再生能源40万吨,年可为居民供应电力8000万千瓦时。

四、总结与展望通过一年的努力,我县肉牛养殖和秸秆资源利用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但是,在推动和探索工作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乡镇肉牛产业情况汇报

乡镇肉牛产业情况汇报

乡镇肉牛产业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乡肉牛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

首先,我们在肉
牛品种改良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通过引进优良品种,改良了肉牛的遗传育种,提高了肉牛的肉质和生产性能,使得我乡肉牛的养殖效益得到了显著提升。

其次,在养殖技术方面,我们加强了养殖管理,采用科学的饲养方法,加强了
饲料管理和疾病防控,有效提高了肉牛的生长速度和肉质品质,降低了养殖成本,提高了养殖效益。

同时,我们还积极推广了现代化的养殖设施和设备,提高了养殖的自动化程度,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再者,我们注重了肉牛的销售和市场开发工作。

通过与周边地区的肉牛养殖基
地合作,我们建立了稳定的销售渠道,拓展了销售市场,提高了销售收入。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对肉牛产品的加工和包装,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满足了市场需求。

最后,我们还加强了对养殖户的培训和指导工作,提高了养殖户的养殖技术水
平和管理能力,增强了他们的市场竞争力,带动了乡村经济的发展。

总的来说,我乡肉牛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比如,养殖规模相对较小,养殖户的素质和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市场竞争压力较大等。

因此,我们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加大对肉牛产业的扶持力度,加强对养殖户的技术培训和指导,拓宽销售渠道,提高产品附加值,推动肉牛产业的健康发展。

希望相关部门和领导能够给予我们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共同推动我乡肉牛产业
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谢谢!。

关于养牛带动增收的文章标题

关于养牛带动增收的文章标题

关于养牛带动增收的文章标题《养牛带动增收:农村发展的新趋势》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农业产业的关注度和重视程度也在逐渐增加。

其中,养牛产业作为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通过养牛带动农民增收已成为农村发展的新趋势,这也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思考。

一、养牛产业的现状与发展1.1 养牛产业的现状牛是我国农村地区广泛饲养的一种家畜,同时也是农民们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

养牛产业一直是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对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2 养牛产业的发展趋势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生活品质追求的提高,肉类消费市场需求不断增加,这也为养牛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政府也不断出台有利于养牛产业发展的政策,促进农村经济的蓬勃发展。

二、养牛带动增收的方式和措施2.1 科学的养牛方式科学化的养牛方式,包括合理的饲料配置、养殖环境的控制以及疾病的防控等,可以有效提高牛的生产性能,增加牛的养殖效益,从而带动农民的增收。

2.2 养殖技术的培训加强对农民养牛技术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农民的养牛技术水平,使其能够更好地开展养牛产业,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通过对养牛带动增收的方式和措施的深入探讨和分析,我深刻地认识到,养牛产业的发展不仅是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更是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政府和社会应该更加重视并支持养牛产业的发展,加大投入力度,为农民提供更多的相关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

在农民自身方面,更需要加强养牛技术的学习和掌握,积极转变养殖方式,提高养牛效益,真正实现养牛带动增收的目标。

总结回顾通过本文的介绍,不难看出养牛产业带动农民增收的重要性和潜力。

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支持和帮助,才能更好地发挥养牛产业对农村经济的促进作用。

真诚希望农村经济蒸蒸日上,农民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养牛带动增收的理念能够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得到传播和落实。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养牛产业的发展也呈现出更加多元化和高效化的趋势。

南乐县高效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南乐县高效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南乐县高效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者:郭永芳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 2014年第7期南乐县农业局郭永芳近年来,南乐县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为进一步加大南乐县高效农业面积,提高农民种植收益,南乐县农业局组织人员对全县高效农业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近几年是南乐县农村形势持续良好、农业增收较快、农民得实惠最多的年份,这期间南乐县高效农业经过几年的发展,有了一定的基础,而相对于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相比,与先进地区相比,尚有较大差距,尤其是存量资源产出率、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农民增收率等指标还相对偏低,高效农业发展的诸多制约因素亟待解决。

通过调研,我们认为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投入不足,政策扶持力度尚需进一步加大高效农业的跨越发展离不开政府强有力的引导和扶持。

本次调研中,我们发现,一方面,各级财政不断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但投入的资金大多用于农田基础设施、粮食生产等方面,对高效规模种养殖、农业加工企业、农产品市场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扶持力度明显不够。

在引导和管理体制上还有待进一步理顺,发展高效农业涉及到多个部门,实际操作时很难做到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协调动作、形成合力。

各部门分别争取的各项政策性资金未能集中投向规模高效农业建设。

(二)规模小,不集中,发展不平衡,形不成区域优势,产业链条短高效农业发展仍然停留在小规模“多点开花”的层面上,设施栽培发展不集中不连片,始终未能形成强烈的示范带动效应;就各乡镇来说,产业发展也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性,农村市场发育不全,蔬菜交易市场建设滞后,蔬菜加工企业少,产业链条短,带动能力不明显。

(三)农民的惜地意识增强,土地流转难度明显增大南乐县农民人多地少,人均耕地不足667m2,农民普遍不愿放弃田地,加之土地流转收入不高,农民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自己耕种可以满足自己粮食和蔬菜的基本需求;加之“一免四补”等惠农政策的实施,导致农民更加不愿流转土地,农民即便粗放经营,也可得到国家的各项补贴,土地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升值,农民对土地产出率及土地增值充满期待。

南乐县家庭农场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南乐县家庭农场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HENANNONGYE9河南农业2016年第9期(上)家庭农场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和主要推动力量,代表了今后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为促进家庭农场这一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快速健康发展,提升农业生产的专业化、集约化、标准化、商品化水平,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南乐县农业局重点围绕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典型做法、创新举措、生产经营活动、经济效益、存在的问题开展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的情况总结如下 。

一、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南乐县将家庭农场作为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商品化经营的一种重要载体来抓,截至目前,全县拥有各类家庭农场26家,全部进行了登记注册或备案管理。

其中,在工商部门注册26家,农业部门认定12家,主要以个体工商户、独资农业企业或公司名义登记,以农场、果园、种植、苗圃、养殖场等名义备案。

(一)产业结构情况一是种植业家庭农场:主要生产经营涉及到粮食、蔬菜、果品、食用菌、养殖、苗木等产业,全县有10个。

二是养殖业家庭农场:主要生产经营涉及生猪、家禽、水产等产业,全县有2家。

三是种养结合型家庭农场:主要生产形式为粮食+生猪,果树+蔬菜、水果、苗木+家禽等,种植与养殖相结合,既降低能耗,又减少排放。

全县有3家。

四是其他类型家庭农场:全县有11家。

(二)流转土地情况各类家庭农场共流转土地350.85hm 2,土地一般流转农户的较多,个人土地较少。

经营土地面积3.33~6.67hm 2的有5个,6.67~33.33hm 2的有17个,33.33hm 2以上的有4个,土地流转价格因地类、地域和地质不同而不一。

国家粮食直补、综合补贴等政策性补助资金一般由原土地承包经营农户享受。

(三)生产经营情况家庭农场在当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体制下,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的适度规模化、集约化、商业化生产经营,使农业由保障功能向盈利功能转变,将成为当前或今后与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并存的农业生产经营主要组织形态。

濮阳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南乐县等畜牧业发展先进单位的决定

濮阳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南乐县等畜牧业发展先进单位的决定

濮阳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南乐县等畜牧业发展先进单位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濮阳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08.28•【字号】濮政[2006]48号•【施行日期】2006.08.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种植业正文濮阳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南乐县等畜牧业发展先进单位的决定(濮政〔2006〕48号)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畜牧工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农民增收为中心,走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发展之路,取得了明显成效。

畜牧业生产各项指标大幅度增长,养殖小区建设发展迅速,规模养殖比例不断提高,畜牧产业化经营快速推进,优势畜产品区域已经形成,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高。

2005 年,全市畜牧业产值达52 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4.2%,农民人均牧业产值1780 元,畜牧业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涌现出了一批畜牧业发展先进单位。

为树立典型,促进工作,市委、市政府决定,对南乐县等畜牧业发展先进单位予以表彰,对河南福鑫清真肉业有限公司等三个畜牧龙头企业先进单位各奖励现金3 万元,对濮阳县郎中乡霸头肉牛养殖小区等10 个标准化养殖小区各奖励农用车一台。

希望受表彰的先进单位,再接再厉,开拓进取,在今后的工作中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

全市广大干部群众要以先进为榜样,进一步提高认识,扎实工作,为尽快把我市畜牧业发展成为一个大产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附件:畜牧业发展先进单位名单二OO六年八月二十八日附件:畜牧业发展先进单位名单一、畜牧业发展先进县(2个)南乐县濮阳县二、畜牧龙头企业先进单位(3个)河南福鑫清真肉业有限公司濮阳市全力食业有限公司濮阳市清凌乳业有限公司三、标准化养殖小区(10个)濮阳县郎中乡霸头肉牛养殖小区清丰县六塔乡东观砦肉鸡养殖小区南乐县谷金楼乡腾犇肉牛养殖小区南乐县元村镇禾牧鑫肉牛养殖小区南乐县谷金楼乡培恩肉牛养殖小区南乐县张果屯乡后孙黑肉鹅养殖小区范县陆集乡柯沙窝肉鸡养殖小区台前县侯庙镇绿源奶牛养殖小区华龙区孟轲乡富民生猪养殖小区高新区新习乡董凌平生猪养殖小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乐县肉牛养殖带动农民增收
南乐是一个典型的平原农业县,年产各类农作物桔杆5亿公斤,发展养牛业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为解决农民群众增收难的问题,该县借鉴外地经验,结合本地实际,紧紧抓住“全国秸杆养牛示范县”、“全县优质牧草示范基地”等优势项目,大力发展肉牛养殖。

为使养牛户取得更高的经济效益,该县采取举办培训班、开办电视专题讲座、科技下乡服务活动等多种形式,将秸杆青贮、优质牧草种植、肉牛冷配技术、肉牛快速育肥和无公害畜产品生产等10余项配套技术推荐给农民群众,先后培训技术骨干、专业养殖户、农民群众达90000余人次,建成使用肉牛改良站18处,年可冷配肉牛20000头,仅此一项一年就可为全县农民群众增收1000万元(肉牛冷配技术是一项先进的肉牛改良技术,一头肉牛冷配仅需24元,而冷配育肥后的肉牛比普通肉牛多收益500元)。

该县推行的桔杆养牛技术,不但可以减少对粮食的消耗,提高经济效益,还能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随着养牛业的迅速发展和青贮氨化技术的全面普及,该县无法处理的农作物秸杆已作为商品被卖到了养殖场,焚烧秸杆现象基本得到禁止,秋收一到,养殖场周围的公路上车水马龙,养殖场门前挤满了装载玉米秸杆的三马车,许多农民在
享受玉米丰收喜悦的同时,又增加了秸杆商品化带来的每亩60元左右的经济收入,用秸杆换化肥已成为南乐农村秋收时节的一道靓丽的风景。

一些农民瞅准商机,十几个人组成秸杆处理服务队,分工明确,功能齐全,掰玉米、割运秸杆、到场粉碎一条龙服务,增加了不少的收入。

据不完全统计,秋收时节,全县每年约有3万多人忙于秸杆收购。

截止目前,南乐县建立的青贮氨化池总容积达到了40万立方米,年青贮秸杆达30万吨,氨化秸杆9万吨,秸杆利用率达53%。

以示范作引导,以模式作发动,培植以园区组合式、股份合作式、独资经营式、引资开发式、互助合作式、林牧结合生态式6种模式运营的养牛企业已达277家,农民群众养牛的热情空前高涨,肉牛养殖规模迅速达了15万头。

为使产销两旺,解除养殖户的后顾之忧,该县12个乡镇都成立了肉牛养殖协会,组织了1000多人的经纪人销售队伍,年可向外地组织销售肉牛6.7万头,引资6000万元兴建的福鑫清真肉业有限公司,已成为我省最大的肉牛分割加工企业,预计年可屠宰肉牛8万头,实现产值3亿多元。

去年,该县农民牧业纯收入273.8元,占农民人均收入的12%。

今年2月16日,在农业部对全国秸秆养畜示范县进行的综合评定中,南乐县被命名为“全国十佳秸秆养畜示范县”。

全省48个秸秆养畜示范县中仅有两县获此殊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