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信用经济学的相关概念

合集下载

经济学层面上的道德、信任、信用与征信(一)

经济学层面上的道德、信任、信用与征信(一)

经济学层面上的道德、信任、信用与征信(一)一、经济学中道德、信任、信用与征信概念的引入道德是一个综合概念,它隶属于文化这个大的范畴,是特定社会文化的产物,是文化发生作用的集中渠道。

道德哲学涵盖了伦理学、宗教、法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门不同学科,而早期的政治经济学更是存在于道德哲学之中,近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就是从道德哲学的研究转向经济学研究的。

他在1759年出版的《道德情操论》中有一个“道德人”假设,认为人生来就具有同情心,会把别人的痛苦、灾难视做自己的,并伸出援助之手,在道德上追求高尚。

他指出经济活动是基于社会习惯和道德之上,如果离开这些习惯和道德,人们之间的交易活动就会受到重大的影响,交易的基础就会动摇,由此将道德引入了经济学研究。

随后他又在1776午出版的经济学巨著《国富论》中提出了著名的“经济人”假设,把人抽象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的经济人,成为西方经济学理论大厦赖以建立的基础,此后经济学从伦理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1]信任(Trust)也是一个综合概念,在英语中包含了信赖(Reliability)、信用(Credibility)、责任(Re -sponsibility)等涵义。

在哲学、政治学、社会人类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许多不同的学科领域中,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视角探讨了这一问题。

社会学家认为信任是从道德上对合理行为的预期,即以道德原则为基础的道德上的正确决策和行动,从而将信任理解为社会制度和文化规范的产物,是建立在法理(法规制度)和伦理(社会文化规范)基础上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一种信念、一种相信其他人能够进行合作行为的期盼。

心理学家则认为信任是双方合作的心理准备,即在“或合作或竞争”的不确定条件下,预期对方对自己做出合作行为的心理期待。

信任作为经济学的概念并不久远,虽然早在1759年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在《关于公正、警察、税收和军队的演讲》中就提到过信任问题,但其后经济学家们一直都没有给予应有的关注。

信用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信用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信用问题的经济学分析信用问题是当今世界经济中比较突出和常见的问题之一。

它经常成为人们经济活动中的指导原则,影响到众多方面。

本文拟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信用问题,旨在帮助人们了解信用问题对现代经济的影响,并探讨如何更好地处理它们。

一、信用的定义与影响首先,我们来谈谈信用的定义。

信用是人们相互间的一种经济行为,指的是承认、评价、利用和承诺信任。

在市场经济中,信用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基础。

换句话说,它是经济循环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它反映了经济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和沟通,也是解决内容过程中重要的条件和前提。

其次,信用问题对经济的影响也是十分重要的。

信用的存在和健全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基础,对于经济发展和经济效益具有相当大的促进作用,促进了企业融资、产品销售、金融交易等等。

一方面,信用可以提高交易效率和降低交易成本,且避免了双方潜在的风险。

这也有助于缓解市场经济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另一方面,信用的不健全或失信则是市场经济的一种疾病。

不稳定的信用会大幅度加深期望不确定性,引起经济的波动和不稳定。

因此,建立和完善信用体系是市场经济中最核心的一项任务。

二、信用的原理和建设市场经济中的信用原理和信用制度要求消费者和生产者、供应商和零售商、借款人和贷款人之间具有信任、评价和承诺。

所以信用建设也是市场经济中必不可少的公共物品。

信用是消费者、生产者和社会建立互信的重要手段。

因此,信用建设也是建立信用体系的关键内容。

信用建设是有着明确的目标和要求的。

首先,信用制度应该是透明、公正、无差别的。

其次,应该具有可依赖的标准与规则,以便各方能够依据这些标准和规则明确自己的交易行为。

最后,信用体系应该有一个有效的监管机制,以解决合同纠纷和欺诈行为,保障个人和企业的商业行为安全。

为了建立良好的信用制度和信用体系,我们需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1)政府法规和监管政府法规在信用制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政府不仅为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提供了规则,更重要的是能够制定信用规则,保障市场秩序稳定。

最新整理信用与信用风险管理.ppt

最新整理信用与信用风险管理.ppt

• 第二节《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及其管理》银行信用 风险的特征是:第一、银行信用风险的内生性,第 二、风险和收益的非对称性,第三、道德风险是形 成银行信用风险的重要因素,第四、银行信用风险 具有明显的非系统性风险特征,第五、银行信用风 险量化困难。识别信用风险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 手,包括:财务状况、现金流量、客户管理层、行 业风险、生产与经营风险、宏观经济及自然环境因 素、担保方式、关联交易等。
• 二、第二章《企业信用风险管理》
• 第一节是《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概述》,企业信用 风险是指在以信用关系为纽带的交易过程中,交 易一方不能履行给付承诺而给另一方造成损失的 可能性,最主要的表现是企业的客户到期不付款 或到期没能力付款而给企业造成的损失。如何规 避企业信用风险呢?
• 第二节从客户信用评估角度,讲解规避企业信用 风险的问题,评估客户信用时,要从品德、能力 、资本、担保品、经营状况、企业的市场占有率 、创新能力、现金流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估。
• 五、第五章《信用管理行业》 • 第一节《行业概况及征信产品》,这一节讲了企业
资信调查报告、个人信用报告、产业现状及国家风 险调查报告的种类和主要内容。第二节《企业征信 产品的生产和衍生服务》讲解了世界上一些主要的 信用管理公司和它们所提供的信用管理服务。第三 节《个人征信产品的生产和应用》讲解了美国三大 信用局的个人征信产品。第四节《我国信用管理行 业的发展》,讲解了我国信用管理行业的历史发展 进程,以及国内著名的信用服务中介机构,如中国 诚信信用管理有限公司、上海资信有限公司等。第 四节还涉及了我国信用管理行业存在的问题和发展 前景。
• 七、第七章《信用风险衡量及其发展》
• 信用风险衡量的方法包括传统信用风险衡 量方法、信用风险模型化方法。传统信用 风险衡量方法中,比较典型的是7C法。传 统信用分析流程包括:基本面分析、企业 财务分析、安全项目评估、抵押和保证文 件、对于管理层的考察。传统信用分析重 点包括:行业分析、现金流量分析、财务 比率分析。信用风险模型包括:经济计量 模型、神经网络模型等。

第一章信用与信用管理

第一章信用与信用管理

3、企业信用活动受信:形成企业的负债。主要活动:向银行 贷款、发行企业债券,签发商业票据。授信:信用销售— 赊销、分期付款 4、个人信用活动授信:购买信用工具:存款、债券、股票受信:借贷
2、信用非中介程度提高
(1)信用中介率与非中介率信用净额 =总信用-金融部门信用规模 =非金融信用规模 =政府部门负债+非金融企业部门负债 +居民部门负债
第一节 信用和信用活动 一、 信用的定义二、 信用的内涵和功能三、 信用风险四、 信用与金融五、 现代信用活动的内容和特征
一、信用的定义(一)《辞海》中的三层含义 P1一是信任使用二是遵守诺言、实践成约,从而取得别人对他的信任三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多产生于货币借贷和商品交易的赊销或预付之中。主要形式包括:国家信用、银行信用、商业信用、消费信用(二)《社会大百科全书》借贷活动,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在商品交换和货币流通存在的条件下,债权人以有条件让渡形式贷出货币或赊销商品,债务人按约定的日期偿还借款或偿还货款,并支付利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四、 信用与金融(一)广义上的金融内涵:资金融通的对象,即货币资金融通的方式,即信用资金融通的机构,即金融体系 金融市场 ,即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保险市场等
(二)信用与金融的关系1、作为资金借贷的信用是从属于金融的一部分,金融的变化制约信用的发展2、信用的独立性,深刻地影响着整个金融业的发展和稳定。3、道德范畴的信用是整个金融业发展和稳定的基础和根本
中国著名企业家、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认为:所谓新经济,就应是以数码知识、网络技术为基础,以创新为核心,由新科技所驱动、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著名经济学家樊纲则认为:“新经济”事实上被人们在不同的场合赋予着不同的涵义。最初,新经济是用来指美国经济在近几年所表现出的一种状态:在科技进步和全球化的基础上长期高增长、低通胀、低失业;这使传统上描述失业与通胀反向相关关系的所谓“菲利浦斯曲线”不再适用(因此是“新”经济)。但是后来,随着“网络股”的飙升,国内外的许多人正在许多场合把以信息、网络业为代表的所谓“新科技产业”或“科技板块”称为“新经济”,而把其他所谓的“传统产业” 称为“旧经济”。

《经济学基础(第三版)》课后参考答案1-6章

《经济学基础(第三版)》课后参考答案1-6章

经济学基础(第三版)课后参考答案第一章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 经济学是研究人们如何分配有限的资源来满足无限的需求的一门学科。

它包括如何分配资源,如何决定价格,如何确定收入,如何影响和调节供求关系,以及如何分析和评估政府的经济政策。

2. 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包括:(1) 供求原理:当价格上升时,供应量减少,需求量增加;当价格下降时,供应量增加,需求量减少。

(2) 收入效应:当收入增加时,需求量增加;当收入减少时,需求量减少。

(3) 同质性效应:当价格上升时,对于同一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当价格下降时,对于同一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4) 替代性效应:当价格上升时,对于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而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当价格下降时,对于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而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3. 经济学的两个基本问题是:(1) 如何分配有限的资源来满足无限的需求。

(2) 如何决定价格。

4. 经济学的三个基本方法是:(1) 比较分析法:这种方法通过比较不同经济体之间的差异来研究经济问题。

(2) 实证分析法:这种方法通过实证数据来衡量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以此来研究经济问题。

(3) 模型分析法:这种方法通过分析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来说明经济问题的本质。

5. 经济学的三个主要分支是:(1) 微观经济学:这是一门关于个体或小团体如何分配有限资源来满足无限需求的学科。

它包括如何决定价格、如何影响供求关系、如何影响市场竞争、如何决定企业的生产效率、以及企业如何进行市场营销等。

(2) 宏观经济学:这是一门关于整个国家或地区如何分配有限资源来满足无限需求的学科。

它包括如何影响国民总收入、如何影响国民总产出、如何影响通货膨胀、如何影响失业率、以及如何分析和评估政府的经济政策等。

(3) 社会经济学:这是一门关于整个国家或地区如何分配有限资源来促进公平、正义和可持续发展的学科。

它包括如何影响人民生活水平、如何促进包容性发展、如何保障人权、以及如何应对气候变化、能源危机、贫困问题、人口问题等。

《信用经济学概念》课件

《信用经济学概念》课件
用风险。
风险对冲
通过使用金融衍生品等工具, 对冲信用风险,降低经济损失

04
信用经济的政策与监管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信用经济的政策目标
促进经济增长
通过鼓励信用消费和投资,扩大内需,促进 经济增长。
保护消费者权益
确保消费者在信用交易中获得公平、透明和 负责任的服务。
提供各种金融衍生品交 易的市场,如期货、期
权等。
03
信用经济的风险与控制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信用风险的定义
信用风险
指借款人或债务人因各种原因未 能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债务,导致 债权人或投资人面临经济损失的
可能性。
信用风险的产生
由于债务人或借款人的经营状况 、财务状况、市场环境等因素的 变化,可能导致其无法按时履行 债务,从而给债权人或投资人带
来经济损失。
信用风险的特性
具有客观性、普遍性、潜在性和 可控性等特点。
信用风险的类型
违约风险
指债务人或借款人因各种原因 无法按时履行债务,导致债权 人或投资人面临经济损失的可
能性。
市场风险
指由于市场价格波动、利率变 化等因素,导致债权人或投资 人面临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操作风险
指由于内部管理不善、操作失 误等原因,导致债权人或投资 人面临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02
信用经济的运行机制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信用经济的运行模式
01
02
03
直接融资模式
资金供求双方通过直接协 商达成借贷交易,如银行 贷款、民间信贷等。

第一章 企业信用管理政策《企业信用管理》PPT课件

第一章 企业信用管理政策《企业信用管理》PPT课件

第二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企业信用管理工作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企业信用管理工 作中的体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企业信用管理工作均 有指导作用,其中起到直接指导作用的是诚 信价值观。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企业信用管理工作中的体现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诚信观)在企 业信用管理目标中的体现
(三)企业信用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
2.企业信用管理存在问题的成因 形成企业信用管理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
(1)企业信用管理相关的制度建设基础薄 (2)企业信用管理价值观引导弱化 (3)企业信用管理意识淡漠
二、 企业信用管理概念与现状
(三)企业信用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
3.提升企业信用管理工作水平,解决企业信 用管理问题的对策 具体内容包括:
第一节 企业信用管理理论基础及概念
二、 企业信用管理概念与现状
(一)企业信用管理理论基础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企业信用管理活
动均是市场经济活动。从经济学角度看, 企业信用管理的理论基础包括市场经济的 信息不对称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博弈论 等。
二、 企业信用管理概念与现状
(三)企业信用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
在不同经营规模的企业中,小微企业与大中 型企业一样,需要建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诚信观)为指引的企业信用工作管理目 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诚信观)对信用 管理工作人员能否科学、客观地分析与提升 企业的信用管理水平发挥关键作用。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企业信用管理工作中的体现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诚信观)在企 业信用管理流程中的体现
企业信用管理
第一章 企业信用管理概述
第一节 企业信用管理理论基础及概念
一、信用内涵
本书认为信用是不同所有者之间的商品和 货币资金的借贷以及赊销预付等行为。信 用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所形成的货币(或 商品)借贷关系或债权债务关系。在商品货 币关系基础上产生的信用,不是一般的借 贷,而是货币或商品有条件——偿还和付 息——的让渡这种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

信用的经济学内涵及其相关概念辨析

信用的经济学内涵及其相关概念辨析

交往中的信用 , 即经济信用, 首先就要从信用的一般 定义出发, 即是说 , 经济信用的内涵必须 与信用 的一 般 定 义相吻 合 。另 一方 而 , 济 生 活 虽然 构 成 人类 经 社会生活的基础 , 但经济生活毕竟不足人类生活的 全部 , 因而经济学对人类经济交往中的信用的研究 , 并不需要涵盖所有信用领域 ; 而且 , 既然是局限于对 经济信用的研究, 由于经济交往中人类行为和关系

长期 以来 , 国内学者对于信用 的研究主要集 中 在有债信用( 借贷关系 ) 面, 有债信 用仅仅是信 方 用 的一部分 内容。重新审视信用范畴 , 首先需要讨 论其一般含义 , 由此 明确信用的经济学内涵。同 并 时也需要对于与信用相关的几个概念 , 如诚信 、 信任 与信誉等进行辨析 。本文拟就此 阐明笔者的- : 之 -f L 见, 以就教 于学界 同仁 。

基金项 目: 国家社科 基金重点项 目(5 J0 2 0AL0 )
作者简介 : 民选 ( 94一) 男 , 程 15 , 山西武乡人 , 西南 财经大学 教授 , 士生导 师 , 济学博 士 , 事经 济理论 、 博 经 从 改革与 发展 、 社会资本理论等研究 。
维普资讯
在《 现代汉语词典》 对于“ 中, 信用” 词条给出_ r 如下 三种解 释 : 1 能够 履 行 跟 人 约定 的事 情 而 取 () 得 的信任 ;2 不需要提供物资保证 , 以按时偿付 () 可 的;3 指银行借贷或商业上的赊销 、 () 赊购。 上述三种解释中,2 和( ) ( ) 3 显然都是在市场信 用活动中的有债信用 的层面去定义信用。其中( ) 2 侧重于有债信用活动 , 一般强调有债信用活动的特 点就是无须提供物资保证而给予融资 , ( ) 而 3 则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四季度以来,央行先后5次加息,并12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不仅银
行间资金紧张的局面加剧,中小企业的融资难更是“雪上加霜”。全国工商
联党组书记全哲洙日前在中国民营经济研讨会上指出:“工商联在调研中了 解到,90%以上的中小企业无法从银行获得贷款,微型企业的融资状态更为窘 迫。中小企业能从银行拿到2~3分利(月息)的贷款已经相当不错,浙江地下金 融的月利率甚至已高达5分以上。”
一边厢是遭遇“钱荒”的中小企业,一边厢是“富得流油”的上市公司
,与其让闲钱躺在银行里吃微薄的利息,不如通过委托贷款放“高利贷”。 央行日前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委托贷款增加7028亿元,同比 多增3829亿元。而这当中,上市公司们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
Wind资讯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共有107份关于“委托贷款” 的公告,涉及52家上市公司,累计贷款额超过160亿元,同比增长近38%。
二、信用与诚信的关系

社会交往/伦 理道德方面的 意义
信任 信义 信誉
诚信

契约经济方面 的意义
信用 信贷 商誉
“信誉卓著”是商家或其他类型的机构对社会或公众的诚实 守信形象,它是一个机构对诸多授信机构和所服务的社区 信守承诺行为的集中表现。
“信任”是人与人、人与机构、机构与机构之间的相信和 期望关系。
第一章 信用经济学的相关概念
主要内容
第一节 信用概念 第二节 信用交易方法 第三节 信用方法的作用 第四节 信用经济说
时间 2课时
本章要点
信用管理理论对信用的定义,弄清“信用”与“诚 信”的区别与联系
各种常见的信用类别 信用风险 信用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及其经济学和社会学意义 信用对企业和个人的作用和贡献
上述经济行为和商业信用的区别?
消费信用
消费信用是金融机构或消费品生产企业向消费大众 提供的信用。
消费信用的使用形式:
消费信用对市场的影响分析:
按授信人性质角度分类:
信用
银行信用 投资信用
商品信用
银行信用
银行信用是指包括商业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 以货币形式向企业和个人提供的信用,也称 “现金信用”。
受信人的承诺是否能兑现?或 能否完全兑现?如果受信人不 能兑现承诺,授信人的损失是 多少?……
信用是有风险的
信用交易比现金交易所产生的信用风 险和成本会增加许多。
现金交易比信用交易安 全,为什么要采用信用 交易方式呢?
➢ 卖方扩大销售或者促销需要; ➢ 向客户提供比竞争对手好的支付条件; ➢ 买方增大购货量,取得更大的批量购货价格优惠; ➢ 方便的支付工具; ➢ 受信人的理财便利; ➢ 取得信用工具非常方便。
公共信用是政府借助于债券等信用工具向公众 筹集资金的一种信用方式。
公共信用的特点
用途单一,用于公益项目的建设,如修路、公用设施建设、 发展科教事业等。 目的单一,旨在向公众借款,调剂政府收支不平衡的手段, 是临时弥补财政赤字的重要资金渠道。
公共信用的风险相对较小。
商业信用
商业信用指企业之间以赊销商品或服务形式向客户提 供的信用,以及客户以预付款或业务款形式提供给企 业的信用。
投资信用多数不需要保险或足额抵押担保。 投资信用的受益人通常是新开办企业。 在美国,授信机构通常是保险公司、信托公
企业与消费者信用管理
上海金融学院 2011年
什么是信用管理
信用管理是指对在信用交易中的风险进 行管理,即对信用风险进行识别、分析 和评估。通过制定信用管理政策,指导 和协调内部各部门的业务活动,以保障 应收帐款安全和及时的回收,有效的控 制风险和用最经济合理的方法综合处理 风险,使风险降低到最小程度。
不是信用管理所涉及和研究的问题。
第二节 信用交易方法
一、信用的种类 二、信用交易 三、信用工具 四、信用风险
一、信用的种类
根据信用管理技术操作的需要,按受信者性 质不同:
公共信用
商业信用
消费信用
信用管理理论的实际应用中:
企业对企业(B to B)
企业对个人(B to C)
公共信用—“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信用的基本要素
(credit grantor) (credit receiver)
赊销合同、信用 证、信用卡、支
票等
合约到期,受 信人无法全额 偿付的风险
➢ 信用是一种有条件限制的交易媒介,而货币
是法定的支付工具,是无条件限制的交易媒
介。
《诚实借贷法》
➢ 信用是能使用货币进行度量的。
➢ 信用只是受信人对未来付款的一种承诺。
银行信用特点:
以货币形式提供的间接信用,不受方向约束, 不受规模和区域限制,期限可长可短。 银行信用可靠性强,被广泛地接受。
信用投放集中统一,容务链。
投资信用的几个要点
投资信用是由金融机构或私人基金向企业提 供信用,相对的授信期限比较长,用于帮助 受益者开办企业、购置土地、建筑、购置设 备等固定资产,属于商业信用类。
信用交易的方式方法,以及对国内外信用交易发展 历程
信用经济学及其组成部分
第一节 信用概念
一、信用的定义
信用(Credit)是一个经济学词 汇,用于描述市场交易中的借贷 关系,从属于商品和货币关系的 经济范畴。在市场交易活动中, 信用是一种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 能力,就是不用立即付款便可以 获得资金、物资、服务的能力。
商业信用的主要特征
1、以商品形式提供的直接信用 2、一般在信用交易的贸易伙伴之间建立 3、方向性强,生产资料的生产部门向需要这种生产资料的
需方提供,严格遵循生产和销售程序 4、具有一定市场分散性,且期限较短 5、总体规模受到一定的限制 6、容易形成债务链
上市公司热衷“放高利贷”现象
由于CPI屡创新高,为了抵抗通胀,我国采用数量紧缩型货币政策。自
“商誉”是可以进行资产评估的信用,可以形成直接用货 币单位度量的无形资产。
“信义”强调的是“义”,是诚信在社会交往的道德伦理 方面的极端表现、表率和规范。
“信誉”具有社会学方面的意义; “信任”是一对一的关系,是信誉的一种特殊情况; “信誉”是形成“商誉”的重要基础。
现代信用管理理论要求使用货币单位描述“信用”, 不能用货币单位度量的“信用”属于“诚”的范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