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前腐败问题及防治对策

合集下载

当前中国的腐败问题与反腐败策略.

当前中国的腐败问题与反腐败策略.

一、当前中国腐败问题的主要特点1.个体腐败和群体腐败并存,群体腐败呈上升趋势群体腐败是指整个单位,包括国家机关、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行使公共权力的部门和个人,利用职务之便,以集体名义做出的谋取个人或小团体利益的腐败行为。

20世纪70年代前,特大经济犯罪基本属个体犯罪;20世纪80年代后,群体腐败越来越多,贪污、受贿、渎职等案件许多是窝案、大案、串案,往往是“拔出萝卜带出泥”。

近年来出现的腐败大案,很多是以群体腐败形式出现的。

2.腐败犯罪更具隐蔽性和欺骗性,同时,一些领域的腐败行为公开化和制度化[3]从近些年来查处的一些腐败案例可以发现,一些腐败分子因为隐蔽性和欺骗性很大,往往是一边腐败堕落,一边还被提拔重用。

但是,一些领域的腐败行为也开始出现公开化和制度化的趋势。

腐败的公开化表现为腐败堂而皇之地公开进行,并被视为理所当然,例如:公款请客送礼、借考察学习名义游山玩水、利用公共权力获取部门利益和小集团利益,等等。

3.腐败同时向高层发展和向社会蔓延,涉及层面不断扩大当前,腐败存在同时向高层发展和向社会蔓延的不良态势。

一方面,腐败行为主体正在从基层向中层和高层领导干部蔓延,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甚至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因腐败受到查处的案件越来越多。

从解放初期查处刘青山、张子善贪污案后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前,省级以上领导干部腐败犯罪者很少。

而到20世纪90年代后,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些高层干部屡屡因腐败问题受到查处。

这种现象的可怕之处在于,这是干部权力意识的腐败。

[4]说得更明确一点,这些干部把任何一点点权力都作为谋取私利的手段,并且已经没有任何道德和良知的约束。

4.腐败的社会认同度提高,腐败文化开始形成腐败文化一旦形成,就会使得整个社会丧失对腐败的判断能力和批判能力,陷入腐败的恶性循环之中。

当前中国腐败的蔓延风行与渗透影响,已呈现出强烈的文化特征。

可以说,中国的腐败已渗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相当多数的公众成为腐败的参与者与制造者,腐败已经完全社会化。

浅谈我国腐败现状与反腐对策

浅谈我国腐败现状与反腐对策

浅谈我国腐败现状与反腐对策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腐败问题一直是困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今天,我们将浅谈我国的腐败现状以及反腐对策。

一、我国腐败现状腐败问题在我国已经存在了相当长的时间,并且呈现出多个层面和多个领域的特点。

首先,政府层面的腐败普遍存在。

政府官员滥用权力、受贿受贿、贪污贪污等问题仍然时有发生。

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政府的形象,还严重破坏了人民的信心。

其次,企业界也存在严重腐败问题。

一些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利用职权谋取私利,权钱交易、利用职务之便获取不正当利益成为了司空见惯的现象。

这导致了资源浪费、失信风险增加等问题。

第三,司法领域的腐败也极为突出。

一些法官和律师为了个人私利而失去了法律的公正和公平,司法公正受到了重大挑战,公众对司法机构的信任度大幅下降。

二、我国反腐对策中国政府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腐败问题,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加以遏制。

首先,建立了严格的法律制度。

中国通过立法来明确腐败行为的界定,并加大了对腐败行为的打击力度,对涉腐败行为的人员实施惩处和追责。

其次,中国深化了反腐败国际合作。

中国政府积极参与国际反腐败活动,与其他国家合作,共同打击跨国腐败行为,追回国家资产。

第三,推行了更加透明和规范的行政管理。

中国政府通过加强行政审批的公开透明,建立了更加规范的行政体制,减少了权力滥用和腐败现象。

此外,中国还倡导全面从严治党,在党内强化反腐力度。

建立了反腐败协调小组,并将反腐败纳入全体党员的重要考核内容。

然而,我们也要清楚地认识到,反腐败的道路仍然任重道远。

由于腐败问题的复杂性和隐蔽性,单靠法规和打击力度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还需要进行长期的体制改革,加强教育和宣传等方面的工作,推动全社会共同参与反腐斗争。

三、未来的展望虽然我国反腐败斗争已经取得了一些显著成果,但我们要时刻警惕腐败问题的反反弹可能。

只有通过持续的反腐斗争,才能实现长期的社会稳定和可持续的发展。

同时,我们也要加大对腐败问题的预防力度,建立健全反腐机制,完善监督体系,提高社会各界的参与度,形成全社会共同监督的力量。

聚焦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方面建议

聚焦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方面建议

聚焦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方面建议1. 引言近年来,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令人瞩目,然而,仍存在一些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以及人民幸福感。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措施。

本文将从防治系统、监督机制、法律法规、教育培训和舆论引导等方面提出相应建议,以期引起广大民众和有关部门的关注,共同致力于打击腐败和不正之风。

2. 防治系统方面的建议2.1 建立健全的防止腐败的制度和机制建立健全的制度和机制是防止腐败问题产生的关键。

应加强对公务员的选拔任用制度,建立全程记录和全面考核机制。

同时,加大对公务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道德意识。

此外,应建立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加强资产来源的审查,限制公务员及其家属的奢侈消费。

2.2 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是防止腐败问题的重要环节。

应加强对公共经费的监督,完善公共资源的分配机制,加大对公款公用事项的审核力度,防止资金滥用和挪用。

另外,要加强对贪污财产的追回和没收工作,建立健全资产追溯和冻结制度。

3. 监督机制方面的建议3.1 增强舆论监督力度舆论监督是预防和制止腐败问题的重要手段。

应积极倡导公民参与社会治理,加大对相应问题的报道力度,增强舆论监督的公信力。

同时,加强新闻记者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道德观念,确保舆论监督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3.2 加强对公检法机关的监督公安、检察院和法院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他们的公正和廉洁是防止腐败问题发生的核心。

应加强对这些机关的监督,建立健全举报和投诉机制,加大对腐败案件的查办力度,确保法律的公平和公正。

4. 法律法规方面的建议4.1 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订要加强对腐败问题的法律法规制定和修订工作。

应建立健全法治化的国家治理体系,加强对公务员腐败行为的法律制裁力度。

同时,加强公民权益的保护,提高维权渠道的畅通性,让人民群众有信心参与社会治理。

4.2 加大对腐败行为的打击力度应加大对腐败行为的打击力度,形成高压态势。

当前腐败现象的社会危害及惩治对策

当前腐败现象的社会危害及惩治对策

当前腐败现象的社会危害及惩治对策一、腐败的概念“腐败”一词源于《辞海》,在《汉书·食货志上》记载“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

”,此中解释为腐烂、败坏和堕落。

而《牛津法律大辞典》中解释为Corruption 即腐败是“指从原本纯洁的状态中发生的堕落”。

科学界定腐败概念应遵从如下原则:一是必须突出腐败行为主体;二是必须明确腐败行为方式;三是必须强调腐败行为目的;四是必须有后果方面的表述;五是必须具有理论抽象。

按照以上原则,可以这样界定腐败概念:从广义上说,腐败是公共权力行使者利用公共权力谋取私利并严重损害公共利益的行为。

从狭义上说,腐败是国家权力行使者利用国家权力谋取私利并严重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行为。

二、腐败的社会危害性对于腐败现象造成的危害,有许多人经常从经济角度看问题。

这种看法是片面的。

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我们应该从更广、更深的层面认识腐败的严重性、危害性。

(一)腐败严重危害社会文化和社会道德当社会各阶层都只关心一己之私而对国家和民族前途漠不关心的时候,整个社会就会丧失它的凝聚力;腐败导致伦理价值观堕落,加剧社会的无纪律状态。

由于腐败现象的大量存在,尤其是受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这种错误的道德认识的感染,使相当部分公民以极端个人主义功利价值观作为行为选择的标准。

(二)腐败严重危害社会经济腐败导致资源人为紧张。

当前,腐败现象已渗透到那些对市场经济的调控作用增大的部门,最终造成经济管理的失衡;腐败妨碍和减少外国投资者的投资。

国际上有一种公认的观点,即廉洁的政府也是一种重要的投资环境。

一个贪污横行、政权腐败的国家是很难吸引外资的,更不可能顺利地建立和发展市场经济。

(三)腐败会损害党和政府的威信而现今的党内的以权谋私、钱权交易等腐败现象,极大地损害了党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光辉形象,也与党的宗旨背道而驰、如果任由腐败蔓延而不加以制止,那么久而久之,党就回失掉人心。

总之,对腐败的危害性和严重性要有足够的认识,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反腐败是关系党心、民心,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的严重政治斗争。

当前中国的腐败问题与反腐败策略

当前中国的腐败问题与反腐败策略

当前中国的腐败问题与反腐败策略腐败是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避免的问题,而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也面临着严重的腐败问题。

腐败不仅损害了国家的发展,也破坏了社会的公平正义,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政府正在积极采取一系列反腐败策略。

本文将探讨当前中国的腐败问题,并分析反腐败策略的有效性。

腐败问题在中国可以追溯到早期的社会主义建设阶段。

在这个时期,由于政府的集中经济控制和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一些官员滥用职权,以权谋私,导致了严重的腐败现象。

虽然中国政府在改革开放以后采取了许多措施来限制腐败,但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政府改革的滞后,腐败问题仍然存在。

当前中国的腐败问题主要集中在政府机关、企业和司法系统中。

在政府机关中,一些官员滥用职权、受贿行为屡禁不止。

这种腐败行为不仅损害了政府公信力,也极大地阻碍了政府的公正执政。

在企业领域中,腐败问题包括贪污、行贿、私人利益输送等,这些行为严重损害了企业的发展,并阻碍了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在司法系统中,一些法官和法律执行人员涉嫌受贿、徇私枉法,使司法公正受到严重威胁,影响了社会公平正义。

为了解决当前中国的腐败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反腐败策略。

首先,政府通过设立专门机构,如国家监委和中纪委,来加强反腐败工作。

这些机构负责调查和审查涉及腐败的行为,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处罚。

其次,中国政府加强了监管和审计工作,建立了完善的腐败预防机制。

同时,政府还大力推进反腐败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社会对腐败问题的认识和警惕性。

此外,中国政府还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反腐败合作,追逃外逃的腐败分子,从根源上打击腐败行为。

然而,尽管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反腐败措施,但要想根除腐败问题仍然面临许多挑战。

首先,腐败问题根源于利益链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一些腐败犯罪分子利用职权和权力寻求个人私利,并与其他人形成利益链条,这使得打击腐败极具挑战性。

其次,一些腐败现象依赖于非法收入来源和隐蔽手段。

浅析当前我国腐败治理的难点与对策

浅析当前我国腐败治理的难点与对策

浅析当前我国腐败治理的难点与对策腐败治理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从国外腐败治理的先进经验来看,在社会转型时期,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腐败行为就会大量出现。

当前,我们的经济转型正处于攻坚时期,滋生腐败的土壤难以根除,腐败活动不断出现新形式、新特点,犯罪手段、作案方式更加隐蔽化、智能化、复杂化,腐败治理形势日益严峻复杂。

一、当前我国腐败治理的现状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我国是世界上较为清廉的国家之一。

随后,我国进入了向市场经济、现代化经济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腐败治理,治理力度不断加大,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当前我国腐败行为具有以下特征:一是腐败行为更趋隐蔽;二是一把手腐败问题尤为突出;三是商业贿赂手法多变;四是监督者则无人监督;五是既得利益难以撼动;六是腐败行为向各行各业蔓延;七是携款潜逃资产流失;八是权力期权化腐败增多。

二、当前我国腐败治理的难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腐败治理持续深入,腐败现象却不断增多。

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当前我国腐败治理的难点梳理分析,以提高腐败治理的能力和效果。

(一)社会公众思想上对腐败片面认知,腐败治理意识不足首先,传统借助关系思想和行贿的文化等腐败恶习是腐败在社会中仍有生存的土壤,而以廉为荣的社会氛围迟迟却难以形成。

以“人情关系办事”成为一种惯常的社会交往方式,社会公众对某些腐败陋习习以为常,心理上对一些腐败行为容忍度很高,参与腐败治理的动力持续不足。

其次,社会公众对腐败侵害自身利益的直观感受不深,反腐败意识不足。

社会公众参与腐败治理,最大的动力主要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和出于对官员不廉洁行为的痛恨。

最后,社会公众对参与腐败治理的信心不够。

实践中,社会公众在面对一些腐败大案、利益集团时,往往感到难以与之较量。

长此以往,使社会公众参与腐败治理热情下降。

(二)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制度制约不足一方面,政府职能没有调整到位,政府与市场的边界仍然比较模糊。

政府管理的领域较多,有关部门拥有大量的市场监管权力,寻租空间较大。

浅谈中国当前腐败问题及防治对策形势与政策论文

浅谈中国当前腐败问题及防治对策形势与政策论文

浅谈中国当前腐败问题及防治对策形势与政策论文第一篇:浅谈中国当前腐败问题及防治对策形势与政策论文浅谈中国当前腐败问题及防治对策【摘要】腐败是世界性的问题。

我国现今腐败问题严重,存在着腐败案件不断增长,三公消费,越权渎职等问题。

而出现腐败问题的原因:一有根本问题在于制度,二致富强烈动机导致腐败,三经济转型不彻底等。

为此我们要落实监督制约机制和事后惩戒机制,落实舆论和新闻自由和做到制度的完善与创新。

【关键字】腐败问题防治对策“物先必腐,而后虫生。

”新当选的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谈及的这八个字引发了公众的强烈兴趣,也引发了我对于我国腐败问题的思考。

的确,腐败是现今中国社会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也是我们大学生们关注的问题之一。

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说,腐败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

腐败是世界性的问题。

发达国家有,发展中国家也有;资本主义国家有,社会主义国家也有。

反腐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一个难题。

一、我国腐败问题的现状(一)腐败案件不断增长根据中国官方公布的这种腐败犯罪数字,人们可以看到,中国的经济犯罪率从1965年的10万分之3上升到1981 年的10万分之89,在1989年又上升到10万分之181。

中国政府也在官方统计报告中承认,腐败案件在逐年上升,每年增加10%至20%。

(二)三公消费2006年中央决算情况报告称,2006年全国财政总收入39373.2亿元、总支出、40422.73亿元。

“三公消费”占收入、支出超过22%。

现代中国有了举世知名的三个“公害”,就是当代中国的官员们与时俱进的创造。

这三个“公害”是:公车泛滥、公吃奢靡和公游铺张。

中国的官员们日常出行要派车,出差要吃饭住宿要用公费,迎接其他领导又要铺张,这从古代开始就已经有了这些风俗习惯,喜欢讲究排场和所谓的礼貌。

现在我们国家正处于建国以来腐败最严重的时期,属于世界上腐败程度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并且在国际上政府廉洁的排名都比较后。

中国腐败问题的原因及反腐败的对策研究

中国腐败问题的原因及反腐败的对策研究

中国腐败问题的原因及反腐败的对策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腐败问题也成为了一个严重的社会痼疾。

腐败不仅损害了政府的形象和人民的利益,还妨碍了国家治理体系的有效运转。

本文将探讨中国腐败问题的根源,并提出一些反腐败的对策措施。

一、中国腐败问题的原因分析1. 权力过于集中中国的权力过于集中,给了腐败分子可乘之机。

一些官员滥用职权,以权谋私,形成了权力寻租的局面。

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权力关系也存在问题,部分地方政府对中央监管不力,导致腐败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

2. 缺乏监督与透明度中国的监督机制有待完善,监察部门的权力受到限制,难以有效发现和打击腐败行为。

同时,政府的决策过程和资金使用等方面缺乏透明度,容易引发腐败问题的滋生。

公众对政府的监督力度也较弱,缺乏有效的舆论监督。

3. 薪酬体系不合理现行的薪酬体系存在一定的问题,对于一些公职人员来说,薪酬并不高,而他们却有着巨大的权力。

这种不合理的薪酬体系容易导致腐败问题的发生,一些官员可能通过滥用职权来获取非法的收益。

4. 社会道德观念淡薄中国的社会道德观念普遍较为淡薄,一些人缺乏对道德底线的约束,容易被腐败所诱惑。

同时,一些人对腐败的态度较为宽容,甚至存在“能捞则捞”的心态,为腐败行为提供了滋生土壤。

二、反腐败的对策措施1. 改革权力分配机制为了减少腐败问题,中国需要改革权力分配机制,实现权力制衡和监督的有效运行。

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权力关系应当更加明确,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督力度。

同时,要进一步加强监察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力,提高打击腐败的能力。

2. 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中国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加强对公职人员的监督力度。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监察机构的权威性和效率,加大对腐败问题的打击力度。

同时,还要加强舆论监督,通过媒体和社会组织的力量,推动政府行为的透明度,增强公众对政府的监督能力。

3. 改革薪酬体系对于公职人员的薪酬体系需要进行合理调整,确保他们的薪酬与权力相匹配,避免因薪酬不高而滥用职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转型期腐败 成 因
腐败 成因
激励机制 缺陷
机会结构 畸形发展
约束机制 缺陷
公务员
收入水平低 激励机制 严重扭曲 10种腐败
形式 4种约束 机制缺陷
从新制度主义角度下的腐败成因
新制度主义的分析框架 制度
公职人员
成本和 收益计算
个人选择
经济和社 会结果
理性选择
腐败
制度通过影响人们行动 方案的成本和收益计算,而 影响个人选择
工资标准,最 高与最低仅为
6时期,公职人员激励机制存在严重扭曲
滋生 腐败
行政经费拨款预留缺口 鼓励从事赢利性活动 对创收采取财政提成
激励机制上的缺陷
非公职 人员
非国有 部门
寻租 非法经营
地方政府
跑部钱进
向掌握资源分配权的官员行贿
机会结构的畸形发展
10种腐败形式及其背后制度性原因
排名 国家(地区)数
75
183
78
178
79
180
72
180
72
179
70
163
78
158
71
145
66
133
59
102
57
91
63
90
58
99
52
85
41
52
50
54
40
41
1980-2011年中国清廉指数
6 5 4 3 2 1 0
腐败现象仍处于高发多发的相持期,形势仍很严峻
如何评价当前的反腐形势

主体
• 公职人员
败 行
动机
• 追逐私人利益
为 构
手段
• 凭借自身便利
成 要
方式
• 滥用公共权利

后果
• 侵害公共利益/公民权利
中国转型期腐败的特点
经济类犯罪
以权谋私






公款奢侈性消费


腐化堕落等行为
中国转型期腐败的特点
中国转型期腐败行为的八种分类
划分依据
具体分类
性质和数量
个体腐败
群体腐败
中国的腐败不是偶然现象
激励机制上的缺陷
公职人员工资性收入
明显偏低
地区差距、部门差距
有扩大趋势
单位内部分配仍按
平均主义
1980 • 工资收入排第7位 1988 • 跌到第13位的最低点
都是公务员,差 别咋就这么大!
理想目标应是
10﹕1
2000 • 多次加薪上升为第8位
甚至更多
• 改革公务员工资制度, 2006 有较大提高
2011年纪检监察机关查办案件工作情况
全国
中央纪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 崔少鹏评价反腐形势:
信访举报
检举控告类 初步核实违纪线索 立案 结案 处分 给予党纪处分 给予政纪处分 其中处分县处级以上干部 移送司法机关的县处级以上干部 通过查办案件,为国家挽回经济损
1345814件(次) 960461件(次) 155008件 137859件 136679件 142893人 118006人 35934人 4843人 777人 84.4亿元
探索反腐 新路
反腐历史 改进激励机制 推动制度创新 强化制约机制
3项激励政策 5项改革措施
健全法制 加强监督
不同时期反腐败的重点
中国共产党的反腐败新思路
上世纪90年代:
依靠制度创新 预防和治理腐败
1978年之前
标本兼治、“三管齐下”
新世纪:
上世纪80年代:
“两手抓” 十一届三中全会
“标本兼治、综合治理、 惩防并举、注重预防”
基层
高层领导 中层干部
奢侈性消费 互惠性腐败
经济管理部门
学术
党政领导
教育界
机关
新闻 出版社
行政执法 机关
司法机关
资本积累;洗钱 后再投资
勒索性腐败
如何评价当前的反腐形势
1980—1985 1988—1992 1993—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世纪80年代
• 整风形式进 行思想政治 教育
• 发动群众性 的政治运动
• 社会主义民主 与法制建设
• 政治体制改革
• “两手抓” 一手抓思想 政治教育, 一手抓法制 建设
不同时期反腐败的重点
反腐倡廉 重要思想
标志着我们党在新的 历史时期反腐败新思
路的最终确立
1993年 中纪委二次全会
1995年
行政执法和 司法腐败
一把手腐败
审批性腐败
税收流失性 腐败
用人腐败
寻租性腐败
公款贿赂
商业贿赂
基层政权腐败
垄断性腐败
约束机制的缺陷
自律约束机制
批评、 自我批评
表扬和 自我表扬
责任约束机制 人情关系网
责任缺失
约束机制的缺陷
制度约束机制
法制 建设 是否 完 善?
舆论约束机制
探索反腐新路: 从理论到实践
党的第十五次 全国代表大会
1998年 中纪委二次全会
不同时期反腐败的重点
《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 《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
年工作规划》
标本兼 综合治


惩防并 注重预


反腐倡廉工作体制机制创新
改进公职人员行为的激励机制
自1989年起 公务员六次加薪
房改 车改 通讯补贴
公职人员福利待遇的 货币化
正税养军 正税养政
消除腐败行为产生的机会和条件
制度 创新
•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 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 推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 加快投资体制改革 • 建立市场配置资源制度
收支 两条线
强化公职人员行为的约束机制
廉政法制 建设
反腐倡廉 的责任制 约束体系
权力监督 和制约
新闻舆论 监督
群众监督
健全法制
善治 善政
加强监督
制度创新反腐败的 政策建议
制度创新反腐 败政策建议
1980—2011年透明国际关于中国的清廉指数
年度
得分
2011 3.6 2010 3.5 2009 3.6 2008 3.6 2007 3.5 2006 3.3 2005 3.2 2004 3.4 2003 3.4 2002 3.5 2001 3.5 2000 3.1 1999 3.4 1998 3.5 1997 2.9 1996 2.4 1995 2.2
层级分布 基层腐败 中层腐败 高层腐败
领域或部门 经济领域 政治\行政领域 社会领域
动 机 因公型腐败 徇私型腐败 逐利型腐败
制度性成因 传统型腐败 过渡型腐败 现代型腐败
得利情况
互惠型腐败
勒索型腐败
后 果 轻微腐败 一般腐败 腐败犯罪
社会宽容程度 白色腐败 灰色腐败 黑色腐败
群体腐败 个体腐败
中国转型期腐败的特点
腐败
1 中国转型期腐败状况透视

2 中国转型期腐败成因 3 探索反腐新路:从理论到实践
4 制度创新反腐败的政策建议
中国转型期腐败状况 透视
腐败状况 透视
转型期 腐败特点
如何评价 当前反腐
形势
行为构成要素 行为分类 客观测量法 主观测量法
中国转型期腐败的特点
腐败:滥用受委托的公共权力谋取私人利益的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