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科学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属于哪个大类及就业方向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属于哪个大类及就业方向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属于哪个大类地理信息科学属于理学类。
其中包含地理学、地图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遥感原理与技术、数据库结构、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应用等。
工程数学、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库管理系统、摄影测量学、遥感技术与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原理、GPS理论与应用、GIS设计与开发、网络GIS、计算机图形学。
专业简介地理信息科学专业(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原名地理信息系统专业(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或Geo-Information system或GIS)2012在教育部日前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中,在地理科学类专业中,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已改为地理信息科学专业。
研究地理信息采集、分析、存储、显示、管理、传播与应用,及研究地理信息流的产生、传输和转化规律的一门科学。
地理信息科学是近20年来新兴的一门集地理学、计算机、遥感技术和地图学于一体的边缘学科,主要培养具备地理信息科学与地图学、遥感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机构或高等学校从事科学研究或教学工作,能在城市、区域、资源、环境、交通、人口、住房、土地、灾害、基础设施和规划管理等领域的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公司、高校、规划设计院所,从事与地理信息系统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地理信息科学就业好就业作为大学教育的一个专业,地理信息系统在上世纪70年代开始出现在国外的许多大学,而我国现有140所高校开设有该专业,从事地理信息系统设计开发的高级人才供不应求。
随着国家各个部门信息化的进程,以及国内从事地理信息系统工程开发的高科技企业的增多和发展壮大,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还将增大,缺口也将扩大。
信息革命的浪潮方兴未艾,信息社会正朝我们一步步走来,我国已将信息产业列入可持续发展战略。
地理信息科学名词解释

地理信息科学名词解释
地理信息科学(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简称GIS)是研究地理信息数据的采集、存储、整理、处理、分析与展现的一门学科。
地理信息科学将地理学、地图学、地球科学、计算机科学和信息科学等多学科知识融合在一起,通过应用地理信息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GIS)工具,探索地球表面的空间模式、空间关系和地理问题,以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和空间分析。
地理信息科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地理数据的获取与处理、地图制作与地图阅读、空间分析与地理模型构建等。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考研科目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考研科目地理信息科学(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简称GIS)是研究地球表面信息模型及其空间分析与应用的一门学科。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考研科目涵盖了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地理数据库、数字地球、地形分析、空间统计等多个方面。
地理信息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以计算机硬件、软件、数据以及地理学理论为基础的地理信息处理系统。
在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考研科目中,GIS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主要内容包括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原理、功能、架构和设计,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模型与数据库设计,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输入与编辑,地理信息系统的分析与空间统计等。
遥感遥感是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一种手段,通过远距离感知和数据采集仪器,对地球表面进行观测和测量。
在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考研科目中,遥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主要内容包括遥感技术与方法、遥感数据的获取与处理、遥感影像的解译与应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的集成应用等。
地理数据库地理数据库是存储和管理地理信息数据的一种数据库。
在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考研科目中,地理数据库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
主要内容包括地理数据库的基本概念与结构、地理数据的模型、地理数据的捕捉与模型生成、地理数据的查询与分析、地理数据库的管理与维护等。
数字地球数字地球是将地球表层所有的地理信息整合到一个统一的虚拟地球模型中,以达到对地球进行综合地理信息管理、分析和展示的目的。
在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考研科目中,数字地球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
主要内容包括数字地球的概念与关键技术、数字地球模型的构建与维护、数字地球的应用与发展趋势等。
地形分析地形分析是研究地球表面形状的一种方法,通过对地表高程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提取出地形特征与地貌元素的空间分布规律。
在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考研科目中,地形分析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主要内容包括地形数据获取与处理、地形分析的方法与技术、地形特征提取与地貌元素分布、地形变化分析等。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有什么就业方向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有什么就业方向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就业方向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在土地资源、地矿、环境保护、林业、交通、城市管理等空间信息相关的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空间信息管理与服务工作;在基础测绘、资源普查、地矿勘探、城市信息化建设等空间信息产业相关的公司、企业从事行业软件开发与系统维护工作,在互联网地图服务商从事基础数据采集与维护、互联网地图管理、互联网地图服务开发等工作;在移动地图服务商从事手机等移动终端地图服务管理、移动终端地图服务功能开发等工作,就业领域广,就业需求大。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介绍地理信息科学主要研究地理学基础知识、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原理、遥感原理与技术等,运用3S(GPSGISRS)技术,将地球系统内部的物质进行信息化,例如:根据城市地貌制成手机查询的电子地图、远程遥控无人机、实时定位导航等。
主要课程:《摄影测量学》、《GIS空间分析》、《GIS设计与开发》、《遥感导论》、《自然地理学》、《计量地理学》、《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卫星导航定位原理与应用》等。
地理信息科学需要掌握的能力1.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了解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3.熟悉城乡资源与环境、城镇建设等方面的相关方针、政策和法规;4.结合所设置的选修课程,夯实基础,拓宽知识面;5.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地理信息系统产业发展状况;6.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真的冷门吗现在的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早已不再是冷门,目前的就业面还是很广的,前景也好,人才需求也越来越多了。
全面面向21世纪科技、经济、社会和基础教育发展需要,地理科学专业培养掌握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地理科学思维的基础扎实、适应面广、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中学地理教育和环境教育师资及其相关专业的后备人才。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考研方向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考研方向引言地理信息科学是综合地理学、测绘学、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的交叉学科,研究地球表层空间数据的获取、存储、处理、分析和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地理信息科学的应用也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因此,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地理信息科学专业进行考研,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就业竞争力。
专业考研方向1.地理信息系统(GIS)方向:地理信息系统是地理信息科学的核心内容,主要研究空间数据的采集、存储、处理和分析方法,以及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和应用。
学生在这个方向上主要学习和掌握GIS相关的技术和工具,如空间数据库、地图投影、空间分析等。
在GIS方向考研后,可以从事GIS软件工程师、地理信息系统设计师等工作。
2.遥感与地球信息系统(RS&GIS)方向:遥感技术是地理信息科学中另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通过对遥感影像的获取、处理和分析,可以获取地球表层多源、多尺度和多维度的空间数据。
学生在这个方向上主要学习和掌握遥感技术的原理和方法,以及地球信息系统的应用。
在RS&GIS方向考研后,可以从事遥感工程师、地球信息系统分析师等工作。
3.地理数据科学方向:地理数据科学是地理信息科学中的新兴方向,主要研究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地理信息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和分析方法。
学生在这个方向上主要学习和掌握地理数据的挖掘、可视化、模型构建等技术,以及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在地理数据科学方向考研后,可以从事地理数据分析师、地理信息工程师等工作。
考研复习建议1.建立扎实地理基础知识:地理信息科学专业考研,首先需要建立扎实的地理基础知识,包括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地球表层的地貌、气候、植被等基本知识。
通过阅读相关地理学教材和参加地理学的相关课程,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2.学习和掌握相关技术和工具:地理信息科学专业考研需要学习和掌握相关的技术和工具,如GIS软件、遥感软件、数据库管理等。
可以参加相关的培训班或自学相关教程,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考研科目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考研科目一、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概述地理信息科学(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简称GIS)是一门集地理学、计算机科学、地图学、遥感技术等多学科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
该专业旨在培养具备地理信息科学理论、地理信息系统(GIS)设计与应用、遥感技术、地理数据分析与处理等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地理信息科学在资源调查、环境保护、城市规划、国土监测、国防建设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益旺盛。
二、地理信息科学专业考研科目及权重1.政治(100分):占总分比例约为1/4。
2.英语(100分):占总分比例约为1/4。
3.地理信息系统原理(150分):占总分比例约为1/3。
4.遥感原理与应用(150分):占总分比例约为1/3。
5.地理信息科学综合(含地理数据分析与处理、GIS设计与应用等,150分):占总分比例约为1/3。
三、各科目的考试内容和备考策略1.政治:主要考察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世界经济与政治等。
备考策略为掌握基本理论,关注时事政治,了解国家政策。
2.英语:主要考察阅读、写作、听力和翻译等能力。
备考策略为每天进行听说读写训练,积累词汇和语法知识,参加模拟考试检验进度。
3.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主要考察GIS的基本概念、原理、数据结构和算法。
备考策略为系统学习教材,多做习题,了解实际应用案例。
4.遥感原理与应用:主要考察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遥感图像处理和分析、遥感应用领域。
备考策略为掌握基本理论,熟悉遥感软件操作,关注遥感技术的新发展。
5.地理信息科学综合:主要考察地理数据分析与处理、GIS设计与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备考策略为整合各科目的知识,进行实际操作练习,了解行业动态。
四、总结与建议地理信息科学专业考研涉及多个科目,需要考生全面掌握相关知识。
在备考过程中,要合理安排时间,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同时关注实际应用。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毕业论文研究方向推荐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毕业论文研究方向推荐地理信息科学是一门涉及地理数据获取、处理、分析和应用的学科,对于地理学、环境科学、城市规划等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学习过程中,选择一个合适的毕业论文研究方向是非常关键的。
本文将为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学生推荐几个研究方向,希望能够对大家的论文选题有所帮助。
一、空间数据挖掘与分析随着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发展和海量地理数据的积累,如何挖掘和分析这些数据成为了地理信息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在这个研究方向下,可以考虑探索如何利用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等方法,对地理数据进行分类、聚类、时空模式挖掘等分析。
可以选择具体的地理现象或问题进行研究,比如人口迁移的空间模式、城市土地利用的变化趋势等。
二、遥感与地理模拟遥感技术是地理信息科学中常用的数据获取方式之一,通过获取卫星、航空或无人机等平台获得的遥感影像,可以对地表进行快速、全面的观测。
在这个研究方向下,可以考虑将遥感影像与地理模拟技术相结合,通过模拟分析地表的物理过程,比如植被生长、水文循环等,来解释遥感影像的信息,并对地表变化进行预测。
可以选择具体的地域范围或应用场景进行深入研究,比如气候变化对植被覆盖的影响等。
三、地理网络分析与交通规划地理网络是地理信息科学中的重要研究对象,通过对道路、铁路、水系等交通网络进行分析和建模,可以揭示城市交通、物流等复杂的空间关系。
在这个研究方向下,可以考虑如何利用网络分析方法,提高交通规划的效率和可持续性。
可以选择具体的交通问题进行研究,比如城市交通拥堵的治理、交通规划中的环境影响评估等。
四、位置服务与社会行为分析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位置服务(Location-Based Service)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个研究方向下,可以考虑如何利用地理信息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位置服务数据和社会行为数据之间的关系,并探索位置服务对社会生活、城市管理等方面的影响。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基础设置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基础设置引言地理信息科学(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 GISc)是一门研究地理信息获取、处理、存储、分析和可视化的学科。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基础设置旨在为学生提供地理信息科学领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为其未来的研究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设置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基础设置通常包括以下几门核心课程:1.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该课程主要介绍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学生将学习地理数据的采集、存储、处理和分析方法,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技能。
2. 遥感与空间影像处理(Remote Sensing and Spatial Image Processing)该课程主要介绍遥感技术在地理信息科学中的应用。
学生将学习遥感影像的获取和解译方法,了解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将能够获取和处理遥感影像数据,并从中提取有用的地理信息。
3. 地理数据库(Geographic Databases)该课程主要介绍地理数据库的设计和管理。
学生将学习地理数据模型的概念、地理数据库的组织结构和操作方法。
通过实践项目,学生将能够设计和实现地理数据库,实现地理数据的存储、查询和更新等功能。
4. 空间分析与建模(Spatial Analysis and Modeling)该课程主要介绍空间分析与建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学生将学习空间数据分析的基本技术,包括空间数据的聚类、插值、缓冲区分析等。
此外,学生还将学习空间建模的方法,如地理因子分析、空间回归模型等。
实践教学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基础设置强调实践教学,通过实验和项目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将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如地理数据采集、空间数据处理、地理信息系统开发等。
专业素质培养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基础设置还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理论基础学生需要掌握地理信息科学的相关理论,如地理数据的描述、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地理信息科学的研究领域和主题
1、NCGIA针对地理信息科学的研究重点 2、Goodchild提出的研究主题 3、UCGIS提出的研究主题 4、瓦伦纽斯项目定义的研究项目 5、我国学者提出的研究主题 6、李德仁院士提出的地球空间信息学的七大理论问题 7、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2001 年11月出版的 “地球空间信息科学”基金优先资助领域
1、NCGIA针对地理信息科学的研究重点
• 80 年代中期,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支持成 立了美国国家地理信息与分析中心(NCGIA)针对地理信息 科学的研究重点:
1.空间关系; 2.空间数据模型; 3.空间认知;
4.空间推理;
5.地理信息机理; 6.地理信息不确定性等。
空间关系和空间推理
达和应用的机理, 研制开发各种地理信息技术系统, 为人
地系统的认知、研究与调控提供科学依据和手段, 促进人 地系统的持续发展。
地理信息流-物质流-能量流-人流
• 地理信息是地球系统内部物质流、能量流和人 流的一种运动状态和运动方式; • 由于地球系统信息流依附于物质流、能量流和 人流而存在, 即以物质流、能量流和人流为载 体, 因此, 可以通过研究地球系统信息流来认识 和理解地球物质流、能量流和人流的运动规律, 并通过对于地球系统信息流的模拟来获得对于 物质流、能量流和人流调控的科学依据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地理信息科学”(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cience )的概念,将其定义为:
• 信息科学有关地理信息的一个分支。
NSF的定义(1999)
• 地理信息 ( GI) 科学是一为追求重新定义地理概念和在地理 信息系统中成功应用的基本研究领域。 • 地理信息科学将深入研究以空间信息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些传 统科学,如地理学、地图学、大地测量学中的最基本命题,同 时将结合在认知与信息科学中的一些最新发展;
4. 地理信息运动过程中人的感应与行为机制;
5. 地理信息运动机器模拟的一般性问题,如 地球信息模拟物质 流、能量流和人流相互作用关系的时空转换特征;
2).技术地理信息科学
研究如何描述、处理地理信息的技术。技术系统是地理思维
的物化和地理知识的载体, 是地理信息运动机理研究的语言 和手段, 也是地理信息应用和建设的现代工具。地理信息技 术是地理信息科学的研究手段。其内容包括:
1992年,Goodchild在提出地理信息科学的概念时,提出了一系 列基本理论问题和技术问题作为地理信息科学的研究主题,如: 1. 数据的获取和集成;
2. 分布式计算;
3. 地理信息的认知和表达;
4. 空间分析;
5. 地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6. 地理数据的不确定性及其对地理信息系统操作的影响;
7. 地理信息系统的社会实践等等。
续
• • • • • 第十一讲 地理空间数学基础 第十二讲 地图制图基本原理 第十三讲 地图分析与应用 第十四讲 全球导航定位系统 第十五讲 “3S”集成方法与应用
第一讲
地理信息科学及其优先发展领域
第一节 地理信息科学的概念 第二节 地理信息科学的优先研究领域
第一节
地理信息科学的概念
一、地理信息系统
理的方向前进, 形成了地理信息科学。
2、地理信息科学的概念
• 1990年,Goodchild在瑞士苏黎世举行的第四次空间资料处 理学术大会上,对GIS研究的优先领域作了一次名为“空间 信息科学”的关键演讲。经过修改后的文章定名为“地理 信息科学”,发表在“国际地理信息科学”(IJ GIS)杂志 上。第一次提出 “地理信息科学”的概念 (1992年)。
3、UCGIS提出的研究主题
1997年,美国大学地理信息科学联合会(The US based University Consortium of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cience,简称UCGIS, 成立于1994年)提出了如下10个课题作为地理信息科学的研究主题: ① 空间资料采集与综合;
地理信息科学总论
地理信息科学总论大纲
• 授课人:马金辉、刘勇、颉耀文 • • • • • 第一讲 地理信息科学及其优先研究领域 第二讲 空间分析理论基础 第三讲 空间数据库 第四讲 空间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 第五讲 地理信息可视化
续
• 第六讲 遥感影像信息分析的基本理论、方法和 目的 • 第七讲 遥感数据基本特征 • 第八讲 遥感信息机理 • 第九讲 遥感影像分类与模式识别 • 第十讲 定量遥感
遥感
全球定位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 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等支撑技术的开发研究。
3).应用地理信息科学
• 在地理信息技术的支撑下, 将地理信息应用于空间分析和 空间规划, 为全球变化和区域的持续发展决策服务, 指导 人类的实践活动。全球变化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是其主要应 用研究领域。其内容包括: (1)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区域规划与管理; (2)地理信息工程建设。 • 其根本目标在于将地理信息和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于人类的 科学决策, 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二、地理信息科学
三、地理信息科学的学科体系
一、GIS的定义
GIS: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ESRI (Environmental system research institute) 的定义: 地理信息系统是计算机硬件、软件、地理数据和人的有机组 合,用来有效地获取、存储、更新、处理、分析和显示所有 与地理(空间)有关的各类信息。
黄杏元的定义
地理信息系统既是管理和分析空间数据的应用工程技术,又 是跨越地球科学、信息科学和空间科学的应用基础学科。其 技术系统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和相关的方法过程所组成,用 以支持空间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示,
以便解决复杂的规划和管理问题。
张超的定义
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 对空间相关数据进行采集、管理、分析、模拟和显示; 并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和动态的 地理信息,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而建立起来的计算机 技术系统。
影与地学学院(ITC) (1989年)相继成立以“地理信息科学”命 名的系或专业。我国武汉测绘科技术大学也在1988年创建了 地理信息工程专业。 地理信息科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的正式术语较早出现在 Laurini (劳里尼) 和Goodchild等人的有关文献之中。
相类似但又不相同的科学名词
• 地球信息技术(Geomat ics) • 地球信息机理(Geo-Informatics) • 图像测量学( Iconicmetry)、 • 图像信息( Iconic-Informatics)、 • 地理信息科学(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 • 地球信息科学(Geo-Information Science) 等。
• 空间关系与空间位置的推理是GI 科学中的重要 领域。空间关系的认知模型与语言模型涉及诸
如接触、包容这样的定性拓扑原理。
• 对于空间对象不相交的空间关系,可用距离和方
向等来表征;
• 空间对象接触或叠置时,空间关系可用在点集理 论基础之上拓展的多种相交图式来表达。
2、Goodchild提出的研究主题
地理信息科学的科学体系
地球系统科学 地球信息机理 地球信息的结构特征、性 质与表达;地球圈层间信 息传输机理及过程;地学 信息传输的不确定性与预 测性;地球信息流的动力 学机制等等 物质流 能量流 信息流 对地观测系统 遥感技术 全球定位系统 地面台站网络
地理信息科学 理论 技术 应用
地球信息技术 信息获取/监测 信息模拟 信息传播/建设
信息模拟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 空间辅助决策 系统
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域农业 区域工业 区域经济 区域社会
信息基础设施建 设 因特网 信息高速公路
全球变化 气候变化、自然灾害 人类活动、环境生态
地理信息科学的科学体系 (据陈述彭等,2000)
1).理论地理信息科学
地理信息科学的本质是揭示和模拟地理信息运动过程的内在机理, 地球信息机理也是其理论研究的主体。其内容包括: 1. 地理信息的本质、结构、描述、分类和表达; 2. 地理信息传输机制、物理过程及其增益与衰减以及信息流的形 成机理; 3. 地球信息的空间认知及其不确定性与可预见性;
2)、地理信息科学产生的科学背景
• 本世纪50 年代末, 随着数学和 统计方法的引入, 地理学经历 了的数量革命。但数量革命只 不过以数学语言或定量模型描 述地表现象的形态法则, 并没 有从根本上改变经典地理学的 认知模式和透视力度, 它所刻 画的地表模型仍然只是一个具 有总体分布特征和简单相互关 系的地理对象集合。 注重地球表层物质与能量的迁移和转化研究, 如对地 球物理过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等的研究, 进而形成 • 定量革命以后,一部分研究者 转向物质流、能量流和人流本 规范、系统的生态环境研究。 考虑区域对生产要素流动的影响, 注重人的需求, 着 身的机制研究。 重揭示隐藏在人文现象背后的各种利益机制,包括 • 是经典地理学的继承与发展— 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空间经济学、空间经济模拟 —二是科学融合与地理综合思 。 潮的逻辑扩展(地理科学的综 继承地理学悠久的描述传统, 吸纳数量革命的科学成 果, 在信息科学和技术的平台上向着揭示地表信息机 合性和统一性)
二、地理信息科学的概念
1. 地理信息科学产生 2. 地理信息科学的定义
1、地理信息科学的产生
地理信息科学(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cience),80年代中期 作为测绘、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及其相关研究领域和机构的
称谓出现。如,加拿大Laval 大学(1986年)和荷兰国际航空摄
1)、地理信息科学产生和发展的技术驱动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