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盘阵列速度测试
硬盘RAID0搭建和性能测试

让硬盘更“给力”!——硬盘RAID0搭建和性能测试和处理器、显卡等配件相比,磁盘存储介质的性能增长显然非常滞后,所以我们日常使用电脑中的硬盘基本成为了一个公认的性能瓶颈。
如何才能提升我们的硬盘性能?购买更大单碟容量、更大缓存的硬盘虽然有助于提高性能,但是效果并不突出。
要让磁盘性能有明显提升,在目前情况下有两种解决方式:一种是使用不同介质的硬盘,比如说SCSI硬盘、固态硬盘,不过这种方式的代价就是花费太高,另一种方式则是采用将多块硬盘组成磁盘阵列的方式(即RAID模式)来提升磁盘的性能,这种方式也是最适合普通用户的。
说到硬盘的RAID,这里面有不少讲究。
RAID模式分为很多种,早期有RAID0、RAID1、RAID0+1,后来出现了RAID5、RAID6等模式,目前主板产品大多数都支持RAID0、RAID1以及RAID0+1这三种模式。
从这几种常见的RAID模式来看,RAID1主要用于保障数据安全,RAID0+1虽然兼顾了安全和性能,但成本偏高,磁盘空间利用率不大,所以普通用户也很少使用。
所以综合实际情况来看,RAID0是普通用户在能有效控制成本及磁盘空间前提下,最有效的硬盘性能提升手段。
为何说RAID0最合适对于RAID0来说,至少需要两块相同型号的硬盘才可以组建,而且RAID0模式在过去最让人诟病的就是其安全性能,因为只要一块硬盘出现了故障,那么在RAID0中所有的硬盘数据都将丢失。
从过去的印象来看,RAID0虽然能有效提升磁盘性能,但基本也意味着昂贵和不安全,那为什么我们还需要RAID0呢?各个RAID阵列模式对比将主板的潜力挖掘出来对于目前的主板而言,大多数产品都拥有磁盘阵列的功能,即使是一些南桥本身没有RAID功能的主板(比如H55),也可以通过第三方芯片来支持RAID功能。
但是对于购买主板的用户而言,在主板如超频、节能、电源管理模式等功能都被挖掘至尽的时候,RAID这一功能却少有人接触,这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
11大于2硬盘组建RAID0阵列性能实测

前言:作为电脑的重要组成部分,硬盘的性能在近十多年时间里一直发展缓慢,可以说已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整个平台性能的提升。
究其原因,正是由于传统机械硬盘在工作原理上的限制,导致其在性能方面的提升很容易就会遇到瓶颈,除了容量还能不断增加外,目前主流的硬盘转速已在7200RPM停留了很多年,各方面性能一直无法获得更有效的提高。
硬盘的性能成为整个平台的瓶颈不过,随着硬盘的价格不断持续下跌和应用需求的不断增大,普通用户拥有两块以上的硬盘也是常见的事情了。
这时我们也有了一种可以更有效提升硬盘性能的选择——采用两块硬盘组建RAID0磁盘阵列。
组建RAID0阵列不但能满足大家在容量上的需求,也能有效提升硬盘的性能,实现1块硬盘+1块硬盘性能>2块硬盘性能,使整个系统的性能再次上升一个台阶。
硬盘组建RAID0阵列评测RAID是“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的缩写,中文意思是独立冗余磁盘阵列,目前有RAID0~RAID7等多种模式。
从日常应用角度来看,RAID0磁盘阵列模式是最适合普通用户的,它不但能大幅提升硬盘速度,同时也不用牺牲硬盘容量。
那么组建RAID0阵列到底能比单块硬盘提升多少性能呢?今天就让我们通过评测一起来体验一下吧。
《点击直接进入:硬盘测试数据对比》评测硬盘具体参数如下:西部数据SATA海盗船1TBSATAII32M容量1TB 2TB 128GB介质类型磁盘磁盘MLC NAND主控芯片N/A N/A Indilinx Barefoot缓存32MB N/A 64MB硬盘转速7200RPM 7200RPM N/A数据接口SATA II SATA II SATA II盘体尺寸 3.5" 3.5" 2.5"参考价格499元998元2590元评测硬盘产品赏析:西部数据 1TB SATAII 32M(WD10EALS)/蓝盘图库评测论坛报价西部数据 1TB SATAII 32M(WD10EALS)/蓝盘属于西部数据主流型Caviar Blue蓝盘系列,采用双碟设计,总容量为1TB,转速为7200RPM,缓存为1TB常见的32MB。
磁盘提速必杀技——磁盘性能提速方案应用测试

盈盈
它进行优化。
8
电雌 / o 幛 9 2 l 月号上
本次测试我们将使用 内存 ( 通过R m. a Dik s
既然是在机械硬盘的基
实现R ay o s ̄速)、R 1 磁盘阵列 、S D ed B ot i ) A D0 S 础上提速 、优化 ,咱们的测
跟 随软 件向 导 ,将 未使 用 的 内存划 分 出来 ( 小编 在此 设 置为 70 )。下一步选择 系统关机 时保 存 ,之后就可 以一直选 0 MB 择下一 步直至完 成。这 时,系统 中就会出现 一个R mDik a s 的盘 符,然 后点击属性 ,选择R a y o t ed Bo s,然后选 择 该设备专用于 R ay o s 即可启动内存的R a v o s ed B ot edB ot 加速 功能。 4 GB DDR 3 内存 现在 大概 也就 是 31 3 3
操作系统 ,把没用到 的内存找 出来,并且划分为一个专用磁盘分 区 ,然后在这个分 区上启动Wid w 系统 自带的R a y o s n o s7 ed B o t 功
能 ,实现提速效果 。
Ra DIk m s 的使用 方法
首先 打开R mDik a s ,然后在左 上角选择 “ 添加 ,接着再
纯地 寄希 望于 结构 老 迈的 机械 硬盘 ,还 需要 通过 各 种方 式 ,激
活咱们 的存储 设备 ,真正 改善磁盘 性能这 个犬瓶 颈 。
机 械硬盘 不能没 有 。 哪些数 据需要高 效存储 环境
机械 硬盘真的是很机械 ,寻 在进行本期测试之前,我们要先 盘的速度肯定无法满足需求 ,因此我 道延迟 、磁信号 衰减、对小文 件 明确下哪些数据需要提 高存储性能 。 们还需要—个高速的移动存储设备。 和 随机文件读 写速度慢… …传统 首先是操作系统,它要是效率低下 , 单 纯 的数 据 备 份就 真没 太 大 机械 结构带来 的弊端都会给 它的 整机就不可能快。接着是类似。币c 、 e 必要 花 费 时 间跟 金 钱 来 提 升存 储 数据 传输速度带 来严重的影 响。 Poohp htso 、浏览器程序等等 日常所需 环 境 ,机 械硬盘 的效果 就能满足 需 I 'ST DE IA A,S T 现在已经发展 的应用软件 ,这也直接影 响了用户的 求 。即使是单部3 GB以上 的高清电  ̄ ] AA 0 到 了S A ,但 接门的不 断改 使用体验 ,大家肯定希墨打 开文档、 AT 30 0 p 左右,机械 影,码率也不过3 Mb s 变 始终 是 治 标不 治 本 。无 论是 图片的时候能快一点,再快一点 … 硬盘提 供的8 MB s 0 / 的传输速率 已是 ¥ TA3 A GB ( A A 0 S T 2 )还 ̄S T 当然也是最重要的就是 咱们的游戏程 绰绰 有余 了。没错 ,提 高存储环 境 A A 6 ( A . ,现在的 民用级硬 GB s AT 30 ) 了。高效的存储 环境能让游戏帧率 的主 要 目的就是 让系统 更高效 ,让 盘持 续传 输速度 都 不到1 0 / 也变高哦 ,这可不是小编瞎说的。大 应 用软件 使用起 来更快 ,同时让 存 0 MB s ,结 构不 改变 ,再 高的带 宽也 容垦数据资源共享 时,移 动硬盘 或u 储速度不会成为游 戏的瓶颈 。 是 白搭 ,高速公路修 得再宽 ,汽 ■ ■硼
关于磁盘阵列(存储)的IOPS的一些总结

存储IOPS的正确理解之一 总结:目前还没有SPC-IOPS超过50W的磁盘阵列。
存储IOPS的正确理解之二
观点二
在OLTP和数据库应用环境下,磁盘阵列IOPS受磁盘阵列 带宽影响很小!
存储IOPS的正确理解之二
观点一
绝大多数厂商的磁盘阵列的性能(IOPS)都远远达不到500,000!
存储IOPS的正确理解之一
存储系统性能指标IOPS的大小的评测,取决于许多测试参数, 如: • 测试数据的类型:顺序读写还是随机读写? • 测试数据块的大小尺寸; • 被测存储产品的RAID级别; • 被测存储产品的磁盘数量,大小,转速;等
存 储 性 能 之 IOPS 总 结
River yang 2008
内容目录
□ 介绍IOPS □ SPC组织介绍 □ 正确理解存储性能之IOPS □ IOPS总结
介绍IOPS
什么是IOPS?
I/O Per Second 每秒读写IO操作(输入/输出)值(次数)
SPC组织介绍
首先介绍一下SPC。
SPC全称是storage performance council(存储性能理事会),是一个 非赢利的组织,它的成员由国外存储厂商和部份大学,研究机构组成, 其使用是定义,标准化存储系统的基准测试。 SPC-1基准测试包含以下三项指标,最好地模拟了联机事务处理OLTP, 数据库和EMAIL等真实应用环境下存储产品的性能。 用户可以从中了解存储产品在真实环境下的性能和性价比:
要强调的是,同样配置规格的盘阵在不同标准下测试出的IOPS 结果也是天壤之别,100%顺序读的IOPS比100%随机写的IOPS 高25倍以上。
RAID和固态硬盘哪个速度快点

RAID和固态硬盘哪个速度快点磁盘阵列(RAID),有“独立磁盘构成的具有冗余能力的阵列”之意。
磁盘阵列是由很多价格较便宜的磁盘,组合成一个容量巨大的磁盘组,利用个别磁盘提供数据所产生加成效果提升整个磁盘系统效能。
那么RAID和固态硬盘哪个速度快呢?分别有什么特点?RAID和固态硬盘哪个速度快固态硬盘基本上的读取速度是机械硬盘的2倍左右,当然这是考虑在意块固态硬盘和一块机械硬盘的对比.实际应用和性价比和这个不成正比.固态硬盘最大的好处就是读取速度非常块,写入速度相比机械硬盘也要快上不少,而导致固态硬盘写入速度快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寻道时间非常短.1.在读取性能方面,固态硬盘即使相比RAID 0而言依然有着明显的优势,虽然持续读写速度相差不多,但是随机存取时间方面的绝对优势则可以保证固态硬盘在日常的系统应用中,依然会明显幅度领先于机械硬盘的RAID 0模式。
2.写入性能方面,机械硬盘依然可以以240MB/s的连续传输速度占据一定优势,而即使是金士顿64GB的固态硬盘也不过160MB/s,这就让我们对两者的实际应用表现感到十分期待。
3.对于金士顿30GB固态硬盘来说,由于定位低端,在持续写入速度方面全面落后,但是通过CrystalDiskMark的测试来看,它在4K随机写入性能方面依然优势明显。
考虑到写入性能的巨大优势,这款固态硬盘做系统盘应该是首选了,当然后面的测试依然值得一看。
4.对于传统机械硬盘来说,我们大多都非常熟悉。
这次的测试最能反映出来的就是,7200转和5900转的差距并不大,像后者的性能基本上和希捷7200.11(单碟320GB)的硬盘处于同一水平。
补充:硬盘常见故障:一、系统不认硬盘二、硬盘无法读写或不能辨认三、系统无法启动。
系统无法启动基于以下四种原因:1. 主引导程序损坏2. 分区表损坏3. 分区有效位错误4. DOS引导文件损坏正确使用方法:一、保持电脑工作环境清洁二、养成正确关机的习惯三、正确移动硬盘,注意防震开机时硬盘无法自举,系统不认硬盘相关阅读:固态硬盘保养技巧一、不要使用碎片整理碎片整理是对付机械硬盘变慢的一个好方法,但对于固态硬盘来说这完全就是一种“折磨”。
超导磁存储技术磁盘阵列性能调优

超导磁存储技术磁盘阵列性能调优随着超导磁存储技术的不断发展,磁盘阵列已成为数据存储领域的重要技术之一。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磁盘阵列的性能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需要进行性能调优。
本文将介绍如何对超导磁存储技术磁盘阵列进行性能调优,以提高其性能和稳定性。
一、了解系统架构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磁盘阵列的硬件和软件架构。
硬件方面,包括磁盘、控制器、电源、散热系统等;软件方面,包括操作系统、文件系统、驱动程序等。
了解这些组件之间的交互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进行性能调优。
二、监控系统性能在调优之前,我们需要对磁盘阵列的性能进行监控。
通过使用性能监测工具,我们可以实时监测磁盘阵列的I/O吞吐量、响应时间、CPU利用率等关键指标。
同时,我们还需要关注系统的温度、电压等硬件参数,以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三、优化存储策略在了解了磁盘阵列的性能和硬件参数之后,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优化存储策略。
例如,可以通过调整文件系统的缓存大小、优化数据布局、使用多路径访问等技术,提高磁盘阵列的性能和可靠性。
四、调整硬件配置硬件配置对磁盘阵列的性能也有重要影响。
例如,我们可以考虑升级更快的硬盘、增加内存容量、优化电源和散热系统等。
此外,我们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调整磁盘阵列的容量和布局,以提高存储效率和性能。
五、优化软件配置除了硬件配置外,软件配置也对磁盘阵列的性能有很大影响。
例如,我们可以调整文件系统的缓存算法、优化文件系统的日志功能等。
此外,我们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调整操作系统的配置参数,以提高磁盘阵列的性能和稳定性。
六、测试和验证最后,我们需要对调优后的磁盘阵列进行测试和验证。
通过模拟实际应用场景,我们可以测试磁盘阵列的性能和稳定性,以确保调优后的方案能够满足实际需求。
总之,对超导磁存储技术磁盘阵列进行性能调优需要综合考虑硬件和软件配置、监控系统性能、优化存储策略等因素。
通过合理的调优方案,可以提高磁盘阵列的性能和稳定性,从而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
磁盘阵列安装方法

磁盘阵列安装方法一、磁盘阵列的概念和作用磁盘阵列(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简称RAID)是将多个硬盘组合在一起,通过数据分段、校验和冗余等技术实现数据的高效存储和保护。
磁盘阵列可以提供更高的数据存储容量、更快的数据传输速度和更可靠的数据安全性,被广泛应用于服务器、工作站和企业级存储系统等领域。
二、选择合适的磁盘阵列类型根据具体需求和预算,选择合适的磁盘阵列类型是非常重要的。
常见的磁盘阵列类型包括RAID 0、RAID 1、RAID 5、RAID 6和RAID 10等。
不同的RAID类型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场景,例如RAID 0提供了更高的读写性能,但没有冗余备份;RAID 1通过镜像技术实现数据冗余,但存储容量较低;RAID 5通过分布式校验实现数据冗余,并兼具存储容量和读写性能等方面的平衡。
三、准备磁盘和硬件设备在安装磁盘阵列之前,需要准备好相应的硬盘和硬件设备。
确保硬盘的接口类型和阵列控制器相匹配,同时注意硬盘的容量和数量是否满足所需的存储空间。
此外,还需要确认服务器或主机的电源和散热系统是否能够支持额外的硬盘阵列设备。
四、安装磁盘阵列控制器磁盘阵列控制器是实现磁盘阵列功能的关键设备,它负责管理和控制多个硬盘的数据读写、校验和冗余等操作。
根据具体的服务器或主机型号,选择相应的磁盘阵列控制器,并按照说明书的指引将其安装到对应的插槽上。
确保插槽与控制器的接口类型匹配,并注意插槽的定位和固定方式。
五、连接硬盘和电源线将准备好的硬盘插入到磁盘阵列控制器提供的硬盘插槽上,并正确连接数据线和电源线。
根据硬盘的接口类型,选择合适的数据线进行连接,例如SATA、SAS或SCSI等。
注意插头与插槽的方向,确保连接牢固可靠。
同时,根据硬盘的电源需求,连接相应的电源线,并确保电源供应稳定可靠。
六、配置磁盘阵列在硬件连接完成后,需要通过相应的软件工具或BIOS界面对磁盘阵列进行配置。
磁盘阵列(IPSAN)挂载Windows和Linux测试过程

磁盘阵列(IPSAN)挂载Windows和Linux测试过程测试设备型号:同有iSUM420G3,插入6块1T SATA硬盘。
步骤:1.设置IP-SAN2.配置Windows/Linux客户端一、设置IP-SAN通过IE输入IP-SAN管理口IP,192.168.0.200,用户名Administrator,密码:password。
(1)创建磁盘阵列。
(2)创建逻辑驱动器(可创建多个,下图:LD0、LD1、LD2为SAN驱动器,LD3为NAS 驱动器)。
创建NAS驱动器(3)LUN映射(点左边树的“存储服务”节点)(NAS驱动器好像不用手动配置映射,自动设置好了)------至此,iSCSI方式挂载设置完毕。
(4)NAS配置●创建NAS用户●在协议控制中可以启动所需的服务(若启用NAS,配置Windows(CIFS)协议即可):●文件共享中可设置共享文件夹。
(此时windows客户端直接用\\192.168.0.201访问共享目录即可)二、Windows/Linux客户端设置1、WinXP/2003中连接iSCSI需要安装iSCSI Initiator(从微软网站上下载最新的,如Initiator-2.08-build3825-x86fre.exe)。
安装后启动:(1)在Gereral中设置启动器名(Initiator Node Name)。
※必须与IP-SAN里面配置的启动器名一致!Windows iSCSI Initiator(2)Discovery中输入IP-SAN数据口IP。
也可以点Advanced设置相关信息:(3)在target页面中连接。
(4)在Windows管理→磁盘管理中可发现新的磁盘。
(注意WinXP下无法挂载2T以上的驱动器,因此如果IPSAN里设置的驱动器大小超过2T,XP磁盘管理将无法发现新磁盘!)。
上面的磁盘分区类型为GPT磁盘,可转换为MBR磁盘(最大分区为2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测试磁盘阵列的速度1.进入sqlplus 运行下面的脚本(这些命令用来不断的往oracle 数据库里面插入数据)SQL> connect / as sysdba;Connected.SQL> create table io_test tablespace USERS as select * from all_objects;Table created.SQL> insert into io_test select * from io_test;50198 rows created.SQL> /100396 rows created.SQL> /200792 rows created.SQL> /401584 rows created.SQL> /803168 rows created.SQL> /1606336 rows created.SQL> /2.在插入的同时,在shell 下面运行iostat来查看磁盘阵列的io速度-bash-3.00$ iostat -xn 3extended device statisticsr/s w/s kr/s kw/s wait actv wsvc_t asvc_t %w %b device0.0 0.0 0.5 0.1 0.0 0.0 0.0 10.6 0 0 d100.0 0.0 0.0 0.0 0.0 0.0 0.0 5.8 0 0 d110.0 0.0 0.5 0.2 0.0 0.0 0.0 12.7 0 0 d170.0 0.0 0.5 0.1 0.0 0.0 0.0 10.9 0 0 d200.0 0.0 0.5 0.2 0.0 0.0 0.0 12.5 0 0 d270.1 0.0 1.0 0.1 0.0 0.0 0.6 10.9 0 0 d300.0 0.0 0.0 0.0 0.0 0.0 0.0 5.8 0 0 d310.0 0.0 1.0 0.2 0.0 0.0 2.7 13.1 0 0 d370.0 0.0 0.0 0.0 0.0 0.0 0.0 0.1 0 0 c0t0d00.0 0.1 1.0 0.2 0.0 0.0 0.0 11.3 0 0 c1t1d0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 0 c1t2d0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 0 c1t3d00.0 0.1 1.0 0.2 0.0 0.0 0.0 11.5 0 0 c1t0d0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 0 c1t5d0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 0 c1t4d00.1 3.3 9.3 30.0 0.0 0.0 0.0 9.4 0 2 c2t44d0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 0 nmser1:vold(pid360)extended device statisticsr/s w/s kr/s kw/s wait actv wsvc_t asvc_t %w %b device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 0 d10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 0 d11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 0 d17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 0 d20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 0 d21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 0 d27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 0 d30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 0 d31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 0 d37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 0 c0t0d0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 0 c1t1d0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 0 c1t2d0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 0 c1t3d0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 0 c1t0d0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 0 c1t5d0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 0 c1t4d00.0 262.8 0.0 2102.7 0.0 1.9 0.0 7.3 0 99 c2t44d0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 0 nmser1:vold(pid360)extended device statisticsr/s w/s kr/s kw/s wait actv wsvc_t asvc_t %w %b device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 0 d10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 0 d11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 0 d17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 0 d20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 0 d21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 0 d27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 0 d30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 0 d31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 0 c0t0d0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 0 c1t1d0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 0 c1t2d0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 0 c1t3d0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 0 c1t0d0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 0 c1t5d0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 0 c1t4d00.3 192.3 2.7 4501.1 0.0 2.5 0.0 13.0 0 100 c2t44d0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 0 nmser1:vold(pid360)extended device statisticsr/s w/s kr/s kw/s wait actv wsvc_t asvc_t %w %b device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 0 d10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 0 d11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 0 d17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 0 d20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 0 d21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 0 d27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 0 d30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 0 d31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 0 d37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 0 c0t0d0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 0 c1t1d0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 0 c1t2d0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 0 c1t3d0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 0 c1t0d0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 0 c1t5d0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 0 c1t4d00.0 285.0 0.0 2279.9 0.0 2.6 0.0 9.2 0 100 c2t44d0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 0 nmser1:vold(pid360)extended device statisticsr/s w/s kr/s kw/s wait actv wsvc_t asvc_t %w %b device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 0 d10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 0 d11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 0 d17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 0 d20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 0 d21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 0 d27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 0 d30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 0 d31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 0 d37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 0 c0t0d0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 0 c1t1d0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 0 c1t2d0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 0 c1t0d0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 0 c1t5d0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 0 c1t4d00.0 307.0 0.0 2456.1 0.0 3.0 0.0 9.9 0 100 c2t44d0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 0 nmser1:vold(pid360)其中c2t44d0就是磁盘阵列所在的卷,我们分析一下磁盘阵列由于现在数据库不停被写入数据,磁盘阵列的繁忙程度为100%,但是磁盘阵列的写速度却只保持在2M/秒左右,相当于一个本地硬盘,这说明磁盘阵列由于某些设置有问题导致磁盘读写速度非常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