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讲 IPRAN技术构架
第4讲 IPRAN技术构架

IPRAN网络完全新建,不依托于现有城域网。对于2013、2014年新增基站,不通过城 域网直接接入RAN ER。
IPRAN分为核心层、汇聚层与接入层
网 络 架 构
•
三层
核心层直接与BSC或IP骨干网相连,
•
一般采用大容量路由器构建,具
备高密度端口和大流量汇聚能力
(RAN ER)
部署OAM、保护
OAM BFD、802.3ah等 网络侧保护FRR技术 客户侧保护VRRP、IP FRR
部署QOS、同步、 安全
同步:同步以太-1588 QOS:IP QOS,MPLS QOS 安全技术:攻击防范、协议验证
IP/MPLS 核心技术
电信级承 载要求
同步、安 全、差异 化
(BTS)和基站控制器(BSC) 之间建立一个安全可靠 的电路传输手段。
主要承载方式:SDH/MSTP,2到3级MSTP环。 承载网容量:接入环155M/622M,汇聚环622M/2.5G,核心 环2.5G/10G。
IP RAN基本概念
1X/3G基站回传
eNodeB回传
二层点到点通道 类业务
IP RAN基本概念
采用层次化的MPLS-TP OAM,实现类似 采用IP/MPLS OAM,主要通过BFD技术
于SDH的OAM管理功能
作为故障检测和保护倒换的触发机制
保护恢复方支持环网保护、链路保护、线性保护、链
保护恢复
式 路聚合等类SDH的各种保护方式
支持FRR保护、VRRP、链路聚合
倒换时间 50ms电信级保护
电信集团要求在300ms以内
海量接入层可实现类SDH运维,逐步向路 由器运维过渡,减轻运维人员技术转型压 力
ipran技术简介

技术 PTN
保护项 RNC/BSC双归
IP RAN
PW业务 LSP路径 RNC/BSC双归 PW业务
L3VPN业务 LSP路径
保护技术 MC-LAG MC-LMSP
VRRP
PW APS
LSP APS
E-VRRP E-APS PW Redundancy ICB PW
VPN FRR
LSP 1:1
收敛时间 50ms
Page 4
分组技术缓解承载压力
SDH 硬管道
VC1
SDH
VC2
VC
VC3
分组弹性管道
Flexible Tunnel
Tun1 Tun2 Tun3
Free Bandwidth
MSTP
二层 静态 点到点连接 通道交换 无复用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TN
二层 静态 点到点连接 包交换 统计复用
Backhaul
EPC
eNB
带宽 LTE单站
超过150M 1G
1
150M+
3.1M 153.6K
1X
EVDO RA LTE
LTE-Advanced
5
以手机电视为代表的eMBMS业务涌现,
承载网络要支持组播
Page 14
LTE要求承载网具备灵活带宽扩展能力
大带宽
三层
同步
IPv6
组播
空口技术
CDMA2000 1x
X2
eNB
X2
X2
eNB
网络扁平化,引入S1-Flex和X2接口,点到多点业务模型 使用点到点二层技术会产生类N2问题,造成无线与回传网紧耦合
IP-RAN介绍及关键技术原理学习笔记

IPRAN技术原理介绍1.技术起源RAN的传统传输方式:RAN传输新需求:1.1I PRAN概述IPRAN网络架构:2.IPRAN协议栈2.1I u-cs接口IP传输协议栈Iu-ps接口IP传输协议栈Iu-r接口IP传输协议栈Iub接口IP传输协议栈3.IPRAN组网不同的Iub接口组网:4.IPRAN与PTN的区别IPRAN是用的L3+L2的技术,在核心汇聚层用L3VPN在接入层用的是L2VPN。
这个技术偏向路由器属于2/3层的设备。
在核心层主流用ISIS协议,接入层用OSPF协议。
业务采用多段伪线的方式。
其倒换机制比PTN丰富安全,但存在路由重优化的时间缺陷。
PTN用的L2VPN技术,属于2层设备。
配置采用点到点业务配置方法,保护是基于隧道的保护方式。
传统IPRAN/PTN设备定义:长期以来,PTN阵营和IPRAN阵营互相诋毁,相互攻击对方的弱点。
如果从应用的角度来说,技术的优劣是次要的,关键是要找到最适合自己业务特征的技术,方便业务开展和维护。
传统IPRAN/PTN设备定义IPRAN/PTN原理比较长期以来,PTN阵营和IPRAN阵营互相诋毁,相互攻击对方的弱点。
如果从应用的角度来说,技术的优劣是次要的,关键是要找到最适合自己业务特征的技术,方便业务开展和维护。
传统IPRAN/PTN设备定义IPRAN/PTN原理比较面向连接的技术静态组网,需人工配置,无法自动调整非面向连接的技术动态组网,无需人工配置,网络可以自动调整接口类型低速接口:E1TDM接口:STM-1/4/16以太接口:FE、GE、10GEATM接口:STM-1、STM-4、STM-16低速接口:E1TDM接口:STM-1/4/-16以太接口:FE/GE/10GE、40G、100GATM接口:STM-1、STM-4、STM-16IPRAN对PTN的攻击点1.IPRAN设备安全性优于PTN:经过复杂Internet网络的洗礼,路由器具备更为丰富的设备安全防护特性2.PTN与现有IP、MSTP网络互通时,业务无法端到端建立3.PTN端到端必须用同一厂家设备,网络扩容、优化受限4.IPRAN是分组传送技术发展方向标准化方面:T-MPLS已终止,MPLS-TP发布延迟产业链:支持IPRAN的设备制造商比PTN多互通性:IPRAN标准化程度高,互通良好;PTN设备间无法互通应用:IPRAN在全球综合承载广泛应用;PTN适合纯移动回传;PTN对IPRAN的攻击点1.缺乏快速可靠的网络保护和OAM故障检测机制,网络监控困难。
IP-RAN介绍及关键技术原理学习笔记

IPRAN技术原理介绍1.技术起源RAN的传统传输方式:RAN传输新需求:1.1IP RAN概述IP RAN网络架构:2.I P RAN协议栈2.1Iu-cs接口IP传输协议栈Iu—ps接口IP传输协议栈Iu—r接口IP传输协议栈Iub接口IP传输协议栈3.I P RAN组网不同的Iub接口组网:4.I P RAN与PTN的区别IP RAN是用的L3+L2的技术,在核心汇聚层用L3VPN 在接入层用的是L2VPN。
这个技术偏向路由器属于2/3层的设备。
在核心层主流用ISIS协议,接入层用OSPF协议.业务采用多段伪线的方式.其倒换机制比PTN丰富安全,但存在路由重优化的时间缺陷。
PTN用的L2VPN技术,属于2层设备。
配置采用点到点业务配置方法,保护是基于隧道的保护方式。
传统IP RAN/PTN设备定义:长期以来,PTN阵营和IP RAN阵营互相诋毁,相互攻击对方的弱点。
如果从应用的角度来说,技术的优劣是次要的,关键是要找到最适合自己业务特征的技术,方便业务开展和维护。
传统IP RAN/PTN设备定义IP RAN/PTN原理比较长期以来,PTN阵营和IP RAN阵营互相诋毁,相互攻击对方的弱点。
如果从应用的角度来说,技术的优劣是次要的,关键是要找到最适合自己业务特征的技术,方便业务开展和维护.传统IP RAN/PTN设备定义IP RAN/PTN原理比较IP RAN对PTN的攻击点1.IP RAN设备安全性优于PTN:经过复杂Internet网络的洗礼,路由器具备更为丰富的设备安全防护特性2.PTN与现有IP、MSTP网络互通时,业务无法端到端建立3.PTN端到端必须用同一厂家设备,网络扩容、优化受限4.IP RAN是分组传送技术发展方向•标准化方面:T-MPLS已终止,MPLS—TP发布延迟•产业链:支持IP RAN的设备制造商比PTN多•互通性:IP RAN标准化程度高,互通良好;PTN设备间无法互通•应用:IP RAN在全球综合承载广泛应用;PTN适合纯移动回传;PTN对IP RAN的攻击点1.缺乏快速可靠的网络保护和OAM故障检测机制,网络监控困难。
IPRAN技术及其应用分析

IPRAN技术及其应用分析作者:杨乐乐来源:《中国新通信》 2018年第12期【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电信运营商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多。
IPRAN 是以路由器为主构建的一项常见的网络承载技术,也是当前移动承载网的必然发展方向。
现阶段,IPRAN 技术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多业务运营商网络建设,本文主要先介绍IPRAN 技术,进而阐述其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 IPRAN 技术应用分析一、关于IPRAN 技术1、IPRAN 技术的概念。
IPRAN 中的“IP”指的是互联网协议,RAN 则是“Radio Access Network”的简称,因此IPRAN 的意思就是无线接入网IP 化。
IPRAN 技术是针对IP化基站回传应用场景进行优化定制的路由器或是交换机的整体解决方案,其在本质上是属于一个硬件结构,即将路由器作为基础,表现出三层路由的能力,从而有效满足业务承载的需求。
IPRAN 技术的应用既能降低设备成本,而且还能对人工维护的成本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
2、IPRAN 技术的特点。
① 多业务承载能力:这是IPRAN 技术的一个非常强的优点,IPRAN 技术的多业务承载能力可承担移动网络的网络承载如2G、3G 基站的TDM 业务以及ATM大客户专线等;IPRAN 技术还能实现移动业务的多样化和资源的协调统一,从而更好的对移动网络的综合能力进行维护;②网络拓展性强:IPRAN 技术的IP 构架通过利用IGP 技术和IGPEC 技术来运行组网,从而使得宽带的路径更加多样化,即具有强大的网络拓展性;③ QoS 性能保障:IPRAN 技术主要是通过利用Diffserv 技术来实现QoS质量保障,根据流量的优先级和局域网的二层协议标准,然后对业务的等级进行定位并给予相应的保障,从而保证了不同级别业务承载的质量;④业务配置灵活:根据移动网络的分层定义,IPRAN 技术可以确定业务的执行标准。
IPRAN 技术具有非常大的业务范围,基本上所有的业务通道都是可配置的,而且配置流程既简便又可以自动调节。
IPRAN原理与配置

掌握IP组网下Iub, Iu-CS, Iu-PS配置步骤,命令和相关参数。
Copyright © 201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Page3
目 录
1. IP组网接口配置概述 2. Iub接口数据配置 3. Iu-CS/Iu-PS接口数据配置
《TD-SCDMA IUPS IP组网配置指导V2.1》
Copyright © 201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Page2
培训目标
学完本课程后,您应该能:
掌握DRNC820 IP组网接口数据配置相关原理。 了解TD-RAN IP承载情况下各接口组网原则和规范。
增加RNC对外接口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数据
增加RNC Iub接口控制面数据
增加邻节点传输资源映射关系
增加RNC Iub接口用户面数据
增加RNC Iub接口操作维护通道
RNC基于IP传输时对外的物理端口包括: E1/T1端口(PEUa/UOI_IP/POUa) FE/GE端口(FG2a/GOUa)
Page18
增加RNC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数据
使用FG2a/GOUa单板(非链路聚合方式 )
SET ETHPORT: ADD ETHIP:
每个以太端口支持配置6个IP地址。 当所要配置IP的端口已经配置为主备模式,
用户输入的槽位号只能是偶数槽位号。
ADD DEVIP:
可选仅当采用三层组网时需要设置
IP单协议栈Iub接口数据配置 的必要步骤, 具体请参见右侧 图示流程
IPRAN 培训课件

60G
120G
128k
256k
1.以太网接口:GE、10GE
2.可选接口:STM-1、STM-4、STM-16、
STM-64
1.以太网接口:FE、GE、10GE
CX600-X3 CTN9000-3E 7705 SAR-18
ASR9006 MX480
CX600-X8 CTN9000-5E/8E
7450 ESS-7 ASR9010 MX960
•>>
•S-GW
•RAN
•S1-U
•S-GW
•S1-MME
•eNodeB
•eNodeB
•X2
•eNodeB
取消了之前定义的RNC,eNB (Evolved NodeB)直接接入 EPC,从而降低用户可感知的时 延,大幅提升用户的移动通信 体验
• 引入了两个接口
一、IPRAN 概述—产生背景
一、IPRAN 概述—产生背景
• B 类设备一般在核心或一般机楼成对设置,在 光纤条件具备的区域,一对 B 类设备可以部署 在不同的机房。在选择同一机房布放时,建议 优选具备不同出局光缆路由的机房。
• 核心路由器(RAN ER)一般与 BSC 同机房设 置。
• 一对 B 类设备建议接入 20-50 台 A 类设备。
• 若干台 A 类设备与一对 B 类设备组成多个接 入环,实现双路由保护,同时节省光纤:每对 B 类设备一般覆盖 3-10 个接入环。
•石家庄IPRAN拓扑如下:
1. PW + L3 MPLS VPN 方案
• LTE 基站业务采用 PW+L3VPN 方式进行承载。
1. PW + L3 MPLS VPN 方案
ipran技术简介-入门

A-B:MPLS L2VPN
基站业务实现
MPLS L2VPN:实现用户二层数据跨越MPLS网络透明地传送。通过为不同 的业务划分不同的虚电路实现隔离。 PWE3全称是Pseudo Wire Emulation Edge-to-Edge,边缘到边缘的伪线 仿真。 基本传输构件 CE:用户网络边缘设备 PE:服务提供商网络边缘设备 AC:接入链路,连接CE和PE的物理电路或虚拟电路。 PW:伪线,两个PE之间的虚拟双向连接。
效。
线路(点到点连接),将两条用户侧的AC接
PW冗余保护:通过部署主备两条PW,实现当主口P“W短出接现”故起障来后。,因将此流称量为立P即se切ud换o Wire伪
到备份PW,使得流量转发得以继续。
线。
B上的PW个数与该B对下接入的基站个数一致。
L2VE B1
基站
A1
L3VE
L3VPN
L2VE B2
基站业务实现
B以上:MPLS L3VPN
MPLS L3VPN:通过为不同的业务划分不同的VRF(V双PRND路的由作转用发是表对)实于现一隔条离VP。N路由
在RR上会保留两个方向的路由,减
VPN属性:
少路由收敛次数。
RD:站点间的IPv4地址可能重叠,RD+IPv4构成全局唯一的VPNv4地址,避免路由丢失。
保护方案
BTS/eNodeB BTS/eNodeB BTS/eNodeB 政企客户 政企
基站侧
保护方案
接入环的A设备数不 宜过大,会影响IGP 收敛时间。BLeabharlann A BAB
B
B
接入层
汇聚层
ER
BSCCE/EPCCCE
BSC/EP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步
频率同步 支持 时间同步 支持,且经过现网规模验证
支持 支持,有待现网规模验证
规划建设 支持规模组网,规划简单
支持规模组网,规划略复杂
网络部署
2020/12/2
业务组织
端到端L2业务,子网部署,在核心层启用 三层功能
运行维护 类SDH运维体验,跨度小,维护较简单
接入层采用MPLS_TP伪线承载,核心\汇 聚层采用MPLS L3VPN承载
ETH 支持
支持
接口功能
POS 支持 ATM 支持
支持 支持
TDM
转发机制
三层转发及 路由功能
协议 路由
支持
支持
核心汇聚节点通过升级可支持完整的L3功 能
支持L3全部功能
核心汇聚节点通过升级可支持全部三层协 议
支持全部三层协议
核心汇聚节点全面支持
支持
IPV6 核心汇聚节点全面支持
支持
QoS
支持
支持
OAM
第4讲 IPRAN技术架构
IP RAN基本概念
RAN(Radio Access Network)是从无线基站(BT基S站)到回基传站(B控a制ck器haul)指 (BSC)之间的传送网络。RAN通常为基于电路交换在的移网动络网,R多AN以层,通过 MSTP(基于SDH 的多业务传送平台)传统传输产品多组种网物为理主媒。介在基站
(BTS)和基站控制器(BSC) 之间建立一个安全可靠 的电路传输手段。
主要承载方式:SDH/MSTP,2到3级MSTP环。 承载网容量:接入环155M/622M,汇聚环622M/2.5G,核心 环2.5G/10G。
IP RAN基本概念
1X/3G基站回传
eNodeB回传
二层点到点通道 类业务
IP RAN基本概念
2020/12/2
IPRAN 关键技术
IP连通
建立LSP
建立L2VPN 、 L3VPN
配置接口IP地址或Loopback地址 部署路由协议ISIS/OSPF/BGP
启用MPLS,配置静态LSP、LDP RSVP-TE
L2VPN:配置VPLS或VPWS L3VPN:MBGP,建立VRF;PE-CE路 由
•
汇 聚 层 由 B 类 设 备 ( IPRAN 汇 聚 路 由
器)组成,用于接入汇聚A类设备
•
接入层由连接基站的A类设备
(IPRAN接入路由器)组成
•
3G网络中ER汇聚从基站到BSC流量;
LTE网络中,ER汇聚从EnodeB到
PGW/SGW的流量。
PTN与IP RAN技术比较
功能
PTN方案
IP RAN方案
部署OAM、保护
OAM BFD、802.3ah等 网络侧保护FRR技术 客户侧保护VRRP、IP FRR
部署QOS、同步、 安全
同步:同步以太-1588 QOS:IP QOS,MPLS QOS 安全技术:攻击防范、协议验证
IP/MPLS 核心技术
电信级承 载要求
同步、安 全、差异 化
四川电信IPRAN网络架构
IPRAN网络完全新建,不依托于现有城域网。对于2013、2014年新增基站,不通过城 域网直接接入RAN ER。
IPRAN分为核心层、汇聚层与接入层
网 络 架 构
•
三层
核心层直接
备高密度端口和大流量汇聚能力
(RAN ER)
采用层次化的MPLS-TP OAM,实现类似 采用IP/MPLS OAM,主要通过BFD技术
于SDH的OAM管理功能
作为故障检测和保护倒换的触发机制
保护恢复方支持环网保护、链路保护、线性保护、链
保护恢复
式 路聚合等类SDH的各种保护方式
支持FRR保护、VRRP、链路聚合
倒换时间 50ms电信级保护
电信集团要求在300ms以内
海量接入层可实现类SDH运维,逐步向路 由器运维过渡,减轻运维人员技术转型压 力
IPRAN承载LTE具备的优势
1、 端到端的IP化。端到端的IP化使得网络复杂度大大降低,简化了网络配置,能极大缩 短基站开通、割接和调整的工作量。另外,端到端IP减少了网络中协议转换的次数,简化 了封装解封装的过程,使得链路更加透明可控,实现了网元到网元的对等协作、全程全网 的OAM管理以及层次化的端到端QoS。 2、IPRAN更高效的网络资源利用率。基于IP/MPLS的IPRAN不再面向连接,而是采取动 态寻址方式,实现承载网络内自动的路由优化,大大简化了后期网络维护和网络优化的工 作量。同时与刚性管道相比,分组交换和统计复用能大大提高网络利用率。 3、多业务融合承载。IPRAN采用动态三层组网方式,可以更充分满足综合业务的承载需 求,实现多业务承载时的资源统一协调和控制层面统一管理,提升运营商的综合运营能力。 4、成熟的标准和良好的互通性。IPRAN技术标准主要基于Internet工程任务组(IETF)的 MPLS工作组发布的RFC文档,已经形成成熟的标准文档百余篇。IPRAN设备形态基于成 熟的路由交换网络技术,大多是在传统路由器或交换机基础上改进而成,因此有着良好的 互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