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与JIT---案例分析:对MRP2与丰田管理模式(JIT)的比较

ERP与JIT---案例分析:对MRP2与丰田管理模式(JIT)的比较
ERP与JIT---案例分析:对MRP2与丰田管理模式(JIT)的比较

一、对MRP2与丰田管理模式(JIT)的比较

现代西生产管理有两种主要的管理式,即MRP2(MANUFACTURING RESOURCE PLANNING)与丰田生产和存货管理式。近十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引进外资,多外资公司把两种管理式带到了中国。尤其是MRP2系统,由于美国SSA,DEC,IBM等公司在国推广其成套软件而使国多大型企业开始尝试使用。如上海施乐,科龙电器(容声冰箱),卷烟厂等。而丰田生产和存货管理式因无固定模式,且强调个人主动性,一般只在日资企业中运用。

一,两种式的基本目标是相通的。

丰田系统与MRP2系统在基本精神上是相通的,两系统都努力完成企业的三大目标。

1.降低存货投资,以提高投资回报率。丰田公司把过多而不当的存货视为企业最大的浪费。同样,MRP2的根本精神也是避免多余的存货积累。

2.提高生产力,降低生产成本。丰田公司通过降低存货及清除多余的存货的控制,减少生产现场的多余人力,工具,通过自动化精神及美国的IE(工业工程)法,使生产力得到发挥。

而MRP2系统则着重在事前的产能计划和材料供应的平稳性,使生产现场的机器和人的闲置时间降到最低,同时可防止瓶颈现象,以提高生产力。

3.提高准时交货的水平。丰田公司通过贸易公司在产与销的密切配合来达到目的。而MRP2系统则通过对材料,产能的有效的计划控制,来保证交货时间。

二,两种法在执行上是不同的。

1.物料流程是不同的。MRP2系统的案是根据生产日程计划(MASTER PRODUCTING SCHEDULE),产品结构与用量(BOM)以及存货来推算出以后的生产量需要。而丰田系统则采用刚好及时(JIT)及指示牌(KAMBAN)式,改为“后面工序在必要时,凭指示牌到前工序领取必要的数量,而前工序只生产被领取的数量。

2,对计算机使用程度不同。MRP2系统需借助计算机迅速处理大量数据。

3.指挥系统的不同。MRP2的整体指挥中心是生产计划与控制部门。丰田系统的生产计划由计划人员根据市场的需求来安排。

4.生产进度的同步化。丰田管理系统在有某一工序出问题时,立即把与此有关的工序都停下,以免产生过多的存货。MRP2系统在某一工序出问题后,其他工序还根据其原定的生产计划生产,其不利后果是使存货过多。

5.丰田公司管理系统对存货的管理是放在公司的第一位的,一切的生产都要追求高效和保证“零存货”。实际上,丰田公司实行的是把存货放在每个工序中。

三,系统成功主要条件比较与讨论。1.丰田系统成功运作需要下列条件:A模具更换和调整十分迅速。B,产品不良率接近零。C,及时交货率100%。D,熟练稳定,知识程度高。2,MRP2系统的条件:a,公司高层管理积极参与和支持。b,可信赖的生产工艺过程。c,正确的资料管理。d,充分的员工训练。

四我认为国企业应采用MRP2系统:A它是一个整体经营制度,是按照管理的逻辑推演的,能帮助企业提高整体管理水平,使管理科学系统化。B,MRP2系统可以往前看,可进行“时段”控制,因此可提供较充足的时间给采购,技术,生产人员提前完成工作。C,可以通过建立强有力的计划与控制部门来弥补因人员素质难以迅速提高带来的困难。D,企业没可能自制零件,且国一般厂商目前没可能使供应商接受指示牌式的供货形式。E,由于国市场的环境不很理想,不同材料的采购期长短相差较大,只有MRP2式才可控制较杂乱的物料需要。

二MRPII与JIT的结合

如上所述,MRP与JIT结合已成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新趋势。那么MRPII与JIT的究竟有异同,如在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中结合呢?

1.MRPII与JIT的比较

*共同的目标:追求利润

*两者均是“生产管理技术”

制造技术(Manufacturing Technology)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生产制造产品所需的固有的生产工艺技术,也称“固有技术”;另一部分是为了有效地、高效率地使用和组织企业所拥有的生产要素所需要的技术,即“生产管理技术”。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技术交流发达的今天,各个企业所拥有的固有技术差别不大,影响企业制造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在于生产管理技术。MRPII与JIT正是两种不同的生产管理技术。

*起源不同

MRPII起源于美国,JIT起源于日本。

*不同的文化背景导致不同的企业间关系及企业部的企业文化

由于JIT式由日本文化氛围中形成,因此在企业间关系面,JIT式与代表欧美文化的MPRII有着明显的差异:在JIT式中,企业与供应商是紧密协作和开放的关系,且强调和少数或单一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这有利于保证供应的及时和供货的质量。而西文化则强调契约关系,企业与供应商是供需的市场买卖关系,因此习惯在众多供应商竞价式下建立供需关系,这有助于获得有利的价格。

JIT式(或者日本式)的企业之间关系的存在和发展很大程度上受益于日本政府的政策:即日本政府通过维持行业适度竞争的产业政策和联合改组促进了核心企业与大量外围企业的协作关系,从而形成了卫星式企业组织。

*不同的哲理:

MRPII追求企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在哲理上强调集成。JIT强调彻底排除浪费。

*不同的管理法:

MRPII是计划主导型的生产管理法,即“推”(PUSH)式法。这个生产活动被分为若干个阶段和环节,按预定的计划安排人、财、物等资源,有步骤地进行供、产、销等各项活动。后续阶段或环节的活动,基本上依计划由先行阶段或环节的活动结果来推动。整个生产活动依靠事先拟订的尽可能密的计划安排而由了合理的组织与科学的秩序。

JIT则是现场控制主导型的“拉”(PULL)式生产管理法,生产过程中前一工序的活动是按后续工序的现场需求来确定的。

MRPII强调计划推动,JIT强调需求牵引。

MRPII重视计划,JIT重视现场控制。

下图表达了MRPII与JIT在计划下达面的差异。

从图中可以看出两种不同的管理法产生的不同结果。

在传统MRPII生产式中,不同工序同时接受指令,各工序格按照既定计划进行生产,即使前后相关工序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出现变化或异常,本工序仍按原计划生产,其结果造成工序间产量不平衡,从而产生工序之间的在制品库存。

而在JIT生产式中,由于生产指令只下达给最后一道工序,其余各前道工序的生产指令由看板在需要的时候向前一工序传递,这就保证了:

a)各工序只生产后工序所需的产品,避免了不必要的生产;

b)由于只在需要的时候生产,避免和减少了非急需的库存;

c)

由于生产指令只下达给最后工序,因此产出数量与计划一致。

* 在MRPII 计划中包含了JIT 基本思想

JIT 的基本思想是:“只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生产所需的产品”。而实现这一思想的典型手段是“看板”。通过“看板”这一管理手段,在生产过程中准确地实现。

在MRPII 的计划主要解决“在时,需要多少量的物”的问题。在其运算过程中同样遵循了“只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生产所需的产品”的基本思想。

也就是说JIT 与MPRII 都致力于在适当的时候购买(或制造)适量的物料,既不早也不晚(不同的是MRP Ⅱ强调available ,JIT 强调Just-in-Time)。

* 两种管理模式都包含了管理的两大基本职能:计划与控制

计划与控制作为企业管理的两大基本职能工作是密不可分的,它们是管理工作上的联体双胞胎。任没有计划的控制工作都是无意义的,计划提供了控制的标准。

图 计划与控制紧密不可分

图 传统MRPII 系统中生产指令的下 * 物流与信息流方向相同

* 计划生产数量与实际产量由于生产过

程的干扰因素导致不

一致 图 JIT 生产系统中生产指令的下达方* 物流与信息流方向相反 * 计划生产数量与实际产量一致

新计划

虽然MRPII侧重于计划,JIT侧重于现场控制,但并不表示这两种生产管理技术割裂了计划与控制。作为完整的生产管理体系,MPRII与JIT都包含了计划与控制,只是计划的容及控制的式各有侧重和特点。

*不同的生产监控

作为两种不同的生产管理,MRPII与JIT在计划的下达式上有着明显的差别,同样在控制面也有显著的不同。

在MRPII生产管理式中,生产作业统计是实行生产作业监控的基础,也是企业重要的管理基础工作之一。事实上由于报表只能在生产过程完成后形成,因此相对于生产的实际发生存在着无法免的滞后现象。因此通过报表反馈信息只能起事后分析的作用,而无法改变生产过程中已发生的事实,因为虽然通过对生产计划的监控,实现了生产过程开始时的控制,但无法对生产过程中进行监控。

在JIT生产管理式中,对生产的监控始终贯穿于整个生产过程,任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都由现场人员及时处理,确保实现既定的生产计划。在传统生产管理式中存在的用于生产控制的统计滞后生产过程事实的现象在JIT式中得到较好的解决。

*关于适用企业生产类型

JIT适合,物料单简单且扁平,提前期稳定,生产速率也稳定的大量重复生产环境。

在多品种小批量、复杂的单件生产环境里,产品结构复杂多变,使得物料需求计划难度大,MRPII借助于计算机可以实现复杂的逻辑展开,并考虑变化的提前期,不同的提前期使得车间作业执行控制必须有定期的回报,以控制定单的状态,这些都适应MRPⅡ生产管理式。

*关于信息化问题

MRP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与计算机的应用紧密相关,并且随着计算机技术、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理论和管理法的不断发展和改进而发展。MRP发展至今成为ERP,始终以企业管理应用软件的形式存在。而企业引进MRPII管理式的同时也必然引进一套相应的MRPII或ERP软件系统。

而JIT生产式由于强调生产业务过程的简化,使得在可以忍受的情况下,计算机化的计划和控制系统变得不是必须,随着业务的不断增长和对信息处理要求的提高,逐步采用了不同于西MRPII系统的计算机管理系统。企业管理信息化,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无论在MRPII式还是在JIT生产式,最终都无法避免信息化。

*改善企业

在美国,已经应用5到10年MRPⅡ系统的企业逐渐增多,据对这些企业的调查,发现他们对制造过程作了很大改善,如:

·应用标准化技术,使生产过程实现流水线化;

·工序的密集化、简单化;

·工具等的标准化;

·生产批量的最小化;

·改善搬运工具,搬运法;

·在制品数量检查的简洁化和少量化;

*制订详细的作业标准,标准工时。

MRPⅡ仅是一个管理工具,它可以用的很好,也可以用的不好。问题在于,使用这个工具存在很大

的差异:是追求不断改善,还是模拟手工作业,把当前的坏习惯也计算机化。事实证明,技术决不能取代管理,如果企业应用MRPII系统仅仅是把企业的手工作业计算机化,而忽视对作业(业务)从本质上作改进,那么只能导致引坏习惯的计算机化而管理紊乱加剧,管理上的缺陷因计算机的应用而放大,导致加速整个企业管理体系的崩溃。这是多MRPII用户应用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最近两年,特别是在1997年,MRPII或ERP应用软件供应商普遍注重对客户的管理业务进行改善,并提供了各种结合自身软件产品的业务改善工具、或相应的解决案。

在JIT生产式中,企业的改善的一个重要容就是不断朝着简洁化努力,因为简洁的工作流程很少出错,质量也容易持久。

*关于企业应用

由于JIT生产式的应用不一定需要相应的计算机应用软件支撑,所以可以在JIT专家的指导下通过以生产现场为核心的小组活动(团队工作)实现,并且在以后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自我改善。

而MRPII系统则以应用软件形式存在,系统的实施通常由提供该应用软件的软件供应商、其合作伙伴或与该供应商有合作关系的咨询公司以向企业用户提供技术支持的形式帮助企业来实施。虽然软件供应商可以向用户提供“知识转移”,使用户接受先进的管理理念,用户也可以进行自我改善,但毕竟受软件系统所限,因此进一步的改善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软件产品的限制及软件供应商对产品的更新换代能力的影响。

2.结合的可能性

由以上比较可知,虽然传统观念认为MRPII与JIT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生产式,有很大的差别,但实际上两者有很多相似之处,甚至可以说是为了达到共同目的的两种不同的途径,而这两种途径又互有相通。

这两种不同的生产管理技术都是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追求利润;

MRPII与JIT两者均是“生产管理技术”,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MRPII侧重与管理的计划职能,而JIT则基本上是一种生产控制法即管理的控制职能;MRPII在哲理上强调集成,在手段中重视计划;JIT在哲理上强调改善,在手段上重视控制;MRPⅡ的弱点是车间执行的控制,而这正是JIT的强处;MRPⅡ的强处是中、长期全面的计划,而这正是JIT的弱点。站在完善的管理体系角度来看,两种生产管理技术的结合将互相取长补短,从而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生产管理体系。

JIT的简洁化思想,有助于在多品种小批量条件下,特别是批量很小的情况下,减少MRPII系统的数据(特别是作业现场的数据报告)输入量,以减轻系统的输入负担。提高系统效率和输入数据的准确性。事实上,现在多采用MRPII系统的企业在这种应用条件下,都是成功地采用反冲(Backflush)来减少报告工作,这就是美式JIT的一个特征。反冲是用最少数据输入完成MRPⅡ系统回报生产事务的一种法。减少了数据输入和操作次数及时间。

从以上分析来看,MRPII与JIT两种生产管理式是可以结合的,并且有相互结合的管理学理论基础和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事实上不少企业在引进管理信息系统中已注意的这个问题,而且应用软件供应商夜提供了相应的解决案。国外的应用软件供应商如SSA公司的BPCS等;国的如启明软件的MAS、开思的开思/ERP;这些软件供应商的产品均包括了JIT和MRPII两种不同的案供用户选择,是松散的结合。而最近世界上最大的管理应用软件供应商德国的SAP公司则提出了要实现MRPII与JIT的高度融合,这种融合显然比以上将MRPII应用软件和JIT应用软件简单的打包在一起的做法更具有管理学的理论意义和企业应用的实际意义。目前能够达到这种程度的结合的管理应用软件暂时还未上市。

三国企业案例

这里介绍几个国企业的案例。

案例一:上海水仙能率有限公司

上海水仙能率有限公司是由上海水仙电器总厂和日本能率公司合资的热水器生产厂,是一个典型的JIT 生产式的装配型企业。注册资金2000万美元。该公司拥有员工300多人,1995年实现销售额2亿,占有上海热水器市场的60%。

由于该公司根据日本能率公司的订单和技术文件组织生产,所以企业的主要管理容为生产现场管理和财务管理。该公司按照JIT式简化生产管理过程,在生产过程中不设物料仓库,不设半成

品。生产管理全部手工实现。财务管理采用了某公司的财务软件。由于JIT 生产式采用看板法,拉式组织企业生产,即针对最终一级生产发出的指令决定了整个加工过程应提供的产量。因此,在成本核算的过程中依据JIT 生产报表,反推该成本期的物料、工资和费用,建立适当的会计分录,并过帐到总帐系统,以反映费用及成本。采用平行结转分步法进行成本核算,物料、工资和费用分别进行结转。

目前依据JIT生产报表,反推该成本期的物料消耗以及工资和费用的核算完全采用手工式,核算期长,容易出错。而且由于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生产的发展,产品品种和规格越来越多,手工式的成本核算越来越无法适应企业管理的需要。迫切需要有一种手段自动实现成本核算。受水仙能率有限公司委托,我们为该公司开发了适合其实际的成本核算模块。

根据JIT生产报表,通过对BOM表进行一系列的集合运算,实现物料的成本核算层次定位、物料实际耗用推算以及物料、工资和费用的层层结转。系统提供了平行结转分步法、综合结转分步法实现实际成本核算,反映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的差异,系统的分析功能提供多种手段进行成本分析。系统同时还提供了成本试算功能为职能部门制定合理的成本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成本估算功能为工程技术部门技术提供新产品的成本信息。

下图表示了该公司的管理模型

案例二:上海汽车齿轮总厂

图十上海水仙能率管理模型

上海汽车齿轮总厂是上海汽车工业集团下属的大型汽车变速箱专业生产企业。该厂推行精益生产的零库存及拉动式管理(即JIT式)。

该厂于1995年4月签约引进SSA公司的BPCS系统。经过一年半的时间基本实施完成。在项目的实施过程过BPCS的MRPII形成车间订单,在车间下达后打印看板卡的式,从而实现在MRPII 集中计划指挥下灵活而及时的拉动式管理,使得MRPII与JIT生产式在“在合适的时间,把合适数量的物料放在合适的地点”的思想基础上,以计划与现场控制“分工合作”的式统一起来。从而使企业管理的两大基本职能即计划与控制结合起来。该厂的这种模式可以归纳为下图形式。

案例三:华宝空调器厂

华宝空调器厂是一个家电类装配型企业。在清华大学、东南大学等高校的支撑下实施了华宝CIMS工程。在生产管理技术上,以立体仓库作为MRP与JIT相融合的结合点。

物料按MRP提出的备料式(入立体仓库的计划)进入立体仓库,服从物流管理系统的调度,并按JIT式提出立体仓库(立体仓库的储备能力为2~3天)。

图十二华宝空调MRPII与JIT结合的模型

案例四:联想电脑公司

由于计算机产品是一种时效性很强的产品,市场竞争十分激烈。联想电脑公司作为国最大的民族计算机企业,在激烈的生存竞争过程中逐渐建立起一套具有联想特色的现代化生产管理系统。

该公司在1996年部现代化建设的基础上全面实施MRPII。为了更有效到降低劳动成本,减少不必要的库存,减少超量生产的浪费,又应用JIT的管理法,对物流管理、车间作业管理实施实时调控,在MRPII系统中,吸收JIT看板系统的思想和法:备料按装配所需生产;格控制整机在线储备量;

最大限度的降低产品品种更换时间,将相同的机型、类似机型安排在相近的生产期生产,实现整个生产过程的标准化、同步化;设立PQC进行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实行小批量策略等。该公司在实施MRPII和JIT的同时注重根据企业生产管理的实际情况,不拘泥于某种特定的生产管理模式,实现多样化、科学化管理,并适时调整。该公司认为,MRPII的宏观计划与JIT实时微观调控相结合,并在生产实践中不断地寻找适时的最佳的生产管理模式的过程是动态的,适时的、无休止的。

參考書目:

制造资源计划MRP2及其应用---毅清华大学出版社

CIMS应用及实例--清华大学出版社VISUAL

丰田之精益生产

精益生产目录[] ? ? ? ?

丰田之精益生产 [] 起源 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简称LP)是美国数位国际汽车计划组织(IMVP)的专家对日本准时化生产JIT(Just In Time)生产方式的赞誉称呼。精,即少而精,不投入多余的生产要素,只是在适当的时间生产必要数量的市场急需产品(或下道工序急需的产品);益,即所有经营活动都要有益有效,具有经济效益。源于丰田生产方式,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组织世界上17个国家的专家、学者,花费5年时间,耗资500万美元,以汽车工业这一开创大批量生产方式和精益生产方式JIT的典型工业为例,经理论化后总结出来的。精益生产方式的优越性不仅体现在生产制造系统,同样也体现在产品开发、协作配套、营销网络以及经营管理等各个方面,它是当前工业界最佳的一种生产组织体系和方式,也必将成为二十一世纪标准的全球生产体系。

精益生产方式是战后日本汽车工业遭到的“资源稀缺”和“多品种、少批量”的市场制约的产物。它是从丰田佐诘开始,经丰田喜一郎及大野耐一等人的共同努力,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逐步完善而形成的。 [] 定义 精益生产是通过系统结构、人员组织、运行方式和市场供求等方面的变革,使生产系统能很快适应用户需求不断变化,并能使生产过程中一切无用、多余的东西被精简,最终达到包括市场供销在内的生产的各方面最好的结果。与传统的大生产方式不同,其特色是“多品种”,“小批量”。 [] 核心 其核心是消除一切无效劳动和浪费,它把目标确定在尽善尽美上,通过不断地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增强生产灵活性、实现无废品和等手段确保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同时,精益生产把责任下放到组织结构的各个层次,采用小组工作法,充分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和聪明才智,把缺陷和浪费及时地消灭在每一个岗位。 [] 实质

丰田制造-精益生产方式

从丰田制造看精益生产方式 邵大理 一、丰田制造的历史 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工业大生产毫无疑问是从汽车工业开始的。20世纪初,以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创立第一条汽车生产流水线开始,大规模的生产流水线就成为了现代工业生产的主要象征。亨利·福特改变了效率低下的单件生产方式,其发明的流水线生产被称为生产方式的第2个里程碑。大规模生产方式是以标准化、大批量生产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汽车生产流水线的产生,一举把汽车从少数富翁的奢侈品变成了大众化的交通工具,美国汽车工业也由此迅速成长为美国的一大支柱产业,并带动和促进了包括钢铁、玻璃、橡胶、机电以至交通服务业等在内的一大批产业的发展。 1950年一个年轻的日本工程师丰田英二到底特律对福特的鲁奇厂进行了三个月的参观,当时该厂是世界上最大而且效率最高的制造厂。当时丰田英二对这个庞大企业的每一个细微之处都作了审慎的考察,回到日本名古屋后,他同生产制造方面富有才华的大野耐一一起研究,并很快得出了结论:大量生产方式比较适应美国当时的国情,却并不适合于日本。因为,首先当时日本国内市场狭小,所需汽车的品种又很多,多品种、小批量并不适合大批量生产方式的要求;其次,战后的日本缺乏足够外汇来大量购买西方的技术和设备,不能单纯地仿效鲁奇厂,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由此丰田英二和大野耐一开始了适合日本需要的生产方式的革新。大野耐一先在自己负责的工厂实行一些现场管理方法,如目视管理法、一人多机、U型设备布置法等,这些都是丰田生产方式的萌芽。 丰田公司在探索新的生产模式的过程中发现,小批量生产比大批量生产的成本更低,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个:第一,小批量生产不需要大批量生产那样大量的库存、设备和人员;第二,在装配前,只有少量的零件被生产,发现错误可以立即更正。根据后一个原因,丰田得出结论,应该将产品的库存时间控制在两小时以内,这就是准时生产(JIT)和零库存的雏形。事实上后来JIT方式还推广到与合作伙伴之间的合作,确定了这种模式下制造企业与合作伙伴之间亲密的依赖关系。

丰田公司的精益生产管理方式

丰田公司生产管理模式 通过及时生产(JUST IN TIME)和在生产过程中保证质量的一系列手段,丰田汽车给汽车工业中的质量、可靠性和制造成本等标准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由此带来的种种好处使许多制造型企业都争先恐后地学习并且实施丰田生产系统(TOYOTA PRODUCTION SYSTEM), 以增强自身在竞争中的优势。但令人失望的是,许多企业在努力之后得出了一个悲观的结论:“丰田生产系统不适合本公司和本行业的实际情况。”事实果真如此吗? 我在精益生产领域的多年研究以及对几十个涉及不同工业领域的公司精益实施成败的调查表明:精益思维对贵公司是适合的! 精益思维远比我们想象的要灵活,并且在不同程度上给各行各业都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下面,我们将就精益思维做一个深入浅出的探讨: 许多对精益生产是否适用于您公司业务所产生的怀疑起源于“到底什么是精益?”。如果精益只是一套丰田汽车用于供应商管理、整车装配以及零部件供应的特定工具和技巧,那么如果您的业务与丰田模式不匹配,移植这些工具与技巧无疑是有相当难度的。这里列出了丰田汽车公司的一些基本特性: 1.成熟工业,渐进式的产品更替。比如:车型三年一小改,六年一大变; 2. 大批量高速生产,每分钟一辆车下线是普遍现象; 3. 选装件有限:虽然整车配置可以有上万种变化,但是对于每个零部件只有几种选装配置(比如不同颜色,不同质地的座椅); 4. 许多小型零部件,虽然车身结构件和覆盖件相对较大,但是大多数的零部件都能放在小型的标准化料箱中; 5. 通过分销商实现最终销售:根据分销商的订单建立生产计划,如果直接向最终

用户销售将会增加难度; 6. 均衡的生产计划:丰田花费了大量的精力来均衡生产计划,尽量保证在每天的生产计划中的生产数量和不同车型的混合比达到均衡。这样能够保证所需要的零部件库存维持在一个最优和最低的数量; 7. 具有高度工作积极性和自主权的员工:这在日本几乎是一个相当普遍的企业文化,在丰田的海外工厂中,丰田通过自身的评估中心来招募适合丰田企业文化的当地员工; 8. 长远的眼光:丰田不用担心每个季度的华尔街盈利状况汇报; 对于一个非汽车行业的制造企业来说,如果上述几大特性不符合您企业的情况,那么实施丰田生产系统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比如,丰田使用看板拉动系统和“物料超市”来对生产线旁的零部件进行补充。零部件供应商每隔一至二个小时会对该“物料超市”中的几千种零件进行补充。所以当您去参加了一个研讨会,学习了拉动系统,兴冲冲地回到本公司,希望建立一个“物料超市和看板拉动”系统。但是当您花费了相当的金钱与精力后,却发现无法实现真正的业务运转,这到底是因为什么呢? ?您没有一个均衡的生产计划:在物料超市中的库存水平是直接由贵公司的生产计划的波动(FLUCTUATION) 来决定的。您必须保证一个最小的最大库存量来维持生产的顺利进行。但是如果您的生产计划波动过大,那么所有涉及到的零件的最大库存也要相应增加,这样您最后可能会发现自己被淹没在零部件的海洋之中;?您的工厂可能有上千种最终产品,由此牵涉到的零部件可能会达到几万甚至是十几万种。某些用于特殊订单或季节性订单的零部件一年甚至只会用上一次,而与此相对应的是,丰田生产系统适用于大批量、少品种的稳定生产情况(比如电脑、家电行业); ?您的物料部门员工认为物料拉动系统是一种麻烦,不予以采纳。

丰田精益管理心得体会

丰田精益管理心得体会 丰田精益管理心得体会(一) 尽管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管理也已经做到精益化,但丰田却“永远把今天的水平看成是最差的”。 2018年7月,我们一行40余人赴日本丰田、达登、电装等公司参观学习。通过参观,我们感受到了世界一流企业的高度机械化,管理的人性化。整洁有序的现场生产环境和强烈的环保意识。通过专家授课,我们对TPS(丰田生产方式)及包括杜绝浪费、标准化作业、6S 管理和持续改进为主要内容的精益生产效果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更认清了我们的企业与世界一流企业的差距。下面我结合所见所闻所学,谈点感受。 全员参与持续改进 丰田汽车的产量虽然只有美国汽车产量的三分之一,但每年赚数十亿甚至上百亿美元,目前已超过美国三大汽车巨头(通用、伏特、克莱斯勒)利润和总和,任何时候都有300亿-500亿美元的现金储备,这些足以使任何人相信这家公司一定做对了些什么。 尽管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管理也已经做到精益化,但丰田却“永远把今天的水平看成是最差的”。2018年丰田共接到员工的60多万条建议,其中99%被采纳。建议被采纳的,每条奖励建议人500-200000日元(按目前汇率,100日元约合人民币元)。可以说丰田今天在精益生产上的一切成果都是通过激励员工持续改进带来的。

正如我们在车间看到的一句口号:“好产品好主意”。这就是丰田对员工的要求。 友发也鼓励员工提合理化建议,但并未形成风气,还远未成为员工的习惯和自觉行动,加上处理方法、程序不很成熟,执行力度不够,因而效果不很明显。结合丰田的具体做法,我领悟到: 第一,改善首先从小事做起,不要总想着做大的变革,而是马上把力所能及的小事做好,常此下去就会有惊人的结果。巧迟不如拙速;第二,改善后的效果要让企业和每个人明显看的见; 第三,拿出因改善而增效部分的一定比例回馈给改善者,并且改善者要被认可、表扬甚至提升,以此作为改善者及其他员工下次创新的动力; 第四,对改善的评价和表扬不仅要针对个人,也要针对部门或班组;第五,对工作本身设定标准,才能显现改善的效果; 第六,除精神鼓励外,对改善者要提供物质和技术上的支持; 第七,要允许失败。企业的发展本来就是进一步退半步的过程; 第八,要建立和完善提案制度及建议评价执行体系,是评价的人积极认真、公平公正地对待建议; 第九,改善需要持之以恒。 杜绝一切浪费,降低成本 给我们授课的丰田生产方式专家佐佐木元先生说:“我经常到中国,到中国企业看,到处都是钱。”他的意思是说我们的企业浪费太多。对此我深有感触。

丰田生产运作管理案例分析

二战以后,丰田汽车公司的丰田和大野考察了福特汽车公司轿车厂。当时,这个厂日产7000辆轿车,比丰田公司一年的产量还多。但丰田却没有想到仅简单地照搬福特的生产模式,他认为“那里的生产体制还有些改进的可能”。回到日本后,丰田和大野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实验,根据日本国情(社会和文化背景、严格的上下级关系、团队工作精神),建立了一整套新的生产管理体制,采用精益生产方式组织生产和管理,使丰田汽车的质量、产量和效益都跃上一个新台阶,变成世界汽车之王。与此同时,其他的汽车公司和别的行业也纷纷采用这种组织管理方式,使日本经济得到飞速发展。 与技艺性生产和大批量生产不同,精益生产组合了前两者的优点,避免了技艺性生产的高费用和大批量生产的高刚性。为此目的,精益生产采用的是由多能工人组成的工作小组和柔性很高的自动化设备。 与大批量生产不同,精益生产的一切都是“精简”的:与大批大量生产相比,只需要一半的劳动强度、一半的制造空间、一半的工具投资、一半的产品开发时间、库存的大量减少、废品大量的减少和品种大量的增加。两者的最大区别在于它们的最终目标上:大量生产强调“足够”好的质量,因此总是存在着缺陷;而精益生产则追求完美性(不断降低价格、零缺陷、零库存和无限多的品种)。 4.6.1 丰田公司的精益生产 1、精益生产的出现 由丰田和大野创造的精益生产技术可以通过一个实例来说明。在大批大量生产方式下,制造汽车覆盖件的冲压模的更换是个很大的问题。由于精度要求极高,模具的更换即昂贵且费时,需要极高技术的工人来完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西方汽车制造商采用一组冲压机来生产同一种零件,于是,他们可以实现几个月甚至几年不更换模具。对于50年代的丰田公司,这种办法却行不通,他们没有足够的资金来购买好几百台冲压机用于汽车覆盖件的生产,他们必须用少数的几条生产线生产所有汽车的冲压件。于是,大野发明了一种快速更换模具新技术(SMED法──Single Minute of Dies),这种技术使更换一副模具的时间从1天减少到3分钟,也不需要专门的模具更换工。随后,大野发现了一个令人惊讶的事实──小批量生产的成本比大批量生产更低。造成这种事实有两种原因:第一个原因是小批量生产不需要大批量生产那样大的库存(当然包括设备和人员);第二个原因是在装配前,只有少量的零件被生产,发现错误可以立即更正。而在大批量生产中,零件总是被提前很多时间大批量地制造好,零件的错误只有到最后装配时才会发现,造成大量的报废或返修。根据后一个原因,大野得出一个结论,产品的库存时间应控制在两个小时以内(JIT生产和零库存的起源)。而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必须有高度熟练的和高度责任感的工人组成的工作小组。但是,如果工人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并随时解决,整个工厂的运行就会变得一团糟。 2、改变劳资关系,同舟共济

丰田公司的精益生产

丰田公司与精益生产 二战以后,丰田汽车公司的丰田和大野考察了福特汽车公司轿车厂。当时,这个厂日产7000 辆轿车,比丰田公司一年的产量还多。但丰田却没有想到仅简单地照搬福特的生产 模式,他认为“那里的生产体制还有些改进的可能”。回到日本后,丰田和大野进行了 一系列的探索和实验,根据日本国情(社会和文化背景、严格的上下级关系、团队工作精神),建立了一整套新的生产管理体制,采用精益生产方式组织生产和管理,使丰田汽车的质量、产量和效益都跃上一个新台阶,变成世界汽车之王。与此同时,其他的汽车公司 和别的行业也纷纷采用这种组织管理方式,使日本经济得到飞速发展。 与技艺性生产和大批量生产不同,精益生产组合了前两者的优点,避免了技艺性生产的高费用和大批量生产的高刚性。为此目的,精益生产采用的是由多能工人组成的工作小组和柔性很高的自动化设备。 与大批量生产不同,精益生产的一切都是“精简”的:与大批大量生产相比,只需要一半的劳动强度、一半的制造空间、一半的工具投资、一半的产品开发时间、库存的大量减少、废品大量的减少和品种大量的增加。两者的最大区别在于它们的最终目标上:大量生产强调“足够”好的质量,因此总是存在着缺陷;而精益生产则追求完美性(不断降低价格、零缺陷、零库存和无限多的品种)。 丰田公司的精益生产1、精益生产的出现 由丰田和大野创造的精益生产技术可以通过一个实例来说明。在大批大量生产方式下,制造汽车覆盖件的冲压模的更换是个很大的问题。由于精度要求极高,模具的更换即昂贵且费时,需要极高技术的工人来完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西方汽车制造商采用一组冲压机来生产同一种零件,于是,他们可以实现几个月甚至几年不更换模具。对于50 年代的丰田公司,这种办法却行不通,他们没有足够的资金来购买好几百台冲压机用于汽车覆盖件的生产,他们必须用少数的几条生产线生产所有汽车的冲压件。于是,大野发明了一种快速更换模具新技术(SMED法——Single Minute of Dies),这种技术使更换一副模具的时间从1 天减少到 3 分钟,也不需要专门的模具更换工。随后,大野发现了一个令人惊讶的事实一、批量生产的成本比大批量生产更低。造成这种事实有两种原因:第一个原因是小批量生产不需要大批量生产那样大的库存(当然包括设备和人员);第二个原因是在装配前, 只有少量的零件被生产, 发现错误可以立即更正。而在大批量生产中,零件总是被提前很多时间大批量地制造好,零件的错误只有到最后装配时才会发现,造成大量的报废或返修。根据后一个原因,大野得出一个结论, 产品的库存时间应控制在两个、时以内(JIT 生产和零库存的起源)。而为了实现这个目标, 必须有高度熟练的和高度责任感的工人组成的工作、组。但是,如果工人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并随时解决,整个工厂的运 行就会变得一团糟。 2、改变劳资关系,同舟共济 在40 年代末期,由于整个经济形势不佳,丰田公司面临巨大的经营困难,公司的经营者提出解雇1/4 的工人,但是收到工人和工会的强烈反对。后来,公司与工会达成协议:1/4 的工人被解雇,公司的总管者丰田辞职,作为对公司经营失败的惩罚;其余的

经典重温:丰田精益生产模式的14条原则

经典重温:丰田精益生产模式的14条原则 精益生产追求以越来越少的投入——较少的人力、较少的设备、较短的时间和较小的场地创造出尽可能多的价值;同时也越来越接近用户,提供他们确实要的产品。精益思想的核心是通过“及时适量”、“零库存”、“看板”等现场管理手段实现“订货生产”,从而确保产品质量并降低成本。 美国学者莱克和梅尔在其《丰田汽车:精益模式的实践》一书中,对丰田精益生产模式进行了系统的概括,他们认为,丰田精益生产模式可以概括为14条原则: 第一:管理决策必须以长期理念为基础,即使因此牺牲短期财务目标也在所不惜。丰田总是以为顾客、社会和经济体创造价值这个目标为起点,例如,当日本经济形式迫使丰田喜一郎必须大举裁员时,他向自己所创办的公司辞职,以示负责。 第二:建立无间断的作业流程以使问题浮现。所谓“无间断流程”,是指尽力把任何工作计划中闲置或等候他人工作的时间减少到零。创造无间断流程的理由并不仅仅是快速输送材料或信息,还要把流程和人员连接起来,以使问题立即浮现,它已经成为促成真正持续改进的流程和员工发展的关键。 第三:使用“拉动式制度”以避免生产过剩。“看板”系统往往被视为丰田生产方式的标志,即根据下游的需要决定上游的生产进度,避免生产过剩。 第四:使工作负荷均衡化,工作应该像龟兔赛跑中的乌龟一样。创造一个无间断流程的唯一方法就是让工作负荷达到一定程度的稳定性,也就是均衡化。若组织的需求剧烈波动,组织将变得被动,自然而然就会出现浪费的情形,也不可能实现作业的标准化。 第五:建立立即停止以解决问题、一开始就重视品质管理的文化。当发生问题时,不应该继续作业下去,把问题留到以后再解决,而应该立即停止作业,马上解决问题,这样才能提升长期的生产力。 第六:标准化的任务和流程是持续改进与授权员工的基础。缺乏稳定、可重复的流程,就无法预测流程所需的时间与产出,也无法推动持续改进与员工授权。把现今的最佳实务标准化,能使员工汲取目前所学到的东西,并以此标准为基础继续改进工作,然后把改进纳入新的标准。 第七:运用目视管理,使问题无处隐藏。人是视觉动物,人们只有看到他们的工作,看到零部件架,看到零部件超市,才能轻易确定他们是否处于标准状况下,状况是否发生变异。 第八:使用可靠的、已经过充分测试的技术以支持人员及生产流程。技术使人员能根据标准流程来执行工作,技术应该是用来支持员工的,不是取代员工的,流程的地位永远要优于技术。

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简称LP)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数位国际汽车计划组织(IMVP)的专家对日本“丰田J

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简称LP)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数位国际汽车计划组织(IMVP)的专家对日本“丰田JIT(Just In Time)生产方式”的赞誉之称,精,即少而精,不投入多余的生产要素,只是在适当的时间生产必要数量的市场急需产品(或下道工序急需的产品);益,即所有经营活动都要有益有效,具有经济性。精益生产是当前工业界最佳的一种生产组织体系和方式。 精益生产既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生产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企业管理和运营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生产方式,同时它又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实施精益生产就是决心追求完美的历程,也是追求卓越的过程,它是支撑个人与企业生命的一种精神力量,也是在永无止境的学习过程中获得自我满足的一种境界。其目标是精益求精,尽善尽美,永无止境的追求七个零的终极目标。 精益生产方式的优越性及其意义 与大量生产方式相比,日本所采用的精益生产方式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所需人力资源--无论是在产品开发、生产系统,还是工厂的其他部门,与大量生产方式下的工厂相比,均能减至1/2; 2. 新产品开发周期--可减至l/2或2/3; 3. 生产过程的在制品库存--可减至大量生产方式下一般水平的1/10; 4. 工厂占用空间--可减至采用大量生产方式工厂的1/2; 5. 成品库存--可减至大量生产方式工厂平均库存水平的1/4; 6. 产品质量--可提高3倍; 精益生产管理方法上的特点 (1)拉动式(pull)准时化生产 (JIT) --以最终用户的需求为生产起点。 --强调物流平衡,追求零库存,要求上一道工序加工完的零件立即可以进入下一道工序。 --组织生产线依靠看板(Kanban)的形式。即由看板传递工序间需求信息(看板的形式不限,关键在于能够传递信息)。 --生产中的节拍可由人工干预、控制,保证生产中的物流平衡(对于每一道工序来说,即为保证对后工序供应的准时化)。 --由于采用拉动式生产,生产中的计划与调度实质上是由各个生产单元自己完成,在形式上不采用集中计划,但操作过程中生产单元之间的协调则极为必要。 (2)全面质量管理 --强调质量是生产出来而非检验出来的,由过程质量管理来保证最终质量。 --生产过程中对质量的检验与控制在每一道工序都进行。重在培养每位员工的质量意识,保证及时发现质量问题。 --如果在生产过程中发现质量问题,根据情况,可以立即停止生产,直至解决问题,从而保证不出现对不合格品的无效加工。 --对于出现的质量问题,一般是组织相关的技术与生产人员作为一个小组,一起协作,尽快解决。 (3)团队工作法(Teamwork) --每位员工在工作中不仅是执行上级的命令。更重要的是积极地参与,起到决策与辅助决策的作用。 --组织团队的原则并不完全按行政组织来划分,而主要根据业务的关系来划分。 --团队成员强调一专多能,要求能够比较熟悉团队内其他工作人员的工作,保证工作协调顺利进行。

精益生产的五大基本原则

精益生产的五大基本原则 []精益生产方式是继单件生产方式和大量生产方式之后在日本丰田汽车公司诞生的全新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与传统的生产方式相比,具有非常卓越的模式,是具有几千年历史的工业生产方式的巨大变革。同时精益生产的思想又被广泛的应用于传统制造业之外的行业,如服务业、物流运输业、饮食业等,并且推行十分成功。 精益生产方式依存于五大基本原则:价值、价值流、价值流动、需求拉动、尽善尽美。华安盛道咨询顾问总结认为:离开五大基本原则的支持,精益生产方式只会“形似”,起不到应有的效果;企业推行精益生产方式必须坚持五大基本原则,以其为基本出发点,推行过程中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精确的确定产品的价值 产品的价值通常由功效和价格等组成。功效又可分为功能和质量,功能可进一步细分为主要功能和辅助功能。 1、产品的价值是由顾客定义。 在产品的价值构成中,如产品的价格过高,超过顾客的承受能力,尽管产品的功效能够满足顾客的要求,但是这样的产品经常会被顾客舍弃。前GE总裁杰

克·韦尔奇先生在他的自传中曾经写道,GE公司曾经开发出一种电灯泡,这种电灯泡虽然寿命较一般的电灯泡长很多,但是价格是市场上一般灯泡的几倍,最终没能获得较好的市场表现。产品价值的其他构成部分中的辅助功能,虽然也是产品价值的一部分,但一般不会成为顾客购买产品的真正动机之所在,如装饰,对于整个产品来言仅仅是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买椟还珠”只是个例。正确认识产品价值的各组成部分,可以对顾客的产品开发、成本控制等起到重大的作用。 2、产品的价值是生产者创造的 产品的价值是由顾客定义的,但是由生产者创造的。来自欧洲,尤其是德国的大多数企业的高层管理者通常持有此种想法,认为产品的价值是生产者创造的,生产者的劳动是产品价值形成的原因,也是生产者之存在的理由,所以他们热衷于提高他们产品的性能和生产工艺的水平,然后向他们的顾客去介绍和推销自己的产品,虽然他们的产品功能在用户看来并不实用。生产者创造了产品的价值,但并不是定义了产品的价值,德国企业的这种想法是供小于求、以产定销时代的缩影。 因此,精益思想从一种自觉的尝试开始,通过与用户的对话,为具有特定功能以特定价格提供的产品精确定义价值,这是最基本的原则,也是精益生产的第一步。 二、识别价值流

丰田精益生产模式介绍(TPS)

丰田精益生产模式介绍(TPS) 丰田精益生产方式(TPS-Toyota Production Sys tem)是由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副社长大野耐一创建的,是丰田公司的一种独具特色的现代化生产方式。它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和市场的变化,其间经历了20多年的探索和完善,逐渐形成和发展成为一套完整的生产管理技术与方法体系。 丰田生产方式使得丰田汽车在全世界获得成功。通和认为:从更高的意义上说,丰田生产方式代表了一种崇尚创新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丰田生产方式是一场意识革命。那么,中国企业就很有必要需要了解其TPS这种具有东方文化背景的管理模式的特点、核心、内涵等特征。下面我们就主要从TPS精益生产模式和中国企业在推行TPS方面存在的显著问题、解决途径以及企业精益化之路等方面进行重点阐述,相信一定会对我国企业的现代化管理具有极强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一、TPS由来的简单回顾20世纪后半期,世界汽车工业进入一个市场需求多样化的新阶段,而对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给制造业提出了这样一个新课题:只有有效地组织多品种、小批量生产,避免生产过剩所引起的设备、人员、库存、资金等一系列资源浪费,以保持企业竞争能力。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从丰田相佐诘开始,经丰田喜一郎及大

野耐一等人的共同努力,综合了单件生产和批量生产的特点和优点,创造了一种多品种、小批量混合生产条件下高质量、低消耗的生产方式,这就是精益生产,其核心是追求消灭包括库存在内的一切“浪费”。 二、TPS生产管理哲学的理论框架 丰田式生产管理哲学的理论框架包含“一个目标”、“两大支柱”和“一大基础”。 “一个目标”是低成本、高效率、高质量地进行生产,最大限度地使顾客满意;“两大支柱”是准时化(JIT)与人员自觉化; “一大基础”是指改善,改善是丰田式生产管理的基础。 这里的改善是指这样的含义: (1)从局部到整体永远存在着改进与提高的余地。(2)消除一切浪费。(3)连续改善(Continuous Improvement)。 三、精益生产的特点 精益生产作为一种从环境到管理目标都全新的管理思想,并在实践中取得成功,并非简单地应用了一、二种新的管理手段,而是一套与企业环境、文化以及管理方法高度融合的管理体系,因此精益生产自身就是一个自治的系统。精益生产与大批量生产方式管理思想相比较而言,主要在优 化范围、对待库存的态度、业务控制观、质量观以及对人的态度方面有很大的不同。而精益生产在管理方法上的特点主

精益生产三大原则

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简称“精益”,是衍生自丰田生产方式的一种管理哲学。 包括众多知名的制造企业以及麻省理工大学教授在全球范围内对丰田生产方式的研究、应用并发展,促使了精益生产理论和生产管理体系的产生,该体系目前仍然在不断演化发展当中。从过去关注生产现场的Kaizen转变为库存控制、生产计划管理、流程改进(流程再造)、成本管理、员工素养养成、供应链协同优化、产品生命周期管理(产品概念设计,产品开发,生产线设计,工作台设计,作业方法设计和改进)、质量管理、设备资源和人力资源管理、市场开发及销售管理等企业经营管理涉及的诸多层面。 精益生产是通过系统结构、人员组织、运行方式和市场供求等方面的变革,使生产系统能很快适应用户需求不断变化,并能使生产过程中一切无用、多余的东西被精简,最终达到包括市场供销在内的生产的各方面最好结果的一种生产管理方式。与传统的大生产方式不同,其特色是“多品种”,“小批量”。 首先不同的企业在行业特点上不尽相同,就拿流程行业和离散行业来说,流程行业,比如化工,医药,金属等,一般偏好设备管理,如TPM(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因为在流程型行业需要运用到一系列的特定设备,这些设备的状况极大的影响着产品的质量;而离散行业,比如机械,电子等,LAYOUT,生产线的排布,以及工序都是影响生产效率和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离散行业注重标准化,JIT(Just In Time),看板以及零库存。

精益思想的原则 价值:精益思想认为产品的价值需由最终的用户来确定,价值只有满足特定的用户需求才有存在的意义。 价值流:是指从原材料到成品赋予价值的全部活动。识别价值流是精益生产的起步点,并按照最终用户立场寻求全过程的整体最佳状态。 流动:精益生产强调要求各个创造价值的活动需要流动起来,强调的是动。 拉动:拉动生产亦即按用户需求拉动生产,而不是把产品强行推给用户。 完美:用尽善尽美的价值创造过程为用户提供尽善尽美的价值。

丰田公司精益生产案例分析[1]

丰四零库存之----精益生产 1 细节凝结效率 学习管理学的人都知道,现代标准化的大生产管理是从泰勒制开始的。泰勒管理的最大特点,就是将细节标准化,即对人每一个动作都进行精确的测算,在找到最大化地发挥动作的效益之后,就将这一动作作为标准确定下来,让员工按此标准执行。这种做法的客观效果就是,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在这里,细节成为效率的基础和前提。 丰田公司的零库存是怎么来的? 丰田汽车公司是续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后的世界汽车业巨头,也是世界上利润最高的企业之一。它创造出了一种独特的生产模式,被称为“丰田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简单地说,就是基于杜绝浪费的思想,追求科学合理的制造方法而创造出来的一种生产方式。也就是所谓的0库存计划。 杜绝浪费,这对于每一个企业都是涉及到提高效率增加利润的大事,但恐怕任何一家企业都比不上丰田公司做得精细。丰田公

司对浪费作了严格区分,将浪费现象分为以下七种: (1)生产过量的浪费; (2)窝工造成的浪费; (3)搬运上的浪费; (4)加工本身的浪费; (5)库存的浪费; (6)操作上的浪费; (7)制成次品的浪费。 而在我国企业中,很少有将浪费现象做到如此细致的化分.正是这种精于细节的态度,使丰田公司认为,公司内许多制造业工厂中任何时刻都可能有85%的工人没有在做工作: 5%的人看不出是在工作; 25%的人正在等待着什么; 30%的人可能正在为增加库存而工作; 25%的人正在按照低效的标准或方法工作。 在这七种浪费现象中,我们看看丰田公司是怎样避免和杜绝库存浪费的。

许多企业的管理人员都认为,库存比以前减少一半左右就无法再减了,但丰田公司就是要将库存率降为零。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丰田公司采用了一种“防范体系”。为了建立这种防范体系,丰田公司在细节处真正做足了功夫。 就以作业的再分配来说,几个人为一组干活,一定会存在有人“等活”之类的窝工现象存在。所以,有人就认为,对作业进行再分配,减少人员以杜绝浪费并不难。 但实际情况并非完全如此,多数浪费是隐藏着的,尤其是丰田人称之为“最凶恶敌人”的生产过量的浪费。丰田人意识到,在推进提高效率缩短工时以及降低库存的活动中,关键在于设法消灭这种过量生产的浪费。 为了消除这种浪费,丰田公司采取了很多措施。拿自动化设备来说,该工序的“标准手头存活量”规定是5件,如果现在手头只剩3件,那么,前一道工序便自动开始加工,加到5件为止。到了规定的5件,前一道工序便依次停止生产,制止超出需求量的加

精益生产管理八大浪费与解决方法(详细版)

精益生产管理八大浪费与解决方法 八大浪费是丰田生产方式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观念。丰田人认为要消除浪费,持续改善,企业才能保持良性运转,竞争力才会提升。在丰田改善是探入人心的,有个说法就是跟他们谈话5分钟没有听到他们讲3次改善就不算丰田人。改善的对象是浪费,认识浪费是改善的第一步,企业现场林林总总,哪些是有价值的,哪些是浪费,不是一般人可以一目了然的。丰田人在长期作业和改善过程中对于浪费的内容进行了总结,共七种,被称为七种浪费。它们分别是制造过早(多)的浪费、库存的浪费、不良修正的浪费、加工过剩的浪费、搬运的浪费、动作的浪费、等待的浪费共七种。后来人们又加了一种浪费-管理的浪费,合称八种浪费。下面我们从实用性角度剖析这八种浪费。 一、精益生产管理中制造过早(多)的浪费 定义:所谓制造过早(多)就是前制程制造太早/过多,大于客户(或后制程)当期的最小需要量。 制造过早(多)浪费是八大浪费中的首恶,在精益生产中则被视为最大的浪费。福特式思维告诉大家,在同样的时间内,生产量越多,效率越高,成本越低,企业越赚钱,所以企业自然有大批量连续生产的初始动力。作为一个整体的企业

是如此,那么企业内各部门也是如此,特别是在一些制程较短,关联性较低的企业中,普遍实施计件工资,那么从最基础的员工开始就有多做、早做,甚至偷做的动力,在这种情况下,告知企业里所有人早(多)做是罪恶当然得不到掌声回应。那么我们就来看看制造过早(多)的浪费。 制造过早(多)浪费的后果主要有三大类。 1.直接财务问题。表现为库存、在制品增加,资金回转率低,制造时间变长,占用资金及利息,会造成库存空间的浪费,在现金流量表上很明显。 2.产生次生问题。会产生搬运、堆积的浪费;先进先出的工作产生困难;产品积压造成不良发生,物流阻塞制程时间变长,现场工作空间变小,有滞留在库的风险,有不良品的风险。 3.掩盖问题。为什么“制造过早(多)浪费是八大浪费中的首恶,在精益生产中则被视为最大的浪费”?因为它带给人们一个安心的错觉,掩盖了各种问题,以及隐藏了由于等待所带来的浪费,没有改善的动力,失去了持续改善的时机。 1.制造过早(多)浪费的产生原因。 (1)生产计划方面。 1)信息准确度问题。信息不准,计划失当,信息传递不准确,导致生产计划作业进行盲目,最终导致制造过早(多)浪费的产生。 2)生产计划管控机制方面。让某些制程、生产线、工站甚至作业员有生产伸缩的充分空间和提高产出的利益驱动。比如有的不排班生产计划,也不排日生产计划,而是排周生产计划,一天内的生产排配权利下放到制程、生产线、工站甚至作业员,这时候如果有多余的产能、人力、设备稼动过剩,则很自然地就会提前安排生产,安排满稼动生产,从而造成制造过早(多)。特别是在某些企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