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必修河流地貌的发育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 课件(共28张PPT)

我们生活 在扇上。
三、河流的堆积地貌(冲积平原) 河漫滩平原
三、河流的堆积地貌(冲积平原)
【思考】 2.利于三角洲形 成的条件有哪些?
①河流含沙量大; ②河口处水流缓慢; ③海水顶托作用强; ④滨海地区地势平缓;
3.刚果河为何没明显的三角洲?
赤道
刚果河三角洲
向大家推荐一本书:
三、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初期 中期
_向__下___和_向__源__头__ 侵蚀为主
向__河__谷__两__岸__的 侵蚀作用加强
河谷_深__而__窄__,谷壁陡峭,横剖 面呈“__V____”型
河流更为__弯__曲__,河谷__拓__宽__
继续向河谷两岸而__浅__ _的__槽__型
◆河 谷 的 形 成
◆聚落:是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分城市和乡村。
◆吸引聚落分布的是:河流 堆积 地貌。冲积平原
1.河流地貌对聚落形成的作用
水源、交通、农副产品(地势、土壤)
三、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2.河流地貌对聚落规模的影响 耕地的破碎(水乡、山区)——规模小 耕地的连片(平原)—— 规模大
3.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平原低地——沿河成线状分布 —注意防洪 山区河谷——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 —注意防滑
沟
初期
谷
中期
成熟期
沟
加
V 侧蚀 出
槽
沟 谷 下蚀 深补给稳定型 加强 现 侧 蚀 型
谷 流 溯源 和
河
河河
水 侵蚀 延
谷
湾谷
长
①
②
③
三、河流的堆积地貌(冲积平原)
山前洪(冲)积扇 扇顶
扇缘
洪积-冲积平原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4.3《河流地貌的发育》课件 (共30张PPT)

河流中 下游
河漫滩
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水下堆积体形成河漫滩, 河流改道或继续向下侵蚀,河漫滩被废弃,连接形成 河漫滩平原
流水沉积
河漫滩平原 沙 洲
三角洲平原
河流入海口
河流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加上海水顶托,流速减
慢,河流携带的泥沙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
连接成三角洲平原
河流堆积地貌
山前
河流中下游
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
一、河流地貌类型: 河流侵蚀地貌:瀑布、峡谷等 河流堆积地貌: 冲积扇或洪积扇(河流出 山口处)、河漫滩平原(中下游)、三角 洲(河口)
黄河壶口瀑布
长江三角洲
1、河流侵蚀地貌:
长江虎跳峡 河谷的形成过程: 地壳运动、岩体抬升,低洼处汇集水流,流水破坏、搬
运地表物质,形成沟谷,沟谷水源稳定形成河谷
思考:下面素描哪一幅是在青藏高原某些 河流的出山口处画的?哪一幅是在长江三 峡画的?哪一幅是在长江中游的荆江河段 画的?哪一幅是在上海接近入海口画的?
读某河口三角洲 示意图,完成1-2题。
1.形成河口三角洲的 外力作用是 C A.风力沉积 B.流水侵蚀 C.流水沉积 D.洋流搬运 2.下列地貌中,与该河口三角洲形成原因相同 的是 D A.黄土高原的沟壑 B.东非大裂谷 C.喀斯特地貌 D.华北平原
外力作用 搬运、沉积 固结成岩
河流地貌 河流堆积地
河流入海口
河流堆积作用的地貌:
冲积扇或洪积扇(河流出山口处)
河流堆 积地貌
洪积—冲积平原(山前) 河漫滩平原(中下游) 三角洲(入海口)
河流堆积地貌
黄河三角洲快速发育的原因
1977年
1986年
2000年
思考:黄河三角洲以较快的速度向海洋扩展的原因。 输沙量大; 沉积物来源:
河漫滩
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水下堆积体形成河漫滩, 河流改道或继续向下侵蚀,河漫滩被废弃,连接形成 河漫滩平原
流水沉积
河漫滩平原 沙 洲
三角洲平原
河流入海口
河流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加上海水顶托,流速减
慢,河流携带的泥沙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
连接成三角洲平原
河流堆积地貌
山前
河流中下游
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
一、河流地貌类型: 河流侵蚀地貌:瀑布、峡谷等 河流堆积地貌: 冲积扇或洪积扇(河流出 山口处)、河漫滩平原(中下游)、三角 洲(河口)
黄河壶口瀑布
长江三角洲
1、河流侵蚀地貌:
长江虎跳峡 河谷的形成过程: 地壳运动、岩体抬升,低洼处汇集水流,流水破坏、搬
运地表物质,形成沟谷,沟谷水源稳定形成河谷
思考:下面素描哪一幅是在青藏高原某些 河流的出山口处画的?哪一幅是在长江三 峡画的?哪一幅是在长江中游的荆江河段 画的?哪一幅是在上海接近入海口画的?
读某河口三角洲 示意图,完成1-2题。
1.形成河口三角洲的 外力作用是 C A.风力沉积 B.流水侵蚀 C.流水沉积 D.洋流搬运 2.下列地貌中,与该河口三角洲形成原因相同 的是 D A.黄土高原的沟壑 B.东非大裂谷 C.喀斯特地貌 D.华北平原
外力作用 搬运、沉积 固结成岩
河流地貌 河流堆积地
河流入海口
河流堆积作用的地貌:
冲积扇或洪积扇(河流出山口处)
河流堆 积地貌
洪积—冲积平原(山前) 河漫滩平原(中下游) 三角洲(入海口)
河流堆积地貌
黄河三角洲快速发育的原因
1977年
1986年
2000年
思考:黄河三角洲以较快的速度向海洋扩展的原因。 输沙量大; 沉积物来源:
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

河漫滩平原和三角 洲
河流地 貌条件
发育于其上的深切 河谷地势低、气候温 暖,两岸泥沙淤积而 成的河漫滩平原土 壤肥沃、水资源丰富
地势平坦,地下水 或地表水资源比 较丰富,并淤积有 肥沃的土壤
土壤肥沃、水资源丰 富,而且河网密布,有 便捷的内河航运和 海上运输
一
聚落 分布
高原地区
山区Βιβλιοθήκη 平原大多呈条带状分布 在深切河谷两岸狭 窄的河漫滩平原上
(4)判断河流不同部位的外力作用类型。 河流上游以向源头侵蚀为主;河流中游以搬 运作用和向两岸的侧蚀作用为主;河流下游以 侧蚀和堆积作用为主。 (5)判读河流横剖面的形态。河流上游河谷 呈“V”形;河流中下游河谷呈槽形。
成宽广的河漫滩平原
三角 洲
河流 入海 口的 海滨 地区
河流到达海洋入海口时,流速极 多呈三角形,地势
缓,河流携带泥沙便会沉积在河口 平坦,河网稠密,河
前方,加上海水顶托作用,形成三 道由分汊顶点向海
角洲
洋呈放射状
【例1】 下图表示一条河流流经不同性质的岩层地区。读图,完 成下列各题。
(1)该地将会出现的地理景观是( )。
2.河流堆积地貌。 (1)形成: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 减弱的情况下堆积而成。 (2)典型地貌的类型、位置和形成。
类型
位置
洪积—冲 一般位于河流上
积平原 游,发育于山前
河漫滩 一般位于河流
平原
中下游
三角洲
河流入海口的海 滨地区
形成 多个洪积扇或冲积扇不断扩大彼此 相互连接而成
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河流对聚落的影响
河流为聚 河流为聚落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
(完整版)第七章-河流地貌-(1)

•河流作用塑造的地貌极其多样。从河谷横剖 面看,可分谷底和谷坡两大部分。谷底包括 河床和河漫滩,谷坡是河谷两侧的岸坡,常 有阶地发育。
河流流水作用
•河流流水沿沟谷流动,水流动能与水量和流速的平方成正比。 水量增加或流速加大,流水作用能力加强,进行侵蚀,并将 侵蚀产物向下游搬运;反之,流水作用能力减弱,便发生堆 积。 •流水作用总是以侵蚀(erosion)、搬运(transportation)和 堆积(deposition)三种方式进行,并形成相应的河流地貌。
河床中的地形
•河床发展过程中,由于不同因素影响侵蚀和堆积作用,在河 床中形成各种地貌。 1.浅滩与深槽 •浅滩是河床底部的一些不同规模的冲积物堆积体,它们有的 分布在岸边,称边滩,有的分布在河心,称心滩。 •浅滩与浅滩之间较深的河段,称深槽。
浅滩与深槽的成因有以下几种: (1)横向环流 在弯曲河道中,由于横向环流作用,凹岸侵蚀形成深槽,凸岸堆积形成浅滩(边 滩)。 (2)洪水 洪水期的洪水波在较狭河段传播速度慢,产生壅水,水面比降小,水流搬运能力 减弱,发生堆积而形成浅滩;在展宽的河段,洪水波传播快,水面比降大,水流 侵蚀搬运能力强,发生侵蚀而形成深槽。 (3)主支流互相影响 主支流交汇处,有两种情况可形成浅滩:洪水期主河先涨水,使支流河口以上河 段产生壅水而堆积,形成浅滩;或者支流带来大量泥沙堆积在主支流汇合处形成 浅滩。 (4)人工建筑
➢终极侵蚀基准面:海面
•侵蚀基准面的变化影响河床纵剖面的发展。 •当侵蚀基准面下降时,如果出露的地面坡度较大,则流速加 大,侵蚀作用加强,开始在河流的下游发生侵蚀,然后逐渐 向上游扩展,即溯源侵蚀。 •当侵蚀基准面上升时,水流搬运泥沙能力减弱,河流发生堆 积。
•河流在每一时刻任一河段不仅进行侵蚀,同时也发生堆积。 河流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河床的侵蚀和堆积达到了平衡状态, 水流动力正好消耗在搬运水中泥沙和克服水流内外摩擦方面, 在地质构造相同、岩性均一和气候不变等条件下,这时河床 纵剖面将呈现一条下凹圆滑的曲线,称为河流平衡剖面。
2.3 河流地貌的发育(含视频)(教学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拓展:岛屿类型
按岛屿的成因可分成大陆岛、珊瑚岛、火山岛和冲积岛四大类。
▋拓展:岛屿类型
按岛屿的成因可分成大陆岛、火山岛、珊瑚岛和冲积岛四大类。
大陆岛 火山岛 珊瑚岛 冲积岛
大陆岛是由大陆向海洋延伸露出水面的岛屿。世界上较大的岛基本上都是大 陆岛。它是因地壳上升、陆地下沉或海平面上升、海水侵入,使部分陆地与
资料3 人类活动对崇明岛的影响
1、人类活动对崇明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人类活动对崇明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围垦滩涂和沙洲上, 使崇明岛的面 积不断增加。同时改变了河口地区水流的速度和方向;对该水域的水生生物 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2、 围海造陆可能会对自然环境产生哪些影响?
(1)引发赤潮。围海造陆使海水潮差变小,潮汐的冲刷能力降低,海水自 净能力减弱,水质趋于恶化,加之围海造陆的陆地多用于城市建设和工农业 生产,污染物较多,尤其是污水直接排入大海,导致海水富营养化。
(2)引发洪灾。围海造陆阻塞了部分入海河道,影响了洪水的下泄。
(3)破坏海岸生态。使海洋生物锐减,不少海湾的自然环境因不合理的围海 造陆被改变,严重损害栖息生物的生态环境,使原有生物群落结构遭破坏,物种 减少。
河流流经地势平坦的地区常形成曲流(中下游) 河流在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
堆积体不断升高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
洪水季节,河漫滩被洪水淹没,继续接受堆积
河流改道或者继续向下侵蚀,河漫滩被废弃 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形成了宽广的河漫滩平原
冲积平原的形成
河漫滩平原 中下游地区
A、是冲积平原的主体。 B、河漫滩平原常沿河呈带状分布
河流作用
Slide /14
河谷的演变
2.河谷的演变
地理人教必修一课件河流地貌的发育

03
河流侵蚀地貌
河流侵蚀的分类
下蚀:河流向河床底部侵蚀, 加深河床
溯源侵蚀:河流向上游源头 侵蚀,使河谷向源头伸展
侧蚀:河流向河岸两侧侵蚀, 拓宽河谷
袭夺:河流袭夺相邻河流的 水流,扩大势力范围
河流侵蚀地貌的特点
形成过程:河流 在流动过程中, 通过冲刷、侵蚀 等方式,使地表 岩石和土壤受到 破坏,形成各种 侵蚀地貌。
提高农业生产和抗旱能力。
河流地貌在土地利用中的应用
防洪:河流地貌 特征可用于评估 洪水风险,制定 有效的防洪措施。
农业灌溉:河流 地貌特征可用于 规划灌溉系统, 提供稳定的水源。
水力发电:河流 地貌特征可用于 评估水力发电潜 力,建设水电站 。
土地利用规划: 河流地貌特征可 用于指导土地利 用规划,合理布 局城市和工业区 。
河流地貌的发育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01 添 加 目 录 项 标 题 02 河 流 地 貌 的 形 成 03 河 流 侵 蚀 地 貌 04 河 流 堆 积 地 貌 05 河 流 地 貌 的 影 响 因 素 06 河 流 地 貌 的 应 用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河流地貌的形成
河流地貌的定义
河谷的宽窄、 深浅影响河流 的流速和侵蚀 程度
河岸的陡峭程 度影响河流的 冲刷和沉积作 用
河床的稳定性 影响河流的流 动和地貌的形 成
0
0
0
0
1
2
3
4
气候对河流的影响
降水:雨季和 旱季的交替影 响河流的流量 和变化
温度:影响蒸 发和冻融,从 而影响河流的 水量和形态
风:影响河岸 的侵蚀和沉积, 塑造河流地貌
高中地理必修1优质课件3:4.3河流地貌的发育

——河谷出现连续的河湾
总结
初期:河流侵蚀以向下和 向源头侵蚀为主,河谷成 “V”型。
中期:河流下蚀减弱,侧 蚀加强,河流凹岸侵蚀, 凸岸堆积。
成熟期:以侧蚀为主,下 游“U”型谷。
拓展:河流的侵蚀作用也可出现在同一时期的不 同河段中。
二、河流的堆积地貌
1.在山区的谷口形成了洪积—冲积平原
凹2岸.河侵流蚀,的凸中岸下堆游积 地区水—下河堆漫积滩体 平原 河漫滩
八卦洲是长江南京段中的一个河心岛。读图,回答3~4题。
3.八卦洲的形成原因最可能是( ) A.地壳抬升作用形成的 B.地壳下陷作用形成的 C.长江的侵蚀作用形成的 D.长江携带的泥沙堆积形成的 4.由于流水的侵蚀与堆积作用,长江河道及八卦洲未来的发 展趋势最可能是( ) A.八卦洲将与长江南岸相连 B.八卦洲将与长江北岸相连 C.八卦洲受侵蚀,面积缩小 D.长江河道左偏,南岸淤塞
废弃的河漫滩
连接形成河漫滩平原
请分析
河流中下游河漫滩及冲积平原的地形、水、土壤、 农业条件 。
3.在河流的入海口形成—河口三角洲
观察黄河三角洲卫星图片,说出三角洲的变化。
1989年2月3日
1995年9月18日
1999年10月7日
在1996年拦截了黄河的主要入海河道,迫使黄河改道入海。
2004年9月10日
2009年6月20日
判断A、B、C分别出现哪种河流堆积地貌?
A
B
C
总结
河流 堆积地貌
洪积—冲积平原 河漫滩平原 河口三角洲
规模
影响
三、河流地貌
聚落分布
分布
华北平原
江南水乡
乡村规模大
乡村规模较小
地形区
平原
总结
初期:河流侵蚀以向下和 向源头侵蚀为主,河谷成 “V”型。
中期:河流下蚀减弱,侧 蚀加强,河流凹岸侵蚀, 凸岸堆积。
成熟期:以侧蚀为主,下 游“U”型谷。
拓展:河流的侵蚀作用也可出现在同一时期的不 同河段中。
二、河流的堆积地貌
1.在山区的谷口形成了洪积—冲积平原
凹2岸.河侵流蚀,的凸中岸下堆游积 地区水—下河堆漫积滩体 平原 河漫滩
八卦洲是长江南京段中的一个河心岛。读图,回答3~4题。
3.八卦洲的形成原因最可能是( ) A.地壳抬升作用形成的 B.地壳下陷作用形成的 C.长江的侵蚀作用形成的 D.长江携带的泥沙堆积形成的 4.由于流水的侵蚀与堆积作用,长江河道及八卦洲未来的发 展趋势最可能是( ) A.八卦洲将与长江南岸相连 B.八卦洲将与长江北岸相连 C.八卦洲受侵蚀,面积缩小 D.长江河道左偏,南岸淤塞
废弃的河漫滩
连接形成河漫滩平原
请分析
河流中下游河漫滩及冲积平原的地形、水、土壤、 农业条件 。
3.在河流的入海口形成—河口三角洲
观察黄河三角洲卫星图片,说出三角洲的变化。
1989年2月3日
1995年9月18日
1999年10月7日
在1996年拦截了黄河的主要入海河道,迫使黄河改道入海。
2004年9月10日
2009年6月20日
判断A、B、C分别出现哪种河流堆积地貌?
A
B
C
总结
河流 堆积地貌
洪积—冲积平原 河漫滩平原 河口三角洲
规模
影响
三、河流地貌
聚落分布
分布
华北平原
江南水乡
乡村规模大
乡村规模较小
地形区
平原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课件:4.3 河流地貌的发育

重难聚焦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例题1】 下图为“北半球某河流河道示意图”,河流横断面①② ③分别是河流上a、b、c三点的横断面。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c河段以上流域,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流水的
和
。
(2)根据不同河段河谷的特征,把a、b、c三点与对应的剖面图连
线。
-10-
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
目标导航
知识梳理
重难聚焦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3)a、b、c三处,最不适宜建水电站的是
处。
(4)某港务局拟在c河段附近的A、B两处建港,试分析在何处选址
较为合适,为什么?
(5)河口沙洲更易与e、d两岸的
岸相连。
解析:依据图示,a位于河流上游,b位于中游,c位于下游。中上游河
段流水以侵蚀、搬运作用为主。上游河谷最狭窄,越向下游越宽阔。
-5-
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
目标导航
知识梳理
重难聚焦
一
二
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河流对聚落形成的作用 (1)为聚落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 (2)方便聚落的对外联系和运输。 (3)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利于耕作。 2.河流对聚落规模的影响 (1)水乡河网密布,乡村的规模较小。 (2)耕地连片地区,乡村的规模较大。 3.河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平原低地:聚落沿河呈线状分布。 (2)山区河谷:聚落一般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
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
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
-1-
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
目标导航
知识梳理
重难聚焦
1.了解主要的河流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 2.认识河流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3.理解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哪一处适合淘金?简述原因。
A
B
C
D
A处需加固。因为A处为凹岸易被侵蚀。
B处适合淘金。因为B处为凸岸,可能有含金矿砂堆积。
河谷的形成 3 成熟期
河谷变的更宽
形成 U 型谷
河谷宽而浅
不断向河谷两岸侵蚀(侧蚀)
河谷的演变过程
以向下侵蚀和向源头 侵蚀为主
V
向下侵蚀减弱,向河 谷两岸侵蚀加强
S
向河谷两岸侵蚀为主
平原低地
河流与聚落分布
山区河谷
聚落一般沿河成线状分布
聚落一般分布在冲积平原 向山坡过渡的地带
平原低地
趋利避害
山区河谷
加高加固河堤
聚落要高于洪水位,且要避 开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
为什么在河流上游聚落选择在地势低的A处;而中下游 选择在地势稍高的B处。
河流上游 海拔较高,平坦地形较少,聚落A靠近 河流分布,取水比较方便。
U
初期
中期
成熟期
长江不同河段的外力作用(米) 70006005000长 江
4000
干 3000
流 剖
2000
面 1000
图
0
唐古拉山
6000
5000
溯源侵蚀 下蚀
4000
3000
侵蚀
侧蚀为主
宜昌 湖口 上海
2000
1000
0 (千米)
搬运 沉积
2
河流堆积地貌
冲积平原
由于侵蚀作用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减 弱的情况下会堆积形成堆积地貌。
长江流域的地貌差异
宜昌
宜宾
重庆
湖口
上海
上游地貌
西陵峡
宜昌
宜宾
重庆
湖口
巫峡
上海
瞿塘峡
上游地貌
夔门
宜昌
宜宾
重庆
湖口
上海
江汉平原
中游地貌
宜昌
宜宾
重庆
湖口
上海
长江三角洲
下游地貌
宜昌
宜宾
重庆
湖口
上海
第四章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
学习目标
1 了解河流侵蚀地貌和河流堆积地貌的形成。 2 理解并区分河流凸、凹岸。 3 结合实例说明河流对聚落的影响。
发育于河流中下游
河漫滩平原
发育在山前
冲积扇
三角洲平原
形成于河流入海口
3
河流地貌对聚落 分布的影响
越往河流的中下游, 城市越密集
河流对聚落形成的作用
有利条件
地形平坦 水源充足
土壤肥沃 交通便利
不利条件
易遭受洪水的威胁
河流与聚落规模
华北平原
江南水乡
河流稀少地区,耕地连片, 聚落规模较大
河网密布地区,耕地破碎, 聚落规模较小
河谷的形成 1 发育初期
形成 V 型谷
河谷深且窄
向源头侵蚀(溯源侵蚀) 河谷延长
向下侵蚀(下蚀) 河谷变深
虎跳峡
河谷的形成 2 发育中期
河谷展宽
AB
向河谷两岸侵蚀(侧蚀)
A. 凹岸(侵蚀) B. 凸岸(堆积)
河谷的形成 2 发育中期
A
B
A
B
凸岸
凹岸
A
B
凸岸
凹岸
读图回答
图中A、B哪一处的堤坝要特殊加固?
河流中下游 海拔较低,聚落建在地势较高的B地方, 可避免洪水的威胁。
? A、B两地的聚落哪个更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为什么?
B地更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 B地聚落位于两河交汇处,有大量的 人流、物流在此集聚中转; 河流为城市的发展提供充足的水源; 此地地形开阔平坦,便于农耕和基建, 是城市发育的较理想环境。
小结
河流地貌的发育
河流地貌
河流地貌对聚落 分布的影响
河流侵蚀地貌 以河谷为例 河流堆积地貌 以冲积平原为例
冲积平原对聚落分布的有利条件 河流地貌对聚落规模的影响 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位置的影响
课程结束
卧蚕眉,让课堂更有魅力。
1
河流侵蚀地貌
河流侵蚀方式 1 溯源侵蚀
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
河流侵蚀方式 2 下蚀
垂直于地面的侵蚀
河流侵蚀方式 3 侧蚀
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
河流侵蚀方式
作用形式
溯源侵蚀 下蚀 侧蚀
概念
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 垂直于地面的侵蚀 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
对地貌的影响
使河谷不断向源头方向伸长
使河床加深 河流向纵深方向发展 使谷底展宽,谷坡后退 河流向横向发展
冲(洪)积扇
发育在山前
洪水期 枯水期
河漫滩平原
河漫滩
河漫滩 河漫滩
河漫滩平原
发育在河流中下游
三角洲平原
河流携带的泥沙进入海洋时,如果 河流入海口处水下坡度平缓,加上 海水的顶托作用,河水流速减慢便 会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 多个连接在一起就成了三角洲平原。
三角洲平原
形成于河流入海口
崇明岛东滩湿地公园
1 洪积 — 冲积平原 2 河漫滩平原 3 三角洲平原
洪积—冲积平原的形成
扇顶
扇缘
季节性的洪水或河流在山区流动时,由于山 区地势陡峭,水流速度快,携带了大量的泥 沙。可是当水流流出谷口时,水道变的开阔, 水流速度放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在山麓 地带堆积下来,形成洪积扇或冲积扇,多个 连接在一起就形成了洪积 — 冲积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