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上海初三语文一模试题议论文阅读汇编(15区含答案及解析)
2018年上海语文一模议论文汇总(附答案)

2018年一模议论文汇总(附答案)普陀区: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①一段时间以来,个别媒体尤其是新媒体的“星”闻报道存在着一“热”一“冷”两种现象。
对娱乐明星的花边轶事、生活八卦,一炒再炒,文字、图片、视频,甚至还用上了直播、H5等新技术。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曾率部队抗洪救灾保护42万人生命财产的“流泪将军”董万瑞、被誉为中国航天“总总师”的两弹元勋任新民相继离世,相关报道却显然冷清不少。
这种冷热失衡的舆论现象,背后折射出同一的价值取向。
②娱乐明星知名度高、粉丝众多,一举一动都可能受到关注,很容易成为镜头的焦点、版面的热点,适度报道无可厚非。
但是,个别媒体为了追求点击率、视听率,过度追捧娱乐明星、网络红人,极力炒作个人隐私、情感绯闻,大肆宣扬纸醉金迷、花天酒地,使“星”闻弥漫着庸俗、低俗气息。
娱乐化、物质化的信息大行其道,享乐主义、奢靡主义倾向泛滥,大大影响人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育和养成。
③这些为中华民族掌握自己命运、开创国家发展新路、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才是指引我们前行的明灯,才是真正的璀璨之星。
但这些“星”往往甘于寂寞、埋头奉献,所从事的领域也不为人熟知,而媒体或报道过少,或用心不够,使人们很难了解、无从体味其中蕴含的宝贵精神力量。
事实证明,只要潜心挖掘、深入报道,他们就会走进公众视野,成为众人学习的榜样。
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让陈景润成为明星,激发了国民勇攀科学高峰的热情;专题节目《大国工匠》讲述了不同岗位劳动者匠心筑梦的故事,让人感受到默默坚守、孜孜以求的伟大;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展现了文物修复者的工作和生活场景,让很多人敬佩不已。
④追什么“星”,推出什么“星”闻,媒体责任重大。
不能为取悦受众而“失向”,不能为吸引眼球而“失真”,不能为刻意迎合而“失态”,更不能让廉价的笑声、无底线的娱乐、无节操的“爆料”淹没我们的生活。
媒体的价值引领,不是关注谁要结婚生子、谁又离婚出轨,而是告诉人们什么是应该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应多一些激浊扬清、少一些哗众取宠,多一些积极向上、少一些庸俗格调,把更多镜头和版面投向那些功勋卓著的民族英雄、苦干实干的科学巨星、令人敬重的学界泰斗,投向那些爱岗敬业的劳动模范、崇真扬善的道德先锋,让他们的事迹和精神成为激励全社会不懈奋进的强大力量。
2018上海初三语文一模精彩试题说明书文阅读总汇编(15区含问题详解)

长宁区二十一世纪潜在的新能源——可燃冰①可燃冰一直被认为具有巨大的潜在价值。
虽然多个国家努力研究,但是因为各种原因,大规模开采可燃冰尚不可行。
2 017年5月18日,中国成功试采可燃冰,让世界看到了解决能源危机的希望。
②可燃冰是一种由天然气(主要是甲烷)和水组成的外形像冰的白色固体物质。
由于它含有大量甲烷气体,可以直接燃烧,因而俗称可燃冰。
可燃冰通常存在于岩石的孔隙或裂隙中,呈分散状、结核状、层状或块状产出,其颜色随分子结构的不同而有白色、淡黄色、琥珀色和暗褐色等多种。
③形成可燃冰,第一是低温,一般要求温度低于10℃;第二是高压,一般要求压力大于10兆帕;第三是地层中要有充足的天然气供给;第四是地层中要有充足的孔隙空间。
④可燃冰有的分布在极地地区,即高纬度的永久冻土带或大陆架上的永久冻土带,它们主要是在低温和较低压力条件下形成的。
已发现的极地可燃冰主要分布于北极圈内,例如加拿大北部、阿拉斯加和俄罗斯西伯利亚北部的永久冻土带。
另一种则广泛分布于海洋中的海底,主要蕴藏于大陆边缘水深较大的大陆坡、海山、边缘海深水盆地以及内陆海中。
据透露,中国已在南海海底发现了巨大的“可燃冰”带。
由于海洋的面积大于永久冻土带面积,而且气源供给更为充分,因此海底可燃冰的资源总量大于极地可燃冰资源总量。
⑤可燃冰里蕴藏丰富的甲烷。
中国科学家从水深1.2千米的海底提取出样品,计算出1立方米的可燃冰等同于160立方米的气态天然气。
汽车加100升天然气能够行驶300公里,而加入100升“可燃冰”理论上则可跑5万公里。
显然,该技术完全可能使世界油气价格“崩溃”。
全球可燃冰中蕴藏着大约280万亿到2800万亿立方米甲烷。
这意味着,以目前的消费速度,可燃冰储量可以满足80至800年的全球天然气需求。
⑥然而,专家担心可燃冰产业化开采过程中,一旦造成可燃冰的分解,甲烷将会大量泄露,其危害将不可估量。
因为甲烷可能造成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5倍。
2018年上海杨浦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附答案)

2018年杨浦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018年1月一、文言文阅读(共40分)(一)默写(15分)1.当年万里觅封候, 。
(《诉衷情》)2.,此日中流自在行。
(《观书有感(其二)》)3.,铁马冰河入梦来。
(《十一月四日风南大作》)4.一狼洞其中, 。
(《狼》5.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
(《捕蛇者说》)(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6-7题(4分)天净沙·秋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6.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本曲作者为元代杂剧家白朴B.本曲题目为“天净沙·秋”C.本曲被誉为“秋思之祖”D.本曲被视为“元人小令最佳”7.下列对这首词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本曲通过对十二种景物的描绘,含蓄地表达作者情感变化过程。
B.本曲描写景物既有动景又有静景,可谓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C.本曲描写景物由远及近,通过视角的变化,多层次地铺排秋意。
D.本曲一扫传统诗词悲秋格局,展现了秋日璀璨斑斓的丰富色调。
(三)阅读下文完成8-10题(9分)桃花源记(节选)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威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速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8.本文作者是时期著名诗人。
(2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得句子(3分)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0.选文主要从桃花源的、物质富足、等来表现其美好子。
(4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12分)煮饭成粥宾客诣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太丘问: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炊忘著萆①,饭落釜中" 炊何不馏②·?" 元方、季方长跪曰:" 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萆,饭今成糜." 太丘曰:" 尔颇有所识③不?" 对曰:"仿佛记之." 二子长跪俱说,更相易夺④,言无遗失.太丘曰:" 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注释】①萆(bì):蒸饭的器具,使米不至于落入水中。
2018年上海各区初三语文一模卷说明文汇编和答案

2018 年上海各区中考一模说明文汇编【闵行区】阅读下文,达成第14—18 题( 18 分)伤心的裁缝①她做的是服饰定制买卖,近十年来真的不错,购大套房,开“大奔”,经过自己的手艺跻身于较高的社会阶层。
②她的业务流程是这样的:在店里显现最流行的样式,而后依据客户需要“依葫芦画瓢” ,复制服饰卖给客户。
她有 15 年的裁缝经验,对各种体形的客户有自己的“心传”。
③可是去了一趟上海科技馆后,她感觉“整个人都不好了”。
她说她在上海科技馆里看到了服饰业的将来,或许时间不需太久,像她这样的裁缝会被一种新技术取而代之。
④她很伤心。
⑤这类让裁缝伤心的新技术叫“全息丈量”。
一个人站在丈量仪前,几秒钟后能够精确地丈量身材,并且能够精确计算出衣服、裤子每个零件的大小。
更为令人叹息的是,这台人工智能机器积累了海量的大数据,它能够在几秒钟内给你“制定” 出最正确的着装方案,并能够在几个小时内就给你生产出服饰来。
⑥本来,一位优秀的裁缝最引认为傲的东西就是“经验”和“手艺”。
但“经验”在强大的计算机眼前显得太微小了,一个人积累经验,需要十年甚至二三十年历练,“阅人无数” 。
可是机器不需要,只需输入积累下来的数据,几秒钟后,这台机器就具备了人类需要几十年积累的“经验”,并且机器的“经验”能够比人类多出不计其数倍。
⑦再来说手艺。
除了文学、书画等以人脑的主观能动性为主的行业外,在特别广阔的领域内,人工智能机器已经远远超出了人类。
我看到一段让人吃惊的小看频,拍摄于离我居住的地方只有30 公里的一个名叫“云栖小镇”的地方。
在一座厂房内,几十个通讯基站构成了一个 5G 网,里面高速行驶着各种无人驾驶汽车,它们在里面超车、变道、躲让等,能够做到精确无误。
当我们还在为“特斯拉” 汽车无人驾驶技术频失事故而吐槽时,还应当想到,只需等候信号技术、物联网技术升级到位,无人驾驶必定会超出人工驾驶,“特斯拉”偶发性事故将愈来愈少。
⑧美国作家库兹韦尔被盖茨称为“展望人工智能将来最威望的人”,在美国他拥有13项荣誉博士头衔。
2018年上海中考一模卷说明文汇编

2018年上海各区中考一模卷说明文汇编(附答案)【闵行区】阅读下文,完成第14—18题(18分)悲伤的裁缝①她做的是服装定制生意,近十年来真的不错,购大套房,开“大奔”,通过自己的手艺跻身于较高的社会阶层。
②她的业务流程是这样的:在店里展示最流行的款式,然后根据客户需要“依葫芦画瓢”,复制服装卖给客户。
她有15年的裁缝经验,对各种体形的客户有自己的“心传”。
③但是去了一趟上海科技馆后,她觉得“整个人都不好了”。
她说她在上海科技馆里看到了服装业的未来,也许时间不需太久,像她这样的裁缝会被一种新技术取而代之。
④她很悲伤。
⑤这种让裁缝悲伤的新技术叫“全息测量”。
一个人站在测量仪前,几秒钟后可以精准地测量身材,并且可以精准计算出衣服、裤子每个部件的大小。
更为令人感叹的是,这台人工智能机器积累了海量的大数据,它可以在几秒钟内给你“制订”出最佳的着装方案,并可以在几个小时内就给你生产出服装来。
⑥本来,一位出色的裁缝最引以为傲的东西就是“经验”和“手艺”。
但“经验”在强大的计算机面前显得太渺小了,一个人积累经验,需要十年甚至二三十年历练,“阅人无数”。
但是机器不需要,只要输入累积下来的数据,几秒钟后,这台机器就具备了人类需要几十年积累的“经验”,而且机器的“经验”可以比人类多出成千上万倍。
⑦再来说手艺。
除了文学、书画等以人脑的主观能动性为主的行业外,在非常广阔的领域内,人工智能机器已经远远超过了人类。
我看到一段让人惊讶的小视频,拍摄于离我居住的地方只有30公里的一个名叫“云栖小镇”的地方。
在一座厂房内,几十个通信基站构成了一个5G 网,里面高速行驶着各种无人驾驶汽车,它们在里面超车、变道、避让等,可以做到精确无误。
当我们还在为“特斯拉”汽车无人驾驶技术频出事故而吐槽时,还应该想到,只要等待信号技术、物联网技术升级到位,无人驾驶必然会超过人工驾驶,“特斯拉”偶发性事故将越来越少。
⑧美国作家库兹韦尔被盖茨称为“预测人工智能未来最权威的人”,在美国他拥有13项荣誉博士头衔。
上海市2018年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

上海市崇明区2018年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九年级语文(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1.本卷共27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诗文(39分)(一)默写(15分)1.草枯鹰眼疾,。
(王维《观猎》)2.竹径通幽处,。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3.,尚思为国戍轮台。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4.无丝竹之乱耳,。
(刘禹锡《陋室铭》)5.,佳木秀而繁阴。
(欧阳修《醉翁亭记》)(二)古诗理解(4分)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6.词中“”字贯穿全文,统摄全词。
(2分)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老夫”一句意在表现词人虽然已年迈体衰,但雄心犹在。
B.“千骑卷平冈”的雄壮场面,表现了猎者威武豪迈的气概。
C.“酒酣”一句承接上文,引出词人想抗敌戍边的豪情壮志。
D.“何日遣冯唐”写出词人渴望得到朝廷的重用,立功疆场。
(三)阅读甲乙两文,完成8-10题(8分)(甲文)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乙文)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第1页8.甲乙两文的作者同属于(朝代),两篇文章的内容都与背景有关。
(2分)9.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3分)微斯人,吾谁与归?。
10.关于两篇文章中的“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3分)A.甲文中的“乐”体现出作者崇高博大的理想。
2018年上海中考一模卷说明文汇编(附答案)

2018年上海各区中考一模卷说明文汇编(附答案)【闵行区】阅读下文,完成第14—18题(18分)悲伤的裁缝①她做的是服装定制生意,近十年来真的不错,购大套房,开“大奔”,通过自己的手艺跻身于较高的社会阶层。
②她的业务流程是这样的:在店里展示最流行的款式,然后根据客户需要“依葫芦画瓢”,复制服装卖给客户。
她有15年的裁缝经验,对各种体形的客户有自己的“心传”。
③但是去了一趟上海科技馆后,她觉得“整个人都不好了”。
她说她在上海科技馆里看到了服装业的未来,也许时间不需太久,像她这样的裁缝会被一种新技术取而代之。
④她很悲伤。
⑤这种让裁缝悲伤的新技术叫“全息测量”。
一个人站在测量仪前,几秒钟后可以精准地测量身材,并且可以精准计算出衣服、裤子每个部件的大小。
更为令人感叹的是,这台人工智能机器积累了海量的大数据,它可以在几秒钟内给你“制订”出最佳的着装方案,并可以在几个小时内就给你生产出服装来。
⑥本来,一位出色的裁缝最引以为傲的东西就是“经验”和“手艺”。
但“经验”在强大的计算机面前显得太渺小了,一个人积累经验,需要十年甚至二三十年历练,“阅人无数”。
但是机器不需要,只要输入累积下来的数据,几秒钟后,这台机器就具备了人类需要几十年积累的“经验”,而且机器的“经验”可以比人类多出成千上万倍。
⑦再来说手艺。
除了文学、书画等以人脑的主观能动性为主的行业外,在非常广阔的领域内,人工智能机器已经远远超过了人类。
我看到一段让人惊讶的小视频,拍摄于离我居住的地方只有30公里的一个名叫“云栖小镇”的地方。
在一座厂房内,几十个通信基站构成了一个5G 网,里面高速行驶着各种无人驾驶汽车,它们在里面超车、变道、避让等,可以做到精确无误。
当我们还在为“特斯拉”汽车无人驾驶技术频出事故而吐槽时,还应该想到,只要等待信号技术、物联网技术升级到位,无人驾驶必然会超过人工驾驶,“特斯拉”偶发性事故将越来越少。
⑧美国作家库兹韦尔被盖茨称为“预测人工智能未来最权威的人”,在美国他拥有13项荣誉博士头衔。
[精品]2018年上海市杨浦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含答案
![[精品]2018年上海市杨浦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c71743b0722192e4536f686.png)
2018年上海市杨浦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一、文言文阅读(共40分)1.(15分)默写(1)当年万里觅封侯,。
(《诉衷情》)(2),此日中流自在行。
(《观书有感(其二)》)(3),铁马冰河入梦来。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4)一狼洞其中,。
(《狼》)(5)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捕蛇者说》)2.(4分)阅读下面的词,完成下列各题天净沙•秋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1)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本曲作者为元代杂剧家白朴B.本曲题目为“天净沙•秋”C.本曲被誉为“秋思之祖”D.本曲被视为“元人小令最佳”(2)下列对这首词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本曲通过对十二种景物的描绘,含蓄地表达作者情感变化过程。
B.本曲描写景物既有动景又有静景,可谓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C.本曲描写景物由远及近,通过视角的变化,多层次地铺排秋意。
D.本曲一扫传统诗词悲秋格局,展现了秋日璀璨斑斓的丰富色调。
3.(9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桃花源记(节选)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本文作者是时期著名诗人。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3)选文主要从桃花源的、物质富足、等来表现其美好。
4.(12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煮饭成粥宾客诣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
客与太丘论议。
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松江区A.现实生活中人们把自己的头脑当作别人思想“跑马场”的现象相当普遍。
B.不做数据丛林中的猎人和采集者,应做“信息传播者”和“思想瞭望者”。
C.在容易获得信息时,更需防止盲目、偏见和极端挤占了逻辑与理性的空间。
D.面对海量和碎片化信息,只有系统积累有效整合,才能将知识转化为智慧。
18.下面这段文字放在本文哪一段中最恰当?请具体阐明理由。
(4分)当我在上下班途中刷手机时,无论我是看知乎还是微信,我一定会打开一个便签工具,随时把自己觉得有必要深究的东西在便签里记一笔,并对便签做好分类。
空闲时,我就会把这些碎片化的知识成体系地加以积累和思考,使自己对许多问题有了独到的见解。
答案14.(2分)对信息的筛选与甄别 15.(2分)⑴不愿思考⑵不善思考16.(8分)人要保持独立思考和理性思辨2分拥有独立思考和理性思辨的方法 2分我们要对独立思考和理性思辨产生浓厚的兴趣。
2分我们还要学会有效整合的思考习惯2分17.(3分)B18.(4分)第⑸段(1分)这段文字主要讲述了我自己在碎片化阅读中,有效整合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1分),而第⑸段阐述地是我们还要学会有效整合的思考习惯这一观点(1分),补充的这段文字可以有力地论证第⑸段的观点。
(2分)崇明县(一)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人生难得有静气①“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这是清朝三代帝师翁同龢的一副对联。
他认为,古今圣贤之人,也都是大气之人,越是遇到重大事件,越是能沉着淡定,举重若轻,应付自如。
②《晋书·谢安列传》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淝水之战,坐镇指挥的谢安与客人下棋,等待自己八万军队与前秦八十万军队作战的消息。
棋局进行中,前线派来的信使到了,书中这样描述:“(谢安)看书既竟,便摄放床上,了无喜色,棋如故。
客问之,()答云:‘小儿辈()已破贼。
’”③面对危险的时候处变不惊,镇定自若,面对异常激动人心的时候能掩饰自己的情绪不至于人前失态。
一个“小儿辈()已破贼”,把谢安的从容不迫刻画得淋漓尽致。
④静气是一种修养。
人一旦有了这种气度,心静下来了,喧嚣远了,内心的本真就显现出来了,也就跳出名、利、欲的诱惑,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心怀坦荡,兰心傲骨。
⑤杨绛先生在她100岁生日那天说道:“我心静如水,我该平和地迎接每一天,过好每一天,准备回家。
”杨绛一生经历风浪与波折,却总能给世界以温暖、以感动。
无论时光流逝,人事变迁,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念过往,不畏将来。
聆听先生淡而有味的话语,给人一种领悟生命的智慧和充满内涵的悠远。
⑥静气更是一种境界。
只有静气,才能让人认知健全,明白事理,知荣明辱,演好角色,心无旁骛,追求卓越。
因此,静气是一种自我的跨越,一种精神的升华。
只有这样,才能在平凡的生命历程里为平庸的生活增添亮色。
⑦静气还与治国理政思维有着莫大的关联。
胸怀静气,才不会得意忘形,被胜利冲昏头脑。
朱元璋曾征求学士朱升对他平定天下战略方针的意见,朱升说:“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反观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外患未除,内部就开始忙着贪图享受,忙着争权夺利。
不能守静,目光看不远,结果天京很快陷落,真所谓,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⑧面对各种喧嚣忙碌、纷繁复杂的人事,心浮气躁非但不能解决问题,通常会把事情弄成一团糟,唯有静气方能让人拥有一份从容淡定;(A);(B)。
⑨因此,(C),从而享受生命带给我们的一切!11. 第②段括号内应该填入的两个字分别是()A. 笑遂B. 徐遂C. 笑竟D. 徐竟12. 请简要分析⑥、⑦两段能否互换。
13. 结合全文,将第⑧段横线处内容补充完整。
(A)唯有静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唯有静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 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第⑥段事实论据的一项是A.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山林,每日在山水田园中耕田作诗寻找到自己的乐趣。
B. 乒乓球运动员马龙,平日严格要求自己,专注训练比赛,最终在里约奥运会成就大满冠。
C. 袁隆平为追求理想而执著不懈,无怨无悔,将一生投入农田事业,成为著名的水稻专家。
D. 曹操与袁绍官渡之战,面对不利局面,他耐心与袁绍相持,最终奇袭粮仓,取得了胜利。
答案11. B 12. 不能互换。
第6段主要论述的是静气是人生的一种境界,与4、5两段所论述的内容构成了递进关系;同时第7段所论述的是静气与治国理政的关系,是从个人层面上升到国家层面,与4、5、6段构成了递进关系。
因此,本文整体论证过程是逐步深入,所以不能互换。
13. (1). 唯有静气方能让人实现精神的升华(自我的跨越)(2). 唯有静气方能让人获得深远的目光(深谋远虑的智慧)(3). 人生要有静气14. D普陀区(一)阅读下文,完成14-18题(20分)。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①一段时间以来,个别媒体尤其是新媒体的“星”闻报道存在着一“热”一“冷”两种现象。
对娱乐明星的花边轶事、生活八卦,一炒再炒、热度不减,文字、图片、视频等十八般武艺轮番上阵,甚至还用上了直播、H5等新技术。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曾率部队抗洪救灾保护42万人生命财产的“流泪将军”董万瑞、被誉为中国航天“总总师”的任新民相继离世,相关报道却显得冷清不少。
这种冷热失衡的舆论现象,背后折射出不同的价值取向。
②娱乐明星知名度高、粉丝众多,一举一动都可能受到关注,很容易成为镜头的焦点、版面的热点,适度报道无可厚非。
但是,个别媒体为了追求点击率、视听率,热衷追捧娱乐明星、网络红人,极力炒作个人隐私、情感绯闻,大肆宣扬纸醉金迷、花天酒地,使“星”闻弥漫着庸俗、低俗、媚俗气息。
娱乐化、物质化的信息大行其道,享乐主义、奢靡主义倾向泛滥,大大影响人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育和养成。
③这些为中华民族掌握自己命运、开创国家发展新路,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才是指引我们前行的明灯,才是真正的璀璨之星。
但这些“星”往往甘于寂寞、埋头奉献,所从事的领域也不为人熟知,而媒体或报道过少、做表面文章,或用心不够、流于形式,使人们很难了解、无从体味其中蕴含的宝贵精神力量。
事实证明,只要潜心挖掘、深入报道,他们就会走进公众视野、成为众人学习的榜样。
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让陈景润成为明星,激发了国民勇攀科学高峰的热情;专题节目《大国工匠》讲述了不同岗位劳动者匠心筑梦的故事,让人感受到默默坚守、孜孜以求的伟大;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展现了文物修复者的工作和生活场景,让很多人敬佩不已。
④追什么“星”、推出什么“星”闻,媒体责任重大。
不能为取悦受众而“失向”,不能为吸引眼球而“失真”,不能为刻意迎合而“失态”,让廉价的笑声、无底线的娱乐、无节操的“爆料”淹没我们的生活。
媒体的价值引领,不是关注谁要结婚生子、谁又离婚出轨,而要告诉人们什么是应该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应多一些抑恶扬善、少一些哗众取宠,多一些积极向上、少一些庸俗格调,把更多镜头和版面投向那些功勋卓著的民族英雄、苦干实干的科学巨星、令人敬重的学界泰斗,投向那些爱岗敬业的劳动模范、崇真扬善的道德先锋,让他们的事迹和精神成为激励全社会砥砺奋进的强大力量。
⑤“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新闻媒体只有牢牢把握正确导向,把那些筑梦路上的巨匠大师和无名英雄从幕后推到台前,用他们书写的绚丽篇章去感动社会、去影响社会,使之成为人人景仰和追逐的明星,才不辱成风化人、凝心聚力的职责和使命。
14、第一段“‘星’闻报道”中的“星”加引号,其特殊含义及表达效果是。
(3分)15、第④段画线句连用多个“不能”的表达效果是。
(3分)16、本文针对社会上的具体现象展开论述,第②③段论述了,第④段论述了。
(6分)17、以下对中心论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A、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B、冷热失衡的舆论现象,背后折射着同一的价值取向。
C、我们应该有正确的价值坚守和价值引领。
D、把握正确导向是媒体应尽的职责和使命。
18、第③段划线句不宜删除,请阐释理由。
(5分)答案14、指媒体在报道时聚焦公众人物,这里取“新”的谐音,故意用反常规的构词夺人眼球。
(含义1分,表达效果2分)15、产生整句效应,语势不断增强(1分),表达了对媒体一味迎合的强烈否定(1分),引发社会对媒体在聚焦公众人物时应有的价值取向的深思。
(1分)16、现象:热衷于报道娱乐明星,冷落了为社会作出贡献的巨匠大师和无名英雄们。
(2分)第②③段:冷落失衡的舆论现象背后折射出的价值取向(2分);第④段:媒体应该有正确的价值坚守和价值引领(2分)。
17、D18、划线句举出了徐迟的报道让陈景润有了社会影响力这一事例证明(1分),媒体只要潜心把握,深入报道,为社会和民族作出贡献的人就会走进公众视野,成为众人学习的榜样。
(1分)此事例聚焦的是教学研究领域有影响力的杰出人物(1分),后两个例子是劳动岗位上的无名英雄(1分)。
用不同领域的事例证明观点,使论述更具说服力。
这也与第5段“把那些筑梦路上的巨匠大师和无名英雄从幕后推到台前”这一总扩句相互照应。
(后两点,写任意一点都可得1分)浦东新区(二)阅读下文,完成14-18题(20分)。
感谢对手①清朝康熙皇帝在继位执政60年之际,特举行“千叟宴”以示庆贺。
在宴会上,康熙端起酒杯说:“这杯酒敬我的敌人——吴三桂、郑经、葛尔丹,还有鳌拜。
”宴会上的众大臣目瞪口呆。
康熙接着说:“没有他们就没有今天的朕,我感谢他们。
”②“我感谢他们”,康熙向对手们敬的这杯酒让人耳目一新。
是的,我们应该感谢对手,无论是过去的、现在的,或者是将来的,因为是对手成就了我们。
感谢对手,因为他是清醒我们头脑的亮睛石。
③“ ”让自己有一个寝食难安的强大对手,犹如将一把利剑悬于我们的头顶,使我们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④据说,沙丁鱼中如果混入一条鲶鱼,不爱动的沙丁鱼为避免被鲶鱼吞食,就会不停地奔命逃亡。
危机逼迫它们运动,对于沙丁鱼来说,鲶鱼作为对手带来危机,同时也提升了生存的能力。
对于康熙来说,吴三桂、郑经、葛尔丹、鳌拜就是他生命中的一条又一条危险的“鲶鱼”,这些“鲶鱼”让他在生命中的每个阶段都如履薄冰、饱经忧患、历久弥坚,终于成就一代伟业。
感谢对手,因为他是提高我们素质的磨刀石。
只有对手,才会不断地给你压力,逼迫你努力投入到斗争之中,并想办法成为胜利者。
在同对手的对抗中,你才能真正地磨练自己。
所以说,对手会使我们变得更加强大。
把对手看作我们前进的绊脚石,把对手看作使我们更加锋利的“磨刀石”。
⑤感谢对手,因为他是检验我们实力的试金石。
在敌对竞争中,对手的坚不可摧会使我们认识到自己的弱小与不足,而对手的不堪一击则会使我们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