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供电开题报告
煤矿供电系统防越级跳闸技术的分析及应用开题报告

煤矿供电系统防越级跳闸技术的分析及应用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煤炭生产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煤矿供电系统为矿井的生产提供动力,供电系统的可靠、安全运行对矿井的安全生产、工作人员的人身保障有着及其重要意义。
我国煤矿供电系统供电半径短且分支较多,本课题在深入分析其现状的基础上,针对一直困扰井下供电系统的越级跳闸问题和小电流接地选线与定位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给出了一种基于GOOSE通讯的防越级跳闸整体解决方案。
一方面介绍了防越级跳闸的原理,从拓扑结点的选取、越级跳闸闭锁机制、断路器拒动的快速判别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另一方面介绍了基于参数识别的接地故障判别原理,以及基于GOOSE的故障区段定位原理。
通常,煤矿开采活动大多位于井下,由于煤矿的井下条件较差、有毒有害气体种类繁多、通风不良等问题,致使煤矿开采环境恶劣、工作条件差,电缆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来回拖动操作不当,以及供电系统中大量使用变频器、软启动器等生产设备,其在运行过程中会因谐振过电压引起电缆短路着火、设备内部爆炸,使得煤矿供电系统高压短路问题频发。
二、相关概念界定1.防越级跳闸原理在煤矿供电系统进行监控期间,采用的解决方案就是与供电系统的日常情况相结合,通过相应的分析与研究得到的相应的方案。
煤矿作业期间,在中央变电区域,或者其采煤变电区域,如果因为保护煤矿中采用供电系统的安全性,出现了一些紧急情况。
或者在长久应用后,进行保护时,形成具有较强冲击电能的负荷现象,导致煤矿供电系统中驱动继电器可以正常运行,而驱动继电器除了具有单项输出点外,还有其他辅助输出节点。
在应用辅助节点时,要对煤矿供电系统中输出电缆进行应用,将电力系统合理的进入到中央变电区域,再并入进线侧保护设施,在间隔应用煤矿供电系统时,应加强对内部保护设施的重视,其对于确保煤矿供电系统运行的安全性来说意义重大。
这主要因为,保护设施在具体运行过程中,能够将煤矿系统中出现间隔的起动继电器的各项动作作为一种类似遥信输出处理,因此,发现煤矿供电系统在运行期间发出保护起动信号后,可以快速起动电路隔断,实现防越级跳闸。
井下供电系统选择性漏电保护的研究开题报告

井下供电系统选择性漏电保护的研究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随着矿山井下设备的不断更新换代,井下供电系统也在不断完善。
然而,供电系统中出现的漏电问题一直是井下安全的重要隐患之一。
漏电可能引起触电事故,因此选用一种合适的漏电保护设备,是保障井下人员安全的关键。
传统的漏电保护装置对于井下电力系统的保护能力有限,在检测故障时容易发生误判,而同时对于其他的负载影响也较大。
选择性漏电保护技术基于早期漏电保护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在保护装置中增加一些新的保护功能模块,从而更加精确,更加可靠地检测漏电故障。
因此,研究井下供电系统的选择性漏电保护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本研究的重点是探讨井下供电系统选择性漏电保护的功能实现、保护范围以及实施方案。
具体地,研究内容包括:1)选择性漏电保护器的原理和结构,研究其所依据的理论及技术基础; 2)设计基于DSP的漏电保护装置的实现方案,以实现高速和灵敏的保护效果; 3)在实验室环境中,利用模拟、仿真等方法,验证选择性漏电保护的可行性和实测波形的相似性;4)通过现场实测数据,对比传统漏电保护器和选择性漏电保护器的保护效果,以及系统的实际应用效果。
三、预期研究结果及意义在本研究中,预期的研究结果包括:1)深入研究选择性漏电保护技术的理论、实现和优化方案,以实现更加精确和可靠的漏电保护效果; 2)研究开发的基于DSP的漏电保护装置,可应用于井下供电系统的电气设备上,以检测井下漏电事故; 3)实验室与现场实测数据表明,与传统漏电保护器相比,选择性漏电保护具有更大的保护范围和更好的保护性能,将有效减少井下漏电事故的发生,提高井下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四、研究进度及计划安排第一年:研究现有的选择性漏电保护技术,并研究其在井下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设计并开发基于DSP的漏电保护装置的实现方案,为提高漏电保护的灵敏度,考虑采用多种信号处理方法。
第二年:在实验室环境中,进行模拟研究,验证基于DSP的漏电保护装置的保护特性和实际效果。
矿山供电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
井下采区供电设计
指导教师
木木
学生姓名
木木
学号
*******
专业班级
矿山机电09-1
一、本课题的研究现状、研究目的及意义
现状:我国采煤工作面的供电系统经历了由380V到3300V的4个发展阶段。
2O世纪6O年代以前,由于我国煤矿采用炮采落煤方式生产,采煤工作面供电电压为380V,配备了相应的开关等设施,构成了采煤工作面380V供电系统。随着8O机组的使用,380V的工作面供电电压已经难以适应。1964年原煤炭工业部组织人员成立了煤矿工作面升压工作组,经过多次试验,确定将采煤工作面供电电压提高到660V,并组织相关煤机厂生产专供井下使用的电压等级为660V的电机及相应的控制设备,构成了煤矿采煤工作面660V供电系统。
3、确定设计方案
在对本课题有较充分的认识后,提出解决课题的几种方案(安装方案或设计方案),并对方案进行详细分析,提出优、缺点和操作的可能性。最后将哥方案惊醒总结进行比较、总结,按实际条件选出最佳方案。需要对方案进行试验分析时,要进行初算(或小组分工来进行)得出技术经济数据的估计值,再在多方案的基础上确定最佳方案。
课题类型:
(1)A—工程实践型;B—理论研究型;C—科研装置研制型;D—计算机软件型;
E—综合应用型
(2)X—真实课题;Y—模拟课题;
(1)、(2)均要填,如AY、BX等。
二、本课题的研究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井下采区供电:1.概述、
2.采区变电所级配电点位置的确定
3.采区负荷统计和计算
(1).采区负荷统计
7O年代,以液压支架和滚筒式采煤机为主体的综合采煤机械化设备的引进并投入煤矿生产,进一步提高采煤工作面供电电压,以适应煤矿生产需要的问题又被提到议事日程。虽然,当时正处于文革之中,我国煤炭战线的科研人员和煤机生产企业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经过近十年的努力,研制出了千伏级的采煤工作面供电系统的全部装备,并很快投入使用,实现了我国采煤工作面供电系统的又一次升级换代。
开题报告-煤矿供电系统设计

(3)井下的空气比地面空气潮湿,且顶板、机电硐室有滴水或淋头水,空气相对湿度在 90% 以上,电气设备绝缘容易受潮。因此 对井下使用的电器设备的 防潮性能和绝缘水平比普 通电气 设备的要求更高。
(6)井下电气设备启动频繁,且为重载启动,启动电流大,电网电压波动范围大,容易烧损 电机。所以矿用电机等拖动设备应有较大的启动转矩和较强的过负荷能力。
由于井下存在以上特殊的条件,因 此在研究井下供电时,必 须采用各种预防措施和 设置必 要的保护装置,以防止各种电气事故的发生。
综上所述,矿井供电系统安全、可靠、经济的运行是对整个企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的目的: 矿上如果供电中断,不仅会影响产 量,而且有可能发生人身 事故或设备损坏,严重 时会造 成矿井的破坏,由于矿山生产环境复 杂,自然条件恶劣,供电 设备容易受损害,可能造 成触电 及电火花引起的火灾和瓦斯煤尘爆炸 等事故。所以供电一定要 可靠与安全,其继电保护 装置均 应满足保护要求,在满足可靠与安全 的前提下,还应保证供电 质量技术合理,做到供电 系统简 单,安装、运行操作方便,使建设投 资少和运行费用低。本文 基于可靠性、安全性、技 术合理 性、经济性,四个方面对矿山供电系 统进行设计,以保证矿山 企业能够安全生产并做到 低功耗 和操作方便。
日
学院 毕业 设计 (论文) 指导 委员 会审 核意 见意
____________ 日
教 学 院长 :
(公 章) 年月
本毕业论文包含包含项目源代码,项目设计说明书、任务书、报告书以及文献参考翻译、CAD 设计文件以及仿真建模文件, 资料请联系 68661508 索要
排山楼金矿电气安全模糊综合评价研究的开题报告

排山楼金矿电气安全模糊综合评价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近年来,金矿资源的需求不断增长,特别是在我国西部地区,金矿资源的开发也日益增长。
然而,金矿开发建设过程中,电气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
因此,进行金矿电气安全模糊综合评价研究,对于提升金矿电气安全管理水平,确保矿井安全生产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本研究旨在对排山楼金矿进行电气安全模糊综合评价研究,以期在评估金矿的电气安全水平的同时,探索金矿电气安全管理的优化方案,为金矿电气安全管理提供参考。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一)研究内容1、排山楼金矿电气安全管理现状分析2、金矿电气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3、金矿电气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研究4、金矿电气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二)研究方法1、文献综述法2、实地调查法3、数据分析法4、模糊综合评价法四、预期成果和创新点(一)预期成果1、排山楼金矿电气安全管理的现状和问题点分析报告2、基于金矿电气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3、排山楼金矿电气安全评价报告(二)创新点1、沉淀一份系统的金矿电气安全评价指标体系2、将模糊综合评价法应用于金矿电气安全评价领域五、研究进度计划表第一阶段:文献调研,对金矿电气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研究第二阶段:实地调查,对排山楼金矿进行调查,初步了解金矿电气安全管理现状第三阶段:分析数据,构建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第四阶段:应用研究成果,对排山楼金矿电气安全进行评价六、研究的实现条件1、金矿电气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研究所需的参考材料2、排山楼金矿提供实际的数据和资料3、专业的研究人员和实验设备七、可行性分析排山楼金矿电气安全模糊综合评价研究的实施是有可能的。
首先,金矿电气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和模糊综合评价法都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其次,排山楼金矿愿意提供实际数据和资料。
最后,本研究项目有专业的研究人员和实验设备支持。
八、预算和经费来源本研究项目经费来源于研究团队和金矿公司的资金投入,主要经费用于实地调查、数据分析、实验设备等方面。
卢迪开题报告

本科毕业设计开题报告题目:七星煤矿矿山供电系统的设计专题:院(系):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班级:电气10-04姓名:卢迪学号: 0702031004指导教师:焦文良教师职称:高级工程师黑龙江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设计开题报告题目七星煤矿矿山供电系统的设计来源生产实际1、设计的目的和意义研究的目的矿上如果供电中断,不仅会影响产量,而且有可能发生人身事故或设备损坏,严重时会造成矿井的破坏,由于矿山生产环境复杂,自然条件恶劣。
,供电设备容易受损害,可能造成触电及电火花引起的火灾和瓦斯煤尘爆炸等事故。
所以供电一定要可靠与安全。
在满足可靠与安全的前提下,还应保证供电质量技术合理。
还要做到供电系统简单,安装、运行操作方便,使建设投资少和运行费用低。
本文基于可靠性、安全性、技术合理性、经济性,四个方面对矿山供电系统进行设计,以保证矿山企业能够安全生产并做到低功耗和操作方便。
设计的意义本供电系统做到了,可靠性、安全性、技术合理性、经济性四个方面,井下采用本供电系统对井下生产和照明等设备供电具有重要意义:1)安全生产,供电安全性高,采取了防爆、放触电、过负荷及电流保护等一系列的技术措施。
2)低功耗生产,采取了无功补偿,提高功率因数,减少了功率损耗,增加了供电质量。
2、国内外发展情况(文献综述)矿井供电在矿山采矿已经占了很大的一部分了:在现代社会,综合机械化采煤越来越多,几乎全是综采了,对矿井供电的设计要求就越来越高了,矿井供电将会越来越社会社会发展,不断完善。
国内外井下供电系统的技术现况:现在国内都采区供电通常是以相对固定的采区变电所,通过放射式电缆电网向用电比较集中的配电点供电,由配电点再向各采、掘、运等机械电动机配电。
由于采区供电系统中的变压器容量有限,电源短路容量小,系统为单一电缆网路,橡套电缆截面一般限制在70mm²一下。
采掘工作面电动机单机容量不断增大,而且用电设备总装机容量往往超过变压器的容量,所以当采掘工作面大容量电动机起动时,变压器及其低压配电系统中的电压损失很大,电动机的端电压往往很低,甚至不能满足正常起动的要求。
毕业设计矿用本安直流电源的设计 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矿用本安直流电源的设计
学院名称电气信息系
专业班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08-2
学生姓名任飞飞
学号200803215118
指导教师李文宏
填表时间:2012年3月30日
设计(论文)题目
矿用本安直流电源的设计
设计(论文)
类型(划“√”)
工程设计
应用研究
开发研究
基础研究
其它
经过双重过压过流保护电路得到的电压可能有一些"纹波",为了保证电源的质量经过双重保护电路得到的电源必须要经过稳压电路进行稳压获得较为干净稳定的直流电压信号将其作为系统的直流电源输出。本次设计的稳压电路原理比较简单,采用了两个稳压管并联的方式,电路简单,又实现了稳压功能。
由于本质安全型电源在煤矿井下特殊的工作环境,必须要求绝对的安全,为了方便UPS电源系统的日常操作与维护,设计了系统工作开关指示灯外观表现比较明显,工作人员可以根据等的亮灭来判断电路的工作状态。本次设计用到了两个发光二级管作为两个指示灯,即红色发光二级管和绿色发光二级管。其中,绿色发光二级管为电源指示灯,红色发光二级管用来判断电路的工作状态,红色发光二级管的亮灭是由灯控开关实现控制的。
16周:准备毕业答辩,对设计内容进行总结,弄懂各部分的原理及系统的工作过程,写出毕业答辩的发言稿,做到心中有数,应对毕业答辩。
七、参考文献
【1】张光明,沈卫东,曲颖等.UPS供电系统设计与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4
【2】童诗白华成英.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到了80年代,就利用自关断的巨型功率晶体管(UR)来制作成实用的静止型不间断电源装置,这样既省去了换向电路,简化了主回路,减小了体积,提高了效率,改善了动态性能,也提高了可靠性。但由于功率晶体管是一种少数载流子工作的半导体器件,它要求的驱动电流较大,对器件各参数的选择也要求严格,随后又发展到利用自关断的功率场效应晶体管(MosFET)来制作成实用的静止型不间断电源装置。功率场效应晶体管是多数载流子工作的器件,它采用电压驱动。因此没有存储时间,从关断到开通的速度很快。所需的驱动功率也小,所以用功率晶体管和功率场效应晶体管制作成的静止型不问断电源装置,目前使用得很广泛。
煤矿供电系统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煤矿供电系统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电力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煤炭行业中,煤矿供电系统(以下简称“煤矿系统”)作为重要的供电系统,其负荷变化大、功率因数低、谐波污染严重等问题日益突出。
传统的无源电力滤波器对谐波的衰减效果较差,而有源电力滤波器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由此提出对煤矿系统中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的研究。
二、研究意义有源电力滤波器在力求提高煤矿系统电力质量的同时,还能通过控制器实现谐波的在线监测和自适应衰减,具有调节性好、衰减效果稳定等特点。
研究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的实现和控制方法,对于实现煤矿系统电力质量的优化及谐波污染的减少具有重要意义。
三、研究内容本研究拟对煤矿系统中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进行研究,并结合实际情况设计出合适的控制方案。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煤矿系统谐波污染特性分析:对煤矿系统中的谐波污染进行分析,建立数学模型,明确煤矿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的谐波污染特性。
2.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的原理及控制方法研究:对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的结构及原理进行研究,并设计出相应的控制方法。
3.仿真模拟:通过MATLAB等仿真软件进行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的仿真模拟,验证控制方案的可行性。
4.检验验证:通过实验验证控制方案的可行性,完善方案并提出改进措施。
四、预期成果通过对煤矿系统中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的研究,预期实现以下成果:1.建立符合煤矿系统谐波特性的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控制方案。
2.理论与实验相结合,验证控制方案的可行性,为进一步工程应用提供支持。
3.对煤矿系统电力质量的提升和谐波污染的减少做出贡献。
五、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调研、数学建模、仿真模拟、实验验证等研究方法。
1.文献调研:对有源电力滤波器、煤矿系统电力质量等相关领域的学术文献进行调研,收集有关资料和信息。
2.数学建模:将煤矿系统谐波污染特性进行数学建模,为后续仿真模拟提供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A—工程实践型;B—理论研究型;C—科研装置研制型;D—计算机软件型;
E—综合应用型
(2)X—真实课题;Y—模拟课题;
(1)、(2)均要填,如AY、BX等。
二、本课题的研究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井下采区供电:1.概述、
2.采区变电所级配电点位置的确定
3.采区负荷统计和计算
(1).采区负荷统计
三、本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进度安排
本课题大体可分为准备、设计、总结三个阶段。具体步如下:
1、熟悉课题
设计任务书下达之后,首先了解课题的名称,课题来源,设计任务书,提供的原始数据,要求达到的经济和技术指标。根据相同的原始资料进行分析和设计,了解设计的基本思路。
2、搜集资料和工厂实习
围绕课题,搜集有关中外资料,查阅有关资料及技术文件,或者与设计题目有关的生产现场了解实际使用情况。根据设计任务的需要,到生产现场实习和调查研究。
毕业设计(论文)学生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
井下采区供电设计
指导教师
木木
学生姓名
木木
学号
*******
专业班级
矿山机电09-1
一、本课题的研究现状、研究目的及意义
现状:我国采煤工作面的供电系统经历了由380V到3300V的4个发展阶段。
2O世纪6O年代以前,由于我国煤矿采用炮采落煤方式生产,采煤工作面供电电压为380V,配备了相应的开关等设施,构成了采煤工作面380V供电系统。随着8O机组的使用,380V的工作面供电电压已经难以适应。1964年原煤炭工业部组织人员成立了煤矿工作面升压工作组,经过多次试验,确定将采煤工作面供电电压提高到660V,并组织相关煤机厂生产专供井下使用的电压等级为660V的电机及相应的控制设备,构成了煤矿采煤工作面660V供电系统。
3、确定设计方案
在对本课题有较充分的认识后,提出解决课题的几种方案(安装方案或设计方案),并对方案进行详细分析,提出优、缺点和操作的可能性。最后将哥方案惊醒总结进行比较、总结,按实际条件选出最佳方案。需要对方案进行试验分析时,要进行初算(或小组分工来进行)得出技术经济数据的估计值,再在多方案的基础上确定最佳方案。
四、已查阅的主要参考文献
(1)矿山运输与提升/毋虎城,裴文喜主编.—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4
(2)矿山供电/张学成主编:煤炭工业出版社,2004
(3)/view/a52e92ff04a1b0717fd5ddc1.html
(4)/view/7f3c920df12d2af90242e6c0.html
8O年代以来,在原煤炭工业部的组织和指挥下,我国煤矿向提高采煤工作面单产、实现集中化生产和减人减面的目标迈进,不断地更新采煤工作面装备,使综采工作面设备的装机容量不断增大,出现了一批总装机容量已达1500kW~2000kW的新型高产的综采工作面。1988年原煤炭工业部明确提出了建设高产高效矿井的目标,同时,组织专门力量开展了进一步提高煤矿井下供电电压的可行性研究,经过调查研究和反复论证,并吸收了国外煤矿井下工作面电压升级的经验,1991年l1月确定将我国煤矿综采工作面供电电压由1140V提高为3300V
(2).高低压电缆的选择
4.短路电流的计算
(1)短路点的选择
(2)高压系统短路电流的计算
(3)低压系统短路电流的计算
5采区变电所高低压开关的选择
(1)采区变电所高低压开关
6井下过流保护装置的整定计算
(1)采区变电所高低压开关过流保护单元的选择和整定
(2采区变电所低压电缆总馈电开关保护的整定
(3)采区高压配电装置保护的整定
(5)/view/dd30830f79563c1ec5da7195.html
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师签名:
年月日
7O年代,以液压支架和滚筒式采煤机为主体的综合采煤机械化设备的引进并投入煤矿生产,进一步提高采煤工作面供电电压,以适应煤矿生产需要的问题又被提到议事日程。虽然,当时正处于文革之中,我国煤炭战线的科研人员和煤机生产企业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经过近十年的努力,研制出了千伏级的采煤工作面供电系统的全部装备,并很快投入使用,实现了我国采煤工作面供电系统的又一次升级换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