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教师反思性教学水平
浅谈反思性教学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4】郑金洲.教育研究专题【M】.上海:华 东师范大学 出版社 ,2002. 【5】张春仙 .在 临床 护理教学中如何培养 护生的合作能力 .中华护理 杂志 ,2001,36(12):933.A
Vo1.28 2010 No.7
在 新课程实施 过程【;】甘南藏族地 区 双语教 师存在 的困惑及 对策
综上所述 ,尽 管应 用案例教学法支持一体化教学还存在一
一 26一
些不足 ,但仍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这一教学模式体现 了中职 护理教育 的特点 ,满足 了中职生 学习 的需要 ,应在更大范 围内 继续试点 ,以便不断完善 。
参 考 文献 : 【l】张俐 ,刘波.案 例教学在《护理心理学》教学 中的应用研究加.护理研 究 ,2005,19(4):647—6 48. 【2132媛.论高职 院校 理论 实践一体化教 学的现状田.辽 宁教育 行政学 院学报 ,2006,23(12):17. 【313 2世 民.浅议案例教学法[J】.辽 宁教育行政 学院学报 ,2006,23(6):
提高教 师的教学能力。
关键词 :反思;反思性教 学;教 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 :G451.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46(2010)07-0026-02
反思性教 学 (ref lect ive teaching)S(称 反思性 实践 (reflec— tive Dractice),是 2O世纪 80年代 以来在 国际师范教育领域 出 现的一种新的教学理论 与教学实践活动fI】。它是培养教 师专 业 素质 的重要方式 ,也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的重要途径 。 1 反思性教学 1.1 反 思性教 学 的含 义
(1)反思性教 学以解决教学 问题 为基本点 ,是一种 可重复 的反思。它 旨在追 求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这使得参与反思性 教学的教师获得 了创造性思考及创造性解决问题 的机会 ,它是 一 个螺旋式 的提高过程。
浅谈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反思也叫反省,它是认识主体对已发生过的认识返回去在认识的过程.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已完成的教学实践活动有目的地进行审视,做出理性思考,并用以指导日后的教学。
我国著名教育家李镇西说:“对一个教师来说,推动其教育事业发展的应该有两个轮子,一个教‘情感',一个叫做‘思考’。
教育情感使他热爱孩子,忘我地工作,并从中体验到奉献的自豪;教育思考使他明确自己的教育方向,科学而理性的设计、实施自己的教育,同时不断地总结、提炼、升华自己的教育实践.”这里,李老师的“教育思考",其实就是“教学反思".但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对于教学反思我们常常是口头说的多,记录整理的少,反思教师自身的多,反思学生表现的少。
这样就导致了教学反思的效果很差,只是流于一定的形式,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
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我们的很多教师缺乏一定的反思能力。
一、提高教学反思能力的意义反思能力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将教学活动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的对自我及教学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而在我们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对教学反思的意义存在诸多误区,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一个教学片段、一堂课、一句话、一个动作等都能引起我们反思。
只要我们处处留心,事事关心,在教学反思上一定会大有作为.教学反思,人人可以为之,人人都在为之,只不过许多教师审视、思考多、记录、整理少,这样就不能发挥教学反思应有的作用,实在是我们教学活动中的一大憾事。
做好教学反思至少有如下好处:1、发现不足,查找原因,寻求改进办法,使教学日臻完善,不断提高.以备课为例,备课是课前思考,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备课的重大意义大家早有公识。
如果把备课与反思放在一起来思考,那么我们不难看出反思与备课的关系,对过去教学的反思可以为日后的备课提高强有力的支持,所谓“常教常新”,不思何来?由此可见,教学反思是备课的智慧源泉。
浅谈如何通过教学反思提升教学能力

性和创造性。
观摩其他 同事 的课堂 ,可以更好地发 现 自己所 熟悉 的教育教学活动 中存在 的问题 ,将讲课 者处理 问题 的方式与 自己的处理方式相对照 ,以发现其中
的 出入 。
在教学反思型过程中 , 我学会用一种真实的 、 言
三课后反思是帮助自我在教学中获得理性的升面对各种学生在课堂上的兴趣需求我们老师会不知不觉地被学生的各种爱好所牵制为了防止浪费课堂教学时间老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一定要注意知识和社会的联系分清主次
教坛天地
浅 谈 女 口 何 通 过 教 学 反 思 提 升 教 学 禽 力
■ 利 惠 芳
摘要 :教学反思是教师在先进 的教学理论指导 下, 以 自己的教学 活动为思考对象 , 对 自己的行 为 、 决 策以及 由此产 生的结果进行 审视和分析 的过程 。 经 常进行教学反思 , 是提高教 师素质最有效 的途径 , 对教师 的专业发展和 自我成长至关重要 。 关键词 : 反思 提升 教 学工作 为什 么要教学反 思?波斯纳 ( P o s n e r ) 提 出了教 师成长 的公 式 : 经验十 反思 = 成 长 。这表 明了教师的 成 长与发 展需要 持续 不 断地反 思 已获得 的教学 经 验, 没有经过反思的经验 是狭 隘的经验 。 反思性实践 或反思性教学是促进一部分教师成为专家的一个重 要原 因。许多骨干教师认为反思是非常重要也是非 常必要 的, 认 为反思 能够促进教学质量 , 提高教师素 质 。可见 , 反思对教 师成长有着极 为重要 的作用 。 在新教育理论下 ,倡导教学反思的教育理念已 走过一段时 间了。 刚开始时 , 我对上级要求的写教学 反思 当作是一种任务来看待 , 没有积极行动起来 , 甚 至对太过频繁的教学反思实践活动持抵触 情绪 。直
坚持教学反思 提高教学能力

坚持教学反思提高教学能力发表时间:2009-10-27T16:43:01.123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第20期供稿作者:徐树富[导读] 反思即元认知,是人们以自己的认识活动过程及结果为认识对象的认知活动摘要:校本教研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教学反思。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日志、专家评课、同事交流、自我评估、行动改进等步骤,不断深化对教学实践的理性思考,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关键词:校本教研;数学教学;教学反思作者简介:徐树富,任教于浙江省衢州高级中学。
一、问题的提出我国学者熊川武教授认为:“反思性教学是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索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和监督人,也是课堂教学情况的调查者。
教师需要在组织、参与和监督课堂教学的前提下,对自我和他人的教学进行观察,收集有关教学以及自身在课堂扮演角色的资料,通过内省(回忆、分析)教学过程,对自我进行评估,从而提高教学技能和水平,力求教学更臻完美。
这种观察、分析、评估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教师对自身教学的反思。
教学反思对教师的行为有着极强的推动力,能够促进教师发挥其能动性和创造性,对教师教学质量及教学水平的提高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数学教学反思的内涵及特点1.反思反思即元认知,是人们以自己的认识活动过程及结果为认识对象的认知活动。
作为对认识的认识,反思较一般思维活动层次要高。
通过反思,人们获得不同于感觉所得来的内部经验,使自己的认识得以升华,使自己的实践行为趋于合理,同时在反思过程中自我得到发展,特别是形成一种反思的能力。
2.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作为教学参与者对自身过去教学经验的反馈,是教师通过实践深入观察,反省自身教学,评价教学经验,发现新问题,大胆提出改进教学的假设,并在新的教学实践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对假设加以验证的活动或过程。
新课程理念下怎样培养教师反思能力论文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培养教师的反思能力【摘要】新课程要求教师具备的不但是丰富的专业学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技巧,而且还要善于对教学问题进行教学研究和反思。
提高教师教学反思能力,能够提高教师对教学进行积极、主动地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促使学生学会学习。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培养;教师;反思能力【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2-0161-02前言新课程要求教师具备的不但是丰富的专业学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技巧,而且还要善于对教学问题进行教学研究和反思。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是肤浅的知识。
并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
由此可见,教师反思对教学和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势在必行。
1 什么是教师反思所谓教师反思,就是教师把自己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自己的教育理念和实践,反省自己的教育观念、教育实践、教育行为及教育效果,通过回顾、诊断、自我监控、评价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考与修正,从而不断提高其教学效能的过程。
其本质是一种理解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这两者之间相互沟通的桥梁,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不断超越自我、实现理想自我的体现。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反思不仅仅是教师对教学活动一般性的回顾或重复,而是教师置身于整体的教育情境中,从更宽广的社会、伦理及教育层面激发自我意识的觉醒。
主要包括对教学观念的反思、对教学设计的反思、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对教学反馈的反思等。
2培养教师反思能力的意义2.1 有利于教师素养的提高。
所谓教师素养,是指教师为了履行职责完成教学任务所必备的素质修养。
教师素养通常包含文化底蕴、教育追求、教育智慧三个层面。
文化底蕴就是一个人的文化涵养、文化含量,它决定着我们对人类精神成就的分享程度和对世界理解的广度和深度,决定着人们之间的相互交流、交往的层次和品味。
反思性教学实践——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

2012-09观察思考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呼唤教师素质的提高。
何为素质?其内涵有三:一是指人生理上的原有特点;二是指事物本来的性质;三是指完成某类活动所必需的基本条件。
基于“素质”一词三方面含义的诠释,重点提及教师素质重点是指教师完成对学生进行教育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即教师管理班级的能力、教育学生的艺术、相对稳定的文化知识功底、理解把握处理学科教材的水平、驾驭课堂并有效实施课堂教学的基本技能,等等。
随着新课程改革实验的深入实施,广大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无数实践证明,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素质在体现课改理念、落实课改要求、执行课程标准上,仍需大力提高。
教师素质的提高,有赖于各种形式。
就其途径而言,根据自己的体会,笔者认为:反思性教学实践对提高教师的素质,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所谓反思性教学实践,是指教师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对过去教学经验的一种回忆、思考、评价的活动过程,它是对过去经验的反思,同时又是做出新的计划和行动的依据,以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进步和提升教师自身素质发展的目的。
反思性教学实践要求教师在实践中反思实践的内容和结果,分析其背后的背景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并在实践中检验假设,周而复始,循环往复。
这一反思过程能帮助教师形成“实践理论”,使教师在实践总结的基础上,将专家的理论和自身的实践体会融为一体,从而使教师拥有一套能适应教学变化的富有个性特色的知识体系,这个知识体系的建构过程就是教师素质提高的过程。
可归纳为: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实践+反思—教师素质的提高。
为什么说反思性教学实践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呢?反思性教学实践有利于促进教师的自我教育。
如果忽视教师的自主能动作用,那么,任何教育的实效都将会受到影响、更难以培养出具有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高素质的教师。
所谓教师的自我教育,是指作为教师主体的个人,自己对自己的教育。
自我教育的过程,是自我认识、自我改造的过程,是实践内化为意识的过程。
反思性教学——中小学音乐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有效途径

反思性教学——中小学音乐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有效途径摘要:中小学音乐教师实现专业自主发展,必须学会反思,掌握反思的技巧和方法,提升反思的能力,以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本文从中小学音乐教师教育教学实践的角度出发,阐述反思性教学的类型和方法,分析反思性教学对中小学音乐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意义。
从而得出结论,反思性教学是中小学音乐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反思性教学;中小学音乐教师;专业自主发展对于“反思性教学”的涵义,不同的学者和教育工作者有不同的理解。
著名教育家胡森主编的90年代新版的《国际教育百科全书》中对“反思性教学”是这样定义的:“反思性教学是教师借助发展逻辑推理的技能和仔细推敲的判断以及支持反思的态度进行的批判性分析的过程。
”(洪明:《“反思性教学”的内涵和意义探析》,《中国大学教学》,2001年第6期)这个定义侧重强调“反思性教学”需要理性的思考,需要批判的态度和方法,以及“反思性教学”是教育主体自我分析和批判的过程等共性。
中小学音乐教师实施“反思性教学”是运用教育教学的有关理论,对音乐课堂教学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思考,从中归纳出成败得失,为不断优化后续教学提供重要的条件。
“反思性教学”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统一起来,改变了原来从教师主观感受出发进行教学的弊端,使教师能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的教学工作。
使自己在不断的教学反思中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从而促进音乐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
一、反思性教学的类型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反思性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生活实际和认知心理出发,通过对音乐课堂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集体协作等多角度、多形式进行科学的反思。
在中小学音乐教师教育教学实践中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反思:1.教学前反思教学前的反思是指音乐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的反思,包括对教学目标、教材处理、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组织的设计、教学方案的编制等进行反思。
怎样实施反思性教学

怎样实施反思性教学西畴县兴街镇龙坪小学郑达华摘要:要真正实施反思性教学,成为反思性教师,必须养成在教学中自觉反思的习惯,认识到在教学中究竟应该“反思什么”,并懂得在教学中“怎样进行反思”。
关键词:实施反思性教学1、养成自觉反思的习惯自觉反思习惯的养成,就是要使反思成为教师的生活和存在方式。
在认识上,需要教师充分意识到反思对自己专业的成长、自身主体性和创造性的提升等具有重要价值;在实践上,需要教师针对反思内容,运用反思策略持续地进行反思实践。
久而久之,就会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形成对教学实践的反思常识。
2、知道反思内容一般来说,有关教学的任何事项都可成为教师的反思对象。
概况起来,反思的内容包括:1)、教学技术。
即反思课堂情境中各种教学策略、技能与技术的有效性。
2)、教学理念。
即反思教学得以推进所依赖的各种显性和隐性的假定。
3)、教学理论。
即反思直接和间接与教学有关的道德、伦理规范。
4)、教学背景。
教师要对教学赖以存在和进行的社会、组织、文化背景等十分敏感并不断进行反思。
必须说明的是,教师的发展水平与程度不同,其反思指向的内容也会有所差异。
一般而言,教师更容易对教学技术进行反思,但要成为真正的成熟的主体性强的学者型、专家型教师,教师应进一步随时随处深刻地反思教学理念、教学伦理与宏观的教学背景。
3、掌握反思策略仅知道反思的内容还不足以提升反思的能力,教师还必须掌握反思的策略。
反思的策略很多,且因人而异,这是几种常用的方法。
(1)、教学札记。
一周教学结束后,写下自己教学中发生的重要事件,记录这些事件的细节,尤其是那些记忆中特别生动的细节。
具体而言,教学札记可记下对以下一些问题的回答:在这周的教学生活里,我感到与学生联系最密切、最投入的时刻---这一时刻我对自己说“这就是做一个教师的本来面目吗?”我感到最不投入或最厌烦的时刻---这一时刻我对自己说“我表现出这种糟糕的样子吗?”最让我感到憔悴或沮丧的情形是什么?最让我惊奇的事件---这样的事情让我震动、让我停止前进或让我感到意想不到的幸福吗?我在教学中所做的事情,如果给我重试的机会,哪些我将做的更好?我感到最自豪的教学活动是什么?为什么?通过掌握这些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洞察自己非常熟悉且习以为常的教学实践,揭示自己在实际的教学生活中所采用的而非应该尊崇的教学假定和教育理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提高教师反思性教学水平
发表时间:2019-04-19T10:50:09.57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45总第299期作者:沈言海
[导读] 作为学生数学知识的主要传授者,教师对学生成长的影响至关重要。
教师通过课前指导、课中教学、课后辅导向学生灌输、教导反思性技能,教师反思性教学水平的高低,教学方式是否具备现代性特征,直接关系到初中生数学反思性学习能力的高低。
因此,提高教师的反思性教学水平,越来越成为初中生反思性学习能力提高的着力点。
沈言海山东省莱西市第四中学266600
作为学生数学知识的主要传授者,教师对学生成长的影响至关重要。
教师通过课前指导、课中教学、课后辅导向学生灌输、教导反思性技能,教师反思性教学水平的高低,教学方式是否具备现代性特征,直接关系到初中生数学反思性学习能力的高低。
因此,提高教师的反思性教学水平,越来越成为初中生反思性学习能力提高的着力点。
一、提升教师反思性教学水平的途径
1.从丰富教师的知识储备层面提升反思性教学水平。
教师的反思性技能包括教学监控能力、教学反思能力、反思性创新力与创造力、反思性科研能力等等。
丰富教师的反思性知识储备,有利于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增强教师在激烈的工作环境中的个人竞争力。
与此同时,知识储备的增加有利于教师更加积极地调控教学工作,更科学、更高效地引导学生的数学学习,培养其数学反思性学习能力。
2.从增强教师的个人职业道德素质层面提升反思性教学水平。
教师的个人职业道德素质主要包括:对自身反思性教学水平的高要求,对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力培养的责任心和敬业意识。
教师的反思性教学水平的提高需要具备良好的道德和坚强的意志品质。
只有自身反思性教学水平不断增加,对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力培养的责任心、敬业意识不断增强,才能实现困境中的历练成长,才能战胜教学工作中的坎坷羁绊,才能在日新月异的教学环境中实现与学生的共同良性发展。
3.从具体的教学策略层面提升教师反思性教学水平。
教师要结合学生个人特色改进教学策略,运用反思性行为纠正学生数学学习存在的纰漏。
具体做到:课堂前对教案设计是否合理进行反思,课堂中引导学生培养反思性学习习惯,课堂后对反思性教学目的是否达标的验收与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失误,梳理学生表现出的问题和成因,将这些认识进行系统的整理,查漏补缺,取长补短,在不断的学习中提升自己的反思性教学水平。
二、巧用反思性教学相关方法
1.教学日志反思法。
教学日志是一种对教师生活事件每日一次或经常性的记录,它能够有意识地反映教师的教学行为。
通过撰写教学日志,教师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组织教学的特点,了解最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
通过回看一个反思周期的教学日志,教师就能够发现哪些教学经验值得提倡、哪些无效教学需要改进、哪些教学技能需要增强。
也就是说,教师在撰写教学日志的时候,一方面要记录教学过程中的特色和亮点;另一方面也要记录课堂教学中的疏漏失误之处,使之成为今后再教学时的参考物。
2.观察反思法。
观察是反思的基础,任何教学反思都离不开观察。
就观察的具体形式和方法而言,主要有课堂观察和教学录像观察两种。
课堂观察是教师凭借自身感官和观察表等辅助工具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出相应判断的一种反思方法。
它具有明确的观察目的,经过精心组织与设计,因而能够获得一般观察无法达到的洞察深度和广度。
教学录像观察则是包括教学示范录像、随机课堂录像、微格教学录像在内的借助教育技术手段进行的一种间接观察,它比肉眼直接观察更具客观性。
教学录像观察的优点在于它能够准确捕捉和再现课堂上教师的教学体态和语言声调,更为重要的是,它还有利于研究者做出确切的统计。
这些数据和资料对于教师的教学反思、矫正不良教学习惯等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3.叙事反思法。
叙事反思是指教师通过叙事来反思自己的成长经历和教育经验的方法,具体包括教育叙事、教育自传、教育案例等叙述方式。
教育叙事就是撰写或讲述教育故事,它与一般的教研论文相比更具生活化和启发性,因而更加容易被人理解和接受。
教育自传不同于教育叙事,它是教师整个教育生活史的回顾性叙述,由于它能够帮助教师唤醒经验、认识经验和重建经验,因此自传的方法被广泛地用来鼓励教师反思经验,并从中获取能够改进实践的知识。
教育案例是针对特定主题,选取真实、典型的情境,以隐含的教育思想呈现和解决问题的完整叙述的教育故事。
对于教师个体来说,案例讨论、案例撰写等同样是提高反思性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4.合作反思法。
合作反思是指教师在相互切磋合作的形式下进行教学反思,这种反思方法可以促使教师在合作过程中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从而实现智慧的碰撞和观念的更新。
就合作反思的形式来看,主要有“教师—教师合作模式”和“教师—专家合作模式”。
前者为教师之间的同伴互助,包括共同备课、共同评课、共同研究某一问题等;后者为专家对教师的专业引领,包括开展学术报告、辅导讲座、教育问题咨询等。
通过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专家之间得以相互支持、相互接纳,互相取长补短,互相交换意见,有利于教师科学思维能力的养成以及教学技能的提高。
三、评价教师反思性教学水平的原则
1.课堂教学中能否激发学生的反思性思维,引导其对数学问题有区别于过往的见解。
2.能否妥善完成教学任务,与学生进行友好的反思性互动。
3.教学模式、教学方案、教学手段是否具有反思性特征,教学过程是否从反思性角度得到优化。
4.课后总结是否完善,对学生所缺乏的数学反思性学习能力是否具有精准的认识,从教学角度加以修正等等。
以上四大原则从不同的层面对教师反思性教学水平提出了相应的要求,逐渐成为教师提升自我素质、改善教学能力的标准价值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