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纲要实践作业

合集下载

202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社会实践作业

202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社会实践作业

202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社会实践作业2023年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社会实践作业是一项旨在加深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重要事件和发展脉络的理解的任务。

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学生将能够亲身感受历史文化的深远影响,并深入了解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各个方面。

这项社会实践作业将涵盖中国近现代史的关键时期和重大事件,如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建国初期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等。

学生将有机会参观历史遗址、博物馆和纪念馆,与历史学家和专家进行讨论,了解这些事件的背景、原因和影响。

除了参观和研究,学生还将被要求完成一系列相关任务,如写一篇关于某个历史事件的论文、制作一个展板或PPT介绍某位重要历史人物,或者进行一场小型的历史模拟演练等。

通过这些任务,学生将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和独立研究能力,提高他们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评估能力。

这项社会实践作业的目标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培养他们对国家历史和文化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通过亲身体验和研究,学生将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事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同时也能够将历史知识与当前社会现象联系起来,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和综合素养。

这项社会实践作业将成为学生学习近现代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与理论知识结合的实践活动,学生将更加全面地掌握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内容,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发展规律和复杂性,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2023年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社会实践作业是一项旨在通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任务。

通过参观、研究和任务完成,学生将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独立研究能力,提高他们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评估能力。

同时,这项作业也将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研究热情,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国开中国近代史纲要社会实践作业

国开中国近代史纲要社会实践作业

国开中国近代史纲要社会实践作业
作为一名学习历史的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

为了更好地掌握近代史知识,我们需要进行一些实践活动,以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增加实践能力。

我们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来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发展。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我们可以了解到从晚清到现代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例如鸦片战争、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等。

同时,我们也可以了解到这些事件和人物对中国现代史的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

我们可以通过参观博物馆或文化遗址来了解历史。

例如,我们可以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深入了解中国的古代文化、科技和文学等方面。

此外,我们还可以参观一些历史遗址,例如故宫、颐和园等,来了解中国封建王朝的历史文化。

我们可以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去一些贫困山区或农村地区进行支教、支援等活动。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变迁,感受到中国近代史带给人们的深刻影响,同时也可以增加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我们可以参加一些历史文化研究会或者读书会等活动,来深入了解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

通过这些活动,我们可以与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讨论和学习,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同时也可以提高自己的思维
能力和表达能力。

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可以通过多方面的实践活动来巩固所学知识,增加实践能力,同时也可以更好地认识到中国近代史对中国现代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作业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作业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作业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实践作业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1. 参观革命纪念馆: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如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等,并参观纪念馆的展览,了解历史文物和实物。

2. 进行社会调查:选择一个近现代史时期的主题,如农民运动、对外交往等,走访调查相关的地方和人群,了解他们的生活、思想和经历,并记录下来。

3. 去革命纪念地参观:例如长征纪念地、红军长征路等,实地查看革命的轨迹和纪念物,深入了解中国近现代革命的艰辛历程。

4. 参加学术研讨会:参加或组织学术研讨会,交流讨论中国近现代史相关的研究成果和观点,并撰写相关的学术论文。

5. 进行历史文献研究:阅读相关的历史文献、史书和研究资料,分析和评估不同学者对于中国近现代史的观点和解释,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

6. 参与红色教育:参加红色教育活动,了解共产党的历史、党风廉政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借此机会思考中国近现代史对当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启示。

7. 撰写历史论文或作品:选择一个中国近现代史的问题或人物
为题材,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历史论文、小说、影评等作品,以展现对中国近现代史的理解和思考。

通过以上实践作业,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和思想,提高历史素养和研究能力,对中国历史和社会的发展有更深入的认识。

中国近代史纲要实践报告(2篇)

中国近代史纲要实践报告(2篇)

第1篇一、引言中国近代史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结束,这段历史是中国从封建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时期。

为了更好地了解这段历史,我们组织了一次实践活动,旨在通过实地考察、文献研究和讨论交流,深入了解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以及这些事件和人物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以下是本次实践活动的报告。

二、实践内容1. 实地考察(1)参观南京中山陵:中山陵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陵墓,我们参观了中山陵,了解了孙中山先生的生平事迹和革命理念,感受到了他为中国民主革命事业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2)游览上海外滩:外滩是上海的城市象征,我们游览了外滩,参观了历史建筑群,了解了上海开埠以来的发展历程,以及外滩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

(3)参观故宫博物院:故宫博物院是中国古代宫廷文化的代表,我们参观了故宫博物院,了解了明清两代的宫廷文化,以及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

2. 文献研究(1)阅读《中国近代史纲要》:通过阅读教材《中国近代史纲要》,我们系统地学习了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重大历史事件,以及这些事件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2)查阅相关历史资料:我们还查阅了《鸦片战争史》、《太平天国》、《戊戌变法史》、《辛亥革命史》等历史资料,进一步了解了这些历史事件的具体细节和背景。

3. 讨论交流(1)分组讨论:我们将实践活动中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分组讨论,深入探讨了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以及这些事件和人物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主题演讲:每位同学就自己感兴趣的历史事件或人物进行主题演讲,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心得体会。

三、实践成果1. 深入了解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增强了对中国近代史的认识。

2. 培养了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了团队协作意识。

3. 增进了对中国社会发展的了解,认识到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艰辛和奋斗的历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社会实践报告范文汇总三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社会实践报告范文汇总三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社会实践报告范文汇总三篇【篇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社会实践报告我们小组经过讨论后决定社会实践的地点选在位于浦东新区川沙镇华夏东路2629号的川沙烈士陵园。

我们小组成员约定在11月29日一起去烈士陵园,可惜天公不作美,前天气候突然降温还伴随着刺骨的寒风。

但恶劣的天气并没有改变我们的行程计划,当然也没有改变我们瞻仰革命先烈的情怀。

我们一行到达烈士陵园门口的时候就被陵园的庄严和肃穆打动了,大门上刻着金黄色的六个大字:川沙烈士陵园。

这里是无数的革命先烈长眠的地方;这里是为了新中国的成立、新中国的发展而抛头颅、洒热血的仁人志士安息的地方,想到这些我顿时觉得自己脚下的土地有了几分神圣的气息,少了一些悲凉而多了一丝悲壮!进入陵园后映入眼帘的是在“广潮中心的印有“浩气长存”的雕像。

仿佛陵园里的一草一木都在讲述着革命年代的艰苦、新中国成立的艰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艰辛。

我认为参观这种形式可以让我们了解历史,读懂历史。

参观不仅仅是怀念,也是心与心的交流、灵魂与灵魂的碰撞。

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是革命先烈为我们创造出来的,也是先烈们用献血换来的。

我们要继承先烈的意志和革命精神,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珍惜幸福美好的生活。

站在纪念馆里,看着纪念短片,我仿佛听见了英烈们英勇不屈的声音。

可敬的烈士们,愿你们的精神像园中的常青树一般永不凋落;愿你们的信念像滚滚江水一样永不停息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你们就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的英雄,在祖国和人民的心中熠熠闪光。

【篇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社会实践报告一实践地点蒙自县草坝镇二实践时间2014年10月1日三实践参与者第三组所有成员四实践内容1 通过网络,书籍了解碧色寨遗址的有关历史2 参观碧色寨遗址。

3 对碧色寨遗址内的文物进行拍照,记录4 询问碧色寨遗址内的相关负责人,对文物作有关了解5 征集小组人员对此次活动的感想,建议6 小组人员交流讨论,谈论各自的心得体会五实践流程〈一〉活动准备阶段1分配任务,让每个成员都清楚自己在活动中的工作任务2充分准备好此次活动所需物品,如相机,记录本3规划好此次活动的路线4通知小组成员带好各自所需物品〈二〉活动举办阶段1由小组组长向小组成员说明此次活动的相关规则2进入遗址参观,了解,记录相关信息〈三〉活动后续阶段1清点物品工具2工作总结,针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讨论3征集小组成员的感想,建议,4小组人员交流讨论,谈论各自的心得体会六活动要求1、组员积极配合组长的安排,各尽其责,认真完成任务2 往返过程中注意安全,组员之间要互相关心3 参观过程中严格遵守遗址内的相关规定,爱护公物和遗址内文物,爱护遗址内环境七实践目的参观碧色寨遗址,旨在缅怀在抗日战争前期,碧色寨曾经的繁荣和辉煌。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社会实践作业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社会实践作业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社会实践作业一、引言中国近现代史作为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们理解和认识当代中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社会实践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亲身体验和参与,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中发生的各种事件和变革。

本文将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为基础,通过社会实践的方式,深入探讨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和社会变革。

二、国民党与共产党的斗争2.1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1924年国共两党合作的缘由•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与国共合作•北伐战争的背景和影响2.2 国共内战与土地改革运动•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与共产党的抵抗•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的兴起•内战结束和土地改革的影响三、新中国的建立与社会主义改革3.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949年新中国的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组织与领导•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意义3.2 社会主义改革与计划经济体制•五年计划和社会主义建设•集体所有制和国有企业的建立•社会主义改革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四、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4.1 改革开放的背景与意义•社会主义的困境与改革开放的迫切性•邓小平理论与改革开放的思想基础•中国的对外开放与国际合作4.2 经济体制改革与市场经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道路•改革开放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与挑战4.3 改革开放与文化发展•思想解放与文化大革命的反思•文化产业的崛起与发展•全球化对中国文化的冲击与影响五、结论通过社会实践的方式,我们深入了解了中国近现代史中一系列重要事件和社会变革。

国共斗争的历史告诉我们,统一团结是中华民族走向强盛的关键;新中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改革展示了我们国家的发展道路和制度建设的重要性;而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则为我们提供了多元发展和繁荣的机遇。

在今天,我们应深入学习中国的近现代史,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目标,继续推进中国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此处省略参考文献列表)。

中国近代史纲要社会实践作业范文

中国近代史纲要社会实践作业范文

中国近代史纲要社会实践作业范文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可以使我们居安思危,体会那段侵华的国耻。

它警醒国民,落后就要挨打,敬告青年学生,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是一部人民坚决的抗争史,它告诉我们,中华民族是自强不息的民族,中国人民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更是一部艰辛勇敢的探索史,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由于自身的阶级局限性,都不能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不能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可以让我们知道近现代史的主流和本质,是中国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斗争、艰苦探索的历史;尤其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艰苦的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弱的旧中国逐步变成一个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

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可以让我们有所感、有所悟。

历史终究是历史,辉煌和耻辱都已流逝而去,但历史的精神和宝贵的经验教训是我们必须深刻理解并铭记于心的。

虽然中国近现代史在初中、高中阶段我们也曾学习过,但每次学完都会有不同的认识和感悟,毕竟不同层次的知识结构和生活阅历就我们自身对历史的.把握和理解而言是有差别的。

但是我相信通过大学的进一步学习,我会形成了新的思想。

学习《中国近现代史刚要》要求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保持党的先进性;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方法。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中国开始慢下了发展的步子,在世界的地位也一蹶不振。

中国从成立以来,也遇到过挫折,走了许多弯路,但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不断努力地开辟、前进,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纵观历史,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意义是:让我明白了,当代大学生务必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学风,务必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出色地完成学习任务,高效地掌握最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实际本领,认清世情国情,明确自身的历史使命。

中国近代史纲要实践部分考核作业

中国近代史纲要实践部分考核作业

中国近代史纲要实践部分考核作业中国近代史的发展,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部分考核作业中,将这些历史发展的各个方面都深入剖析、反思一下。

首先,在政治方面,中国近代的历史发展经历了从清朝封建体制到民主法治的转变。

如果我们不把对近代历史进行反思,就不可能看到这个转变伴随着中国社会的各种利益受到了保护,部分不公体制也得以改变,从而在政治上更加民主和法治化,推动中国社会飞速发展。

其次,在经济方面,近代中国经历了从落后落后到现代经济发展过程的变化。

历史的发展也体现了普惠经济的发展,尤其是近几十年来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很多有益的社会发展,如城乡发展的平衡,先进的现代化经济技术的运用,效率的提高,国有企业的发展,以及生产力的不断提升等。

再次,在文化方面,也有很多改变。

从清朝中后期到20世纪初,中国文化从科举制失去到民族文化形成,可以说透过历史的发展,中国文化得到了发展和完善,很多有意义的文化现象,如“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等都见证了中国文化的复兴与发展。

只有当我们对近代历史发展进行深入的反思,才能意识到其深远的影响。

最后,在中国近代史中,也有消极作用,比如发生了太多的令人悲伤不幸的事件,如鸦片战争,义和团运动,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文化大革命等等,这些都令人难以忘怀。

只有仔细检视历史,才能了解到错误及其导致的一切苦果,从而吸取教训,以防止同样的错误再次发生。

综上所述,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反映了我们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但也不能忽视消极的方面,只有在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进行反思,才能完整地了解历史的真实情况,吸取过去的教训,不断探索未来的路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每次起义肯定要有个人先揭竿而起。 天王洪秀全是天国的创建者和思想指导 者。他出身农家,在他第四次科举考试 失败后,对仕途失去信心,他对科举功 名感到绝望,情绪悲观,对晚清社会的 不满日益强烈。他也出身贫民,所以他 了解农民对土地的迫切渴望,他创立拜 上帝会,组织群众谋划起义。他提出的 天国社会思想得到穷苦人民的信仰。我 们都知道,信仰的力量非常强大,当你 信仰一个人或某个真理以后,你甚至愿 意为了它付出生命。 当时的广西除了具备以上爆发起义的 条件之外,还有一个不能忽略的条件, 那就是人口问题。人口问题,不管是在 历史上,还是现在都是一个很棘手的问 题。
城东猫儿山,太平军撤离前 夕,以退为进。1852年5月 16.17日,连续出兵大战猫儿 山清军。
桃花江飞鸾桥,太平军千 人曾两次越过飞鸾桥,进攻 北门清军王锦绣营,双方再 次激战。
丽泽门城墙遗址。1852年 4月18日,太平军进攻丽泽门, 清军参将长明在丽泽门督战, 被太平军火炮击毙。
桂林城南大岗呜团练在 长流水与太平军对垒,被打 的一败涂地。这是当年的古 战场遗址。
太平天国运动会在广西爆发,首先, 是由于当时特殊的社会背景。1840年以 前,中国是一个封建社会,1840年的鸦 片战争虽然没有直接影响广西但是也间 接影响了广西。当时清朝政府与帝国主 义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大家都知 道,当时清政府要支付大量军费,还要 负担巨额战争赔款,而这些钱都要从人 民身上搜刮。广西各地自然灾害频繁发 生,尤其是紫荆、金田一带的人民。生 活本来就很艰苦,但是还是逃脱不了残 酷的剥削。其实人民的心愿很简单,那 就是吃饱住好,但他们的基本愿望被多 次打击的时候,社会就会动荡,人心就 会思变。这是起义的第一原因。
太平军围攻桂林
桂林是太平军北伐路上攻打的第一座省城。清咸丰二 年 (1852)四月初,太平军由永安突围北上,围攻桂林。 四月十八日,太平军两万多人到达桂林,将主力摆在象鼻 山,南门至西门外的牯牛山一线,并开始攻城。太平军和 守备桂林的清军发生了激烈的攻防战。太平军为攻城还赶 制吕公车,并采用地道轰城战术,共进行大小二十四仗, 战况非常激烈,桂林城的上空弥漫了血腥的气味。挥师北 上的太平军气势如虹,百计攻城;龟缩城内的清军仰仗城 高墙厚,拼死抵抗。一方是擂鼓呐喊,骁勇征战,一方是 张皇失措,困做愁城。枪炮、呐喊、哭啼、厮杀· · · · · · 达一 月之久。但由于桂林城高壕深,加之清军从湖南各地调集 两万多兵勇前来增援,终未能攻破桂林。
太平天国的结局
总结与思考
这一次太平军在桂林没有取得完全胜利,但也没能挫 败太平军的士气,它使其为以后的进攻湖南等地丰富了作 战经验。这次进攻桂林,深重的打击了清军,其中在桂林 和清军战斗中太平军曾经打死打伤多个清军头目,而且围 攻桂林城时还迫使咸丰皇帝下“罪己诏”,向他的臣民做 自我检讨和自我批评。太平军攻打桂林给清政府深重打击, 也为桂林早日摆脱清政府的统治奠定了基础。太平军的反 抗精神鼓舞了中国人民的革命斗志,也加深桂林农民反抗 清政府的热潮,带领了更多农民参与太平天国运动。它使 中国各地各族反清斗争风起云涌。同时太平天国革命也是 当时世界人民革命斗争的一部分,推动了亚洲民族解放运 动。虽然最后攻城失败,但太平军围攻桂林,极大地震动 了朝廷,为太平军在全国的影响力进一步加深,为太平军 天国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总结与思考
象鼻山下的“太平天国在桂林”的陈列馆为我 们留下一份弥足珍贵的财产,我们走在陈列馆中, 看着馆中陈列的太平军在攻城时使用的武器,看着 当时的文物,心中涌起无限的感慨。这是我们的文 化遗产,这里保存承载着太平天国运动信息,提醒 着我们:我们的民族经历了无数的艰辛和摸索,在 前人无懈的努力下才走到今天这一步;告诫我们要 继承传统文化并在其基础上培育出新的现代文化, 这样有利于提高一个国家的文化竞争力乃至软实力, 有利于凝聚民族认同感,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 持和精神保障。
太平天国在桂林的陈列馆里陈列着当年太平军攻城 时使用过部分武器和其他的重要文物,如:
火铳
火炮
抬枪
手刀、马刀、木炮
马鞍
太平军的衣服
太平天国镇库钱
洪秀全所用的玉玺
二、太平天国在桂林的主要事迹
金田起义
金田起义是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领导 的广西桂平县武装起义。清道光二十四年 (1844年)以后,冯云山、洪秀全先后来 到桂平紫荆山区,建立拜上帝会。不久, 拜上帝会组织遍及浔州、林州各县和广东 信宜、高州等地,武装起义条件逐渐成熟。 道光三十年六月(1850年7月)洪秀全发 布团营令,各地拜上帝会会众一万多人云 集金田,准备起义。并于平南思旺和金田 附近的彩村江两次大败清军,声势大振。 1850年末至1851年初,由洪秀全、杨秀清、 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组成的 领导集团经过多年筹备后,在广西金田村 组织团营,发动对满清朝廷的武力对抗。 后建国号“太平天国”,并于1853年攻下 金陵,号称天京(今南京)并建都于此。
太平军桂林激战图
永安建制
1851年9月,太平军攻克广 西永安后,相继建立各项 制度。确定管制,封杨秀 清为东王、肖朝贵为西王、 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 北王、石达开为翼王;颁 行天历,废除清朝纪年; 严禁私藏金银财物,令人 民蓄发;刊行官方文书。 太平天国初具建国规模。
太平天国运动的原因及历史分析
将军桥位于桂林城南 五里,南溪山西侧。 1852年4月19日。太平 军在桥头歼灭了乌兰泰 前锋士卒,控制了要塞, 首战告捷。
太平军破除迷信,砸神庙, 拆庙宇。这是被太平军捣毁 的桂林南郊二塘乡沙河村社 王庙遗址
城西狮子岩。1852年5 月8日,太平军与清军谢 继超等激战于此
城西佛山脚。1852年5 月4日,广西右江道张敬 修率东勇3000人移替于此, 遭太平军突袭,全军溃败。
中国近代史纲要实践作业
2014年5月20日
太平天国
—在桂林
姓名: 李XX 学号: 12004103XX 指导老师:李XX 2014年5月20日
实践活动内容简介
• 1、桂林太平天国纪念馆介绍
• 2、太平天国在桂林的主要事迹
• 3、太平天国运动的原因及历史分析 • 4、总结与思考
一、桂林太平天国纪念馆
桂林太平天国纪念馆位于桂林 市象鼻山山麓西南脚下的云峰寺 内。1979年全面改建为钢筋水泥 结构的仿古建筑,两层、三进、 五开间,弧形式山墙,朱红色柱 梁窗棂,碧绿色琉璃瓦。云峰寺 陈列馆内先后举办过《太平天国 革命在桂林》、《桂林明清瓷器 绘画》、《桂林出土文物》、 《辛亥革命在桂林》、《李宗仁 在桂林》等展览。 158年前,这座建于唐代的云 峰寺就是洪秀全和他的太平军攻 打桂林城的前线指挥部。
第二个原因,就是广西得天独厚的地 理环境。大家都知道,当战斗进行时, 地理环境关系到战争的成败。广西可以 说是‘山高皇帝远’,而且起义发生的 地区紫荆山区位于桂平市的北部,地势 险要,方圆数十里,这里崇山峻岭,许 多地方根本无路可通,可以说是清政权 的“真空”之地,为洪秀全、冯云山筹 划起义提供了良机。金田平原地势平坦, 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盛产粮油,山里 山外有不少富户,打起仗来可以确保军 需给养。所以,这里对起义活动和战事 非常有利。
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
• 太平天国起义历时14年,转战18个省,并建立了与清 王朝对峙的政权,它的斗争锋芒直指国内封建统治者,同 时也打击列强的侵掠,揭开了旧民主主义的序幕,达到了 旧式农民起义的高峰。在太平天国的影响下,各地各民族 反清斗争风起云涌。然而,当时的中国国情,注定农民阶 级是无法取得胜利的,农民阶级,实在是有太多的局限性 了,无论是教育学识,还是思想认识起因目的,它都不完 善。它所能做到的,只不过是一颗重要的石头投入海中, 然后引起巨大波浪,但,只是波浪。但是,尽管失败了, 太平天国的历史意义是无法抹灭的。它是中国近代史上规 模巨大、波澜壮阔的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它扫荡了封建统治秩序,极大削弱了清朝统治力量,使得 旧的统治秩序无法恢复原样:它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者, 延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