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儿子》公开课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三个儿子教案五篇

三个儿子教案五篇

三个儿子教案五篇三个儿子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拎、桶”等6个生字,会写“拎、桶”两个生字。

2.能联系上个下文理解三个儿子的不同表现。

3.懂得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初读课文。

1.板书:儿子,你是妈妈的儿子吗?是的请起立。

2.揭题:今日这节课,金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见识三个儿子,加板书:三个。

生齐读课题。

二、认读生字,初步感知。

1.课前预习过课文吗?〔出示词语〕〔1〕请你自由地再读读这些词语吧,留意要读得字正腔圆。

〔2〕指名小老师领读。

师〔中引导〕:“晃荡”是轻声词语,范读;开一列小火车读。

师〔中引导〕:“拎”这个字的读音有些非常,要引起重视。

你能给这个字换换偏旁吗?〔相机板书,有意识地将前后鼻音分开书写〕借助形声字的声旁是一个区分前后鼻音的好方法!师〔中引导〕:“沉甸甸”这个叠词读的时候也要留意。

像这样ABB的词语后面的两个字一般可以变调读第一声。

再读一遍。

像这样的词你还能说吗?〔3〕齐读带拼音的词语两遍。

2.这些红色的生字,你有特别好的方法来记一记吗?〔1〕指生说;〔2〕还有什么好方法,与同桌共享。

3.记住了生字,再来读读词语吧。

双轨火车读;齐指读。

三、自读自悟、合作研讨。

〔一〕在妈妈眼中,这是三个怎样的儿子呢?1.请你朗读课文,找出三个妈妈的话,用“”划出来。

2.沟通。

〔1〕第一句:指名读,你觉得这位妈妈说这话时心情如何?就请你兴奋地来读;你还想怎么读?〔2〕第二句:指名读,在妈妈眼里这个儿子怎么样?学着妈妈的语气,再来读一读。

〔3〕第三个妈妈怎么自己的儿子?3.有一位老爷爷一贯在听着、看着,他老人家又是怎样“三个儿子”的呢?〔二〕老爷爷是怎么这三个儿子的呢?1.找出老爷爷说的话,读一读。

2.你有什么疑问吗?指生说;明确:为什么老爷爷说“只有一个儿子”?〔三〕老爷爷何出此言?先来看看他看到了什么。

1.〔自由读读课文第7——11自然段〕老爷爷看到三个妈妈打完水拎着水桶回家。

她们走走停停,停停走走……这是为什么呀?〔1〕指生说。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优秀8篇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优秀8篇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优秀8篇《三个儿子》教案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巩固、复习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的内容,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二、教学过程:(一)、复习生字:出示课件:游戏:小猫走迷宫;(夸奖小朋友)哎哟!小朋友你们真能干!你们真厉害!你们真棒!(二)、生活情景导入:小朋友,你看老师是这样夸奖你的,你的妈妈是怎么样夸奖你的呀?(指名说)你还能加上你妈妈的表情、动作,来说说吗?(三)、朗读指导:这里,还有几个妈妈也在夸奖自己的孩子呢,1、三个妈妈是怎样夸自己的儿子的?请你找出夸奖孩子的话,去读读,读出妈妈的语气来。

交流:你们都找到了哪几句话呀?说一说。

2、分组练习:如果你是妈妈,你会怎么夸奖你的儿子?会是怎么样的语气呀?在小组里面和你的小伙伴先练一练。

3、课件出示:第一个妈妈的话。

(指名几生读)生读后访问:这位妈妈,您说这句话的时候在想什么呀?你能不能说得再自豪(骄傲)一点?4、课件出示(另一个妈妈的话):另一个妈妈是怎么样说自己的儿子的?(指名生读)大家听听,他这个妈妈读得怎么样?有没有读出骄傲、自豪的语气来?交流读,评价,提高。

5、两个妈妈都夸奖自己的孩子,觉得自己的孩子很了不起,可是第三个妈妈什么也没有说,为什么呀?(指名生回答)出示妈妈的话,你想这个妈妈在说这样的话的时候会是怎么样的心情呀?你能用朗读来表现吗?6、三个妈妈打完了水,走回家去,发生了什么事情?请小朋友去读7、8小节,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

(生朗读)指名回答,(水很重)你是从哪里看出水很重的呀?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吗?7、这时候,三个儿子看到自己的妈妈在提水,他们是怎么做的?请小朋友再去读课文,用笔找出三个儿子的做法。

(自由朗读)l 交流展示:看了这些孩子做的事情,小朋友你体会到了什么/想说什么?8、这时候,一个妈妈还和老爷爷发生了对话。

请小朋友和你的同桌准备一下,来扮演最后一个妈妈和老爷爷,读读这两句话,该读出怎么样的语气来?9、师生共同探究:奇怪了,为什么老爷爷说只有一个儿子呀?(学生讨论)10、这个妈妈和老爷爷还会说什么呀?你能继续把故事编下去吗?(和同桌一起表演)11、展示表演的结果:请两组小朋友来表演对话,随机点拨升华主题。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10篇)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10篇)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10篇)《三个儿子》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会认4个生字,会写“聪”。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联系歌曲,导入课文1、提要求:边听边想一想歌曲里讲了什么?2、播放录音《好妈妈》,说说听了这首歌,你明白了什么?3、小结:歌曲中的小朋友多疼爱自己的父母啊!你们喜欢吗?这天我们的课堂上来了三位小朋友,他们又是怎样做的?你们喜欢他们吗?4、揭题:三个儿子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生提学习要求:读课文时该注意什么?2、师小结:五不(并强调遇到不认识的字怎样办?)3、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4、解决学生读书过程中出现的字音难点,并说说“荡”的字形。

(沉甸甸胳膊晃荡)5、简要说说:在三个妈妈的眼中,他们的儿子分别是怎样的?6、根据学生的回答,简要板书。

(注:板书的资料根据学生的回答来确定。

)7、在板书的过程中,写字指导“聪”①、提醒老师注意在田字袼中写字该注意什么?②、观察在田字格中的位子。

③、师生同写,看谁写的字既快又好。

④、评价。

三.学习课文2、3、6自然段1、动手划出三位妈妈说的话,划好后好好读一读。

2、示三句话的小黑板,选一句自己最喜欢的妈妈说的话,想想该怎样读?(练习读)3、朗读指导①、抽三生读,读后评议。

(你认为谁读的好,为什么?)②、师生合作分主角读。

四.学习第八自然段1、自由读,说说从那些地方能够看出一桶水很重?2、用朗读表现出水很重。

3、如果你看见这样的情景,你会怎样做?4、质疑:三位妈妈的三个孩子是怎样做的呢?我们能够去读一读课文的(由学生得出9、10、11自然段)五.学习第9、10、11自然段1、生自由读,读完后用自己的话来说说。

出示一个孩子。

一个孩子。

另一个孩子。

(老师觉得你用自己的话说一个孩子的表现,你已经很不错了,如果能说三个,那就太了不起了!)(设计的目的:将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2、质疑:小朋友,你们看到了几个孩子?可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了一个儿子,那你认为他看见的就应是哪个儿子呢?为什么?3、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精选7篇)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精选7篇)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精选7篇)三个儿子教学设计(精选7篇)三个儿子教学设计篇1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三篇课文。

这是一篇浅显的文字中却饱含着朴素而深刻的道理,课文中的三个儿子面对着三个妈妈,当他们的妈妈拎着沉重水桶走来时,力气大的只顾着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着唱歌,他们对妈妈手里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能帮着妈妈拎水桶,这样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

教学目标: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2.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2.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3.理解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见一个儿子。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水桶、围巾。

教学过程:一、观看视频、揭示课题讲课之前,老师请同学们观看一段小视频,请同学们认真观看,想一想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生观看)好,谁能告诉大家,这个视频主要讲了什么故事呢?没错,这就是《三字经》中的“香九龄,能温席”,后被世人称为《黄香温席》的故事。

九岁的黄香就已经知道要靠自己的行动孝敬父母,真值得我们向他学习!今天,就让我们继续学习这一篇关于孝道的课文,伸出你的小手,跟老师一起书写课题!(板书)齐读课题。

注意儿子的子是轻声。

二、研读课文,升华感情1、复习字词老师想通过摘星星的方式,检查上节课学习的效果。

也希望同学们在接下来朗读课文时把字音读准。

(甸)红彤彤、黄澄澄。

看来同学们上节课学的真不错!2、分析2-6自然段接下来,老师想采访采访同学们,你们有听到过妈妈对你的夸奖吗?同学们你们真棒,我们知道,我们在妈妈的心中那永远是块宝。

现在,课文中也有三位妈妈,你们瞧,她们正在打水呢!看看她们是如何评价自己的儿子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相应语句,用“—”标记出来。

第一位:(课件出示)你们想一想这位妈妈在夸赞自己儿子时是什么样的心情?(自豪、骄傲)没错,那谁能当一当第一位妈妈,把她这种自豪的语气读出来!嗯,老师听出来了,你是真爱自己的儿子呀!而且这些同学都很厉害,知道重读关键词来加强语气。

(word版)三个儿子教案三篇

(word版)三个儿子教案三篇

三个儿子教案三篇三个儿子教案篇1【教学目标】1、复习本课的生字词,会写一个词语胳膊;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3、能理解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这一问题。

【教学重点】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并能理解老爷爷为什么要这样说。

【教学难点】懂得只有孝敬父母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桶满满的水。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揭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3课《三个儿子》。

(小黑板出示课题)2、师:小朋友们,老师先要考考你们上节课生字学得怎么样?谁来接受考验!课件出示:既然嗓子拎着水桶晃荡走走停停胳膊沉甸甸师:大家真不错,把词语都记住了!二、自读自悟三位妈妈说自己孩子的话1、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个故事发生在井边,这一天三位妈妈一起去打水。

他们边打水边说话,他们在说些什么呢?请小朋友们快速浏览课文,划出三位妈妈讨论的内容,划好后自己读一读。

2、学生浏览课文,划出三位妈妈说的话,并读一读。

3、学生交流反馈。

可以一名学生也可以请三名学生说说妈妈谈论自己儿子的话。

师逐句出示: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又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这个妈妈说: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4、师:小朋友们,你们看看这三位妈妈在谈论什么呀?生1:在谈论他们的儿子。

生2:他们在夸奖自己的儿子。

5、师:那就请你当当妈妈,来夸夸自己的儿子吧!(生自由读读三位妈妈说儿子的话)三、朗读交流,发现阅读乐趣师:谁来当当妈妈说说自己的儿子!1、出示: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⑴学生读到第一个妈妈说的话。

⑵师:你为什么要这样读妈妈的话?(学生自由说说理由:很骄傲、很自豪)(师板书:第一个既聪明又有力气)⑶谁能读得更自豪些?(指2生读)⑷你觉得他们哪里读得好?(其余学生尝试评价,师做适当引导)⑸我们一起来当第一位妈妈夸夸自己的儿子吧!(齐读)过渡:第二位妈妈眼中的儿子是怎样的呢?谁来夸夸。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优秀4篇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优秀4篇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优秀4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三个儿子》教学设计优秀4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会认6个生字,会写“拎、桶”2个字。

2、练习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人物的语气。

3、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重点:认字、写字和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小朋友,你们在家里会帮爸爸妈妈做些什么事呀?你们可真能干!那你还记得爸爸妈妈是怎样表扬你的吗?你们的确是既聪明又懂事的好孩子。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讲的也是妈妈夸奖儿子的故事。

请看老师板书(23、三个儿子)齐读。

文中的三个儿子又是怎么做的,你想认识他们吗?让我们快快走进课文吧!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请小朋友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先听清老师的要求:(1)标出自然段的序号,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圈出生字多读几遍,同桌讨论讨论:用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

2、学生自学课文,识字。

3、检查生字自学情况:(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其他同学看他们字音是否准确。

(2)检查生字学习情况:(大屏幕逐个出示生字)既、嗓、拎、桶、晃、甸、(指名读、组词,相机正音)生字宝宝们重新排队了,你还认识吗?(指名读)4、写字:(1)观察“拎、桶”两个字,有什么特点呀?(2)提醒同学们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3)教师范写,学生练写。

三、再读课文,理解感悟。

1、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找出三个妈妈评价自己孩子的话,用“——”画出来。

2、你画了哪些句子,读给大家听。

3、想想妈妈平时怎么夸你的,学着妈妈的样子读读三个妈妈的话,要读出妈妈的语气。

(学生自由练读)。

4、(课件出示第一个妈妈的话)指名读,其他同学评议他读得像个妈妈吗?想一想你们在夸自己儿子时心里想了些什么?(齐读)。

三个儿子教案(优秀5篇)

三个儿子教案(优秀5篇)

三个儿子教案(优秀5篇)《三个儿子》教案篇一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交流课前询问采访中的收获。

2、交流在家里为父母做了哪些事,有什么感受。

二、自主读通课文1、出示我会读图标,学生自读课文,读准生字,自己学得难读的句子,作个记号。

2、多读几遍没读通的句子,再听听同桌是怎么读的。

3、出示带生字的句子,让学生择读:⑴ 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既是第四声)⑴ 三个妈妈打了水,拎着水桶回家去。

(拎是前鼻音,桶是第三声)⑴ 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

(晃是多音字,在此处读第四声)⑴ 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眼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甸是前鼻音,在沉甸甸一词中读一声)三、自主识字1、学生拿出生字卡片,在学习小组内读给伙伴听。

要求看清字形,读准字音。

(老师参与学生活动)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

3、游戏检查学生掌握生字的情况。

(摘苹果:如果大家都认识并能读准,苹果生字卡片就成熟摘下来。

没掌握的生字,留在树上,提示学生在读课文时进一步学习)四、朗读课文1、创设情境,小组分角色反复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老师可通过范读让学生感悟人物的语气。

2、在小组内质凝、讨论,老师巡视点拨。

3、全班汇报交流。

(随机通过说话练习感悟既又的意思)4、如学生对老爷爷的话提出疑问,老师可组织讨论,重点理解;如学生没提到这个问题,老师可随机提问,让学生讨论:这一个儿子是指谁?老爷爷的话是什么意思?(真正的儿子应该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在老爷爷的眼里,不懂得孝敬父母和为父母分忧的儿子,不能算真正的`儿子)五、指导写字出示我会写图标,指导写字,并组织展示。

六、指导重点1、注意别忘了拎的最后一点,膊的右上一点。

2、前面六个左右结构的字,老师可重点范写、指导拎字和膊字。

3、甸字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可提醒学生里面的田字可往左伸出一点,使整个字显得更匀称。

4、晃荡是上下结构的字。

晃字要写得上窄下宽,老师可范写指导。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通用5篇)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通用5篇)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三个儿子教学设计(通用5篇)三个儿子教学设计1一、设计理念:儿子,这个字眼在妈妈的心里是神圣的。

可是,“妈妈”这个字眼,在儿子的心里是怎样的呢?我们感动于“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而大力赞颂母爱的时候,是否应该引导孩子们读读“黄香温席”、“卧冰求鲤”,这些颂扬子孙孝心的文章呢?本课中的三个儿子面对着三个妈妈,当他们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力气大的只顾着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着唱歌,他们唯独对妈妈手中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跑到妈妈跟前,接过了沉甸甸的水桶。

难怪老爷爷说他只看到一个儿子,因为他深知,这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却能帮助妈妈拎水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

这是一篇十分浅显的课文,但是浅显的文字中却包含着朴素而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

本课教学中,我们不必给二年级的孩子们讲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不必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抠文章的思想内含,只要在引导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明明有三个儿子同时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这一问题引导孩子读书讨论就可以了。

二、学习目标:1、会认6个生字,会写9个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三、教学过程:师:我现在的角色变成了一位妈妈了,昨天我见到了三个儿子,你想知道这三个儿子怎么样吗?那就让我们去见一见这三个儿子吧!(教师板书:三个儿子)师:请同学们读一读文中的生字词(带拼音)。

师:妈妈要考一下孩子们,看你们是不是都学会了呢?(开火车认读)师:评价读的情况,不服也不行呀,妈妈想听一听这个故事,指生读。

师:讲得不错,刚才我听到三个妈妈好像在说自己的儿子,说什么呢?课件出示: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又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 (教师指学生读一读。

)师:当妈妈的多高兴啊!(多指几生读一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个儿子》公开课教学设计
《三个儿子》公开课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会认“既”等6个生字,会写“拎”等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课前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自学生字。

2.学生询问自己的父母,了解他们小时候是如何为你的爷爷奶奶分忧的。

3.学生采访班里的同学,了解父母平时对他们的评价。

4.老师准备教学课件、生字卡片等。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
1.交流课前询问和采访中的收获。

2.交流在家里为父母做了哪些事,有什么感受。

自主读通课文
1.出示“我会读”图标,学生自读课文,读准生字,自己觉得难读的句子,做个记号。

2.多读几遍没读通的句子,再听听同桌是怎么读的。

3.出示带生字的句子,让学生选择读。

a.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既”是第四声)
b.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嗓”是平舌音)
c.三个妈妈打了水,拎着水桶回家去。

(“拎”是前鼻音,“桶”是第三声)
d.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

(“晃”是多音字,在此处读第四声)
e.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眼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甸”是前鼻音,在“沉甸甸”一词中读第四声) 自主识字
1.学生拿出生字卡片,在学习小组内读给伙伴听。

要求看清字形,读准字音。

(老师参与学生活动)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

3.游戏检查学生掌握生字的情况。

(摘苹果:如果大家都认识并能读准,苹果生字卡片就成熟摘下来。

没掌握的生字,留在树上,提示学生在读课文时进一步学习)
朗读课文
1.创设情境,小组分角色反复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老师可通过范读让学生感悟人物的语气。

2.在小组内质疑、讨论,老师巡视点拨。

3.全班汇报交流。

(随机通过说话练习感悟“既……又……”的意思)
4.如学生对老爷爷的话提出疑问,老师可组织讨论,重点理解;如学生没提到这个问题,老师可随机提问,让学生讨论:这“一个儿子”是指谁?老爷爷的话是什么意思?(真正的儿子应该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在老爷爷的眼里,不懂得孝敬父母和为父母分忧的儿子,不能算真正的儿子)
指导写字
出示“我会写”图标,指导写字,并组织展示。

指导重点:
1.注意别忘了“拎”的最后一点,“膊”的右上一点。

2.前面六个左右结构的`字,老师可重点范写、指导“拎”字和“膊”字。

3.“甸”字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可提醒学生里面的“田”字可往左伸出一点,使整个字显得更匀称。

4.“晃”“荡”是上下结构的字,“晃”字要写得上窄下宽,老师可范写指导。

第二课时
巩固识字
出示带生字的词语,让学生认读。

编写课本剧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小组合作,根据课文情节、环境和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情绪等进行合理想象,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

3.确定各人所扮演的角色。

4.设计场景的布置。

排练课本剧
各小组演练,老师巡视,随机点拨。

课本剧表演并评议
1.以小组为单位表演课本剧。

2.引导学生评议。

a.人物的语气──前面两个妈妈说的话,应该用自豪的语气,第三个妈妈的语气应该是平静的,老爷爷的说话应该用意味深长的语气。

b.人物的动作──在情境中理解“迎面”“迷住”“沉甸甸”“直晃荡”等词语的意思。

c.人物的表情──前面两个妈妈的表情应该是骄傲的,第三个妈妈的表情应该朴实,老爷爷应该慈祥;前面两个儿子应该天真,第三个儿子应该淳朴。

课后拓展
1.节选《新三字经》中的内容印发学生,供课外阅读。

为人子方少时尊长辈习礼仪
能温席小黄香爱父母意深长
能让梨小孔融手足谊记心中
孝与悌须继承长与幼骨肉亲
亲养儿多苦辛报春晖寸草心
亲有教儿恭听做错事即改正
把本课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