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一专题七知识点梳理共24页
高考历史培优补差思维导图课件: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七 近代英美政体的确立

肆 课标解读之美国联邦制的权力结构
伍 课标解读之美英政体的异同点
伍 课标解读之美英政体的异同点
巩固知识 提升能力
辨析正误
小题快做
努力向前冲
高考真题
材料赏析
易错易混知识点
易错易混点一
“光荣革命”是英国君主立 宪制确立的标志吗?
易错易混点二
美国的民主党和共和党是对 立的吗?
辨析一
“光荣革命”是英国资产阶 级革命结束的标志,英国君 主立宪制确立的标志是《权 力法案》的颁布。
C
做高考真题,提升应试能力
11. (2014·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33)根据美国1787 年宪法,众议员名额按照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各州人 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 以确定”。这一规定违背了《独立宣言》中提倡的 () A.主权在民原则 B.天赋人权原则 C.各州自治原则 D.各州平等原则
做高考真题,提升应试能力
7. (2016·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33)1702年英国国王 威廉三世去世,安妮女王即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 个党派,安妮厌恶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 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这说明在当 时英国( ) A.议会无权制约国王 B.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 C.内阁制已基本确立 D.《权利法案》遭到破坏
做高考真题,提升应试能力
10. (2017·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34)1800年,美国 总统、联邦党人亚当斯要求政见不同的内阁成员皮克 林辞职,遭到皮克林拒绝,于是亚当斯将其免职。皮 克林因此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被总统免职的内阁成 员。亚当斯此举( ) A.加强了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 B.体现了总统与内阁之间权限不明 C.行使了宪法赋予总统的职权 D.反映了联邦党与其他党派的斗争
人民版历史必修1:专题七.一

方面,城市居民年收入房租或早交纳房租10
镑以上者有选举权;农村中年收入10镑以上 的土地所有者和年收入50镑以上的租地经营
者享有选举权。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综合探究】
(1)依据材料1、2,概括指出
1832年前英国议会制度的主要弊端。 (2)依据材料3,指出1832年改革后英国议会发
专题七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A.国王服从法律 B.议会权力至上 C.依法而治
D.君主拥有行政权和立法创议权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能力和对有效信息的把握能力。解答本题从
两点出发:一是把握核心“英国君主立宪制”,
一是角度“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君主立 宪制的基本特征就是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司 法权独立于王权,即王权受法律约束,受议 会监督,故A、B、C三项都对,而D项,拥有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答案提示】
(1)选区分布不合理,上议院
仍然被贵族把持。 (2)变化:在选区划分上,调整了选区,重新 划分议席,增加新兴工业城市议席;从选民 资格可以看出的变化是以财产作为获取选举
权的依据。选区和选民资格的变化,说明工
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不足之处 是选民资格有财产限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
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提供了政治前提。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二、限制王权的法案 1.背景 (1)“光荣革命”中议会请来国王,王权不是 议会 源于神而是源自_____。 (2)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为了限制王权,扩大其 控制下的议会权力。
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七 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

专题七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17、18世纪开始早期资产阶级革命1、含义:公民通过选举组成国家机关,行使国家权利的一种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
2、特点:制造一部宪法(宪政)设立议会(国家权利机关)实行选举政党政治国家权力机构实行制约与平衡。
3、形成的条件(19世纪70年代确立)(开始形成:17、18世纪)(1)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阶级基础:资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发展资本主义(3)思想基础:启蒙思想4、形成的途径:通过革命和改革,推翻专制主义(前提)→制定宪法(立法)等一系列法律,设立议会,把国家最高立法权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5、基本形式:(1)君主立宪制(2)民主共和制※政治文明多样性的原因:资本主义发展水平(最基本)不同,国情不同,历史传统不同。
6、历史作用:(1)局限性:维护的仍是资产阶级民主,范围狭小,一开始并不成熟(2)积极性:①调节、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统治秩序,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②随着西学东渐的潮流,资产阶级代议制传播到亚洲及其他地区。
③对现代中国民主法制建设有借鉴性。
1、特点:虚君;内阁对议会负责;选举权扩大;内阁权力膨胀;资产阶级力量和封建力量斗争长期性和曲折性的结果;既是民主制,又是君主制、贵族制。
2、确立(利用宗教)(1)前提:资产阶级革命完成(结束标志:1688年光荣革命)推翻专制主义目的:反对斯图亚特王朝统治领导者: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过程:处死查理一世克伦威尔统治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光荣革命(1688)(2)《权利法案》等一系列法案颁布(1689年《权利法案》、1701年《王位继承法》)①内容:限制王权(国王拥有一定的行政权、王位继承权),扩大议会权力(议会掌握立法权、司法权、财政权、军事权)②作用: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于王权之外的原则,从而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基础(国王处于宪法和法律约束中(本质特征))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初步确立(3)责任内阁制(对议会负责)议会>内阁(由议会选举产生)①内阁的形成(前身:枢密院):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关(1721年沃波尔开创了多数党领袖任首相并组建内阁的先例)②1721年开始形成,18世纪中叶形成并完善③作用:促进英国民主化进程,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议会取得行政权,国王成为虚君“统而不治”,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完全确立国王:最高权力的象征3、发展(与两次工业革命密切相关)背景:工业资产阶级掌握政权的要求(工业革命使工业资本逐渐占据统治地位,但由于选区划分,议席分配的不公平,工业资产阶级没有获得相应的政治权利);群众斗争高涨;19世纪二三十年代欧洲大陆革命浪潮的冲击(1)1832年议会改革:适应工业资产阶级的需要作用: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而工人、贫民的政治权利仍受到限制(财产);扩大了资产阶级内部民主范围(亚当·斯密:自由主义)(2)19世纪70年代开始,内阁权力膨胀,凌驾于议会之上,被称为议会的“第三院”(议会:上院(贵族),下院(平民))原因:适应垄断资产阶级的需要(对外扩张的需要)(第二次工业革命)为提高行政效率,争夺霸权。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知识点(岳麓版)

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第24课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一、“冷战”的兴起1、原因:A二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失去了战时同盟基础,双方关系开始发生变化B美国确立了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而苏联也努力扩大自己在世界上的影响,两国的战略利益冲突C美苏两国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根本对立D双方在军事上势均力敌2、表现:政治:杜鲁门主义与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1947年,杜鲁门公开宣称与苏联和社会主义对抗,标志“冷战”正式开始。
经济:马歇尔计划与经互会: 1948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援助西欧的“欧洲复兴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
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增强西欧遏制苏联的力量,同时加强美国对西欧的控制。
军事:为遏制苏联,加强对西欧控制,1949年成立北约。
为对抗北约,1955年苏联和东欧民主国家成立华约组织。
两大军事集团全面对峙,标志两极对峙格局正式形成。
3影响:a.造成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的局面,世界被分裂成两个部分。
b.美苏进行军备竞赛,使世界处于毁灭性的核战争的威胁之下。
两大集团势均力敌,彼此不敢轻易动武,又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
c.美苏两国为争夺势力范围,肆意践踏国际法,干涉别国内政,甚至不惜大举用兵,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
二、冷战中的“热战”1、朝鲜战争,“冷战”从欧洲扩大到亚洲2、越南战争,使美国霸权地位相对衰落。
第25课世界多极化趋势一、欧共体的形成1、原因:.a二战使欧洲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国际地位严重下降,不得不依附于美国以恢复经济和对抗苏联。
B.20世纪50年代,西欧各国的生产力得到较快发展,经济联系加强,在两极格局之下,只有走联合之路才有可能保障自身的安全与发展。
——根本原因c.法德和解d.历史根源: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里认同感2、成立:1951年,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六国成立欧洲媒钢共同体;1958,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即欧共体3、措施:建立关税同盟、实行共同的农业政策、建立欧洲货币体系,加强科技合作4、影响:a.大大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b.在经济上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政治上力图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人民版历史必修1:专题七专题优化总结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各国资产阶级为巩固自身统治,不约而同地 通过颁布法律文献,来巩固既得成果,确定 了国家政体,形成了具有本国特色的资产阶 级代议制。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2.特点 (1)自身特点:①英国以君主立宪为主要特征。
国王“统而不治”;议会拥有立法、财政大
力量的长期反复斗争,在1875年最终确立了
议会制共和制度,总统执掌行政权,议会执 掌立法权。④德国通过1871年帝国宪法确立 起君主立宪政体,但君主是实,立宪是虚, 是一种不彻底、不完善的代议制。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2)共同特点:①间接民主政治。②实行权力分 立和制衡原则。③实行资产阶级政党政治。 3.本质:资产阶级力图通过议会的设置把国 家主要权力——立法权掌握在自己手里,以 限制君主或总统等对行政权的滥用,并通过 立法维护资产阶级利益。
项目
1.都是国 家政权的 经济基 组织形式, 础 都是一种 代议制 行使权 2.都是定 力的主 期选举产 体 生议员的 间接民主 权限和 形式,即 活动原 代议制民 则 主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专题优化总结
专题七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知 识 体 系 总 览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专 题 要 点 整 合
整合一
近代欧美资本主义代议制
1.前提、途径:随着资本主义发展,英、法 、美、德等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改革或民族 统一运动,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为资产阶 级代议制形成提供了政治前提。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最全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最全版〕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最全版〕第 1 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夏商政治制度1 . 夏朝的建立:约公元前 2070 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
中国出现早期国家政治制度。
2. 政治制度〔1 〕禅让制:历史上把传位给贤能人的制度称为“禅让制”。
它被认为是古代社会理想的政治形式。
〔2〕王位世袭制①建立:禹死后,其儿子启夺得王位,并传位给自己的后代。
这样,政治权利由“传贤” 变成“传子”,王位世袭制确立。
②概念: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的制度。
③方式:商朝建立后,王位有时父子相传,有时兄终弟及。
④影响:“家天下” 的场面逐渐形成。
〔3〕夏商的行政管理制度①夏商的最高统治者为稳固统治地位,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国家大事都通过占卜的方式来决定,王权具有了神秘色彩。
②商朝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
地方封伯和侯,侯、伯作为臣服于商朝的方国领袖,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1 . 等级森严的分封制2. 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1 〕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利、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性质: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政治制度。
〔3〕含义: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稳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4〕内容:周王称为天子,王位由嫡长子继承,为大宗;其他儿子分封为诸侯,他们对天子来说是小宗,但在自己的领地内却是大宗。
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周天子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
〔5〕影响: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保障分封制的推行。
上图是大宗、小宗示意图,这幅图反映出西周的宗法制有哪些特点?①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②大宗和小宗有相对性;③大宗和小宗既是家族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④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国” 和“家” 严密结合;⑤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
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七单元)

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七单元)阅读教材目录以把握整体知识框架,这是在宏观上把握历史的前提;阅读教材正文以把握基本的历史知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典章制度、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等,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历史必修一知识点第七单元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I HOPE YOU LIKE IT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二战后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60、70年代西欧日本崛起、第三世界兴起、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冲击两极格局,促世界格局多极化;90年代,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
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1、二战后美苏“冷战”对抗的原因:二战后美苏成为势均力敌的超级大国。
二战后美苏失去了战时合作的基础。
美国在二战后确立了世界霸权的政策,并视苏联为障碍。
美苏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根本对立是冷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2、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1)政治上:①杜鲁门主义(内容:反苏)出台,标志着“冷战”的正式开始;②苏联及社会主义阵营建立共产党工人党情报局。
(2)经济上:①马歇尔计划(又叫“欧洲复兴计划”)出笼,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
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增强西欧遏制苏联的力量,同时加强美国对西欧的控制。
②苏联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进行反击。
(3)军事上:1948年,柏林危机是“冷战”以来的第一次高潮。
①北约的建立:为了遏制苏联,加强对西欧的控制,1949年,美、英等12国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
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北约。
②华约的建立:为了对抗北约,1955年,苏、波、捷、罗等八国签订了《华沙条约》,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
3、“冷战”的影响(1)造成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的局面,世界被分裂成两部分;(2)使世界处于毁灭性的核武器威胁之下,又避免了近半个世纪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3)为争夺势力范围,两国肆意践踏国际法,干涉别国内政,甚至大举用兵,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
历史必修1专题七知识归纳

历史必修一专题六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一英国代议制的确立与完善一、背景:资产阶级革命1、两次内战(1640)2、处死国王,成立共和国()意义:否定了君权神授。
3、克伦威尔独裁统治4、斯图亚特王朝复辟()5、光荣革命()意义:政治权力从英王向议会转移,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提供了政治前提。
;二、过程(一)确立:《权利法案》《王位继承法》1、时间:从1689年至18世纪初2、方式:立法形式3、标志:1689年《权利法案》和1701年《王位继承法》的颁布4、目的:限制王权,扩大议会的权力5、意义: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于王权的原则,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
(二)发展:责任内阁制的形成1、“光荣革命”前,国王有一个最高咨询机构——枢密院,2、“光荣革命”后,内阁逐渐取代枢密院,成为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关3、1721年,沃波尔开创了多数党领袖任首相并组建内阁的先例,议会行政权大增,内阁对议会负责4、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并完善,议会取得对行政权的监督控制,国王“统而不治”,只是最高权力象征5、内阁掌握实权,国王统而不治;国王形式任命内阁,但内阁只是形式上向国王汇报。
内阁由议会选举产生,对议会负责;议会对内阁进行监督。
*(三)完善:1832年议会改革1、时间:1832年2、背景:无权选派议员代表使工业资产阶级不满、高额的财产资格限制剥夺了工人群众和中小资产阶级的选举权、欧洲大陆革命潮流的冲击3、影响: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而工人、贫民的政治权利仍受到种种限制。
*(四)强化:内阁专横1、时间:19世纪末)2、标志:内阁权力强化,凌驾于议会之上。
三、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治特点1、虚君2、内阁对议会负责3、选举权扩大4、内阁权力膨胀OR1、保留了君主,但由议会掌权2、国王“统而不治”,成为最高权力的象征。
[3、议会和内阁成为权力核心。
4、是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