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语言类题】检测卷附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古典诗歌鉴赏 练习题(含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古典诗歌鉴赏 练习题(含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古典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2020年高考语文复:古典诗歌鉴赏练题一、赏析意象作用练前提示:意象是古代诗歌表情达意的主要载体。

赏析意象的作用,需注意以下四个方面:①造境: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营造意境。

②写人:衬托人物,铺垫蓄势。

③抒情:感发兴寄,表达情感。

④结构:或为线索,或为中心。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绝句注XXX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XXX。

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

注:此诗写于XXX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761),安史之乱尚未平定。

诗中“柳絮”“桃花”意象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柳絮、桃花为暮春典型意象,诗人借景抒情,表达春尽之时的伤心断肠之情。

通过反衬和拟人手法,柳絮随风、桃花逐水而去,以二者的无情反衬诗人的有情、多情。

同时,以物喻人,以颠狂柳絮和轻薄桃花比喻势利小人,讽刺他们随波逐流,表达诗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与忧国忧民的情怀。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故衫XXX暗淡绯衫称老身,半披半曳出朱门。

袖中吴郡新诗本,襟上杭州旧酒痕。

残色过梅看向尽,故香因洗嗅犹存。

曾经烂熳三年著,欲弃空箱似少恩。

注:①本诗作于宝历元年(825),时XXX从忠州刺史徙杭州刺史再徙苏州刺史。

②绯衫:大红色官服。

唐代官员三品以上着紫红,四品、五品以上官员的朝服为绯红。

③梅:梅雨季节。

诗人想借“故衫”抒发怎样的心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首联用“绯衫”“老身”自嘲,表达了诗人年事已高未获提拔重用的苦闷之情。

中间两联借绯衫依旧感慨职位依旧,为职位长期得不到升迁而苦恼。

尾联“欲弃空箱似少恩”借旧衣不可弃,暗喻旧臣不宜疏远,表达了诗人希望得到皇上提拔重用的心情。

3.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陕府北楼奉酬崔大夫二首XXX其一楼压黄河山满坐,XXX谁忍卧。

人定军州禁漏传,不妨XXX城头过。

其二一别XXX三四春,再来应笑尚风尘。

昨宵唯有楼前月,识是XXX酒人。

答案:这两首诗都以“楼”为主要意象。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古诗文阅读鉴赏及语用题】精练卷汇集一附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古诗文阅读鉴赏及语用题】精练卷汇集一附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古诗文阅读鉴赏及语用题】精练卷汇集一附答案解析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古诗文阅读鉴赏及语用题】精练卷A.(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崔与之,字正子,少卓荦有奇节,不远数千里游太学。

绍熙四年举进士,广之士由太学取科第自与之始。

授浔州司法参军。

常平仓久弗葺,虑雨坏米,撤居廨瓦覆之。

郡守欲移兑常平之积,坚不可,守敬服,更荐之。

调淮西提刑司检法官。

民有窘于豪民逋负,殴死其子诬之者,其长欲流之。

与之曰:“小民计出仓猝,忍使一家转徙乎?况故杀子孙,罪止徒。

”寻特授广西提点刑狱遍历所部至浮海巡朱崖秋毫无扰州县而停车裁决奖廉劾贪风采凜然。

朱崖地产苦橙,民或取叶以代茗,州郡征之,岁五百缗,琼人以吉贝织为衣衾,工作皆妇人,役之有至期年者,弃稚违老,民尤苦之。

与之皆为榜免。

其他利病,罢行甚众。

召为秘书少监,军民遮道垂涕,与之力辞召命,竟还。

将度岭,趣召不已,行次池口,闻金人至边,乃造朝奏:“今边声可虑者非一,惟山东忠义区处要不容缓。

”前后累疏数千言,每叹养虎将自遗患。

升秘书监兼太子侍讲,权工部侍郎。

未几,成都帅董居谊以黩货为叛卒所逐,总领杨九鼎遇害,蜀大扰。

与之以选为焕章阁待制、知成都府、本路安抚使,至即帖然。

先是,军政不立,戎帅多不协和。

与之戒以同心体国之大义,于是戎帅协和,而军政始立。

召为礼部尚书,不拜,便道还广。

蜀人思之,肖其像于成都仙游阁,以配张咏、赵抃,名三贤祠。

理宗即位,累迁,皆力辞。

乃访以政事之孰当罢行,人才之孰当用舍?与之力疾奏。

帝览奏嘉叹,趣召愈力,控辞至十有三疏。

嘉熙三年,乃得致仕,以观文殿大学士提举洞霄宫。

自领乡郡,不受廪禄之入,凡奉余皆以均亲党。

薨时年八十有二,遗戒不得作佛事。

累封至南海郡公,谥清献。

(选自《宋史·卷四百六·列传一百六十五》,有删减)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寻特授广西提点刑狱/遍历所部/至浮海巡朱崖/秋毫无扰州县/而停车裁决/奖廉劾贪/风采凜然/B.寻特授广西提点/刑狱遍历所部/至浮海巡/朱崖秋毫无扰/州县而停车裁决/奖廉劾贪/风采凜然/C.寻特授广西提点刑狱/遍历所/部至浮海巡/朱崖秋毫无扰州县/而停车/裁决奖廉劾贪/风采凜然/D.寻特授广西/提点刑狱遍历所部/至浮海/巡朱崖秋/毫无扰州县/而停车/裁决奖廉劾贪/风采凜然/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最高学府,立太学始于西周,入太学可称为“受业太学”“游太学”“观太A学”。

2020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项练习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 题。

酬元九侍御赠璧竹鞭长句①刘禹锡碧玉孤根生在林,美人相赠比双金。

初开郢客缄封后,想见巴山冰雪深。

多节本怀端直性,露青犹有岁寒心。

何时策马同归去,关树扶疏②敲镫吟。

[注]①此诗写于“永贞革新”失败后,作者被贬为朗州(今湖南)司马之时。

元九,即诗人元稹,当时被贬为江陵(今湖北荆州)府士曹参军。

②关树:关中之树。

扶疏:枝叶繁茂。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运用比兴手法,以碧玉般竹鞭的名贵,暗示赠鞭者的高尚,赞扬之情跃然纸上。

B.颔联写诗人看到朋友赠礼后内心非常欣喜,很想去观赏生长碧竹的巴山冰雪美景。

C.颈联通过“节”字,将“竹节”与“节操”相关联,把咏鞭与赞人联系在了一起。

D.尾联由竹鞭引发联想,表达了诗人愿与友人“策马同去”“敲镫吟诗”的美好愿望。

15.本诗为赠友之作,兼有咏物诗的特点,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分)答:14. B (“很想去观赏”有误,应是作者对碧竹生长环境的想象。

)15.要点:①从标题可以看出,本诗是为答谢友人赠礼而作;②诗中主要表达了对友人美好品行的赞美与仕途前景的祝愿;③诗的前三联均为对友人所赠竹鞭的吟咏,有鲜明的咏物诗特点;④诗人“托物言情”,对友人的赞美与祝愿主要寄寓在对竹鞭的吟咏上。

(每答出一点给2分,满分6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 小题,9 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14~15 题。

酬乐天咏老见示刘禹锡人谁不愿老,老去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炙为随年。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这首诗是唱和诗,既是诗人内心世界的自我表达,又是对老朋友白居易的宽慰和鼓励。

2020年高考全国卷:古典诗词赏析及题型解析

2020年高考全国卷:古典诗词赏析及题型解析

2020年高考全国卷:古典诗词赏析及题型解析一、2020年全国卷Ⅰ: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陆龟蒙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

因吟郢岸百亩蕙,欲采商崖三秀芝。

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

但医沈约重瞳健,不怕江花不满枝。

【注】①袭美,即陆龟蒙的好友皮日休。

②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指教书。

裁诗:作诗。

③《楚辞·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比喻培养人才。

④商崖:这里泛指山崖。

⑤沈约,南朝诗人,史载其眼中有两个瞳孔。

这里以沈约代指皮日休。

译文:标题:酬和好友袭美(皮日休)因生病在家难以赴约因此寄诗给我的和韵诗。

首联:虽然我和您失去了相约一起去春城游玩饮酒赋诗的时间,但我也是一直在家教书讲授,没有写什么诗。

颔联:我趁此机会培育优秀学生,但也期待能和你一起采摘野菜而食。

颈联:我如一只闲云野鹤般无拘无束,即使素野斋食也有别样的方式,别样的清香。

尾联:希望你早一天能眼疾康复,再一起相约游玩痛饮,看江花满枝,人才济济。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写作此诗之时,皮日休正患病居家,闭门谢客,与外界不通音讯。

B.由于友人患病,原有的约会被暂时搁置,作者游春的诗篇也未能写出。

C.作者虽然身在书斋从事教学,但心中盼望能走进自然,领略美好春光。

D.尾联使用了关于沈约的典故,可以由此推测皮日休所患的疾病是目疾。

参考答案:A【试题解析】本题从标题的理解、首联的内容、颔联的情感、尾联的手法设题。

2.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6分)2.①表达了不能与友人相聚,一起赋诗饮酒、饱览春色的遗憾;②宽慰友人,表达对友人能够战胜病患的信心和对以后美好生活的展望。

【试题解析】本题是典型的思想情感题,对于病种好友,诗人有不能共游的遗憾,对友人战胜病魔的信心,对来日观景的展望。

这既是符合我们人之常情的感情,也是根据行文表现出来的感情。

2020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2020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2020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项练习题思想情感类(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安定城楼(唐)李商隐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①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②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③竟未休。

【注释】①王粲:东汉末年人,建安七子之一。

《三国志·魏书·王粲传》载:王粲年轻时曾流寓荆州,依附刘表,但并不得志。

他曾于春日作《登楼赋》,其中有句云:“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②回:挽回、扭转。

③鹓雏:鹓雏是古代传说中一种像凤凰的鸟。

《庄子·秋水》:“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

……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本诗极具李商隐诗歌“使典用事以抒情言志”的特色,使用了多个典故,盘郁顿挫,表达了丰富而深厚的思想感情。

B.首联点题,上句以夸张之笔极写安定城楼高拔且连续绵延的气势,下句则描绘了一幅绿树与洲渚接连一片的阔大之景,乃登楼之所见。

C.颔联用典,既有人生失意之悲,更通过“王粲春来更远游”一句表达自己振作精神、重整旗鼓之志,意气风发,斗志昂扬。

D.颈联情感又一跳转,由颔联的激昂转入低沉,诗人想象自己一生无为,只能在白发苍苍的晚年泛舟湖上,渺如沧海一粟。

E.尾联用庄子寓言之典,把朝廷的禄位比作腐臭的老鼠,用鹓雏,也就是以凤凰自比,这是诗人立身处世的极其鲜明、有力的表白。

2.通读全诗,说说本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哪些?试简述之。

(6分)答案1、CD【解析】C项“王粲春来更远游”一句主要还是诗人的身世自况,以寄人篱下的王粲自比,情感没有那么积极。

D项意思表述全然相反。

颈联是说自己总想着年老时归隐江湖,但必须等到把治理国家的事业完成,功成名就之后才行,情感比较积极。

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语言类题】检测卷附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语言类题】检测卷附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语言类题】检测卷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11分)秋浦途中①杜牧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

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②无?[注]①秋浦:唐时为池州州治所在,诗人被贬官外放时途经此地。

②杜陵:在长安西南,诗人家乡樊川所在地。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一、二两句描写水陆风光,景中蕴情,再现诗人风尘仆仆的身影和暗淡凄迷的心态。

B.三、四两句直接抒发旅途的孤寂愁闷、对故乡和亲人的怀念,悲情感慨,凄婉动人。

C.“为问寒沙新到雁” 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借归雁来喻思归之人,表达岀有家归不得的流离之苦。

D.“来时还下杜陵无” 一句,轻声一问,把作者对故乡、亲人的怀念,羁旅的愁思,宛转深致地表现了岀来。

E.这首诗透过景物的描写,蕴藉而含蓄地抒写怀抱,富有情韵,给人以深致地回味。

解析:选BC B项,“直接抒发”错,应该是“间接抒发”;C 项,“比喻”错,应该是“拟人” 0★(2)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前两句诗中的“萧萧”和“淅淅”两个拟声词。

(6 分)答:___________ _ ____ _ _ 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 _ 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结合诗句解释两个拟声词的含义,然后结合整首诗的思想情感,阐释其情感内涵。

参考答案:“萧萧”描落叶纷飞之状,暗含秋风无情、寒意萧疏;“淅淅”状秋风飒飒之态,泛起波光,掀动菖蒲,暗含行舟水上、漂泊无依之感。

表现了诗人旅途的艰辛,衬托了孤寂悲凉之情。

[诗歌鉴赏]一、二两句描写水陆风光,再现诗人风尘仆仆的身影和暗淡凄迷的心态。

山路蜿蜒,落木萧萧,秋雨纷纷;溪水伸展,秋风淅淅,波摇草动;山程水驿,风雨凄迷,字里行间流露出人行秋风中的寒凉心态和冷寂情绪。

为了下一步掀起感情的漩涡,诗人把目光转向了飞落寒汀的鸿雁,三、四两句以虚间实,故设一问,陡然地翻起波澜。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思想情感类题】检测卷附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思想情感类题】检测卷附答案解析

2020 年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思想感情类题】检测卷1.阅读下边这首唐诗,达成(1) ~ (2) 题。

(11 分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孟浩然斜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1) 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A.这首诗抓住从黄昏到深夜的特点,描述了一幅“山间初夜图”:斜阳西下、群壑蒙烟、松际月出、风吹清泉、樵人欲归、烟鸟栖定。

B.“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两句写诗人见松月而觉夜凉,听清泉而感山幽,仔细地传达出日暮山间听泉时的激动心情,很有神韵。

C.“孤琴候萝径”写诗人独抱古琴,孤零零地屹立在洒满月色、长满藤萝的小径,痴痴期盼友人丁大的到来,期望知己之象绘声绘色。

D.诗人运用视觉、感觉、听觉等写景,笔意在若隐若现间运用自如,点染空灵,将暮后山中风景勾画得极具特点,并寓情于景。

E.从表面上看,前六句不过写景,只有结尾两句才写候友,其实否则,诗人一开始就在写候友,不过诗人隐藏在光景中没有露面罢了。

分析:选 AB A 项,“樵人欲归”剖析不妥,“归欲尽”的意思是差不多走尽了。

B 项,“激动心情”剖析不妥。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两句表现了将要见到友人的舒适。

★ (2) 诗中抒发了如何的思想感情?抒怀主人公拥有如何的心态?(6 分 )答:分析:诗题中的“待丁大不至”限制了诗作的感情范围,前三联的环境描绘酝酿了感情基础,“孤琴候萝径”集中显现了诗人的感情所向。

参照答案:抒发了对丁大归宿的期盼之意和对丁大的牵挂与相信之情。

抒怀主人公不心焦,不诉苦,表现出异样沉静的心态。

[ 诗歌鉴赏 ]此诗写在山间夜宿,期望友人不至。

前六句尽写夜色:斜阳西下,万壑蒙烟,凉生松月,清听风泉,樵人归尽,暮鸟栖定;后两句写期望故人来宿而未至,于是抱琴等候。

全诗不单表现出山中从黄昏到深夜的季节特点,并且交融着诗人期盼知己的心情,境地清爽清静,语言委宛委宛。

【全国通用版】2020年高考语文 古诗词鉴赏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全国通用版】2020年高考语文 古诗词鉴赏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全国通用版】2020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项练习题5.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赠驭说高秀英①(元)王恽短短罗袿淡淡妆,拂开红袖便当场。

掩翻歌扇珠成串,吹落谈霏玉有香。

由汉魏,到隋唐。

谁教若辈管兴亡。

百年总是逢场戏,拍板门锤②未易当③。

[注]①驭说,即说书。

高秀英,当时著名女说书艺人。

②拍板门锤,说书时使用的道具。

③未易当:没有改换。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阕首句连用叠词“短短”与“淡淡”,写出了说书女打扮素洁得体而脱俗的形象特点。

B.“拂”字准确传神地刻画说书女干净、利落的动作,表现了她嬉笑怒骂、愤世嫉俗的态度。

C.上阕三四两句运用比喻(通感)手法形容艺人说书技高超,谈吐清雅、英爽,如含珠泻玉。

D.上阕写女艺人装束和高超的说书技艺,下阕写说书的内容和作者的感想评论,层次清晰。

(2)简要分析词的下阕末尾“百年总是逢场戏,拍板门锤未易当”两句所表达的主旨。

【分析】(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评价作者的情感态度。

要结合诗中关键词语,关键意象,揣摩它们背后的含义。

【解答】(1)B.“表现了她嬉笑怒骂、愤世嫉俗的态度”错,“拂”字只表示一个干净利索的动作而已。

(2)“百年总是逢场戏”,语义双关:一是指百年兴亡,什么汉魏隋唐,只不过是逢场作戏,表达作者对人生兴亡的感慨;而是说说书作场,讲古论今,不过是逢场作戏,其间自有说书人一段辛酸在。

最后一句“拍板门锤未易”带有讥弹,百年兴亡不过是逢场作戏,说书人可顷刻间说破,然而仅靠说书人的褒贬,能在芸芸众生领悟其中的虚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结合诗句解释两个拟声词的含义,然后结合整首诗的思想情感,阐释 其情感内涵。
参考答案:“萧萧”描落叶纷飞之状,暗含秋风无情、寒意萧疏;“淅淅”状秋风飒飒之态, 泛起波光,掀动菖蒲,暗含行舟水上、漂泊无依之感。表现了诗人旅途的艰辛,衬托了孤寂悲凉之 情。
[ 诗歌鉴赏]
一、二两句描写水陆风光, 再现诗人风尘仆仆的身影和暗淡凄迷的心态。 山路蜿蜒, 落木萧萧, 秋雨纷纷;溪水伸展,秋风淅淅,波摇草动;山程水驿,风雨凄迷,字里行间流露出人行秋风中的 寒凉心态和冷寂情绪。为了下一步掀起感情的漩涡,诗人把目光转向了飞落寒汀的鸿雁,三、四两 句以虚间实,故设一问,陡然地翻起波澜。第三句转折得好,第四句就如顺水下船一样,自然凑泊,
5
1
有着无限的风致。点出“杜陵”,是因为诗人朝夕难忘的老家——樊川,就在那里。“来时还下杜 陵无?”轻声一问,就把作者对故乡、对亲人的怀念,就把他宦途的枨触、羁旅的愁思,宛转深致 地表现出来了。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 ~(2) 题。 (11 分) 灞上 ①秋居
马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D.“来时还下杜陵无”一句,轻声一问,把作者对故乡、亲人的怀念,羁旅的愁思,宛转深 致地表现了出来。
E.这首诗透过景物的描写,蕴藉而含蓄地抒写怀抱,富有情韵,给人以深致地回味。
解析:选 BC B 项,“直接抒发”错,应该是“间接抒发”;C 人”。
项,“比喻”错,应该是“拟
★(2) 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前两句诗中的“萧萧”和“淅淅”两个拟声词。 (6 分)
E.“不用诉离觞”一句,写不必像世俗之人一样用酒来诉说离情别绪,表现出对世俗的讽刺。
解析:选 DE D 项,“虚实结合”错误,“醉笑陪公三万场”只是虚写,这是词人想象的他日 功成名就还乡后的场景;E 项,“表现出对世俗的讽刺”错误,表现的是词人的一种豁达之情。
★(2) 请从艺术手法和思想情感的角度赏析“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4
[ 诗歌鉴赏] 首联先交代了人物、事件和地点,仔细想来,种柳劳动也含蓄地暗示了其时间自然在春季。其 中所提到的柳江,即西江的支流,流经柳州,此乃地点所在也。颔联针对上联所写发了一番感慨, 先想象自己今天的所作所为会成为人们谈笑的内容,随着时间的推移,也许会变成历史上的一段佳 话。颈联诗人以不容置疑的口吻提出自己美好的希冀: 硕大的树冠应当能遮蔽住骄阳, 覆盖着大地, 高耸的树干一定能长大成材高入云天。坚信自己今天的举动将有利于国,有利于民,这便自然而然 地引出后面画龙点睛的议论。尾联中,诗歌运用了“思人树”这一典故,并以议论的口吻,表达了 诗人努力造福于民的强烈愿望,感情真挚,让人不禁感同身受。
解析:选 BE B 项,“以乐景衬哀情”错,颔联是以哀景写哀情;E 错,前三联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项,“前三联借景抒情”
★(2) 这首诗哪两个字最能抒发诗人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6 分)
答:
解析:结合诗人、注释内容、关键语句等分析诗人的情感, “寒灯” “独” “他乡” “雁” “孤 壁野僧邻”等可知,思乡、孤独等情感,尾联道出了自己怀才不遇的痛苦等;所以“独”“久”最 能体现。
(1) 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5 分)(
)
A.“戏题”即以题诗为消遣。本诗诗人借种柳为题,寄托理想。
B.颔联写自己今天的所作所为会成为人们谈笑的内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终会被遗忘。
C.前两联诗人以轻松活泼的笔调展开描写,使诗题中的“戏”字落到了实处。
D.颈联诗人以坚定的口吻提出自己美好的希冀,他坚信今天的举动将利国利民。
B.颔联写诗人他乡秋夜,独对寒灯,以乐景衬哀情,与首联相互映衬,对比强烈,形成一种 无限凄婉的情调。
C.颈联中,“空”“孤”二字虽是白描,却很好地衬托出凄凉、清冷的环境氛围。
D.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进取无门、孤寂难耐的愤懑,感情真实,读来颇为动人。
E.本诗前三联借景抒情,为尾联作者悲愤情感不能自已的爆发蓄势,尾联直抒胸臆,情绪昂 扬愤激,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 ~(2) 题。 (11 分)
南乡子·和杨元素时移守密州
苏轼
东武望余杭 ①。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
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
②。堕泪羊公 ③却姓杨。
[ 注] ①东武:密州治所,今山东诸城。余杭:杭州。②河塘:指沙河塘,在杭州城南,是当 时较繁华的地方。③堕泪羊公:《晋书·羊祜传》记载,西晋名将羊祜镇守襄阳有德政,他死后, 襄阳百姓在岘山为之立碑,岁时享祭,望其碑者,莫不流涕。杜预因名之为“堕泪碑”。
E.尾联用典,表达了诗人努力造福于民的强烈愿望和对功业不能久传的遗憾。
解析:选 BE B 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终会被遗忘”不正确,诗中并未表达这种意思,“推
移成昔年”是说今天的事情也许会变成历史上的一段佳话。E
项,“对功业不能久传的遗憾”理解
有误,尾联是自己任地方官未能为百姓更好地谋福利而感到惭愧。
★(2) 本诗首联历来被人称道,试分析其风格。 (6 分)
答:
解析:首联,诗人有意运用似乎有点“绕口”的句式,两句十个字,居然嵌入了四个“柳”字, 既照应了诗题中的“戏题”二字,又使读者感到新颖别致。
参考答案:首联“别具一格”,体现在以下方面:①首联运用似乎有点“绕口”的句式,两句 十个字,连用四个“柳”字,照应了诗题中的“戏题”二字; (3 分) ②诙谐有趣,富有节奏感,使 读者感到非常新颖、别致,自然而然地调动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3 分)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
A.“东武望余杭”一句,写词人要从杭州到密州任职,与友人分别之后只能两地相望。
B.“云海天涯两渺茫”以空间的辽远和阻隔,表达了与友人相见无期的惆怅。
C.“功成名遂”表明词人是有志于济苍生、安社稷的,“何日”表明这是词人的一种期望。
D.“醉笑陪公三万场”运用虚实结合、夸张的手法,写日后词人与友人相聚宴饮的欢快。
3
却无可奈何,因心中还存了一点对功名的渴望,他日功成名遂再还乡,坐下来好好把酒言欢,细数 这些年来的如意不如意。“不用诉离殇”是词人对为其饯行的杨元素说的,“痛饮从来别有肠”是 豪迈还是离愁百转千回,自不必费神分辨。“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夜晚送归 图,灯火已残,河塘寥落,着一“冷”字而境界全出。“堕泪羊公却姓杨”,此处将杨元素比作羊 祜,表达了对友人的赞赏,表现了词人与友人的深厚情谊。
(6
分)
答:
参考答案:①借景抒情,通过写灯火稀疏、河塘寥落,烘托词人内心的凄凉,表现词人的留恋 之情; (3 分) ②用典,运用“堕泪碑”的典故,将友人杨元素比作羊祜,表达了词人对友人的赞赏 之情,表现了词人与友人的深厚情谊。 (3 分)
[ 诗歌鉴赏] 东武是密州,余杭是杭州,两地相隔“云海天涯”,词人以空间的辽远和阻隔,表达了朋友相 见无期的惆怅。“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笔锋一转,写日后宴游的欢快。思念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 ~(2) 题。 (11 分) 种柳戏题 ①
柳宗元
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
谈笑为故事,推移成昔年。
垂阴当覆地,耸干会参天。 好作思人树 ② ,惭无惠化传。
[ 注] ①该诗是诗人任柳州刺史时所作。②思人树:《史记·燕召公世家》中载,召公有惠于 民,他死后人们自觉地爱护他生前所栽的甘棠树,还作诗以表达对他的怀念。在后世的诗词中,常 用“思人树”赞美官员有惠政。
参考答案:“独”与“久”最能抒发诗人孤苦无依的情感。面对急飞的雁群,诗人触景生情, 引发了乡思之情;在他乡落叶时节,孤独人独对寒灯,一“独”字写尽了他乡的孤独。尾联直接说 出心中的感慨:寄居已久,却不知何时才能找到机会?一“久”字率直地道出了怀才不遇的苦楚和
2
希望的渺茫。
[ 诗歌鉴赏]
诗人写客居灞上而感秋来寂寞,情景萧瑟。首联写灞原上空萧森的秋气,秋风秋雨已定,雁群 频飞。颔联写在他乡异土见落叶和寒夜独处的悲凄。颈联写秋夜寂静,卧听滴露,孤单无依,与僧 为邻,更进一步写出孤独的心境。尾联抒发诗人的感慨,表达怀才不遇,进身渺茫的悲愤。写景朴 实无华,写情真切感人。
2020 年高考语文复习
【古诗词鉴赏语言类题】检测卷 Nhomakorabea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 ~(2) 题。 (11 分) 秋浦途中 ①
杜牧
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 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 ②无?
[ 注] ①秋浦:唐时为池州州治所在,诗人被贬官外放时途经此地。②杜陵:在长安西南,诗 人家乡樊川所在地。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② ?
[ 注] ①灞上:地名,位于长安东郊,为作者寓居之地。②致此身:以此身为国君报效尽力。
(1)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 分)(
)
A.首联描写了在暮霭沉沉的天际,雁群自北向南急急飞过的画面,渲染了凄清、阴冷、孤独 的氛围。
(1)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 分)(
)
A.一、二两句描写水陆风光,景中蕴情,再现诗人风尘仆仆的身影和暗淡凄迷的心态。
B.三、四两句直接抒发旅途的孤寂愁闷、对故乡和亲人的怀念,悲情感慨,凄婉动人。
C.“为问寒沙新到雁”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借归雁来喻思归之人,表达出有家归不得 的流离之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