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医院-基于信息和数据挖掘技术的名老中医经验研究
人工智能应用于中医诊断和治疗的前景

人工智能应用于中医诊断和治疗的前景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在医疗领域的广泛应用,正引发一场医疗科技的革命。
中医作为中国古老的传统医学体系,具有独特的理论与实践经验。
将人工智能技术与中医相结合,不仅可以提升中医诊断和治疗的效果,还能够推动中医的发展和传承。
因此,探索人工智能应用于中医诊断和治疗的前景成为医疗界和科技界共同关注的焦点。
首先,人工智能在中医诊断中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中医师的准确性和效率。
传统中医诊断主要依靠医生的经验、问诊和望闻问切等手段,而这些方法受到医生个人经验、知识水平和主观意识的影响,容易出现误诊和漏诊的情况。
而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学习大量的中医文献和病例数据,建立起丰富的知识库,并运用模式识别和数据分析等技术,辅助中医师进行诊断判断。
例如,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分析患者的面部、舌象、脉象等特征,辅助医生进行中医四诊观察,并给出可能的中医诊断结果。
这种结合可以提高中医诊断的准确性,避免了主观判断带来的误差,对于一些罕见病或疑难病症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人工智能在中医治疗中的应用可以提升治疗效果和个性化治疗水平。
传统中医治疗强调“辨病辨证、因病施治”,针对不同患者的体质和病情,采取个性化的治疗方法和方案。
而人工智能可以根据患者的基本信息和病情数据,通过医学知识库和大数据分析,为中医师提供个性化的治疗建议。
例如,在中医药的选择方面,人工智能可以根据疾病的属性、病因和病机等因素,为医生推荐最佳的草药配方或炮制方法。
另外,在针灸和推拿等中医手法的选择方面,人工智能可以根据患者病情和身体状况,给出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这种个性化治疗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还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和不适,增强患者对中医的信心和认可。
此外,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辅助中医师进行科学研究和新药开发。
中药研究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对海量的中药药理和化合物数据库进行分析,发现中药中的有效成分和作用机制。
数据挖掘技术在医疗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数据挖掘技术在医疗诊断中的应用研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疗数据的快速增加,数据挖掘技术在医疗领域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数据挖掘技术通过分析医疗数据中的模式和规律,可以帮助医疗机构精准诊断病情,提高医疗效率和准确性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数据挖掘技术在医疗领域中的应用场景1. 临床诊断数据挖掘技术可以通过对患者的医疗数据(如化验、影像、病历等)进行分析,从中挖掘出有关患者疾病的模式和规律,辅助医生进行病情诊断和治疗。
比如,在肾脏病领域,通过对患者的肾功能、肾小球滤过率和尿液等指标数据进行分析,识别出肾脏疾病的早期风险群体,以及对疾病的后续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2. 医疗质量控制数据挖掘技术不仅可以用于临床诊断,还可以用于医疗质量控制。
在医院管理中,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对医院的运营和管理进行分析,发现问题所在,定位并跟踪患者的临床路径,详细分析患者在医疗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以便医院、部门或个人针对性地改进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3. 药物研发药物研发是医学领域一直以来的重点领域。
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帮助科学家从海量医疗数据中挖掘出新的药物研究方向,提高药物的研发效率和研发成功率。
同时,当药物面临市场竞争时,数据挖掘技术也可以帮助药企进行市场研究和销售预测,从而更好地推进市场营销。
二、数据挖掘技术在医疗领域中的挑战与问题随着数据挖掘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广泛应用,也难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1. 数据质量医疗数据中存在大量的错误和缺失数据,这是由于患者信息的重要性和敏感性,可能导致数据不完整、不一致和不准确。
要想在医疗数据中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必须保证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
因此,建立高质量的医疗数据库和数据交换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2. 隐私与保密医学领域的数据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大多数被海量的保密和隐私法规所约束。
因此,在确定如何合法使用医疗数据时,必须确保所提取的数据不会暴露患者的身份信息和个人隐私。
3. 人的不确定性在医疗领域中,人类的不确定性因素很多,包括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等。
医院信息系统中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

医院信息系统中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医院信息系统在提高医疗质量、提升医疗效率和优化医疗资源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医院信息系统中,数据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资源,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挖掘,可以为医院提供丰富的信息和洞察,帮助医院管理者做出更明智的决策,提高医院的整体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本文将就医院信息系统中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进行详细的介绍。
数据挖掘技术是利用各种数据挖掘方法和工具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从中发现潜在的关联、规律和趋势。
在医院信息系统中,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帮助医院管理者发现患者的病例特征、疾病的传播规律、医疗资源的利用情况、医院的运营情况等各种有价值的信息,为医院的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数据挖掘技术主要包括分类、聚类、关联规则挖掘、异常检测和预测等方法。
分类是指根据已知类别对数据进行分类,比如将患者分为不同的病种;聚类是将相似的数据点归于同一类别,比如将患者按病情相似度进行分组;关联规则挖掘是在大规模数据中寻找各种项目之间的关联关系,比如患者就诊的时间和就诊科室之间的关联;异常检测是检测异常值和离群点,比如发现异常的患者病历;预测是基于已知数据对未来事件进行预测,比如患者未来的病情发展趋势等。
1. 患者病例特征挖掘医院信息系统中积累了大量的患者病历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挖掘,可以发现不同患者的病例特征和疾病发展规律。
通过分类和聚类方法,可以将患者按病情相似度进行分组,帮助医生更好地制定诊疗方案和进行个性化治疗。
通过关联规则挖掘方法,可以找出患者就诊的时间和就诊科室之间的关联规律,为医院的排班和资源配置提供参考依据。
2. 疾病传播规律挖掘在医院信息系统中记录了大量的疾病患者就诊信息,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挖掘,可以发现疾病的传播规律和扩散趋势。
通过关联规则挖掘方法,可以找出不同疾病之间的传播关联关系,帮助医院建立疾病防控模型和制定应对策略。
通过预测方法,可以对未来疾病传播趋势进行预测,帮助医院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中医人工智能是否能替代中医?

中医人工智能可否替代中医摘要: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中医领域也不例外。
然而,中医人工智能能否完全替代传统中医,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和争议的话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深入探讨这一问题,分析中医人工智能的优势与局限性,以及传统中医的独特价值,以期得出一个较为客观和全面的结论。
一、引言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人工智能(AI)已经渗透到了各个领域,包括医疗保健。
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理论体系。
当人工智能与中医相遇,引发了人们对于中医未来发展模式的思考。
一方面,中医人工智能展现出了高效、准确的数据分析能力,为中医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工具;另一方面,人们也担忧它是否会削弱甚至取代中医医师的角色,从而改变中医传承千年的诊疗模式。
二、中医人工智能的优势(一)大数据处理能力中医人工智能可以快速处理和分析海量的中医临床数据,包括病历、症状、脉象、舌象等。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深度学习,能够发现隐藏在其中的疾病模式和治疗规律,为中医诊断提供更准确的参考。
例如,通过分析成千上万例感冒患者的症状和用药情况,人工智能可以总结出不同类型感冒的常见症状组合和有效的治疗方案。
(二)提高诊断效率传统中医诊断需要医师通过望、闻、问、切等手段收集患者信息,然后进行综合判断,这一过程往往较为耗时。
而中医人工智能可以在短时间内对患者的症状进行分析,并给出初步的诊断建议,大大提高了诊断效率。
这对于应对大规模的疾病爆发或医疗资源紧张的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三)降低人为误差中医诊断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医师的个人经验和主观判断,容易受到疲劳、情绪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诊断误差。
中医人工智能则遵循预设的算法和模型进行分析,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干扰,提高了诊断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三、中医人工智能的局限性(一)缺乏整体观念中医强调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与人体的内外环境密切相关。
而目前的中医人工智能大多侧重于对症状和体征的分析,难以全面考虑患者的整体情况,如情志、生活习惯、环境因素等。
智慧中医创新中心建设方案

智慧中医创新中心建设方案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传统中医作为中华文化瑰宝之一,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诊疗方法备受关注。
但是,与现代医学的发展相比,传统中医在理论上和技术上还存在着缺陷和不足。
为了更好地发掘传统中医的优势,加速现代化与智能化进程,建设智慧中医创新中心已经成为非常必要的选择。
一、建设目标智慧中医创新中心的主要目标是融合传统中医与现代医学的优势,通过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创新技术,促进传统中医理论的创新和应用。
具体目标包括:1. 实现中医数据化、智能化,利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将传统中医丰富的经验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实现传统中医理论知识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并建立基于大数据的中医病案和诊疗管理系统,实现中医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分享。
2. 推动中医临床实践创新,通过数据库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结合临床老师大量的古今医案,创造更多疗效显著的新的治疗方案。
3. 建立创新的中医药研发模式,该中心将开展药材的药效与传统中医理论相结合的研究,实现中草药的智能研发、创新与质量监测,发掘中草药有效成分,推动中草药新药的研发和开发。
4. 推动中医文化和传播,建设中医文化信息库,推动中医文化和传统医学的国际传播和国内普及,并开展相关的宣传、普及和培训活动,提高中医药知识普及率。
二、建设实施1. 建立创新团队。
引进并组建高端中医创新团队,汇聚行业内外优秀中医、中药及计算机专家和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等,共同推动智慧中医的创新工作。
2. 优化技术设施。
打造智慧中医的技术设施,包括数据平台、大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中医智能学习系统等,为中医理论认证和中医古籍整理提供技术保障。
3. 建立研发平台。
建立创新驱动的中医药研发平台,积极推动中医药的现代化,建设中药物质基础库,支持中药新药的研发与临床试验。
4. 推进协同创新。
在研究、应用和普及中医医疗技术方面,重点发挥中医西医结合的作用,加强与多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计算机技术在中医药信息学应用概.

计算机技术在中医药信息学应用概况[摘要]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对中医药研究的辅助作用也逐步显露出来,尤其是促进了中医药学信息数字化的发展。
这种技术已经应用于中医药领域的诸多方而,如在中医文献、中医证候、中药有效成分、方剂配伍规律胡究等方而都积累可参考和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中医药信息学随着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及其应用日益广泛,它正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甚至中医药也步入现代化、科学化和信息化发展进程。
中医药学作为一门古老的科学,要从海量信息中获得新知识,发现隐藏的关系与规律,以及对未知情况进行预测,已经不能再依靠传统的繁琐的方法。
计算机技术是促进中医药学术发展的有力手段,是中医理论进行现代化研究的一个切入点[1]。
1 什么是计算机?计算机是一种能按照事先存储的程序,自动、高速进行大量数值计算和各种信息处理的现代化智能电子装置。
而计算机技术的内容非常广泛,可粗分为计算机系统技术、计算机器件技术、计算机部件技术和计算机组装技术等几个方面。
计算机技术包括:运算方法的基本原理与运算器设计、指令系统、中央处理器(CPU设计、流水线原理及其在CPu 设计中的应用、存储体系、总线与输入输出。
计算机技术也包括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也就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其定义是:计算机综合处理多种媒体信息,文本、图形、图像、音频和视频,使多种信息建立逻辑连接,集成为一个系统并具有交互性[2]。
多媒体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咨询服务、图书、教育、通信、军事、金融、医疗等诸多领域。
在中医药信息工作中应用这些技术是必然的,是现代化的需要。
2 中医药信息学的特点2.1 中医药信息学的定义1998年,蒋永光[3]提出现代中医药学正在改变传统的信息观,以中医现代化为标志的、中医药学与现代科学各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和结合,推动了其学术的发展,丰富和发展了传统理论的内涵,开辟了一些崭新的学术领域,其中包括中医药信息学。
中医药信息学是由中医学与信息科学交叉产生的,是中医药学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必然结果,是中医药文献学、数理中医学、中药学、中医临床医学以及中医药管理学等中医药学科与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之间的“接口”,将成为中医药学的一个重要分支[4]。
赵继福教授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诊疗思路与学术思想

赵继福教授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诊疗思路与学术思想摘要:通过数据挖掘赵继福教授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探究其诊疗思路与学术思想。
整合其研究结果归纳、分析、总结导师的诊疗思路、特色方法、临证经验。
传承发扬赵老师在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中的学术思想,应用临床广为推广,为更多年轻医生提供丰富的临床经验。
关键词:更年期、名老中医、数据挖掘通过“人机结合,以人为主”数据挖掘研究实现名老中医的全面传承,随着社会的压力,女性更年期患者越来越多,越来越年轻化,严重的影响着她们生活质量。
本课题也利用更年期综合征的病案分析,全面挖掘并分析名老中医在诊疗过程中特色方法、诊疗思路、临证经验等传承信息。
赵继福教授,二级教授,吉林省名中医,长春市中医院、长春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特聘教授,全国第五、第六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指导教师,全国优秀名中医。
在治疗疾病上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
赵继福教授门诊量平均年门诊量约达2万人次,有特别充足的患者量,为项目研究提供稳定的基础,我们的团队也是多次挖掘赵继福教授的诊疗思路、特色方法、临证经验。
更年期综合征为西医病名,按其症状属于中医诊断的“心悸”、“怔忡”、“眩晕”、“不寐”、“郁证”等疾病。
朱丹溪提出:“怔忡者血虚,怔忡无时,血少者多,有思虑便动,属虚”,另外“冒风寒暑湿,闭塞诸经”,“五饮停蓄,湮塞中脘”亦能令人怔忡。
近代医家张锡纯认为心悸多为劳累、产后、情志因素引起,阴血亏虚为其病因病机,查玉明[1]认为心脏神经官能症多因脏腑功能失调,导致体内阴阳气血紊乱而诱发,阴阳失调、阳不入阴、心肾不交。
赵老师认为本病是以肝肾亏虚、肾阳不足、阴阳两虚为主要证型,是所以心悸、心烦、烦躁易怒、抑郁欲哭、口干、坐立不安、失眠多梦等为主要症状,老师主要使用自拟方剂为:麦味地黄汤加味、二仙汤加味、补肾地黄汤、百合地黄汤加味、天王补心丹加味、右归饮等方剂。
内容:本文通过收集临床200例更年期综合征有效病例,录入“名医传承”系统,经过赵老师多次对本病的授课指导,最终赵继福教授在治疗更年期综合征上的诊疗思路、特色方法、临证经验,并应用于临床。
中医医院大数据决策支持平台的开发及智能运用

中医医院大数据决策支持平台的开发及智能运用摘要:中医医院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代表,在中国以及世界各地,不仅提供传统中医治疗,还融合了现代医学技术,为患者提供多元化的医疗服务。
然而,中医医院面临着日益复杂的管理挑战和临床决策需求,同时也需要保护和传承丰富的中医传统知识。
在这个背景下,大数据技术的崛起为中医医院提供了宝贵的机会,使其能够更好地应对现代医疗的挑战,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医医院大数据决策支持平台的开发和智能运用,以提升中医医院管理和临床决策的水平。
通过综合运用数据采集、整合、存储和分析技术,我们开发了一套智能化的平台,能够为医生提供个性化的临床决策支持,制定患者个性化治疗方案,为管理者提供管理决策支持并监测医疗质量。
这一研究为中医医院的现代化建设和与现代医学的融合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对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字:大数据技术、中医医院管理、临床决策一引言中医医院在医疗体系中扮演多重角色,不仅提供中医药治疗,包括中药治疗、针灸疗法、推拿按摩等独特的治疗方式,特别在慢性病管理、疼痛控制和康复中表现出显著的优势;还积极传承中医经典理论、经验和技术,确保中医药传统知识的延续。
其强调整体观念、个性化治疗和平衡阴阳的理念,这与现代医学的综合治疗方式相辅相成,为广大患者提供了有效的医疗服务。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疗需求的变化,中医医院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其中包括治疗效果的评估、患者的个性化需求、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等方面的问题[1]。
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中医医院需要现代化的管理工具和决策支持系统。
现代医疗系统产生大量的医疗数据,包括病历数据、影像数据、实验数据等。
这些数据的规模庞大,传统的手工处理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分析和决策的需求。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使医疗领域的数据变得更加有价值。
通过大数据分析,医疗机构可以更好地理解疾病的传播趋势、治疗效果、患者需求等方面的信息[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008年“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 “名老中医学术 思想临证经验现代分析挖掘方法研究”
–形成成熟的方法学平台并推广应用
二、总体思路
聚焦名老中医临床经验知识获取与传承问题:
• 经验信息如何积累? • 临床经验怎样总结? • 临床知识如何验证? • 临床知识如何传承?
再挖掘
辨证经验 用药经验 趋势预测
个体经验 共性规律 …… 知识库
比较
老中医1
老中医2 反馈
老中医3
技 术 路 线 图
验证 应用
三、技术内容与创新点 主要技术内容
1.建立名老中医临床信息采集系统 2.采集临床信息数据,建立数据预处理方法 3.建立知识发现系列方法及软件平台 4.基于挖掘分析的名老中医经验传承示范
• 2.面向名老中医临床信息多维动态数据特性,建立了6 个知识发现的系列方法及软件平台。——解决经验分 析与展示难题
• 3.建立了多学科名老中医临床经验知识发现标准操作 规程,设计了新的传承验证方式,开展了验证示范及 评价。——提供传承验证评价模式
创新成果1:建立名老中医多结构快捷化临床信息采集系统
研究建立了6种名老中医经验知识发现方法
数据查询分析线索
有效处方及适应症分析
实时 在线 多维 分析 技术
复杂 网络 及点 式互 信息 方法
主 题 模
多 因 子
型
降
方
维
法
法
人群划分及治疗方案发现
13
2018-09-10
研究建立了6种名老中医经验知识发现方法
序贯治疗方案优化
症状群聚类和用药知识归纳
部分可观察的 马尔可夫决策过程模型
49 2013年 北京中医药大学 50 2013年 广安门医院 51 2014年 广安门医院
姓名
容志航 耿洪娇 王瑶
学历
博士 硕士 博士
52 2014年 广安门医院
王旭浈 硕士
53 2014年 江苏省中医院
胡荣魁 博士
54 2014年 新疆中医院
王燕
硕士
55 2014年 中国中医科学院 李鹏
硕士
56 2015年 广安门医院
赵锡燕 博士
57 2015年 广安门医院 58 2015年 广安门医院 59 2015年 广安门医院 60 2015年 广安门医院
胡世蕊 刘婧 李佳凝 林悦桢
硕士 硕士 硕士 硕士
61 2015年 广安门医院 62 2015年 江苏省中医院 63 2015年 山东省中医院 64 2015年 天津中医一附院 65 2015年 广安门医院
• 显性知识 • 隐性知识
医者意也,在人思虑 只可意会,难以言传
实现在不干扰老中医思维的前提下,将临床诊疗 信息结构化、数据化、规范化,使知识可视化。同 时验证评价,指导临床实践。
根据专家经验
标准规范
名老中医
临床诊疗
征求意见修改
信息采集系统
信息采集
学生协助
数据整理
数据库 数据仓库
数据挖掘系统
数据挖掘 即时分析 反馈改进
名老中医经验现代分析挖掘方法研究 (2007BAI10B06) 3.北京市科技计划重大项目:
名老中医临床诊疗信息采集及经验挖掘研究 (D08050703020803)
申报项目类别:社会公益类
研究起止时间:2006.10 至 2011.12
汇报提纲
一、立项背景 二、总体思路 三、相关 技术内容及创新点 四、主要技术指标的先进性 五、取得的相关知识产权情况 六、应用推广和经济社会效益情况
西医疾病: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中医辨证:外感温热,邪在卫气,表里俱热。 随症加减: 咳嗽:蜜麻黄、炒苦杏仁、前胡、浙贝母、法半夏。 痰热:麸炒冬瓜子、芦根、麸炒薏苡仁。 咽痛:玄参。 恶心,口苦:法半夏、生姜、大枣。 外感风寒郁而化热或者风热:防风、薄荷、荆芥穗。 暑湿外感:姜厚朴、香薷。 热甚动风:全蝎、酒制胆南星。 肺热阴伤:淡竹叶、生石膏、麦冬、北沙参、桑叶、天花粉。或者桑杏石甘 汤。 肝郁脾虚,肝气郁滞:麸炒枳壳、赤芍或白芍。 胃寒不舒:醋香附、陈皮、紫苏叶。
研究内容 钱英教授治疗慢性肝炎经验 钱英教授治疗肝硬化经验 钱英教授治疗肝癌经验 张秀琴教授治疗月经失调病临床经验 许彭龄教授和化汤为基础治疗慢性胃炎经验 许彭龄教授治疗慢性腹泻经验 王少峰教授治疗闭经经验 王少峰教授治疗痹证经验 孔嗣伯老中医临床药证研究 不同名老中医的经验比较研究
序号 时间 单位
22
李光荣教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经验
23
庄国康教授治疗银屑病经验
24
朴炳奎教授治疗肺癌临床经验
25
蔡莲香治疗不孕症经验
26
蔡莲香治疗闭经经验
27
蔡莲香治疗痛经经验
28
蔡莲香治疗卵巢早衰经验
29
蔡莲香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经验
序号 研究类别
研究内容
30
郁仁存教授治疗消化道恶性肿瘤临床经验研究
31
郁仁存教授治疗肺癌临床经验研究
特点:反映本质及规律
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示范研究成果
胃癌 冠心病
肝病 中风 失眠症
外感发热
辨证 有效处方 证候 治法 方证 综合分析 疗效评价
治疗方案
挖掘分析方法 多维分析 主题模型 复杂网络
点式互信息 多因子降维
POMDP
隐树模型
应用范围涉及7个学科,27家单位,60余位名中医专家, 形成58个研究报告
序号 研究类别
研究内容
1 证候研究 肝脾不调证候诊断标准临床适用性研究
2
肝脾不调证候诊断判定标准研究
3 治法研究 李光荣教授治疗妇科病治法经验
4
姚乃礼教授调和肝脾法经验
5
姚乃礼教授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调神法应
用经验
6
名老中医应用和法经验研究
7
路志正教授用药特色经验
序号 8 9 10
研究类别 有效方药探索
小儿多发性抽动症临床经验及应用研究 15
16 针灸方案应用验证 田从豁教授治疗膝骨痹针灸治疗方案
序号 研究类别
研究内容
17 综合分析 刘志明教授治疗高血压经验
18
刘志明教授治疗冠心病经验
19
薛伯寿教授应用升降散方证规律及临床传承研究
20
李光荣教授治疗继发性闭经经验
21
李光荣教授治疗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经验
耗时、费力的病例筛选
立项背景
• 2002年:北京市科技计划重大项目“基于信息挖 掘技术的名老中医经验研究”
–提出了研究思路,初步探索出利用实际临床诊疗数据发 现规律知识,传承名老中医经验的可行方法。
–2004年适时向国家“十五”攻关计划提出项目建议。
• 2005年“十五”攻关计划 “名老中医学术思想、 经验传承研究”
3
一、立项背景
中医经验的传承一直是中医药发展的重要途径。 名老中医是中医行业的宝贵财富,代表当代中医最高水平。 目前缺乏能满足老中医辨证论治(动态、多维特性)经验研 究的有效方法。 老中医经验的传承还需要采取新的方法和技术来解决既往存 在的问题,不断提高学术继承的效率和水平。
蕴含知识或经验的纸质病历 成百上千装订册的临床资料
失眠中医证候要素的临床调查与研究
朱建贵教授调气化痰治疗失眠症经验总结 及温胆汤临床疗效观察 运用真实世界研究方法研究原发性失眠症 的临床用药规律 国医大师夏桂成教授“心—肾—子宫轴” 理论及临床应用研究 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临床科研信息共享 系统建设 原发性失眠症辨证论治疗效评价的随机对 照盲法设计方法研究
• 可继承性(可学习、可重复)
–传承人(学生、弟子)学用老中医经验的符合性研究—处 方符合率、疗效比较
–其他人学用老中医经验的符合性研究—处方符合率、疗效 比较
创新成果5:基于挖掘分析的名老中医经验传承示范
辨证经验 用药经验 治疗方案
显性知识 隐性经验
多维检索查询分析
特点:快捷,准确
复杂网络方法 点式互信息法 层次隐类模型法 马尔可夫动态决策过程模型 多因子降维法 主题模型法
汇报
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医疗大会 2018 北京
基于名老中医临床诊疗数据的 知识发现方法学及应用示范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 中国中医科学院 等
王映辉
汇报
任务来源:
1.“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 名老中医经验研究的结构化临床信息采集系
统研究(2004BA721A01H01-02) 2.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本研究被纳入“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深入研究
临床术语研究方法 电子病历研究方法 数据库技术方法
在线展示技术 数理统计方法 数据挖掘方法
临床观察法 临床试验法 基础实验法
人机结合,以人为主、定量与定性结合、综合集成
8
2018-09-10
主要创新点
• 1.面向名老中医临床辨证论治特征,创建了多结构快 捷化数据采集及处理方法。——解决复杂数据积累难 题
自主研发的数据预处理软件
形成24.6万条诊疗数据整理规则
基于规则的临床诊疗数据规范处理功能
通过转化、拆分和审核等,批量高效地实现数据规范化处理,有效提 高了数据质量;
支持自动完成70-95%的数据预处理工作,大大降低数据利用的成本 ,提高了数据利用的效率。
创新成果3:建立了知识发现的系列方法及软件平台
“临床信息采集—经验挖掘提取—临床应用验证—机理机 制研究—理论指导临床”的名老中医经验研究模式
16
提出名老中医经验临床验证设计方法
回顾性与前瞻性研究结合 • 有效性 安全性
–与目前公认有效方法的疗效比较 –其他人学用经验方疗效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