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书读后感800字
红色的书籍观后感800字范文(通用3篇)

红色的书籍观后感800字范文(通用3篇)【篇1】红色的书籍观后感800字《苦菜花》这本书是以抗日战争时期胶东半岛昆嵛山区的王官庄为背景,以仁义嫂一家的遭遇为中心线索,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抗日根据地军民在反扫荡中所进行的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表现了根据地人民那种英勇不屈的精神,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普通而感人的革命母亲的形象。
作品所塑造的母亲--仁义嫂的形象,是当代文学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而丰满的革命母亲英雄形象,具有相当的典型意义,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学的人物画廊增添了一个光彩夺目的艺术形象,同时,也标志着作品本身的艺术成就。
可以看出,作者是怀着无限的深情来塑造母亲的形象的,鲜明地刻画了母亲思想性格的主要特征:慈爱心肠和革命意志。
作品把母亲置于王官庄极其严峻复杂的矛盾冲突之中,在公与私、生与死的抉择面前,充分展示她性格中慈爱心肠与革命意志这两个特征,真实地描写了她的觉醒和成长,具体地写出她从一个只知爱自己子女的母亲到爱革命、爱一切革命的子女,勇于为革命奉献一切的革命母亲的性格发展过程,并注意揭示母亲性格发展过程中多方面的矛盾心理,使得母亲的形象血肉丰满,也使得读者清晰地看到了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怎样变为灵魂高尚的革命母亲的过程。
当大女儿娟子拿起猎枪参加革命活动时,母亲的一家正处在极端困苦的生活中。
大伯一家数口被恶霸地主王唯一害死,丈夫又被逼走,母亲独自拉扯着5个年幼的孩子,娟子是她唯一的帮手,母女相依为命,而且,斗争的环境又是那样的险恶,母亲怎么能不为娟子担惊受怕呢?但是,公审大会和娟子亲手枪毙大仇人王唯一的现实教育了她,“有一种东西,像是一把火从她内心里烧起来”--母亲的革命意识开始苏醒了。
面对封建家族的传统压力,她更加认定“娟子是好孩子”,毅然支援娟子干革命工作。
母亲的觉醒反映了千百万贫苦农民的觉醒;母亲的成长代表了千百万革命母亲的成长。
她的那种伟大母亲的慈爱心肠和革命意志,从一个只知爱自己子女的母亲到爱革命、爱一切革命的子女,勇于为革命奉献一切的革命母亲的性格发展过程,使得读者清晰地看到了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怎样成长为革命母亲的过程。
红书的读后感(5篇)

红书的读后感(5篇)红书的读后感 1最*,我读完了《__飘飘》这本书,这书让我受益匪浅,它记载了中国1910~2010年整个历史,它描写了众多革命英雄:成岗临危不惧,视死如归;许云峰英勇斗敌,舍己为人;刘思扬出身豪门却投身革命;渣滓洞难友团结奋斗,敌人丧胆。
所有这一切展现在我眼前,那是多么让人激动、崇敬、悲愤、感叹的画面。
最令我难忘的是许云峰将要被特务匪徒密裁的那段描写:“死亡,对于一个革命者,是多么无用的威胁。
他神色自若地蹒跚地移动脚步,拖着锈蚀的铁镣,不再回顾鹄立两旁的特务,径自跨向石阶,向敞开的地窖铁门走去。
他站在高高的石阶上,忽然回过头来,面对跟随在后的特务匪徒,朗声命令道:“走!前面带路。
”面对着步步逼*的鬼门关,许云峰没有表现出丝毫的害怕,反而革命信念更加坚定,即使海枯石烂、天崩地裂,也不会动摇。
对这些可敬可佩的战士,我们对他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__派只能给他们肉体上的折磨,却动摇不了他们与敌人顽强斗争的高贵精神,反而更使他们的意志顽强起来!正是他们对党的忠诚,才有了现在的新中国,面对他们这种伟大的精神,我感到十分羞愧,想到自己考试考的不好就泄气了,想到学*上有一点小挫折,就放弃了,对学*没有了信心,没有了尤其去面对困难,而这些伟大的革命战士们不背叛党,与敌人斗争的伟大事件让我明白了:越是遇到了困难,越不能逃避,要以难而上,不能只当逃兵,要勇敢面对一切,这样才能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如今,我们现在的繁荣昌盛、生机勃勃的景象都是当年革命家们有鲜血换来的,正是以前那些与革命的斗争和顽强到底,才有了我们现在安逸的生活,美好的享受。
我要感谢这本书,正是这书中感人的内容,使我对人生价值有了崭新的理解,促使我们这些祖国的花花草草成为未来的栋梁!红书的读后感 2从小就对__“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深感钦佩,这次,趁着支部组织大家阅读红色书籍,对于我们敬爱的__,我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敬佩崇拜之情亦是油然而生。
红色书籍读后感800字

红色书籍读后感800字红色书籍读后感800字(一)第一次读《红岩》,是在小学六年级。
那是文-革后期,许多书籍还被禁锢着。
利用自己放学后兼职学校小小图书管-理-员的便利,我从角落里找到了这本尘封的《红岩》,带回家中如饥似渴地阅读。
记得打开书的扉页,有一行“用鲜血染红我们的旗帜”的文字,曾让生于英雄辈出年代的我热血沸腾,遗憾自己生不逢时,要不一定象江姐一般奋不顾身投身革命,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献出生命,将国旗染得更红。
岁月如梭,转眼我已经从梳着辫子的小姑娘到了年过半百的年龄,可小时侯阅读的《红岩》还是那么清晰地留在记忆深处。
头可断、血可流、革命意志不可丢的江姐、许云蜂、成岗、刘思扬、华子良等一个个鲜活的形象,栩栩如生,犹如放电影一般浮现眼前。
记得我们那时还喜欢唱《绣红旗》歌曲,一边唱一边就想起《红岩》里江姐和那些在狱中绣着红旗盼望革命胜利的难友。
可以说,红岩精神就象一面鲜红的旗帜,激励着我们这一代人。
书中最让我敬仰的是江姐,在重庆渣滓洞集中营,敌人将竹签子钉进江姐每一根指尖,但江姐咬牙挺住宁死不屈:“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
哇,好一个江姐,女中豪杰、铮铮铁骨,成了我心中崇拜的偶像。
书中最让我难忘的是许云峰,在新中国成立的前夕,他将被特务屠杀,拖着铁镣的他毫无惧色,赶赴刑场:“死亡,对于一个革命者,是多么无用的威胁”。
他对跟随其后的特务大声说:“走!前面带路。
”哇,好一个许大哥,视死如归,大义凛然,成了我心中永远的英雄。
今天,在建党90周年的日子里,重读《红岩》,我再一次被《红岩》的精神所震撼、所感动。
感谢这些革命先烈,正是因为他们的前赴后继,才换来了共和国繁荣昌盛的今天。
可是,今天的年轻人他们迷恋的是神曲;追逐的是超女;崇拜的是明星,早已淡忘了这些为新中国而捐躯的英烈。
因此,我觉得有必要向年轻人推荐这本《红岩》,让她们在阅读红色经典作品中被《红岩》精神所感染,被江姐等英雄人物伟大人格所感动,让《红岩》成为我们生命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激励年轻人坚定对党信念最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红色书籍读后感(通用7篇)

红色书籍读后感红色书籍读后感(通用7篇)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
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红色书籍读后感(通用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红色书籍读后感1最近,我在图书馆看了一本书——《地道战》。
这本书籍以抗日战争为背景,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对抗日根据地发动大扫荡。
日本鬼子常常袭击老百姓,烧杀抢夺,无恶不做。
高家庄的老百姓与敌人做头争,在党支部书记的领导下,把土洞、地窖改造成户户相通,村村相连的多个洞口的地道,而且一直挖到敌人的炮楼底下。
一天夜里,敌人偷袭高家庄,被老钟叔发现了。
为了保护全村老百姓,老钟叔拉响了村口的大钟,村民听到钟声立刻躲进地道里,而勇敢的老钟叔却倒在了敌人的枪口下。
日本鬼子进村找不到老百姓,就想破坏地道,他们往地道里放烟、放火、放毒气。
但是聪明的抗日人民想出了很多办法应对。
敌人一进村,老百姓就下地道,在民兵队长的带领下,大家做好准备,一声令下,四面开火,打得敌人措手不及,到处乱窜,最后,活捉了日本鬼子小队长。
看了这本书籍,使我了解了当年的抗日战争,了解了过去人们的智慧和抗日的艰苦。
我知道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千千万万个抗日英雄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
那些人民英雄的聪明才智和高尚品格,将永远印在我的心里。
从现在起,我要好好学习,学好本领,将来为我们的祖国出一份力,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美好。
红色书籍读后感2雷锋这个名字你一定耳熟能弃,这个暑假,我又读了《少年红色经典——雷锋》,他的事迹再次令我深深的感动……雷锋出生在在一个贫苦的家庭,呱呱坠地,迎接他的不是笑声和温暖,而是饥饿和寒冷、苦难。
在他刚懂事的时候,他爸爸就被日本鬼子打死了,哥哥和妈妈先后被地主逼死,弟弟也病死了,只有六奶奶和他相依为命。
然而苦难没有遮住雷锋心中的阳光,却更让他意思到人生的真谛——活着,就要如太阳,发一分光,发一份热,诚心诚意的为人们服务。
有关红书读后感

有关红书读后感
《红书》是一部充满革命斗争与磨难的历史巨著,它讲述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革命斗争的艰辛与胜利,以及中国人民在革命中的奋斗和牺牲。
读完这部书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革命的艰辛和伟大,也让我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奋斗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红书》中,我看到了无数共产党人为了革命事业不惜牺牲一切的决心和勇气。
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下,艰难地开展革命斗争,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而不断努力。
这种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让我对革命事业有了更加坚定的信念和决心。
同时,我也看到了中国人民在革命中的巨大牺牲和奉献。
他们为了自己的信仰和理想,不畏艰难,不怕牺牲,不断地投入到革命事业中。
他们的坚定和勇敢让我深受触动,也让我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通过阅读《红书》,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国革命的伟大意义,也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奋斗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这部书让我对革命事业有了更加坚定的信念,也让我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
人民有了更深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我相信,只有不断传承和发扬革命精神,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建设美好的社会主义祖国。
红色的书籍观后感800字

红色的书籍观后感800字红色的书籍观后感800字内容汇总三篇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红色的书籍观后感800字内容汇总三篇,欢迎品鉴!红色的书籍观后感800字1《铁道游击队》这本小说令我百读不厌。
特别是《打冈村》这一章。
这章主要写的是铁道游击队经过一夜苦战,终于消灭了冈村特务队的故事。
队员们在临城火车站里和重兵驻守的鬼子斗智斗勇,在大家的密切配合和艰苦努力下,终于取得了胜利。
联想到现在的生活,真是应有尽有。
电脑、电视机、电冰箱……还有些拥有先进设施的公共场所。
可是在昨天,一切还都是幻想。
那些在战火中的八路军游击队员们,为了祖国的未来,不顾一切的奋斗着。
有多少条年轻的生命,为了胜利而壮烈牺牲;有多少血汗,在祖国的大地上流淌。
要知道,这胜利,是多么来之不易!站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我不由得陷入深思。
他们,把那些侵略者赶出了国外,却没能看到胜利。
虽然他们没能活到胜利的那一天,但是,他们的形象已经牢牢地在我们的心中扎下了根。
因为,没有他们的付出,就没有今天的生活!雨过天晴,五星红旗显得更加鲜艳;那五颗星,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红色的书籍观后感800字2#最近我看一本书,名字叫《红岩》,这本书描写的是解放战争时期,在山城重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的地下工作者,收到国民党反动的特务机关残酷的压迫,可是,他们在监狱中顽强的与敌人进行抗争。
在这本书中我认识一位伟大的人,她的名字叫江竹筠,大家都亲切的叫他江姐。
在这本书中,敌人在狱中残忍的折磨她,用夹手指,灌辣椒水,做老虎凳去折磨一个弱女子,想让她吐露事情,一次次酷刑使她疼晕过去,但是她却咬紧牙关。
她的坚强令我佩服,她的不屈令我震撼。
我想,要是我一定会经不住折磨而说出军情,比起她,我们是多么的渺小。
在书中,我还认识小萝卜头他的眼睛很大而有神,因为营养不良而又瘦又高。
所以大家爱怜的称他为小萝卜头虽然他看起来瘦弱,但是却肩负着为狱友送信的重任。
红色书籍的读后感(精选9篇)

红色书籍的读后感红色书籍的读后感(精选9篇)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
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红色书籍的读后感(精选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红色书籍的读后感1在暑假中,我阅读了一本叫做《红日》的书。
合上书,我的思绪却早已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硝烟滚滚的年代。
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我们的中华民族展现了她不畏艰难,奋力拼搏的精神。
在伟大的背后,是那些人民战士们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建起了新的长城,换来了民族的崛起。
在读这本书时,仿佛我也来到了战场上。
只见远处解放军正与禽兽般的侵略者英勇地搏斗着。
空气仿佛也被染成了血红色,诉说着日本鬼子的灭绝人性。
在故事中,蒋介石带领着自己的王牌74师,却被共产党消灭了。
在激烈的战斗中,刘胜受伤了,但是他临死前还关心着前线的情况。
最终,人民解放军在战役中,灵活地运用毛主席伟大的战略战术,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在那腥风血雨的战争岁月里,有多少诞生在中华大地的优秀儿女,抛头颅,洒热血,用顽强不息的斗志以及他们宝贵的青春热血,高举起革命的火把,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出生入死,为新中国洒下了血汗。
我们的幸福生活是革命烈士们用鲜血和汗水换来。
我们应该学习烈士们的精神,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红色书籍的读后感2今天第一次通读了《红岩》这本书,对于这本人们口中的好书我一直抱着一种敬畏的心态来面对,而没想到的是参与了这次征文比赛以后能够有机会捧着这本红色皮子的书页页地翻阅,细细地品读。
只需看到封面上的那句话:“用鲜血染红我们的旗帜”,年轻的心就此沸腾了,想重新回到那理想与信仰占领一切的年代!解放前夕国统区斗争形势十分严峻,当我看到江姐回乡下为游击队送药的片段是,眼眶不禁湿了……雨雾蒙蒙的城墙门,木笼子里一颗颗血淋淋的人头映入江姐的眼帘,她尽力让自己平静下来去看牺牲者的名单,陡然发现丈夫的名字列在第一行!这种突然失去亲人的感觉我实在是无法想象,这么大的打击她一个弱女子究竟该如何承受?书中如此描述:江姐热泪盈眶,胸口梗塞,不敢也不愿再看。
《红色书籍》读后感(8篇)

《红色书籍》读后感(8篇)《红色书籍》读后感1长征精神之所以历久弥新,就在于它不是静止的。
它承接着井冈山精神,又不断形成了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更为它注入了新的时代血液,增加了新的丰富内涵。
长征精神是历史的,又是现实的。
其可贵就在于,它能够在漫长的时间积淀中转化为对现实的启示,体现了党之魂、军之魂和民族之魂。
一边是国民党重兵的围追堵截,一边是恶劣到极点的自然环境和匮乏的物资供应,红军之所以能在连基本的生存条件都不具备的情况下坚持行军和战斗,直至取得最后胜利,靠的就是这种精神。
这,就是长征精神——就是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长海娃虽然比我们大几岁,但是,他沉着冷静的精神,是令我们敬佩的。
他不怕鬼子,用智慧赢了鬼子,可以毫不夸张的说,长海娃是全世界儿童中,最勇敢,最沉着冷静,不向困难低头的人!《红色书籍》读后感2第一次读《红岩》,是在小学六年级。
那是文革后期,许多书籍还被禁锢着。
利用自己放学后兼职学校小小图书管理员的便利,我从角落里找到了这本尘封的《红岩》,带回家中如饥似渴地阅读。
记得打开书的扉页,有一行“用鲜血染红我们的旗帜”的文字,曾让生于英雄辈出年代的我热血沸腾,遗憾自己生不逢时,要不一定象江姐一般奋不顾身投身革命,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献出生命,将国旗染得更红。
岁月如梭,转眼我已经从梳着辫子的小姑娘到了年过半百的年龄,可小时侯阅读的《红岩》还是那么清晰地留在记忆深处。
头可断、血可流、革命意志不可丢的江姐、许云蜂、成岗、刘思扬、华子良等一个个鲜活的形象,栩栩如生,犹如放电影一般浮现眼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书读后感800字
【第1篇】
第一次通读了《红岩》这本书,对于这本人们口中的好书我一直抱着一种敬畏的心态来面对。
只需看到封面上的那句话:“用鲜血染红我们的旗帜”,年轻的心就此沸腾了,想重新回到那理想与信仰占领一切的年代!
解放前夕国统区斗争形势十分严峻,当我看到江姐回乡下为游击队送药的片段是,眼眶不禁湿了……雨雾蒙蒙的城墙门,木笼子里一颗颗血淋淋的人头映入江姐的眼帘,她尽力让自己平静下来去看牺牲者的名单,陡然发现丈夫的名字列在第一行!这种突然失去亲人的感觉我实在是无法想象,这么大的打击她一个弱女子究竟该如何承受?书中如此描述:江姐热泪盈眶,胸口梗塞,不敢也不愿再看。
她禁不住要恸哭出声。
一阵又一阵头昏目眩,使她无力站稳脚跟……但坚强的江姐立即想到的是自己负担着党托付的任务,没有权利在这里流露内心的痛苦,更没有权利逗留。
她的脚步,不断踏进泥泞,一路上激起的水花、泥浆,溅满了鞋袜,她却一点也不知道。
她全力控制着满怀悲愤,要把永世难忘的痛苦,深深地埋进心底。
渐渐地,向前凝视的目光,终于替代了未曾涌流的泪水。
她深藏在心头的仇恨,比泪水更多,比痛苦更深!江姐是一位伟大的女性,一位坚强的共产主义
战士,她在渣滓洞集中营被敌人连续多日严刑拷打,宁死不屈的精神给那里所有的战友以无穷的动力。
竹签子钉进每一根指尖,血水飞溅,我们敬爱的江姐没有发出一点声音,但她不知道经历了多少剧烈的疼痛……是她,一个女共产党员,平静地在敌人面前宣布:胜利永远是属于我们的!
红岩精神就象一面鲜红的旗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热血青年为理想和信念奋斗不息。
无数个大义凛然的共产党员前仆后继,用生命和鲜血捍卫党的尊严和机密,配合武装斗争,沉重地打击了敌人的反动气焰,正是有他们的努力,才有共和国今天的繁荣昌盛和国泰民安!这句话说出来是多么容易,但现在的中国人又有多少真正地从心里感激,对下一代的教育是否会慢慢淡忘这曾经惊天动地的壮举和牺牲,不让孩子接触血腥,红岩里的精神是否会失传?或只是成为小学课本上一篇机械的诵读课文?现在年轻人追求时尚和刺激却是当下年轻人的口头禅。
看着眼前这个花花绿绿的世界,脑海里浮现的确是江姐坚毅瘦弱的蓝色旗袍上鲜红的毛衣,就象是一面鲜红的旗帜在迎风飘扬,我究竟该何去何从?如何正确定位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是我还无法参透的。
也许红岩里最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并不是不存在了,而是随着时代的改变其具体内涵发生了一些变化,作为当代年轻人,要身怀远大抱负,为建设更加富强的中国和实现自我的价值而奋斗!也许信仰不再象那个年代那么重要了,但共同的目标却一直
牵引着为之付出努力的人们坚持不懈,奋斗不息!
铁道校区赵长平同学的勇斗歹徒的英雄事迹已经誉满中南,我从心底里佩服他。
不仅因为他为我们中南人增了光,为我辈青年添了彩。
更重要的一点是我深深地感受到一股韧劲和信念。
从他负伤躺在床上仍坚毅笃定的笑容里我似乎看到了江姐就义前瘦弱却笔直的身影。
这就是新时代传承的红岩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年轻人扪心自问,认真思考:怎样去树立真正的信仰并为之奋斗?!红岩,这面用鲜血染红的旗帜将永远在我心中飘扬,引我前方。
【第2篇】
“青春”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是太短促了,也正是因为他的短促方才显得他弥足珍贵。
每个人都拥有青春,对于那些年过半百的人,“青春”给了他们的回忆和遐想;而对于我们这些年轻气盛的人来说,“青春”给了我们无尽的活力和憧憬向往。
《青春之歌》是女作家杨沫的代表作。
他通过描写以林道静为主要人物的一批进步青年在那个时代,那个背景下的年轻人的革命精神。
这是一部全面反映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学生运动的长篇小说,展现了从“九一八”到“一二·九”这个历史时期,北京的一批青年大学生为了反对封建统治,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拯救危难中的祖国而进行顽强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真实、生动地揭示了一代知识分子走向革命
的必由之路。
当看完了这部作品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他们那个时代爱国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真诚,他们的信念是那么的坚贞。
读着《青春之歌》,或许我们没有抗战时期那些英雄儿女动人事迹的切身体会,但是透过主人公林道静的成长和进步,我们依旧能够感受到在这场历史大风暴中,与我们相同的年纪,可他们却有着不一样的“青春”。
主人公林道静出身于大地主家庭,但她不甘心当封建地主的小姐,不甘心当官僚特务的玩物,在她不断为个人的命运挣扎时,却遭到了一连串的打击——她自杀未遂,教书被逐,寻找职业四处碰壁……面对重重的挫折打击,林道静并没有放弃,尽管前行的路充满坎坷,尽管她知道这条路艰辛异常,可她只当这些打击、坎坷是丰富人生的元素来对待,从没放弃自己的命运,这种不服输的、大无畏的精神,在现在当真是一笔无价的财宝了。
试想现在的我们,“青春”到底被我们浪费了多少?就在我们的身边多少正直年少有为、大展宏图的青年却是那么“不堪一击”。
面对一两次的打击,有人选择买醉,有人选择沉沦,更有甚者竟然选择死亡,你们难道就真的这么脆弱吗?你们如何对得起那随风而逝的“青春”?买醉的人酒醒后,依然迷途不返;沉沦的人乘坐的时候,却发现青春不在空伤感;而那些轻生者,或许你们不会再有后悔的感觉,但
你们留给生者的是无尽的伤心和失望……不要把自己的命运的交给“命运”,而是要自己努力改写命运,尽管这条路很艰难,可你有青春,有冲劲,有干劲,还有什么好怕的,跌倒了再爬起来,就算是哭,那也要爬起来再哭,继续着自己坚定的脚步。
青春真的好似一首歌,有前奏,有高潮,有尾声。
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奏响青春的每一个音符,让青春之歌响彻命运的每个章节。
我们伟大的共产党,迎来她90岁的生日了。
翻开五千年的历史,我发现祖国的生命,记载了多少沧桑,却表现得如此顽强,那是一种标识,更是一种力量,一种精神,一种向往!回首往昔,在我们遭受外国人的欺凌时,祖国一次又一次地从危险困境中走出来,因为祖国心中有我们,有人民!祖国用伟岸身躯来保护我们,我们也要回报于祖国:永远爱你,保卫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