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井轨迹控制基础知识
钻井轨迹控制基础知识

地面环境条件限制
8
地下地质条件要求
9
处理井下事故
10
11
第一节
井眼轨迹的基本概念
目的:掌握有关参数的概念及这些参数之间的关系。
一.轨迹的基本参数
测量方法:非连续测量,间断测量。“测段”,“测点”。 井深、井斜角和井斜方位角----轨迹的三个基本参数。 (1) 井深(或称为斜深、测深)
井口(通常以转盘面为基准)至测点的井眼长度。
2
180
i i 1 180时,
i i i 1 360
c
i i 1
2
180
25
三.轨迹计算方法
1、计算顺序:计算的目的是算出每个测点的坐标值。 从第1个测段开始,逐段向下进行; 算出每个测段的坐标增量;累加求得测点的坐标值。 第0测点的坐标值,D0=Dm0 , Lp0=0, N0=0, E0=0 。 2、计算内容: 测点:五个直角坐标值( D , Lp ,N , E , V ), 两个极坐标值( S ,θ) 。 测段:四个坐标增量( ΔD,ΔLp,ΔN,ΔE ), 井眼曲率Kc 。
5
二维
三维
6
概述:
直井用途:油田开发和勘探。有井斜限制要求。 定向井用途: 1.地面环境条件的限制 高山,湖泊,沼泽,河流,沟壑,海洋,农田或重要的 建筑物等。 2.地下地质条件的要求 断层遮挡油藏、薄油层、倾角较大的地层钻进等。 3.处理井下事故的特殊手段 井下落物侧钻、打救援井等。 4.提高油藏采收率的手段 钻穿多套油气层、老井侧钻等。
30 平均曲率: K c Dm
狗腿角(γ )的计算: Lubinski公式:
cos cos A cos B sin A sin B cos(B A )
定向井钻井技术-轨迹控制方法

6.88 Dm = 68.8m Kc 10 / 100
如Δφ=-22°,其它不变,ω=? ΔDm=? γ= 6.88°,ω=-75.19°=284.19°,ΔDm= 68.8m。
转盘钻进轨迹控制
转盘钻进轨迹控制:
在转盘钻进的基础上,利用靠近钻头的钻铤部
分,合理的使用扶正器,得到各种性能的钻具组合,实
0.75°单扶单弯螺杆钻具+PDC钻头,在濮7-147井等6口井试 验中,定向造斜率适中,一般为12-14°/100m。双驱复合钻进时增 斜率2-8°/100m。因此,0.75°单弯单扶螺杆比较适合中原油田钻 井的需要。
1、结构弯角对造斜能力的影晌
0.75°单扶单弯螺杆钻具复合钻进试验情况
井号 濮7-147 桥66-23 文279 马68 使用井段 m 2550—2780 2516—2634 2960—3150 2361-2837 造斜率 °/100m 12.6 4.66 -2 2 .5 使用目的 定向 自然增斜 微降斜 自然增斜
类型 强稳斜组合 中稳斜组合 弱稳斜组合
L1/m 0. 8-1.2 1.0-1.8 1.0-1.8
L2/m 4.5-6.0 3.0-6.0 4.5
L3/m 9.0 9.0-18.0 9.0
L4/m 9.0 9.0-27.0 /
L5/m 9.0 / 9
转盘钻进轨迹控制
⑶降斜组合(钟摆原理)
①分为强、弱两种降斜组合。
井号
文279 文23-21 定向井段 m 2080-2900 2440-2960 最大井斜 ° 53 51 造斜率 °/100 3-7 5-8
使用目的
自然造斜 自然造斜
文88-23
文72-125
2910-3555
浅层水平井钻井轨迹控制技术

浅层水平井钻井轨迹控制技术
浅层水平井钻井轨迹控制技术是一种用于控制水平井钻井施工中井眼轨迹的技术。
浅
层水平井一般指垂深较浅的水平井,深度一般不超过500米。
浅层水平井钻井轨迹控制技
术的发展,可以帮助提高浅层水平井钻井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增加产能。
1. 钻井设计:在进行浅层水平井钻井前,需要进行钻井设计。
钻井设计包括确定井
段长度、井段类型和钻井液方案等,以及制定合理的井径和井深参数。
钻井设计需要考虑
到岩石的物理性质和地层情况等因素,以确保钻井过程中井眼能够按照预定的轨迹前进。
2. 钻进工艺控制:在进行浅层水平井钻井时,需要对钻机进行合适的控制。
钻进工
艺控制包括钻进速度控制、转速控制和钻具使用控制等。
通过控制钻进速度和转速,可以
控制井眼轨迹的曲率和方向,以达到控制井眼轨迹的目的。
3. 定向钻井工具:在浅层水平井钻井中,还需要使用定向钻井工具来控制井眼轨迹。
定向钻井工具包括测斜仪、定向器、方位仪等。
通过合理使用这些工具,可以实时监测井
眼的轨迹,并进行调整,以保证井眼能够沿着预定轨迹前进。
4. 施工监控系统:在进行浅层水平井钻井时,施工监控系统可以提供实时的监测和
控制。
施工监控系统可以监测钻井参数,如钻进速度、转速、钻井液性质等,以及井眼轨
迹信息。
通过分析这些信息,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以保证浅层水平井钻井的安
全和高效。
定向井钻井轨迹控制PPT课件

水平面 值上等于井斜方位角加装
置角。 •3
关于轨迹控制的几个重要概念
ω=0 °
ω=90 °
ω=180 °
ω=270 °
•4
关于轨迹控制的几个重要概念
4、反扭矩:在用井底动力钻具钻进时,都存在 一个与钻头转动方向相反的扭矩,该扭矩被称 为反扭矩。
5、反扭角:使用井底动力钻具钻进时,因动力 钻具反扭矩的作用,使得井底钻具外壳向逆时 针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该角度被称为反扭角。
0.75°单扶单弯螺杆钻具+PDC钻头,在濮7-147井等6口井试 验中,定向造斜率适中,一般为12-14°/100m。双驱复合钻进时增 斜率2-8°/100m。因此,0.75°单弯单扶螺杆比较适合中原油田钻 井的需要。
•16
1、结构弯角对造斜能力的影晌
0.75°单扶单弯螺杆钻具复合钻进试验情况
井号
1°单弯单扶螺杆双驱试验统计表
井号 文279
定向井段 m
2080-2900
最大井斜 °
53
造斜率 °/100
3-7
使用目的 自然造斜
文23-21 2440-2960
51
5-8
自然造斜
文88-23 2910-3555
48
8
自然造斜
5
•19
1、结构弯角对造斜能力的影晌
⑷ 1.25°或1.5°单弯螺杆钻具组合
0.5°双扶和0.5°单扶单弯螺杆钻具组合在文33-152井、新卫 222井使用,钻进50-80m没有增斜效果。
⑵ 0.75°单弯螺杆钻具组合
0.75°双扶单弯螺杆钻具在胡5-200、卫360、胡7-282、文33-
152、胡5-197等井使用,其增、降斜率0.75°±/根。增斜率与设计
煤矿井下定向钻孔轨迹控制培训

170º
增方位
钻孔轨迹控制原理
a)准确识别地层变化:根据矿方提供的煤层采掘工 程面图(含煤层等高线),分析出钻孔轨迹处煤层倾 角变化,结合实钻轨迹上下偏差、钻进前后返渣岩性 变化,判断出当前钻头处于煤层哪一层位(顶板岩层、 底板岩层、煤)。
b) 调整工具面使钻孔沿煤层钻进:根据地层变化, 应及时调整工具面来控制方位角变化,使钻孔轨迹在 水平面投影图上沿设计轨迹左右波动,在此基础上可 参考设计轨迹倾角值控制倾角变化,使钻孔尽量处在 煤层中延伸。
轨迹控制实例分析—双柳矿
轨迹控制实例分析—双柳矿
轨迹控制实例分析—杜儿坪矿
自2010年5月18日至6月10日,主孔1个、分支孔25 个,探顶6次,探底3次,试验总进尺2736m,主孔最 大孔深达到570m,分支孔最大孔深达246m。煤层平 均厚度4.08m、煤层陷落柱发育,陷落柱密度平均25 个/km2,其中仅主孔需在6个陷落柱煤层中定向穿行。
工具面向角对钻孔轨迹影响
倾角:θ、 方位角:α、 工具面:φ
马达弯造斜最大强度:A、 方位角增减分量:Asinφ、 倾角增减分量: Acosφ
0º(360º)
0º(360º)
270º
Acosφ
A
φ 90º
Asinφ
增斜: φ ↑ 降方位: α↓
270º
降斜: φ↓ 降方位: α↓
增斜: φ↑ 增方位: α↑
90º
降斜: φ↓ 增方位: α↑
180º
180º
倾角控制原理
假设设计倾角: 0º,则倾角控制在:- 2º~ 2º
上
1º -1º
1º -1º
下 2º
-2º
偏
2º
-2º
定向钻井轨迹控制一般方法

未来定向钻井技术的发展将更加注重智能化、自动化、高效化,进一 步提高钻井精度和效率,降低成本和风险。
02 定向钻井轨迹控制的重要 性
提高钻井效率
减少钻井时间和成本
通过精确控制钻头方向和深度,可以减少不必要的钻井时间和成 本,提高钻井效率。
避免钻井事故
准确的轨迹控制可以避免钻头偏离目标,减少卡钻、井斜等事故的 发生,提高钻井安全性。
05 结论
定向钻井轨迹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
智能化
高精度
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的快速发展 ,定向钻井轨迹控制技术将更加智能化, 能够实现自动化决策和实时优化。
为了提高钻井效率和降低成本,定向钻井 轨迹控制技术将向高精度方向发展,实现 更精确的钻孔定位和轨迹控制。
多学科交叉
环保与安全
定向钻井轨迹控制技术将涉及多个学科领 域,如地质学、地球物理学、计算机科学 等,实现多学科交叉和融合。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提高油气勘探开发效率
定向钻井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幅度提高油气勘探开发的效率,缩短勘 探周期,降低开发成本。
降低钻井成本
01
02
03
优化钻井方案
通过精确的轨迹控制,可 以减少钻井过程中的复杂 情况,降低钻井难度和成 本。
提高钻井成功率
准确的轨迹控制可以保证 钻井成功率和一次成功率, 从而降低二次钻井和修井 的费用。
基于人工智能的轨迹控制方法
总结词
基于人工智能的轨迹控制方法是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对大量历史钻井数据进行学习,自动识别地下地 质特征,预测钻头前方地层走向,并自动调整钻头方向和钻井轨迹。
详细描述
这种方法需要大量的历史钻井数据作为训练样本,通过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技术,训练出能够自动识别地质特征 和预测钻头前方地层走向的模型。基于人工智能的轨迹控制方法具有较高的自动化程度和预测精度,是未来定向 钻井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
井眼轨迹设计与控制方法

井眼轨迹设计与控制方法井眼轨迹设计与控制方法是指在石油工程领域中,为了实现最佳的钻井效果,需要设计合适的井眼轨迹,并通过控制方法来实施钻进操作。
井眼轨迹设计和控制方法的目的是确保井眼能够贯穿目标层,并达到钻井目标。
以下是井眼轨迹设计和控制方法的一般步骤和原则。
1.收集地质和地下信息:了解地质和地下条件对井眼轨迹设计的影响,包括地层构造、断层、岩性、陷落带等信息。
通过地质勘探技术,如地震勘探、测井等方法获得地下信息。
2.考虑钻进目标:确定钻井目标并制定井眼轨迹设计的目标,包括垂直井、平曲井、S型井、水平井等。
3.选择合适的钻头和井壁稳定措施:根据地层岩性和井眼设计目标,选择适当的钻头和井壁稳定措施,以减少钻井风险。
4.采用合适的井眼轨迹设计软件:使用井眼轨迹设计软件,根据地质和目标要求,进行井眼轨迹设计。
软件可以根据用户的输入参数,提供最佳的井眼轨迹设计方案。
5.优化井眼轨迹设计:根据设计的井眼轨迹,进行优化,以满足目标要求、降低钻井风险和成本。
6.完善设计:进行设计审查并完善井眼轨迹设计。
井眼轨迹控制方法的原则如下:1.根据地质情况进行实时调整:在钻井过程中,根据地质情况和实时测井数据,适时调整井眼轨迹设计。
控制方法可以包括调整钻头类型、调整钻井液密度等。
2.使用工具进行测量和记录:使用相关测量工具,如测井仪器、鱼雷测井等,对井眼轨迹进行实时测量和记录。
这些测量数据可用于分析地层情况和优化井眼轨迹设计。
3.采用适当的工具和技术:选择合适的工具和技术,如导航仪器和测量工具,帮助实施井眼轨迹控制。
这些工具可以提供准确的测量数据和实时导航。
4.数据分析和反馈:通过分析测量数据和井斜数据,对当前井眼轨迹进行评估和反馈。
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控制。
5.培训和提高技能:培训钻井工程师和工人,提高其井眼轨迹设计和控制的技能水平。
这样可以确保钻井操作的安全和高效。
总之,井眼轨迹设计和控制方法是确保钻井工程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
定向钻井井眼轨迹控制

z z e
对于偏差角△φZ,如果按照 井斜方位均匀漂移(即漂移
率不变),那么从当前井底
e钻达目标点T,需要的方位 漂移量为2△φZ。
二、方位扭转角的计算
6. 选择控制井斜方位的方法
选择方法的依据是将△φP与2△φZ进行对比。
若2△φZ ≈ △φP ,使用当前钻具组合的自然漂移率即可 准确钻至目标点(既不用更换钻具组合)。
有算示意图
计算井斜方位漂移率时,利用井身的水平投影图,图4-4; 先挑出用井下动力钻具钻出的井段(图中的oa段); 再将转盘钻钻出的井段,根据井斜方位变化的趋势,分成几 段,如图4-4中的ab,bc,cd,de段; 最后根据井身测斜计算的数据,分别求出各段的井斜方位变 化率。
第二节 井眼轨迹预测与控制
三、井眼轨迹控制原则(决策)
控制理论中控制的定义:被控制对象中某一(某些)被 控制量,克服干扰影响达到预先要求状 态的手段或操作。 井眼轨迹控制:钻井施工中通过一定的手段使实钻井眼 轨迹尽量能符合设计的井眼轨道最终保 证中靶的过程。 运用控制理论对井眼轨迹控制分析可知,目前的井眼轨 迹控制系统是一个开环的人工控制系统。
二、井眼轨迹控制
轨迹控制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方面:
(1)适时进行轨迹监测和轨迹计算 选择合适的监测仪器、监测密度和测点密度。根据轨迹计 算结果,提出下步轨迹控制要求。 (2)精心选择造斜工具和下部钻具组合 造斜工具和钻具组合结构的选择是轨迹控制的关键。 (3)做好造斜工具的装置方位计算 装置角、装置方位角、井下动力钻具反扭角、定向方位角 的计算必须准确无误。 (4)造斜工具的井下定向工艺和钻进 正确选择定向方法,严格执行定向工艺措施;严格执行钻 进过程中制定的工艺措施和技术参数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软地层
硬地层
硬地层
软地层
35
(3)地层可钻性的横向变化 垂直于钻头轴线方向上可钻性的变化。 如:在钻头的一侧下面钻遇溶洞或较疏松的地层,而另
一侧则钻遇较致密的地层。
36
2、钻具因素
主要原因是钻具的倾斜和弯曲。 引起钻头倾斜,在井底形成不对称切削。 使钻头受侧向力的作用,产生侧向切削。 “底部钻具组合”( Bottom Hole Assembly ),简称BHA 。 导致钻具倾斜和弯曲的原因: 钻具和井眼之间有一定间隙。 钻压的作用,钻柱受压靠近井壁或发生弯曲。
第五章
井眼轨道设计 与轨迹控制
1
薄油层开发
油层薄,中靶难
需要有合适的角度,才 能达到矢量入靶
角度偏大
角度偏小
2
薄油层开发
井眼轨迹在油层最佳位置穿行难
层薄,地层倾角变化,有时上翘或下倾
精确控制几千米远的钻头走向难度大
3
4
概述:
井眼轨道:一口井开钻之前,预先设计的井眼轴线形状。 直井轨道:过井口的铅垂线。 定向井轨道: 二维定向井:过井口和目标点的铅垂面上的曲线。 三维定向井:具有不同曲率的空间曲线。 轨道设计:定向井、水平井、侧钻井、大位移井等。 井眼轨迹:一口井实际钻成后的井眼轴线形状。 轨迹控制: 直井防斜打直。 特殊工艺井控制井斜和方位,使轨道与轨迹相一 致。
注意:公式中的 Δα和
Δφ 的 单 位,求三角函
数时用(°),其它 情况下用弧度。
29
30
(3)曲率半径法
美国人也曾提出了以圆柱螺旋线为模型的测段参数计算方 法,称之为曲率半径法。其计算结果与圆柱螺旋线法相同。只
是计算公式的表达形式不同。
曲率半径法测段计算公式:
Dm (sin i sin i 1 ) Dm (cos i 1 cos i ) L p Dm (cos i 1 cos i )(sini sin i 1 ) N Dm (cos i 1 cos i )(cosi 1 cosi ) E D
其中:
2 fD 1 24 2 2 fH 1 24
注意:以上二式中的Δ α 和Δ φ 的单位为弧度。
测段计算公式与平均角法公式的形式相似,只是在平均角法公 式的基础上乘以校正系数fD和fH,因而称之为校正平均角法。
32
第三节
井斜的危害:
直井防斜技术
1、在地质勘探方面:造成地质资料失真;打乱合理的地 下井网和开发方案。
2
180
i i 1 180时,
i i i 1 360
c
i i 1
2
180
25
三.轨迹计算方法
1、计算顺序:计算的目的是算出每个测点的坐标值。 从第1个测段开始,逐段向下进行; 算出每个测段的坐标增量;累加求得测点的坐标值。 第0测点的坐标值,D0=Dm0 , Lp0=0, N0=0, E0=0 。 2、计算内容: 测点:五个直角坐标值( D , Lp ,N , E , V ), 两个极坐标值( S ,θ) 。 测段:四个坐标增量( ΔD,ΔLp,ΔN,ΔE ), 井眼曲率Kc 。
假设测段为两 段等长度的折 线,其方向分 别与上、下测 点方向一致。
平均角法
假设测段为直 线,其方向为 上、下测点方 向的“和方向 ”。
圆柱螺线法
假设测段为圆 柱螺线,螺线 在两端点处与 上、下两测点 方向相切。
最小曲率法
假设测段为平 面圆弧,圆弧 在两端处与上 、下测点方向 相切。 27
4、计算方法 (1)平均角法: 假设测段是一条直线;该直线的方 向是上下二测点处井眼方向的“和 方向”(矢量和)。 测段计算公式:
(4) 井斜方位角φ : 井斜方位角的另一种表示方式: 象限角:指井斜方位线与 正北方位线或与正南方位 线之间的夹角。 象限角的变化范围: 0~90之间。 磁偏角: 磁北方位与正北方位 之间的夹角。 磁偏角校正: 真方位角=磁方位角+东磁偏角 真方位角=磁方位角-西磁偏角
15
二.轨迹的计算参数
由基本参数计算得到的参数。 (1) 垂直深度D(垂深):轨迹上某点至井口所在水平 面的距离。垂深增量称为垂增(Δ D)。 (2) 水平投影长度Lp(水平长度、平长): 井眼轨迹上某点至井口的长度在水平面上的投影, 即井深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长度。 水平长度的增量称为平增(Δ L)。 (3) 水平位移S(平移):轨迹上某点至井口所在铅垂 线的距离(或:在水平投影面上,轨迹上某点至井口的 距离)。 平移方位线:在水平投影面上,井口至轨迹上某点的连 线。 我国将完钻时的水平位移称为闭合距。
作图简便。
20
21
三.井眼轨迹的图示法
1.水平投影图 投影面:水平面 坐标系:以井口为原点、N坐标轴、E坐标轴。 表达的参数:N坐标值、E坐标值、水平位移S、 水平长度Lp、闭合距、井斜方位角φ、 平移方位角θ、闭合方位角。 2.垂直剖面图 垂直剖面:过井眼轴线上各点垂线组成的柱面展开图。 坐标系:原点(井口)、横坐标(水平长度)、 纵坐标(垂深) 表达的参数:垂深D、水平长度Lp、井深Dm、井斜角α 。
5
二维
三维
6
概述:
直井用途:油田开发和勘探。有井斜限制要求。 定向井用途: 1.地面环境条件的限制 高山,湖泊,沼泽,河流,沟壑,海洋,农田或重要的 建筑物等。 2.地下地质条件的要求 断层遮挡油藏、薄油层、倾角较大的地层钻进等。 3.处理井下事故的特殊手段 井下落物侧钻、打救援井等。 4.提高油藏采收率的手段 钻穿多套油气层、老井侧钻等。
0测点的井深和井斜角均为零。
24
4.若αi= 0,则计算第i 测段时,φ i= φ
i-1;计算第
i+1测段时,φ i=φ i+1 。
5.在一个测段内,井斜方位角变化的绝对值不得超 过180°。
i i 1 180时,
i i i 1 360
c
i i 1
22
第二节
一.测斜方法
轨迹测量及计算
目的:掌握井眼轨迹参数的测量、计算、轨迹绘图方法。
1、测斜仪分类 按工作方式分: 单点式、多点式、随钻测量(有线、无线)。 按工作原理分: 磁性测斜仪(罗盘)、陀螺测斜仪(高速陀螺空间指向 恒定)。 2、测量内容 井深Dm、井斜角α 、方位角φ 。
23
二.对测斜计算数据的规定
钻具本身弯曲;转盘安装不平、井架安装不正等。
3、井眼扩大
钻头在井眼内左右移动,靠向一侧,钻头轴线与井眼 轴线不重合,导致井斜。
37
38
二.满眼钻具组合控制井斜
由钻具引起井斜的原因可归结为: ①.钻头对井底的不对称切削; ②.钻头轴线相对于井眼轴线发生倾斜; ③.钻头上的侧向力导致对井底的侧向切削。 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之一是让钻具填满井眼,即: 满眼钻具组合。 基本原理: 增大下部钻具组合的尺寸和刚度,近似“填满井眼 ”,防止钻柱弯曲和倾斜。 方法: 在下部钻具适当位置上安装3~4个扶正器。 扶正器尺寸:Δd=dh-ds=1.0 ~2.0 mm
以字母Dm表示,单位为米(m)。 井深增量(井段):下测点井深与上测点井深之差。
以ΔDm表示。
12
(2) 井斜角(α): 指井眼方向线与重力线之间的夹角。单位为度(°)。 井眼方向线: 过井眼轴线上某测点作 井眼轴线的切线,该切线向 井眼前进方向延伸的部分称 为井眼方向线。 井斜角增量( Δα ): 下测点井斜角与上测点 井斜角之差。
30 平均曲率: K c Dm
狗腿角(γ )的计算: Lubinski公式:
cos cos A cos B sin A sin B cos(B A )
钻井行业标准计算公式:
2 2 sin 2 c c A B
2
γ——该测段的狗腿角,(°); Kc——该测段的平均井眼曲率,(°)/30m ; αc——该测段的平均井斜角,(°)。
16
17
二.轨迹的计算参数 (4) 平移方位角θ :
平移方位线所在的方位角。
(5) N坐标和E坐标:
南北坐标轴,以正北方向为正; 东西坐标轴,以正东方向为正。
(6) 视平移V:
水平位移在 设计方位线上的 投影长度。
18
(7) 井眼曲率K(“狗腿严重度”、“全角变化率”): 指井眼轨迹曲线的曲率。
沉积岩特性:垂直层面方向的可钻性高,平行层面方向
的可钻性低。 钻头总是有向着容易钻进的方向前进的趋势。地层 倾角小于 45°时,钻头偏向垂直地层层面的方向。地层 倾角超过 60°时,钻头沿着平行地层层面方向下滑,地 层倾角在45°~60°之间时,井斜方向属不稳定状态。
34
一.井斜的原因
1、地质因素 (2)地层可钻性的纵向变化 地层倾斜且软硬交错,钻头偏向垂直地层层面方向。
7
地面环境条件限制
8
地下地质条件要求
9
处理井下事故
10
11
第一节
井眼轨迹的基本概念
目的:掌握有关参数的概念及这些参数之间的关系。
一.轨迹的基本参数
测量方法:非连续测量,间断测量。“测段”,“测点”。 井深、井斜角和井斜方位角----轨迹的三个基本参数。 (1) 井深(或称为斜深、测深)
井口(通常以转盘面为基准)至测点的井眼长度。
注意:圆柱螺旋线法 和曲率半径法的公式 ,在分母位置上都有 Δα和Δφ(单位为弧度 )。这两个增量中任 一个或同时为零时, 都需要另选公式计算 。
31
(4)校正平均角法 我国钻井行业标准规定使用的方法(校正平均角法): 测段计算公式: D f D Dm c o cs
L p f D Dm s i c n N f H Dm s i c nc o c s E f H Dm s i c ns 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