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哲学_从人文学科的视角看
人文学科知识点

人文学科知识点人文学科是指研究人类文化、人类社会、人类行为、人类思维等方面的学科领域。
在这个学科中,涉及到了诸多知识点,包括历史、哲学、文学、艺术、宗教等等。
本文将对人文学科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介绍和分析。
一、历史历史是人文学科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它研究人类社会的过去,通过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文化的研究,揭示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和历史变迁。
历史可以分为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等不同的时期,也可以按照地域进行划分,比如中国历史、欧洲历史等。
二、哲学哲学是人文学科中的另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人类思维的本质、存在的意义、价值观念等问题。
哲学包括伦理学、形而上学、认识论、美学等不同的分支,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世界。
三、文学文学是人文学科中最具艺术性的一个领域,它通过文字表达人类的情感、思想和体验。
文学包括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不同的文学形式,通过对文学作品的研究和欣赏,可以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四、艺术艺术是人文学科中与文学紧密相关的一个领域,它通过各种艺术形式,如绘画、音乐、舞蹈等,表达人类的情感和思想。
艺术可以分为传统艺术和现代艺术,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研究,可以增加人们对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五、宗教宗教是人文学科中研究人类宗教信仰和宗教文化的一个领域,它涉及到宗教的起源、发展、信仰体系等方面的问题。
宗教可以分为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等不同的宗教体系,通过对宗教的研究,可以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宗教信仰和价值观。
综上所述,人文学科涵盖了历史、哲学、文学、艺术、宗教等多个领域,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和研究,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和人类文化的发展。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应该注重对人文学科的学习和研究,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哲学的意思解释

哲学的意思解释哲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生活、存在和思维等各种问题的学科,它是一种关于世界本质、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思考。
哲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早期思想家,他们在思考自然现象和人类存在的问题时,形成了哲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论。
随着时间的推移,哲学的研究范围逐渐扩大,涵盖了伦理学、形而上学、认识论等多个领域。
伦理学是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人类行为和价值观念的规范。
伦理学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是“好”的生活,以及如何获得这种生活。
伦理学家们试图探讨人类行为规范的根源和理论,以及如何解决伦理问题。
形而上学是哲学的另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存在和实在的本质。
形而上学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是存在,以及存在的本质是什么。
形而上学家试图寻找宇宙的基本结构和原则,并探讨存在的本质和真理。
认识论是哲学的第三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知识和认识的本质。
认识论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是知识,以及知识的来源和范畴是什么。
认识论家试图探讨认识的限制和可能性,以及如何达到真理和智慧。
哲学的研究方法通常是通过逻辑推理和思辨来进行的。
哲学家们会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和证明假设等一系列逻辑推理的方法来研究世界和人类的问题。
除了逻辑推理,哲学研究还常常涉及到对文献的解读和分析,以及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观察和实验。
哲学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哲学可以帮助人们思考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在现代社会,人们常常迷失在物质追求和功利主义中,忽视了生活的本质和价值。
哲学能够引导人们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提出对生命和世界的深刻理解。
其次,哲学可以帮助人们提高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往往面临各种复杂的问题和困境,需要运用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来解决。
哲学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可以帮助人们理清思绪,找到问题的本质,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再次,哲学可以帮助人们拓展视野,提高世界观和人生观。
在现代社会,人们面对种种挑战和困难,很容易产生消极的情绪和想法。
人文科学对哲学的认识3000字

人文科学对哲学的认识3000字当代大科学体系中的人文社会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哲学是关于人文社会科学的哲学,是对于人文社会科学及其研究中的一些前提性和根本性问题的哲学探讨,人文社会科学哲学的产生,直接地依托于人文社会科学。
而人文社会科学在当代的凸显,有其明显的社会和时代背景,这就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的自觉性的不断提高和人类认识与自我认识向着科学化方向的不断发展。
从历史的角度看,与对于自然的认识相伴随,对人文社会现象的认识也有悠久的历史,并形成了具有相当规模和丰富内容的人文学科。
然而这种认识却很难说是一种科学。
近代以来,对自然的认识逐渐向科学化的方向发展,形成了具有严格性质、严整内容、严密体系和特定方法的自然科学。
自然科学的发展推动了技术和生产的巨大发展,促进了人类实践的巨大进步,也推动了社会组织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
这既为人文社会认识的发展提供了对象性前提和强劲的动力,也提供了极为有效的科学背景和方法论借鉴,促使对人文社会现象的认识也向着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19世纪下半叶,尤其是20世纪以来,对人文社会现象的认识借助于科学的力量迅速发展,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社会科学,它包括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法学等。
社会科学的发展不仅从新的角度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也促进了传统的人文学科的发展,从而造就了一种自然科学、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交织、互相促进的动态发展格局,形成了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等多足鼎立的当代大科学体系。
当代大科学的发展既提出了一系列的科学问题,也提出了一系列的哲学问题。
首先,从科学的角度看,它把“什么是科学”的问题作为一个重要的元科学问题重新提了出来。
过去一谈到科学,指的就是自然科学。
人文社会研究的科学化发展也就是按照自然科学的标准和模式来发展,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客观性、准确性、定量性和可重复性等是科学性的基本规定。
那么,能否严格地按照自然科学的标准来规定和要求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呢?或者说,对于社会科学尤其是人文科学的研究是否应当和能否按照自然科学的科学观来加以要求和对待呢?这里显而易见的情况是,人文社会现象既与自然现象有诸多相似之处,如客观性、动态性、历史性等,也有许多与其非常不同的特点,如在很多方面具有不可量化性、不可逆性、个别性和不可重复性等。
浅谈对哲学的认识

浅谈对哲学的认识哲学,是所有学科的基础,是对其他所有学科高度抽象和概括的学科,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有力武器。
作为一个受过党和国家教育的中国公民,我自然最信奉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的意义。
简单说,哲学有以下几种作用。
一是作为人们认识事物,改造事物的基本的方法论。
比如,共产党人在遇到问题时会用马哲原理的方法分析并解决;而虔诚的信徒则会祈祷,膜拜。
二是形成一种思维方法,来分析问题,进而提出对策。
三是作为其他学科研究深入的一种方法,为进一步取得突破寻找切入点,是其他学科的总纲。
就如宪法是其他法律的根本大法一样,起统领的作用。
哲学是深刻的代名词,是思考者的专享奢侈品。
中国古代有很多伟大的哲学家。
尤以春秋时期为甚。
孔子,老子,孟子,等等。
虽然他们的思想各有异同,但都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思想基础。
西方哲学当以苏格拉底为始祖,后来的黑格尔,费尔巴哈,柏拉图,尼采,以及近代的罗素,卢梭,叔本华等等,对西方社会进步和改革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比之下,中国的古代哲学,更擅长从宏观的角度去把握,从长远去分析,注重对“人”的研究;而西方哲学,则擅长从“理”的脉络去分析,更具体,也更客观。
还记得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当时中国总理朱镕基,我国得以全身而退。
西方很多国家遭受重创。
于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经济学原理的著作,曾在西方国家的街头巷尾风靡一时。
马克思曾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经济模式存在的根本矛盾,人们想从那里获得答案,寻找解决的办法。
哲学与宗教的关系。
哲学与宗教有很多相似之处。
只是哲学的分析论述更为科学,更为严谨。
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哲学与宗教只是表述的方式不一样,意思大致相同。
宗教之间,也有很多相似之处。
都教育人们要诚实守信,要善良仁慈,要勤俭节约,等等。
只是在某些具体的禁忌上有所不同。
西方人信奉耶稣,但具体门派类别很多;佛教也有不同类别,但都信奉释迦牟尼;伊斯兰教的真主,穆汗默德,下面也分很多教派,并互相争斗不止。
1什么是哲学

2、通俗的说法,哲学就是使人聪明的学问。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问。
世界观就是用怎样的观点来看待世界,世界的本质是什么;方法论就是用怎样的方法来认识和改造世界。
对于初学哲学的人来说,很容易从辞典或大百科全书中找到答案,但是如果把这个问题当作真正的问题来研究的话,就不是那么简单了。
哲学到底揭示了什么?不同的哲学流派以不同的方式描述解释了世界的本质属性和客观规律,进而思考人生。
3、原词意:“哲学”出现在西方古希腊时代,它的原始定义,philosophy,它源自希腊文,叫做“爱好智慧”“爱智”。
三个层次(1)感觉。
感受或接受到信息,感知,比较感性,这是感觉。
(2)知识。
把掌握的信息整合起来变成知识,比如现在的学生们都知道地球绕着太阳转,这是古人无法了解的。
但是这种知识是分而不合,每种学科都有不同的知识。
(3)叫做智慧,融会贯通且闪耀着理性的光芒。
从信息、感觉到知识、智慧是三个层次,到智慧的时候代表完整而根本。
所以,谈及哲学就不得不谈人生经验的全面反省,因为牵扯到反省和根本。
它会落实到自身的生命里,所以用哲学的眼光看任何事情,不只能看现在,他一定要看过去和未来、既看现象又洞察本质。
4、两种观点:(1)哲学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追求的过程。
就是保持好奇的天性,探询一切事物的真相。
这种态度称为“爱智”。
“爱智”的原则,“拥有智慧不等于爱好智慧”。
爱智代表的是一种追求的过程,而这个过程的特色就是一直保持心灵的开放。
所强调的“过程”,要不停地质疑与询问,永远在等待着接受惊讶。
(举例:孩子问人是怎么来的?女娲造人。
时间是什么?)保持童真,让心灵自由地追求智慧。
既然“爱智”是一种追求过程,那么又是什么影响了我们去追求它呢?人长大了为什么就不爱思考问题了呢?1)“最先要指出的就是人的身体(惰性、软弱)。
因为人体是物质的,有惰性同时也是软弱的。
这种软弱会妨碍人类拥有智慧。
比如,有时候我们希望自己能够早起,却怎么也爬不起来,这时候会觉得身体实在是自己最大的敌人。
哲学的概念

哲学的概念哲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思维、存在以及现实本质的学科。
从古代至今,人们一直在探索哲学的概念和其核心问题。
虽然哲学并没有具体而明确的定义,但它涉及到人类思维、价值观、知识、存在和现实等广泛的领域。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哲学的概念,并尝试解答关于哲学的常见问题。
首先,让我们考虑哲学的起源。
哲学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思想家们,如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这些思想家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宇宙、人类和道德等问题的观点,奠定了哲学研究的基础。
在古希腊时期,哲学是一门既包括逻辑推理和辩论,又包括道德和形而上学的学科。
然而,哲学的研究范围并不仅限于古希腊时期。
随着时间的推移,哲学的概念和领域也发生了变化。
现代哲学的研究范围涉及到语言、科学、伦理学、政治与社会学等领域。
哲学家们努力思考人类的存在意义、自由意志、真理以及我们对现实的理解方式等问题。
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哲学的目标是什么?哲学的目标是探索人类存在和现实的本质。
它是通过思考、讨论和提出问题来实现这个目标的。
哲学家们尝试回答关于宇宙的起源、道德的本质、人类的自由意志以及知识的来源等问题。
哲学的目标是寻找普遍适用的真理,并提供我们对世界的理解方式。
哲学的方法也值得关注。
哲学并不仅仅是提出问题和思考答案的过程,它还是一种方法论。
哲学采用逻辑和批判性思维的方法来研究问题,以推理和辩论为基础。
通过分析和评估不同观点的优缺点,哲学家们试图找到合理和有据可查的观点。
哲学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并帮助我们理解复杂的问题。
哲学的重要性也是不容忽视的。
哲学是人类思维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提供了我们对世界和自身的更深刻的理解,并帮助我们面对复杂问题时做出明智的决策。
哲学对于培养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道德判断力都至关重要。
它还促进了科学和其他学科的发展,并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贡献。
然而,哲学也存在一些挑战和争议。
一些人认为哲学过于抽象和理论化,与现实社会的需要脱节。
什么是哲学?

二.什么是哲学?——基于学科与学说视野的考察(精简版)一、关于哲学的不同界定历来关于哲学的界定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最具代表性和权威性的首推“爱智慧”说。
这表明哲学起源于人类对智慧的热爱和追求。
后来的思想家们提出了各种新的定义或界说。
二、作为学科的哲学首先,作为学科的哲学,意味着它是人类的一个共同的文化平台。
其次,哲学是一门源远流长、博大深邃、普遍适用的学问。
几千年来,哲学陆续形成了自己的基础性问题和基本理论的领域,同时也在形成提出和回答这些问题的一些概念、范畴、方法、规则等,实现着人类思维能力和思维方式的不断超越与自我超越。
具有“形而上”的特色。
哲学是一门与人类实践密切联系、因而生机无限的学问。
历史证明,哲学始终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和“文明的活的灵魂”。
三、作为学说的哲学作为学说的哲学,是指运用哲学思维、对哲学问题作出一定回答或探索的思想理论系统。
经过历史的积淀,至今已逐渐形成了若干大的哲学传统体系。
它们的各自独立发展和相互交流,有力地保障并促进了人类文化的共同发展和繁荣。
四、具有自觉的学科与学说意识具有自觉的学科与学说意识,不仅是理解和把握哲学的重要条件,也是一个学者具备应有哲学素养的重要表现。
要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为基础,懂得站在科学的高度上看待自己和别人的学说。
要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为基础,坚定不移地掌握自己学说建设的方向和标准,有不断攀越理论高峰的目标和志气。
参考:中国哲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漫长的历史在缔造灿烂中华文明的同时,也造就了一种不同于西方的、有自己特色的哲学传统。
从总体上看中国哲学的特有面貌,是以人为主体,将天、地、人融为一体的思考方式,和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取向的人文精神。
中国传统哲学包含儒家思想但不等于儒学。
这一传统早在先秦时期,在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等诸子百家学说的相互交流和汇合之中,就已经形成并表现出来了。
哲学的概念或定义

哲学的概念或定义什么是哲学哲学是对世界基本和普遍的问题研究的学科,是关于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世界观是关于世界的本质、发展的根本规律、人的思维与存在的根本关系等普遍基本问题的总体认识,方法论是关于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的理论。
1、基本释义哲学,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是社会意识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质、共性或绝对、终极的形而上者为形式,以认识、改造世界的方法论为研究内容的科学。
同时,在著名的科技融合体模型中,哲学处于该模型的顶端,汇聚并指导了具体科学,与科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2、起源源自于希腊语φιλοσοφία(philosophia),意即“热爱智慧”。
希腊文Philosophia是由philo和sophia两部分构成,philein指爱和追求,sophia指智慧。
“哲”一词在中国起源很早,历史久远。
如“孔门十哲”,“古圣先哲”等词,“哲”或“哲人”,专指那些善于思辨,学问精深者,即西方近似“哲学家”、“思想家”之谓。
一般认为中国哲学起源东周时期,以孔子的儒家、老子的道家、墨子的墨家及晚期的法家为代表,而实际上在之前的《易经》当中,已经开始讨论哲学问题。
3、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最高问题,是指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恩格斯在1886年写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中第一次对此作出了明确表述。
它的提出,为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种对立的哲学体系、哲学派别以及对它们的客观评价提供了正确的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哲学什么是哲学?从人文学科的视角看汪 信 砚在当前我国的哲学研究中,人们在所谓的!回归学术∀的名义下时常表露出这样一种倾向,即不是从现实对象或问题本身出发,而是像早已为恩格斯所批判的那样,从原则出发来讨论哲学问题,热衷于用西方形而上学传统来诠释所有的哲学概念,甚至沉迷于在西方哲学的源头中去寻觅一切哲学问题的答案。
这一倾向突出地表现在人们对于!什么是哲学∀这一问题的解答上,以致于今天我们许多人对这一问题的理解,仍然停留在古代哲学或近代哲学的水平上。
作为对这一倾向的反拨,本文拟从哲学的实际境遇亦即从人文学科的视角,对!什么是哲学∀这一问题作一探索。
!什么是哲学∀这个问题对于研究哲学的人来说是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但同时又是一个最困难的问题。
说它!最基本∀,是因为只要我们谈论哲学这个概念或讨论某个哲学问题,就必然要以对哲学的某种理解为前提,就必然预先设定了我们对于!什么是哲学∀这个问题的某种解答,否则就会连自己都不清楚到底在言说着什么。
说它!最困难∀,是因为古往今来人们在这一问题上从来都没有、也永远不可能取得完全一致的意见。
西方人喜欢把研究哲学或常作哲学思考的人称为ph ilosopher ,汉语中通译为!哲学家∀。
其实,按照中国人的语言文化习惯,这样翻译是不太妥当的,至少是不贴切的。
Ph ilosopher 泛指所有搞哲学的人:他可能是一个哲学家,但也可能是分工细密的现代社会中规模庞大的哲学专业队伍中的普通一员。
而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成名成家却是一件了不得的事情。
一个人要真正成为一个哲学家,首先必须形成自己富有个性特色的哲学观,而哲学观的核心就是对于!什么是哲学∀这个问题的解答。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哲学派别之成为一个哲学派别,首先在于其对!什么是哲学∀这个问题有着不同于其他派别的独到理解。
如果我们把哲学史看作是由不同的哲学家和哲学派别的思想构成的逻辑链环,那么我们也可以说,一部哲学史也就是人们对于!什么是哲学∀这个问题继续不断地作出不同理解的历史。
这样看来,要给!什么是哲学∀这个问题作出一个大家一致同意的、确定的、最终的解答,是根本不可能的。
!什么是哲学∀这个问题本身也是一个哲学问题,并且是一个最具基础性的哲学问题。
也正因如此,一些重要的哲学或哲学史教材首先就会对这个问题作一番辨析。
黑格尔的#哲学史演讲录∃、文德尔班的#哲学史教程∃、罗素的#西方哲学史∃等都莫不如是。
例如,罗素的#西方哲学史∃上卷!绪言∀的开篇,就试图通过对哲学、神学和科学的划界来回答!什么是哲学∀的问题。
他说:!哲学,就我对这个词的理解来说,乃是某种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的东西。
它和神学一样,包含着对于那些迄今仍为确切的知识所不能肯定的事物的思考;但是它又像科学一样是诉之于人类的理性而不是诉之于权威的,不管是传统的权威还是启示的权威。
一切确切的知识 我是这样主张的 都属于科学;一切涉及超乎确切知识之外的教条都属于神学。
但是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还有一片受到双23方攻击的无人之域;这片无人之域就是哲学。
∀(罗素,第11页)罗素对!什么是哲学∀这个问题的回答是深刻的,但并不是清晰、精准的,因为读了上述这段话,我们好像明白了一些什么,但又好像仍然不知道到底什么是哲学。
连罗素这样的大哲学家都只能做到如此程度,这说明!什么是哲学∀这个问题的确难于回答。
不过,在我看来,这个问题难于回答、不同的人对于这个问题有不同的答案,并不说明哲学玄妙莫测、无法理解,恰恰相反,这种情况本身就是哲学的特殊性质的体现。
换句话说,正是哲学的特殊性质,决定了人们很难对!什么是哲学∀这个问题提供一种一劳永逸的答案。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正是哲学的魅力之所在。
哲学是一门学问,这是毫无疑问的。
但是,有些人为了强调哲学是一门学问、是一门真正的学问,竟这样那样地断言哲学是一门科学,如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最高的科学或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这就大谬不然了。
即使是在我们这个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已被科学所彻底改造、科学已成为人类文明的主旋律的现代社会里,科学也并不是任何人为事物的恰当标准。
例如,如果一首诗写得!很科学∀,那么它决不会是一首好诗;而像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样的名篇佳句,却一点也不科学。
其实,学问并不必定是科学,也根本没有必要为了表明哲学是一门重要学问而牵强附会地把哲学说成是科学。
恰恰相反,为了说明哲学是一门重要学问,为了阐释哲学这门学问的特殊性质,首先必须明确哲学与科学的根本区别。
作为一门学问,哲学属于人文而不属于科学。
根据我国现行的学术体制和学科分类,我们习惯于把所有的学科分为人文社会科学(文科)与自然科学(理工科)两大类,这种分类是相当混乱的。
这种分类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它把人文也视为科学,并称之为!人文科学∀;二是它认为所谓的!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是一类的东西,有时甚至把!人文科学∀完全并入社会科学;三是它认为社会科学比较接近于所谓的!人文科学∀而区别于自然科学。
实际上,人文之学与科学是有根本区别的。
今天,我们所谓的!人文科学∀的英文对应词是!hum an ities ∀,而!hum an ities ∀根本就不属于科学(science ),相反,从某种意义上说,它还是与科学(science)相对待的东西。
从西方古典时代以来,!hum anities ∀主要包括哲学、史学、语言文学、艺术等等,#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文版将它翻译为!人文学科∀,这是比较准确的。
该书指出:!人文学科是那些既非自然科学也非社会科学的学科的总和。
一般认为人文学科构成一种独特的知识,即关于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的人文主义的学科。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第6卷,第760页)在人文学科之外,自然科学也好,社会科学也罢,则都属于科学(science),也就是说,社会科学是比较接近于自然科学而区别于人文学科的。
那么,hum an iti e s 与sc i e nce 、人文学科与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到底有些什么区别呢?在我看来,这种区别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旨趣不同。
一切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其目的都是要揭示对象的性质和规律、获取关于对象的尽可能普遍的知识,其所要回答的主要是对象!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等问题。
与此相反,人文学科的根本目的不是要获取关于对象的知识,而是要探寻人的生存意义、人的价值及其实现问题,并由此表达某种价值观念和价值理想,从而为人的行为确立和提供某种价值导向,其所要回答的主要是对象!应如何∀的问题。
可以说,科学是一种纯粹的知识体系,一切科学都是一种!物学∀;而人文学科则是建立在一定知识基础上的价值体系,一切人文学科都是一种!人学∀。
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也研究人,但它们并不把人当作人来看待,而是把人当作一种!物∀,即当作一种完成了的存在物或既成的事实性存在来研究,致力于发现支配人这种事实性存在的社会的、文化的、心理的甚或生物学的规律,因而它们对人的研究与对别的存在物的研究并没有24 #哲学研究∃2009年第11期本质的不同。
与此相反,人文学科不是把人当作一种!物∀、当作一种既成的事实性存在来看待,而是把人真正当作人即当作一种始终未完成的存在物来研究。
可以这样说,科学研究和人文学科的研究都是要探寻某种东西,其中,科学研究所要探寻的是某种既成的事实,如电子、光谱、细胞、人的生理或心理活动的特点和规律等等,它所要探寻的东西本身是确定可寻的,一旦探寻到了这种东西,一项具体的科学研究的任务即告完成;人文学科的情况则很不相同,它所要探寻的东西从一开始就注定是找不到的,或者说,先前的探寻者总是以为他们找到了,而后来的探寻者却总是认为先前的探索者并未找到或并未完全找到。
但是,这丝毫也无损于人文学科及其研究的重要性:人文学科及其研究的重要性不在于其探寻的结果,而在于其探寻的过程。
这是因为,人文学科所要探寻的东西是人的生存意义或人的价值,而人的生存意义、人的价值并不是现成地摆在什么地方等待我们去发现的,而是在人文学科的探寻过程中不断地被开掘出来的,不断地生成着的。
正是通过对于人的生存意义、人的价值的永无止境的开掘和追问,人文学科不断地从新的方面、新的高度展示出人不同于任何其他存在物的始终未完成状态。
当然,人文学科也会研究物、研究各种事实性存在的性质和规律。
例如,语言学非常重视研究语言的结构和功能及其发展规律,文学艺术一向注重运用写实手法,史学历来讲究对史料的考证,而近代以来的思辨的历史哲学则一直孜孜不倦地致力于历史规律的探索。
但是,人文学科决不满足于、决不止于发现对象的性质和规律,而总是要进一步追问如此这般的对象、对象如此这般的性质和规律,对人的生存和发展、对人的价值及其实现有何意义。
第二,致思方向不同。
新康德主义弗莱堡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李凯尔特曾把人文学科称为!文化科学∀,并分析了它与自然科学的区别。
他认为!自然科学是%抽象的&,目的是得到一般规律,人文研究是%具体的&,它关心个别和独特的价值观。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第6卷,第760页)李凯尔特有时又把人文学科称为!历史科学∀。
他说:!有一些科学,它们的目的不是提出自然规律,甚至一般说来也不仅仅是要形成普遍概念,这就是在最广泛的意义上而言的历史科学。
这些科学不想缝制一套对保罗和彼得都同样适合的标准服装,也就是说,它们想从现实的个别性方面去说明现实,这种现实决不是普遍的,而始终是个别的。
而一旦对个别性进行考察,自然科学概念就必定失去其作用。
因为自然科学概念的意义恰恰在于它把个别的东西作为%非本质的&成分排除掉。
历史学家可能引用歌德关于普遍的东西的话:%我们利用普遍的东西,但是我们不喜欢普遍的东西,我们只喜欢个别的东西。
&∀(李凯尔特,第50页)李凯尔特的上述看法是有道理的。
就致思方向而言,因为要发现一般规律,自然科学在研究对象时总是致力于!抽象化∀或!普遍化∀,也就是说,它总是致力于把个别事实归结为某种规律的作用和表现,并把特殊规律提升为一般规律,从而抽象出越来越普遍的规律,获取关于对象的越来越普遍的知识。
例如,在人类历史上,人们关于各种运动形式之间的关系的科学认识曾先后形成了三个判断:(1)摩擦是热的一个源泉。
这是一个个别判断,它反映了摩擦可以生热这样一个事实。
(2)一切机械运动都能借摩擦转化为热。
这是一个特殊判断,它反映了一种特殊的运动形式(机械运动)在特殊情况下(经过摩擦)转变为另一种特殊的运动形式(热)的性质。
(3)在每一种情况的特定条件下,任何一种运动形式都能够而且不得不直接或间接地转变为其他任何运动形式。
这是判断的最高形式,即普遍判断。
恩格斯说:!到了这种形式,规律便获得了自己的最后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