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视角对英汉科技文差异的分析

合集下载

从语言学角度对比中英语言文化差异

从语言学角度对比中英语言文化差异

从语言学角度对比中英语言文化差异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不同的语言背后承载着不同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和习惯。

中英语言文化差异体现在词汇、语法、语音、修辞手段等方面。

下面就从语言学的角度对比中英语言文化差异进行探讨。

一、词汇1. 词汇量和构词法中文和英文在词汇量和构词法上存在较大差异。

中文是一个汉字文字,词汇量较大,而英语则是一个词汇量较小的语言。

中文的构词法主要通过字、词、词组的组合来表达意思,而英语则通过词根、前缀、后缀的变换来构词,例如happy(高兴的)→ unhappy(不高兴的)。

2. 文化价值的体现中英文词汇之间的差异体现了两种文化的不同价值观。

中文中的“家”和“爱”在词汇量和含义上都要比英文中的“family”和“love”更加丰富,反映了中文文化中对家庭和爱的重视。

二、语法1. 主谓宾的位置中英语语法结构有所区别。

中文是一种主谓宾的语言,句子的成分排列为主语+谓语+宾语,而英语是主谓宾的语言,句子的结构为主语+宾语+谓语。

“我爱你”在中文中的表达为“我(主语)爱(谓语)你(宾语)”,而在英文中的表达为“I(主语)love(谓语)you(宾语)”。

2. 时态和语态的表示方式中英语言在时态和语态的表示上也存在差异。

中文中时态的变化主要通过语序和词语的搭配来表示,而英文中时态的变化主要通过动词的变化和助动词的运用来表示。

语态方面,中文中的主动和被动的区分主要通过词语的表达来表示,而英文中主动和被动的区分则通过动词的形式来表示。

三、语音1. 声调的区别中文是一个声调语言,不同的声调可以改变一个词的意思。

而英语是一个非声调语言,重音的变化只会改变一个词的读音,而不会改变它的意思。

中文中的“ma”可以根据不同的声调分别表示“妈”、“麻”、“马”、“吗”等不同的意思,而英语中的“ma”只有一个读音,不会改变它的意思。

2. 元音和辅音的差异中英语言在元音和辅音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文的元音比较丰富,有多种单元音和复元音,而英文的元音比较简单,只有一些常见的单元音和复元音。

从语言学角度对比中英语言文化差异

从语言学角度对比中英语言文化差异

从语言学角度对比中英语言文化差异中英语言文化差异是一个复杂而丰富的话题,涉及到语言结构、语法规则、词汇用法、表达方式、交际习惯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从语言学的角度对比中英语言文化差异,探讨两种文化背景下的语言特点和沟通方式,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两种语言文化。

一、语音和语调中文和英文在语音和语调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中文语音较为平板,发音相对单调。

而英文语音较为抑扬顿挫,发音富有变调和音节的起伏。

这种差异反映了中英两种语言文化中人们对语言韵律的不同理解和表达方式。

中文注重平衡和稳重,英文则更偏向于生动和变化。

学习者在掌握两种语言时需要注意语音和语调的差异,避免因为语音上的差异而造成交流障碍。

二、词汇和语法中英两种语言在词汇和语法方面也存在着明显差异。

中文词汇量丰富,有许多成语、俗语和谚语,文言文和口语之间的差异也较大;而英文词汇则更加直接和实用,表达方式更加简洁。

在语法方面,中文重视主谓宾的顺序和修饰成分的多样化,英文则更注重时态、语态和句子结构的变化。

这种差异体现了中英两种语言文化中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的不同,学习者需要通过实践和对比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两种语言的词汇和语法规则。

三、表达方式和交际习惯中英两种语言文化的表达方式和交际习惯也有所不同。

在中文文化中,人们注重委婉和含蓄的表达方式,讲究礼貌和谦逊;而在英文文化中,人们更加直接和坦诚,喜欢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这种差异反映了中英两种语言文化中人们对待沟通和交流的态度和偏好。

在跨文化交流中,学习者需要注意表达方式和交际习惯的差异,避免因为文化差异而造成误解和冲突。

四、习惯用语和语境理解中英语言文化差异体现了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学习者需要通过对比和实践来更好地掌握和应用两种语言。

语言文化差异也为跨文化交流和交融提供了丰富而深刻的表现形式,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了解和尊重中英两种语言文化差异,有利于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互相学习和交流,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和水平。

从科技英汉翻译看两种语言差异

从科技英汉翻译看两种语言差异

6从科技英汉翻译看两种语言差异文/周晶志刘传安科技文体具有严谨周密准确逻辑性强清晰精练等特点科技英语的英汉翻译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采用正确的方法根据英汉语言和思维习惯在理解原文和掌握相关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语义辩认语法分析和逻辑分析的能力以减少翻译错误提高译文的质量现通过分析英汉大学物理理解题指导及习题中的数例出现的一些语法现象就两种语言进行对比分析例一英文Ast one w ei ghi ng 1.05kgfand sl i di ng on i c e w i t h a ve l oci t y of 2.44m /s i s st oppe d by f r i ct i on i n 10s.Fi ndt he f or ce of f r i ct i on,ass um i ng i t t o beconstant.译文一颗重1.05kg f 的石子在冰水上以2.44m /s 的速度滑动,由于摩擦,石子在10s 内停止滑动,求摩擦力假设摩擦力恒定分析石子由于摩擦而停止,英文中要用被动语态表示科技英语中多用被动语态至少三分之一的谓语是被动语态形式而汉语多用主动形式因为科技文章叙述的对象是事物现象或过程强调客观事实的准确性同时可把主要信息前置使之非常醒目收到简洁客观之功效英语中还广泛使用非谓语动词等各种短语替代各种从句以达到行文简练句子结构简洁紧凑醒目的效果此句使用了动词-i ng 形式w ei ghi ng sl i di ng 作后置定语替代定语从句在汉语中分别使用了前置定语和独立的主谓分句例二,英文W hat i s t he w ei ght ofbal l as t t o be dr oppe d f r om a uni f or m l ydescendi ng bal l oon t o enabl e t he l at t er t or i se w i t h t he sam e vel oc i t y?T he bal l oonw i t h t he bal l ast w ei ghs 1600kgf a nd i t sl i f t i ng capaci t y i s 1200kgf.T he f or ce oft he ai r r esi s t ance i s t o be t aken t he s am edur i ng ascent and desc end.译文从均匀下降的氢气球上投下沙中学术研究A cademic research 囊使氢气球以相同的速度上升如果氢气球上有沙囊重1600kgf 它的上升载量为1200kgf ,在上升和下降中空气的阻力是相同的则投下的沙囊重多少分析科技文章侧重叙事推理叙事与推理条件英语和汉语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如此句把结果在前推理条件在后而汉语则相反推理条件在前结果在后英语多变化汉语多重复如本句冠词用法气球第一次出现必须要用不定冠词a ,而第二次出现要用定冠词the而按汉语语法则没有这样的要求也没有冠词这一词类表达时一律用重复使用名词气球英语的长句使用较多以表达多种密切相关的概念为了使长而复杂的句子结构正确语义清楚同时避免重复英语的主语宾语等名词成分多用代词汉语则多名词如本句t he l at t er 是不定式t oenabl e 的宾语替代了氢气球汉语往往使用名词能使语义更加清楚相比之下汉语对变换表达方式的要求没有英语那么高很多英语中的变换表达译成重复表达例三,英文Ashel l w ei g hi ng 980Nf l ies hor i zont al l y w i t h a ve l oci t y of 500m /s al ong a r ai l w ay,st r i kes a f r ei ght car car-r yi ng s and and w e i ghi ng 104kgf a nd get s st uck i n i t.W hat s peed w i l l be i m -pa r t ed t o t he car ?i f (1)i t w a s s t andi ng;(2)i t w as m ovi ng a t a speed of 36km /h i n t he sam e di r ect i on as t he shel l ;(3)i t w as m ovi ng w i t h a speed of 36km /h i n t he di r ect i onoppo si t e t ot he f l ight of t he shel l.译文一颗重980N 的炮弹以500m /s的速度沿着铁道水平地方向飞行并击中一辆载着沙子的货车货车重量104kgf ,炮弹击中货车后进入车内如果货车停止不动2货车以36km /h 的速度与炮弹飞行方向相同的方向运动3货车以36km /h 的速度与炮弹飞行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问货车的车速是多少分析英语句子结构重形合汉语重意合英语句子成分主要是由连接词贯通以表达逻辑关系词序也比较灵活句子组织形式严谨关系分明语义明确汉语则从意义上组合句子句子结构按时间和逻辑顺序排列词序较固定科技英语中时态的使用有限一般现在时是最常使用的时态如此句的fl ies stri k es g ets 层次分明用时态表达了时间动作顺序汉语用了并后等词来表示其时间动作顺序使语义和关系明确由此可见英汉两种语言在语序逻辑语法结构等存在着种种差异在处理科技英语翻译时通读全文掌握大意分析语法注意两种语言在语序逻辑语法结构的表达方式上的差异有助于减少翻译错误提高翻译质量作者单位宜春学院编辑雨露200.10921/。

从语言学角度对比中英语言文化差异

从语言学角度对比中英语言文化差异

从语言学角度对比中英语言文化差异
中英语言文化差异是一个广泛而深入的话题。

在语言学方面,中英两种语言在语音、
语法和词汇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这主要是由于两种语言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所致。

首先,在语音方面,中英语言的语音系统有很大的差异。

中文有四种声调,而英语则
没有。

这意味着在中文中,同一个音节可以有不同的意义,这在英语中是不可能的。

中文
的声母和韵母组合方式也与英语不同,中文的音节较为简单,主要由一个声母和一个韵母
组成,而英语则有复杂的辅音组合和元音变化规则。

其次,在语法方面,中英语言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中文的语法比英语更为简单,没有
形态变化和格形的概念,而英语则有复杂的动词变化和名词变化规则。

中文的句子结构比
英语灵活,可以通过语序和语气来表达不同的意思。

而英语则更为注重语法规则的符合,
主语和谓语的顺序不能颠倒,否则就会改变句子的意思。

最后,在词汇方面,中英语言的词汇有很大的差异。

中文单词一般都是一个音节,具
有浓郁的象形性,而英语单词则较为复杂,多由一个或多个音节组成。

中文中有很多成语、俗语等文化内涵的词汇,而英语则更为强调实用性,更多地使用形象化的比喻和象征性的
词汇。

综上所述,中英语言文化差异很大,这是由于两种语言在历史和文化上的差异所致。

对于学习中英语言文化的人来说,了解和掌握两种语言的差异很重要,这有助于更好地理
解和运用两种语言。

同时,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英两种语言的交流和融合将愈加紧密,
中英语言文化的比较研究也将更为深入广泛。

从语言学角度对比中英语言文化差异

从语言学角度对比中英语言文化差异

从语言学角度对比中英语言文化差异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反映,不同的语言背后承载着不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

中英语言文化的差异是多方面的,包括语音、语法、词汇、修辞手法等方面的差异。

本文将从语言学的角度对比中英语言文化的差异,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

一、语音差异中英语言的语音差异主要表现在音素、音调和语音特点上。

中文的音节是以声母和韵母构成的开合音节和声调音节,其中的声调对于词义的区分至关重要。

而英文则是以元音和辅音构成的音节,强调的是音素的组合和发音的规律。

中英语言的语音特点也有所不同,比如中文更注重韵律和声调,英文更注重重音和语气的变化。

在日常交流中,中英语音的差异可能会导致发音不准和口音重的问题,因此需要重视和练习。

中英语言的语法差异主要表现在句子结构和成分排列上。

中文句子的基本结构是主谓宾,修饰成分较多,且修饰成分可以灵活搭配。

英文句子则更注重主谓宾的固定结构和词序的规范,语法规则更加严谨。

中英语言的时态、语态和语气等方面也有较大差异。

英文的时态和语态分布更丰富,而中文的语气和语态变化更多样。

在语法的使用上,中英文的差异也表现在缩略形式、疑问句、否定句等方面。

因此学习者需要重视语法的学习和差异的对比,以免产生句子结构不通顺和用词不准确的问题。

三、词汇差异中英语言的词汇差异主要表现在词源、构词、词义和用法等方面。

中文的词源较为古老和丰富,包括古代汉语、外来词汇和新疆词汇等。

而英文的词源较为多元和混合,包括古英语、古法语、拉丁语和希腊语等。

中英语言的构词方式也有所不同,中文善于以意符合成词,而英文善于以词缀合成词。

在词义和用法上,中英文也有许多差异,比如同一个词在中英文中可能有不同的词义和用法,甚至有相反的含义。

中英文还存在一些文化差异,比如中文对家庭、学校、礼仪、饮食等方面的词汇更为丰富和详细,而英文对科技、商务、生活等方面的词汇更为丰富和详细。

因此学习者需要灵活运用中英文的词汇,避免产生歧义和误解。

浅析英汉科技文献的语言差异

浅析英汉科技文献的语言差异

浅析英汉科技文献的语言差异随着全球经济的日益一体化,全球科技的发展突飞猛进,世界各国的科技交流日益加强。

科技英语对全球的科技交流发挥着无法替代的作用和功能,日益发展成为一门彰显自身特色的语言变体。

而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让科技文献的翻译存在一定困难。

下面,赛恩斯编译就英汉科技文献的语言差异进行探讨。

一、科技英语。

科技英语属于应用英语的范畴,是英语应用科技领域、适应全球科技发展与交流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功能性的语言变体。

一般而言,科技英语包括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有关的学术著作、论文、研究报告,以及专利产品的说明书等。

科技英语有着自身的语言特点,广泛使用被动语态和名词化结构的句子,大量使用介词短语、形容词及形容词短语、分词和定语从句来在句中做后置定语。

科技英语还经常使用一些固定的常用句型,以及复合词和缩略词,使科技英语的表达更加准确而规范,明晰又简练。

科技英语还经常为了精确下定义,叙述生产过程和解释科学实验过程及结果而使用长句。

与汉语相比,科技英语最为突出的特点是广泛使用非谓语动词结构的句子。

往往使用分词短语来代替定语从句或状语从句,使用动词不定式短语来代替各种从句。

二、科技汉语。

汉语是典型的分析语,没有存在像英语那样的屈折变化形式。

句子结构灵活而简短,大量使用流水句、紧缩句、松散句和并列结构,是靠隐性的语义连贯而实现的意合语言,往往喜欢使用主动语态和人称主语的句子。

与科技英语相比,汉语最为典型的特点是动词优势于名词,大量使用谓语动词。

连动句是其中的一种特殊句式,有着自身的特点并在汉语中广泛存在着。

正如蒋坚松教授所言,“汉语中动词优势的重要表现形式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词连用,包括连动式和兼语式两种类型。

连动式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词都与主语发生关系,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按时间和逻辑顺序排列。

《2024年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英汉偏正结构歧义对比分析》范文

《2024年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英汉偏正结构歧义对比分析》范文

《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英汉偏正结构歧义对比分析》篇一一、引言系统功能语言学是研究语言使用过程中社会和交际功能的重要理论,其理论框架下对语言的结构和功能有着深入的解读。

在语言使用中,偏正结构作为一种常见的语法结构,常用于描述事物之间的修饰关系。

然而,英汉两种语言在偏正结构上存在诸多差异,尤其是在表达歧义时。

本文旨在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视角出发,对比分析英汉偏正结构的歧义现象,揭示其背后的深层原因和影响。

二、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框架系统功能语言学强调语言的社会性和交际性,认为语言的功能是服务于社会交际的。

在这一理论框架下,语言的结构和功能是相互关联的,结构决定着信息的组织和表达方式,而功能则影响着语言的使用和交际效果。

偏正结构作为语言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和意义在系统功能语言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三、英汉偏正结构的歧义现象1. 英语偏正结构歧义在英语中,偏正结构常由定语或状语修饰名词或动词构成。

例如,“a tall man”中的“tall”作为定语修饰“man”,这种结构的表达相对明确。

然而,在复杂的情况下,如“a glass of water with ice”(一个有冰的玻璃杯),当多个定语修饰同一名词时,可能产生歧义。

有时,“with”连接的成分可以理解为玻璃杯里包含的是有冰的水,而有时则可理解为只是水的边缘或表层有冰。

2. 汉语偏正结构歧义汉语的偏正结构以名词为中心词,辅以形容词、副词等修饰词形成修饰关系。

如“绿色草地”中的“绿色”作为修饰词描述“草地”,使得该表达相对直接和明确。

但在复杂句子中,如“红红的苹果熟了”,其中的修饰词可以理解为主观上的“颜色鲜艳”还是客观上的“果实成熟”,这种歧义可能导致不同的理解和解释。

四、英汉偏正结构歧义的对比分析1. 结构差异英语偏正结构多以定语或状语的形式出现,而汉语则以中心词和修饰词的组合为主。

这种结构上的差异导致了两者在表达复杂概念时的不同方式,从而可能产生不同的歧义。

从语言学角度对比中英语言文化差异

从语言学角度对比中英语言文化差异

从语言学角度对比中英语言文化差异【摘要】本文从语言学角度对比中英语言文化差异,分别从语音、语法、词汇、交际文化和修辞手法五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中英两种语言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其中包括发音、语序、词汇的使用方式以及交际方式等方面。

文章也探讨了这些差异背后的文化差异,从而揭示了语言与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

通过对这些差异的分析,可以促进不同语言间的交流与理解,同时也可以使人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

未来,可以进一步研究并探索中英两种语言文化之间的联系,促进跨文化交流与理解的发展。

本文旨在探索和研究中英语言文化差异,为跨文化交流提供借鉴与启示。

【关键词】中英语言文化差异、语音差异、语法差异、词汇差异、交际文化差异、修辞手法差异、总体对比、借鉴与启示、未来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反映了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下的认知和价值观。

中英语言文化作为世界上两大语言文化体系,在交流和相互理解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对比中英语言文化差异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中英语言文化本身就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中文作为象形文字的代表,注重意象和象征的表达,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英文则以拉丁字母拼写,更注重语法和逻辑的表达。

这种语言形式上的差异反映了中英两国的不同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

在全球化的今天,中英两国在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交流日益频繁,对比中英语言文化差异有助于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通过对比两种语言的音韵、语法、词汇等方面的差异,可以更好地把握和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方式和思维模式,从而减少语言交流中可能出现的误解和偏见。

研究中英语言文化差异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两种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还可以拓宽我们的跨文化视野,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本文旨在从语言学角度对比中英语言文化差异,探讨二者在语音、语法、词汇、交际文化以及修辞手法等方面的异同,为跨文化交流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比较中英语言文化差异,深入探讨两种语言体系背后的特点和内在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学视角对英汉科技文差异的分析摘要:因为科技文内容、使用域和语篇功能的特殊性,也因为科技工作者长期以来的语言使用习惯,形成了科技文自身的文体特点。

英汉科技文的文体特点具有共性,但是在具体的微观的方面还是有着各自的差异,尤其体现在词汇、句法和语篇层面上。

英汉科技文中存有的文化思维差异下的语言学特征,在很大水准上制约着人们对科技文的理解和翻译。

关键词:英汉科技文;语言学视角;对比分析一、引言语言的对比有助于探讨语言的共性和差异,进而推动语言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碰撞。

而对语篇、词汇之间的比较,能够在更为立体的层面理解两种不同语言所反映的文化思维的差异。

传统的英汉语言对比理论以及研究大多针对于翻译或者从探讨语言本质角度展开,其注重对象多为文学作品。

对科技文本的对比并不多。

而科技类文章之间的对比之所以长期被人们忽视,是因为人们认为科技汉语深受科技英语的影响,两者差异并不大,其实不然。

胡密密(2002)从日常语言思维差异性推导出科技文同样存有着反映不同思维的差异。

刘先刚(1992)、唐金凤(2007)、尹富林、胡元江(2010)等从英汉科技文体对比视角探讨翻译文体,各自从词汇的构成、语篇衔接等层面讨论差异,重点放在翻译之上。

本论文试图将重点放在语言对比之上,从词汇的结构意义、句型的采用以及语篇特征三个方面实行探讨。

二、英汉科技文文体特点的共性因为科技文内容、使用域和语篇功能的特殊性,也因为科技工作者长期以来的语言使用习惯,形成了科技文自身的文体特点,概括起来大致如下:第一,科技类文章主要用于解释持续发展的科学事实,正如钱三强教授指出的:“科技名词术语是科学概念的语言符号。

人类在推动科学技术向前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同时产生和发展了各种科技名词术语,作为思想和理解交流的工具进而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

”所以,科技类文章正是为了适合这种解释说明的需要而产生的[1]。

第二,科技类文章十分精确,能够说不允许出现模棱两可的情况,极少需要修饰性语言,所以,形容词和副词类修饰词语不多,并且随着科技的持续发展,各种新情况的出现,科技类文章本身的精确性也在发展。

同时,为了达到这种精确的目的,科技类文章需要权威性,也即一种标准来规范科技类文章的词汇、语法和结构。

第三,科技类文章所揭示的是自然界事物的规律及其本质,文章中包括很多定义、定理、定律和结论。

表达这样的内容,要求叙述严密、周到,句子凝练、准确。

一些复杂的自然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往往需要在同一句子中表达出来,一个句子中容纳了大量的内容,这样就造成了科技类文章句式一般较长的特点[2],且多使用被动句,以达到客观的目的。

这样的功能目的性使得科技文在语言学视角上有独特的风格,词汇上多用日常词汇隐喻意义、术语表达较多、名词性短语丰富,句式上被动句较多、句子较长,语篇衔接逻辑性很强。

三、英汉科技文之间的差异即使英汉科技文在整体趋势上有着共性,但是在具体的微观的方面还是有着各自的差异,突出表现在词汇、句法和语篇层面上。

(一)词汇结构的差异首先,从词汇的构成来说。

词缀对于科技英语显得尤为重要,但汉语是词缀缺乏的语言,构词更讲求形象性,讲求一个字进而是一个词的模样,甚至看到一个字就能听出这个字的声音或者闻到这个字的味道,字词之间界限不明显,作为基本单元的字具有构词灵活性以及词汇意义动态性等特征。

这些语言特征相较于更加抽象的科技英语来说都显得有些格格不入,这也是为什么当前汉译过的科技英语文章显得十分生硬的原因,拿出这样一篇汉译文章,如果去深究的话,且不说达不到英语那种由内而外的严谨态度外,有的时候竟可能让人有一种看到了十分不合适的怪胎的感觉,这正说明了汉语的发展本身就是本着生活和文学这个目标而去,并不是一开始就讲求与科学挂钩的,加之中国的历史、政治文化等原因,科技方面的发展落后于西方,反映社会生活的语言也就自然在科技表达方面不丰富。

所以我们能够发现,汉语科技词汇的构成多数是由日常语言词汇重新组合形成的,诸如“光速”“连续统”“光粒子”等;或者通过音译来表达,诸如“尼龙”“维他命”“吗啡”等,虽然通过翻译而来,但已经进入了汉语科技词汇体系。

不过从这些词本身来看,还是具有一定的汉语单个字本身的意义成分。

反观英语,因为具有形态突出的特征,利用词缀构造出了无数科技用词,能够说词缀即是科技英语的命源所在,没有词缀,科技英语几乎不会存有,退一步说,绝对不会如现在这般发展顺畅,更勿论词缀对科技内容的服务达到一个这样的高度。

汉语可能也能够说对英语词缀有所模仿,有时使用原有的基本词做构词成分,例如,用“电”做词根,把它同一些学科的成分结合起来,构成“电场”“电磁”“电话”“电灯”“电视”“电器”“电网”等词,这也是汉语科技词汇的系列性这个特点的体现,但绝对达不到科技英语词汇的水准。

(二)词汇意义的差异词之于语言学视角下的英汉科技文对比的另一个方面就是英语中持续加入的科技新词,也即其内在的意义所指层面。

英语科技词汇一个显著特性就是其拓展方式的特性,如field一词,在一般意义层面上指“野外、田间”,是一片区域,是“煤田”,埋藏煤的一片区域;利用这个区域的隐喻,在计算机领域可作“信息(组)”“字段”解,是具有一段特定信息的区域,再引申“信息组长度”,类似的,在光学方面可作“视场”解,“视场直径”,在数学方面作“域”解,“数域”等,英语科技词汇主要就是在这个基础上持续发展起来的。

这个拓展的理据主要来自于人类认知的共性———隐喻。

隐喻是人类通过认知和推理将一个概念域系统地、对应地映射到另一个概念域或者将一种表达形式通过认知投射来替代另一种表达形式[3]。

对于这个类词语,只有通过读者或译者自身的认知尤其是上下文和具体的语言环境才能确定其真正的含义[4]。

汉语虽然也存有这种现象,但是因为科技发展的滞后性导致汉语的科技词汇大多还是通过翻译过来,而不是从本身语言的自然发生而来,所以汉语科技词汇的形成中间存有着一个翻译的过程,隐喻通过翻译已经产生。

另一方面,在意义内涵与外延上,英汉科技词汇也有各自的个性,其中汉语有一个特点尤为显著,就是一个汉语科技词汇可能有多个解释,比如“场”就可能在不同领域有各种不同的翻译。

对于词汇意义,有以下几种值得注意的情况:科技在持续进步,所以科技新词会永世不竭地出现;并且随着研究的深入,科技领域将持续分化和细化,之前出现的科技词语的意思也必然发生改变,更加精确,更多准确的词语去分担原来意思模棱两可的词的职能;还可能出现的另一种情形是,某个先进的科学实验证明了先前提出的某一项理论事实的错误,这样就可能让一些词失去了在这个领域原有的意思或者有的词甚至就消失了,比如掌上电脑、个人数字助理,它们的出现可能并不是一个错误,但在智能手机普及的今天,我们有了iPhone,有了安卓手机,有了黑莓,PDA会以一个科技发展史上的小插曲的身份逐渐变成一个生僻词汇吧;某些原材料的消失或者新技术的改进也会让一些词语在科技这个新兴的也充满着新兴的语言体系中成为匆匆过客,比如万维网,它和信息高速公路一样属于那个互联网刚刚兴起的时代,虽然已经简化成了web,但现在提起这个词,让我们依然觉得时空应该转回上世纪90年代。

科技领域的词汇体系绝不像正常的词汇体系尤其是汉语词汇体系那样具有较为坚硬的外壳和较为封闭的系统,导致这样的语言学层面上的差异的原因在于,汉语的语言书写符号是表意的象形文字,而英语则是表音的字母。

这种差异使得汉语词汇的能产性受到限制而且词汇必须承担更多的意义,于是科技汉语文本中常常出现一词多义的现象。

这样的词汇内在意义的差异表现在当前的科技汉语中可能又是对科技英语的模仿,比如隐喻和音译,隐喻能体现汉语性,但音译可能仅仅对英语性的保留,我们需要的更多的是汉语性,如中国古代早已有金、木、水、火、土星的天文学名词,不采用“爱神”“大力神”的译名就很有汉语的特点。

再如,电话、电报、话筒、发动机、电动机、汽车、电视等科技名词亦未采用外来语的音译。

这些词准确而生动,使人望文而生义,颇具汉语特色[1]。

(三)句式的差异句式往往体现一个民族观察实践的视角和方式,日常语言的对比研究发现,操持英语的民族较多地从客观角度来看待世界,而汉语使用者更多地从主观角度看待世界。

这正符合西方把人和自然对立起来而中国古代强调人和自然相容的文化差异,有意思的是在科技文本中我们能发现同样的规律。

第一,在科技英语中经常使用的语法结构相当多,如被动语态句使用得很广泛,因为使用被动句比使用主动句更少主观色彩。

这可能也是因为中国传统哲学观体现以人为本,人与天地万物为一体,没有必要把整体与部分严格区分开来,这种哲学观反映在科技汉语上就是主客体不分,大量使用主动句。

西方哲学则强调人与自然是对立的,把大自然看成是人类的对立面和征服对象,这种哲学观反映在科技英语上就是主客观严格区分,主动与被动两个范畴始终是泾渭分明的,如汉语中的“有人告诉我”英语常用被动句来表示“Iwastold”。

第二,科技英语中的句子大量使用动词的非谓语形式,常用形容词短语作后置定语。

在科技英语中,非谓语动词的使用非常普遍,是因为它们能够准确和严谨地反映句子各成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电容器是一个非导体隔开的两个导体组成的一种装置),而在科技汉语中就直接使用动词,十分方便,但对于句子内部各成分之间关系的表达就没有那么到位了。

第三,科技类文章所揭示的是自然界事物的规律及其本质,文章中包括很多定义、定理、定律和结论,那么表达这样的内容,就要求叙述严密、周到,句子凝练、准确。

在科技英语中,这样一些复杂的自然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往往需要在同一个句子中表达出来,一个句子中容纳了大量的内容,这样就造成了科技英语句式一般较长的特点[2]。

整个一段只有一个句子,但是细细一分析,包含了四个分句,句子信息按主位述位的分析有9个信息模块。

反观科技汉语,能够用多个短句来表达同样的内容,在思维习惯上也往往是字一个一个说,话一句一句来,这样科技汉语句式就较短。

以万军鹏、顾真安发表在《玻璃与搪瓷》2014第1期《稀土离子掺杂钠钙硅玻璃的光学性能和光谱特性》文中的一段文字为例:“图3是Ce离子掺杂钠钙硅玻璃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从激发光谱能够看出,其最佳激发波长为350nm,且只有这个个峰值,非常尖锐,//这与之前Ce离子掺杂钠钙硅玻璃的透过率曲线中的紫外吸收截止波长是一致的。

”从形式上看,虽然这段只有一个句号,但是意义层面划分至少3个句子(如上用双竖线标注),其中第二个句子里有3个短句,传递4个信息,意义层层推动。

总体来讲,科技类文章的句式,无论是英语还是汉语,因为描述对象的整体性导致信息量压制较强,句子总是倾向于长句。

(四)语篇衔接的差异在语篇衔接方面,科技英语主要是使用词汇衔接和逻辑衔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