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习得有效路径的哲学视角赵保成

合集下载

二语习得顺序研究

二语习得顺序研究
08对外汉语专业 4
– 教学法——表现为“听说法”,通过“过度 学习”实现语言的学习。 句型操练——是其典型的教学模式。 其步骤——模仿、强化、重复、形成。—— 83页
08对外汉语专业
5
+ 心灵主义语言学习理论认为,认为语言习得是人类与生俱
来的大脑语言习得机制和实际语言接触共同作用的基础上, 由学习者主动构建起来的。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是主动 地、参与的、具有创造性的。外界因素只起辅助作用。 + 心灵主义语言学习理论的来源:儿童 – ——能够创造性的使用语言,——能够理解从未听到过的 语言,——能够使用从未接触过的语言。例子84页。 教材的例子主要是英语的不规则动词的过去时形式在儿 童阶段的运用问题: ①一些动词如 took 、 went 、 came 可以正确运用。② 2~3 岁儿童将 took 、 take 、 taken 三个独立的词,而不是视 作一个词的语法形式。③4~5岁儿童在动词后面一律加 ed ,以构成不规则动词过去时。④到 6~7 岁时,能够区 分规则动词和不规则动词的过去时的构成。
赵小军 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文学与新闻系 2010-2011-2 08对外汉语专业
+ 习得顺序研究的产生,完全是为了证实或证伪心
灵主义语言学习理论关于第一语言习得中存在所 谓人先天具有“语言习得机制”,即这种机制在 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是否存在普遍的习得顺序。 + 虽然没有一个最终的答案,但这开阔了二语习得 研究的视野,加深了对学习过程本质的认识。 – 第一节 第二语言习得顺序研究的缘起 – 第二节 第二语言习得顺序研究及其基本结论 – 第三节 第二语言习得顺序研究的理论争议
08对外汉语专业
10
– 2、DULAY和BURT(1974a)的研究89也 对象:60名西班牙语儿童,55名汉语儿童 内容:书面语,英语11个功能词 方法:双语句测量法 结论:这些儿童的习得顺序很接近。认为,二语学习者的 语言应视作一种独立的“中介语”来研究,不应从一语和 二语的关系来研究。

以“语言游戏”为视角反思任务型英语写作教学模式

以“语言游戏”为视角反思任务型英语写作教学模式

河南郑 州人 ,河 南财经政法大学讲师 ,研 究理 论语 言学与语言教 学。
第6 期
以 “ 语言游戏”为视角反思任务型英语写作教学模式
任务 (ak T s) 计划 (ln ig Pann )
17 3
实生 活形式的任务 ,学生经历 了无 数次 考试 ,又 有几个学 生能 清晰 的回忆起 某一场考试 呢?再如 写一封感 谢信 ,如
前期 任务 (r—ak Pe ts)
用法和规 则。早期维氏语言观被总结为 “ 图像理论 ” ,其基 本构想 是 :语言与世界对 应 ,命题 是事态 的图像 ,命 题只 包括 不可定义 的符号 ,这 些不可 分析的符 号是名称 ,它们
与对 象 相应 ( 陈嘉 映 ,2 0 :19 。后 期维 氏哲学 发现 , 0 3 2) 语言使 用远非 “ 映式 ”的 ,而 是工具性 的 。语 言的工具 镜
分。人们理解 了 “ 言游戏 ”这个 概念 ,大 致是指有语 言 语 参与的实践活动 ,在 这种活动 中语 言是基 于一定规 则的工
样的 。后 期维 特根斯坦 多次 描述 了 “ 言游 戏 ”多样性 , 语 如 :那么 ,一共 有多少种语 言呢? 比如说 ,断言 、问题 和 命令 ?——有无数 种 :我们称 之为 “ 号” “ ” “ 符 、 词 、 语 句 ”的东西 有无 数种不 同 的用途 。 ( 特根 斯 坦 ,2 1 : 维 00 1)以上著述 表明维 氏后期 哲学不再 像 《 7 逻辑 哲学论》一 样去建立 一种与事态一一对 应的命题 或逻辑语 言 ,而是致 力于描述 现行的 日常语 言运 用。类 似于 “ 石板” 的语 言 递 运用体现在生活的方方 面面,如断言 ,问题和命 令等。 ( 二)语 言没有共 同的本 质 ,只有 “ 家族相 似” 。后期 维特根斯 坦哲学为 了清 除西 方哲学 中的符号 体系和心理学 上 的形 而上学的幻想 ,批判 本质主花 ,王 惠玲 ,2 1) “ 0 0 。 语言游戏” 是一种 活动 ,它们并没有共 同 的本 质特征 ,只有 “ 家族相 似性” ( 杨佑文 ,2 1) 0 。后期维 氏通过分 析 日常的棋类游 1 戏 、纸牌 游戏 、球类游 戏或 者奥林 匹克游 戏 ,发现这 些游 戏并无共 同的本质 ,它们之 所 以被 视为游 戏是因为它 们通 过 “ 一种错综复杂的互相重叠 ,交叉 的相似关系 的网络” 。

作者署名排序论文名称发表刊物发表时间刊物级别王伟独着作者a

作者署名排序论文名称发表刊物发表时间刊物级别王伟独着作者a

作 者署名排序论文名称发表刊物发表时间刊物级别王 伟独著作者A tentative research mode of comparability study in language testingand its applicationAnthropologist Feb-16SCI SSCI王晓静第一作者论以学习者为主体的自主学习理论西北大学学报2012.09CSSCI胡伟华第一作者基于“输入”“输出”平衡理论的大学英语口语习得模式研究外语教学2012.05CSSCI何 芳独著作者中国西部外资法的路径依赖与路径创新求索2012.05CSSCI何 芳独著作者论海外投资保险制度江西社会科学2012.08CSSCI刘晓平独著作者论现代大学制度的构建管理科学2013.01人大复印资料王 铭独著作者媒介丰富内涵解析编辑之友2013.01CSSCI王晓静独著作者非英语专业学生自主学习动机与元认知策略的关系外语教学2014.09CSSCI陈莉霞独著作者大学英语教师课堂语码转换功能分析中国外语教育2014.12CSSCI何 芳独著作者丝绸之路经济带贸易与投资便利化法律问题研究人文杂志2015.07CSSCI马 瑞第一作者关于《鲁迅辑校石刻手稿》的几个问题鲁迅研究月刊2015.04CSSCI马 瑞第一作者碑别字全面整理精心研究的力作——《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典》述评中国出版2015.01CSSCI马 瑞第一作者碑刻古文字释疑5则考古与文物2015.12CSSCI王 铭独著作者媒介视角下的中国传统戏剧存在形态与特色守护社会科学论坛2015.02CSSCI王 铭第一作者明清传奇创作中的填词问题分析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4CSSCI王 铭独著作者秦腔流派与秦腔发展刍议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4CSSCI马 瑞第一作者关于李商隐撰书《王翊元夫妇墓志铭》研究中的几个问题人文杂志2016.06CSSCI王晓静独著作者基于认知策略理论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模式研究外语教学2016.03CSSCI巴 微第一作者意识形态与文学形式:特里·伊格尔顿对形式主义批评的反思与批判中外文论与文化2014.12CSSCI杨保勤独著作者农村宅基地使用权退出的现实风险、法治理念和路径选择现代经济探讨2015.01CSSCI胡伟华第一作者“异化” “归化”视域下的中国市场奢侈品品牌翻译探析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6.02CSSCI扩展版何 芳独著作者我国西部地区地方性外资法的困境与超越——基于路径依赖视角的考察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1.05CSSCI扩展版李春燕第一作者存在主义视阈下祥子与何利的悲剧解读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4.05CSSCI扩展版何 芳独著作者涉外非婚同居的法律适用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5.04CSSCI扩展版巴 微独著作者仓央嘉措诗歌汉语译介中的国家认同与现代转换学术探索2015.07CSSCI扩展版何 芳第一作者当代国际投资条约的新型条款与我国未来取向河北法学2016.03CSSCI扩展版王 伟独著作者A Communicative-Competence Based Pedagogical Study of SecondaryEnglish EducationESE 2015国际会议2015.01CPCI-SSH(会议)检索王 伟独著作者A Research on the Evaluation Mechanism of American University EnglishWritingEBMEI国际会议2015.08CPCI-SSH(会议)检索薛丽贤独著作者On Curriculum Reform of Engl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at Collegesand UniversitiesESE 2015国际会议2015.01CPCI-SSH(会议)检索王 伟独著作者英语专业四级听力测试的问题预览研究西安工程大学学报Jun-11核心李 娜第一作者基于“需求分析”理论的高校ESP教学实证研究西安工程大学学报2011.02核心刘 丽第一作者网络语音语料库的建设及其在英语语音教学中的应用西安工程大学学报2011.02核心刘 丽独著作者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阅读元认知能力的实证研究陕西科技大学学报2011.08核心赵春玲独著作者网络课堂中大学英语学习者自我监控能力的培养陕西教育(高教版)2011.01核心刘晓平第一作者人性和公司治理结构双重映射土地征收制度的完善前沿2011.09核心陈莉霞第一作者大学英语课堂学生话轮沉默的认知语用多角度分析西安工程大学学报2012.02核心胡伟华通讯作者模糊语言及其翻译陕西教育(高教版)2012.07核心邹 妮第一作者《金色笔记》叙事特点探讨芒种2013.11核心邹 妮第一作者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诗歌意象及其人文主义精神短篇小说2013.11核心李文瑞独著作者跨文化背景下文学作品的翻译鉴赏芒种2013.11核心梁满玲第一作者后殖民视域下《翻译》的译者主体性透析西安工业大学学报2014.03核心陈 睿独著作者契诃夫短篇小说《套中人》的文学特色及译本翻译短篇小说(原创作品版)2014.02核心蔺 云独著作者《包法利夫人》主题探索及译本研究短篇小说(原创作品版)2014.02核心韩 硕独著作者华兹华斯组诗«达登河»之河流意象解读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14.09核心徐利兰第一作者就业需求视角下工科院校文科生显性核心竞争力培养模式探索陕西教育(高教版)2015.12核心翟 芳第一作者基于角色塑造和情节设置探讨《美食总动员》欣赏价值电影评介2015.07核心胡伟华第一作者陕西省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路径——基于中德高等教育的比较分析西安工程大学学报2015.04核心杨昕璐独著作者凯鲁亚克《孤独旅者》的文化记忆略述语文建设2015.12核心王 伟独著作者浅析功能主义的前景化理论与文体分析模式陕西教育(高教版)2015.02核心井春燕独著作者蒂姆·伯顿动画电影的造型特色与艺术价值电影评价2015.07核心麻 瑞第一作者浅析电影海狼对原著的再创作电影评介2015.07核心张 睿独著作者概念隐喻视域下艾米丽·狄金森诗歌的多重含义语文建设2016.06核心徐利兰通讯作者论寒窑戏流布及其经典化当代戏剧2016.04核心王瑾瑜独著作者中西茶文化的内涵及翻译研究福建茶叶2016.06核心秦 伟第一作者A Study on Foreign Language Demand in Xi’a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Journal of Conference ProceedingsCitation Index2016.02CPCI检索。

语言习得理论

语言习得理论

语言习得理论语言习得理论是研究人类语言习得的科学体系。

它探讨的内容主要是:语言是如何从生物、社会、文化和经验等多方面形成和发展的。

语言习得理论是心理学、语言学、教育学、社会学和人类学交叉学科之一,也是语言学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是人类语言习得的基础理论。

语言习得理论是西方哲学思想家及语言学家们探讨人类语言习得发展历史的基础。

18世纪哲学思想家英格兰的约翰斯莱尔(John Locke)提出“空白心灵”(Tabula Rasa)理论,即人类的大脑是一张白纸,没有前提认识,只有在社会环境中通过かぎり,具体知识经验才会形成。

这一思想激发了19世纪乔治弗罗斯特(George F.Rost)“上帝之口”(The Mouth of God)理论,即人类习得语言的能力是上帝的恩赐。

20世纪50年代,建立起来的现代语言习得理论,以语言学家Noam Chomsky最著名的“内在认知机制”(Inner Cognitive Mechanism)和认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将语言习得理论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认为任何人都有生来携带的语言习得机制,而且这种机制具有内在一致性、通用性和有限性。

后来,语言习得理论发展成为一个多学科范向的综合性理论,涉及神经生物学、认知心理学、语言学、教育学和社会心理学等各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语言习得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语言习得的过程、机制和规则。

它既强调了习得者本身的内在特征,又关注外部环境和语言文化环境中与语言习得有关的诸多因素,探讨了习得者如何从外界诸多信息中进行过滤,如何从复杂情境中抽象出相关的语言模式,如何利用自身的认知资源,在各种语言范式下实现有效的信息转换。

语言习得是指一个个体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通过观察、模仿、探索和实践的方式,使自身的语言技能达到较高水平的过程。

它不仅是语言本身的发展,也是整个认知系统发展的过程,涉及到个体对社会和文化环境的认知、反映和参与。

语言习得也是一个连续变化过程,不同年龄段的语言习得过程和学习行为有着其特殊的规律,影响着下一个阶段的语言习得能力。

《Routledge语言测试手册》评介

《Routledge语言测试手册》评介

《Routledge语言测试手册》评介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陈艳红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韩宝成语言测试研究由最初重点关注技术层面转变为多维发展,领域不断拓宽,如今已涵盖社会和政治等诸多方面。

人们日益关注语言测试的使用、目的、影响(包括对教学的反拨作用和社会影响),以及相关的伦理道德和语言政策。

语言测试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具有自身学术地位的学科,而不仅仅是应用语言学研究的手段。

《Routledge语言测试手册》(The Routledge Handbook of Language Testing. 2012. Edited by Glenn Fulcher & Fred Davidson. New York: Routledge. xiv+536 pages以下简称RHLT)的出版是该学科成熟的重要标志。

手册各章节内容充分体现了语言测试领域理论结合实践及跨学科的发展趋势,章节作者从不同角度深入而全面地阐述了相关理论及其应用,部分作者为国际语言测试学界权威人士。

本文第2节首先介绍该书的主要内容,第3、4节分析该书的特点与启示以及不足之处。

1.RHLT内容简介该书编排按主题分类,共9部分,每个部分包含3至5章,每章基本结构相似:开篇为概述及历史回顾;主体部分着重介绍近期发展和研究热点,并对其进行评论;作者基于此对未来发展方向做出预测;每篇独立列出参考文献及专题推荐书目。

为了读者的便利,该书的编者Fulcher和Davidson还在介绍部分为每个部分和章节写了一个简要的导读。

该书明晰易用,是测试使用者、测试开发者、政策制定者、测试研究者和教师不可多得的必读书籍。

手册前3章的主题为效度。

第1章作者Chapelle介绍了效度如何由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逐步发展成为囊括测试的使用及其影响的复杂概念:效度最初是指测试是否测量了它要测的东西;但有人[10:1]认为效度不是测试本身的属性,能显示出测试有效性的是测试的解读和使用;也有人[1;2]将效度解释为测试的有用性,将语言测试的理论与实践衔接起来;还有人[4;6;7;8]将重心从效度概念转向效验(validation)过程,认为效验就是对效度进行论证的过程。

语言学理论(研)

语言学理论(研)

希伯来语语素的确定




1./zəkartíihuu/(我曾回忆过他) 2./zəkartíihaa/(我曾回忆过她) 3./zəkartíikuu/(我曾回忆过你) 1与2的比较 ,可以假设/-uu/和/-aa/是一对语 素,但是再对比1、2、3,发现假设是错误的。 似乎/-huu/(他),/-haa/(她),/-kaa/(你)才是对立。 还要取其他语言片段对比。 4 ./zəkarnúuhuu/(我们曾回忆过他) 5./zəkarnúuhaa/(我们曾回忆过她) 6./zəkarnúukuu/(我们曾回忆过你)
根据上面的替换得到句子:



1、Woggles ugged diggles. 2、Uggs woggled diggs. 3、Woggs diggled uggles. 这就说明了,这些句子的间架是: _____s_____ed _____s. 也就是说这些句子在句法结构上是同类的。




但是不敢确定其中每一个片段是一个单纯的语 素还是一个语素序列(组合)。还要根据更多 的语言材料来作出判断。 9./zəkaarúuhuu/(他们曾回忆过他) 10./zəkaaráthuu/(她曾回忆过他) 对比上述片段,可看出/-huu/与/-úu-/与/-át-/的 对立。 …… 最后证明,zəkar和zəkaar不是一个单纯的语素。 而是、/z-k-r/ 和/-ə-a~ -ə-aa/两个语素组合而成 的。

美国描写语言学派是逐步形成的,在不同时期 理论也有所不同,其学术观点也并不一致,总 的来说,其共同特点是: 反对心灵主义,主张行为主义 主张共时的描写和分析方法的研究 着重形式分析,运用分布和替代法,从话语中 分离出音素、语素,并加以归类 注意研究口语

海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的新课题

海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的新课题

2008年1月第6卷第1期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Jan 1,2008Vol 16No 113收稿日期:2007-11-08作者简介:冯胜利(1955—),男,美国哈佛大学东亚系中文部主任,汉语应用学科教授,北京语言大学长江学者讲座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训诂学、韵律句法学和对外汉语教学。

海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的新课题3(美国)冯胜利(美国哈佛大学东亚系中文部)[摘 要] 根据作者近年的研究和实践,归纳出海外汉语教学与研究中的几个新的课题,包括“海外汉语教师的专业特点与职业定位”、“赵元任直接法影响下的北美中文教学传统”、“赵氏方法在神经科学上的新证据”,以及从理论到实践的“书面语体特征的自动检索与定量分析”。

海外汉语教学的道理千条万绪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训练第一。

[关键词] 结构教学法;直接法;神经科学;书面语;庄雅度测量中图分类号: H1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1306(2008)01-0001-09 一、海外汉语教师的专业特点与职业定位专业特点与职业定位是对外汉语教学专业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在这方面,我们的看法是:对外汉语教学是以理论为基础、知识为背景的一项专业技术学科。

每个人都能做饭,但只有经过专业训练的人才是厨师;每个人都可以修车,但只有经过专业训练的人你才敢让他修。

因此坊间“会说中文的都能教”的做法,足以见其专业上的无知。

世俗之见不可怪,问题出在搞专业的人“专业不专”。

我们认为,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项专业技术性极强的职业,不经专门训练则无法胜任。

当然,中文教学的工作不仅是一项专业技术性的学科,要做得好,还要懂语言学和第二外语教学的理论,还要具备广博的文史知识。

因此我们主张把对外汉语教学的专业定义为:“对外汉语教学的专业是一门以语言学和第二外语教学理论为基础、以文史知识为背景的专业技术学科。

”没有理论基础、文史知识,只凭专业技术,虽能应付一时,终会捉襟见肘、用不敷出;然而,只有理论和知识而不通专业技术,那就不能入流了。

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研究综述

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研究综述

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研究综述一、概述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跨文化交流的增加,第二语言学习已成为教育领域中备受关注的重要课题。

第二语言学习策略作为影响学习成效的关键因素,近年来已逐渐成为应用语言学研究的核心议题。

本文旨在对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综述,以期为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第二语言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为有效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而采取的一系列思维和行为活动。

这些策略涉及语言学习的各个方面,如词汇记忆、语法理解、听力训练、口语表达等。

学习策略的选择和使用不仅直接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和成果,还反映其学习风格和自主学习能力。

关于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已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研究者们从不同的理论视角出发,对学习策略进行了分类和描述,并探讨了其与学习成绩、学习动力、学习环境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也有越来越多的实证研究关注如何通过策略培训提高学习者的策略意识和使用能力,进而促进其第二语言学习的发展。

尽管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对于学习策略的定义和分类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学习者在策略使用上可能存在的差异以及如何将策略培训与具体的教学实践相结合等。

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对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的理解和应用,为教学实践提供更加有效的指导和支持。

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研究是一个具有广泛应用价值和深远影响的领域。

通过全面综述和分析相关研究成果,本文旨在为第二语言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1. 第二语言学习的重要性及挑战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第二语言学习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掌握一门或多门外语不仅是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更是适应国际化发展趋势、拓宽国际视野的必备能力。

第二语言学习不仅有助于提升个人的沟通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还有助于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推动国际间的合作与发展。

第二语言学习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言 一 、 判断一个外语教学理论是否合适 , 不仅涉及到外 语教学在 某 个 阶 段 的 特 征 、 外语教学客观环境因素 更重要 的 是 该 教 学 理 论 是 否 拥 有 坚 实 的 哲 学 渊 等, 源, 这关系到该外语教学理论是否对语言本质问题进 行思考之后而得出的 。 我国的外语教学比较特殊 , 其 单一的语言环境与 一 些 固 定 的 教 学 模 式 使 得 外 语 教 长期滞后于语 学在产出方面 ( L a n u a e P r o d u c t i o n) g g 。语言习得有效路径 言理解 ( L a n u a e P e r c e t i o n) g g p 这一外语习得理论 针 对 当 前 我 国 外 语 教 学 存 在 的 固 以“ 学用相随 ” 的 思 想, 提出外语教学应当遵 有问题 , 循的习得有效路 径 。 本 文 分 析 了 这 一 教 学 理 论 对 语 发现其与2 言认识方面的特征 , 0世纪语言哲学中的 理论关联 , 认为它与日常分析语言哲学有相近的语言 观, 具有很强的日常语言分析哲学视角 。 二、 语言习得有效路径及其语言观 “ 语言习得有效路 径 ” 是由外语学者王初明基于 学语法和应考 3 大情结而 对当前中国外语教学纠错 、
, 皖西学院学报 2 0 1 2年1 2月 D e c . 2 0 1 2 第2 8 卷第 6 期 J o u r n a l o f W e s t A n h u i U n i v e r s i t V o l . 2 8 NO. 6 y
2 0 1 2-0 8-3 1 * 收稿日期 : , 作者简介 : 赵保成 ( 男, 河 南 安 阳 人, 讲 师, 研 究 方 向: 1 9 8 3- ) 语言哲学与外语教学 。
和外语有效习得的 3 大情结 , 即纠错 、 学语法和应考 , 并认为外语听说读写的学习不应该分开训练 , 根据心 理语言学理论得出 , 语言理解 ( L a n u a e P e r c e t i o n) g g p 和语言 产 出 ( 必 须 紧 密 结 合, L a n u a e P r o d u c t i o n) g g 即语言习得须在语言交互中进行 , 尤其是与高于自己 语言水平的对话 者 进 行 语 言 互 动 。 在 实 际 生 活 的 语 外语学习者可以使语言形式与语境知识结 言交互中 , 合起来 , 因为语境知识可以促进外语学习者对对方语 1 2 0
1] , 习得了目的语 [ 这便是他得出的“ 语言习得有效路
“ 径” 理论 : 互动 → 理解 → 协同 → 产出 → 习得 , 其中 , 互 动、 理解 、 协同 ” 3 个环节可理解为外语 学 习 者 在 对 话 中进行学的过程 , 而“ 产出 、 习得 ” 为用的过程 , 如此一 来, 便对应了该理论的 “ 学用相随 ” 思想 。 “ 与许多语言习得理论相似 , 语言习得有效路径 ” 批判了传统以语法 教 学 为 主 的 外 语 教 学 模 式 和 行 为 主义倡导的依赖大量固定练习的教学模式 , 它反对把 外语当作独立的符号体系进行学习 , 体现了其对语言 有如下认识 : ( 一) 语言习得实践性与体验性 语言实践性与体验性是建构主义 、 认知语言学等 理论所突显的语言特征 , 其强调语言发展与使用来自 于人类认知与改造世界过程中 , 尤其是认知语言学的 体验哲学理论模式 “ 现实 → 认 知 → 语 言” 更是突显了 语言的实践性与 体 验 性 。 语 言 习 得 有 效 路 径 主 张 语 , 言的习得离不开 “ 协同性互动 ” 并且认为正是在这样 的互动中语言学习者才能高效学习语言 , 因此该语言来自语言习得有效路径的哲学视角
赵保成
( ) 郑州成功财经学院 , 河南 郑州 4 5 1 2 0 0 摘 要: 在众多的外语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中 , 选取或发展一条 适 合 中 国 外 语 教 学 的 路 径 一 直 以 来 都 是 中 国 学 者 不 断 追 求 的目标 , 而从哲学的角度来甄别外语教学与学习理论却未引起 足 够 重 视 。 本 文 通 过 分 析 语 言 习 得 有 效 路 径 这 一 外 语 习 得 理 论 , 发现其与日常语言分析学派在语言认识上存在许多关联 , 以此希望能从哲学上对外语教学与学习有更好的帮助 。 关键词 : 语言习得 ; 语言哲学 ; 外语教学 ( ) 中图分类号 : H 0 9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9-9 7 3 5 2 0 1 2 0 6-0 1 2 0-0 4
1] 。 该文首先 指 出 并 分 析 了 阻 碍 我 国 外 语 教 学 提出 [
言的理解 , 在理解基础上外语学习者通过借用或重复 对方的语句迫使自己的语言使用与对方协同 , 有了语 言协同的 帮 助 , 外语学习者便能顺利地进行语言表 达, 如此往复循环 , 使一个外语学习者得以用外语与 一个高于自己水平的对话者进行交流 。 王初明认为 , 正是在这样的一个非线性的交互过程中 , 外语学习者
习得理论认为对话是协同效应最为显著的互动方式 , 学习语言最好的方 式 便 是 与 英 语 为 母 语 的 外 国 人 进 行对话
[ 2]
家为代表并分析其在日常语言分析方面的语言认识 。 ( 一) 后期维特根斯坦语言观 后期维特根斯坦 语 言 哲 学 可 谓 是 日 常 语 言 分 析 派最为著 名 的 代 表 , 这一思想都反映在《 哲学 研 究》 , 中 。 区别于早期维特根斯坦 “ 镜像论 ” 或“ 图像理论 ” 后期维特根斯坦哲学放弃对语言本质论的坚持 , 转向 了对语言在现实生活中运用的思考 , 其中最著名的成 。 缘于对足球赛的思考 , 语言游戏 ” 维特根斯坦 果是 “ 发现 , 语言词项与命题并不是简单地指称现实对象与 事态 , 相反的是 , 语言本身就是一种实践活动 , 语言的 意义在于其在生 活 中 的 运 用 。 他 从 搬 运 工 递 石 板 的 例子中分析出当人 们 说 出 某 个 语 言 单 位 时 便 会 产 生 这便是语 言 的 意 义 , 正如孩子在玩有语言 一个行为 , 使用的游戏时一样 , 语言就是实践内容的一部分并且 伴随着相应的行 为 。 维 特 根 斯 坦 扩 展 了 对 语 言 游 戏 认为语言意 义 体 现 在 具 体 使 用 中 , 正如其所 的思考 , 言: 那 么, 一 共 有 多 少 种 语 言 呢? 比 如 说 , 断 言、 问题 — —有 无 数 种: 、 “ 、 我们称之为“ 符 号” 词” 和命 令?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