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心理健康三原则

判断心理健康三原则
判断心理健康三原则

判断心理健康与否的三原则

根据心理学对心理活动的定义,即心理是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我们有理由提出如下三条原则,作为确定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依据。

一、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

因为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所以任何正常心理活动或行为,在形式和内容上必须与客观环境保持一致。

如果一个人坚信他看到或听到了什么,而客观世界中,当时并不存在引起他这种感觉的刺激物,我们就可以认定,他的精神活动不正常了,他产生了幻觉。

如果一个人的思维内容脱离现实,或思维逻辑背离客观事物的规定性,并且坚信不疑,我们就可以认定他的精神活动不正常了,他产生了妄想。这些都是我们观察和评价人的精神和行为的关键,我们又称他为统一性。或者同一性标准。人的精神或行为只要与外界环境失去同一性,必然不能被人理解。

在精神科临床上,常把有无自知力作为判断精神障碍的指标,其实,这一指标已经涵盖在上述的标准之中。所谓无自知力或自知力不完整,是指患者对自身状态的错误反映,或者说是自我认知与自我现实统一性的丧失。

在精神科临床上,还把有无现实检验能力作为鉴别心理正常与异常的指标,其实,这一点也包含在上述标准之中。因为,若要以客观现实来检验自己的感知和观念,必须以认知与客观现实的一致性为前提。

二、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

虽然人类的精神活动可以被分为知情意等部分,但是他自身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各种心理过程之间具有协调一致性关系。这种协调一致行,保证人在反映客观世界过程中的高度准确和有效。

一个人遇到一件令人愉快的事,会产生愉快的情绪,手舞足蹈,欢快地向别人诉说自己内心的体验。这样,我们就可以说他有正常的精神与行为。如果不是这样,用低沉的语调向别人述说令人愉快的事,或者对痛苦的事,做出快乐的反应,我们就可以说,他的心理过程失去了协

调一致性,成为异常状态。

三、人格相对稳定性的原则

在长期的生活道路上,每个人都会形成自己独特的人格心理特征。这种人格心理特征一旦形成,便有相对的稳定性。在没有重大外界变革的情况下,一般是不易改变的。

如果在没有明显外部原因的情况下,一个人的个性相对稳定性出现问题,我们也要怀疑这个人的心理活动出现了异常。这就是说,我们可以把人格的相对稳定性作为区分心理活动正常与异常的标准之一。例如一个用钱很仔细的人,突然挥金如土,或者一个待人接物和热情的人,突然变得很冷漠,如果我们在他的生活环境中找不到足以促使他发生改变的愿意,那么,我们就可以说,他的精神活动已经偏离了正常轨道。

心理健康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每题1分,共30分) 1.我们常说的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其标准是根据心理健康三层面中的( C ) A.非病状态 B.良好适应状态 C.理想状态 D.正常状态 2、关于团体心理辅导的论述以下哪一条是不对的( C ) A.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可细分为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团体心理辅导、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等 B.团体心理辅导工作效率高,是适合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形式 C.团体心理辅导活动适合有较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活动的主持者应受过相应的训练 D.团体辅导是一种一对多的心理辅导方式 3、关于考试焦虑症的处理,以下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C ) A.考试焦虑症必要时可以心理治疗配合抗焦虑的药物来处理 B.学业压力和考试焦虑会形成恶性循环,令考试焦虑症越来越严重 C.考试焦虑症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学生内部的压力,所以只要处理好学生的心态和观念就可以了 D.系统脱敏法是治疗考试焦虑症的方法之一 4、关于学生人际关系问题,以下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B ) A.人际关系问题的处理事先预防比事后补救效果好 B.人际关系问题一般是学生相对较少关心的问题 C.教师应该以客观、公正、理性、平等、睿智、成熟和坦诚的态度和形象来面对学生,处理学生的人际关系问题 D.人际关系问题包括亲子关系、寝室关系等问题 5、自卑感问题是按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哪种标准来划分的( B ) A.问题的内容 B.内在心理根源 C.特定发展时期和阶段 D.问题的性质 6、关于自卑感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 ) A.自卑的人热衷于与人比较,而对自己的期待却很低 B.自卑的人往往对自己缺乏客观、清醒的认识,无法悦纳自己 C.自卑的人容易产生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 D.对成败进行正确的归因是处理自卑问题的方法之一 7、最重要和最良性的学习动力是( B ) A.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期待 B.学习兴趣和远大的理想 C.教师的期待和远大的理想 D.教师的期待和家长的期待 8、在危机干预时,在当事人认同和理解的基础上,做出现实可行的用于摆脱困境的短期计划,是为了(A ) A.帮助当事人看到摆脱困境的可能性 B.迫使当事人行动以改善自己的境遇 C.让当事人通过制定计划合理地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 D.让当事人作出放弃自杀的承诺 9、个体积极探索事物的认识倾向是( C ) A需要B动机C兴趣D理想 10、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 B ) A气质 B性格C兴趣D能力 11、观察学习的提出者是( D ) A荣格B华生C斯金纳D班杜拉 12、以下能够测定12种人格特质的问卷是( B ) A艾森克人格问卷 BY-G人格测验C主题统觉测验D卡特尔人格因素问卷 13、不爱与人交往,有孤独感,动作显得缓慢、单调、深沉的特征属于( D ) A胆汁质B多血质C黏液质D抑郁质 14、人们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和发展起来的能力是( C ) A认知能力B操作能力C社交能力D模仿能力 15、布卢姆将认知目标由低到高分为那六个层次( D )

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 是判断个体心理健康与否的基本要件之一 89分

一) 单选题:每题1分,共30题,只有唯一一个选项正确 1. ( )是判断个体心理健康与否的基本要件之一 (A) 智力表现正常 (B) 自我感觉是否良好 (C) 情绪积极稳定协调 (D) 价值观和人生观与社会主导基本一致 [分值:1.0] 2. 睡眠前过饱、饥饿、口渴等也会直接影响睡眠属于()失眠 (A) 心理因素 (B) 生理因素 (C) 物质因素 (D) 年龄因素 [分值:1.0] 3. 在行为上,交往面窄,追求少数朋友间的“哥们义气”,只同与自己 想法一致或不超过自己的人交往,容不下那些与自己意见有分歧或比自己强的人属于什么性格的人() (A) 狭隘性格 (B) 急躁性格 (C) 火暴脾气 (D) 脾气好 [分值:1.0]

(A) 先天因素 (B) 遗传 (C) 家庭环境 (D) 后天环境 [分值:1.0] 5. 培养个体科学的卫生习惯和体育锻炼习惯是() (A) 德育 (B) 智育 (C) 体育 (D) 美育 [分值:1.0] 6. 培养个体良好的行为习惯是() (A) 德育 (B) 智育 (C) 体育 (D) 美育 [分值:1.0] 7. 个体由于经常重复或反复练习而巩固下来成为需要的自动化了的行 动方式称为() (A) 习性 (B) 习惯

(C) 个性 (D) 惯性 [分值:1.0] 8. 静坐调息,静纳百川的休闲活动是指() (A) 恣情性心理休闲 (B) 宣泄性心理休闲 (C) 怡情性心理休闲 (D) 程式性心理休闲 [分值:1.0] 9. “心理”一词的含义可以有多种理解,认为心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 中的反映”的是() (A) 过程心理 (B) 活动心理 (C) 认知心理 (D) 综合心理 [分值:1.0] 10. 营造和谐共事的环境不包括() (A) 待人以诚 (B) 八面玲珑 (C) 直抒坦言 (D) 坦荡处事 [分值:1.0]

什么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的定义 心理健康的标准

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定义心理健 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突出在社交、生产、生活上能与其他人保持较好的沟通或配合。那么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怎样的定义?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一起来看看。 心理健康是指精神、活动正常、心理素质好。大多与遗传(基因)相关。既能过着平平淡淡的日子,也能经受各种事件的发生。心理健康突出在社交、生产、生活上能与其他人保持较好的沟通或配合。 心理健康标准的定义从一般来说,心理健康的人都能够善待自己,善待他人,适应环境,情绪正常,人格和谐。心理健康的人并非没有痛苦和烦恼,而是他们能适时地从痛苦和烦恼中解脱出来,积极地寻求改变不利现状的新途径。他们能够深切领悟人生冲突的严峻性和不可回避性,也能深刻体察人性的阴阳善恶。他们是那些能够自由、适度地表达、展现自己个性的人,并且和环境和谐地相处。他们善于不断地学习,利用各种资源,不断地充实自己。他们也会享受美好人生,同时也明白知足常乐的道理。他们不会去钻牛角尖,而是善于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心理健康的人都拥有一个美好的生活。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心理健康包括以下七个方面: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际关系适应、反应适度、心理特点符合年龄。了解什么是心理健康,对于增强与维护人们的整体健康水

平有重要意义。 人们掌握了人的健康标准,以此为依据对照自己,进行心理健康的自我诊断。发现自己的心理状况某个或某几个方面与心理健康标准有一定距离,就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锻炼,以期达到心理健康水平。如果发现自己的心理状态严重地偏离心理健康标准,就要及时地求医,以便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 心理健康的十条标准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米特尔曼提出的心理健康的十条标准被公认为是“最经典的标准”: (1)充分的安全感 (2)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作适当的估价 (3)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 (4)与现实的环境保持接触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适度的情绪表达与控制 (9)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条件下,对个人的基本需要作恰当的满足 (10)在集体要求的前提下,较好地发挥自己的个性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试题

心理健康试题 心理知识: 判断题: 1判断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不能简单的根据一时一事下结论。一个人偶尔出现的一些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并非意味着这人就一定有心理疾病。(√ ) 2、心理不健康与心理健康并非泾渭分明的对立的两极,而是一个连续的状态。(√ ) 3、去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咨询的人,不是都有心理疾病。(√ ) 4、心理压力不总是有害。(√ ) 5、害羞经常是由不熟悉的人或情境因素引起的。(√ ) 6、人本主义的观点认为,人类的主要任务是使自己的潜能得到不断发展。(√) 7、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倒U形曲线关系。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著名的耶基斯-多德森定律认为,在难度较大的任务中,较低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 8、当刺激事件打破了有机体现有的平衡或超过了个体的能力所及,个体就会感受到压力。(√) 9、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是相对的概念,二者相比较而存在,其中没有绝对的界线。(√) 10、气质和性格没有好坏之分。气质类型没有有好坏之分。 11、健康不仅包括身体健康而且更应包括心理健康(√ ) 12、“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说明人的气质是不可改变的。(×) 13、人的人格、智力、心理特质与态度、兴趣一样是随时变化的(×) 14、大学生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学习、就业、人际交往、情感等问题上(√ ) 15、心理咨询师不应该帮助求助者解决具体的困难,而应该帮助他们自己去面对问题。(√ ) 16、心理咨询等同于心理治疗(×) 17、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包括对自我,本我和超我的研究。(×) 18、人格障碍是指某人的人格特征严重偏离在特定文化观念、思想、情感和人际关系中人们普遍的模式。(√ ) 19.判断是否为变态心理,最终应该通过心理测量或医学鉴定来确认。(√) 20.互相之间愈接近的人人际关系就愈好。(×) 二.选择题 1、当人的愿望受到挫折后,通过想象自己达到了目的或获得了成就的方式属于心理防御机制的哪一种表现?(C) A补偿B 分离C 幻想D 升华 2、在心理治疗中,病人对心理医生产生的情绪依恋被称为(D ) A 自由联想 B 显相联想 C 阻抗 D 移情 3、下列哪一种治疗中最强调角色扮演(A) A 心理剧 B 意识训练 C 家庭治疗 D 交朋友 4、当你身边大多数人选择某种东西时,你常不自觉的做出相同的行为,这一心理现象称作(C) A 刻板印象 B 社会吸引 C 从众 D 服从 5、不是少年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是(D ) A.“成人感”出现 B.独立性增强 C.评价能力提高 D.身体发育快

心理健康的标准都有哪些

本文是由安徽心港心理服务有限公司整理解答,希望能帮助到您!心理健康是指精神、活动正常、心理素质好。受到遗传和环境的双重影响,尤其是幼年时期的原生家庭的教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发展影响甚大。心理健康突出在社交、生产、生活上能与其他人保持较好的沟通或配合,能良好地处理生活中发生的各种情况。 人的生理健康是有标准的,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也是有标准的。不过人的心理健康标准不及人的生理健康标准具体与客观。了解与掌握心理健康的定义对于增强与维护人们的健康有很大的意义。当人们掌握了衡量人的心理健康标准,以此为依据对照自己,进行心理健康的自我诊断。发现自己的心理状况某个或某几个方面与心理健康标准有一定距离,就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锻炼,以期达到心理健康水平。如

果发现自己的心理状态严重地偏离心理健康标准,就要及时地求医,以便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 心理学家将心理健康的标准描述为以下几点: ①有适度的安全感,有自尊心,对自我的成就有价值感。 ②适度地自我批评,不过分夸耀自己也不过分苛责自己。 ③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适度的主动性,不为环境所左右。 ④理智,现实,客观,与现实有良好的接触,能容忍生活中挫折的打击,无过度的幻想。 ⑤适度地接受个人的需要,并具有满足此种需要的能力。 ⑥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动机和目的,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客观的估计。 ⑦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个人的价值观能适应社会的标准,对自己的工作能集中注意力。 ⑧有切合实际的生活目标。 ⑨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能适应环境的需要改变自己。 ⑩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爱人的能力和被爱的能力。在不违背社会标准的前提下,能保持自己的个性,既不过分阿谀,也不过分寻求社会赞许,有个人独立的意见,有判断是非的标准。

心理健康的特征与标准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积极发展的心理状况,在这种状况下主体能作出良好的适应,能充分发挥身心潜能,而不仅是没有心理疾病。 从这一概念可以看出,心理健康有两层含义:一是没有心理疾病,这是心理健康最起码的含义,如同身体没有疾病是身体健康的最基本条件一样;其二是具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这是心理健康最本质的含义,它意味着要消除一切不健康的心理倾向,使一个人的心理处于最佳状态。 一、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 1.智力正常 智力是人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和实践活动能力的综合,是大脑活动整体功能的表现,而不是某种单一心理成分。智力正常是一个人生活、学习、工作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虽然目前还没有发明出完善的智力测定和全面衡量大脑功能的科学方法,但已有不少国际公认的智力量表具有相对科学性和实用性,例如美国的韦克斯勒(1943年)发明的智力测验和法国的比内·西蒙(1908年)推出的智力量表。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正常人包括青少年和儿童在内,其智商必须在85以上(韦氏儿童智力量表规定,智商在80以上),这是智力正常的最低要求;70~79是智力缺陷的范围,已属心理缺陷;70以下则属于低能,在心理疾病范畴;智商超过130为智力超常,但亦属心理健康范畴。 2.较好的社会适应性 这是指个体能够根据客观环境的需要和变化,通过不断调整自己的心理行为和身心功能,达到与客观环境保持协调的和睦状态。它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具备适应各种自然环境的能力。任何一个心理健康者尤其是青年人,为了某种需要,应该具备在各种自然环境中生存的能力。 (2)具备人际关系的适应能力。正确对待、处理和协调好各种人际关系,是衡量和判断社会适应性的核心和关键因素,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之一。 (3)具备适应不同情境的能力。情境一般是指个人行为所发生的现实环境与氛围,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前者是指社会历史进程、国际形势等,后者是指个体心理行为活动时所处的场所、氛围,接触对象的态度、情绪及期待等,如考核、演讲、比武等场合。狭义的情境要受到广义的情境所制约和影响。心理健康者能够在不同时空和各种情境中调整平衡自己的心理状态,并充分发挥个人心理潜能和优势,取得事业成功。 3.具有健全人格 人格是指一个人在社会生活的适应过程中对自己、对他人、对事物在其身心行为上所显示出的独特个性,是一个人具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又被称为个性(也叫个性心理)。健全的人格是指构成人格的诸要素,如气质、能力、性格、理想、信念、人生观等各方面能平衡、健全的发展。 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阿尔波特,从人本主义自我实现的需求出发,提出健全和成熟的人格指标: 4.情绪和情感稳定,能够保持良好的心境 过度的情绪反应,如狂喜、暴怒、悲痛欲绝、激动不已,以及持久的消极情绪,如悲、忧、恐、惊、怒等,可使人的整个心理活动失去平衡,不仅左右人的认识和行为,而且也会造成生理机能的紊乱,导致各种躯体疾病。而愉快、喜悦、

心理健康知识大赛判断题

判断题 1. 人的智力水平在18-25岁之间到达顶峰,之后就会慢慢下降。(错) 2. B总是这样认为:“我害怕见到的东西必定是危险的;当我害怕的东西出现时,我多半得吓垮了;我无法摆脱对某种事物的恐惧感。”我们可以推断B可能患有焦虑症。(错) 3.学习动机缺乏者主要表现为:容易分心,厌倦情绪,缺乏方法,缺乏自尊心、 自信心.(对) 4.学习疲劳是一种保护性反应,当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疲劳时,注意适当休息。(对) 5.判断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不能简单的根据一时一事下结论。一个人偶尔出现的一些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并非意味着这人就一定有心理疾病。(对) 6.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疾病,一般需要长期坚持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就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需要长期药物维持来巩固疗效(对) 7.强迫现象有三个特点:①主观上受强迫的体验;②主观上感到必须加以意识的抵抗;③有症状自知力。三者任缺其一便不是强迫症(对) 8.生活中有些人总是感到无聊,空虚、幻想、被动,感觉不到自我存在的意义与生的价值,其核心是没有确立合适的人生目标。(对) 9.心理咨询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坚持“助人自助”,也就是咨询师对受导学生的自我探索与决策起决定作用,而不起辅导作用(错) 10、理想期待与现实状况的差距越大,个体的失落感也就越大。应对是个体在经受压力过程中帮助个体维持心理平衡的重要因素,是个体为减少忧郁或压力的认知或行为反应。(对) 11、转移注意力在心理保健中必不可少。当你心绪不佳,可以外出参加一些娱乐活动,换换环境,换个想法,因为新的刺激可以忘却不良的情绪。(对) 12、心理健康的大学生乐于与人交往,对人态度积极;能理解和接受别人的思想、感情,也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高兴地接纳他人和自己;既有广泛的朋友,也有少数几位知交。(对)13、恋爱失败了,而用功学习,用好成绩来补偿失恋的痛苦,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这是一种积极的心理防御。(对) 14、D这段时间总是感觉到无缘无故的担心,无力而且容易疲劳。D感觉这很像焦虑的症状,于是D判断自己得了焦虑症。(错)

心理健康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 1、一次小测验,你没有考好,你应该 C A 灰心丧气 B 怨天尤人。 C 认真反思,以后多努力认真反思,。 2.、在班干部竞选中,你落选了,你会 A A 勇敢面对,下次再争取。勇敢面对,下次再争取。 B 找老师理论。找老师理论。 C 心想当选的同学肯定给同学们好处了。 3.英语竞赛中,和你关系不太好的同学获得了一等奖,你会B A 心想其实这样的竞赛很简单,根本不值得一提。 B 祝贺他并且决心向他学习。 C 给其他同学说他是靠作弊才得奖的。 4、如果你的爸爸妈妈不让你放学后看电视,限制你的自由,平时对你爱唠叨,你将怎样对待他们?C A、顶撞他们,偷偷地看 B、不理睬他们。 C、管好自己,少让他们操心。 5、期考时间快到了,我会B A、抓紧时间复习功课,晚上不看电视,白天不参加课外活动 B、合理安排学习、活动、休息时间,学习要注意方法,讲效率 C、觉得学过的知识都掌握了,复习功课不用太认真 6、春节过后,我把压岁钱 C A、拿去玩电子游戏机 B、找同学聚会大吃大喝 C、把钱存起来,用在有用的地方 7、目前,我国规定实行的是(B )制义务教育。 A’、8年B、9年C、10年 8、有一天你心爱的东西不见了。你会B A、质问同桌为什么偷你的东西。 B、诚恳地对同桌谈一谈丢失东西的经过,问他有没看见。 C、趁他不在时,翻他的书包看。 9、考试时有的题目做不出:B A、偷看别人的试卷。 B、独立思考,努力去做。 C、考试以后再把问题搞懂。 10、下课不小心把同学撞倒了,你会:C A、赶快逃走 B、骂他没长眼睛 C、把同学扶起来并向他道歉 11、星期一到星期五我们都在学校学习,到了星期六,你会:A A 和平常一样,早睡早起, B 要整天玩电脑 C 不告诉父母,和同学去别的地方玩。 12.学期末,老师没有给我评上优秀同学奖,我会:C A 非常讨厌这个老师 B 讨厌那些被评上的优秀同学 C 自己好好努力,争取下次

心理健康判别标准

心理健康判别标准 怎样衡量心理健康及其水平,许多心理学家从多种不同行为表现的角度进行观察,得出了一些不同的标准,如司柯特(Scott)的10项衡量心理健康的标准和6项区别正常与异常心理的标准;马斯洛和麦特曼(Mitte-lman)关于正常心理的10项标准等。综合以往的各种标准,大致可分为以下3类:第一类,认为社会中绝大多数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有一个平均值,这个平均值就是正常的标准;第二类,认为考察心理行为的异常主要是作自身比较,每个人以往生活中所形成的一种普通的行为模式,就是正常标准;第三类,认为人的心理行为应该有一个理想标准,就像正常的生理指标那样可以用量化来表示。 上述种种观点,都有其合理的方面,但也都存在着片面性,其原因在于制订这种标准时所根据的原则不太合理。事实上,企求绝对客观地划分标准是困难的,心理健康与否的界限只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 一、判断心理健康的基本原则 心理活动的正常标准,应该根据心理学原则,从心理活动本身的特点去分析心理是否健康。本着这个原则,以下三条标准可供参考。 1.心理活动与客观环境的同一性 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任何正常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必须在形式入内容上与客观环境保持一致性,即同一性。人的心理和行为只要与外界环境失去同一,必然不能被人理解。前面一些看法中所说的“人们心理与行为的平均值”或“普通的行为模式”都包括在这种同一性标准之中,而同一性标准要比这两种概念更为广泛。例如,按照人的行为的均值,在公共场所不能大吵大闹,但假若一个人在公共场所所受到不能容忍的污辱,怒不可遏而大吵一番,虽然背离了“均数”水平,但仍然是十分正常的行为,因为它在量与质的方面都与外部刺激保持着一致关系。又如,信教的人作祷告是可以理解的,但在宗教仪式过程中,有人可能过度想象而出现了似乎与天使对话的幻觉。这种心理行为按行为均数水平也不能说是异常,但他却实实在在产生了幻觉,已经出现了心理异常。 2.心理过程之间的协调一致性 一个人的认知、情绪、意志等心理活动在自身是一个完整协调的统一体,各种心理过程之间具有协调一致的关系,这种协调一致性保证了个体在反映客观世界过程中的高度准确和有效性能。例如,当一个人遇到一件愉快的事时,会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并以欢快的语调和行为来表达,这就是正常的心理活动与行为表现。如果一个人用低沉的语调向别人述说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或者对痛苦的事作出欢快的反映,那么他的心理过程便失去了协调一致性,出现了异常心理。 3.个性特征的相对稳定性 个体在自己长期的生活经历过程中都会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心理特征,这种个性特征形成以

心理健康标准(1)

心理健康基本标准: 1、有基本的自我安全感; 2、能很好地了解自己,并能恰当地估价自己的能力; 3、生活理想切合实际; 4、不脱离周围现实环境;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能适度地宣泄情绪和控制情绪; 9、在符合团体要求的前提下,能适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要求。珍爱生命,活在当下。 青少年标准 ①智力正常。 ②有情绪的稳定性与协调性。 ③有较好的社会适应性。 ④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⑤反应能力适度与行为协调。 ⑥心理年龄符合实际年龄。 ⑦有心理自控能力。 ⑧有健全的个性特征。 ⑨有自信心。 ⑩有心理耐受力。 儿童标准 一、智力发育正常。 正常发育的智力指个体智力发展水平与其实际年龄相称,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 二、稳定的情绪。 心理健康的青少年,在乐观、满意等积极情绪体验方面占优势。尽管也会有悲哀、困惑、失败、挫折等消极情绪出现,但不会持续长久,他们能够适当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使之保持相对稳定。 三、能正确认识自己。 对自己有充分了解,清楚自己存在的价值,对自己感到满意,并且努力使自己变得更加完善。对自己的优点能发扬光大,对自己的缺点也能充分认识,并能

自觉地努力去克服。有自己的理想,对未来充满信心,在学习、工作等各方面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四、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心理健康的儿童少年,有积极、良好的人际关系。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善于学习他人的长处补己之短,并能用友善、宽容的态度与别人相处。他们在别人面前能做到真诚坦率,从而容易得到别人的信任,并建立起融洽的人际关系。在集体中威望很高,生活充实。 五、稳定、协调的个性。 人格亦称个性,人格表现为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心理健康的人有健全的“自我”,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并能对自己进行客观的评价,能对自己的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调节。 六、热爱生活。 心理健康者热爱生活,能深切感受生活的美好和生活中的乐趣,积极憧憬美好的未来。能在生活中充分发挥自己各方面的潜力,不因遇到挫折和失败而对生活失去信心。能正确对待现实困难,及时调整自己的思想方法和行为策略以适应各种不同的社会环境。 摆脱忧郁情绪的方法: 1、不要为自己寻找借口 2、再给自己一点爱 3、分散你的注意力 4、改变你的行为 5、走出忧郁,创建“三人空间” 6、了解自己的极限 7、寻找心灵的绿洲----让身心安宁的放松术和冥想术 8、相信自己,也相信他人 9、计划一些积极有益的活动,应付枯燥的生活 10、向朋友诉说自己的烦恼 11、看到事情的光明面---宽容、自嘲及“愉快疗法” 12、把复杂问题分解成简单的问题 13、倾尽全力完成一件事 14、运动是自救的基础 学生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1、自觉学习心理知识,寻求心理健康的良药 2、对自己不过分苛求,确立目标适中,养成“平常心态”

心理健康网络知识竞赛判断题

2014年江苏网络心理卷练习3-1 判断(正确) 1. 心理健康教育课应该贯彻随机化教育原则,不能片面追求教学环节的完美。 2. 心理健康教育课是一门使学生获得心理体验的课程。 3. 心理健康教育课是一门使学生获得心理体验的课程,是一门促进个人成长的课程,是一 门学生本位的课程。 4.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设计原则应以学生为中心。 5.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是学科教学中的渗透,渗透的是原则而非内容。 6.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关注过程,重视过程对学生发展的影响,过程性评价为重。 7. 心理教育课主要解决和处理共性的、典型的问题。 8. 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团体辅导主要用来预防问题的发生。 9. 心理评估是通过观察、面谈,心理测验等手段对个体的心理现象进行描述。 10. a 型人格最关键的特征是敌意。 11. 倾听是关注的关键,也是心理咨询进展的核心。 12. 心理断乳期是指青春期到青年初期这一年龄阶段,是孩子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转折时期。 13. 团体辅导中独特的影响因子包括给成员归属的感觉。

14. 引导学生学会释放紧张的情绪,懂得松弛之道的方法叫放松。 15. 寻求来自他人的情绪支持是能从情绪和生理上帮助个体适应压力源的策略之一。 16. 情绪是人的心理活动中最为敏感、最为活跃的心理成分,它对人的心理历程具有重要作 用。 17. 焦虑就是对某人某事的担忧和不安,是一种紧绷的感觉,也是人的一种不良情绪表现。 18. 心理顽强是指个体即使在面对重要的压力事件时也不会再身体上或情绪上受到干扰和 妨碍。 19. 有助于人们控制对压力情境的身体反应的技术包括:生物反馈、放松训练、冥想和有氧 运动等。 20. 儿童在挫折时,愤怒攻击;成人攻击为语言层面,非身体层面。 21. 根据super 的生涯发展理论,每个人在不同阶段会扮演多种生涯角色。 22. 班级是小学生进入的第一个社会组织,对于小学生具有重要的生命意义。 23. 班级团队形成的阶段并非线性和清楚明确的,不能机械地按年级按阶段。 24. 班级团队建设是利用心理学视角技术促进班级的发展,在小学班级这个微型的社会组织 内促进小学班级团队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判断心理健康与否的三原则

判断心理健康与否的三原则 根据心理学对心理活动的定义,即心理是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我们有理由提出如下三条原则,作为确定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依据。 一、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 因为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所以任何正常心理活动或行为,在形式和内容上必须与客观环境保持一致。 如果一个人坚信他看到或听到了什么,而客观世界中,当时并不存在引起他这种感觉的刺激物,我们就可以认定,他的精神活动不正常了,他产生了幻觉。 如果一个人的思维内容脱离现实,或思维逻辑背离客观事物的规定性,并且坚信不疑,我们就可以认定他的精神活动不正常了,他产生了妄想。这些都是我们观察和评价人的精神和行为的关键,我们又称他为统一性。或者同一性标准。人的精神或行为只要与外界环境失去同一性,必然不能被人理解。 在精神科临床上,常把有无自知力作为判断精神障碍的指标,其实,这一指标已经涵盖在上述的标准之中。所谓无自知力或自知力不完整,是指患者对自身状态的错误反映,或者说是自我认知与自我现实统一性的丧失。 在精神科临床上,还把有无现实检验能力作为鉴别心理正常与异常的指标,其实,这一点也包含在上述标准之中。因为,若要以客观现实来检验自己的感知和观念,必须以认知与客观现实的一致性为前提。

二、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 虽然人类的精神活动可以被分为知情意等部分,但是他自身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各种心理过程之间具有协调一致性关系。这种协调一致行,保证人在反映客观世界过程中的高度准确和有效。 一个人遇到一件令人愉快的事,会产生愉快的情绪,手舞足蹈,欢快地向别人诉说自己内心的体验。这样,我们就可以说他有正常的精神与行为。如果不是这样,用低沉的语调向别人述说令人愉快iaide事,或者对痛苦的事,做出快乐的反应,我们就可以说,他的心理过程失去了协调一致性,成为异常状态。 三、人格相对稳定性的原则 在长期的生活道路上,每个人都会形成自己独特的人格心理特征。这种人格心理特征一旦形成,便有相对的稳定性。在没有重大外界变革的情况下,一般是不易改变的。 如果在没有明显外部原因的情况下,一个人的个性相对稳定性出现问题,我们也要怀疑这个人的心理活动出现了异常。这就是说,我们可以把人格的相对稳定性作为区分心理活动正常与异常的标准之一。例如一个用钱很仔细的人,突然挥金如土,或者一个待人接物和热情的人,突然变得很冷漠,如果我们在他的生活环境中找不到足以促使他发生改变的愿意,那么,我们就可以说,他的精神活动已经偏离了正常轨道。

心理健康标准

心理健康标准 心理健康的标准是:凡对一切有益于心理健康的事件或活动作出积极反应的人,其心理便是健康的。 1.心理健康与学习 与学习有关的心理健康的标准有: (1)智力发展正常 (2)体脑协调。 (3)自我满足。 (4)排除学习中不必要的忧虑。 2.心理健康与人际关系 心理健康的人应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心理健康的中学生在人际中能保持人格的独立和完整。 3.心理健康与自我 心理健康的人能正确地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能调控自己的情绪,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 接纳自我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表现。 4.心理健康与生活和社会适应能力 心理健康的人应该能够面对生活中的问题,正视现实,适应环境,心理健康的人是生活和社会适应良好的人。 学生社会适应良好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了解现实,正视现实。心理健康的人能够面对现实,他们能对周围的事物和环境作出客观的评价,能与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对心理健康的中学生来说,他们既有高于现实的理想,又不会沉湎于不切实际的幻想之中;而心理不健康的中学生往往用幻想来代替现实,如一些患有抑郁症的中学生,对周围的事物根本不感兴趣,言语、与人交往的行为等都比正常中学生大为减少,整天生活在自己的幻想中,形影相吊,与现实环境格格不入。 (2)行为符合社会的准则。人是生活在一定社会文化环境之中的,其行为必须与环境相协调,相一致。人们在依照社会生活的需要来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的时候,其行为是符合社会准则的,是根据社会要求和道德规范来行事的。任何一个心理健康的中学生,在一般情

况下,都愿意努力实现一定社会所认同的行为,遵守社会规范,在学校生活中表现为有理想、有道德、守纪律等。

大学心理健康判断选择题

第一章心理健康——幸福你我他 1阳光心态的人就是没有黑暗和悲伤的时刻。 2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增强但发展还不成熟。 3、把心理危机当成一种心理疾病来处理。 4、心理健康对人生成败的影响不大。 5、心理健康与不健康之间有一条绝对的分界线。 6、心理健康不是一个静态不变的结果。 7、一切心态健康的人都是珍惜生命、热爱生命的。 8、大学生控制情绪的能力已经很稳定,大多数人的内心体验很平稳。 9、大学生的智力发展非常好,不存在智力低的问题。 10、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具有安全感、归属感与幸福感的必然要求。、× 2、√ 3、×4、×5、× 6、√ 7、√ 8、× 9、× 10、√ 1、“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结果使自己长期生活在痛苦、沮丧甚至绝望的心态中而不能自拔。这说的是消极心理的____() A 永远长存 B 无处不在 C 自我否定 2、在心理学上,人对于自己和自己与他人及社会的关系的认识称为____。() A 自我评判 B 自我认识 C 自我意识 3、“光环效应”在心理学上称为是:____( ) A 阳光效应 B 晕轮效应 C 彩环效应 4、由于突然遭受严重灾难、重大生活事件或精神压力,使生活状况发生明显的变化,尤其是出现了用现有的生活条件和经验难以克服的困难,以致使当事人陷于痛苦、不安状态,常伴有绝望、麻木不仁、焦虑,以及植物神经症状和行为障碍的现象称为:____( ) A 心理失衡 B 心理危机 C 心理障碍 5、____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最基本的条件,也是人生第一财富。( ) A 健康 B 财富 C 爱情 1、A 2、C 3、B 4、B 5、A 第二章在适应中成长——学会适应 1分化与相对稳定阶段是指从基本适应了大学生活到步入社会后。 2、劳逸结合是预防心理疲劳的重要措施。 3、学习动机的强弱对大学生的学业成就有极大的影响。 4、孤独是指孤单寂寞的积极心态。 5、重新确立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目标是适应的次要条件。 6、确立目标是成功的起点。 7、交往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拓展大学生的生存发展空间、促进成才的不必要因素。 8、节约意识可以正确引导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养成一个良好的消费习惯,把手中的每一分钱用在刀刃上“把钱用在有用的地方”。 9、把节约变成一种时尚 10、生活态度是一种选择,由老天决定如何度过每一个精彩的日子。 1、× 2、√ 3、√ 4、× 5、× 6、√ 7、× 8、√ 9、√10、× 1、不主动交际缘于 A 、孤独感B、信任感C、新奇感D、自然感 2、大学新生要适应的“六个转变”中的从感性到理性()转变

心理健康的实质标准

心理健康的实质标准 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而持续的心理状态和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 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并能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能和积极的社会功能。 判断一个人的健康状况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类方式: (1)统计常模。当一个人的心理特质的测量值接近总体平均数时,就认为他的心理是正常的健康的若一个人心理特质的测量值消离总 体均值就认为他的心理是异常的、不健康的。 (2)社会常模。当一个人的心理与行为符合社会规范得到多数人 的认可,就认为他的心理与行为是健康的正常的反之,就认为他的心 理与行为是异常的、不健康的。 (3)生活适应。生活适应良好者的心理是健康的适应困难,干扰 了个人或社会安宁者的心理是不健康的。 (4)心理成熟。个人心理发展与生理发展程度协调者是心理健康的,而心理发展落后于生理发展或落后于同龄人平均水平者则是不健康的。 (5根据当事人主观体验到的是满意感、幸福感还是痛苦与不适, 来判断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上述种种观点都是从某角度去判断人 的心理是否健康。心理健康是种复杂的心理状态应从多角度、多层面综合判新:①从个体的成长角度看,适应与发展是主要的判听依据② 从人的社会化角度看,统计常模与社会常模是主要的判断依据③从个性发展角度看,心理结构的完整与功能的匹配是主要的判断依据。由

此看来,在确定人的心理健康标准依据时,应从实际情况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存在统的基本依据,不存在统-不变的具体依据。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标准是心理健康含义的具体化。由于国内外学者确立心理健集标准所遵循的依据不同,因而对心理进康的判断标准的认识也存在差别。 (1)自我充分实现的人就是心理健康的人。这是人木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观点。(2)适应良好的人是心理健康的人。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隐含的心理健康标准。 (3)适应与发展和潜统的人是心理健康的人。这是公认的关于现代心理健康的综合标准。这一标准可具体化为以下儿点.①对现实的有效知觉②自知、自尊和自我接纳自我调控能力涸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⑤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 在理解和把握心理健康标准时,应主要考虑以下几点:①判断一个人心理健康状况应兼顾个体内部协调与对外良好适应两个方面②心理健康概念具有相对性:③心理健康既是种适应状态,也是一种发展状态;军心理健康作为一种整体的心理状态,反映出一个人健康的人生态度与生存方式。总之,心理健康的人在生活中多持有一种积板的开放的现实的发展的辩证的通达的人生态度。 内容仅供参考

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七个方面

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七个方面 心理健康的标准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这是由于人的心理健康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也由于人的社会生活和人的遗传素质是多样的。另外,衡量人的心理状态,还应考虑到社会背景和个体差异等方面。心理健康的标准应包括情绪、智能、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内容等。总结以上的论述,我们认为心理健康标准包含如下七个方面: 1、智力正常 智力以思维为核心,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和认识力等。它是衡量人的心理健康的最重要的标志之一。心理健康的人,智力水准虽然有所不同,但智力应是正常的。正常的智力是人们从事生活、学习、工作和劳动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 2、情绪乐观并能自控 心理健康的人心胸开朗,情绪稳定和乐观,常向光明看,不往“黑暗处”钻,热爱生活,积极向上,对未来充满希望,遇到麻烦能自行解脱。心理健康的人对自己情绪的自控能力很强。心理健康的人在通常情况下,其内部心理结构总是趋于平衡和协调的。既有适度的情绪表现,又不为情绪所左右而言行失调。人具有自控情绪能力,即表明其中枢神经系统运行正常,身心各方面处于协调状态,不论遇到什么事总能适度地控制自己的喜怒哀乐,既不会得意忘形,也不会悲极轻生。有人认为,用情绪来表示心理健康就像用体温来表示身体健康一样准确。3、意志健全 意志是自觉确定目的,支配自己克服困难去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意志健全的主要标志是行为的自觉性、果断性和意志的顽强性。心理健康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有明确的目的,能坚定地运用切实有效的方法解决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不优柔寡断,裹足不前,也不轻举妄动,草率行事。意志顽强的人,能较长时间保持专注和控制行动去实现某一既定目标,不屈不挠,不达目的,绝不罢休。 4、反应适度 人对事物的认识和反应存在着个体差异,有的人反应敏捷迅速,有的人反应模糊迟缓,但这种差异是有一定限度的。心理健康的人应该是反应适度,而不是反应的异常兴奋或异常淡漠。 5、自我意识明确 自我意识是人的意识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它反映了个人对自己的态度。个人是在与现实环境的相互关系中,在个人的实践活动中来认识自我、确立自我形象的。心理健康的人,有明确的自我意识,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做力所能及的事,有自知之明;能把“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有机地统一起来,“理想的我”总能在“现实的我”中得到体现,能根据自己的认识和评价来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使个体和环境保持平衡。 6、人际关系和谐 人际关系是人们在工作、生活和学习中所形成的心理关系。理健康的人,在社会和集体中总是善于和他人交往,并能和多数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是心理健康者与外界正常交往的结果,是个体对自己和对他人以及两者之间关系正确认识和评价的结果。心理健康的人,在和他人交往中,能接纳自我,并接纳他人,对集体具有一种休戚相关、荣辱与共的情感,在与人相处时,

心理健康课程标准

《心理健康》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心理健康》。中等职业学校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学大纲》开设《心理健康》课,此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必修的一门德育课。其任务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成长、学习、生活和求职就业中遇到的心理行为问题,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二、基本理念: (一)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发展性 心理健康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不是治疗和矫正,而是预防和发展因此心理健康课程是面向全体正常学生而不是对个别学生的咨询和治疗。发展性——是对心理健康课程根本的定位所在。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学生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如学校适应问题、自我认识问题、学习策略问题、人际关系处理问题、异性交往问题、生涯发展与规划问题等。 (二)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 心理健康课程的目标是通过对学生学校适应、自我意识、学习、人际交往、生涯规划的辅导增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提高生涯规划能力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在课程目标设计上以整体目标为核心设计菜单式的心理健康课程各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特点灵活选用和改编,充分体现课程标准的整体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三)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分享 本课程倡导活动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通过参与、合作、感知、体验、分享等方式促进自我觉察和自我成长。在课程中活动只是一个载体,重要的是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并能在同伴之间相互反馈和分享的过程中获得成长。 (四)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评价体系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在心理健康课程中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注重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调适等能力的发展。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辅导技巧和水平。心理健康课程不以任何

2014判断题心理健康 (2)

2014 江苏省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网络知识竞赛判断题 A 1、A型人格的最关键特征是敌意。(√) 2、艾瑞克?伯恩是沟通分析理论的创立者(√) 3、爱心、耐心和方法正确是对学习障碍学生进行治疗的最佳办法。(×) B 4、班华教授在《德育论》中描述到:“通常所说的兴趣教育、思维训练、能力培训、创造教育、意志锻炼、性格教育、情感培养、生活技能训练、社会适应性等均属于心理教育,是心理教育的组成部分”。 (×) 5、班级活动和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两个重要的途径,它们相辅相成,又相对独立。(√) 6、班级活动就是学科教学能起到替代班级活动的作用。(√) 7、班级活动与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两个重要途径,相辅相成,相互独立。(√) 8、班级价值观,班级精神是班级文化的品牌(√) 9、班级是小学生进入的第一个社会组织,对于小学生具有重要的生命意义(√) 10、班级团队建设是运用心理学视角技术促进班级发展,在小学班级这个微型的社会组织内促进小学班级团队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11、班级团队形成的阶段并非线性和清楚明确的,不能机械地按年级按阶段。(√) 12、班级文化建设有一个启动、发展和成熟的过程,具有短期性。(×) 13、班级文化是指以儿童为主体的班级成员共有的目标的复合体。(×) 14、班级属于学生和老师。班级既是一个群体,又是一个社会组织,所以班级团队建设需要兼顾到这两个方面的特性(√) 15、班主任是班级的促进者、陪伴者、带领者,更是组织者。(√) C 16、蔡志忠说自己是个相当放纵的人,他的观点是“放纵自己做自己想做的事,是我的原则。”(√) 17、惩罚在不能正确使用的前提下,往往不能起到正面的教育效果。(√) 18、冲动是指受到突然的刺激,自然产生的缺乏理智而带有盲目性的行为,是每个人都会有的一种正常行为并不是一种行为缺陷。(×) 19、处理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时,可以通过提问学生不能回答的问题来提高其注意力。(√) 20、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不会产生向往性爱、追求事业等之类的成人需求等。(×) 21、从毕生发展观看,人的一生可以分为儿童、成人、老人三个阶段。(√) 22、从德育和心理健康的目标、内容、方法看,两者存在着诸多共同的因素,所以说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互相取代。(×) 23、挫折只会对人造成消极方面的影响。(×) D

心理健康教案:心理健康标准

【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作者:姚潇 第二课构建心理保健的GPS ――心理健康的标准 〖教学过程〗 引言: 有一句话是“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 (让学生说一说这句话的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遇到危险,不一定犯险,而遇到危险自己却浑然不知则是最大的危险。有了问题而不知道自己有了问题这倒是最大的问题。这是一个哲理。一个失去了嗅觉的人进入有毒气体的环境中,是危险的。人体内有一个淋巴系统,由淋巴管、淋巴组织和淋巴器官组成。淋巴管内流着透明无色的体液,称淋巴(液)。淋巴系是静脉系的辅助部分,又是身体重要的防御系统、警报系统。人体受到外来病菌的入侵,淋巴系就要抵抗,并产生淋巴结,向人发出警报,让人意识到自己遇到了麻烦。我们说癌症的危险性就在于它有很长的让人感觉不到的潜伏期,往往是一旦让人感觉到时,就到了癌症的晚期。 这告诉我们,在很多时候,及时发现问题是极其重要的。 一个人的心理问题,要么是自己自觉到,要么来自于他人的判断。 发现或判断一个人是否存在心理问题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原因在于,其一,与判断人生理是否出了问题相比,判断人心理是否出了问题要更难一些。一个人生理出了问题是比较容易判断的,如一个人感冒了,会有种种表现,头痛、脑热、鼻塞、流鼻涕等,一旦有了这些症状,人们就能明确的判定自己病了、感冒了,就会到医院去看医生。而心理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界线往往的模糊,比如心理健康状态与不良状态的区分就比较困难。其二,心性的东西,往往是“当局者迷”,由于缺少明确的预警信号,人们较难意识到自己在心理上出了问题。其三,人们往往不愿坦然承认自己有了心理问题,有时是故意掩饰自己的心理问题。(心理问题似乎容易掩盖些,其实不然,往往是欲盖弥彰) 构建心理保健的GPS 我们怎样判断一个的人心理是否健康呢? 虽说发现或判断一个人是否存在心理问题比较难,但人一旦出了心理问题仍然是可以判断的。所谓“言为心声”、“观其行,察其言”,人的言行反映人的心理,我们通过观察一个人的言行能对人的心理有一定的了解。 (提问:了解一个人的言行现象,是否可以判断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健康呢?) 当然不行,我们需要有一把尺子、一个GPS(定位系统)来定量人的心理是否健康,这个GPS就是“心理健康的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