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经胸微创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中国专家共识
室间隔缺损封堵术

概述[返回]操作名称室间隔缺损封堵术[返回]别名VSD封堵术[返回]适应证室间隔缺损封堵术适用于:1.膜周部VSD(1)年龄通常≥3岁。
(2)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单纯VSD。
(3)VSD上缘距主动脉右冠瓣≥2mm。
(4)无主动脉右冠瓣脱入VSD及主动脉瓣反流。
2.肌部VSD,通常直径>5mm。
3.外科术后残余分流。
<[返回]禁忌证[返回]准备[返回]方法刺股动脉插入猪尾形导管行左室长轴斜位造影,测量VSD直径,了解其形态及其距主动脉右冠瓣的距离。
然后行升主动脉造影观察有无主动脉瓣脱垂及反流。
2.操作步骤静脉推注肝素100U/kg体重。
选择超滑导丝从动脉途径经Judkins右冠状动脉导管通过VSD入右心室,再更换“面条”导丝入主肺动脉。
经股静脉送入圈套器至主肺动脉内将“面条”导丝头端抓住,将其拉出股静脉,从而建立股静脉-右心室-VSD-左心室-股动脉轨道。
沿“面条”导丝将输送鞘管自股静脉送入左室内。
选择适宜的Amplat zer封堵器(较造影所测VSD直径>1~2mm)经输送鞘管送至左室内,在透视及超声心动图监测下,先打开封堵器的左室侧盘,回撤至VSD的左室侧,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室侧伞的位置及形态满意后,固定推送导管及输送导丝,继续回撤鞘管打开封堵器的右室侧盘。
经透视及超声下观察封堵器位置形态满意(Amplatzer膜部非对称VSD封堵器在输送过程中始终保持封堵器左室侧盘的铂金标志朝向心尖),且无残余分流及主动脉瓣反流时,重复左室及升主动脉造影。
若无残余分流或仅有微量残余分流且无主动脉瓣反流时,可松开推送导管尾端的固定器,逆时针旋转操纵柄,然后固定推送导管,轻轻推送输送鞘管释放封堵器。
撤出鞘管,压迫止血。
3.术后处理(1)穿刺侧肢体制动8h,卧床20h,局部沙袋压迫6h。
(2)术后肝素抗凝24h。
[返回]注意事项1.小直径的VSD(<3mm)的处理VSD直径<3mm者左向右分流量很少,一般不会造成左心容量负荷增加及肺动脉高压,病人也多无临床症状,可不干预,定期随访者仍可继续随访至成人。
《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述评

内容摘要
近年来,中国专家在CHD的介入治疗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共识。首先,介入治 疗对CHD的治疗效果得到了广泛认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其次,介入 治疗的适用范围逐渐扩大,从简单的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到复杂的动脉导管 未闭、肺动脉狭窄等,介入治疗的应用逐渐普及。此外,中国专家在介入治疗的 术后康复方面也达成了一定共识,认为抗凝治疗、定期复查等是必要的。
《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中国 专家共识》述评
01 一、背景和目的
目录
02
二、共识内容和推荐 意见
03
三、共识的应用与推 广
04 四、结论
05 参考内容
内容摘要
先天性心脏病(CHD)是一种常见的出生缺陷,外科治疗是其主要治疗方法之 一。为了规范和促进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的临床实践,中国专家们制定了《先 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中国专家共识》。本次演示将对该共识进行介绍和评价,以 期为相关领域的临床医生和研究者提供参考。
内容摘要
尽管介入治疗在CHD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 介入治疗并不能适用于所有类型的CHD,部分复杂病例仍需采取外科手术治疗。 此外,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风险也不能完全忽视,需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和 术后抗凝治疗。
内容摘要
总之,介入治疗已成为常见先天性心脏病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且在中国的 应用逐渐扩大。虽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只要掌握好适应症和术后治疗,介入 治疗将会为更多患者带来希望。在治疗过程中,医生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权 衡利弊,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法。患者及家属也需了解介入治疗的相关知识,做 好心理和生理上的准备,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希望通过本次演示的介绍,对 大家了解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有一定的帮助。
右胸小切口微创非体外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手术配合

右胸小切口微创非体外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手术配合严幸君【摘要】@@ 房间隔缺损(at rial septal defect,ASD)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传统治疗方法为体外循环下开胸心内直视修补,但手术创伤大.微创封堵术是由导管介入封堵法移植而来的新技术[1],具有无需体外循环、操作简单、创伤轻、痛苦小、切口美观、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2].2007年9月至2009年9月,本院对53例ASD患者实施右胸小切口微创非体外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效果较好,现将手术配合报告如下.【期刊名称】《护理与康复》【年(卷),期】2011(010)008【总页数】2页(P734-735)【关键词】房间隔缺损;微创封堵术;手术配合【作者】严幸君【作者单位】宁波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浙江宁波,31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2.3房间隔缺损(at rial septal defect,ASD)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传统治疗方法为体外循环下开胸心内直视修补,但手术创伤大。
微创封堵术是由导管介入封堵法移植而来的新技术[1],具有无需体外循环、操作简单、创伤轻、痛苦小、切口美观、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2]。
2007年9月至2009年9月,本院对53例ASD患者实施右胸小切口微创非体外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效果较好,现将手术配合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53例,男15例,女38例;年龄12~45岁,平均年龄(21±3.1)岁;体重 25~52 kg,平均(35.0±8.6)kg;均经心脏彩超检查确诊为中央型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心脏各瓣膜启闭正常,并排除合并其他心内畸形的可能;房间隔缺损直径为16~35 mm,平均(23±5)mm,上残边4~15 mm,平均(9±4)mm,下残边 6~22 mm,平均(12±4)mm。
1.2 手术方法气管插管后全身麻醉,安置患者平卧位,右侧用沙袋垫高30°,右手臂悬挂于固定架上。
小儿经胸微创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麻醉管理

小儿经胸微创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麻醉管理
马若男;林红妃;胡智勇;叶莉芬;陈旋
【期刊名称】《上海医学》
【年(卷),期】2012(35)8
【摘要】室间隔缺损(VSD)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体外循环(CPB)下心内直视VSD修补术,手术方法成熟,但创伤较大,存在与CPB相关的诸多不良反应;另一种是经皮介入封堵术,由于其创伤小、恢复快,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存在外周血管损伤、放射性损伤以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等问题。
1999年Amin等在肌部和膜部VSD动物实验的基础上首先开展经心室封堵VSD的技术,
【总页数】2页(P712-713)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封堵术;麻醉管理;微创;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外周血管损伤;并发症发生率;介入封堵术
【作者】马若男;林红妃;胡智勇;叶莉芬;陈旋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麻醉科;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心胸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4.2
【相关文献】
1.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在小儿经食管超声引导下胸壁微创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临床应用效果 [J], 李泉;秦廷英;杨秀环;何江;付宝军;李恒;邵兵
2.右美托咪定对经食管超声引导下胸壁微创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小儿应激反应的影响[J], 李泉;秦廷英;杨秀环;何江;付宝军;李恒;邵兵
3.麻醉管理在小儿经胸微创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的运用分析 [J], 李河志;朱涤非
4.食管超声引导下经胸微创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麻醉处理 [J], 杨晓伟;韩建阁;于泳浩
5.经胸微创非体外循环小儿房间隔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麻醉管理 [J], 董慧咏;董振咏;沈书斌;马小宁;高国华;孟香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食管超声引导下经胸微创封堵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应用分析

食管超声引导下经胸微创封堵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应用分析刘启龙;文平;卢绪宁;朱全伟【期刊名称】《中国当代医药》【年(卷),期】2014(021)009【摘要】目的总结食管超声引导下非体外循环经胸微创封堵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选择2011年11月~2013年5月食管超声引导下经胸微创封堵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患者65例,其中ASD 18例,VSD 47例.对术前、术中及术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无手术死亡.中转体外5例.封堵成功患儿均于术后4h内撤离呼吸机,监护室滞留1d,术后3~5 d出院.复查心脏超声仅1例膜周VSD有轻微残余分流,随诊观察6个月后自行闭合.余患儿均无残余分流.1例术后心包积液,行心包穿刺后痊愈.1例患儿术中发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术后3d恢复.全部病例均无溶血发生.结论食管超声引导下经胸微创封堵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无需体外循环及输血,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值得推广.食管超声对缺损结构的准确反映和正确引导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总页数】3页(P43-45)【作者】刘启龙;文平;卢绪宁;朱全伟【作者单位】大连市儿童医院心胸外科,大连116012;大连市儿童医院心胸外科,大连116012;大连市儿童医院心胸外科,大连116012;大连市儿童医院心胸外科,大连116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5.4【相关文献】1.食管超声引导下经胸微创外科封堵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疗效 [J], 于文波2.食管超声引导下经胸微创外科封堵术在先天性心脏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J], 张成;张宜乾;王国祥3.超声引导下经胸微创封堵术在先天性心脏病中的临床研究 [J], 吴文绪;叶宁;郑晓宇;邬少君;蒋斌;张迎春;叶仕高4.食道超声引导下经胸微创切口封堵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应用 [J], 刘旭东;姜博;张斌;万荣华;杨剑;王云5.食管超声引导下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小儿室间隔缺损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分析 [J], 杜朝峻;丁力;李红昕;郭文斌;吴鹏鹏;马佳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室间隔缺损封堵术详细介绍

室间隔缺损封堵术详细介绍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又称为室间隔修补术或室间隔交界封堵术,是一种治疗先天性室间隔缺损的手术方法。
室间隔缺损是心脏先天性畸形中最常见的一种,即心脏的室间隔存在缺损,导致左心室和右心室之间的血液交流。
封堵术的目的是通过植入封堵器或修补室间隔缺损的组织,恢复心脏的正常解剖结构和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术前准备:在进行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之前,患者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术前准备工作。
首先是详细的病史询问和身体检查,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胸部X光片等检查,以评估患者的心脏状况。
此外,还需要进行血液检测、凝血功能检查等以确保手术的安全性。
手术步骤:经导管封堵术是一种比较微创的治疗方法,一般适用于缺损较小、位置较好的患者。
手术前,患者会接受全身麻醉。
术者在X光机的引导下,通过患者的血管系统植入封堵器。
封堵器是一种特殊的导管,通过走血管径路进入心脏,将封堵器放置在室间隔缺损的位置上,阻止血液流动。
术中,术者会使用造影剂来确定封堵器的位置和血液流动情况。
术后,患者需要留院观察一段时间,以确保封堵器的稳定性。
开胸手术是一种较为传统的治疗方法,适用于缺损较大、位置较复杂的患者。
手术前,患者同样会接受全身麻醉。
术者会通过胸骨切口将心脏暴露出来,找到室间隔缺损的位置。
然后,术者会用人工材料或患者自身组织来修补缺损部位,恢复正常的心脏解剖结构。
术中,术者会使用心肺机来代替心脏的功能,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术后,患者需要留院观察一段时间,并接受相关的康复治疗。
术后护理: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患者需要接受一定的术后护理。
首先是严密观察患者的心率、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及时处理发生的并发症。
其次是及时进行术后检查,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以评估手术效果和监测患者的恢复情况。
此外,还要注意患者的饮食、活动等方面,以促进愈合和康复。
总结: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是一种治疗先天性室间隔缺损的有效方法,可通过植入封堵器或修补组织,恢复室间隔的完整性,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和生活质量。
经胸小切口封堵术治疗室间隔缺损21例临床分析

无主动脉瓣 和三尖瓣 无关 闭不全 、 房室传导阻滞 、 残余分流等并发症 。结论 经胸小切 口封堵术治疗的室间隔缺损作为一种
微创手术方式 , 具有操作简便 、 患者损伤小 、 患者术后恢复快 、 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 值得 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 [ 关键 词】室间隔缺损 ; 经胸 小切 口封堵术 ; 临床 疗效
2 0 1 2年 6月间 收治 的 2 l 例经胸 小切 口封堵 术治疗 室 间隔缺损
患者进行 分疗效 , 现报道如下 。
1 资 料 与方 法
该组 2 1 例行经 胸小切 口封堵术 治疗 的室 间隔缺损 患者 手 术均告 成功 ,无 手术死亡 病例 ,手 术时 间为 2 5 ~ 6 0 m i n ,平 均 ( 4 1 . 2  ̄ 9 . 2 ) mi n , 住 院时间 5 ~ 8 d , 平均 ( 6 . 2  ̄ 0 . 4 ) d 。 术 后随访 3 - 6个 月, 复查食 管超声 。 提示 封堵器位 置 固定 , 无 主动脉瓣 和三尖 瓣 无关闭不全 、 房室传导阻滞 、 残余 分流等并 发症 。
3 讨 论
1 . 1 一般 资料 选取该 院收治的 2 l 例室间隔缺损患者 , 所有患者 均有行经
胸 小切 口封堵术治疗 指征 , 其 中男 1 2例 , 女 9例 , 年龄 2 — 3 8岁 ,
平均年龄 ( 1 5 . 4  ̄ 1 . 9 ) 岁, 体重 1 4 ~ 6 9 k g , 平均 ( 4 2 . 8  ̄ 1 . 7 ) 岁 。所有
1 . 2 治 疗 方 法
的E t 益 合理 , 使先 天性 心脏病微创治疗获得 了飞速 的发展1 2 ] 。经 胸小切 口封 堵术 治疗 室间隔缺损是 由导管介 入封堵法移植 而来 的一种新 的微创术式【 引 , 与传统体外循环 手术 和经皮介入 封堵术 相 比, 该术式具有术 中无需输 血 、 手术 时间短 、 操作 更为简便 、 创 伤小 、 切 口较为美观 、 患者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4 1 。同时该手术方式 具 有较广的手术适应症 , 封堵器的释放和 回收易于控制 , 患者手
超声引导下经胸或经皮封堵治疗室间隔缺损的进展

超声引导下经胸或经皮封堵治疗室间隔缺损的进展高植;李红昕【期刊名称】《临床医学进展》【年(卷),期】2024(14)4【摘要】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VSD)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约占全部先天性心脏病的20%~30%。
根据解剖学位置,VSD可分为膜周部、双动脉干下型和肌部。
近年来,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 TEE)引导下经皮或经胸封堵治疗VSD被广泛推广应用,因其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操作简便、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目前已成为国内微创治疗VSD的主要手段。
除了TEE引导下经股动脉途径的经皮介入,TEE引导下经胸途径又根据VSD病理解剖特点,分为经右胸、左胸和胸骨下段小切口三种途径。
如何根据VSD解剖特点,在TEE引导下选择不同的封堵路径和封堵器,达到更安全、可靠的治疗效果,同时减少手术并发症以及提高手术成功率,正是本文综述的目的。
【总页数】10页(P1356-1365)【作者】高植;李红昕【作者单位】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济南【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相关文献】1.超声引导下经皮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与经胸小切口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疗效比较2.单纯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皮封堵与经胸封堵治疗房间隔缺损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3.超声引导下经胸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与常规开胸修补手术治疗室间隔缺损的疗效对比4.超声与射线引导下经皮VSD封堵术和超声引导下经胸小切口VSD封堵术治疗室间隔缺损的对照研究5.放射线引导经皮封堵与食道超声引导经胸封堵治疗室间隔缺损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胸微创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中国专家共识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
室间隔缺损(VSD)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
约占先心病总数的20%以上。
目前主要有两种治疗方法:一
是体外循环(CPB)辅助下外科手术修补,二是经皮导管介入
封堵。
近年,国内外学者融合传统外科手术和心导管介入治
疗的技术特点,探索了在食管超声引导下、应用改良的封堵
器和输送系统、经胸微创封堵VSD技术。
该技术一方面避
免了CPB手术创伤和潜在并发症,另一方面又避免放射线辐
射以及婴幼儿患者年龄和体重的限制。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
国内已有超过5000例室间隔缺损患者接受了该手术而成功
治愈,我国学者积累了相当的经验,该技术迅速得到推广应
用。
但是截止目前,尚无有关经胸微创封堵VSD技术统一
的临床应用指南;另外由于VSD解剖结构的复杂性,尤其是
膜周部VSD邻近主动脉瓣、三尖瓣和传导束;肌部VSD往往
多发;干下VSD位于双动脉瓣下等,许多问题常常困扰操作
者,初学者更是如此。
因此迫切需要总结权威专家的实际经
验和体会,形成共识,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范此新技术,
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10. 3760/cma. j. issn. 1001-4497. 2011.09.002
万方数据
517万方数据
2011-07-31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投稿方式
万方数据
经胸微创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中国专家共识
作者: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
作者单位:
刊名: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Thoracic and Cardiovascular Surgery 年,卷(期):2011,27(9)
本文链接:/Periodical_zhxxxgwk201109002.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