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青稞新品种藏青320

合集下载

3种青稞糌粑分级粉性质差异及相关性分析

3种青稞糌粑分级粉性质差异及相关性分析

3种青稞糌粑分级粉性质差异及相关性分析马洁;周洋;陈璐瑶;彭锡钰;吕莹;郭顺堂【摘要】以3种不同品种的青稞为原料,炒制后采用分层磨粉的方法分别获得由青稞籽粒外层至内层的糌粑分级粉Ⅰ~Ⅵ,探究各分级粉的β-葡聚糖含量、糊化特性及风味特征,分析不同糌粑分级粉之间的差异和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着获得的糌粑分级粉道次由外层至内层变化,藏青320、藏青2000和勾芒最外层糌粑分级粉的β-葡聚糖含量均显著低于最内层的,初始及最终黏度增大.采用气相色谱法研究不同糌粑粉的风味特征,发现各品种糌粑分级粉由外层至内层出现峰面积减少、风味减弱的趋势,同时紫皮青稞勾芒糌粑粉的皮层呈现出比藏青320和藏青2000更好的风味特征.研究表明,藏青320、藏青2000和勾芒3品种的糌粑分级粉之间β-葡聚糖含量、黏度及风味物质的差异较为显著.【期刊名称】《食品与机械》【年(卷),期】2018(034)005【总页数】5页(P49-53)【关键词】糌粑粉;黏度;β-葡聚糖含量;风味【作者】马洁;周洋;陈璐瑶;彭锡钰;吕莹;郭顺堂【作者单位】北京农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 102206;食品质量与安全北京市实验室,北京102206;北京农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 102206;食品质量与安全北京市实验室,北京102206;北京农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 102206;食品质量与安全北京市实验室,北京102206;北京农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102206;食品质量与安全北京市实验室,北京102206;北京农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 102206;食品质量与安全北京市实验室,北京102206;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北京100083;植物蛋白与谷物加工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青稞俗称裸大麦,主要分布在西藏、青海、甘肃等地区,具有高蛋白质、低脂肪、高β-葡聚糖的特点[1-3]。

裸大麦按其棱数来分,可分为二棱裸大麦、四棱裸大麦和六棱裸大麦[4]。

高产优质玉米新品种北青320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高产优质玉米新品种北青320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对水450kg 均匀喷雾。

蚜虫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g/hm 2,或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300g/hm 2,对水450kg 喷雾防治[5]。

5秧苗移栽标准待秧苗达到适宜秧龄和苗高时及时移栽。

机插秧秧龄16~18d 、苗高8~12cm ,抛秧秧龄20~25d 、苗高10~15cm ,手插秧秧龄26~30d ,苗高12~18cm 时移栽为宜。

参考文献[1]操成波,邓正春,郑文凯,等.两系杂交晚稻D 两优311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8(9):256-257.[2]邓正春,吴仁明,刘大锷,等.优质杂交晚稻桃优香占特征特性及富硒高产栽培技术[J].杂交水稻,2017,32(4):53-55.[3]洪秀明,张甲,郑文凯.水稻节本高效实用栽培技术[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4]邓正春,吴仁明,吴平安,等.优质晚稻“华润2号”特征特性及富硒生产技术[J].作物研究,2017,31(4):443-445.[5]赵清,邵振润.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手册[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河南省处于我国黄河中下游区域,光热资源充足,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是我国第一粮食生产大省。

玉米是河南省具有规模优势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较大[1-3]。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河南省玉米产业的迅速发展,市场对玉米高产优质品种的需求日益增加[4-5]。

北青320是郑州北青种业有限公司以BQ12-4为母本、JG62为父本杂交配组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玉米新品种。

2018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豫审玉20180001)。

该品种集优质、高产、稳产、抗性强等特性于一体,适合在河南省玉米种植区种植。

笔者根据近几年的推广实践经验,对其特征特性、高产栽培技术要点等作了详细总结,以期为其大面积推广种植提供技术参考。

1特征特性1.1植物学特性北青320株型半紧凑,总叶片数21片,幼苗芽鞘紫色,叶片绿色,第一叶尖到圆,花药绿色,花丝浅紫色,颖壳淡紫色,雄穗一级分枝6个。

青稞营养特性与加工品质研究进展邢晓婷 孙 辉

青稞营养特性与加工品质研究进展邢晓婷 孙 辉

添加量为 5% 制作的面条烹煮性能和质构性能与普通小
的 GABA 含量ꎬ 在发芽过程中ꎬ 青稞 GABA 含量总体呈
官评价 达 93 65 分 的 青 稞 低 GI 挤 压 面 条ꎬ GI 值 为
皮大麦籽粒 8 56 mg / 100 g
[33]
ꎮ 萌发能够提高青稞籽粒
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ꎬ 在发芽前期 (0~ 24 h) 积累较
而不被分解ꎮ
平均为 87 45 mg / g DWꎬ 青稞蛋白中必需氨基酸总和平
2 4 β ̄葡聚糖
界粮农组织 (FAO) 的推荐值
ꎮ 从氨基酸比值系数
胞壁中的一种多糖ꎬ 具有高黏性、 易成凝胶等特性ꎬ 在
ꎮ 贴近度 (U) 反映样品与模式蛋白的必需氨基酸
的作用[25] ꎮ 青稞中的膳食纤维主要存在于青稞麸皮中
近 100%
[21]
结合被认为是改变青稞淀粉特性ꎬ 以促进其在食品工业
中应用的一种有前途的方法[22] ꎮ 比较发芽青稞通过热风
种其他酚类物质[5ꎬ30] ꎮ
花青素具有抗氧化、 抗炎、 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ꎬ
干燥和红外干燥后青稞中淀粉的结构、 理化特性和功能
不仅可以清除细胞中的自由基ꎬ 而且还具有结合重金属
青稞是西藏种植面积最大、 产 量 最 多 的 农 作 物ꎬ
2020 年西藏青稞产量为 79 50 万 tꎬ 约占到粮食总产量
的 76% ꎮ 青稞一般应用于食品加工、 酿酒和饲料加工等
功能性产品的开发[8 ̄9] ꎮ 根据其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
组成差异ꎬ 将直链淀粉含量小于 10% 的青稞称为糯青
稞ꎮ 目前ꎬ 关于糯青稞品质形成机理、 应用优势研究报
4 48% ꎬ 平均 含 量 为 2 89% ꎬ 品 种 之 间 存 在 显 著 性 差

不同青稞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不同青稞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93·试 验 研 究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7年第4期摘要:试验对不同青稞品种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分析,通过考查不同青稞品种的生育期、基本苗、最高茎数、亩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理论产量、实际产量等一系列指标,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从而得出不同品种产量构成因素的水平,为青稞育种和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试验结果表明,各个因素对青稞的产量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而一些品种由于其产量构成因素的优越性为实现高产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关键词:青稞;品种;产量因素;水平1 前言青稞是藏族人民最主要的粮食作物,种植历史悠久,且面积较大。

由于青稞中含有β-葡聚糖、膳食纤维、多种有益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营养价值高,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要求的提高,青稞越来越受人们的青睐。

虽然青稞作物占西藏粮食总播种面积的56%~60%,有的地区高达80%以上,但是由于青稞品种资源相对较少,能够大面积示范推广的杂交品种并不丰富,广大农牧民群众选择品种数量有限,特别是随着青稞市场需求量的的增加,种植高产青稞新品种迫在眉睫。

本实验以“藏青320”、“藏青2000”、“山青9号”、“喜拉19号”、“喜拉22号”为材料对影响青稞产量的产量构成因素:穗粒数、千粒重、亩穗数及其他相关因素:基本苗、最高茎数、株高和穗长进行分析比较,目的在于通过评价不同品种各个产量构成因素的特点,为青稞品种高产栽培和青稞育种提供一些参考。

2 材料和试验方法2.1 试验材料所用青稞种子为“藏青2000”、“山青9号”、“喜拉22号”、“喜拉19号”(对照)、“藏青320”。

2.2 试验地点本试验设在西藏山南地区扎囊县扎其乡喜格学村,海拔3 654m、纬度29°11′15.6″、经度91°18′17.3″供试土壤为砂壤土,肥力水平中等,排水灌溉能力较好,前茬为冬小麦。

2.3 试验设计本试验于2014年3至11月进行。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品种为“藏青2000”、“山青9号”、“喜拉22号”、“喜拉19号”、“藏青320”,每个品种面积6 666.67m 2,共计3.33hm 2,播量为14kg/667m 2,全部使用地区配方肥25kg/667m 2,随机排列,不设重复。

青稞新品种“藏青3000”在米林县示范推广种植总结

青稞新品种“藏青3000”在米林县示范推广种植总结

青稞新品种“藏青3000”在米林县示范推广种植总结青稞新品种“藏青3000”在米林县示范推广种植总结引言:随着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农作物品种的研发和推广变得尤为重要。

作为青藏高原主要粮食作物之一,青稞以其适应高寒、抗逆性强和富含营养的特点而备受关注。

米林县作为我国青稞种植的主要区域之一,选择了“藏青3000”作为示范推广品种,并在实际种植中取得了一定成果。

本文将对米林县青稞新品种“藏青3000”的示范推广种植进行总结,以期为其他地区的青稞种植提供借鉴。

一、品种选择米林县通过科研机构的调查与评估,从多个青稞新品种中选取了“藏青3000”作为示范推广品种。

这一品种具有矮秆、丰穗、高产、早熟的特点,能够适应米林县的高寒环境,且产量稳定。

品种选择的合理性为后续的推广奠定了基础。

二、示范点建设米林县选择了两个具备代表性的示范点,分别位于山区和平原区,以覆盖不同地理条件下对品种的适应性进行观察和比较。

示范点建设包括土地准备、栽培技术培训、农户合作等方面。

通过严格的管理和指导,示范点的建设为品种推广提供了具体的案例。

三、种植技术培训米林县通过开展青稞种植技术的培训,提高了农民对“藏青3000”的认知和种植技能。

培训内容包括土壤改良、施肥技术、病虫害防治等。

通过培训,农民了解到了科学的种植管理方法,增强了他们对品种的信心,提高了青稞的产量和质量。

四、示范推广效果评估米林县对示范推广效果进行了评估。

通过对两个示范点的观察和数据统计,发现“藏青3000”在米林县的种植效果较好。

与其他品种相比,该品种的产量提高了15%,且抗病虫害能力更强。

同时,该品种的早熟性也使得农民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收获,增加了经济效益。

五、推广经验总结对米林县青稞新品种“藏青3000”的示范推广种植总结得出以下经验:一是选择适宜的品种是成功推广的基础;二是建设具有代表性的示范点,并充分利用示范点在种植管理方面的作用;三是加强农民种植技术的培训,提高农民对品种的认知和管理技能;四是及时评估推广效果,为后续的种植工作提供参考;五是通过有效的宣传和推广,使更多农民了解到新品种的优势,提高推广的积极性。

探究青稞高产栽培种植技术

探究青稞高产栽培种植技术

探究青稞高产栽培种植技术摘要:青稞作为一种适应日喀则地区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具有重要的地位。

首先,青稞在高原寒冷地区的生态适应性特点使其能够在极端气候条件下生长,成为当地居民的主要粮食来源之一。

其次,青稞富含营养物质,具有高蛋白质、高纤维和丰富的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有益。

此外,青稞还具有抗逆性强、抗病虫害能力较高等优势,使其在逆境环境下仍能保持较好的生长状态。

所以,有必要针对青稞栽培技术进行全方位的研究。

关键词:西藏地区;青稞;栽培技术一、青稞概述青稞是禾本科、大麦属一年生草本植物,三秆直立,光滑,高可达100厘米,叶鞘光滑,两侧具两叶耳,互相抱茎;叶舌膜质,叶片微粗糙。

穗状花序成熟后黄褐色或为紫褐色,小穗颖线状披针形,被短毛,先端渐尖呈芒状,外稃先端延伸,两侧具细刺毛。

颖果成熟时易于脱出俘体。

分布于中国西北、西南各省常栽培。

适宜生长在高原清凉气候。

耐寒性强,生长期短,高产早熟,适应性广。

青稞是中国藏区居民主要食粮、燃料和牲畜饲料,而且也是啤酒、医药和保健品生产的原料。

一般情况下,青稞主要生长在我国的云南(迪庆)、西藏、四川(甘孜、阿坝)等高海拔地区。

青稞实际生长周期较短,并且具备较强的耐寒特点、耐旱特点以及耐霜特点等,已经成为人们食用粮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备较高的营养价值二、青稞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一)选种与种子处理要想提高青稞生产的效果,在对其进行培育前,要注意对品种的科学选择。

特别是在对种子进行筛查时,一定要选择免疫力强的种子,提高青稞种子的质量,保证种植的有效性。

在选择完种子后,不仅要明确青稞培植区域,还要综合考虑气候和湿度等内容对西藏青稞生长的影响。

目前,西藏区域较为优异的青稞品种有藏青2000、藏青320、喜马拉22号等。

对于青稞种子的处理工作,主要是在播种之前使用相关药剂针对种子进行包衣,以此来保证种子前期生存质量以及病害防治效果。

没有机械设施实施包衣的情况下,需要结合药物使用说明书当中的技术操作方法和要求,采取人工拌种操作。

关于农作物“喜拉22号”和“藏青2000”推广研究

关于农作物“喜拉22号”和“藏青2000”推广研究

关于农作物“喜拉22号”和“藏青2000”推广研究摘要:随着青稞新品种藏青2000、喜拉20号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

人们对青稞品种栽培技术也在不断的进行探索。

从中发现了存在的问题以及推广要点。

本文将对藏青2000和喜马拉22号做简单的介绍,列举出当前青稞品种推广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问题的策略。

关键词:“藏青2000”;研究;喜拉22号;推广青稞是禾本科大麦属的一种禾谷类作物,是西藏、青海、四川、云南等地藏民族人民的主要粮食,由于生态类型多样、气候自然条件复杂、种植历史悠久,形成了丰富独特的种质资源。

青棵在西藏栽培已有3500多年,西藏是当之无愧的“世界青稞之乡”,种植比例由外向内逐步加大并随海拨高度增高而增加,在海拔高度4200米以上的农田,青稞是唯一种植作物。

西藏中部、南部河谷灌溉农区以中晚熟高产类型品种为主,藏西北等高寒非灌溉农田则以早熟耐寒耐旱的丰产型品种居多。

一、藏青2000、喜拉22号简介1.1藏青2000简介:藏青2000是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的春性中晚熟青稞品种,生育期125~135天,株高98~120厘米,一般亩产300~400千克。

藏青2000的突出优点是产量高、增产潜力大,产草量高,抗倒能力强。

作为一个高产、稳产、优质的粮草兼顾型青稞品种,深受农牧民群众欢迎。

1.2喜马拉22号简介:喜马拉22号是经由日喀则地区农科所培育出来的优良青稞品种。

该品种同样属于春季作物、中晚熟作物,形状为四棱、长齿芒,对黑穗病和条纹病轻感,在经过多年来的种植实践后得出该品种更适宜种植在海拔介于2600-4000米的农区以及半农区。

二、藏青2000、喜拉22号推广存在问题2.1 推广形式过于单一西藏地区地形较为复杂,高海拔地区较多。

不同的地区气候相差较大。

因此在种植实践中难以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高效推广,无法充分调动各个地区的地区优势,因此不能完全将地方的优势发挥出来。

在推广模式上,主要采用命令式的行政手段,推广人员只需要做好配合工作,做好相关的技术指导,然后种植户按照指导进行机械化的种植即可,无法根据地区实际推广情况建立健全完善的激励机制。

青稞新品种“藏青3000”在米林县示范推广种植总结

青稞新品种“藏青3000”在米林县示范推广种植总结

农业技术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3年第2期青稞新品种“藏青3000”在米林县示范推广种植总结汪海霞(米林县农技推广服务站,西藏米林 860500)摘要:青稞新品种“藏青3000”于2022年在米林县进行多点示范推广,当年表现丰产性较好、株型较高、穗形半弯曲、田间长势好,具有较强的分蘖力、成熟度一致、颗粒均匀的特点。

适宜在米林县作春青稞种植,收获后可搭配饲草料直播栽培。

总结“藏青3000”的示范推广表现、主要栽培措施以及示范成效,以为其推广提供参考。

关键词:藏青3000;示范推广;米林县0 引言目前,青藏高原是世界上青稞分布和种植面积最大的地区,青稞是青藏高原藏区种植业和粮食生产的支柱,它为藏区人民的健康和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1-2]。

青稞也是西藏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在西藏具有突出战略意义,是主要栽培作物之一[3]。

米林县青稞栽培历史较为悠久,2010年前米林县种植青稞品种单一,耕作粗放,管理水平低。

主要冬播品种为地方品种“果洛”,春播品种为地方品种“珠巴聂”,经过几十年的种植,品种已退化严重[4]。

为提高青稞产量,在相关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资金的支持和带动下,米林县于2013年开始先后开展了“冬青17号”“冬青18号”“藏青2000”“藏青320”“喜拉22号”等几个青稞新品种示范推广,依靠配套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青稞平均单产水平比地方品种提高了8%左右[5]。

通过多年推广,目前“冬青18号”“藏青2000”已成为米林县的主栽品种。

“冬青18号”产量较当地品种高27 kg左右,“藏青2000”产量较当地品种高 30 kg左右。

近年来,随着粮食、经济、饲草种植结构的调整,青稞等粮食作物种植面积逐步增加,通过推广青稞优良品种在产量、抗病性、抗倒伏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农牧民群众的种植积极性有所提高。

2022年米林县青稞种植面积为8 000 hm2,其中冬青稞533.33 hm2、春青稞266.67 hm2,占粮食种植面积的24.7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质青稞藏青320品种介绍
品种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资料,在生产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选用最能适应当地气候和栽培条件的品种,是取得丰产的前提。

本章介绍了当前西藏主要推广应用的青稞品种。

藏青320
(一)品种来源
藏青320是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农业研究所1973年用藏青334与拉萨白青稞杂交的后代品系"7323"做母本、藏青7239为父本杂交,于1982年选育而成的中晚熟丰产型品种,1985年通过审定后开始逐步推广,是全区各农区主要种植品种和迄今推广面积最大的新品种。

(二)品种特征特性
该品种全生育期120天左右,株高105~110厘米,苗势壮,叶色深绿,抗寒能力强,分蘖力中等,叶片短、宽、厚,株型紧凑,抽穗整齐一致,穗长7厘米以上,总小穗数55—60个,每穗结实50粒左右,千粒重近50克,长芒四棱,稀穗、白颖白粒,籽粒饱满、品质好。

单株有效穗数1.5个左右,成熟一致,熟性较好,穗下垂。

(三)适宜推广地区
适宜于海拔3500~4100米农区的中等肥水条件下种植,也可在半高寒农区种植。

(四)栽培技术要点
每亩播量12.5~14千克,保证基本苗在15~18万株/亩,每亩成穗数18~20万穗左右。

要求每亩最低施肥量为厩肥1500千克,磷酸二铵lO千克,尿素10~20千克。

严格包衣、药剂包衣和农药拌种,并在中后期及时防治蚜虫。

一般常年产量200~300千克/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