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及工程量计算

合集下载

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量计算

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量计算

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量计算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是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准确计算其工程量则是确保工程预算准确、施工顺利进行的关键环节。

接下来,让我们详细探讨一下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量的计算方法和要点。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混凝土工程。

混凝土工程量的计算通常按照体积来进行。

在计算时,需要考虑构件的形状和尺寸。

例如,对于矩形的梁,其体积就等于梁的长度乘以梁的宽度乘以梁的高度。

而对于圆柱形的柱子,体积则是通过圆柱的底面积乘以柱高来计算。

在计算混凝土基础的工程量时,情况会稍微复杂一些。

常见的基础形式有条形基础和独立基础。

条形基础的体积计算需要将其沿长度方向分割成若干个截面相同的长方体或梯形,然后分别计算体积并相加。

独立基础则要根据其形状(如矩形、锥形等),按照相应的公式来计算体积。

此外,混凝土板的工程量计算也有其特点。

有梁板是指梁和板一起浇筑形成的构件,此时梁和板的体积应合并计算。

无梁板则是直接由柱子支撑的板,计算时只计算板的体积。

接下来谈谈钢筋混凝土工程中钢筋工程量的计算。

钢筋的计算主要包括长度和重量两个方面。

钢筋长度的计算需要根据钢筋的布置形式和构件的尺寸来确定。

例如,对于直钢筋,长度就是构件的长度减去两端的保护层厚度。

而对于弯起钢筋,除了直段长度外,还需要考虑弯曲部分的增加长度。

箍筋的长度计算则相对复杂一些,通常需要根据箍筋的形状和构件的尺寸,通过一定的公式来计算。

在确定了钢筋的长度后,还需要计算其重量。

钢筋的重量可以通过钢筋的长度乘以钢筋每米的理论重量来得出。

钢筋每米的理论重量可以根据钢筋的直径在相关的规范或手册中查到。

在计算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量时,还需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一是要准确理解和运用计算规则。

不同地区、不同的工程类型可能会有略微不同的计算规则,因此在计算前一定要熟悉相关的规定。

二是要考虑施工过程中的损耗。

在计算工程量时,通常会适当增加一定的损耗量,以保证施工过程中有足够的材料。

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的工程量如何计算

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的工程量如何计算

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的工程量如何计算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是非常常见且重要的结构材料,准确计算其工程量对于工程预算、成本控制以及施工安排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的工程量计算方法。

首先,我们要明确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所包含的主要构件,通常有基础、柱、梁、板、墙等。

对于不同的构件,其计算规则和方法会有所差异。

一、基础基础分为多种类型,如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板基础等。

独立基础的工程量计算,一般按照长方体体积公式进行计算,即体积=长×宽×高。

需要注意的是,要根据基础的具体形状和尺寸,分别计算不同部分的体积并相加。

条形基础则通常按照截面面积乘以长度来计算体积。

截面面积的计算要考虑基础的宽度和高度,长度则是按照基础的中心线长度计算。

筏板基础的计算相对复杂一些,需要将其分割成若干个规则的几何体,分别计算体积后相加。

二、柱柱子的工程量计算,主要是计算其体积。

柱的体积=柱的截面面积×柱高。

柱的截面形状有矩形、圆形等。

矩形截面的面积为长乘以宽,圆形截面的面积为π×半径的平方。

柱高的确定要根据具体情况。

从基础顶面算至楼板顶面;无梁板算至柱帽下表面;框架柱算至柱顶。

三、梁梁包括主梁和次梁。

梁的工程量计算同样是计算体积。

梁的体积=梁的截面面积×梁的长度。

梁的截面形状也有多种,常见的如矩形和 T 形。

矩形截面面积计算较为简单,T 形截面则要分别计算翼缘和腹板的面积。

梁的长度计算要注意,梁与柱连接时,梁长算至柱侧面;主梁与次梁连接时,次梁长算至主梁侧面。

四、板板分为有梁板、无梁板和平板。

有梁板的工程量是板和梁的体积总和。

无梁板按板和柱帽体积之和计算。

平板则按板的实体体积计算。

板的体积=板的面积×板厚。

板的面积要根据板的形状和尺寸进行计算。

五、墙混凝土墙的工程量计算按体积计算。

墙的体积=墙的长度×墙的高度×墙的厚度。

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量计算规则

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量计算规则

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量计算规则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是常用的结构材料,准确计算其工程量对于工程预算、施工进度安排以及成本控制都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量的计算规则。

一、混凝土工程量计算1、基础混凝土带形基础:按长度乘以设计断面面积计算。

外墙基础长度按外墙中心线长度计算,内墙基础长度按内墙基础净长线长度计算。

独立基础:按设计图示尺寸以体积计算。

满堂基础:分为无梁式满堂基础和有梁式满堂基础。

无梁式满堂基础按板和柱墩体积之和计算;有梁式满堂基础分别计算板和梁的体积,梁高从基础顶面算至梁顶面。

2、柱混凝土按设计图示尺寸以体积计算。

柱高自柱基上表面(或楼板上表面)算至上一层楼板上表面。

无梁板的柱高,应自柱基上表面(或楼板上表面)算至柱帽下表面。

构造柱按全高计算,嵌接墙体部分并入柱身体积。

3、梁混凝土按设计图示尺寸以体积计算。

梁长计算规定如下:梁与柱连接时,梁长算至柱侧面。

主梁与次梁连接时,次梁长算至主梁侧面。

伸入墙内的梁头、梁垫体积并入梁体积内计算。

4、板混凝土有梁板:包括主梁、次梁与板,按梁、板体积之和计算。

无梁板:按板和柱帽体积之和计算。

平板:按板的图示体积计算。

各类板伸入墙内的板头并入板体积内计算。

5、墙混凝土按设计图示尺寸以体积计算。

墙高计算规定如下:墙与梁连接时,墙高算至梁底。

墙与板连接时,墙高算至板顶。

混凝土墙中的暗柱、暗梁并入墙体积内计算。

6、楼梯混凝土整体楼梯(包括休息平台、平台梁、斜梁和楼梯的连接梁)按水平投影面积计算,不扣除宽度小于 500mm 的楼梯井,伸入墙内部分不另增加。

7、其他构件阳台、雨篷:按伸出外墙的水平投影面积计算,伸出墙外的牛腿和雨篷反挑檐不另计算。

栏板、扶手:按延长米计算。

二、钢筋混凝土工程量计算1、钢筋钢筋工程量应区别不同钢筋种类和规格,分别按设计长度乘以单位理论重量计算。

钢筋的锚固长度、搭接长度应按设计和规范要求计算。

钢筋混凝土工程量计算

钢筋混凝土工程量计算

钢筋混凝土工程量计算在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是一种广泛应用的结构材料,而准确计算其工程量对于工程预算、施工安排以及成本控制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钢筋混凝土工程量的计算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混凝土、钢筋以及模板等,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和方法。

首先,我们来谈谈混凝土工程量的计算。

混凝土工程量通常按照体积来计算,以立方米(m³)为单位。

对于常见的形状,如矩形柱、梁、板等,计算相对简单。

矩形柱的混凝土体积等于柱的截面面积乘以柱高。

柱的截面面积可以通过长乘以宽来计算,如果是异形柱,则需要根据具体形状进行分割计算,然后求和。

柱高则是从柱基上表面(或楼板上表面)算至上一层楼板上表面。

梁的混凝土体积计算需要考虑梁的类型,如框架梁、次梁等。

以框架梁为例,其体积等于梁的截面面积乘以梁的长度。

梁的截面面积为梁宽乘以梁高,梁的长度计算要注意梁与柱交接时的扣减关系。

板的混凝土体积计算则相对复杂一些。

有平板、有梁板之分。

平板的体积就是板的面积乘以板厚。

有梁板要将板和梁的体积合并计算,通常先分别计算梁和板的体积,然后将梁体积并入板体积内。

接下来是钢筋工程量的计算。

钢筋的计算是钢筋混凝土工程量计算中的重点和难点。

钢筋的重量通常以千克(kg)为单位。

计算钢筋重量需要先确定钢筋的种类、直径和长度。

钢筋的长度要根据构件的尺寸、钢筋的布置方式以及钢筋的锚固和搭接长度等因素来确定。

例如,对于直钢筋,长度就等于构件的长度减去保护层厚度。

而弯起钢筋的长度计算则要考虑弯起角度和增加的长度。

箍筋的长度计算需要考虑构件的周长、箍筋间距以及弯钩长度等。

钢筋的重量可以通过公式“钢筋重量=钢筋长度×钢筋每米重量”来计算。

钢筋每米重量可以通过钢筋直径查询相应的理论重量表得到。

在计算钢筋工程量时,还需要注意钢筋的连接方式。

常见的连接方式有绑扎搭接、焊接和机械连接。

不同的连接方式会影响钢筋的长度计算。

除了混凝土和钢筋,模板工程量的计算也不容忽视。

钢筋砼工程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

钢筋砼工程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

钢筋砼工程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

一、梁的钢筋计算规则及公式1、单跨梁钢筋的计算公式直钢筋净长=L-2C;弯起钢筋净长=L-2C+2×0.414(0.268或0.577)×弯起高度;弯起钢筋两端带直钩净长=L-2C+2×0.414(0.268或0.577)×弯起高度+2×(梁高-保护层厚度×2);2、多跨梁钢筋的计算公式(1)、首跨钢筋的计算:上部贯通筋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端支座负筋长度=设计构造长度+端支座锚固值;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2)、中间跨钢筋的计算:中间支座负筋长度=两边跨设计构造长度+中间支座值;(3)、箍筋: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 d)×2+(梁高-2×保护层+2 d)×2+14 d 或24 d箍筋根数=(梁净长-100MM)/设计间距+1,加密区另计。

(4)、腰筋、拉筋、吊筋应按构造要求计算其长度。

二、现浇板钢筋的计算方法与公式现浇板筋主要有:受力筋(单向或双向,单层或双层)、支座负筋、分布筋、附加钢筋(角部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钢筋)、撑脚钢筋(双层钢筋时支撑上下层)。

(1)、受力筋长度=轴线尺寸+左锚固+右锚固+两端弯钩(如果是Ⅰ级筋);根数=(板净长-100MM)/布筋间距+1(2)、负筋长度=负筋长度+左弯折+右弯折;负筋根数=(布筋范围-扣减值)/布筋间距+1(3、分布筋长度=负筋布置范围长度-负筋扣减值;负筋分布筋根数=负筋的长度/分布筋间距+1(4)附加钢筋(角部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钢筋)、支撑钢筋(双层钢筋时支撑上下层)根据实际情况直接计算钢筋的长度、根数。

三、混凝土垫层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1、条形基础砼垫层计算公式外墙条基砼垫层体积=外墙条形基础砼垫层的中心线长度×砼垫层的截面积内墙条基砼垫层体积=内墙条形基础砼垫层的净长线长度×砼垫层的截面积2、整板基础、独立基础垫层的体积垫层体积=垫层面积×垫层厚度四、混凝土基础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1、条形基础工程量计算及公式外墙条形基础的工程量=外墙条形基础中心线的长度×条形基础的截面积内墙条形基础的工程梁=内墙条形基础净长线的长度×条形基础的截面积注意:净长线的计算应砼条形基础按垂直面和斜面分层净长线计算2、满堂基础工程量计算及公式满堂基础工程量=满堂基础底面积×满堂基础底板垂直部分厚度+上部棱台体积3、独立基础(砼独立基础与柱在基础上表面分界)(1)矩形基础:V=长×宽×高(2)阶梯形基础:V=∑各阶(长×宽×高)(3)截头方锥形基础:V=V1+V2=1/6 h1 ×[A×B+(A+a)(B+b)+a×b]+A×B×h2其中V1——基础上部棱台体积,V2——基础下部长方体体积,h1——棱台高度,A、B——棱台底边长宽,ab——棱台顶边长宽,h2——基础下部长方体高度五、钢筋混凝土梁工程量规则1、梁的一般计算公式梁的一般计算公式=梁的截面面积*梁的长度按设计图示尺寸以体积计算。

钢筋砼工程量计算

钢筋砼工程量计算
×20=138.6m2
450 450
200
200
1-1
2-2
2
1
6300
2
1
图1 L1梁截面及配筋示意图
4.1 现浇构件模板工程量计算
7)构造柱外露面均应按图示外露部分计算模 板面积。构造柱与墙接触面不计算模板面积。
4.1 现浇构件模板工程量计算
8)现浇钢筋混凝土悬挑板(雨蓬、阳台)按图 示外挑部分尺寸的水平投影面积计算。挑出墙 外的牛腿梁及板边模板不另计算。
4.2现浇构件混凝土工程量计算
(五)墙 墙、间壁墙、电梯井壁,按图示中心线
长度乘以墙高及厚度以立方米计算,应扣除 门窗洞口及0.3m²以外孔洞的体积,墙垛及突 出部分并入墙体积内计算。
4.2现浇构件混凝土工程量计算
(六)整体楼梯
整体楼梯包括休息平台,平台梁 、斜梁及楼 梯板的连接梁,按水平投影面积计算,不扣除 宽度小于500mm的楼梯井,伸入墙内部分不另 增加。
250 250
1300
2000
1000
200 200
250 250
250 250 250
1000 1500 2000
250 250 250
250 250
图2 独立基础
1000 2000
250 250
带形桩承台按带形基础的计算规则计算,独立桩承 台按独立基础的计算规则计算。
带形桩承台

桩距
桩距
独立桩承台 预制桩
L L
A
4.1 现浇构件模板工程量计算
9)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梯,以图 示露明面尺寸的水平投影面积计 算 , 不 扣 除 小 于 500mm 楼 梯 井 所 占面积。楼梯的踏步、踏步板平 台梁等侧面模板,不另计算。 10)混凝土台阶不包括梯带 , 按图示台阶尺寸的水平投影面积 计算,台阶端头两侧不另计算模 板面积。

混凝土及钢筋工程量计算

混凝土及钢筋工程量计算
影响因素分析
通过对实际工程案例的分析,本研究发现混凝土和钢筋的工程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 构件尺寸、配筋率、施工方法等。这些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混凝土和钢筋的用量,需 要在计算过程中加以考虑。
实际应用效果
本研究将提出的计算方法应用于多个实际工程项目中,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工 程量计算的准确性和效率,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
推广应用范围
本研究主要针对的是建筑工程领域的混凝土和钢筋工程量 计算,未来可以将该方法推广应用到其他领域,如桥梁、 隧道等土木工程领域,以充分发挥其优势。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独立基础钢筋工程量计算需要考虑独 立基础的高度、宽度、长度等因素, 以及钢筋的直径、间距、数量等参数。
筏板基础钢筋工程量计算需要考虑筏 板基础的厚度、长度、宽度等因素, 以及钢筋的直径、间距、数量等参数。
钢筋墙柱工程量计算
钢筋墙柱工程量计算是钢筋工程量计算中的重要环节,包括墙柱的高度、宽度、长 度等因素,以及钢筋的直径、间距、数量等参数。
工程量计算结果对比分析
对比分析
将计算得出的实际混凝土和钢筋 需求量与初步设计概算中的相应 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差异原因。
优化建议
根据对比分析结果,提出针对性 的优化建议,如调整混凝土配合 比、采用高强度钢筋等,以降低 工程成本。
05 结论与展望
研究成果总结
混凝土及钢筋工程量计算方法
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BIM技术的混凝土及钢筋工程量计算方法,该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 计算出工程量,为施工过程中的材料控制和成本控制提供了有力支持。
目的和意义
01
准确计算混凝土和钢筋的用量,有助于控制工程成 本,避免浪费和降低利润空间。

现浇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模板工程量的计算

现浇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模板工程量的计算

现浇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模板工程量的计算在建筑工程中,现浇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模板工程是一项重要且不可或缺的工作。

准确计算模板工程量对于工程预算、成本控制以及施工计划的制定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现浇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模板工程量的计算方法。

首先,我们要明确模板工程的作用。

模板是使混凝土按照设计要求的形状、尺寸和位置成型的临时性结构。

它不仅要承受混凝土的自重和施工荷载,还要保持混凝土的形状和尺寸精度,直到混凝土达到足够的强度可以自承重。

在计算模板工程量时,基本原则是以与混凝土接触的面积为计算依据。

不同的构件,其模板工程量的计算方法也有所不同。

对于基础模板,常见的有条形基础、独立基础和筏板基础等。

条形基础的模板面积通常按其侧面长度乘以基础高度计算。

独立基础的模板面积则要分别计算每个侧面的面积,然后相加。

筏板基础的模板面积主要是侧面面积。

柱模板的计算相对复杂一些。

矩形柱的模板面积按柱的周长乘以柱高计算。

这里的柱高,从柱基上表面(或楼板上表面)算至上一层楼板上表面。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柱与梁相交,柱高应算至梁的顶面。

对于构造柱,要根据其与墙体的连接方式来计算模板面积。

梁模板的计算也有其特点。

矩形梁的模板面积要分别计算底模和侧模。

底模面积按梁的净长乘以梁的宽度计算,侧模面积则按梁的高度乘以梁的净长计算。

这里的梁净长是指梁两端支座之间的距离。

当梁与柱连接时,梁长算至柱侧面;当梁与主次梁连接时,次梁长算至主梁侧面。

板模板的计算相对简单。

有梁板的模板面积按板的面积加上梁侧模板面积计算。

无梁板的模板面积则按板的面积加上柱帽模板面积计算。

墙模板的计算按墙的垂直投影面积计算。

墙的高度从基础顶面(或楼板上表面)算至上一层楼板底面。

当墙上有门窗洞口时,要扣除洞口面积,但洞口侧壁模板面积不增加。

楼梯模板的计算包括楼梯底模、踏步侧模和楼梯平台模板。

楼梯底模面积按楼梯水平投影面积计算,踏步侧模面积按踏步展开面积计算,楼梯平台模板面积按平台的面积计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细而密的配筋较粗而疏的有利,采用强度等级 高的混凝土较强度等级低的混凝土有利。
第 二讲 教学目标:
1.理解弹性理论计算法中的荷载计算、支座简化、跨 数与计算跨度;
2.理解弯矩包罗图的概念; 3.掌握弹性理论计算法中的荷载的最不利组合、表格
法计算内力。
重点
单向板肋形楼盖的弹性理论计算法
第三节 单向板肋形楼盖的设计计算 1.楼盖结构布置
.
第二节 整浇楼(屋)盖的受力体系
肋形楼盖的板一般四边都有支承,板上的荷载通过双向受 弯传到支座上,由于板是一个整体,弯曲时板在任意一点处的 挠度在两个的竖向平面方向是相等的,因此,在短跨内曲率较 大,弯矩也较大,在长跨的竖向平面内都相反。
单向板
双向板
《规范》规定,混凝土板应按下列原则进行计算: 1.两对边支承的板和单边嵌固的悬臂板,应按单向板计算; 2.四边支承的板(或邻边支承或三边支承)应按下列规定计
当活荷载隔跨布置时,支座将约束构件的转动,使 被支承的构件的支座弯矩增加、跨中弯矩弯矩降低。为 修正这个影响,则增大恒荷载、减小活荷载的方式进行 处理。
折算荷载的取值:

g'
g
q 2

次梁 g ' g q ,
4
主梁 g ' g ,
q' q 2
q' 3q 4
q' q
主梁不折算的原因: 当支承主梁的柱刚度较大时,应按框架计算内力;当柱 刚度较小时,对梁的约束作用很小,可以忽略影响,不去 修正。
单向板肋形楼盖构造简单,施工方便,是整体式楼盖 结构中最常用的形式。因板、次梁和主梁为整体现浇,所 以将板视为多跨超静定连续板,而将梁视为多跨超静定梁 。
其荷载的传递路线是:板→次梁→主梁→柱或墙。可 见,板的支座为次梁,次梁的支座为主梁,主梁的支座为 柱或墙。
3. 双向板的受力特点 (1)双向板受荷后第一批裂缝出现在板底中部,然后逐 渐沿45°向板四角扩展,当钢筋应力达到屈服点后,裂缝显 著增大。板即将破坏时,板面四角产生环状裂缝,这种裂缝 的出现促使板底裂缝进一步开展,最后板告破坏。
此外,调整后的所有支座和跨中的弯矩的绝对值, 对承受均布荷载的梁均应满足下式要求:
M≥(g+q)l2/ 24 此外,必须满足刚度和裂缝宽度的要求
弯矩调幅不宜过大,以避免构件产生过宽的裂缝, 降低梁的刚度并影响正常使用。根据实践证明,连续 板、梁支座弯矩的调整幅度一般不应超过25%,对于 q/g≤1/3的连续板、梁中,弯矩调幅不得超过15%。
③按弹性理论计算,连续梁的内力与外力符合平衡 条件,同时也满足变形协调关系。按塑性内力重分布方 法计算,内力与外力符合平衡条件,但转角相等的变形 协调关系在塑性铰截面处己不再适用。
④通过控制支座截面和跨中截面的配筋比,可以控 制连续梁中塑性铰出现的早晚和位置,即控制调幅的大 小和方向。
3)按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设计的基本原则 a、确保结构安全可靠 由于连续梁出现塑性铰后,是按简支梁工作的,因 此每跨调整后的两端支座弯矩的平均值加上跨中弯矩的 绝对值之和应不小于相应的简支梁跨中弯矩,即: M0 ≤(MB+MC)/2+M1 MB、MC、M1——分别为支座、和跨中截面的弯矩; M0 ——在全部荷载作用下简支梁的跨中弯矩。
算: ①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大于或等于3时,可按沿短边方向受
力的单向板计算; ②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小于或等于2时,应按双向板计算; ③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介于2和3之间时,宜按双向板计算;
2. 单向板的受力特点 单向板上的荷载主要沿短边方向传递,沿长边方向 传递的荷载很少,受力钢筋沿短边方向布置,长边方向只 布置构造钢筋。
次梁承受左右两边板上传来的均布荷载及次梁自重,主梁承 受次梁传来的集中荷载及主梁自重(为便于计算,一般将主 梁自重折算为几个集中荷载,分别加在次梁的集中荷载上)。
④折算荷载 在确定计算简图中,认为连续板在次梁处,次梁在主梁
处均为铰支座,没有考虑次梁对板,主梁对次梁转动的弹性 约束作用,使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差异。
应保证塑性铰有足够的转动能力:
为保证在调幅截面能够形成塑性铰,且具有足够的 转动能力,应限制支座截面受压区高度,规范规定, 塑性铰截面中砼受压区高度应满足下式要求:
x≤0.35h0 此外,应采用塑性性能较好的钢筋
为了充分发挥材料的塑性性能,满足塑性内力重 分布的需要,规范规定应采用塑性性能较好的钢筋 HPB235级,HRB335级和HRB400级。
值得指出的是,如按弯矩包络图配筋,支座的最大 负弯矩与跨中的最大正弯距并不是在同一组荷载作用下 产生的。
所以当下调支座负弯矩时,在这一组荷载作用下增 大后的跨中正弯矩,实际上并不大于包络图上外包线的 正弯矩,因此跨中截面并不会因此而增加配筋。
由此可见,采用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设计,可调整 连续梁的支座弯矩和跨中变矩,在不增加跨中截面配筋 的情况下,减少了支座截面的配筋,即方便了施工,又 节省了材料,也更符合构件的实际工作情况。
2)内力计算 假定结构构件(梁、板)为理想的匀质弹性体,内 力可按结构力学方法分析,为简便计算,可直接查附表 25跨中和支座的内力系数,按弹性计算法的结果是非常 可靠的。
①荷载的最不利组合 对于多跨连续梁,永久荷载必须每跨满布,可变荷 载往往不是满布于梁上时出现最大内力,因此需要研究 可变荷载作用的位置对连续梁内力的影响。见下图。
简支梁跨中出现塑性铰后,即成为几何可变体系, 将失去承载能力。而对于多跨连续的钢筋砼梁是超静定 结构,支座截面出现塑性铰后,只是减少一个多余联系, 还未使结构变为几何可变体系,还能继续承担后续荷载。
但这时梁的工作简图己有所改变,内力不再按原来的 规律分布,支座弯矩向跨中进行了转移,即出现了塑性内 力重分布。
c 由于超静定结构具有多余约束,某一支座进入破 坏阶段时,只是少一个多余联系,整个结构并未破坏。
d 按弹性理论计算法计算时,支座弯矩总是远大于
跨中弯矩,支座配筋拥挤,构造复杂,施工不便。
②塑性铰与塑性内力重分布的概念
塑性铰与普通铰的区别:塑性铰能承受一定的弯矩, 并能沿弯矩作用方向作一定限度的转动。普通的理想铰 不能承受弯矩,但能自由转动。
(2)塑性理论计算法 1)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方法的基本概念 ①按弹性理论计算法的缺陷: a 钢筋砼是两种材料组成的非匀质弹性体,在构件的 截面设计中己充分考虑了其塑性性能(可以带裂缝工作), 按破坏阶段的构件截面计算方法与按弹性理论计算的结构 内力是互不协调的,材料强度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b 弹性理论计算法是按活荷载的最不利位置时的内 力包络图来配筋的,但各跨中和各支座截面的最大内力实 际上并不能同时出现。
4)等跨连续板、梁的内力值 对于均布荷载作用下,等跨连续板、次梁考虑塑性
内力重分布的弯矩和剪力值,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控制截面的弯矩 :
M =α(g + q)l2 式中 α— 弯矩系数,板和次梁按后表数据采用。
5)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方法的适用范围 对下列结构不能采用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而应按 弹性理论方法计算内力: 1 .使用阶段不允许出现裂缝,或对裂缝开展有较高 要求的结构。 2 .重要部位的结构和可靠度要求较高的结构。 3 .直接承受动力荷载和疲劳荷载作用的结构。 4 .处于侵蚀性环境中的结构。
重点
单向板与双向板的概念及其区别。
难点
单向板与双向板的受力特点;来自第一节 概述1. 现浇梁板结构
2.装配式楼盖 常用现浇梁、预制板安装而成。常用于多层民用建筑楼
(屋)盖,荷载不大的多层工业厂房楼盖。 优点:便于工业化生产,施工速度较快。 缺点:整体性、防水性较差,不便在楼板上开洞。
3.装配整体式楼盖 在预制楼盖上整浇一层钢筋砼整浇层。 优点:整体性、抗震性均较装配式楼盖好。 缺点:造价较装配式楼盖高。
2)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基本规律 根据上述内容可得出钢筋砼连续梁塑性内力重分布 的基本规律如下:
①钢筋砼连续梁达到承载力极限状态的标志,不是 某个截面达到极限弯距,而是必须出现足够的塑性铰, 使整个结构形成可变体系。
②塑性铰出现以前,连续梁的弯矩服从弹性的内力 分布规律,塑性铰出现以后,结构计算简图发生改变, 随着荷载的增加,结构内力将重新分布,这种现象称为 塑性内力重分布。
各跨荷载相同,跨数超过五跨的等跨等截面连续梁,除两 边第1、2跨外,所有中间各跨的内力十分接近,为简化计算, 中间跨均以第三跨代表。
对于超过五跨的多跨连续梁、板可按五跨计算内力,见下 图
五跨及五跨以内的等跨连续梁内力系数可按附表25采用。
③荷载 当楼面承受均布荷载时,取1m宽的板带作为板的计算单元,
活荷载最不利位置的布置原则:
●如求某跨跨中截面最大正弯矩时,除应在该跨布置活荷 载外,还应在其左,右每隔一跨布置活荷载。
●如求各中间支座最大负弯矩时,除应在该支座左右两 跨布置活荷载外,还应每隔一跨布置活荷载。
活荷载的最不利布置
③内力包络图绘制 内力包络图(包括弯矩包络图和剪力包络图)是指 在恒荷载内力图上以相同比例叠画上各种最不利活荷载 位置作用下的内力图,在同一个图上的这些曲线的最外 轮廓线所围成的内力图就是内力包络图。 绘制弯矩包络图和剪力包络图的目的,在于能合理 地确定连续梁钢筋弯起和截断的位置,还可以检查构件 截面强度是否可靠,材料用量是否节省。
单向板肋形楼盖布置
应满足房屋的正常使用要求,应考虑结构受力是否合理, 应降低造价的要求。
2. 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板内力计算
(1) 弹性理论计算法 1)计算简图 计算简图应表示梁、板的支座情况,各跨跨数以及荷 载的形式,位置大小等。
?
①支座 梁,板支承在砖墙或砖柱上时,可视为铰支座;当梁, 板的支座与支承梁,柱整体连接时,为简化计算,仍可视为 铰支座,并忽略支座宽度的影响。板,次梁、主梁均可简化 为支承在相应的支座上的多跨连续梁。 ②跨数与计算跨度 跨数:当连续梁、板各跨跨度不等时,各跨计算跨度相 差不超过10%,则可按等跨连续梁、板的内力系数表查取各 截面的内力系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