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教案22.4笔算除法第四课时
三年级下《笔算除法》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笔算除法》教学设计三年级下《笔算除法》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下《笔算除法》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年级下《笔算除法》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P19—P21页内容及相应的练习教学目标1、学会用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掌握书学格式。
2.理解用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笔算。
3.培养计算能力及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
重点: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掌握笔算除法的步骤和商的书写位置。
难点:理解每求出一位商后,如果有余数,应该与下一位上的数合在一起继续除的道理。
一、谈话导入1、谈话导入亲切地与学生交谈:每年的植树节全国许多部门与单位都组织植树活动。
谁能说说植树有什么好处?学生发表意见:抵御风沙,绿化,提供新鲜氧气……2、引出实际问题(1)呈现植树画面。
(教材第19页主题图)“这是我们学校今年植树节植树的情景,从这个画面中你看到些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2)解决问题①学生提出的用加、减法计算的问题。
②对学生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请学生说出算式,并说一说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③联系估算,承上启下。
二、探究笔算方法探索解决“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的方法。
①先让学生在小组内用不同的方法计算,然后请学生上台演示分小棒的过程。
②请学生上台演示别的计算的方法③课件演示分小棒的方法2.师生交流笔算过程。
(1)谈话。
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问题,有的`用口算方法,有的通过分小棒。
老师呀,想把分小棒的过程写成竖式,怎么样写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笔算除法。
(板书课题:笔算除法)(2)再现42÷2的笔算过程。
(3)概括算法:笔算除法要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一位的上面,并且要对齐。
三年级数学下册《笔算除法》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笔算除法》教案
笔算除法
教学内容:19页例1
教学目标:1经历分小棒地过程理解合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地计算顺序和商地定位方法。
2学会一位数除法(被除数每一位商地数都能被除数整除)地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以表内除法的笔算、一位数除两、三位数的口算基础上,进行一位数两位数(被除数每一位上的数都能被除数整除)的笔算除法,难点是着重帮助学生理解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再哪一位上面。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打开本第3页,在
里填上正确地数。
60÷3=
9÷3=
———————
69÷3=
80÷2=
6÷2=
———————
86÷2=
二新授
出示例1,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你会列式计算吗?
2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3如果用竖式计算你会吗?(教师巡视指导)
4让板书的学生说说理由。
根据他的回答,同学们用小棒代替书,分一分。
看看他这样计算与思考对吗?
有疑问吗?(如果学生提不出问题,教师可以提问。
)6试一试。
三
巩固练习
第21页第2题。
前两题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笔算除法》(教案)-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开场提问:“同学们,你们已经学习了哪些除法知识?笔算除法又是什么呢?”
展示一些关于笔算除法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笔算除法的魅力或特点。
简短介绍笔算除法的定义,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 笔算除法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笔算除法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笔目:计算123-45×6的结果。
答案:根据运算顺序,先进行乘法运算,再进行减法运算,所以结果是123-45×6等于78。
3. 除法的逆运算
题目:计算72÷8的结果。
答案:72除以8等于9,因为72是8的9倍。
4. 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题目:小华买了3本故事书,每本24元,他一共花了多少钱?
答案:小华买了3本故事书,每本24元,所以他一共花了3乘以24等于72元。
5. 除法的估算
题目:估算360除以9的结果。
答案:360除以9大约等于40,因为360接近390,而390除以9等于43,所以360除以9的结果在40左右。
八、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1. 课堂小结
2. 当堂检测
为了检测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进行当堂检测。以下是一些当堂检测题,请学生完成。
2. 小明有24个苹果,他要把这些苹果分给他的3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得到几个苹果?
3. 小华买了7本故事书,每本36元,他一共花了多少钱?
题目四:估算下列除法运算的结果。
1. 280 ÷ 7 ≈
2. 390 ÷ 9 ≈
3. 420 ÷ 6 ≈
九.教学反思与改进
在教学后,我计划设计一些反思活动,以便评估教学效果并识别需要改进的地方。这些活动包括: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笔算除法的未来发展或改进方向,并提出创新性的想法或建议。
2.2.4 笔算除法(四) 精编教案

笔算除法(四)教学目标1.使学生熟练掌握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笔算除法。
2.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3.培养学生认真检查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运用分析、推理能力正确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口算接龙。
每人一题,全体参与。
要求:先计算出得数,再编题,编题时可用加、减、乘、除法。
方法:教师出第一题3×8,让学生按学号自觉参与。
一号:24,24×5二号:120,120÷2三号:60,60+4 ……2.笔算闯关。
教师出示5道计算题,请同学们做,谁能都做对,证明谁闯过了第一关,结合班级评价方式给予表扬;做错的,说出错误原因,并加以改正。
100÷263÷32800÷76300÷9200÷584÷22400÷65600÷8讲清题目要求。
(2)独立口算,集体参与第二次闯关。
(3)公布闯关结果。
(4)表扬两次闯关成功的同学,请他们介绍做题的经验和方法。
4.先判断商是几位数,再计算。
读题,先判断商是几位数。
(2)说一说判断理由。
(3)逐题计算。
(4)再做一遍进行检验。
(5)验证判断商的位数是否正确。
二、巩固练习1.教材第19页练习四的第13题。
(1)投影出示。
(2)读题,理解题意。
提问:怎样理解平均每集播放多长时间?(3)分析数量关系。
(4)列式计算。
提问:为什么用除法计算?2.教材第19页练习四的第15题。
(1)投影出示,理解题意。
(2)按要求尝试推理,说明理由。
(3)根据题意,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学生1:买1个压力锅的钱大约可以买几个杯子?学生2:买1个压力锅比买一个杯子贵多少钱?学生3:买1个压力锅比买一个碗贵多少钱?(4)想一想,你提出了几个问题,你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吗?3.把苹果、梨和香蕉都装上车,行吗?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1)看图,完整叙述题意。
(2)说一说,题中为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2笔算除法22-人教版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2笔算除法22人教版我教的是三年级数学下册的笔算除法22,这一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让学生掌握笔算除法的方法,学会如何正确地进行除法运算。
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理解除法运算的概念,能够运用笔算除法的方法正确快速地进行除法运算,并且能够理解除法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在教学难点和重点上,我主要是让学生掌握除法运算的规则,能够正确地进行笔算除法,特别是在除不尽的情况下,能够正确地处理余数。
为了进行这一课的教学,我准备了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的教材,以及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和黑板。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通过一些实际的例子来引入除法运算的概念,让学生理解除法运算的意义。
然后,我会详细地讲解笔算除法的方法,通过一些例题来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笔算除法的步骤。
在学生掌握了笔算除法的方法之后,我会给他们一些随堂练习,让他们能够及时地巩固所学的内容。
在板书设计上,我会设计一些简洁明了的板书,将笔算除法的步骤和规则清晰地展示给学生。
在作业设计上,我会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能够在课后巩固所学的内容。
作业题目包括:1. 24÷6=,2. 36÷9=,3. 48÷8=,答案分别为4、4、6。
在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上,我会反思这一节课的教学效果,看学生是否掌握了笔算除法的方法,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一些除法运算的实际应用,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三年级数学下册的笔算除法22教学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学生需要理解除法运算的概念和意义,这是他们能够正确进行除法运算的基础。
学生需要掌握笔算除法的方法和步骤,特别是除不尽的情况下如何处理余数。
学生需要能够将除法运算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对于第一个重点,我会通过一些实际的例子来引入除法运算的概念。
我会展示一些分物的场景,让学生看到除法运算的实际意义。
例如,我会拿出24个苹果,让学生看到我将这些苹果平均分成6份,每份有4个苹果。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二笔算除法第4课时商的末尾有0的除法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二笔算除法第4课时商的末尾有0的除法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笔算除法中的商的末尾有0的除法。
具体来说,我们将学习当除数的个位数字为0时,如何进行除法运算,以及如何处理商的末尾出现0的情况。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当除数的个位数字为0时的除法运算方法,理解商的末尾有0的除法的运算规律,提高笔算除法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是学生对于商的末尾有0的除法运算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重点则是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商的末尾有0的除法运算,并能够对运算结果进行合理的解释。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通过一个实际例子,比如商店卖苹果,每千克3元,一共卖了120元,问买了多少千克的苹果,来引出商的末尾有0的除法。
2. 例题讲解:我以120÷3=40这个例题为例,讲解当除数的个位数字为0时,如何进行除法运算,以及如何处理商的末尾出现0的情况。
3. 随堂练习:我在课堂上给出一些类似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4. 课堂讲解:我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商的末尾有0的除法的运算规律。
5. 课堂练习:我在课堂上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写下了商的末尾有0的除法的运算规律,以及相关的例题和练习题,以便学生能够清晰地看到和理解教学内容。
七、作业设计我布置了一些相关的作业题,让学生回家后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这些细节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商的末尾有0的除法至关重要。
一、实践情景引入在引入新的教学内容时,我选择了商店卖苹果的实际例子。
这个例子能够让学生直观地理解除法运算的意义,并且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
通过这个例子,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商的末尾有0的除法的应用场景,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年级数学下册《笔算除法》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笔算除法》教案
笔算除法
教学内容:19页例1
教学目标:1.经历分小棒地过程理解合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地计算顺序和商地定位方法。
2.学会一位数除法(被除数每一位商地数都能被除数整除)地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以表内除法的笔算、一位数除两、三位数的口算基础上,进行一位数两位数(被除数每一位上的数都能被除数整除)的笔算除法,难点是着重帮助学生理解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再哪一位上面。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打开课本第3页,在里填上正确地数。
60÷3=
9÷3=
———————
69÷3=
80÷2=
6÷2=
———————
86÷2=
二.新授
1. 出示例1,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你会列式计算吗?
2.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3.如果用竖式计算你会吗?(教师巡视指导)
4.让板书的学生说说理由。
根据他的回答,同学们用小棒代替书,
分一分。
看看他这样计算与思考对吗?
5.有疑问吗?(如果学生提不出问题,教师可以提问。
)
6.试一试。
三. 巩固练习
第21页第2题。
前两题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三年级数学下册《笔算除法4》教学设计

获取已知信息
提出问题
二、互动解疑
1、教学例5
(1)西瓜一个都没有了,其他三人可以分到多少?用算式怎样表示?
0÷3=
(2)先让学生自己试着说出计算结果。师启发学生想:哪个数和3相乘得0?0除以3得几?
小结:因为0和3相乘得0,所以0除以3得0。
(3)0÷2=?0÷4=?0÷5=?
学生发现:0除以任何数都得0。
略用0做被除数的这个过程,写出竖式的简便写法。
观察比较
归纳总结
四、实践运用
1、口算
0+56= 78-0= 35×0= 0÷62= 600÷3=
0×27= 0÷23= 0×248= 0÷100= 440÷4=
2、
3、用竖式计算。
505÷5=204÷2=780÷3=950÷5=
独立完成
集体校对
五、总结评价
学生活动预设
一、创境激疑
1、出示例5情境图,讲述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
孙悟空找来4个西瓜,说每人分1个,猪八戒非常积极地说:“我来分。”贪吃的猪八戒看到西瓜嘴都馋了,他想反正有4个,我吃掉1个吧,就这样他一个一个的把4个西瓜全吃完了,这下他怎么分给孙悟空、沙和尚和唐僧啊?
2、谈话导入:西瓜一个都没有了,其他三人可以怎样分呢?
列出算式
尝试计算
独立计算
观察发现
归纳总结
看统计表
获取已知信息
理解题意,
列出算式
独立计算
汇报交流
说出计算步骤
理解计算过程
讨论比较
理解计算过程
三、启思导疑
现在你会说被除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方法了吗?
(1)当商的十位或个位为0时,这个0一定要写,0起占位的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位数除三位数的除法的练习
教材第19页练习四。
1.使学生熟练掌握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笔算除法。
2.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3.培养学生认真检查的好习惯。
运用分析、推理能力正确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投影仪。
1.口算接龙。
每人一题,全体参与。
要求:先计算出得数,再编题,编题时可用加、减、乘、除法。
方法:教师出第一题3×8,让学生按学号自觉参与。
一号:24,24×5二号:120,120÷2三号:60,60+4……
2.笔算闯关。
教师出示5道计算题,请同学们做,谁能都做对,证明谁闯过了第一关,结合班级评价方式给予表扬;做错的,说出错误原因,并加以改正。
3.100÷263÷32800÷76300÷9
200÷5 84÷2 2400÷6 5600÷8
(1)讲清题目要求。
(2)独立口算,集体参与第二次闯关。
(3)公布闯关结果。
(4)表扬两次闯关成功的同学,请他们介绍做题的经验和方法。
4.先判断商是几位数,再计算。
(1)读题,先判断商是几位数。
(2)说一说判断理由。
(3)逐题计算。
(4)再做一遍进行检验。
(5)验证判断商的位数是否正确。
1.教材第19页练习四的第13题。
(1)投影出示。
(2)读题,理解题意。
提问:怎样理解平均每集播放多长时间?
(3)分析数量关系。
(4)列式计算。
提问: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2.教材第19页练习四的第15题。
(1)投影出示,理解题意。
(2)按要求尝试推理,说明理由。
(3)根据题意,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学生1:买1个压力锅的钱大约可以买几个杯子?
学生2:买1个压力锅比买一个杯子贵多少钱?
学生3:买1个压力锅比买一个碗贵多少钱?
(4)想一想,你提出了几个问题,你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吗?
3.
把苹果、梨和香蕉都装上车,行吗?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1)看图,完整叙述题意。
(2)说一说,题中为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
(3)运用哪些有用信息,可以解答第一问?
学生1:根据每箱苹果、梨和香蕉的质量及箱数,可以求出水果的总质量,32×9=288(千克), 35×8=280(千克),35×7=245(千克),288+280+245=813(千克),再用总质量与货车的载重量相比较,就能知道是否可以都装上车。
813千克<1吨。
学生2:还可以从货车的载重量中逐一减去三种水果的质量。
1吨=1000千克,1000-32×9=712(千克),712-35×8=432(千克),432-35×7=187(千克),因此,可以把苹果、梨和香蕉都装上车。
(4)想一想:还有其他方法吗?
(5)说一说,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4.教材第19页练习四的第18题。
(1)先投影出示四幅图。
玩具文具
9元6元8元5元
(2)看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自由发言)
(3)板书问题(1)。
教师:我也提出一个问题,请你们帮助我解答。
学生1:可以用114分别除以玩具的价钱9元和6元。
用125分别除以文具的价钱8元和5元。
看哪个商是整数,就能知道买的是哪种玩具,哪种文具,各买了多少了。
学生2:还可以看数的特点,125是5的倍数,而不是8的倍数,所以买文具的单价一定是5元。
(4)板书第18题的问题(2)。
(5)读题,思考。
(6)学生独立解答。
基本练习
1.略
2.
3. 50214007004042400700
4.判断略
巩固练习
1. 336÷8=42(分)
2.(1)138÷6=23(个)
(2)买1个压力锅的钱大约可以买几个杯子?138÷4≈34(个)
买1个压力锅比买1个杯子贵多少元?138-4=134(元)
买1个压力锅比买1个碗贵多少元?138-6=132(元)
3.略
4.(1)李老师买的玩具是皮球,买了19个。
李老师买的文具是钢笔,买了25支。
(2)114+125=239(元)239÷8≈29(个)
教材习题
练习四
1.
2. 正确
错误,改正:
错误,改正:
3. 按小芳的方案可以摆多少组? 96÷6=16(组)
按小东的方案可以摆多少组? 96÷8=12(组)
4. 90÷2=45(张)45÷3=15(张)
5. 139验算:139×3=417
185验算:185×5=925
83验算:83×4=332
44验算:44×6=264
竖式略
6.
涂红色的有:
涂黄色的有:
7.错误,改正:
错误,改正:
正确
8. 272÷4=68(元)
9.除以2没有余数的:48126114354
除以5余数为1的:126261
除以7余数为2的:261114
10.543÷3——181372÷6——62 924÷7——132185÷5——37 712÷8——89 894÷6——149
11.(1)291÷3=97 (2)278÷5=55……3 (3)576÷6=96
12.判断略
13. 336÷8=42(分)
14. 100÷8=12(盒)……4(元)
15.(1)138÷6=23(个)
(2)答案不唯一,如:碗、压力锅、水杯各买1个,一共花多少钱?138+6+4=148(元)
16. 8......17......47......55 (2)
17. 175÷5=35(千克)
18. (1)19个皮球25支笔(2)(114+125)÷8=29(个)……7(元) 可以买29个。
19.略
20.。